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2278U - 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22278U
CN215622278U CN202121631552.4U CN202121631552U CN215622278U CN 215622278 U CN215622278 U CN 215622278U CN 202121631552 U CN202121631552 U CN 202121631552U CN 215622278 U CN215622278 U CN 215622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rgo box
terrain vehicle
air inlet
out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3155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3155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22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22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22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轮;悬挂组件,悬挂组件连接在车轮和车架之间;发动机,发动机设置于车架上;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设置于车架上且与发动机气路连接;货箱,货箱设置于车架;外覆盖件,外覆盖件设置于货箱的外侧,外覆盖件与货箱之间限定出风道,风道与外部连通;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连接于空气滤清器,进气管的另一端设置于风道内,进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且与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由此,通过使外覆盖件与货箱之间限定出风道,并且在进气管处于风道中的另一端上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这样可以缩短风从进气管的另一端流入空气滤清器的路径,从而可以提升空气滤清器的进风效率。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地形车以其良好的通过性以及出众的驾驶乐趣慢慢得到人们的认可,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相关技术中,与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空气滤清器可以对即将进入发动机的风进行过滤处理,从而避免风中的杂质或异物进入发动机,对发动机造成损坏,空气滤清器的进风口一般设置在全地形车的前部,而发动机和空气滤清器一般位于全地形车的后部,这样不仅会使运输风的管路设置地较长,占用全地行车过多的空间,而且还会使风流过的路程较长,使风受到的阻力增大,在风进入空气滤清器中时,风的流速较低,这样会降低发动机的进风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上的空气滤清器进风路径较短,进风效率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轮,所述车轮连接在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连接在所述车轮和所述车架之间;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且与所述发动机气路连接;货箱,所述货箱设置于所述车架;外覆盖件,所述外覆盖件设置于所述货箱的外侧,所述外覆盖件与所述货箱之间限定出风道,所述风道与外部连通;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空气滤清器,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且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
由此,通过使外覆盖件与货箱之间限定出风道,并且在进气管处于风道中的另一端上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可以使风道中的风通过进风口进入风道,并且通过风道进入空气滤清器,这样可以缩短风从进气管的另一端流入空气滤清器的路径,从而可以提升空气滤清器的进风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覆盖件设置于所述货箱的后侧,所述外覆盖件与与所述货箱之间限定出的所述风道位于所述货箱的后侧,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尾灯,所述尾灯设置于所述货箱的后侧且与所述外覆盖件连接,所述尾灯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左右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货箱包括后板和与所述后板连接的侧板,所述后板和/或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辅助进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管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管体连通且分别朝向所述全地形车的左右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货箱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货箱的底部,所述管体在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底板且低于所述后板的最高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开设有维修口,所述货箱还包括维修盖,所述维修盖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维修口,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空气滤清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维修口的正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货箱上对应所述尾灯的位置处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处可拆卸地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辅助进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包括:连接部、进风部和遮盖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缺口,所述进风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遮盖部之间,所述进风部设置有所述辅助进风口且朝向所述全地形车的前侧,所述遮盖部的后部连接于所述外覆盖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覆盖件与所述货箱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箱和空气滤清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箱和空气滤清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箱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箱去除维修盖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全地形车;
