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0870U - 芯片及打印耗材 - Google Patents

芯片及打印耗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20870U
CN215620870U CN202120899032.5U CN202120899032U CN215620870U CN 215620870 U CN215620870 U CN 215620870U CN 202120899032 U CN202120899032 U CN 202120899032U CN 215620870 U CN215620870 U CN 215620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terminal
terminals
contac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990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浩铭
陈伟健
朱一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20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20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芯片及打印耗材,芯片用于安装在打印耗材上并与打印机内安装部的触针电连接,包括基板、储存器和端子,储存器和端子安装在基板上;基板具有贯通部,贯通部贯穿基板两个侧面设置,贯通部设置在至少一个端子的下方;所端子包括与储存器连接的连接端子和设置在连接端子周侧的检测端子,连接端子和检测端子均设置在基板的同一面;所述端子具有与所述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打印耗材安装到所述安装部的安装方向上排列为多排;所述检测端子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检测端子,所述至少两个安装检测端子接触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多排的不同排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芯片,可以有效的避免了因倾斜安装造成的墨水泄漏的风险。

Description

芯片及打印耗材
本实用新型要求于2020年11月2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
202022743335.6、申请名称为“一种芯片及使用该芯片的墨盒”的中国专利发明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交叉引用结合在本实用新型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片及打印耗材。
背景技术
打印机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打印耗材是一个需要经常更换的部件。芯片是打印耗材上的一个部件,以墨盒为例说明:墨盒上的芯片用于存储生产厂信息、墨水量信息、墨盒类别信息、墨水颜色等信息,喷墨打印机用芯片对于喷墨打印机的正常工作起到决定性作用。
其中,现有技术提供的电路基板,参考图1可知,该电路基板包括基板 (芯片),基板上设有基板端子,并且基板端子分为两排排列,各个端子具有各自的接触部cp,接触部cp为与接点机构(触针)(图中未示出)相接触的位置。墨盒正确安装位置如图1中的虚线位置所示,当墨盒不正确的安装时,墨盒有可能会倾斜,即以A点为旋转点旋转一定角度时,如图1所示,芯片也处于倾斜状态,但是此时端子仍处在触针的可识别范围内。
现有技术中,当墨盒和芯片不正确安装时,由于端子仍保持与触针的正常接触,从而无法判断芯片的倾斜状态,若打印机正常运行,则可能会造成出墨口与打印机供墨部之间密封不严导致墨水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及打印耗材,当墨盒处于倾斜安装状态时,该芯片上位于不同水平位置的不同安装检测端子会检测其中一处无法接收到有效电信号,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打印机因芯片倾斜安装造成的墨水泄漏的风险。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芯片,用于安装在打印耗材上并与打印机内安装部的触针电连接,包括基板、储存器和端子,所述储存器和所述端子安装在所述基板上;
所述基板具有贯通部,所述贯通部贯穿所述基板两个侧面设置,所述贯通部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端子的下方;
所述端子包括与所述储存器连接的连接端子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周侧的检测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和所述检测端子均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同一面;
所述端子具有与所述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打印耗材安装到所述安装部的安装方向上排列为多排;
