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62969U - 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62969U
CN215662969U CN202122267578.1U CN202122267578U CN215662969U CN 215662969 U CN215662969 U CN 215662969U CN 202122267578 U CN202122267578 U CN 202122267578U CN 215662969 U CN215662969 U CN 215662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ot
backplate
swing arm
front side
s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75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桂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ong Fenuo Electromechanic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2675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62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62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62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受流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侧安装有熔断器装配,所述安装板底端前侧安装有背板,所述背板的顶端前侧板壁上安装有两个第一拉簧座,两个所述第一拉簧座上转动连接有弹簧组件,所述背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摆臂,所述摆臂的左端的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二拉簧座,所述弹簧组件的底端与第二拉簧座转动连接,所述背板的底端前侧板壁中间安装有手动脱靴座,所述手动脱靴座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脱靴扳机,所述摆臂的左端的连接板的中端上表面通过螺丝安装有脱靴凸轮座,所述摆臂的右端通过螺丝安装有滑靴托架,所述滑靴托架的右端上表面安装有滑靴,本设备轻便可靠,降低了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流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
背景技术
受流器的研发设计多集中在国外,国内对于受流器的设计开发还比较少。受流器直接影响车辆的受流稳定性,是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重要部件。受流器上的碳滑靴与带电第三轨轨面接触,将第三轨的电流引入车辆,为车辆提供动力,列车运行时,碳滑靴与第三轨有相对运动,为了保证碳滑靴能够很好的与第三轨接触,同时又不能使接触力过大,损坏碳滑靴,需要提供一种恒力装置,故而提出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列车运行时,碳滑靴与第三轨有相对运动,为了保证碳滑靴能够很好的与第三轨接触,同时又不能使接触力过大,损坏碳滑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侧安装有熔断器装配,所述安装板底端前侧安装有背板,所述背板的顶端前侧板壁上安装有两个第一拉簧座,两个所述第一拉簧座上转动连接有弹簧组件,所述背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摆臂,所述摆臂的左端的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二拉簧座,所述弹簧组件的底端与第二拉簧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拉簧座的后侧均安装有限位止挡,所述背板的底端前侧板壁中间安装有手动脱靴座,所述手动脱靴座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脱靴扳机,所述脱靴扳机的底部安装有脱靴限位,所述手动脱靴座、脱靴扳机上均贯穿有脱靴拉簧轴,两个所述脱靴拉簧轴左右两端之间均连接有脱靴拉簧,所述摆臂的左端的连接板的中端上表面通过螺丝安装有脱靴凸轮座,所述摆臂的右端通过螺丝安装有滑靴托架,所述滑靴托架的右端上表面安装有滑靴。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底端前侧左右两端均通过螺丝连接有齿形块,所述齿形块的右侧啮合有背板,所述齿形块通过螺丝与背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背板的底部左右两侧连接有轴卡,两个所述轴卡的内部通过橡胶轴承活动连接有方轴,两个所述方轴的内端上均套接有第一摆动连接件,两个所述方轴的外端上套接有第二摆动连接件,所述第一摆动连接件、第二摆动连接件的的前端连接有摆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受流器采用双拉簧结构,在安全可靠地为城市地铁或轻轨车辆提供电源保证的同时,通过设计满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减轻了受流器的重量,提高了工作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2)本受流器为下部受流,优点是设计了双拉簧,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选用的材料及结构均做到了轻量化设计。