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11488U - 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11488U
CN215611488U CN202120871501.2U CN202120871501U CN215611488U CN 215611488 U CN215611488 U CN 215611488U CN 202120871501 U CN202120871501 U CN 202120871501U CN 215611488 U CN215611488 U CN 215611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paddle
water
reaction kettle
bl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15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正平
汪源
汪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anyuan Speical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anyuan Speical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anyuan Speical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anyuan Speical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715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11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11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11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方设有驱动电机和进料口,下方设有出料口,所述釜体内部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通过传动带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搅拌轴的上端设有进水口,下端设有出水口;所述搅拌轴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有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扰流桨;所述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的叶片内均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搅拌轴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搅拌桨和扰流桨对物料进行搅拌和散热作用,提高对物料的搅拌均匀度和提高对釜内中间物料的散热能力,此外在反应釜外壁设置的输水管道,起对釜内外围的物料的散热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迅速降温的反应釜,具体为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
背景技术
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因为其六碳的聚醚大单体的反应活性比一般的四碳和五碳的聚醚大单体要大得多,更容易进行反应,对反应温度更加敏感;且该聚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需要对反应釜中的物料反应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使反应釜内部物料均匀的散热,提高产物质量。此外现有的反应釜在搅拌时,物料容易在反应釜底部沉淀,出现搅拌不均匀的情况。
经检索发现,公开号CN208356770U的中国专利于2019年1月11日公开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装置,该装置通过在釜体内插接液体进料管、冷气管和催化剂进料管,在釜体内壁设置有一层保温壳,能够通过对空气气流温度的控制,利用冷气和加热管对釜体内进行控温,从而实现均匀釜体内的温度,保证混合皿的温度精确控制,提高减水剂的质量。
公开号CN212855732U的中国专利于2021年4月2日公开了一种搅拌均匀的减水剂反应釜,该专利通过设置三个搅拌桨分上下两层解决搅拌不够均匀的问题,并通过设置调温腔来调控反应温度。
可见,解决反应釜中物料搅拌的均匀度问题及散热温控问题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反应釜散热不及时、不均匀以及物料沉底,搅拌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方设有驱动电机和进料口,下方设有出料口,所述釜体内部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通过传动带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搅拌轴的上端设有进水口,下端设有出水口;所述搅拌轴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有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扰流桨;所述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的叶片内均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搅拌轴内部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却水通过搅拌轴上端的进水口进入,由于搅拌轴内部与空腔连通,因此,冷却水经由搅拌轴内部流下时,进入到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的叶片内空腔,对反应釜内物料进行降温处理,防止中间物料温度过高,产生爆聚现象,进而保证物料反应的质量。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扰流桨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地将物料搅拌均匀,防止物料沉底,保证物料充分反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两个第一框式搅拌叶片,两个所述第一框式搅拌叶片均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搅拌轴相连,两个所述第一框式搅拌叶片的内部空腔均与搅拌轴内部连通。