10-车架;101-驾驶舱;20-发动机;30-空气滤清器;
40-货箱;41-后板;42-侧板;43-底板;431-维修口;44-缺口;45-挡板;451-连接部;452-进风部;4521-辅助进风口;45211-进风格栅;453-遮盖部;46-维修盖;
50-尾灯;
60-外覆盖件;61-风道;
70-进气管;71-管体;711-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包括:车架10、驾驶舱101、车轮(图中未示出)、悬挂组件(图中未示出)、发动机20、空气滤清器30、货箱40、外覆盖件60和进气管70,其中,驾驶舱101设置于车架10的中部,车轮连接在车架10的左右两侧,悬挂组件连接在车轮和车架10之间,驾驶者和乘客可以乘坐在驾驶舱101中,驾驶者可以在驾驶舱101中对全地形车100进行操控,车架10左右两侧的车轮可以通过转动来实现全地形车100正常行驶,悬挂组件可以在全地形车100发生颠簸或受到外力时,对全地形车100起到缓冲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驾驶者的驾驶体验,而且还可以提升全地形车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由于全地形车100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发动机20将从外界吸收空气,以维持正常工作,由于车轮的转动或其他因素的作用,全地形车100的周围将扬起灰尘以及异物,这样会使即将进入发动机20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和异物,空气中的杂质和异物进入发动机20后,将对发动机20造成损坏。
因此,通过将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均设置在车架10上,并且使空气滤清器30与发动机20气路连接,这样不仅可以使空气滤清器30对即将进入发动机20的空气中的杂质和异物进行充分过滤,可以使从空气滤清器30中流出至发动机20中的空气相对干净,这样可以提升发动机20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而且由于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均设置在车架10上,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设置地相对较近,空气从空气滤清器30流出至发动机20的路程较短,可以减小空气在从空气滤清器30流出至发动机20内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从而可以方便发动机20的进气。
结合图1-图4所示,货箱40设置于车架10,并且位于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的上方。具体地,将货箱40设置在车架10上,并且使空气滤清器30和发动机20均设置于货箱40的下方,这样不仅可以使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充分地利用货箱40下方的空间,可以提升全地形车100的空间利用率,从而使全地形车100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货箱40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遮挡和保护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的作用,可以防止外力撞击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造成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的损坏,可以提升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结合图3-图6所示,外覆盖件60设置于货箱40的外侧,外覆盖件60与货箱40之间限定出风道61,风道61与外部连通。具体地,将外覆盖件60设置于货箱40的外侧,可以使外覆盖件60与货箱40的外侧共同限定出风道61,风道61可以与外部相连通,即外部的风可以直接进入风道61中,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其他部件安装设置以及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在货箱40的外侧形成稳定牢固的风道61,从而可以优化全地形车100的结构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风道61与外部连通的位置处于货箱40两侧,并且朝向前侧敞开设置,如此设置,在全地形车100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可以使风更加快速地通过风道61 的连通位置进入风道61中,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风道61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进气管70的一端连接于空气滤清器30,进气管70的另一端设置于风道61内,进气管70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并且与风道61相连通的进风口711。具体地,进气管70可以通过另一端与风道61的连通,由于进气管70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并且与风道61相连通的进风口711,所以风道61中的空气可以通过进气管70 的另一端上的进风口711流入进气管70中,并且通过进气管70流向进气管70的一端后,流入空气滤清器30,进气管70在全地形车100上的设置充分利用了货箱40下方的可用空间,这样不仅可以使风从进气管70的另一端流向一端的路径较短,可以提升空气滤清器30 的进风效率,而且还可以使全地形车100的结构布置更加紧凑。另外,这样还可以保证进气管70在全地形车100上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
由此,通过将外覆盖件60设置于货箱40外侧,使外覆盖件60与货箱40共同限定出风道61,使风道61与外部相连,并且使进气管70的另一端与风道61相连通,风道61中的风可以通过进气管70的另一端进入空气滤清器30中,这样可以降低风从进气管70的另一端流入空气滤清器30的路径,从而可以提升空气滤清器30的进风效率。