体积小,重量轻,外形美观,符合目前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安装板、2齿形块、3背板、4第一拉簧座、5手动脱靴座、6脱靴拉簧、7脱靴扳机、8脱靴限位、9薄螺母、10脱靴凸轮座、11摆臂、12滑靴托架、13滑靴、14第二拉簧座、15限位止挡、16轴卡、17方轴、18第二摆动连接件、19第一摆动连接件、20橡胶轴承、21脱靴拉簧轴、22弹簧组件、23熔断器装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前侧安装有熔断器装配23,所述安装板1底端前侧安装有背板3,所述背板3的顶端前侧板壁上安装有两个第一拉簧座4,两个所述第一拉簧座4上转动连接有弹簧组件22,所述背板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摆臂11,所述摆臂11的左端的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二拉簧座14,所述弹簧组件22的底端与第二拉簧座14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拉簧座14的后侧均安装有限位止挡15,通过薄螺母9调整其位置并将其锁紧,所述背板3的底端前侧板壁中间安装有手动脱靴座5,所述手动脱靴座5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脱靴扳机7,所述脱靴扳机7的底部安装有脱靴限位8,通过薄螺母将其锁紧,所述手动脱靴座5、脱靴扳机7上均贯穿有脱靴拉簧轴21,两个所述脱靴拉簧轴21左右两端之间均连接有脱靴拉簧6,所述摆臂11的左端的连接板的中端上表面通过螺丝安装有脱靴凸轮座10,所述摆臂11的右端通过螺丝安装有滑靴托架12,所述滑靴托架12的右端上表面安装有滑靴13,通过上述结构,在弹簧组件22预紧力的作用下,将驱动由摆臂11、滑靴托架12、受流滑靴13及其安装在摆臂11两边的轴承等组成的摆动组件,使其绕摆动中心向上摆,将受流滑靴13压贴在供电轨面上,受流器与第三轨导通,并利用弹簧组件22的弹性恢复力使得受流滑靴13始终与第三轨轨面保持动态接触,为车辆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回路。
所述安装板1底端前侧左右两端均通过螺丝连接有齿形块2,所述齿形块2的右侧啮合有背板3,所述齿形块2通过螺丝与背板3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可以进行滑靴高度的调节,补偿镟轮和车轮磨耗后的高度变化。
所述背板11的底部左右两侧连接有轴卡16,两个所述轴卡16的内部通过橡胶轴承20活动连接有方轴17,两个所述方轴17的内端上均套接有第一摆动连接件19,两个所述方轴17的外端上套接有第二摆动连接件18,所述第一摆动连接件19、第二摆动连接件18的的前端连接有摆臂11,通过上述结构,轴卡16、橡胶轴承20、方轴17、第一摆动连接件19、第二摆动连接件18组成的摆动组件,可使摆臂11绕摆动中心向上摆。
工作原理:
受流器安装在车辆转向架上,因为转向架的随机振动,第三轨表面不是理想的光滑平面,沿接触轨线路还有一定数量的断点存在,所以在滑行过程中,受流器机构经受着振动和一定程度的冲击。为了实现受流器的稳定可靠受流,避免意外脱离和电弧的产生,必需使受流器滑靴与接触轨的压力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接触力是第三轨受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本受流器设计了双拉伸弹簧组件22,一端安装于受流组件金属基座上,另一端与摆臂11相连,在拉伸弹簧组件22预紧力的作用下,将驱动由摆臂11、滑靴托架12、受流滑靴13及其安装在摆臂11两边的轴承等组成的摆动组件,使其绕摆动中心向上摆,将受流滑靴13压贴在供电轨面上,受流器与第三轨导通,并利用双拉伸弹簧组件22的弹性恢复力使得受流滑靴13始终与第三轨轨面保持动态接触,为车辆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回路。
摆臂11和滑靴托架12是主要的运动部件,在同样的加速度情况下,质量越小惯性力越小,接触力的变化越小,受流越稳定。本受流器摆臂11选用SMC材料,该材料密度小,通过树脂与纤维的结合达到可变设计,结构设计及工艺控制能够达到强度要求,滑靴托架12设计了T型截面,在加强了刚度,满足强度要求情况下局部减薄,减轻了重量。摆动部分的重量仅为4kg。完全符合轨道交通领域对于减重方面的要求,做到了轻量化设计。
本受流器优化后的弹性轴承传统结构结构仅包含内芯,简便了结构,而传统轴承外带与轴承配合的部分。
熔断器装配23箱体采用了可视化端盖,当内部熔断器故障时,按钮会被顶出,可直观检查熔断器的状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前侧安装有熔断器装配(23),所述安装板(1)底端前侧安装有背板(3),所述背板(3)的顶端前侧板壁上安装有两个第一拉簧座(4),两个所述第一拉簧座(4)上转动连接有弹簧组件(22),所述背板(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摆臂(11),所述摆臂(11)的左端的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二拉簧座(14),所述弹簧组件(22)的底端与第二拉簧座(14)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拉簧座