框式搅拌叶片具有空腔,能够通入冷却水,在不增加反应釜内额外冷却结构的前提下,实现边搅拌边冷却的功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两个第二框式搅拌叶片,两个所述第二框式搅拌叶片均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搅拌轴相连,两个所述第二框式搅拌叶片的内部空腔均与搅拌轴内部连通。双层结构的搅拌加冷却,既提高了搅拌均匀度,也增强了降温散热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轴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设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分别与框式搅拌叶片的内部空腔连通。这样的设置是为了便于通水管内的冷却水进入到搅拌桨的空腔内,实现对反应釜内物料的降温散热处理。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扰流桨包括两个L型搅拌叶片,两个所述L型搅拌叶片均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搅拌轴相连。这样的设置可以防止物料在反应釜底部沉淀,导致搅拌不均匀的情况,且L型的结构设置更利于提高搅拌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扰流桨的搅拌叶片分别以均等的角度连接在搅拌轴上;所述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的搅拌叶片呈交叉排列;所述第一搅拌桨和扰流桨的搅拌叶片排列相同。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搅拌效果,也使得冷却作用更明显。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釜体的外壁分别设有第一输水管道和第二输水管道,所述第一输水管道位于第二输水管道上方。通过反应釜外壁上的两组输水管道可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水管道、第二输水管道均设置为进水口在上、出水口在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轴的下端与釜体连接处设有搅拌轴密封圈。这样设置可避免物料通过搅拌轴下端流出。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支架。通过支架对反应釜进行支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应釜,其冷却水通过搅拌轴上端的进水口进入,由于搅拌轴内部与空腔连通,因此,冷却水经由搅拌轴内部流下时,进入到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的叶片内空腔,对反应釜内物料进行降温处理,防止中间物料温度过高,产生爆聚现象,进而保证物料反应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扰流桨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地将物料搅拌均匀,防止物料沉底,保证物料充分反应。
(3)本实用新型在反应釜外壁上设置两对输水管道,各自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可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桨和扰流桨的叶片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桨的空腔示意图。
图中:1、驱动电机;2、进水口;3、进料口;4、第一搅拌桨;5、釜体;6、支架;7、搅拌轴密封圈;8、出水口;9、出料口;10、第三连接件;11、扰流桨;12、第二搅拌桨;13、第一连接件;14、搅拌轴;15、第一输水管道;16、第二输水管道;17、第一输水管道进水口;18、第一输水管道出水口;19、第二输水管道进水口;20、第二输水管道出水口、21、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发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具有釜体5,所述釜体5上方设有驱动电机1、进料口3,下方设有出料口9,所述釜体5内部设有搅拌轴14、第一搅拌桨4和第二搅拌桨12以及扰流桨11;所述扰流桨11位于第二搅拌桨12下方,与搅拌轴14相连;所述第一输水管道15和第二输水管道16分别位于反应釜外壁中上部分和中下部分。
所述第一搅拌桨4包括两个第一框式搅拌叶片,两个所述第一框式搅拌叶片均通过第一连接件13与搅拌轴14相连,两个所述第一框式搅拌叶片的内部空腔21均与搅拌轴14内部连通。
所述第二搅拌桨12包括两个第二框式搅拌叶片,两个所述第二框式搅拌叶片均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搅拌轴14相连,两个所述第二框式搅拌叶片的内部空腔均与搅拌轴14内部连通。
所述搅拌轴14的进水口2与出水口8之间设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分别与框式搅拌叶片的内部空腔连通。所述搅拌轴14在连接第一搅拌桨4、第二搅拌桨12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用于供第一连接件13、第二连接件与搅拌轴14连接固定。所述搅拌轴14内的通水管在与通孔对应的位置相对应地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外径与通孔的外径相等。
所述扰流桨11包括两个L型搅拌叶片,两个所述L型搅拌叶片均通过第三连接件10与搅拌轴14相连。
所述第一搅拌桨4、第二搅拌桨12和扰流桨11的搅拌叶片分别以均等的角度连接在搅拌轴14上;所述第一搅拌桨4和第二搅拌桨12的搅拌叶片呈交叉排列;所述第一搅拌桨4和扰流桨11的搅拌叶片排列相同。
所述第一输水管道15、第二输水管道16均设置为进水口在上、出水口在下。
所述搅拌轴14的下端与釜体5连接处设有搅拌轴密封圈7。
所述釜体5的底部设有支架6。
本反应釜通过驱动电机1带动下方传动带,传动带带动搅拌轴14转动对物料进行分散、搅拌,防止物料在釜底沉淀,保证物料均匀;搅拌轴上端设有进水口2,下端设有出水口8,搅拌桨叶片内的空腔21与搅拌轴内水管相连,便于冷却水进入搅拌桨叶片中,对物料进行散热。第二搅拌桨下方设有扰流桨11,防止物料在釜体底部沉淀。搅拌轴下端与釜体5连接处为密封圈7。釜体5下端设有出料口9。第一输水管道15和第二输水管道16位于釜体5的外侧的中上部分和中下部分,第一输水管道进水口17和第二输水管道进水口19位于输水管道的上端,第一输水管道出水口18和第二输水管道出水口20位于输水管道的下端,可有效增加对釜内物料的散热效率。