所述检测端子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检测端子,所述至少两个安装检测端子接触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多排的不同排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端子位于所述第一面上;
所述接触部包括第一安装检测接触部和第二安装检测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且沿所述安装方向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与所述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检测端子与所述第二安装检测端子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端子的至少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检测端子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之间设置有电阻,用于检测所述打印耗材是否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位于所述安装方向上后端侧的顶面,所述第四面位于所述安装方向上前端侧的底面;
所述贯通部包括第一贯通部,所述第一贯通部位于所述第四面上,且所述第一贯通部和在所述第四面上朝向所述第三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贯通部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第一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贯通部还包括第二贯通部,所述第二贯通部位于所述第四面上,和所述第二贯通部在所述第四面上朝向所述第三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贯通部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第二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面或者第二凹面和所述第一面的相交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面和所述第二凹面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凹面比起所述第二凹面来说更靠近所述安装方向的前端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面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在垂直于所述安装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外侧;所述第一台阶面比起所述第二台阶面来说更远离所述第三面。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打印耗材,包括盒体和上述的芯片,所述盒体上具有多个定位柱、位于所述安装方向前端侧的底面,所述定位柱与所述芯片的定位部相匹配,所述芯片通过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部安装固定在所述盒体上;所述出墨口设置在所述底面上,所述芯片设置在与所述底面相交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及打印耗材,芯片包括存储器、基板和端子,端子包括与所述储存器连接的连接端子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周侧的检测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和所述检测端子均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同一面。其中,检测端子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检测端子,所述至少两个安装检测端子接触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多排的不同排上。通过将各安装检测端子的接触部设置在不同排上,在当墨盒处于倾斜安装状态时,位于不同排上的不同安装检测端子会检测其中一处无法接收到有效电信号,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耗材容器因倾斜安装造成的墨水泄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芯片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芯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芯片的旋转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触针架的示意图;
