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26618U -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26618U
CN207526618U CN201721309777.1U CN201721309777U CN207526618U CN 207526618 U CN207526618 U CN 207526618U CN 201721309777 U CN201721309777 U CN 201721309777U CN 207526618 U CN207526618 U CN 207526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aspirating system
tube body
engine aspirating
boo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97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Juzh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Juzh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Juzh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Juzh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097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26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26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26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总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包括混合通道、增压器和输出通道。经过混合通道将待工作的汽油或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经过增压器增加后,通过输出通道输送至发动机内。该发动机进气系统燃烧效率高,并可以减少因燃烧不充分导致的污染物的产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总成,其包括机体和上述发动机进气系统,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输出通道与机体连接。该发动机总成功率较高且输出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四冲程汽油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在吸气冲程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在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现有汽车发动机存在空气与汽油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导致汽油使用效率不高,汽油不能够完全燃烧还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并且影响了整个发动机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包括混合通道、增压器和输出通道。经过混合通道将待工作的汽油或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经过增压器增加后,通过输出通道输送至发动机内。该发动机进气系统燃烧效率高,并可以减少因燃烧不充分导致的污染物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总成,其包括机体和上述发动机进气系统,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输出通道与机体连接。该发动机总成功率较高且输出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包括:
混合通道,混合通道包括出气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
增压器,增压器与出气口连接;
输出通道;输出通道一端与增压器连接。
该发动机进气系统燃烧效率高,并可以减少因燃烧不充分导致的污染物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混合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设于第一管体上;出气口设于第二管体远离第一管体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中冷器;中冷器与输出通道远离增压器的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回流通道;回流通道一端与中冷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管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管体内还包括子管体;子管体与第二管体内壁围成整流空间;回流通道与整流空间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回流通道和第二管体之间通过节气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中冷器上开设有冷凝水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增压器上还包括传感器安装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输出通道内设有锡箔层或多孔材料层。
一种发动机总成,其包括机体和上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输出通道与机体连接。
该发动机总成功率较高且输出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包括混合通道、增压器和输出通道。经过混合通道将待工作的汽油或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经过增压器增加后,通过输出通道输送至发动机内。该发动机进气系统燃烧效率高,并可以减少因燃烧不充分导致的污染物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总成,其包括机体和上述发动机进气系统,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输出通道与机体连接。该发动机总成功率较高且输出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发动机进气系统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发动机进气系统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管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发动机进气系统;110-第一进气口;120-第二进气口;130-第一管体;140-第二管体;141-子管体;150-增压器;151-传感器安装座;160-输出通道;170-中冷器;171-冷凝水排水口;180-回流通道;181-节气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四冲程汽油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在吸气冲程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在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现有汽车发动机存在空气与汽油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导致汽油使用效率不高,汽油不能够完全燃烧还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并且影响了整个发动机的效率。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中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100,其包括混合通道、增压器150和输出通道160。经过混合通道将待工作的汽油或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经过增压器150增加后,通过输出通道160输送至发动机内。
同时参考图2,混合通道包括出气口、第一进气口110和第二进气口120。增压器150与混合通道的出气口连接,增压器150将混合后的混合物进行加压,由经与增压器150连接的输出通道160输出,保证燃烧物与空气良好的混合,便于后续进行做工,增加燃烧效率,并减少因燃烧不充分导致的污染物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混合通道包括第一管体130和第二管体140,第一管体130和第二管体140相互连通,第一管体130设于第二管体140远离增压器150的一端。第一进气口110和第二进气口120设于第一管体130上,出气口设于第二管体140远离第一管体130的一端。燃气或汽油在第一管体130内进行混合,经过第二通道至增压器150进行增压。
通常具备增压器150的发动机会具备中冷器170,中冷器170实际上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对于发动机来说,中冷器170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150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170。增压的发动机比普通发动机拥有更大的动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其换气的效率比一般发动机的自然进气更高。当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小,而中冷器170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170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如果缺少中冷器170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爆震甚至损伤熄火的现象。故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进气系统100还包括中冷器170,中冷器170与输出通道160远离增压器150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非常高,通过增压器150的热传导会提高进气的温度。而且,空气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密度会升高,同时也导致增压器150排出的空气温度升高,随气压升高,但氧气密度降低,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有效充气效率。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就要降低进气温度。有数据表明,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的温度每下降10℃,发动机功率就能提高3%~5%。如果未经冷却的增压空气进入燃烧室,除了会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外,还很容易导致发动机燃烧温度过高,造成爆震等故障,而且会增加发动机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含量,造成空气污染。本实施例中发动机进气系统100还增设了回流通道180,回流通道180一端与中冷器17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管体140连接。
