CN215675502U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5502U
CN215675502U CN202121777726.8U CN202121777726U CN215675502U CN 215675502 U CN215675502 U CN 215675502U CN 202121777726 U CN202121777726 U CN 202121777726U CN 215675502 U CN215675502 U CN 215675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fan
fresh air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77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毅
张晓光
刘志强
冯帅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77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5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5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5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新风模块和固定座。机壳上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机壳包括底盘。新风模块设在机壳内,新风模块包括:导风罩、引风组件和净化组件。导风罩的一端设有通风口并连通新风进风口,导风罩内形成导风通道。引风组件连接导风罩,引风组件的进风端连通导风通道,引风组件的出风端连通新风出风口。净化组件设在导风通道内。固定座上连接新风模块,且固定座连接在底盘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新风模块呈紧凑的模块化设置,可通过固定座快速装配至底盘上,并可将外部的新鲜空气经过净化后送入到室内,装拆便利、结构紧凑、装配后新风模块工作稳定。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室内机中增设新风装置时,可形成新风空调。在空调室内机运行的过程中,保持门窗关闭的情况下,新风装置也可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到室内,提高室内的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确保室内持续保持有较高的空气质量。
相关技术中,圆形柜机的横截面尺寸往往小于方形柜机,圆形柜机内的新风装置并不能直接用于方形柜机,新风装置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对于方形柜机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款新风装置的设计方案。此外,当新风装置工作时,若室外的空气湿度较大,会造成新风装置内出现较多的凝露水,导致新风装置的工作寿命降低,新风装置中过滤件等部件的工作性能降低,也会造成新风出风口处的凝露水增多而影响周围环境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成模块化紧凑设置,可通过固定座直接连接在底盘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装置装配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前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机壳包括底盘;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一端设有通风口并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导风罩内形成导风通道;引风组件,所述引风组件连接所述导风罩,所述引风组件的进风端连通所述导风通道,所述引风组件的出风端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设在所述导风通道内;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连接所述新风模块,且所述固定座连接在所述底盘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导风罩、引风组件、净化组件所构成的新风模块呈紧凑的模块化设置,不仅可顺利将外部的新鲜空气经过净化后送入到室内,还可通过固定座快速装配至底盘上,新风模块的装拆便利、结构紧凑、装配后新风模块工作稳定、不易出现异响。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尤其适用于方形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导风罩包括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导风罩和第二导风罩,所述引风组件包括风机壳和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风机壳中,所述第一导风罩分别盖设在所述风机壳表面和所述第二导风罩上,所述第二导风罩的部分盖设在所述风机壳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罩和所述第二导风罩的一个上设有卡扣另一个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扣配合在所述卡槽中;和/或所述第一导风罩和所述第二导风罩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风机壳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蜗壳朝向所述第一导风罩的一端形成所述进风端,所述第二蜗壳朝向所述新风出风口的一端形成所述出风端。
可选地,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轴与所述底盘相垂直。