图6a和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芯片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芯片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芯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简单描述该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芯片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芯片的旋转示意图。图5a和图5b为触针架的示意图。图 6a和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示意图。打印耗材20是打印机上经常需要更换的部件,打印耗材用芯片100是打印耗材20上的一个部件。打印耗材20可以是墨盒、硒鼓、色带等。打印耗材用芯片100可以是墨盒、硒鼓或者色带上的芯片。下文使用“墨盒20”、“芯片”为例对相应内容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打印耗材用芯片100具有存储器110、基板120、端子130。存储器110与端子130设置在基板120上,存储器110用于存储生产厂信息、墨水量信息、墨盒类别信息、墨水颜色等信息。当墨盒20安装到打印机的安装部内时,储存器110与打印机之间会进行数据传输、确认、数据交互等,且二者通过端子130与打印机触针之间的连接而实现的。
打印耗材用芯片100具有6个面,分别是第一面100a——第六面100f。第一面100a与第二面100b相对设置,第三面100c与第四面100d相对设置且与第一面100a和第二面100b相交,第五面100e与第六面100f相对设置且与第一面100a、第二面100b、第三面100c、第四面100d相交。第一面100a 上设置有端子130。存储器110可以设置在第一面100a——第六面100f的任一或者任几个面上,优选的,存储器110设置在第二面100b上。当墨盒100 安装到打印机安装部的安装方向为方向T,在方向T上,第三面100c与第四面100d相对设置,且第四面100d设置在方向T的前端侧方向上。第三面100c 位于安装方向上后端侧的顶面,第四面100d位于安装方向上前端侧的底面。芯片100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可以将芯片100设置为矩形结构、切角矩形结构、圆角矩形结构、T形结构、梯形结构、平行四边形结构均可;此外,对于存储器110 设置的位置不做限定,如可以将存储器110设置于芯片100上靠近方向T的后端的一侧,或者也可以将存储器110设置于芯片100上靠近方向T的前端的一侧,还可以将存储器110设置于芯片100的中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基板120具有贯通部,贯通部贯穿基板120两个侧面设置,贯通部设置在至少一个端子的下方。即,贯通部贯穿芯片100的第一面100a和第二面100b 设置,且贯通部对应设置在至少一个端子130的下方。
可选的,贯通部包括第一贯通部124和第二贯通部125,第一贯通部124 和第二贯通部125位于第四面100d上,且第一贯通部124和第二贯通部125 在第四面100d上朝向第三面100c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贯通部124 和第二贯通部125均贯通基板120的第一面100a和第二面100b,则第一贯通部124和第二贯通部125在基板120上分别形成凹陷。
本实施例中端子130包括与储存器110连接的连接端子和设置在连接端子周侧的检测端子,连接端子和检测端子均设置在基板120的同一面。其中,端子130具有与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部,接触部在打印耗材安装到安装部的安装方向上排列为多排。同时,检测端子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检测端子,至少两个安装检测端子的接触部分别设置在多排的不同排上。
芯片100具有至少一个定位部。定位部包括:第一孔121、第二孔122、第三孔123。第一孔121、第二孔122、第三孔123是基板120上的通孔,其贯通基板120的第一面100a和第二面100b,通过第一孔121、第二孔122、第三孔123可以将芯片100固定到墨盒20上。一般情况下,墨盒20的盒体 300上的定位柱会与第一孔121、第二孔122、第三孔123呈突出的方式相结合,然后通过热焊头焊接的方式将芯片100固定到盒体300上。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端子130包括9个端子,其各个端子的功能及作用:
第一端子131;
第二端子132(复位端子):用于对晶元内部数据进行复位;
第三端子133(时钟端子):用于接收时钟信号;
第四端子134;
第五端子135;
第六端子136(电源端子):用于接收不同于接地电位的电源电位(比如3.6V),通过此端子为存储器110的工作提供电源。
第七端子137(接地端子):用于接收接地电位。
第八端子138(数据端子):用于进行数据信号的发送或者接收。
第九端子139。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31、第四端子134、第五端子135、第九端子139 为安装检测端子,第二端子132、第三端子133、第六端子136、第七端子137 和第八端子138为连接端子,各连接端子均与基板120上的储存器110电连接。当墨盒20安装到打印机上时,各安装检测端子与打印机之间发生电信号传输,为墨盒20是否安装做检测。
此外,第五端子135、第九端子139:也称为高压端子,用于接收安装检测电压(比如42V),完成墨盒安装到安装部上的安装检测功能。
例如,第五端子135、第九端子139之间连接一个高电阻(比如:62kΩ),通过检测电流或者电压的变化来判断墨盒是否已经安装到安装部内。
第一端子131、第四端子134:也称为短路检测端子,通过二者是否连接来判定墨盒20是否安装到打印机上。此外,第一端子131、第四端子134还用于检测端子之间是否发生短路,具体的,用于检测第五端子135/第九端子 139与第一端子131/第四端子134之间是否发生短路。