(14)的后侧均安装有限位止挡(15),通过薄螺母(9)将其锁紧,所述背板(3)的底端前侧板壁中间安装有手动脱靴座(5),所述手动脱靴座(5)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脱靴扳机(7),所述脱靴扳机(7)的底部装有脱靴限位(8),通过薄螺母(9)将其锁紧,所述手动脱靴座(5)、脱靴扳机(7)上均贯穿有脱靴拉簧轴(21),两个所述脱靴拉簧轴(21)左右两端之间均连接有脱靴拉簧(6),所述摆臂(11)的左端的连接板的中端上表面通过螺丝安装有脱靴凸轮座(10),所述摆臂(11)的右端通过螺丝安装有滑靴托架(12),所述滑靴托架(12)的右端上表面安装有滑靴(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底端前侧左右两端均通过螺丝连接有齿形块(2),所述齿形块(2)的右侧啮合有背板(3),所述齿形块(2)通过螺丝与背板(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3)的底部左右两侧连接有轴卡(16),两个所述轴卡(16)的内部通过橡胶轴承(20)活动连接有方轴(17),两个所述方轴(17)的内端上均套接有第一摆动连接件(19),两个所述方轴(17)的外端上套接有第二摆动连接件(18),所述第一摆动连接件(19)、第二摆动连接件(18)的前端连接有摆臂(11)。
CN202122267578.1U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 Active CN215662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7578.1U CN215662969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7578.1U CN215662969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62969U true CN215662969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64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7578.1U Active CN215662969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62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85709U (zh) 震动式发电装置
CN107351959B (zh) 一种随动电动助力滑板车
WO2008061445A1 (fr) Système de générateur anti vibratoire et anti-choc
CN215662969U (zh) 一种轻量型双拉簧受流器
CN208257246U (zh) 手车式断路器及使用该手车式断路器的开关柜
CN101177123A (zh) 具有避震功能的车用储能式发电系统
CN113060234A (zh) 一种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及助力车
CN215848165U (zh) 一种新型轨道爬坡巡检机器人
KR101276980B1 (ko) 기능성 손 발 겸용 레일 바이크
CN101891001A (zh) 新型动力装置
CN209112386U (zh) 一种直线压迫型的自行车助力装置
CN217259981U (zh) 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CN213823427U (zh) 一种动力传动装置
CN112610431A (zh) 利用汽车自身重力转变为电能的方法和装置(重力能发电)
CN113650490B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柔性电池容纳装置
CN216916158U (zh) 一种锂电平衡车的自平衡机构
CN212637455U (zh) 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CN201961414U (zh) 电动自行车电控车架锁
CN218558732U (zh) 一种派遣车运行状态监测装置
CN2524795Y (zh) 电动高尔夫球车
CN214690008U (zh) 一种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及助力车
CN213008603U (zh) 一种人体动能车
CN213705449U (zh) 一种机车活动牵引拉杆安装座
CN216443716U (zh) 儿童电动自行车
CN215621384U (zh) 氢能汽车用氢瓶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3

Address after: Rear yard of Checheng Hotel, No.1 Qianjin Street, Pingcheng District, Dat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037000

Patentee after: Datong Fenuo Electromechan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No. 1000, collective dormitory building of Beinan factory, nankoudao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Yan Gui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