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3309U - 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3309U
CN215633309U CN202122066226.XU CN202122066226U CN215633309U CN 215633309 U CN215633309 U CN 215633309U CN 202122066226 U CN202122066226 U CN 202122066226U CN 215633309 U CN215633309 U CN 215633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ank body
engine
secondary air
pow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662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0662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3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3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3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包括动力装置本体,动力装置本体包括动力罐体,动力罐体的外侧壁上且在该动力罐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凸面,其中,两个对称设置的凸面上设置有安装定位孔,动力罐体的顶部连接有气压节流阀,气压节流阀的外侧套设有罐体上固定环盖,罐体上固定环盖的侧边依次连接有连接管快拧接头及数字负压表;动力罐体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凹面;动力罐体的底端设置有过滤组件。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能够使气流经过动力罐体内腔时更加流畅,通过二次进气补给装置,有效解决因发动机泵气损失造成的动力弱,油耗高等一系列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动力源泉就是发动机,而发动机的动力则来源于气缸内部。发动机气缸就是一个把燃料的内能转化为动能的场所,可以简单理解为,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巨大压力推动活塞上下运动,通过连杆把力传给曲轴,最终转化为旋转运动,再通过变速器和传动轴,把动力传递到驱动车轮上,从而推动汽车前进。
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是一种独立式二次空气补给装置,从进气歧管导入二次空气,依引擎真空吸力大小而变更阀门开启量,提高容积填充效率,在急加速驾驶状态下导入的空气与加速油路所额外供应汽油量配合,以补充引擎燃烧室空气之不足达到理想之汽油空气混合比(省油)。在点火正常情况下,由于空气的增加,使充气效率大为提高,燃料之氧化机率获得大幅改善。因此,燃烧效率提升,所以可节省耗油,瞬间扭力值则可增高,在匀速、急加速、怠速各运转区间均有体现。
汽车发动机分为自然进气和涡轮增压的方式,现有技术中,随着发动机的老化,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靠本身发动机提供的空气含氧量是有限的,气缸内的空气含氧量有限与燃料混合雾化不够充分时,会导致燃料燃烧不完全而影响汽车的动力,增加发动机油耗随的同时造成缸体产生积碳,尾气排放超标,大气污染等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包括动力装置本体,动力装置本体包括动力罐体,动力罐体的外侧壁上且在该动力罐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凸面,其中,两个对称设置的凸面上设置有安装定位孔,动力罐体的顶部连接有气压节流阀,气压节流阀的外侧套设有罐体上固定环盖,罐体上固定环盖的侧边依次连接有连接管快拧接头及数字负压表;动力罐体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凹面;动力罐体的底端设置有过滤组件;连接管快拧接头及数字负压表与罐体上固定环盖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气压节流阀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扰流孔,且扰流孔的数量为六个。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增加动力罐体内腔气流通过的面积,促使气流经过时更流畅,凹面的数量为四个,且凹面沿朝向动力罐体底端的方向呈梯形结构,且宽度逐渐变大。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装置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的能力,进而可以防止杂质影响发送机的正常工作,避免杂质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动力罐体底端的第一外螺纹,动力罐体通过第一外螺纹与螺纹连接环的顶部连接,且螺纹连接环的顶端与动力罐体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罐体密封圈;动力罐体的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空气滤尘网,螺纹连接环的底部设置有高流量滤清器,且高流量滤清器的顶部通过第二外螺纹与螺纹连接环的底部连接;螺纹连接环的外侧轮廓面与动力罐体及凸面的外侧轮廓面相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能够使气流经过动力罐体内腔时更加流畅,通过二次进气补给装置,有效解决因发动机泵气损失造成的动力弱,油耗高等一系列问题,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与安装位置螺纹连接,从而可方便拆卸。
(2)通过在动力罐体内设置凹面,从而能够增加动力罐体内腔气流通过的面积,促使气流经过时更流畅;通过设置凸面及安装定位孔,从而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装置时,能够增加与对应安装位置的平面接触面积,使本产品安装更牢固,更安全。
(3)通过设置过滤组件,从而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装置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的能力,进而可以防止杂质影响发送机的正常工作,避免杂质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的动力罐体的内部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带有内部导流面结构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带有内部导流面结构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装置与自然吸气发动机结合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装置与涡轮增压发动机结合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装置与柴油电喷涡轮增压发动机结合时的示意图。
图中:
1、动力装置本体;2、动力罐体;3、安装定位孔;4、气压节流阀;5、罐体上固定环盖;6、连接管快拧接头;7、数字负压表;8、凹面;9、过滤组件;901、第一外螺纹;902、螺纹连接环;903、罐体密封圈;904、空气滤尘网;905、高流量滤清器;906、第二外螺纹;10、凸面;11、扰流孔;12、碳罐电磁阀;13、三通;14、进气歧管;15、发动机PVC阀;16、节气门;17、空滤总成;18、排气歧管;19、三元催化;20、消声器组;21、碳罐;22、中冷器;23、涡轮增压器;24、真空源;25、涡轮增压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包括动力装置本体1,动力装置本体1包括动力罐体2,动力罐体2的外侧壁上且在该动力罐体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凸面10,其中,两个对称设置的凸面10上设置有安装定位孔3,动力罐体2的顶部连接有气压节流阀4,气压节流阀4的外侧套设有罐体上固定环盖5,罐体上固定环盖5的侧边依次连接有连接管快拧接头6及数字负压表7;动力罐体2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凹面8;动力罐体2的底端设置有过滤组件9;连接管快拧接头6及数字负压表7与罐体上固定环盖5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气压节流阀4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扰流孔11,且扰流孔11的数量为六个。