当第五端子135/第九端子139与第一端子131/第四端子134之间短路时,打印机就能检测到第一端子131/第四端子134上的电压被升高了,随即打印机提示短路信息,避免了芯片或者打印机因短路被损坏的风险。
每个端子130都具有一个接触部C,其分别为第一接触部C1——第九接触部C9。接触部C是当墨盒20安装到打印机上时,触针在端子130上的最可能的接触区域。接触部C使用阴影部分表示。其中,各接触部C在墨盒20安装到安装部的安装方向上排列为多排。如图3所示,端子131-134沿着方向T依次设置为第一排L1,端子136-138设置为第三排L3。第一接触部 C1——第四接触部C4排列在第一排L1,第六接触部C6——第九接触部C9 排列在第三排L3上。第五接触部C5单独呈一排,且居于中间排(即第二排 L2)。
进一步的,第五接触部C5看做是第一安装检测接触部,第九接触部C9 可以看做是第二安装检测部。另一方面,第一接触部C1可以看做是第一安装检测接触部,第二接触部C2可以看做是第二安装检测部。
以第五端子135和第九端子139为例,第五端子135的第五接触部C5 和第九端子139的第九接触部C9设置在基板120上,且第五接触部C5和第九接触部C9相对多排端子设置在不同排上。可以理解的是,当基板120处于竖直放置状态时,第五接触部C5(第一安装检测接触部)和第九接触部C9 (第二安装检测接触部)在基板120上位于与其他接触部不同的排上。当将打印耗材安装到喷墨打印机内安装部内与触针电连接时,第五接触部C5和第九接触部C9分别与安装部内的触针电连接。当墨盒20正常安装时,第五接触部C5与第九接触部C9正常接收到安装部内触针传递的安装检测电压,此时判断墨盒20已经正常安装在了安装部内。当墨盒20倾斜安装在安装部内时,由于墨盒20倾斜安装,则墨盒20上的芯片100也处于倾斜状态,此时端子仍处在触针的可识别范围内,由于端子保持与触针的正常接触,从而无法判断芯片100的倾斜状态,若打印机正常运行,则可能会造成出墨口与打印机供墨部之间密封不严导致墨水泄漏。而在本实施例中,当芯片100处于倾斜状态时,此时第五接触部C5和第九接触部C9中仅有一者可以与触针接触。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芯片的旋转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墨盒20正确安装到安装部上时,芯片100是处于虚线所示的位置上;当墨盒 20处于倾斜状态时,本应与第五端子135的第五接触部C5接触的第五触针由于芯片100的倾斜,芯片100处于实线所示的位置上,第五触针无法与第五端子135的第五接触部C5接触。此时第九端子139检测到流经电流,而第五端子135无法检测到流经的电流,即可判断墨盒处于倾斜状态,此时将倾斜信号传输到打印机中,打印机随机提示倾斜信息,从而避免了墨盒因倾斜安装造成的墨水泄漏的风险。
进一步的,也可以第九接触部C9位于中间排(即第二排L2),第五接触部C5——第八接触部C8排列在第三排L3上,也可以达到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100,包括存储器110、基板120和端子 130,端子130包括与储存器110连接的连接端子和设置在连接端子周侧的检测端子,连接端子和检测端子均设置在基板120的同一面。其中,检测端子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检测端子,至少两个安装检测端子的接触部分别设置在基板120上与其他端子接触部的不同排上。通过将各安装检测端子的接触部设置在不同排上,在当墨盒20处于倾斜安装状态时,位于不同排上的不同安装检测端子会检测其中一处无法接收到有效电信号,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墨盒因倾斜安装造成的墨水泄漏的风险。
可选的,第一贯通部124在基板120上形成第一凹面100d1,第二贯通部125在基板120上形成第二凹面100d2,至少一个接触部设置在第一凹面 100d1和第一面100a的相交部位。可选的,第一凹面100d1和第二凹面100d2 分别位于基板120的两侧。如图2和图3所示,当朝向第一面100a(端子130 所在的面)观察芯片100时,第一贯通部124位于芯片100的左侧、第二贯通部125位于芯片100的右侧,则在垂直与方向T的方向上,第一凹面100d1 和第二凹面100d2分别位于基板120的两侧,第一凹面100d1比起第二凹面 100d2来说更靠近方向T的前端侧。
其中,第一凹面100d1比起第二凹面100d2来说更靠近方向T的前端侧,即在方向T上,第一贯通部124的深度大于第二贯通部125的深度。
因贯通部的存在第四面100d形成有第一凹面100d1(对应于第一贯通部124)、第二凹面100d2(对应于第二贯通部125)。在方向T上,第二凹面 100d2在第一凹面100d1的前端侧。第一凹面100d1、第二凹面100d2与第四面100d相平行设置,且在方向T上,第一凹面100d1、第二凹面100d2在第四面100d的后端侧。第一贯通部124设置在第五端子135的下方;第五端子 135设置在第一面100a与第一凹面100d1相交部位(即,第一面100a与第一凹面100d1上都有端子);第五接触部C5是第一面100a与第一凹面100d1 相交部位(即,第一面100a与第一凹面100d1上都有接触部)。第九接触部 C9设置在第一面100a上。进一步的,第九端子139仅仅设置在第一面100a 上。此外,第五接触部C5也可以仅仅设置在第一面100a上;第五端子135 也可以仅仅设置在第一面100a上。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的保证当芯片100 处于略微倾斜状态时,第五端子135即可检测出其无法与第五触针有效接触,从而保证其检测的灵敏度。
