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3445U - 一种进气装置及气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气装置及气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3445U
CN215633445U CN202120818440.3U CN202120818440U CN215633445U CN 215633445 U CN215633445 U CN 215633445U CN 202120818440 U CN202120818440 U CN 202120818440U CN 215633445 U CN215633445 U CN 215633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ipe
air
air inlet
pipe
honeycomb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184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见祥
马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184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3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3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34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进气装置及气体机,该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进气管包括内导流管和套设于内导流管外周侧的外导流管,内导流管的第一端的端口形成进气口,外导流管的第一端与内导流管的第一端同向设置,且外导流管的第一端的端口与内导流管的外侧之间密封;外导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内导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与内导流管内部连通的通气孔,且绕内导流管的圆周方向,通气孔在内导流管外侧的开口与出气孔在外导流管的管壁内侧的开口错开。该进气装置可以有效延长混合气进入气缸的路径,提高燃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提高混合气的混合质量,进而可以降低气缸爆震倾向,有利于提高气缸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进气装置及气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气装置及气体机。
背景技术
采用单点喷射预混进气方案的天然气、油井伴生气等燃气发动机,混合器通常布置在节气门前后,并紧接进气管的进气端安装。目前,预混进气燃气发动机通常采的进气管,距离节气门(或混合器)较近的气缸,因燃气与空气经过短暂的混合后即被吸入缸内进行点火燃烧,因燃气与空气未得到充分混合,这极易造成该气缸缸内燃气浓度偏大,从而增大了该缸爆震倾向,并造成该缸排温偏高;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直筒式进气管也容易造成各缸进气不均匀,从而造成发动机各缸做功不均匀的问题,严重时影响发动机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气装置及气体机,该进气装置可以有效延长混合气进入气缸的路径,提高燃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提高混合气的混合质量,进而可以降低气缸爆震倾向,有利于提高气缸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进气装置,应用于气体机,包括:进气管;
所述进气管包括内导流管和套设于所述内导流管外周侧的外导流管,所述内导流管的第一端的端口形成进气口,所述外导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导流管的第一端同向设置,且所述外导流管的第一端的端口与所述内导流管的外侧之间密封;
所述外导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用于与气缸连通;所述内导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内导流管内部连通的通气孔,且绕所述内导流管的圆周方向,所述通气孔在所述内导流管外侧的开口与所述出气孔在所述外导流管的管壁内侧的开口错开。
上述进气装置,应用于气体机,用于给气体机中的气缸输送混合气,具体包括有进气管,进气管包括内外设置的两层管结构,具体地,进气管包括内导流管和套设在内导流管外侧的外导流管,内导流管轴心线和外导流管的轴心线平行设置,具体地,可以使内导流管和外导流管同轴设置,其中,沿着内导流管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内导流管的第一端的端口形成进气口,用于输进混合气,外导流管与内导流管位于同一侧的第一端的端口与内导流管的外侧之间密封,内导流管中背离自身第一端的第二端的端口封闭,外导流管中背离自身第一端的第二端的端口也封闭;外导流管的外周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多个出气孔用于与气缸连接,可以给连接的气缸输送混合气;另外,内导流管位于外导流管内部,内导流管的周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内部连通的通气孔,混合气就可以从内导流管的进气口进入,然后从通气孔进入外导流管内,然后从外导流管上的出气孔进入气缸,其中,沿着内导流管的周向的方向,通气孔在内导流管外表面的开口与出气口在外导流管上的开口位置错开,也就是通气孔在内导流管外表面上的开口与出气口在外导流管内表面上的开口不会直接相对,沿着圆周方向会错开一定角度,这样混合气从进气口进入,在内导流管的通气孔进入外导流管的出气口时,会延长一定的距离,延长混合气进入气缸的路径,增长了混合气的混合时间,有效提高燃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提高混合质量,进而可以降低气缸爆震倾向,有利于提高气缸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因此,上述进气装置可以有效延长混合气进入气缸的路径,提高燃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提高混合气的混合质量,进而可以降低气缸爆震倾向,有利于提高气缸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内导流管背离所述外导流管的出气孔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通气孔沿所述内导流管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可选地,所述多个出气孔沿所述外导流管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且沿所述外导流管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内导流管上与所述相邻的出气孔之间的间隔对应的部位。
可选地,所述内导流管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内导流管包括多个依次收尾连接的子内导流管,每个所述子内导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所述通气孔。
