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1223U - 一种撕膜机构及撕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撕膜机构及撕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1223U
CN215591223U CN202120558142.5U CN202120558142U CN215591223U CN 215591223 U CN215591223 U CN 215591223U CN 202120558142 U CN202120558142 U CN 202120558142U CN 215591223 U CN215591223 U CN 215591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tearing
roller
film
disc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581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启明
周辉
胡正
米广辉
杨维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ong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Go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Gong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Go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581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1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1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1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撕膜机构及撕膜设备,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其在对板料进行撕膜时,先令旋转装置带动撕膜盘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预设的第一角度,其中,第一旋转方向指的是与胶带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一角度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起膜角度,第二个阶段为撕膜角度;当旋转装置旋转了起膜角度时,第一挤压滚轮上张紧的胶带为新胶带,粘性强,能够保证起膜的效率;随后,旋转装置带动撕膜盘沿第一旋转方向继续旋转撕膜角度,由于第一旋转方向与胶带的延伸方向方向,因此将旧胶带拉扯至第一挤压滚轮上,即利用旧胶带将剩余的薄膜从板料上分离,完成撕膜工序,充分利用了旧胶带,实现了环保的效果,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撕膜机构及撕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撕膜机构及撕膜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常用的重要零件,通常,电池上设有一层薄膜,该薄膜贴附在电池的上下两面,在使用电池前,需要将电池表面的薄膜撕去。过去通常采用人工撕膜,但人工撕膜存在着占用着劳动资源的问题,因此撕膜工艺的机械自动化是发展所趋。
现有技术中的撕膜设备,通过气缸等驱动件带动胶带设置在电池上,待粘取薄膜后,再通过驱动件带动胶带移动从而将胶带从电池上分离,然而该种撕膜方式导致使用的胶带量与薄膜的尺寸呈正相关,即胶带的消耗量过大,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撕膜机构及撕膜设备,来解决目前撕膜设备的胶带消耗量过大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撕膜机构,包括用于放置板料的撕膜工位;
所述撕膜工位的一侧设置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的旋转端安装有撕膜盘;
所述撕膜盘内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设置有第一卷绕装置和第二卷绕装置,所述第一卷绕装置上卷绕有胶带;
所述撕膜盘的外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出胶口和第二进胶口,所述第一出胶口和所述第二进胶口均贯穿所述安装槽的槽壁;
所述胶带的一端自所述第一出胶口伸出所述撕膜盘外,沿所述撕膜盘的外侧壁延伸,张紧于所述第一挤压滚轮上,并从所述第二进胶口伸入所述安装槽内,固定于所述第二卷绕装置上;
当撕膜时,张紧于所述第一挤压滚轮上的部分胶带与板料粘接,所述撕膜盘被所述旋转装置的旋转端带动以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预设的第一角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卷绕装置包括与所述撕膜盘转动连接的出胶滚轮,所述第二卷绕装置包括与所述撕膜盘转动连接的收胶滚轮;
所述出胶滚轮与所述收胶滚轮之间设置有第二挤压滚轮,所述第二挤压滚轮安装于所述旋转装置的旋转端上;