接触部C呈三排排列,沿着方向T依次设置为第一排L1、第二排L2、第三排L3。第一接触部C1——第四接触部C4排列在第一排L1,第六接触部C6——第九接触部C9排列在第三排L3上。第五接触部C5单独呈一排,且居于中间排(即第二排L2)。
端子130呈三排排列,沿着方向T依次设置为第一排L1、第二排L2、第三排L3。第一端子131——第四端子134排列在第一排,第六端子136——第九端子139排列在第三排L3上。第五端子135单独呈一排,且居于中间排 (即第二排L2)。
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各安装检测端子的接触部设置在不同排上,在当墨盒20处于倾斜安装状态时,位于不同排上的不同安装检测端子会检测其中一处无法接收到有效电信号,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墨盒因倾斜安装造成的墨水泄漏的风险。
打印机中具有安装墨盒20的安装部,安装部中具有触针架。如图5a和图5b所示,触针架91具有:基座910、安装在基座910上的多个触针,分别为第一触针911-第九触针919。触针为薄片状的金属片,可以起到导电作用,且不易磨损。基座910具有多个狭缝981-989。多个狭缝981-989与多个触针911-919一一对应,多个狭缝981-989均呈U字形,其具有-T方向的狭缝口,多个触针911-919沿方向T通过狭缝口安装到多个狭缝981-989中。具体的,第一触针911沿方向T通过狭缝口安装到第一狭缝981中;第二触针912-第九触针919的安装方式与之相同,在此不重复阐述。
第一触针911-第九触针919中的每一个触针的一侧通过安装部内部的电路连接到打印机的主电路上;另一侧连接到芯片20。第一触针911-第九触针 919的结构一致,均如图5b所示。以第一触针911为例,第一触针911分为第一部分911a、第二部分911b、第三部分911c。第一部分911a用于与芯片 20相接触;第二部分911b用于与喷墨打印机内部电路相连接,例如:其通过安装部芯片与打印机内的主电路相连接。第三部分911c与第一部分911a、第二部分911b相连接。触针911第一部分911a与端子130相接触,形成有接触区域;第二部分911b与打印机内的电路相连接。第三部分911c连接第一部分911a和第二部分911b。第三部分911c位于第一触针911的-T方向,第一触针911通过第三部分911c或者是第三部分911c的一部分(例如是第三部分911c的水平部分911h)固定在第一狭缝981。第一部分911a、第二部分911b设置在第一触针911的+T方向的末端,使得,第一部分911a、第二部分911b可以弹性变形且变形后易恢复至原状。第一触针911的第一部分 911a和第二部分911b分别设置在触针架91的两侧。第一部分911a、第二部分911b突出于基座910,第三部分911c非突出于基座910。进一步的,第一部分911a、第二部分911b突出于基座910,基座910位于第一部分911a与第二部分911b之间。第三部分911c分为平行于方向T的第一垂直部分911k 与第二垂直部分911j、垂直于方向T的水平部分911h;水平部分911h连接第一垂直部分911k与二垂直部分911j。第一垂直部分911k与第二垂直部分 911j沿方向T延伸。第一垂直部分911k的末端连接第一部分911a,第二垂直部分911j末端连接第二部分911b,当水平部分911h或者第一垂直部分 911k、第二垂直部分911j+Z轴方向上固定在第一狭缝981的时候,第一触针 911的此种结构可以使得第一触针911的第一部分911a、第二部分911b具有弹性,避免了因与打印机内部电路、芯片20硬性接触磨损第一端子201、第一触针911。第二触针912-第七触针917与第一触针911具有相同的布置、结构,这里将不再提供其详细图示和阐述。第八触针918、第九触针分别通过第一垂直部分918k、919k与导电片相电连接,其余与第一触针911具有相同的布置、结构,这里将不再提供其详细图示和阐述。
如图6a和图6b所示,墨盒20包括盒体300、芯片100。盒体300包括出墨口310、棱镜320、导气口330、第一凹部350、第二凹部360。导气口 330与出墨口310分别设置在墨盒20的两侧,即导气口330设置在出墨口310 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一侧。第一凹部350邻近出墨口310设置,第二凹部360 邻近导气口330设置。第一凹部350设置在出墨口310与芯片100之间。当墨盒20安装到安装部上时,安装部上的两个突起(与第一凹部350、第二凹部360相对设置的)会通过与第一凹部350、第二凹部360的结合引导墨盒 20的安装。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7不具有第二贯通部125,仅仅具有第一贯通部124,也可以达到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8不具有第二贯通部125,仅仅具有第一贯通部124。图8的端子排布方式与图2和图 3不同,图2和图3的端子呈矩形,端子与端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图8中的端子呈圆头长柄形,端子与端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接触部C的排布还是与图 2和图3一致,只是端子130呈一排排列。