借助于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能够使气流经过动力罐体2内腔时更加流畅。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凹面8来说,通过设置凹面8的数量为四个,且凹面8沿朝向动力罐体2底端的方向呈梯形结构,且宽度逐渐变大,从而能够增加动力罐体2内腔气流通过的面积,促使气流经过时更流畅。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过滤组件9来说,过滤组件9包括设置在动力罐体2底端的第一外螺纹901,动力罐体2通过第一外螺纹901与螺纹连接环902的顶部连接,且螺纹连接环902的顶端与动力罐体2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罐体密封圈903;动力罐体2的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空气滤尘网904,螺纹连接环902的底部设置有高流量滤清器905,且高流量滤清器905的顶部通过第二外螺纹906与螺纹连接环902的底部连接;螺纹连接环902的外侧轮廓面与动力罐体2及凸面10的外侧轮廓面相对齐,从而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装置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的能力,进而可以防止杂质影响发送机的正常工作,避免杂质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装置与不同发动机结合使用时的连接关系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装置与自然吸气发动机结合时,动力装置本体1通过进气管与三通13的第一端连接,三通13的另外两端分别与进气歧管14及发动机PVC阀15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装置与涡轮增压发动机结合时,动力装置本体1通过进气管与三通13的第一端连接,三通13的第二端与碳罐电磁阀12的一端连接,三通13的第三端与进气歧管14的第一端连接。
实施例三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装置与柴油电喷涡轮增压发动机结合时,动力装置本体1通过进气管与三通13的第一端连接,三通13的第二端与真空源24连接,三通13的第三端与涡轮增压电磁阀25的一端连接。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产品的连接管快拧接头6通过管道及三通与进气歧管连接。空气经过过滤组件9过滤后进入动力罐体2内,凹面8提高气流经过时的流畅度,然后空气依次通过气压节流阀4、罐体上固定环盖5到达连接管快拧接头6,进而空气进入进气歧管并到达发动机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能够使气流经过动力罐体2内腔时更加流畅,通过二次进气补给装置,有效解决因发动机泵气损失造成的动力弱,油耗高等一系列问题,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与安装位置螺纹连接,从而可方便拆卸。通过在动力罐体2内设置凹面8,从而能够增加动力罐体2内腔气流通过的面积,促使气流经过时更流畅;通过设置凸面10及安装定位孔3,从而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时,能够增加与对应安装位置的平面接触面积,使本产品安装更牢固,更安全。通过设置过滤组件9,从而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装置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的能力,进而可以防止杂质影响发送机的正常工作,避免杂质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包括动力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装置本体(1)包括动力罐体(2),所述动力罐体(2)的外侧壁上且在该动力罐体(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凸面(10),其中,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凸面(10)上设置有安装定位孔(3),所述动力罐体(2)的顶部连接有气压节流阀(4),所述气压节流阀(4)的外侧套设有罐体上固定环盖(5),所述罐体上固定环盖(5)的侧边依次连接有连接管快拧接头(6)及数字负压表(7);
所述动力罐体(2)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凹面(8);
所述动力罐体(2)的底端设置有过滤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快拧接头(6)及所述数字负压表(7)与所述罐体上固定环盖(5)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节流阀(4)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扰流孔(11),且所述扰流孔(11)的数量为六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8)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凹面(8)沿朝向所述动力罐体(2)底端的方向呈梯形结构,且宽度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9)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罐体(2)底端的第一外螺纹(901),所述动力罐体(2)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901)与螺纹连接环(902)的顶部连接,且所述螺纹连接环(902)的顶端与所述动力罐体(2)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罐体密封圈(903);
所述动力罐体(2)的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空气滤尘网(904),所述螺纹连接环(902)的底部设置有高流量滤清器(905),且所述高流量滤清器(905)的顶部通过第二外螺纹(906)与所述螺纹连接环(902)的底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连接环(902)的外侧轮廓面与所述动力罐体(2)及所述凸面(10)的外侧轮廓面相对齐。
CN202122066226.XU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 Active CN215633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6226.XU CN215633309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6226.XU CN215633309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3309U true CN215633309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04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66226.XU Active CN215633309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3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85264A (zh) 一种重型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系统
CN203257558U (zh) 一种集成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
CN215633309U (zh) 一种发动机二次进气补给动力装置
CN202832892U (zh) 一种汽油发动机用进气歧管总成
CN217813655U (zh) 一种分层集成排气歧管及发动机系统
WO2008032975A1 (en) Air inhalation device for use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5025559U (zh) 一种低排环保通用小型二冲程汽油机
CN211950683U (zh) 四缸柴油发动机
CN2374653Y (zh) 微机控制汽车喷射燃烧液化石油气装置
CN207526618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总成
CN202300634U (zh) 一种汽车节油装置
CN106285832B (zh) 一种用于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的曲轴箱压力自平衡系统
CN215633418U (zh) 一种与进气管集成的egr混合装置及发动机
CN216198445U (zh) 一种重型天然气发动机低散热快速燃烧系统
CN105041455A (zh) 一种通用小型二冲程汽油机低排环保技术
CN214741786U (zh) 发动机进气管及发动机电喷系统
CN217300743U (zh) 一种尾气减排装置
CN211448852U (zh) 一种egr柴油机进气弯管总成
CN211038868U (zh) 新型左端进气的进气歧管
CN219159083U (zh) 一种大排量自吸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总成
CN219299406U (zh) 一种反三角转子发动机缸内直喷结构
CN220909845U (zh) 一种新型三重喉道化油器
CN214118349U (zh) 一种一体化内置涡流槽导流结构汽车增压动力装置
CN216142837U (zh) 一种进气歧管总成
CN201574844U (zh) 摩托车发动机的补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