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0743U - 一种尾气减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气减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0743U
CN217300743U CN202220318094.7U CN202220318094U CN217300743U CN 217300743 U CN217300743 U CN 217300743U CN 202220318094 U CN202220318094 U CN 202220318094U CN 217300743 U CN217300743 U CN 217300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reduction device
air inlet
fuel
injec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180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aojue Suzuki Motor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aojue Suzuki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aojue Suzuki Motorcy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aojue Suzuki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180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0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0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0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尾气减排装置,包括油箱、燃油泵、空气滤清器、三元催化器和电喷控制单元;所述油箱内设置有燃油泵,所述燃油泵通过燃油管道与喷油器相连;喷油器与进气歧管相连;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一端通过节气门体和进气管道与进气歧管相连;所述进气歧管的另一端连接发动机燃烧室,所述发动机燃烧室的一侧通过气缸头排气道与三元催化器相连;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一端通过后进气道与气缸头排气道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尾气减排装置,通过电喷控制单元对各个部分的调控,从而实现尾气排放降低,使得排放数据稳定,且反应效率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尾气减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气减排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工艺是在摩托车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利用吸入空气流的动能实现汽油雾化,但是进油系统容易被破坏,导致怠速不稳、过渡不良、漏油等缺点。
公开号为CN20810654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尾气减排装置,装置包括排气管连接部、尾气处理部、过滤部以及降尘部。排气管连接部的内部具有连接空腔,排气管连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开放并连通连接空腔;通过设置该尾气减排装置能有效控制汽车的黑烟排量以及降低尾气温度;但是现有技术仍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尾气减排装置,反应效率低且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尾气处理反应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减排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尾气减排装置,包括油箱、燃油泵、空气滤清器、三元催化器和电喷控制单元;所述油箱内设置有燃油泵,所述燃油泵通过燃油管道与喷油器相连;喷油器与进气歧管相连;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一端通过节气门体和进气管道与进气歧管相连;所述进气歧管的另一端连接发动机燃烧室,所述发动机燃烧室的一侧通过气缸头排气道与三元催化器相连;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一端通过后进气道与气缸头排气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后进气道上设置有二次空气阀,所述二次空气阀与电喷控制单元相连,通过电喷控制单元控制二次空气阀的开度,从而来控制二次空气进入气缸头排气道的量。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道内设有进气压力传感器和进气温度传感器,所述节气门体下方设有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和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均与电喷控制单元相连,通过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感知油门大小,从而通过电喷控制单元来调节节气门体的开度。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燃烧室一侧设有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和发动机温度传感器,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和发动机温度传感器与电喷控制单元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头排气道与三元催化器连接处设有氧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氧传感器与电喷控制单元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器与电喷控制单元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燃烧室的上方设有点火线圈,所述点火线圈与电喷控制单元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尾气减排装置,通过电喷控制单元对各个部分的调控,从而实现尾气排放降低,使得排放数据稳定,且反应效率得到提升;其中氧传感器感知尾气中氧含量多少,从而计算出混合气浓度;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感知油门大小,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感知发动机转速,进气压力传感器测量进气压力,进气温度传感器测量进气温度,发动机温度传感器测量发动机工作温度。通过上述传感器输入电喷控制单元的负荷、工况和环境信息,电喷控制单元经过计算,迅速调节喷油器喷油量、二次空气补气量和火花塞点火正时,保证空燃比处于催化器转化尾气的最佳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尾气减排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油箱,2、燃油泵,3、空气滤清器,4、三元催化器,5、电喷控制单元,6、燃油管道,7、喷油器,8、进气歧管,9、节气门体,10、进气管道,11、发动机燃烧室,12、气缸头排气道,13、后进气道,14、二次空气阀,15、进气压力传感器,16、进气温度传感器,17、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8、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9、发动机温度传感器,20、氧传感器,21、点火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顶”、“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尾气减排装置,包括油箱1、燃油泵2、空气滤清器3、三元催化器4和电喷控制单元5;所述油箱1内设置有燃油泵2,所述燃油泵2 通过燃油管道6与喷油器7相连;喷油器7与进气歧管8相连;所述空气滤清器3的一端通过节气门体9和进气管道10与进气歧管8相连;所述进气歧管8 的另一端连接发动机燃烧室11,所述发动机燃烧室11的一侧通过气缸头排气道 12与三元催化器4相连;所述空气滤清器3的一端通过后进气道13与气缸头排气道12相连。
所述后进气道13上设置有二次空气阀14,所述二次空气阀14与电喷控制单元5相连,通过电喷控制单元5控制二次空气阀14的开度,从而来控制二次空气进入气缸头排气道12的量。