所述出胶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挤压滚轮靠近所述撕膜工位的一侧,所述收胶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挤压滚轮远离所述撕膜工位的一侧;
当撕膜时,所述出胶滚轮被所述撕膜盘带动沿远离所述撕膜工位的方向转动,所述收胶滚轮被所述撕膜盘带动沿靠近所述撕膜工位的方向转动,其中,所述出胶滚轮相对于所述第二挤压滚轮的位置不变,所述收胶滚轮相对于所述第二挤压滚轮的位置不变。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胶口靠近所述第一挤压滚轮的开口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轮;
所述第二进胶口靠近所述第一挤压滚轮的开口边沿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轮。
可选地,所述撕膜盘与所述旋转装置的旋转端之间设置有单向轴承;所述撕膜盘套设于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上,所述旋转装置的旋转端套设于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圈中;
当所述旋转装置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单向轴承锁紧所述撕膜盘与所述旋转端,所述第二挤压滚轮相对于所述撕膜盘的位置不变;
当所述旋转装置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单向轴承不锁紧所述撕膜盘与所述旋转端,所述第二挤压滚轮能相对于所述撕膜盘旋转。
可选地,所述旋转装置的固定端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撕膜盘对应所述限位槽凸设有限位块;
当所述旋转装置沿第二方向旋转预设的第三角度时,所述限位块被所述旋转端带动与所述限位槽抵接,所述第二挤压滚轮被所述旋转端带动将所述胶带收入所述收胶滚轮。
可选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输出轴,所述撕膜盘及所述第二挤压滚轮分别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
所述输出轴还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安装有第一滚轮安装座,所述第一挤压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滚轮安装座上。
一种撕膜设备,包括传送机构和如上所述的撕膜机构;
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板料输送至所述撕膜机构的撕膜工位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撕膜机构、撕膜设备及撕膜方法,先令旋转装置带动撕膜盘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预设的第一角度,其中,第一旋转方向指的是与胶带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一角度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起膜角度,第二个阶段为撕膜角度;当旋转装置旋转了起膜角度时,第一挤压滚轮上张紧的胶带为新胶带,粘性强,能够保证起膜的效率;随后,旋转装置带动撕膜盘沿第一旋转方向继续旋转撕膜角度,由于第一旋转方向与胶带的延伸方向方向,因此将旧胶带拉扯至第一挤压滚轮上,即利用旧胶带将剩余的薄膜从板料上分离,完成撕膜工序,充分利用了旧胶带,实现了环保的效果,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撕膜结构的第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旋转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撕膜结构的第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撕膜结构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撕膜结构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撕膜结构的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撕膜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撕膜工位;2、旋转装置;21、限位槽;22、电机;23、联轴器;24、输出轴;25、轴承;26、第一滚轮安装座;3、撕膜盘;31、第一出胶口;32、第二进胶口;33、第一挤压滚轮;34、限位块;41、出胶滚轮;42、收胶滚轮;43、第二挤压滚轮;5、胶带;51、新胶带;52、旧胶带; 6、单向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撕膜结构的第一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旋转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撕膜结构的第二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撕膜结构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撕膜结构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撕膜结构的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撕膜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撕膜结构,主要应用于电池撕膜的场景,能够对电池、屏幕等粘有薄膜的板料进行撕膜工序,其中,本实施例的撕膜结构具有胶带利用率高的特点。
