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5336U - 燃气灶面板以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气灶面板以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5336U
CN215675336U CN202121019013.5U CN202121019013U CN215675336U CN 215675336 U CN215675336 U CN 215675336U CN 202121019013 U CN202121019013 U CN 202121019013U CN 215675336 U CN215675336 U CN 215675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gas
heat
temperature
he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90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岳华
全永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90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5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5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53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面板以及燃气灶。该燃气灶面板包括面板本体和电加热元件,其中,面板本体包括炉头安装部和面板实体部,炉头安装部为面板本体的板面镂空部分,面板实体部为面板本体的板面实体部分且包括通过导热材料制成的面板导热部;电加热元件能够在通电状态下发热且与面板导热部中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导热接触。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面板本体内设有电加热元件,电加热元件与能够导热的面板导热部形成导热接触,通过热传导从而将整个面板本体升温,使得面板本体维持在合适的温度,避免附着在面板本体上的油污凝固,使得油污易于被擦拭。

Description

燃气灶面板以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气灶面板以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家用燃气灶通常具有燃气灶面板,用于遮盖燃气灶内部器件或用于安装燃气灶相关组件,用户在使用燃气灶炒菜烹饪时,经常会有食用油飞溅或掉落在燃气灶面板上形成油污,需要用户在烹饪过程中或烹饪结束后,擦拭清理燃气灶面板,去除附着在燃气灶面板上的油污,尤其在天气较寒冷时,油污凝固,擦拭难度大,通常用户会使用热水或专用清洁剂进行擦拭,操作起来不方便,燃气灶面板清洁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面板以及燃气灶,该燃气灶面板的表面能够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以使得表面的油污易于被清洁,从而降低燃气灶面板表面上的油污清洁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灶面板,该燃气灶面板包括:
面板本体,包括:
炉头安装部,为面板本体的板面镂空部分;
面板实体部,为面板本体的板面实体部分且包括通过导热材料制成的面板导热部;以及
电加热元件,能够在通电状态下发热且与面板导热部中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导热接触。
可选地,电加热元件贴合安装在面板导热部的底壁面;和/或,电加热元件内置于面板导热部中。
可选地,炉头安装部包括相互间隔布置的多个炉头安装孔,面板实体部形成为面板导热部,炉头安装孔和面板实体部的边缘间隔区域以及相邻两个炉头安装孔之间的炉头间隔区域均布置有电加热元件。
可选地,电加热元件为条形加热元件。
可选地,条形加热元件在平行于面板导热部的板面的平面内迂回延伸布置。
可选地,条形加热元件呈螺旋状延伸布置;或者,条形加热元件呈折叠式延伸布置且包括相互平行间隔的多个平行延伸段。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气灶面板。
可选地,燃气灶包括感温元件和与感温元件通信的控制器,感温元件设置为用于感测面板导热部的温度,控制器设置为能够根据感温元件感测到的面板导热部的温度控制电加热元件通电或断电。
可选地,燃气灶包括与控制器通信的手动温控开关,控制器设置为能够在手动温控开关打开时与感温元件通信。
可选地,燃气灶包括用于控制燃气气路通断的燃气阀,控制器设置为能够在燃气阀切断燃气气路时与感温元件通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面板本体内设有电加热元件,电加热元件与能够导热的面板导热部形成导热接触,通过热传导从而将整个面板本体升温,使得面板本体维持在合适的温度,避免附着在面板本体上的油污凝固,使得油污易于被擦拭,如此设置,便于用户对面本本体上的油污进行清洁,提升燃气灶面板清洁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灶面板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种燃气灶面板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燃气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面板本体;11、炉头安装部;12、面板导热部;13、电加热元件;21、感温元件;2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家用燃气灶为厨房电器中的重要家电之一,人们的一日三餐都要通过燃气灶进行烹饪,其使用频率非常高,而在烹饪过程中食用油会飞溅出至燃气灶面板上形成油污,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油污凝固难以擦拭清洁,需要一种新型燃气灶面板以解决油污清洗困难问题。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灶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燃气灶面板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燃气灶面板,该燃气灶面板包括面板本体10和电加热元件13。其中,面板本体10包括炉头安装部11以及面板实体部,如图1所示,面板本体10的板面设有镂空部分以形成为炉头安装部11,主要用于固定安装炉头组件,例如炉头、炉架、外火盖、内火盖等。燃气和空气混合的可燃气体经过炉头组件喷出被打火装置点燃,用户因而能够进行食材烹饪。面板本体10除了炉头安装部11外,也即除了面板本体10的板面镂空部分外,其它部分为面板本体10的实体部分以形成为面板实体部,面板实体部包括面板导热部12,面板导热部12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钢化玻璃等。面板导热部12中的至少部分区域与电加热元件13形成导热接触,电加热元件13能够在通电状态下发热,面板导热部12能够将电加热元件13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整个面板本体10。在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13可以是电热丝、电热膜、陶瓷发热片等。