有利地,所述固定座上朝向所述引风组件的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蜗壳的部分表面凸出并限定在所述定位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罩内靠近所述进风端设有插槽,所述净化组件插设在所述插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出风接头,所述出风接头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导风罩和所述风机壳之间,所述第一导风罩、所述出风接头和所述风机壳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所述出风接头连通所述出风端和所述新风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进风控制组件,所述通风口处设有所述进风控制组件,所述进风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通风口的开度大小。
可选地,所述进风控制组件包括可转动的阀门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阀门相对于所述导风罩转动以调节所述通风口的开度。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靠近所述通风口设在所述导风通道内以检测进入所述导风通道的新风的湿度,所述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所述进风控制组件关闭所述通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机壳上还设有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靠近所述新风出风口布设。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方形柜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所述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具有前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新风模块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可源源不断地为室内输送所需的新鲜空气,整机实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空调室内机去掉进风格栅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模块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新风模块和固定座的爆炸图。
图9为图7的俯视图。
图10为图7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0、空调室内机;
100、机壳;102、新风进风口;103、新风出风口;104、室内进风口;105、安装腔;106、换热腔;
110、出风框部件;120、面板部件;
150、后壳;160、顶盖;170、底盘;
200、新风模块;
210、导风罩;
211、第一导风罩;2111、插槽;
212、第二导风罩;
213、通风口;214、导风通道;
215、卡扣;216、卡槽;
220、引风组件;
221、风机壳;
2211、第一蜗壳;2212、第二蜗壳;2213、进风端;2214、出风端;
222、风机;2221、直流电机;2222、电机固定盖;2223、离心风轮;
230、净化组件;
240、出风接头;241、插接板;242、抵接筋;243、搭接边;
260、进风控制组件;261、阀门;262、第一电机;
270、湿度传感器;
300、固定座;310、定位槽;
400、进风格栅;500、开关门部件;600、风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0具有新风功能,可用于起居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多种室内场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如图1所示的机壳100和如图7中示出的新风模块200和固定座300。
如图2所示,机壳100上设有新风进风口102,如图1所示,机壳100上还设有新风出风口103,机壳100包括底盘170。新风进风口102可通入室外的新鲜空气,新风出风口103可排出净化后的新鲜空气于室内。
如图3和图5所示,新风模块200设在机壳100内,如图7和图8所示,新风模块200包括:导风罩210、引风组件220和净化组件230。
其中,结合图7、图8和图10所示,导风罩210的一端设有通风口213并连通图2中的新风进风口102,如图8和图10所示,导风罩210内形成导风通道214。室外的新风从新风进风口102引入后可进一步通过通风口213而进入到导风通道214中。
如图10所示,引风组件220连接导风罩210,引风组件220的进风端2213连通导风通道214,引风组件220的出风端2214连通新风出风口103,引风组件220可将导风通道214中的新风进一步向着新风出风口103引导。
如图8和图10所示,净化组件230设在导风通道214内。净化组件230可对流经的新风进行过滤,截留有害杂质和灰尘,提升新风的洁净度。
结合图5和图7所示,固定座300上连接新风模块200,且固定座300连接在底盘170上,固定座300上可承载新风模块200,为新风模块200提供安装位点。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导风罩210、引风组件220、净化组件230所构成的新风模块200呈紧凑的模块化设置,当引风组件220工作时,可将新风从新风进风口102引入到通风口213,再将新风继续从通风口213顺着导风通道214引导至净化组件230处实现净化,净化后的清洁空气进一步从引风组件220的进风端2213引出到出风端2214,并从出风端2214向着新风出风口103排出,从而为室内提供所需的清洁的新鲜空气,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引风组件220在引风时,导风罩210始终相对于引风组件220位置稳定,导风罩210不易晃动且导风罩210不易变形,确保导风罩210内形成的导风通道214始终保持较好的过流能力,为引风组件220持续输送所需的新风。