如图1、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撕膜机构包括用于放置板料的撕膜工位1。
撕膜工位1的一侧设置有旋转装置2,旋转装置2的旋转端安装有撕膜盘 3。
撕膜盘3内形成有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底上设置有第一卷绕装置和第二卷绕装置,第一卷绕装置上卷绕有胶带5。
撕膜盘3的外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出胶口31和第二进胶口32,第一出胶口31和第二进胶口32均贯穿安装槽的槽壁。
胶带5的一端自第一出胶口31伸出撕膜盘3外,沿撕膜盘3的外侧壁延伸,张紧于第一挤压滚轮33上,并从第二进胶口32伸入安装槽内,固定于第二卷绕装置上。
当撕膜时,张紧于第一挤压滚轮33上的部分胶带5与板料粘接,撕膜盘 3被旋转装置2的旋转端带动以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预设的第一角度。
具体地,撕膜时先令旋转装置2带动撕膜盘3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预设的第一角度,其中,第一旋转方向指的是与胶带5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一角度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起膜角度,第二个阶段为撕膜角度;当旋转装置旋转了起膜角度时,第一挤压滚轮上张紧的胶带5为新胶带51,粘性强,能够保证起膜的效率;随后,旋转装置2带动撕膜盘3沿第一旋转方向继续旋转撕膜角度,由于第一旋转方向与胶带5的延伸方向方向,因此将旧胶带52拉扯至第一挤压滚轮33上,即利用旧胶52带将剩余的薄膜从板料上分离,完成撕膜工序,充分利用了旧胶带52,实现了环保的效果,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当旋转装置2的旋转角度为起膜角度时,第一挤压滚轮33上张紧的胶带5为新胶带51,左侧靠近第二进胶口 32的胶带5为旧胶带52,右侧靠近第一出胶口31的胶带5为新胶带51;接着,当旋转装置2的旋转角度为撕膜角度时,如图5所示,撕膜盘3逆时针旋转带动胶带5沿逆时针转动,令旧胶带52被拉扯至第一挤压滚轮33与撕膜工位1之间,实现利用旧胶带52撕膜的效果。
即在对板料进行撕膜时,令新胶带51延伸至第一挤压滚轮33与撕膜工位1之间,由于新胶带的粘性强,能够稳定地将薄膜的一角从板料上分离,能够保证起膜的效率;当起膜之后,旧胶带52通过第二进胶口32向撕膜盘3 外部延伸,延伸至第一挤压滚轮33与撕膜工位1之间,而新胶带51则沿远离第一挤压滚轮33的方向移动,即可以通过粘性较弱的旧胶带51完成接下来的撕膜;通过上述设置,将整道撕膜工艺分成起膜和撕膜两道工序,先通过新胶带51起膜工序,再通过旧胶带52完成剩余的撕膜工序,充分利用了旧胶51带,实现了环保的效果,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图4至图6所示,第一卷绕装置包括与撕膜盘3转动连接的出胶滚轮41,第二卷绕装置包括与撕膜盘3转动连接的收胶滚轮42。
出胶滚轮41与收胶滚轮42之间设置有第二挤压滚轮43,第二挤压滚轮 43安装于旋转装置2的旋转端上。
出胶滚轮41设置于第二挤压滚轮43靠近撕膜工位1的一侧,收胶滚轮 42设置于第二挤压滚轮43远离撕膜工位1的一侧。
当撕膜时,出胶滚轮41被撕膜盘3带动沿远离撕膜工位1的方向转动,收胶滚轮42被撕膜盘3带动沿靠近撕膜工位1的方向转动,其中,出胶滚轮 41相对于第二挤压滚轮43的位置不变,收胶滚轮42相对于第二挤压滚轮43 的位置不变。
具体地,当板料进入撕膜工位1后,出胶滚轮41被撕膜盘3带动沿远离撕膜工位1的方向转动,收胶滚轮42被撕膜盘3带动沿靠近撕膜工位1的方向转动,其中,出胶滚轮41相对于第二挤压滚轮43的位置不变,收胶滚轮 42相对于第二挤压滚轮43的位置不变。在这个过程中,胶带5在出胶滚轮 41和收胶滚轮42之间的长度不变,但由于第一出胶口31、第二进胶口32、出胶滚轮41和收胶滚轮42的位置变化,使得新胶带51沿远离第一挤压滚轮33的方向移动,旧胶带52向靠近第一挤压滚轮33的方向移动,并在撕膜过程中逐渐穿过第一挤压滚轮33与撕膜工位1之间的间隙,实现用旧胶带52 完成大部分撕膜工序的效果。
具体地,第一出胶口31靠近第一挤压滚轮33的开口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轮。第二进胶口32靠近第一挤压滚轮33的开口边沿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轮。
进一步地,撕膜盘3与旋转装置2的旋转端之间设置有单向轴承6;撕膜盘3套设于单向轴承6的外圈上,旋转装置2的旋转端套设于单向轴承6的内圈中。
当旋转装置2沿第一方向旋转时,单向轴承6锁紧撕膜盘3与旋转端,第二挤压滚轮43相对于撕膜盘3的位置不变。
当旋转装置2沿第二方向旋转时,单向轴承6不锁紧撕膜盘3与旋转端,第二挤压滚轮43能相对于撕膜盘3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旋转装置2的固定端上开设有限位槽21,撕膜盘3对应限位槽21凸设有限位块34。
当旋转装置2沿第二方向旋转预设的第三角度时,限位块34被旋转端带动与限位槽21抵接,第二挤压滚轮43被旋转端带动将胶带5收入收胶滚轮 42。