本实用新型的燃气面板的面板本体10设有电加热元件13,电加热元件13与能够导热的面板导热部12形成导热接触,通过热传导从而将整个面板本体10升温,尤其是当室内温度过低时,防止面板本体10的表面温度过低,从而避免附着在面板本体10表面上的油污凝固,使得油污易擦拭清洁,提升燃气灶面板清洁体验。
进一步地,电加热元件13贴合安装在面板导热部12的底壁面;和/或,电加热元件13内置于面板导热部12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13为电热丝,面板导热部12采用不锈钢或钢化玻璃制成,电热丝可以通过胶粘固定安装在面板导热部12的底壁面上,如此设置,其成本低廉,便于生产。例如采用导热硅脂将电热丝和面板导热部12胶粘连接,保证电热丝牢固地安装在面板导热部12的同时提高导热性能。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13为电热丝,面板导热部12采用钢化玻璃制成,电热丝融合在面板导热部12内部,即将电热丝设置在毛坯材料内一体成型得到融合有电热丝的面板本体10,如此设置,其可靠性更佳,面板本体10内的电加热元件13更不易损坏。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13为电热丝,面板导热部12采用钢化玻璃制成,在面板本体10上的边角区域、环绕炉头安装部11区域以及控火开关区域等不易直接贴合安装电热丝的区域内置电热丝,而在其他区域贴合安装电热丝,如此设置,可使得电加热元件13尽量覆盖整个面板本体10,使得整个面板本体10的温度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炉头安装部11包括相互间隔布置的多个炉头安装孔,面板实体部形成为面板导热部12,炉头安装孔和面板实体部的边缘间隔区域以及相邻两个炉头安装孔之间的炉头间隔区域均布置有电加热元件13。
具体地,整个面板本体10采用导热材料制成,除了间隔布置的多个炉头安装孔外为面板实体部,因此整个面板实体部作为面板导热部12。电加热元件13布置在炉头安装孔和面板实体部的边缘间隔区域以及相邻两个炉头安装孔之间的炉头间隔区域,如此能够加热整个面板本体10。当然,在面板实体部的不同区域能够布置不同的电加热元件13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由于炉头安装孔和面板实体部的边缘间隔区域范围较小,可以贴合电热丝,以节省成本。相邻两个炉头安装孔之间的炉头间隔区域范围较大,可以贴合电热膜,以提高加热覆盖范围。进一步地,环绕炉头安装孔的边缘区域可以贴合陶瓷发热片,由于火焰从炉头安装部11区域内喷出,所以导致炉头安装孔边缘区域的温度较高,在陶瓷发热片不工作的时间段,可以通过陶瓷发热片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13为条形加热元件,优选地,电加热元件13为电热丝、电热膜等,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条形加热元件在平行于面板导热部12的板面的平面内迂回延伸布置。
如图1所示,在图示实施例中,条形加热元件为电热丝,其弯折迂回延伸布置在整个面板本体10上,从而使得整个面板本体10的温度更均匀。
进一步地,条形加热元件呈螺旋状延伸布置;或者,条形加热元件呈折叠式延伸布置且包括相互平行间隔的多个平行延伸段。
如图2所述,在图示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13为呈螺旋状的电热丝,整个面板本体10布置有多个螺旋状的电热丝,螺旋状的电热丝其加热速度更快。
如图1所示,在图示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13为电热丝,该电热丝呈折叠式延伸布置在面板本体10的面板上,且相邻两个横向电热丝平行间隔布置,如此设置,其覆盖范围更广,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13也可为电热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气灶面板,因此显然具备由上述燃气灶面板带来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赘述。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燃气灶包括与燃气灶面板相互作用或独立于燃气灶面板设置的其他部件,其他部件的种类可根据燃气灶面板所应用的具体产品的不同而适应性调整。
进一步地,燃气灶包括感温元件21和与感温元件21通信的控制器22,感温元件21设置为用于感测面板导热部12的温度,控制器22设置为能够根据感温元件21感测到的面板导热部12的温度控制电加热元件13通电或断电。
如图3所示,感温元件21和电加热元件13均与控制器22电连接,感温元件21设置在面板导热部12上用于监测面板导热部12的温度,控制器22根据感温元件21监测到的面板导热部12的实时温度数据,从而控制电加热元件13的工作,如此设置,使得整个面板本体10的温度维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区间,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优选地,面板本体10的温度波动范围区间在20℃至50℃之间。
另外,为保证感温元件21所监测到的温度数据可信度,可在面板导热部12上均匀布置多个感温元件21。例如,在面板本体10的四个边角区域以及中心区域各布置一个感温元件21,也即5个感温元件21,采集的5个感温元件21的温度数据值的平均值作为整个面板本体10的表面温度,如此保证监测到的温度数据更可靠。另外,优选地,感温元件21设置在面板导热部12的上表面,保证监测到的温度数据为表面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感温元件21可以是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或温度检测探头等具有感温功能的零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2可以包括单片机、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场可编程门阵列、数字信号处理器中的任意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燃气灶包括与控制器22通信的手动温控开关,控制器22设置为能够在手动温控开关打开时与感温元件21通信。