进一步的,端子13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排布,但是接触部C的排布还是与图2和图3所示的接触部一致,仍可达到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芯片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二的另一种芯片示意图。如图9所示,芯片100上设置有第一贯通部124。芯片100 的第四面100d上设置有第一凹面100d1。第一凹面100d1包括第一台阶面 100d11和第二台阶面100d12,在垂直于方向T的方向上,第一台阶面 100d11位于第二台阶面100d12的外侧;第一台阶面100d11比起第二台阶面100d12来说更远离第三面100c。第二凹面100d2比第一凹面100d1的深度要深一些。在方向T上,第一台阶面100d11在第二台阶面100d12的前端侧,即第一台阶面100d11和第二台阶面100d12位于基板120的同一侧,而第一台阶面100d11位于第二台阶面100d12的延伸方向上相对外侧的位置。第一贯通部124设置在第五端子135、第一端子131的下方;第五端子135设置在第一面100a与第一凹面100d1中的第一台阶面100d11相交部位(即,第一面100a与第一台阶面100d11上都有端子);第五接触部C5 是第一面100a与第一台阶面100d11相交部位(即,第一面100a与第一台阶面100d11上都有接触部)。第一接触部C1设置在第一面100a上。进一步的,第一端子131仅仅设置在第一面100a上。此外,第五接触部C5也可以仅仅设置在第一面100a上;第五端子135也可以仅仅设置在第一面100a上。
接触部C呈三排排列,沿着方向T依次设置为第一排L1、第二排L2、第三排L3。第一接触部C1——第四接触部C4排列在第一排L1,第六接触部 C6——第九接触部C9排列在第三排L3上。第五接触部C5单独呈一排,且居于中间排(即第二排L2)。
端子130呈三排排列,沿着方向T依次设置为第一排L1、第二排L2、第三排L3。第一端子131——第四端子134排列在第一排L1,第六端子136——第九端子139排列在第三排L3上。第五端子135单独呈一排,且居于中间排(即第二排L2)。
如图10所示,芯片100的第四面100d上设置有第一台阶面100d11、第二台阶面100d12。第二台阶面100d12比第一台阶面100d11的深度要深一些。在方向T上,第一台阶面100d11在第二台阶面100d12的前端侧。第一贯通部124设置在第五端子135、第一端子131的下方;第五端子135设置在第一面100a与第一台阶面100d11相交部位(即,第一面100a与第一台阶面100d11上都有端子);第五接触部C5设置在第一面100a与第一凹面100d1相交部位(即,第一面100a与第一台阶面100d11上都有接触部)。第一端子131设置在第一面100a与第二台阶面100d12相交部位(即,第一面100a与第二台阶面100d12上都有端子);第一接触部C1设置在第一面 100a与第二台阶面100d12相交部位(即,第一面100a与第二台阶面100d12上都有接触部)。
接触部C呈四排排列,沿着方向T依次设置为第一排L1、第二排L2、第三排L3、第四排L4。第一接触部C1排列在第一排L1,第二接触部C2——第四接触部C4排列在第二排L2,第六接触部C6——第九接触部C9排列在第四排L4上。第五接触部C5单独呈一排,设置在第三排L3。
端子130呈四排排列,沿着方向T依次设置为第一排L1、第二排L2、第三排L3、第四排L4。第一端子131排列在第一排L1,第二端子132——第四端子134排列在第二排L2,第六端子136——第九端子139排列在第四排 L4上。第五端子135单独呈一排,设置在第三排L3。
其余与实施例一一致。
实施例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芯片示意图。如图11所示,芯片100 上设置有第一贯通部124。芯片100的第四面100d上设置有第一凹面100d1。第一凹面100d1包括第一台阶面100d11和第二台阶面100d12,在垂直于方向T的方向上,第一台阶面100d11位于第二台阶面100d12的外侧;第一台阶面100d11比起第二台阶面100d12来说更远离第三面100c。第二凹面100d2 比第一凹面100d1的深度要深一些。在方向T上,第一台阶面100d11在第二台阶面100d12的前端侧,即第一台阶面100d11和第二台阶面100d12位于基板120的同一侧,而第一台阶面100d11位于第二台阶面100d12的延伸方向上相对外侧的位置。第一贯通部124设置在第五端子135、第一端子131的下方;第五端子135设置在第一面100a与第一台阶面100d11相交部位(即,第一面100a与第一台阶面100d11上都有端子);第五接触部C5是第一面 100a与第一台阶面100d11相交部位(即,第一面100a与第一台阶面100d11 上都有接触部)。第一安装检测接触部C1设置在第一面100a上。进一步的,第一端子131仅仅设置在第一面100a上。此外,第五接触部C5也可以仅仅设置在第一面100a上;第五端子135也可以仅仅设置在第一面100a上。
接触部C呈三排排列,沿着方向T依次设置为第一排L1、第二排L2、第三排L3。第一安装检测接触部C1——第四接触部C4排列在第一排L1,第六接触部C6——第九接触部C9排列在第三排L3上。第五接触部C5单独呈一排,且居于中间排(即第二排L2)。
端子130呈三排排列,沿着方向T依次设置为第一排L1、第二排L2、第三排L3。第一端子131——第四端子134排列在第一排L1,第六端子 136——第九端子139排列在第三排L3上。第五端子135单独呈一排,且居于中间排(即第二排L2)。通过单独一排设置的第五端子135即可对芯片100 的倾斜状态进行检测。