在使用该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时,首先接通与搅拌轴进水口2、第一输水管道进水口17和第二输水管道进水口19连接的外部水泵,搅拌轴出水口8、第一输水管道出水口18和第二输水管道出水口20与外部水箱连接,物料从进料口3投入到釜体5内部,关闭进料口,接通驱动电机1的电源,驱动电机1通过传动带带动搅拌轴14进行转动,搅拌轴带动第一冷却搅拌桨叶片4和第二冷却搅拌桨叶片12以及扰流桨叶片11转动,冷却搅拌桨叶片对物料进行搅拌分散以及对釜体5中间的物料进行散热扰流桨叶片11可防止物料在釜体5底部沉积。外部的第一输水管道和第二输水管道对釜体5内靠外的物料进行散热,提高反应釜对物料的散热效率,保证物料反应的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方设有驱动电机和进料口,下方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部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通过传动带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搅拌轴的上端设有进水口,下端设有出水口;所述搅拌轴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有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扰流桨;所述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的叶片内均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搅拌轴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两个第一框式搅拌叶片,两个所述第一框式搅拌叶片均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搅拌轴相连,两个所述第一框式搅拌叶片的内部空腔均与搅拌轴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两个第二框式搅拌叶片,两个所述第二框式搅拌叶片均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搅拌轴相连,两个所述第二框式搅拌叶片的内部空腔均与搅拌轴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设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分别与框式搅拌叶片的内部空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桨包括两个L型搅拌叶片,两个所述L型搅拌叶片均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搅拌轴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扰流桨的搅拌叶片分别以均等的角度连接在搅拌轴上;所述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的搅拌叶片呈交叉排列;所述第一搅拌桨和扰流桨的搅拌叶片排列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外壁分别设有第一输水管道和第二输水管道,所述第一输水管道位于第二输水管道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水管道、第二输水管道均设置为进水口在上、出水口在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的下端与釜体连接处设有搅拌轴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支架。
CN202120871501.2U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 Active CN215611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1501.2U CN215611488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1501.2U CN215611488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11488U true CN215611488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36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1501.2U Active CN215611488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11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45106U (zh) 一种反应釜调节装置
CN215611488U (zh) 一种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
CN206262142U (zh) 一种温控结晶釜
CN215137053U (zh) 一种可控制压力的一次浓缩结晶釜
CN215404260U (zh) 一种具有搅拌和温控功能的微生物肥料发酵罐
CN215877325U (zh) 一种微生物肥料发酵混合装置
CN215087091U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制备用低温反应装置
CN211800809U (zh) 一种加热反应釜
CN211035898U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食品发酵装置
CN212090978U (zh) 一种环氧树脂合成用双管道结晶反应釜
CN210787321U (zh) 一种搅拌反应釜
CN211677702U (zh) 高效聚合釜
CN209828970U (zh) 一种具有辅热功能的分散增稠剂用反应釜
CN209406313U (zh) 超效搅拌在线反应器
CN213966573U (zh) 一种用于聚酰胺酰亚胺的制冷装置
CN215087071U (zh) 用于量子点合成的反应装置及反应系统
CN212882048U (zh) 一种负极浆料分散罐
CN219879758U (zh) 一种水胶体胶水螺旋混合装置
CN212758630U (zh) 化学反应装置
CN220737427U (zh) 一种混合釜
CN214210524U (zh) 一种橡胶助剂制备用反应装置
CN217392363U (zh) 一种高效传质减水剂合成反应器
CN210846357U (zh) 一种恒温水性聚氨酯反应釜
CN219663691U (zh) 一种电池电解液混合装置
CN218189654U (zh) 一种便于温度调节的超低温反应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