可选地,所述外导流管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外导流管包括多个依次收尾连接的子外导流管,每个所述子外导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所述出气孔。
可选地,所述外导流管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出气孔连通、且用于与气缸连接的进气歧管。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内导流管的进气口连通混合器,且所述混合器与所述内导流管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调节阀。
可选地,还包括防爆门,所述防爆门安装在所述内导流管和外导流管中背离所述内导流管的进气端一侧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机,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进气装置和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进气装置的外导流管上的出气孔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内导流管;2-外导流管;3-法兰;4-连接管;5-进气歧管;6-混合器;7-调节阀;8-防爆门;11-通气孔;21-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装置,应用于气体机,包括:进气管;进气管包括内导流管1和套设于内导流管1外周侧的外导流管2,内导流管1的第一端的端口形成进气口,外导流管2的第一端与内导流管1的第一端同向设置,且外导流管2的第一端的端口与内导流管1的外侧之间密封;外导流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21,出气孔21用于与气缸连通;内导流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与内导流管1内部连通的通气孔11,且绕内导流管1的圆周方向,通气孔11在内导流管1外侧的开口与出气孔21在外导流管2的管壁内侧的开口错开。
上述进气装置,应用于气体机,用于给气体机中的气缸输送混合气,具体包括有进气管,进气管包括内外设置的两层管结构,具体地,进气管包括内导流管1和套设在内导流管1外侧的外导流管2,内导流管1轴心线和外导流管2的轴心线平行设置,具体地,可以使内导流管1和外导流管2同轴设置,其中,沿着内导流管1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内导流管1的第一端的端口形成进气口,用于输进混合气,外导流管2与内导流管1位于同一侧的第一端的端口与内导流管1的外侧之间密封,内导流管1中背离自身第一端的第二端的端口封闭,外导流管2中背离自身第一端的第二端的端口也封闭;外导流管2的外周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21,多个出气孔21用于与气缸连接,可以给连接的气缸输送混合气;另外,内导流管1位于外导流管2内部,内导流管1的周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内部连通的通气孔11,混合气就可以从内导流管1的进气口进入,然后从通气孔11进入外导流管2内,然后从外导流管2上的出气孔21进入气缸,其中,沿着内导流管1的周向的方向,通气孔11在内导流管1外表面的开口与出气口在外导流管2上的开口位置错开,也就是通气孔11在内导流管1外表面上的开口与出气口在外导流管2内表面上的开口不会直接相对,沿着圆周方向会错开一定角度,这样混合气从进气口进入,在内导流管1的通气孔11进入外导流管2的出气口时,会延长一定的距离,延长混合气进入气缸的路径,增长了混合气的混合时间,有效提高燃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提高混合质量,进而可以降低气缸爆震倾向,有利于提高气缸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因此,上述进气装置可以有效延长混合气进入气缸的路径,提高燃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提高混合气的混合质量,进而可以降低气缸爆震倾向,有利于提高气缸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具体地,为了更好的延长混合气的流通路径,可以将通气孔11设置在内导流管1背离外导流管2的出气孔21的一侧的部分,进一步提高燃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需要说明的是,通气孔11也可以设置在内导流管1中与外导流管2的出气孔21不相对的两个侧面的位置,均可以延长混合气的流通路径,对于通气孔11的位置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分布,本实施例不做局限。
具体地,上述进气装置中,对于通气孔11的分布,在沿着内导流管1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上,通气孔11可以依次间隔分布,且可以均匀分布设置,有利于混合气流通均匀性。
具体地,上述进气装置中,多个出气孔21沿外导流管2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且沿外导流管2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通气孔11位于内导流管1上与相邻的出气孔21之间的间隔对应的部位,可以进一步延长混合气的流通路径,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通气口的密度设置,以及通气孔11的孔径尺寸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各气缸的进气量进行选择设置。
具体地,上述进气装置中,内导流管1为分段式结构,内导流管1包括多个依次收尾连接的子内导流管1,每个子内导流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通气孔11,多个子内导流管1拼接形成内导流管1,维护、安装方便,方便局部拆检与维护。
具体地,对于每相邻的两个子内导流管1,可以采用法兰3连接,稳定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内导流管1也可以是一根整体的管结构,不会很多的连接的接口,气密性较好。
具体地,上述进气装置中,外导流管2可以为分段式结构,外导流管2包括有多个依次收尾连接的子外导流管2,每个子外导流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出气孔21,多个子外导流管2拼接形成外导流管2,维护、安装方便,方便局部拆检与维护。
具体地,对于每相邻的两个子外导流管2之间通过连接管4连接,且连接管4套接在内导流管1的外周侧,连接稳定,且保证不漏气,气密性好。
需要说明的是,外导流管2也可以是一根整体的管结构,不会很多的连接的接口,气密性较好。
具体地,外导流管2外侧设置有与出气孔21连通、且用于与气缸连接的进气歧管5,每个进气歧管5连接一个气缸,便于给气缸输送混合气。
具体地,上述进气装置还包括与内导流管1的进气口连通混合器6,且混合器6与内导流管1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调节阀7,混合器6具有燃气进口、空气进口以及与内导流管1的进气口连通的混合气出口,混合气可以使燃气与空气进行初步混合,便于向气缸输送,混合器6与内导流管1之间的调节阀7,可以控制混合气的流量,可以更好的给气缸输送混合气。
具体地,上述调节阀可以为电子节气门,便于控制。
