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6194U - 一种新型双轴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双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6194U
CN215596194U CN202122211027.3U CN202122211027U CN215596194U CN 215596194 U CN215596194 U CN 215596194U CN 202122211027 U CN202122211027 U CN 202122211027U CN 215596194 U CN215596194 U CN 215596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ball
bearing circle
circle
bear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110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uxin Sliding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uxin Sliding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uxin Sliding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uxin Sliding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110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6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6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6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双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圈、第二轴承圈和第三轴承圈,第一轴承圈、第二轴承圈和第三轴承圈同轴心设置,第一轴承圈和第二轴承圈内设有第一滚珠,第二轴承圈和第三轴承圈内设有第二滚珠,第二轴承圈上设有渗油槽,渗油槽贯穿第二轴承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轴承圈和轴承圈之间的滚珠,以增加其滚动层次,减少单位内滚珠、轴承圈在工作时受到的应力,增加其使用寿命,且在第一滚珠受损时,依然可以通过第二滚珠减少其相应的摩擦力,起到单轴承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双轴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双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我国是机械制造大国,每年生产、报销的机械设备不计其数,大量高精度、长寿命的机械设备奠定了我国制造大国的地位。
现有的轴承在长时间使用之后,滚珠和轴承圈之间过渡摩擦,在轴承圈的内壁会形成大量的凹坑、滚珠也会变形,影响了轴承转动的顺滑度,所以,根据此状况,需设计一种新型双轴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双轴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双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圈、第二轴承圈和第三轴承圈,所述第一轴承圈、第二轴承圈和第三轴承圈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圈和第二轴承圈内设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二轴承圈和第三轴承圈内设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轴承圈上设有渗油槽,所述渗油槽贯穿所述第二轴承圈,通过设置多个轴承圈和轴承圈之间的滚珠,以增加其滚动层次,减少单位内滚珠、轴承圈在工作时受到的应力,增加其使用寿命,且在第一滚珠受损时,依然可以通过第二滚珠减少其相应的摩擦力,起到单轴承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承圈内设有环槽,所述环槽与所述第二轴承圈同心,通过设置环槽,可以增加储油空间,在轴承工作时,部分润滑油会进入到环槽中,环槽起到临时性储油、阻碍润滑油由于离心力迸溅出轴承的作用,且可以在第二轴承圈的不断转动下,向第一滚珠、第二滚珠输送润滑油。
优选的,所述环槽包括开口端和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圈内部的膨胀端,所述膨胀端形成体积大于所述环槽开口端的腔室,膨胀端可以起到良好的存储效果,增加其存储体积。
优选的,所述膨胀端形成为圆锥状环形腔室,圆锥状的环形腔室其具有一定的弧度,且此弧度较大,有助于在第二轴承转动时将润滑油输送出环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均为球形,所述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的直径比为1-1.8,不同的直径比可以起到不同的传动效率,以适配不同的机械传动需求。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圈、第二轴承圈与第一滚珠的接触面设有涂层,所述第二轴承圈、第三轴承圈与所述第二滚珠的接触面设有涂层,通过设置在第一轴承圈、第二轴承圈、第三轴承圈、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表面的涂层,以增加其使用寿命和使用精度。
优选的,所述涂层包括耐高温层和耐磨层,所述耐高温层采用氯化铝陶瓷材料,所述耐磨层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所述耐磨层位于外表面,所述耐高温层的厚度为0.3-1.5mm,耐高温层在超过1.5mm时其用料、耐用度均会下降,使用性价比不高,在低于0.3mm时无法满足耐高温的需求,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0.5-2mm,耐磨层位于外表面可以增加其使用寿命,以保证其精度,且经过试验测试,耐磨层位于2mm以内时长时间使用轴承产生的热量对滚珠的使用寿命影响最小,且性价比较高。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圈上设有若干散热槽,散热槽有助于帮助第一轴承圈散热,避免温度国高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轴承圈和轴承圈之间的滚珠,以增加其滚动层次,减少单位内滚珠、轴承圈在工作时受到的应力,增加其使用寿命,且在第一滚珠受损时,依然可以通过第二滚珠减少其相应的摩擦力,起到单轴承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环槽,可以增加储油空间,在轴承工作时,部分润滑油会进入到环槽中,环槽起到临时性储油、阻碍润滑油由于离心力迸溅出轴承的作用,且可以在第二轴承圈的不断转动下,向第一滚珠、第二滚珠输送润滑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竖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轴承圈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轴承圈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轴承圈部分剖视图。