导风罩210可根据机壳100上的新风进风口102、机壳100内的预留空间、以及引风组件220的进风端2213的位置,而合理设计导风罩210自身的形状和连接位置,从而使导风罩210为引风组件220稳定地提供所需风量的新风,同时保证整个新风模块200的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呈模块化的新风模块200可通过固定座300快速装配至底盘170上,新风模块200的装拆便利、结构紧凑、装配后新风模块200工作稳定、不易出现异响。底盘170为整个机壳100提供支撑的同时,也有效地固定了整个新风模块200,新风模块200的重心稳定,占用空间少,便于增设在机壳100中,不影响空调室内机1000中其他换热部件的布设。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0尤其适用于方形的空调室内机1000。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圆形柜机内布置新风装置,本实用新型在方形柜机中布置新风模块200时可呈模块化紧凑布置,新风模块200拆装方便,可契合方形柜机内的预留空间,并可充分利用方形柜机较宽的横截面尺寸,使方形柜机整机结构紧凑、美观、并兼具稳定的新风功能。
可选地,通风口213和新风进风口102之间直接通过导风罩210连通,而新风进风口102可通过风管连通室外。使整机外观美观,并方便布置新风管,有利于新风管向室外引出。
可选地,固定座300的形状与底盘170的形状相契合,固定座300与底盘170通过螺栓和螺纹形成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座300与底盘170之间通过卡接、插接而形成可拆卸连接,再或者固定座300与底盘170之间的接触面直接焊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壳100上还设有室内进风口104,室内进风口104靠近新风出风口103布设。室内进风口104可将室内的风引入到机壳中,并在机壳100内的相关部件作用下完成换热后再排出到室内,形成室内风的循环换热,从而改变室内风的温度,提升舒适度。在这些示例中,新风出风口103中排出的风可较快地被室内进风口104吸入到机壳100内进行换热,从而减少进入到室内的新风对室内温度的影响,避免大量的新风直接引入到室内后造成室内温度的大幅度波动。
有利地,如图1所示,机壳100上靠近室内进风口104处设有进风格栅400,从而有效截留从室内进风口104进入到室内进风口104的毛发,并可防止家庭成员将手伸入到室内进风口104中而触碰到内部工作部件受伤。
可选地,如图3所示,室内进风口104设在机壳10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新风出风口103设在室内进风口104的下部引出,这些示例中,无需在机壳100上另外开设出口而直接占用部分原室内进风口104的设置位置实现新风出风口103的布设,减少新增新风模块200时所需做出的设计让步,降低加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导风罩210包括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如图8所示,引风组件220包括风机壳221和风机222,风机222设在风机壳221中,第一导风罩211分别盖设在风机壳221表面和第二导风罩212上,第二导风罩212的部分盖设在风机壳221上。在这些示例中,第一导风罩211、第二导风罩212、风机壳221之间相互配合并在内部形成较为密闭的导风通道214,节约导风罩210所需的材料,有利于新风模块200轻量化设置。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可充分发挥自身的设计优势,与机壳100的内壁相契合的同时,在新风进风口102和引风组件220之间搭设出一条完整的导风通道214,整体结构稳固,引风组件220在引风的过程中,导风罩210不易发生变形,从而使导风通道214内的风压有保证,并使导风通道214的过风量可控,从而使引风组件220的引风能力有保证,最终确保从引风组件220向着新风出风口103吹出的新风量可控。此外,由于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可拆卸连接,方便调整导风罩210相对于风机壳221的位置,使导风罩210与风机壳221之间连接更方便,由于导风罩210连接在风机壳221上,只要将风机壳221固定在固定座300上,则可使导风罩210也相对于固定座300、机壳100的位置稳定。盖设在风机壳221上的导风罩210还可以进一步保证风机壳221不与机壳100发生碰撞,提升了引风组件220的工作的稳定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机壳221内的风机222的工作噪音的扩散。
在上述示例中,第一导风罩211、第二导风罩212和风机壳221的搭接处应相契合,减少间隙,确保连接紧密。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导风罩210与风机壳221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可不限于上述形式,例如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两者之间可直接形成密闭的导风通道214,导风通道214的内壁无需包括风机壳221,此时仅需在导风罩210上开设出口,导风罩210连接在风机壳221的进风端2213,并使出口对准进风端2213则可使导风通道214中的新风引入到风机壳221中。
可选地,如图8和图10所示,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的一个上设有卡扣215另一个上设有卡槽216,卡扣215配合在卡槽216中。卡扣215和卡槽216配合后可形成稳定的定位连接,使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装配便利,可重复拆卸。