具体地,上述进气装置中,还包括有防爆门,防爆门安装在内导流管和外导流管中背离内导流管的进气端一侧的末端,也就是在内导流管1中背离内导流管1的进气端一侧的末端与外导流管2中背离外导流管2的第一端一侧的末端安装有防爆门8,使用防爆门将内外导流管的末端封堵,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机,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进气装置和气缸,气缸与进气装置的外导流管上的出气孔连通。上述气体机中,进气装置可以有效延长混合气进入气缸的路径,提高燃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提高混合气的混合质量,进而可以降低气缸爆震倾向,有利于提高气缸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保证气体机的稳定性、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进气装置,应用于气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
所述进气管包括内导流管和套设于所述内导流管外周侧的外导流管,所述内导流管的第一端的端口形成进气口,所述外导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导流管的第一端同向设置,且所述外导流管的第一端的端口与所述内导流管的外侧之间密封;
所述外导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用于与气缸连通;所述内导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内导流管内部连通的通气孔,且绕所述内导流管的圆周方向,所述通气孔在所述内导流管外侧的开口与所述出气孔在所述外导流管的管壁内侧的开口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内导流管背离所述外导流管的出气孔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沿所述内导流管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气孔沿所述外导流管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且沿所述外导流管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内导流管上与所述相邻的出气孔之间的间隔对应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流管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内导流管包括多个依次收尾连接的子内导流管,每个所述子内导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所述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流管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外导流管包括多个依次收尾连接的子外导流管,每个所述子外导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所述出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流管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出气孔连通、且用于与气缸连接的进气歧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内导流管的进气口连通混合器,且所述混合器与所述内导流管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调节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爆门,所述防爆门安装在所述内导流管和外导流管中背离所述内导流管的进气端一侧的末端。
10.一种气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和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进气装置的外导流管上的出气孔连通。
CN202120818440.3U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进气装置及气体机 Active CN215633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8440.3U CN215633445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进气装置及气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8440.3U CN215633445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进气装置及气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3445U true CN215633445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36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18440.3U Active CN215633445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进气装置及气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34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7311B (zh) 一种气体发动机进气混合腔
CN212716931U (zh) 气体混合装置和燃气发动机
CN113423940B (zh) 一种气体混合器
CN105179111A (zh) 一种气体/双燃料发动机进气歧管燃气喷射装置
CN215633445U (zh) 一种进气装置及气体机
CN205243684U (zh) 发动机egr系统及具有该发动机egr系统的汽车
CN214533298U (zh) 一种废气再循环混合器及发动机
CN107559113A (zh) 发动机的进气管及发动机
CN103452651A (zh) 内混式大缸径高氢燃气发动机
JPH11210563A (ja) エンジンのegr装置
CN113944575B (zh) 一种混合器
CN108590903A (zh) V型多缸发动机进气管系统
CN205383011U (zh) 废气再循环导气管及发动机
CN211116337U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13205863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路
CN212479433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及汽车
CN217270528U (zh) 一种混合器及燃气喷射管
CN205064129U (zh) 一种egr进气系统
CN207554235U (zh) 发动机的进气管及发动机
CN207598372U (zh) 提高各缸均匀性的天然气发动机进气混合系统
CN214944620U (zh) 一种柴油机混合进气系统
CN218235284U (zh) 一种发动机汽缸头气道结构
CN114962081B (zh) 一种天然气发动机进气系统、天然气发动机及车辆
CN212154994U (zh) 一种进气歧管
CN212563497U (zh) 一种进气歧管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