其中,第一端子131与第五端子135的设置样式相同,且均设置在第一面100a与第二凹面100d2相交的位置,从而其感知灵敏度更高。当芯片100 倾斜安装时,第一端子131与第五端子135可以同时对触针的接触状态进行检测,当第一端子131与第五端子135中至少一者无法检测到电信号时,即可判断芯片100处于倾斜状态,从而发出报警或者报错。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2中第一贯通部124设置在芯片100的一侧。图12的端子排布方式与图11不同,图11的端子呈矩形,端子与端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图12中的端子呈圆头长柄形,端子与端子之间的间距较小。其中,第一端子131和第五端子135设置在第一贯通部124的上方。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3中第一贯通部124设置在芯片100的一侧。图13的端子排布方式与图11不同,图11的端子呈矩形,端子与端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图13中的端子呈圆头长柄形,端子与端子之间的间距较小。其中,第五端子135和第九端子139的接触部分布在同一排。第一接触部C1、第四接触部C2位于不同排上,如此如果墨盒20倾斜时,芯片100以B点为旋转中心倾斜时,因第一接触部C1、第四接触部C2处于不同排,位于不同排上的不同安装检测端子会检测其中一处无法接收到有效电信号,进而可以有效的检测出墨盒20/芯片100的倾斜,从而避免了墨盒因倾斜安装造成的墨水泄漏的风险。进一步的,第一端子131、第四端子134位于不同排上,可以更有效的检测出墨盒20/芯片100的倾斜,从而避免了墨盒因倾斜安装造成的墨水泄漏的风险。另一方面的,当端子设置为此种样式时,即使第五端子135和第九端子139的接触部分布在同一排,在芯片100倾斜安装时,第五端子135和/或第九端子139也能对其倾斜状态进行检测。
其余与实施例一一致。
实施例四: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芯片示意图。
如图14所示,芯片100的第四面100d上设置有第一凹面100d1。第一贯通部124设置在第五端子135、第六端子136的下方;第五接触部C5、第六接触部C6设置在第二排L2;第五端子135、第六端子136设置在第二排 L2。
接触部C呈三排排列,沿着方向T依次设置为第一排L1、第二排L2、第三排L3。第一接触部C1——第四接触部C4排列在第一排L1,第七接触部C7、第八接触部C8、第九接触部C9排列在第三排L3上。第五接触部C5、第六接触部C6呈一排,且居于中间排(即第二排L2)。
端子130呈三排排列,沿着方向T依次设置为第一排L1、第二排L2、第三排L3。第一端子131——第四端子134排列在第一排,第八端子138、第九端子139排列在第三排L3上。第五端子135、第六端子136呈一排,且居于中间排(即第二排L2)。
进一步的,在图14所示的芯片的基础上,增加第七端子137或/和第八端子138设置在第一贯通部124的上方,且设置在第二排L2。
其余与实施例一一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芯片,用于安装在打印耗材上并与打印机内安装部的触针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储存器和端子,所述储存器和所述端子安装在所述基板上;
所述基板具有贯通部,所述贯通部贯穿所述基板两个侧面设置,所述贯通部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端子的下方;
所述端子包括与所述储存器连接的连接端子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周侧的检测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和所述检测端子均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同一面;
所述端子具有与所述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打印耗材安装到所述安装部的安装方向上排列为多排;
所述检测端子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检测端子,所述至少两个安装检测端子接触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多排的不同排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端子位于所述第一面上;
所述接触部包括第一安装检测接触部和第二安装检测接触部,所述第一安装检测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安装检测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且沿所述安装方向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与所述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检测端子与所述第二安装检测端子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端子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检测端子和第二安装检测端子之间设置有电阻,用于检测所述打印耗材是否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位于所述安装方向上后端侧的顶面,所述第四面位于所述安装方向上前端侧的底面;