图中:1、第一轴承圈;11、散热槽;2、第二轴承圈;21、渗油槽;22、环槽;221、连通端;222、膨胀端;3、第三轴承圈;4、第一滚珠;5、第二滚珠;6、涂层;61、耐磨层;62、耐高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双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圈1、第二轴承圈2和第三轴承圈3,第一轴承圈1、第二轴承圈2和第三轴承圈3同轴心设置,第一轴承圈1和第二轴承圈2内设有第一滚珠4,第二轴承圈2和第三轴承圈3内设有第二滚珠5,第二轴承圈2上设有渗油槽21,渗油槽21贯穿第二轴承圈2,通过设置多个轴承圈和轴承圈之间的滚珠,以增加其滚动层次,减少单位内滚珠、轴承圈在工作时受到的应力,增加其使用寿命,且在第一滚珠4受损时,依然可以通过第二滚珠5减少其相应的摩擦力,起到单轴承的作用。
具体的,第一轴承圈1、第二轴承圈2、第三轴承圈3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一轴承圈1的内径面设有弧形滑道、第二轴承圈2的内外径面均设有弧形滑道,第三轴承圈3的外径面设有弧形滑道,第一滚珠4在第一轴承圈1内径面的弧形滑道和第二轴承圈2的外径面弧形滑道中滑动,第二滚珠5在第二轴承圈2的内径面弧形滑道和第三轴承圈3的外径面弧形滑道之间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圈1、第二轴承圈2、第三轴承圈3的直径比为1:0.75:0.6,第二轴承圈2和第三轴承圈3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轴承圈1和第二轴承圈2之间的距离,渗油槽21贯穿第二轴承圈2,其以第二轴承座的圆心为圆心阵列设置,数量不少于10个,在工作时,第三轴承圈3和第二滚珠5负责大比例的减少摩擦系数作用,且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滚珠4的数量少于第二滚珠5的数量。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轴承圈2内设有环槽22,环槽22与第二轴承圈2同心,通过设置环槽22,可以增加储油空间,在轴承工作时,部分润滑油会进入到环槽22中,环槽22起到临时性储油、阻碍润滑油由于离心力迸溅出轴承的作用,且可以在第二轴承圈2的不断转动下,向第一滚珠4、第二滚珠5输送润滑油。
具体的,环槽22数量为2个,环槽22分别设置在第二轴承的外径面弧形滑道和内径面的弧形滑道上,与弧形滑道相通,可以位于同侧或者位于异侧,在另一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环槽22数量为4个,第二轴承圈2外径面弧形滑道的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第二轴承内径面弧形滑道的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此种方式润滑效果更好。
环槽22包括开口端和位于第一轴承圈1内部的膨胀端222,膨胀端222形成体积大于环槽22开口端的腔室,膨胀端222可以起到良好的存储效果,增加其存储体积。膨胀端222形成为圆锥状环形腔室,圆锥状的环形腔室其具有一定的弧度,且此弧度较大,有助于在第二轴承转动时将润滑油输送出环槽22。
具体的,如图4所示,环槽22包括2个部分,一部分是与弧形滑道连通的通道部分,通道部分即为连通端221,一部分是位于第二轴承圈2内的储油部分,储油部分即为膨胀端222,通道部分和储油部分都是圆环形,通道部分与储油部分连通,以图4方向为例,储油部分的截面为椭圆形,且椭圆形的长径与通道部分的轴径大致方向一样,以此便于润滑油从储油部分流出,短径大于通道的竖向高度,储油部分的底面低于通道的底面,以便于储油。
第一滚珠4和第二滚珠5均为球形,第一滚珠4和第二滚珠5的直径比为1-1.8,不同的直径比可以起到不同的传动效率,以适配不同的机械传动需求。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滚珠4直径与第二滚珠5的直径比为1.5:1,第二滚珠5的数量多于第一滚珠4的数量。
第一轴承圈1、第二轴承圈2与第一滚珠4的接触面设有涂层6,第二轴承圈2、第三轴承圈3与第二滚珠5的接触面设有涂层6,通过设置在第一轴承圈1、第二轴承圈2、第三轴承圈3、第一滚珠4和第二滚珠5表面的涂层6,以增加其使用寿命和使用精度。
如图5所示,涂层6包括耐高温层62和耐磨层61,耐高温层62采用氯化铝陶瓷材料,耐磨层61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耐磨层61位于外表面,耐高温层62的厚度为0.3-1.5mm,耐高温层62在超过1.5mm时其用料、耐用度均会下降,使用性价比不高,在低于0.3mm时无法满足耐高温的需求,耐磨层61的厚度为0.5-2mm,耐磨层61位于外表面可以增加其使用寿命,以保证其精度,且经过试验测试,耐磨层61位于2mm以内时长时间使用轴承产生的热量对滚珠的使用寿命影响最小,且性价比较高,在图5中,是以第一轴承圈1的内径面为例,自上而下一次为耐磨层61、耐高温层62和第一轴承圈1本体,其中耐磨层61的厚度为1.4mm,耐高温层62的厚度为0.8mm,由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圈1与第一滚珠4的摩擦相对于第二轴承圈2与第二滚珠5的摩擦较小,所以耐磨层61相对于耐高温层62厚度较大,图中未示出的是,在第二轴承圈2的内径面和外径面,耐磨层61优选1.0mm,耐高温层62优选1.2mm,由于第二轴承圈2需要承受第一滚珠4和第二滚珠5的摩擦,其温度更高,温度对地二轴承圈本体的影响更大,所以在同等厚度的涂层6下,耐磨层61的厚度小于耐高温层62的厚度,以减少摩擦温度对于第二轴承圈2本体的影响。