结合图3和图5所示,外覆盖件60设置于货箱40的后侧,外覆盖件60与货箱40之间限定出的风道61位于货箱40的后侧,至少一个进风口711位于风道61内。具体地,将外覆盖件60设置于货箱40的后侧,可以使外覆盖件60与货箱40之间的风道61处于货箱40 的后侧,由于空气滤清器30和发动机20也处于车架10的相对后侧,所以风道61距离空气滤清器30相对较近,使进气管70的另一端的进风口711位于风道61中,这样可以使风从风道61进入空气滤清器30的距离相对较短,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空气滤清器30的进风效率,进而可以提升全地形车100的可靠性。
结合图6所示,全地形车100还可以主要包括:尾灯50,尾灯50设置于货箱40的后侧,并且与外覆盖件60连接,尾灯50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进风口711的左右两侧。具体地,将尾灯50设置于货箱40后侧,并且与外覆盖件60相连接,这样可以在外覆盖件 60对尾灯50起到稳定的透光作用的前提下,使外覆盖件60对尾灯50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将两个尾灯50分别位于进风口711的左右两侧,这样可以使进风口711充分利用两个尾灯50之间的空间,不仅可以提升空间利用率,可以使全地形车100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还可以防止进风口711的设置影响全地形车100上其他部件的安装,可以使进风口711的设置更加合理。
结合图1-图3所示,货箱40可以主要包括后板41和与后板41连接的侧板42,后板41和/或侧板42上设置有与风道61连通的辅助进风口4521。具体地,货箱40的后板41处于货箱40的后侧,货箱40的侧板42处于货箱40的两侧,并且与后板41相连接,通过在货箱40的后板41和/或侧板42上设置辅助进风口4521,并且使辅助进风口4521与风道61 相连通,由于全地形车100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货箱40中将会存在从前向后高速流动的风,通过在货箱40的后板41和/或侧板42上设置辅助进风口4521,使货箱40中高速流动的风通过辅助进风口4521进入风道61中,可以在风道61本身与外部相连通的前提下,进一步地提升风道61的进风量以及风流动的速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进气管70的进风量以及进气管70中流向空气滤清器30的风的流速,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风道61以及进气管70的可靠性。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进气管70的另一端设置有管体71,进风口711 与管体71连通,并且分别朝向全地形车100的左右两侧。具体地,进风口711与进气管70另一端的管体71连通,并且分别朝向全地形车100的左右两侧,管体71左右两侧的风通过管体71的左右两侧的辅助进风口4521稳定持续地进入管体71后,一起流向进气管70中,并且通过进气管70流向空气滤清器30,这样可以在进一步地提升进气管70的进风可靠性的前提下,使进气管70的结构简单直接,可以防止风在进气管70 中流过的路径较长或较复杂,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空气滤清器30的进风效率。
结合图3、图4和图6所示,辅助进风口4521设置有进风格栅45211。具体地,由于货箱40一般需要装载货物,货箱40上的风在从前向后吹,并且通过辅助进风口4521 进入风道61的过程中,可能会将较大的异物吹向辅助进风口4521,因此,通过在辅助进风口4521处设置进风格栅45211,可以使进风格栅45211将较大的异物与风道61隔开,防止较大的异物通过辅助进风口4521进入风道61,损坏风道61中的部件,这样可以使风道61更加稳定可靠。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货箱40可以主要包括底板43,底板43位于货箱40的底部,管体71在高度方向上高于底板43,并且低于后板41的最高边缘。具体地,将管体71 设置地高于底板43,低于后板41的最高边缘,即可以使管体71处于后板41的上下端之间,这样可以使后板41对管体71起到一定的遮挡保护作用,可以防止管体71在高度方向凸出于后板41,导致管体71易与外界的物体发生剐蹭,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优化进气管7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3、图5和图6所示,底板43开设有维修口431,货箱40还可以主要包括维修盖46,维修盖46可开闭地设置于维修口431,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维修口431的正下方。具体地,通过在货箱40的底板43上开设维修口431,并且使维修盖46可以开闭地设置于维修口431,当全地形车100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维修盖46可以将维修口431可靠地密闭,这样可以使货箱40装载货物稳定,可以防止货箱40中的货物泄漏,可以保证货箱4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将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维修口431的正下方,当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中的至少一个需要维修时,可以直接将维修盖46从货箱 40上拆卸下来,从而使货箱40上的维修口431敞开,如此设置,维修人员可以从上向下,通过维修口431对发动机20和空气滤清器30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维修,这样可以方便维修人员的操作,可以降低维修的难度。
进一步地,在货箱40的底部与空气滤清器30或发动机20之间还设置有工具盒,这样不仅可以使工具盒充分利用货箱40的底部与空气滤清器30或发动机20之间的空间,而且在维修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从工具箱中拿取工具,对空气滤清器30或发动机 20进行维修,可以进一步地方便空气滤清器30或发动机20的维修。
进一步地,外覆盖件60与货箱40可拆卸连接。具体地,通过将外覆盖件60与货箱40可拆卸地连接固定,可以在保证外覆盖件60在货箱40上的连接稳定牢固的前提下,方便外覆盖件60的拆卸,从而可以方便对尾灯50,以及风道61中的进气管70的维修更换,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对全地形车100的后期维护,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3-图6所示,挡板45可以主要包括:连接部451、进风部452和遮盖部453,连接部451连接于缺口44,进风部452连接于连接部451和遮盖部453之间,进风部 452设置有辅助进风口4521,并且朝向全地形车100的前侧,遮盖部453的后部连接于外覆盖件60。具体地,先通过连接部451与缺口44的连接设置,可以使挡板45整体稳定牢固地安装设置于货箱40上,再将进风部452连接在连接部451与遮盖部453之间,通过在进风部452上设置辅助进风口4521,并且使辅助进风口4521朝向全地形车100 的前侧设置,可以使货箱40中从前向后流动的风顺畅稳定地通过辅助进风口4521进入风道61中,这样可以使进风部452的结构设置合理简单。