具体地,燃气灶上的燃气灶面板加热功能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性使用,当环境温度过低时,用户可选择打开手动温控开关以开启燃气灶面板的加热功能,以方便清洁,从而提高交互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燃气灶包括用于控制燃气气路通断的燃气阀,控制器22设置为能够在燃气阀切断燃气气路时与感温元件21通信。
具体地,控制器22与燃气阀之间能够通信,在燃气阀关闭后,控制器22能够检测到感温元件21监测到的实时温度数据,从而控制电加热元件13打开或关闭,并不需要人为控制而自动打开燃气灶面板的加热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面板包括:
面板本体(10),包括:
炉头安装部(11),为所述面板本体(10)的板面镂空部分;
面板实体部,为所述面板本体(10)的板面实体部分且包括通过导热材料制成的面板导热部(12);以及
电加热元件(13),能够在通电状态下发热且与所述面板导热部(12)中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导热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13)贴合安装在所述面板导热部(12)的底壁面;和/或,所述电加热元件(13)内置于所述面板导热部(1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安装部(11)包括相互间隔布置的多个炉头安装孔,所述面板实体部形成为所述面板导热部(12),所述炉头安装孔和所述面板实体部的边缘间隔区域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炉头安装孔之间的炉头间隔区域均布置有所述电加热元件(1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气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13)为条形加热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加热元件在平行于所述面板导热部(12)的板面的平面内迂回延伸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加热元件呈螺旋状延伸布置;或者,所述条形加热元件呈折叠式延伸布置且包括相互平行间隔的多个平行延伸段。
7.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气灶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包括感温元件(21)和与所述感温元件(21)通信的控制器(22),所述感温元件(21)设置为用于感测所述面板导热部(12)的温度,所述控制器(22)设置为能够根据所述感温元件(21)感测到的所述面板导热部(12)的温度控制所述电加热元件(13)通电或断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包括与所述控制器(22)通信的手动温控开关,所述控制器(22)设置为能够在所述手动温控开关打开时与所述感温元件(21)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包括用于控制燃气气路通断的燃气阀,所述控制器(22)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燃气阀切断所述燃气气路时与所述感温元件(21)通信。
CN202121019013.5U 2021-05-12 2021-05-12 燃气灶面板以及燃气灶 Active CN215675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9013.5U CN215675336U (zh) 2021-05-12 2021-05-12 燃气灶面板以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9013.5U CN215675336U (zh) 2021-05-12 2021-05-12 燃气灶面板以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5336U true CN215675336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71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9013.5U Active CN215675336U (zh) 2021-05-12 2021-05-12 燃气灶面板以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53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78978A (en) Cooking unit with radiant heaters
CN113167479B (zh) 具有一体式温度监测和防火系统的烹饪容器支撑系统
JPS63292917A (ja) 調理用具
CN215675336U (zh) 燃气灶面板以及燃气灶
CN213178434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炉
CN201727094U (zh) 一种餐用保温盘
KR200322769Y1 (ko) 가스 및 전기 겸용 레인지
EP2137461B1 (en) Cooking apparatus using a heat detecting device
JP2000002425A (ja) 加熱調理器
CN220069499U (zh) 一种能控制烹饪件温度的料理锅
CN108309043B (zh)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显示系统和防溢出显示方法
CN2640373Y (zh) 温控式间歇开闭电饭锅(煲)
CN216147864U (zh) 一种煎烤机
CN1857146A (zh) 一种电热锅的控温装置
JP3104651B2 (ja) オーブントースター
JP3577700B2 (ja) 料理保温盆
CN220024782U (zh) 一种发热盘测温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CN216135706U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109044122A (zh) 一种精确控温式可拆洗煎烤机
CN220275436U (zh) 智能烤炉
CN213429679U (zh) 一种双区独立发热的早餐机
CN214230974U (zh) 空气炸锅
JP2000205573A (ja) オ―ブント―スタ―
KR200349859Y1 (ko) 전기 오븐 레인지
JP2000041835A (ja) 保温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