可选地,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此时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上可分别设置过孔,第一紧固件采用螺栓和螺母,螺栓穿过两个过孔后与螺母配合,从而实现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的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的一个上可设置过孔,另一个上可设置螺柱,第一紧固件采用螺栓,螺栓穿过过孔并连接在螺柱中则可实现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的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在前述第一紧固件连接的方案中,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的一个上可设置定位柱,另一个上设置定位孔,定位柱定位在定位孔中,从而为第一紧固件的固定连接提供预定位。或者,第一紧固件的方案中,配合前述的卡扣215和卡槽216的方案也可实现预定位固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可选地,风机222为离心风机,采用离心风机可将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进行改变,从而使新风模块200的布置更加灵活,并使新风进风口102和新风出风口103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整,有利于空调室内机1000的机壳100根据需要做整机的外观调整。
可选地,如图8所示,风机222包括直流电机2221和离心风轮2223,直流电机2221为离心风轮2223提供稳定的驱动力,使离心风轮2223稳定的转动并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到室内。
有利地,如图8所示,风机222还包括电机固定盖2222,电机固定盖2222固定在离心风轮2223和直流电机2221之间,可为离心风轮2223的布置提供支撑,并将直流电机2221定位连接在风机壳221中,确保风机222稳定的工作。
可选地,如图8所示,风机壳221包括第一蜗壳2211和第二蜗壳2212,第一蜗壳2211和第二蜗壳2212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蜗壳2211朝向第一导风罩211的一端形成进风端2213,第二蜗壳2212朝向新风出风口103的一端形成出风端2214。在这些示例中,可在第一蜗壳2211未连接在第二蜗壳2212上时,将风机222优先布置在第二蜗壳2212上,随后再将第一蜗壳2211连接在第二蜗壳2212上,方便在安装风机222时进行仔细观察,也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从而使得风机222相对于风机壳221的装拆方便,维护便利。
有利地,结合图3、图8所示,离心风机的风机轴与底盘170相垂直,也就是说离心风机呈现卧式布置在机壳100内,这样的布置形式使得离心风机充分利用机壳100的底部空间,而不会占用更多的机壳100上部空间,有利于整机的尺寸优化,尤其是对于方形的柜机而言,其长方向和宽方向所构成的横截面的尺寸远大于圆形的柜机的横截面,而方形的柜机高度尺寸则低于圆形的柜机,因此本申请的离心风机采用上述的布置形式,可使新风模块200更适用于方形的空调室内机1000,有效利用空调室内机1000的长、宽、高各方向的尺寸,为空调室内机1000的上部留出充足的布置空间而布设换热器等部件。此外,这样布置也使得离心风机的重心相对于底盘170更低,离心风机工作更稳定。
可选地,如图8所示,固定座300上朝向引风组件220的一侧设有定位槽310,第二蜗壳2212的部分表面凸出并限定在定位槽310中,从而使第二蜗壳2212相对于固定座300形成稳定的预定位安装。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固定座300和第二蜗壳22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进一步增加螺栓等部件实现可拆卸相连。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第一导风罩211内靠近进风端2213设有插槽2111,净化组件230插设在插槽2111中,方便净化组件230快速配合在插槽2111中,清洗、更换或安装均较为方便。净化组件230在插入插槽2111中后则靠近进风端2213,可确保进入到引风组件220中的新风均能够被有效的过滤,使引风组件220中向新风出风口103引出的新风洁净度有保障,确保室内优良的空气质量。
有利地,插槽2111形成倾斜的插槽2111,也就是说插槽2111与固定座300所在面形成一定的安装倾角,净化组件230倾斜插入到插槽2111中,从而增大流经导风通道214进入到进风端2213时的过滤面,提升过滤效果。
可选地,净化组件230做成模块化,例如可设置抽屉式的框架,再将滤膜或滤芯等净化功能件固定在框架中,之后再将框架连同净化功能件一起插入到前述的插槽2111中,方便装配,也方便更换滤膜和滤芯。这里的滤膜可以为叠设的多层,以提高最大净化容量。这里的滤膜还可以为复合滤膜,从而可去除不同的目标物质。这里的滤芯可以为整体式的空气过滤器芯体,方便装配,将灰尘和有害气体截留在空气过滤器芯体中。
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新风模块200还包括出风接头240,出风接头240的一端插接在第一导风罩211和风机壳221之间,第一导风罩211、出风接头240和风机壳221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出风接头240连通出风端2214和新风出风口103。通过设置出风接头240可使经过净化的新风在引风组件220的引导下送入出风接头240中,并顺着出风接头240流向新风出风口103处,提升了新风出风的灵活性,并使新风集中对准新风出风口103出风。这里的出风接头240在导风排风的过程中,形状也不易改变,因此导风通量可持续保持预设值,确保新风出风量可控、稳定。
可选地,这里的第二紧固件可以为螺钉或螺栓和螺母。当为螺钉时,可在风机壳221上设置带螺纹的安装柱,在第一导风罩211和出风接头240上设置过孔,螺钉穿过过孔连接在安装柱中形成连接。当为螺栓和螺母时,可在风机壳221上设置螺纹通孔,在第一导风罩211和出风接头240上设置过孔,螺栓穿过过孔和螺纹通孔而与螺母连接。
在具体的示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出风接头240上设有插接板241,插接板241与出风接头240的主体通管呈角度布置,插接板241插接在第一导风罩211和风机壳221之间,从而使整个出风接头240设在第一导风罩211和风机壳221之间。