为了使回流的气体再一次与第一管体130中混合的气体再次混合,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体140还包括子管体141,该子管体141与第二管体140内壁围成整流空间,回流通道180与在中冷器170中一部分气体回流后,进入整流空间内,并向出气口方向流动,第一管体130内混合的气体在子管体141内流动,混合气体和回流气体在出气口出汇合后再一次混合,并经过增压器150将其增压输送至中冷器170中,使待燃烧气体与空气混合更均匀,保证了燃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管体140内可以不设置上述子管体141。
请再次参考图1,进一步的,在回流通道180和第二管体140之间设有节气门181,节气门181是控制混合空气进入发动机中的一道可控阀门,其作为本领域常用器械,再次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可以不设置该节气门181。
在该发动机进气系统100实际工作中,空气中水蒸气以及气体燃烧后产生的水蒸气,会在中冷器170内部凝结成冷凝水。为避免冷凝水对发动机进气系统100工作产生影响,故在本实施例中,在中冷器170上开设有冷凝水排水口171,利用该冷凝水排水口171排出工作中产生的冷凝水,保证该发动机进气系统100的正常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可以不设置上述冷凝水排水口171。
同时参考图2,可选的,在增压器150上还包括传感器安装座151,由于该发动机进气系统100在工作中,有多项数据需要监控,通过该传感器安装座151上安装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对发动机进气系统100进行监控,保证其顺利工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传感器安装座151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增加或减少,此外还可以不设置该传感器安装座151。
由于输出通道160经过回流通道180会输送温度较高的气体,为保证其正常使用,增加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输出通道160内设有锡箔层或多孔材料层。锡箔层和多孔材料层均为本领域常用隔热材料,将其设置才输出通道160内壁,减少高温以及气体腐蚀,增加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100是这样工作的:
燃气或汽油通过第一进气口110进入第一管体130,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120进入第一管体130,可燃气体和空气在第一管体130内进行混合,经过第二通道经过增压器150增压后通过输出通道160进入中冷器170,中冷器170中一部分气体再次通过回流通道180进入第二管体140的整流空间内,并向出气口方向流动,第一管体130内混合的气体在子管体141内流动,混合气体和回流气体在出气口出汇合后再一次混合,并经过增压器150将其增压输送至中冷器170中,供发动机做工。
该发动机进气系统100燃烧效率高,并可以减少因燃烧不充分导致的污染物的产生。
一种发动机总成,其包括机体和上述发动机进气系统100,发动机进气系统100的输出通道160与机体连接。
具体的,输出通道160与中冷器170连接,机体与中冷器170连接,提供均匀混合的可燃气体。
该发动机总成功率较高且输出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通道,所述混合通道包括出气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
增压器,所述增压器与所述出气口连接;
输出通道;所述输出通道一端与所述增压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管体上;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中冷器;所述中冷器与所述输出通道远离所述增压器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一端与所述中冷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体内还包括子管体;所述子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内壁围成整流空间;所述回流通道与所述整流空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通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通过节气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冷器上开设有冷凝水排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压器上还包括传感器安装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通道内设有锡箔层或多孔材料层。
10.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包括机体和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所述输出通道与所述机体连接。
CN201721309777.1U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总成 Active CN207526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9777.1U CN207526618U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9777.1U CN207526618U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26618U true CN207526618U (zh) 2018-06-22

Family

ID=62569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9777.1U Active CN207526618U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266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4814A (zh) * 2021-01-29 2021-05-18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发动机的进气除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4814A (zh) * 2021-01-29 2021-05-18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发动机的进气除水系统
CN112814814B (zh) * 2021-01-29 2024-04-30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发动机的进气除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89020A (en) Heat recovering apparatus for cogeneration system with a turbocharged engine
CN109653906B (zh) 汽油增压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装置
CN105257372B (zh) 一种多氧发动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3573480A (zh) 一种纯氧发动机及其燃烧控制方法
CN207526618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总成
CN101182804A (zh) 高增压柴油机的相继增压和进气可控涡流联合系统
CN206448889U (zh) 双气道柴油机进气管
CN1258642C (zh) 内燃机注汽涡轮增压系统
CN100430591C (zh) 天然气单燃料增压发动机
CN106979098B (zh) 气体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
CN214997915U (zh) 增程器用氢气乙醇发动机
CN201377352Y (zh) 一种往复式内燃发动机
CN114017179A (zh) 一种稀薄燃烧系统及方法
CN203532106U (zh) 一种纯氧发动机
CN207526611U (zh) 钻井燃气发动机组合进气装置
CN207554224U (zh) 一种增压egr系统
CN215672438U (zh) 一种节能柴油发动机
CN208153201U (zh) 一种发动机的egr系统及发动机
CN214464508U (zh) 稀燃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绝热排气系统及车辆
CN2356152Y (zh) 双燃料发动机气体燃料歧管混合器
CN214741786U (zh) 发动机进气管及发动机电喷系统
CN214836690U (zh) 一种降低转子发动机燃油消耗的系统
CN215333185U (zh) 一种燃气机进气管
CN106917691A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用缸内电喷系统
CN208845293U (zh) 一种小型发动机的双喷油嘴供油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