进一步地,将遮盖部453的后部与外覆盖件60相连接,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外覆盖件60安装设置的稳定性,还可以防止外覆盖件60与挡板45的连接设置影响进风部452 上的辅助进风口4521的进风,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优化挡板45的结构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车轮,所述车轮连接在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
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连接在所述车轮和所述车架之间;
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车架上;
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且与所述发动机气路连接;
货箱,所述货箱设置于所述车架;
外覆盖件,所述外覆盖件设置于所述货箱的外侧,所述外覆盖件与所述货箱之间限定出风道,所述风道与外部连通;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空气滤清器,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且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覆盖件设置于所述货箱的后侧,所述外覆盖件与所述货箱之间限定出的所述风道位于所述货箱的后侧,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灯,所述尾灯设置于所述货箱的后侧且与所述外覆盖件连接,所述尾灯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包括后板和与所述后板连接的侧板,所述后板和/或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辅助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管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管体连通且分别朝向所述全地形车的左右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货箱的底部,所述管体在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底板且低于所述后板的最高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开设有维修口,所述货箱还包括维修盖,所述维修盖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维修口,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空气滤清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维修口的正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上对应所述尾灯的位置处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处可拆卸地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辅助进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连接部、进风部和遮盖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缺口,所述进风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遮盖部之间,所述进风部设置有所述辅助进风口且朝向所述全地形车的前侧,所述遮盖部的后部连接于所述外覆盖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覆盖件与所述货箱可拆卸连接。
CN202121631552.4U 2021-07-16 2021-07-16 全地形车 Active CN215622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1552.4U CN215622278U (zh) 2021-07-16 2021-07-16 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1552.4U CN215622278U (zh) 2021-07-16 2021-07-16 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2278U true CN215622278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0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31552.4U Active CN215622278U (zh) 2021-07-16 2021-07-16 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2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8820B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包冷却结构
CN101340013B (zh) 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电池的冷却结构
US6287354B1 (en) Vehicular air cleaner device
JPH06278667A (ja) 電動車両
CN101797943A (zh) 二轮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CN113062819B (zh) 一种空滤装置、具有该空滤装置的动力系统及全地形车
CN206539423U (zh) 集成有碳罐的空气滤清器及车辆
US20060064952A1 (en) Intake system
CN107284580A (zh) 鞍乘型车辆
US4531606A (en) Air cleaner for three wheel vehicle
CN215622278U (zh) 全地形车
CN215057817U (zh) 空气滤清器、滤芯除灰系统及汽车
CN101062705B (zh) 摩托车
CN113386867A (zh) 全地形车
JP4569435B2 (ja) 車両吸気ダクトの吸気取入構造
JP353781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CN109080715A (zh) 一种新型节能卡车导流罩
JPH08218959A (ja) 自動2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
CN106523213A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道
CN210942089U (zh) 一种跨骑式摩托车
JPH04292279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CN208267979U (zh) 安装直流空滤器的进气系统
CN218367386U (zh) 全地形车
CN111828214A (zh) 内燃动力包进气系统、进气控制策略及轨道车辆
CN217501835U (zh) 高位进气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