有利地,如图8所示,固定座300上朝向出风接头240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槽,出风接头240靠近出风端2214的部分向下突出形成抵接筋242,抵接筋242配合在第一限位槽中,从而实现出风接头240相对于固定座300的相对稳定。
有利地,如图8和图9所示,风机壳221的出风端2214处的相对两边上还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槽,第一导风罩211上设有对应的第三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在上下方向连通,出风接头240的相对两侧边形成搭接边243,搭接边243限位在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中,从而实现风机壳221与出风接头240的紧密接触,有效减少漏风几率。
可选地,新风出风口103由出风接头240的出风口形成,与此同时,当出风接头240伸出至机壳100上时,则自动形成新风出风口10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新风模块200还包括进风控制组件260,如图8和图10所示,通风口213处设有进风控制组件260,进风控制组件260控制通风口213的开度大小。在这些示例中,通过控制进风控制组件260工作可有效改变通风口213的开度大小,从而有效改变进入通风口213的新风的风量。
可选地,如图8所示,进风控制组件260包括可转动的阀门261和第一电机262,第一电机262带动阀门261相对于导风罩210转动以调节通风口213的开度,也就是说,当阀门261与通风口213所在面相重合并位于同一平面时则通风口213的开度为零,当阀门261与通风口213所在面呈角度设置时则通风口213可通风,当阀门261与通风口213所在面垂直时则通风口213的通风量最大。第一电机262带动阀门261转动改变开度,结构简单、开度调节连续,通风量控制精确。
有利地,通风口213的横截面为圆形,阀门261的横截面为圆形,阀门261通过转动轴可转动地设在通风口213的中心线上,第一电机262的电机轴带动阀门261的转动轴旋转以使阀门261相对于通风口213调整开度。
可选地,如图6和图9所示,第一电机262设在第一导风罩211的顶部,设置位置稳定,第一电机262带动阀门261转动调节可控,此时的第一电机262采用转动电机。在具体的示例中,转动电机采用步进电机。也方便调节第一电机262运行或关闭。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阀门261和第一电机262的调节形式也可以不限于前述的转动调节,例如阀门261还可相对于通风口213滑动调节,也可以改变通风口213的开度,此时的第一电机262则采用直线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0所示,新风模块200还包括湿度传感器270,湿度传感器270靠近通风口213设在导风通道214内以检测进入导风通道214的新风的湿度值,湿度值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进风控制组件260关闭通风口213。在这些示例中,当新风超出了预设的湿度阈值时,进风控制组件260则关闭通风口213,从而确保引入到引风组件220的新风湿度在合理范围内,也避免湿度值过大的新风对净化组件230的净化性能造成影响,还可以减少新风模块200内以及新风出风口103处产生的凝露水,确保周围的环境件不被打湿或受潮,提升了用户满意度。预设湿度阈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定。
可选地,当进风控制组件260关闭通风口213时,引风组件220的风机222停止工作,此时,整个新风模块200停止送入新风,当新风的湿度恢复至预设湿度阈值范围内时,则新风模块200可采用手动开启恢复运作。
可选地,机壳100内靠近新风进风口102设置除湿器,当湿度传感器270检测到引入的新风超出预设湿度阈值时,除湿器开始工作直至引入的新风位于预设湿度阈值后,再次开启引风组件220引入新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所示,空调室内机1000为方形柜机,方形柜机中增设本申请的上述新风模块200时设计简单,可保留较多的原始设计模块,新风模块200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新风供给能力好。
可选地,新风模块200的长度尺寸为400~450mm,具体可以选用430mm;新风模块200的宽度尺寸为250~300mm,具体可选用280mm;新风模块200的高度尺寸为170~230mm,具体可选用200mm。可选地,通风口213内径约70mm,离心风轮2223直径为175~205mm。确保整个新风模块200的结构小巧,便于增设,且适于在方形柜机中布设。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机壳100包括后壳150和出风框部件110,出风框部件110连接在后壳150的前侧,后壳150和出风框部件110之间限定出如图3示出的安装腔105和图3示出的换热腔106,安装腔105内设有新风模块200,换热腔106内设有换热器、风机部件600和风道部件。在这些示例中,空调室内机1000既具有为室内提供功能性气体的作用,也具有调节室内空气温度的作用。当室内的空气由风机部件600引入到换热腔106内,气流将与换热器快速换热形成热风或冷风后再经过风道部件排出至室内,从而使室内的风不断循环换热,维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使人体的体感舒适。后壳150和出风框部件110共同限定出装配新风模块200的安装腔105和安装换热各部件的换热腔106,有利于快速装配。
可选地,安装腔105和换热腔106形成为独立腔室,此时的新风出风可设计较大的出风量,为室内快速提供大量的新鲜空气;而在新风出风口103靠近室内进风口104设置的具体示例中,这些新鲜空气可进一步吸入到换热腔106内,换热后再从室外出风口排出。
可选地,安装腔105和换热腔106相连通,此时的新风出风可通过换热腔106的换热器换热后再排入室内,进而使得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的温度不会对室内现有的温度造成较大影响,使室内的温度保持平稳。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机壳100还包括顶盖160,顶盖160盖设在出风框部件110的顶部,以封闭换热腔106的顶部。底盘170则连接在出风框部件110的底部,以承载整机的重量,使整机稳定地摆设在室内。