具体地,第三角度大于第一角度,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角度为撕膜盘3在图4至图5中角度的变化,第三角度为撕膜盘3在图5至图6中的变化;当旋转装置2沿第二方向旋转时,即顺时针旋转时,此时,单向轴承6 为不锁紧状态,但是受摩擦力的作用,第二挤压滚轮43、出胶滚轮41和收胶滚轮42三者的相对位置仍然不变,直至限位块34卡入限位槽21,即撕膜盘 3的位置被限制,而旋转装置2的旋转端继续旋转,带动第二挤压滚轮43旋转,此时第二挤压滚轮43相对于出胶滚轮41和收胶滚轮42转动,从而带动旧胶带52收入收胶滚轮42中,新胶带51从出胶滚轮42中延伸出。最终,旋转装置2再逆时针旋转,令新胶带51的末端位于撕膜工位1与第一挤压滚轮33之间,以准备下一次的撕膜工艺,保证了整体撕膜工艺的连续性,提高了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旋转装置2包括电机22,电机22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23连接有输出轴24,撕膜盘3及第二挤压滚轮43分别套设于输出轴 24上。
输出轴24还套设有轴承25,轴承25的外圈安装有第一滚轮安装座26,第一挤压滚轮33安装于第一滚轮安装座26上。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撕膜结构充分利用了旧胶和新胶两者进行撕膜工序,胶带的利用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保证了加工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撕膜设备包括传送机构和如实施例一中的撕膜机构。
传送机构用于将板料输送至撕膜机构的撕膜工位1上。
实施例三
一种撕膜方法,应用于如实施例二的撕膜设备上;具体包括:
S1、将板料输送至撕膜工位上,令板料上的薄膜被新胶带51粘连;
S2、令旋转装置2沿第一方向旋转预设的第一角度;其中,第一出胶口31沿远离撕膜工位1的方向被转动第一角度,胶带5沿其延伸方向的反方向被第一出胶口31拉扯第一长度。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令旋转装置2沿第一方向旋转预设的第一角度;其中,第一出胶口31沿远离撕膜工位1的方向被转动第一角度,胶带5沿其延伸方向的反方向被第一出胶口31拉扯第一长度之后,还包括:
S3、令旋转装置2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预设的第三角度;其中,第二进胶口32沿远离撕膜工位1的方向被转动第三角度,胶带5沿其延伸方向被第二进胶口32拉扯第三长度,第三长度大于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之和。
具体地,撕膜设备的整体工作流程如下:传送机构将板料输送至撕膜工位时,板料上的薄膜被新胶带51粘起;随后,传送机构继续将板料向右输送,而旋转装置2带动撕膜盘3逆时针旋转,此时,单向轴承6为锁紧状态,旋转装置2同时带动第二挤压滚轮43转动,因此,第二挤压滚轮43、出胶滚轮 41和收胶滚轮42三者的相对位置不变,但第二挤压滚轮43、出胶滚轮41和收胶滚轮42三者相对于第一挤压滚轮33逆时针旋转,即出胶滚轮41远离第一挤压滚轮33,收胶滚轮42靠近第一挤压滚轮33,进而令旧胶带52将剩余的薄膜粘起,最终以旧胶带52和少量的新胶带51完成撕膜工序,并且电池在被撕去薄膜的同时被胶带5拉扯至下个工位。
接着,旋转装置顺时针旋转,此时,单向轴承6为不锁紧状态,但是受摩擦力的作用,第二挤压滚轮43、出胶滚轮41和收胶滚轮42三者的相对位置仍然不变,直至限位块34卡入限位槽21,即撕膜盘3的位置被限制,而旋转装置2的旋转端继续旋转,带动第二挤压滚轮43旋转,此时第二挤压滚轮 43相对于出胶滚轮41和收胶滚轮42转动,从而带动旧胶带52收入收胶滚轮 42中,新胶带51从出胶滚轮42中延伸出。最终,旋转装置2再逆时针旋转,令新胶带51的末端位于撕膜工位1与第一挤压滚轮33之间,以准备下一次的撕膜工艺,保证了整体撕膜工艺的连续性,提高了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撕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板料的撕膜工位(1);
所述撕膜工位(1)的一侧设置有旋转装置(2),所述旋转装置(2)的旋转端安装有撕膜盘(3);
所述撕膜盘(3)内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设置有第一卷绕装置和第二卷绕装置,所述第一卷绕装置上卷绕有胶带(5);
所述撕膜盘(3)的外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出胶口(31)和第二进胶口(32),所述第一出胶口(31)和所述第二进胶口(32)均贯穿所述安装槽的槽壁;
所述胶带(5)的一端自所述第一出胶口(31)伸出所述撕膜盘(3)外,沿所述撕膜盘(3)的外侧壁延伸,张紧于所述撕膜盘(3)上的第一挤压滚轮(33)上,并从所述第二进胶口(32)伸入所述安装槽内,固定于所述第二卷绕装置上;
当撕膜时,张紧于所述第一挤压滚轮(33)上的部分胶带(5)与板料粘接,所述撕膜盘(3)被所述旋转装置(2)的旋转端带动以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预设的第一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绕装置包括与所述撕膜盘(3)转动连接的出胶滚轮(41),所述第二卷绕装置包括与所述撕膜盘(3)转动连接的收胶滚轮(42);
所述出胶滚轮(41)与所述收胶滚轮(42)之间设置有第二挤压滚轮(43),所述第二挤压滚轮(43)安装于所述旋转装置(2)的旋转端上;
所述出胶滚轮(41)设置于所述第二挤压滚轮(43)靠近所述撕膜工位(1)的一侧,所述收胶滚轮(42)设置于所述第二挤压滚轮(43)远离所述撕膜工位(1)的一侧;