所述贯通部包括第一贯通部,所述第一贯通部位于所述第四面上,且所述第一贯通部和在所述第四面上朝向所述第三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贯通部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第一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部还包括第二贯通部,所述第二贯通部位于所述第四面上,和所述第二贯通部在所述第四面上朝向所述第三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贯通部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第二凹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面或者第二凹面和所述第一面的相交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面和所述第二凹面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凹面比起所述第二凹面来说更靠近所述安装方向的前端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面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在垂直于所述安装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外侧;所述第一台阶面比起所述第二台阶面来说更远离所述第三面。
10.一种打印耗材,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芯片,所述盒体上具有多个定位柱、位于所述安装方向前端侧的底面,所述定位柱与所述芯片的定位部相匹配,所述芯片通过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部安装固定在所述盒体上;出墨口设置在所述底面上,所述芯片设置在与所述底面相交的侧面上。
CN202120899032.5U 2020-11-24 2021-04-28 芯片及打印耗材 Active CN2156208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3335 2020-11-24
CN2020227433356 2020-11-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0870U true CN215620870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36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99032.5U Active CN215620870U (zh) 2020-11-24 2021-04-28 芯片及打印耗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08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851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耗材及芯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851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耗材及芯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92045B1 (en) Inkjet printer chip and inkjet printer
US7125100B2 (en) Terminals for circuit board
CN101712239B (zh) 打印材料容器和安装在打印材料容器上的电路板
RU2612851C2 (ru) Картридж для печатающ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печатающ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CN1990255B (zh) 打印材料容器和安装在打印材料容器上的电路板
CN115246270B (zh) 芯片及墨盒
CN212636918U (zh) 芯片组及成像盒
CN211416654U (zh) 一种安装在墨盒上的芯片及使用该芯片的墨盒
CN215620870U (zh) 芯片及打印耗材
CN211684116U (zh) 一种安装在墨盒上的芯片及使用该芯片的墨盒
EP4177062A1 (en) Chip and ink cartridge
CN117021769A (zh) 墨盒芯片、墨盒及喷墨打印设备
CN217803953U (zh) 一种芯片及打印耗材
CN211641446U (zh) 墨水容器的芯片及墨水容器
CN220374133U (zh) 一种芯片及打印耗材
CN113954525A (zh) 连接件、耗材芯片、电子成像设备、安装连接件与耗材容器的方法
CN210634280U (zh) 用于打印装置的耗材芯片及耗材容器
CN212499511U (zh) 一种用于墨水容器的芯片及使用该芯片的墨水容器
CN219838345U (zh) 一种芯片及其打印耗材
CN220447484U (zh) 一种芯片及墨盒
CN220009213U (zh) 打印耗材
CN211617051U (zh) 一种保持部及使用该保持部的打印机
CN217622797U (zh) 芯片及墨水容器
CN113942313B (zh) 连接件、耗材芯片、耗材容器及电子成像设备、安装连接件与耗材容器的方法
CN219467339U (zh) 打印机墨盒及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