可选地,风机部件600可以为贯流风机、离心风机、斜流风机、轴流风机、对旋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如图3所示,风机部件600包括离心风机和蜗壳,离心风机的风机轴的轴线与底盘170平行,从而可将机壳100侧部引入的室内风向着机壳100的上下方向吹送。
可选地,如图4和图6所示,机壳100还包括面板部件120,面板部件120布设在出风框部件110的外侧,以提升整机外观。
可选地,室内出风口可设置在出风框部件110的侧部,室内出风口也可设置在面板部件120上,从而向室内稳定送风,室内出风口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可选地,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000还包括开关门部件500,开关门部件500可移动地设在室内出风口上,从而在空调室内机1000不工作时关闭室内出风口,提升整机的美观性和使用安全性,也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到空调室内机1000内。
可选地,开关门部件500可相对于出风框部件110转动或滑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而控制开关门部件500运动的驱动件属于常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室内出风口处设有导风部件,导风部件包括多个可转动的导风叶片,从而对室内出风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例如在夏季,可通过调整导风片朝下使热风向下吹;又例如在冬季,可通过调整导风叶片朝上使冷风向上吹,从而使整个室内的温度调节更为均匀,提升换热效率。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示例中的空调室内机1000。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具有前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新风模块200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可源源不断地为室内输送所需的新鲜空气,整机实用性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空调室内机1000可通过冷媒输送管而连接至空调室外机,冷媒在空调室外机中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的作用下吸热或放热,从而使空调室内机1000的出冷风或出热风。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室内机1000的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1000中设有新风模块200,新风模块200上设有可引风的通风口213,通风口213的开度可调,新风模块200包括可引风的引风组件220。
可选地,本申请通风口213处可设置进风控制组件260来实现开度可调,进风控制组件260的结构与前述示例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检测从通风口213引入到新风模块200中的新风的湿度值。
可选地,这里新风的湿度值,可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270来实现实时监测。湿度传感器270可设在新风模块200中或者设在新风模块200所连通室外风的管道中。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新风模块200包括前述示例中的导风罩210、引风组件220和净化组件230,导风罩210内设有导风通道214,导风罩210、引风组件220和净化组件230的结构与前述示例中的结构一致,这里不做赘述,湿度传感器270则设在导风通道214中从而实时监测引入到导风罩210中的新风的湿度值。
步骤S2、判断湿度值是否在预设湿度阈值内。
这里可增设判断模块,并预设湿度阈值,判断模块将湿度传感器270实时检测到的湿度值与预设湿度阈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输送到控制模块形成控制信号。
步骤S3、如果是,通风口213保持原有开度或增大开度,控制引风组件220保持引风。
在这些示例中,控制模块形成通风口213开度增大的指令时,可通过控制阀门261转动至与通风口213所在面之间夹角更大的位置而实现;而控制模块形成引风组件220保持引风并增大新风量的指令时,可通过控制风机222增大转速而提升引风的风量。
步骤S4、如果否,减小开度直至关闭通风口213,控制引风组件220停止引风。
在这些示例中,控制模块形成通风口213开度减小的指令,可通过控制阀门261转动至与通风口213所在面角度更小的位置实现;而控制模块形成通风口213开度为零的指令时,可通过控制阀门261转动至与通风口213所在面趋于重合而实现。控制模块形成引风组件220停止引风的指令时,可通过控制风机222停止转动而减小引风的风量。
由上述控制方法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新引入到新风模块200中的室外空气湿度,可根据湿度值的大小而控制通风口213的开度,并根据湿度值的大小调节引风组件220的工作状态,确保新风模块200在合适的新风湿度阈值下工作,保证新风模块200的工作性能、延长新风模块200的使用寿命,还可有效防止引入到新风模块200中的室外空气的湿度过大而造成新风出风时产生较多凝露水影响周围环境件。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0的具体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为前述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后的所有实施例,而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这些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如图1所示的机壳100、如图3示出的风机部件600和如图7中示出的新风模块200和固定座300。