所述进气管道10内设有进气压力传感器15和进气温度传感器16,所述节气门体9下方设有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7,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15、进气温度传感器16和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7均与电喷控制单元5相连,通过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7感知油门大小,从而通过电喷控制单元5来调节节气门体9的开度。
所述发动机燃烧室11一侧设有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8和发动机温度传感器 19,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8和发动机温度传感器19与电喷控制单元5相连。所述气缸头排气道12与三元催化器4连接处设有氧传感器20。
所述氧传感器20与电喷控制单元5相连。所述喷油器7与电喷控制单元5 相连。所述发动机燃烧室11的上方设有点火线圈21,所述点火线圈21与电喷控制单元5相连。
工作时,燃油由燃油泵2从油箱1吸出,通过喷油器7喷入进气歧管8,喷油量由电喷控制单元5控制喷油器7喷油时间长度来控制。新鲜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3、节气门体9、进气管进入进气歧管8,在进气歧管8与燃油混合后再进入发动机燃烧室11;混合气在燃烧室燃烧后形成的尾气在气缸头排气道12与二次空气混合后进入排气管的三元催化器4;二次空气由空气滤清器3后进气道 13引出,通过二次空气阀14后补充入气缸头排气道12,补气量由电喷控制单元5控制二次空气阀14开度来控制。尾气和二次空气混合气在催化器中反应,将CO、HC、NOx转化为无害气体。
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8)

1.一种尾气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燃油泵(2)、空气滤清器(3)、三元催化器(4)和电喷控制单元(5);所述油箱(1)内设置有燃油泵(2),所述燃油泵(2)通过燃油管道(6)与喷油器(7)相连;喷油器(7)与进气歧管(8)相连;所述空气滤清器(3)的一端通过节气门体(9)和进气管道(10)与进气歧管(8)相连;所述进气歧管(8)的另一端连接发动机燃烧室(11),所述发动机燃烧室(11)的一侧通过气缸头排气道(12)与三元催化器(4)相连;所述空气滤清器(3)的一端通过后进气道(13)与气缸头排气道(1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进气道(13)上设置有二次空气阀(14),所述二次空气阀(14)与电喷控制单元(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10)内设有进气压力传感器(15)和进气温度传感器(16),所述节气门体(9)下方设有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7),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15)、进气温度传感器(16)和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7)均与电喷控制单元(5)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燃烧室(11)一侧设有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8)和发动机温度传感器(19),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8)和发动机温度传感器(19)与电喷控制单元(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头排气道(12)与三元催化器(4)连接处设有氧传感器(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传感器(20)与电喷控制单元(5)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器(7)与电喷控制单元(5)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燃烧室(11)的上方设有点火线圈(21),所述点火线圈(21)与电喷控制单元(5)相连。
CN202220318094.7U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尾气减排装置 Active CN217300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8094.7U CN217300743U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尾气减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8094.7U CN217300743U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尾气减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0743U true CN217300743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9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18094.7U Active CN217300743U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尾气减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0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46663B1 (en) Lean burn active ignition engine with after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895897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control an electronically-controlled turbocharger
US20070131180A1 (en) Water and/or alcohol water secondary injection system for diesel engines
US7258101B1 (en) Automotive catalyst excess oxygen reduction system
CN111379634B (zh) 稀薄燃烧发动机及汽车
WO2016026375A1 (zh) 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增压天然气发动机
CN105257372B (zh) 一种多氧发动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9538347A (zh) 能实现全工况范围汽油高效清洁压燃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16142827U (zh) 一种当量燃烧发动机气道结构
CN102312731B (zh) 用于车辆的柴油发动机
CN209398491U (zh) 一种能有效拓展汽油压燃高效清洁运行范围的控制系统
CN107035577A (zh) 船用气体发动机的供气系统
CN107061064A (zh) 一种基于混合气稀释的当量燃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300743U (zh) 一种尾气减排装置
CN207761832U (zh) 一种egr系统
CN103557098A (zh)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及废气再循环率的控制方法
US20140157758A1 (en) After-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x-Stroke Combustion Cycle
CN205047312U (zh) 摩托车电喷系统
CN211975165U (zh) 一种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系统
CN113217148A (zh) 一种实现天然气发动机超低排放的方法及系统
CN208763748U (zh) 一种高热效率低排放的汽油直喷增压发动机
CN108798930B (zh) 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汽车
CN111561400A (zh) 控制机动车辆的火花点火式内燃机的排放物的系统和方法
CN214741786U (zh) 发动机进气管及发动机电喷系统
JP3463576B2 (ja) 内燃機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