第一轴承圈1上设有若干散热槽11,散热槽11有助于帮助第一轴承圈1散热,避免温度国高而影响其使用寿命,以图7的视图为例,第一轴承圈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散热槽11,散热槽11为开设在第一轴承圈1上的槽孔,图7中未示出的是,第一轴承圈1上设有若干个散热槽11,散热槽11以第一轴承圈1的圆心为圆心阵列设置。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滚珠4和第二滚珠5的直径比为1:1,在此情况下,第一滚珠4的数量大于第二滚珠5的数量,此实施例的优势是原材料相对来说较为统一,在滚珠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同尺寸滚珠可以互相更换,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且由于滚珠的直径相同,其传动效率相同,在计算轴承的传动效率时为一定量,更加便于计算。
具体实施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比例的第一滚珠4、第二滚珠5和与之适配的第一轴承圈1、第二轴承圈2、第三轴承圈3,将第一轴承圈1固定在机械设备上,第三轴承圈3内部安装需要与此机械设备转动连接的部件,在使用之前向弧形滑道中加入润滑油,在轴承工作的过程中,一部分润滑油会由于第一滚珠4和第二滚珠5的压力进入到环槽22中,且在第二轴承圈2转动的过程中,环槽22中的润滑油会迸溅出进入到弧形滑道,进而起到持续性的润滑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新型双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圈(1)、第二轴承圈(2)和第三轴承圈(3),所述第一轴承圈(1)、第二轴承圈(2)和第三轴承圈(3)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圈(1)和第二轴承圈(2)内设有第一滚珠(4),所述第二轴承圈(2)和第三轴承圈(3)内设有第二滚珠(5),所述第二轴承圈(2)上设有渗油槽(21),所述渗油槽(21)贯穿所述第二轴承圈(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圈(2)内设有环槽(22),所述环槽(22)与所述第二轴承圈(2)同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22)包括开口端和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圈(1)内部的膨胀端(222),所述膨胀端(222)形成体积大于所述环槽(22)开口端的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端(222)形成为圆锥状环形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4)和第二滚珠(5)均为球形,所述第一滚珠(4)和第二滚珠(5)的直径比为1-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圈(1)、第二轴承圈(2)与第一滚珠(4)的接触面设有涂层(6),所述第二轴承圈(2)、第三轴承圈(3)与所述第二滚珠(5)的接触面设有涂层(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6)包括耐高温层(62)和耐磨层(61),所述耐高温层(62)采用氯化铝陶瓷材料,所述耐磨层(61)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所述耐磨层(61)位于外表面,所述耐高温层(62)的厚度为0.3-1.5mm,所述耐磨层(61)的厚度为0.5-2mm。
8.根据权利要求1、5或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圈(1)上设有若干散热槽(11)。
CN202122211027.3U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新型双轴承 Active CN215596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1027.3U CN215596194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新型双轴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1027.3U CN215596194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新型双轴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6194U true CN215596194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85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11027.3U Active CN215596194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新型双轴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6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68489B1 (en) Ball bearing assembly
CN106763159A (zh) 一种基于固体润滑剂的锌基合金轴承
CN215596194U (zh) 一种新型双轴承
CN220523092U (zh) 偏沟轴承用保持架
CN210686647U (zh) 一种向心轴承组件
CN211117124U (zh) 一种大接触角纯滚动推力圆锥滚子轴承
US10428868B2 (en) Ball bearing assembly
CN106438679A (zh) 汽轮机轴承
CN112648294A (zh) 一种用于全陶瓷轴承的碳纤维保持架
CN220687844U (zh) 新型直线轴承
CN219691987U (zh) 一种滚动轴承
CN110700980A (zh) 一种喷油泵导向活塞组件
CN218971665U (zh) 一种外滑动轴套及轴承结构
CN201599324U (zh) 一种转盘轴承隔离块
CN101294602A (zh)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
CN215830954U (zh) 一种新型滑动轴承
CN211371043U (zh) 一种耐腐蚀自润滑特种轴承
CN212429512U (zh) 一种具有自润滑结构的滑动轴承
CN210265524U (zh) 一种耐磨双列深沟球轴承套圈
CN219013174U (zh) 一种四点角接触球轴承
CN211574048U (zh) 7224ceta-rz超高速、单面密封角接触球轴承
CN212377115U (zh) 一种轴承套圈
CN215521619U (zh) 一种铜基铜合金镶嵌型固体润滑轴承
CN216714983U (zh)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
CN219932746U (zh) 一种免维护自润滑滑动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