其中,机壳100包括出风框部件110、面板部件120、后壳150、顶盖160、和底盘170。出风框部件110连接在后壳150的前侧,后壳150和出风框部件110之间限定出如图3示出的安装腔105和图3示出的换热腔106,顶盖160盖设在出风框部件110的顶部,以封闭换热腔106的顶部,底盘170则连接在出风框部件110的底部。如图1所示,机壳100的左右两侧面设有室内进风口104,机壳100的前侧设有室内出风口,如图2所示,后壳150上开设有新风进风口102,机壳100的左侧面上靠近室内进风口104设有新风出风口103。
如图3所示,安装腔105内设有新风模块200。结合图5和图7所示,固定座300上连接新风模块200,且固定座300连接在底盘170上。如图8所示,新风模块200包括导风罩210、引风组件220、净化组件230、出风接头240、进风控制组件260和湿度传感器270。其中,结合图7、图8和图10所示,导风罩210的一端设有通风口213并连通图2中的新风进风口102,如图8和图10所示,导风罩210内形成导风通道214。
如图7和图8所示,导风罩210包括通过卡扣215和卡槽216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导风罩211和第二导风罩212,如图10所示,引风组件220连接导风罩210,引风组件220的进风端2213连通导风通道214,引风组件220的出风端2214连通新风出风口103。如图8所示,引风组件220包括风机壳221和风机222,风机222设在风机壳221中,第一导风罩211分别盖设在风机壳221表面和第二导风罩212上,第二导风罩212的部分盖设在风机壳221上。如图8所示,风机222包括直流电机2221和离心风轮2223构成的离心风机,结合图3、图8所示,离心风机的风机轴与底盘170相垂直。
如图8所示,风机壳221包括第一蜗壳2211和第二蜗壳2212,第一蜗壳2211和第二蜗壳2212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蜗壳2211朝向第一导风罩211的一端形成进风端2213,第二蜗壳2212朝向新风出风口103的一端形成出风端2214。
如图8和图10所示,净化组件230设在导风通道214内,结合图7和图8所示,第一导风罩211内靠近进风端2213设有插槽2111,净化组件230插设在插槽2111中。
如图8和图9所示,出风接头240的一端插接在第一导风罩211和风机壳221之间,第一导风罩211、出风接头240和风机壳221通过螺钉连接,出风接头240连通出风端2214和新风出风口103。
如图8和图10所示,通风口213处设有进风控制组件260,进风控制组件260控制通风口213的开度大小。如图8所示,进风控制组件260包括可转动的圆形阀门261和第一电机262,第一电机262带动阀门261相对于导风罩210转动以调节通风口213的开度,第一电机262设在第一导风罩211上。
如图8和图10所示,新风模块200还包括湿度传感器270,湿度传感器270靠近通风口213设在导风通道214内以检测进入导风通道214的新风的湿度值,湿度值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进风控制组件260关闭通风口213。
如图3所示,换热腔106内设有换热器、风机部件600和风道部件,风机部件600也选用离心风机,但该离心风机的风机轴与底盘170平行,离心风机将从室内进风口104引入的风向着换热器和风道部件吹送,经过换热后的风随着风道部件从室内出风口吹送到室内。
关于上述空调室内机1000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检测从通风口213引入到新风模块200中的新风的湿度值。
步骤S2、判断湿度值是否在预设湿度阈值内。
步骤S3、如果是,通风口213保持原有开度或增大开度,控制引风组件220保持引风。
步骤S4、如果否,减小开度直至关闭通风口213,控制引风组件220停止引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空调器、空调室内机1000的控制方法中空调器的换热原理、净化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机壳包括底盘;
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一端设有通风口并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导风罩内形成导风通道;
引风组件,所述引风组件连接所述导风罩,所述引风组件的进风端连通所述导风通道,所述引风组件的出风端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
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设在所述导风通道内;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连接所述新风模块,且所述固定座连接在所述底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包括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导风罩和第二导风罩,所述引风组件包括风机壳和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风机壳中,所述第一导风罩分别盖设在所述风机壳表面和所述第二导风罩上,所述第二导风罩的部分盖设在所述风机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罩和所述第二导风罩的一个上设有卡扣另一个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扣配合在所述卡槽中;和/或所述第一导风罩和所述第二导风罩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风机壳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蜗壳朝向所述第一导风罩的一端形成所述进风端,所述第二蜗壳朝向所述新风出风口的一端形成所述出风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轴与所述底盘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朝向所述引风组件的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蜗壳的部分表面凸出并限定在所述定位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罩内靠近所述进风端设有插槽,所述净化组件插设在所述插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出风接头,所述出风接头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导风罩和所述风机壳之间,所述第一导风罩、所述出风接头和所述风机壳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所述出风接头连通所述出风端和所述新风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进风控制组件,所述通风口处设有所述进风控制组件,所述进风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通风口的开度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控制组件包括可转动的阀门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阀门相对于所述导风罩转动以调节所述通风口的开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靠近所述通风口设在所述导风通道内以检测进入所述导风通道的新风的湿度,所述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所述进风控制组件关闭所述通风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还设有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靠近所述新风出风口布设。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方形柜机。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空调室内机。
CN202121777726.8U 2021-07-30 2021-07-30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Active CN215675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7726.8U CN215675502U (zh) 2021-07-30 2021-07-30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7726.8U CN215675502U (zh) 2021-07-30 2021-07-30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5502U true CN215675502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82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7726.8U Active CN215675502U (zh) 2021-07-30 2021-07-30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5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99511A1 (en) Ventilating system
CN215260129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074417B (zh) 空气调节器
KR20110128009A (ko) 천장형 제트공조장치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3944956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357811A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N215675502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108006837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682162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KR2007010740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214664997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KR20010026764A (ko) 가습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조기기
KR100895136B1 (ko) 환기시스템
KR100761118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1217114B1 (ko) 슬림형 공기조화장치
CN215260082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675446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675743U (zh) 空调室内机的机壳、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20080011507A (ko) 외기도입장치의 제어방법
CN216346631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家具组件
CN212390489U (zh) 空调器
CN21374701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347008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103274U (zh) 整体式热泵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