当撕膜时,所述出胶滚轮(41)被所述撕膜盘(3)带动沿远离所述撕膜工位(1)的方向转动,所述收胶滚轮(42)被所述撕膜盘(3)带动沿靠近所述撕膜工位(1)的方向转动,其中,所述出胶滚轮(41)相对于所述第二挤压滚轮(43)的位置不变,所述收胶滚轮(42)相对于所述第二挤压滚轮(43)的位置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撕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胶口(31)靠近所述第一挤压滚轮(33)的开口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轮;
所述第二进胶口(32)靠近所述第一挤压滚轮(33)的开口边沿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撕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膜盘(3)与所述旋转装置(2)的旋转端之间设置有单向轴承(6);所述撕膜盘(3)套设于所述单向轴承(6)的外圈上,所述旋转装置(2)的旋转端套设于所述单向轴承(6)的内圈中;
当所述旋转装置(2)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单向轴承(6)锁紧所述撕膜盘(3)与所述旋转端,所述第二挤压滚轮(43)相对于所述撕膜盘(3)的位置不变;
当所述旋转装置(2)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单向轴承(6)不锁紧所述撕膜盘(3)与所述旋转端,所述第二挤压滚轮(43)能相对于所述撕膜盘(3)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撕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2)的固定端上开设有限位槽(21),所述撕膜盘(3)对应所述限位槽(21)凸设有限位块(34);
当所述旋转装置(2)沿第二方向旋转预设的第三角度时,所述限位块(34)被所述旋转端带动与所述限位槽(21)抵接,所述第二挤压滚轮(43)被所述旋转端带动将所述胶带(5)收入所述收胶滚轮(4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撕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2)包括电机(22),所述电机(22)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23)连接有输出轴(24),所述撕膜盘(3)及所述第二挤压滚轮(43)分别套设于所述输出轴(24)上;
所述输出轴(24)还套设有轴承(25),所述轴承(25)的外圈安装有第一滚轮安装座(26),所述第一挤压滚轮(33)安装于所述第一滚轮安装座(26)上。
7.一种撕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机构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撕膜机构;
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板料输送至所述撕膜机构的撕膜工位(1)上。
CN202120558142.5U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撕膜机构及撕膜设备 Active CN215591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8142.5U CN215591223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撕膜机构及撕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8142.5U CN215591223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撕膜机构及撕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1223U true CN215591223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69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58142.5U Active CN215591223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撕膜机构及撕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12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17994U (zh) 自动贴胶装置
CN112849615A (zh) 一种撕膜机构、撕膜设备及撕膜方法
CN208561163U (zh) 一种自动贴双面胶装置
CN111791568A (zh) 一种不干胶标签涂胶覆膜一体化设备及生产工艺
CN215591223U (zh) 一种撕膜机构及撕膜设备
CN207108004U (zh) 自动分卷装置
CN108457947A (zh) 自动贴胶装置
CN216037721U (zh) 一种可避免撕裂的无衬覆膜铝箔胶带贴敷装置
CN209747650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动贴胶装置
CN213973037U (zh) 保护膜贴撕手工装
CN215402067U (zh) 双面胶带用贴合收卷装置
CN210759687U (zh) 一种双层不干胶标签纸生产装置
CN210706435U (zh) 一种分级节能式热熔胶膜贴合机
CN206926359U (zh) 一种自动集料复合机
CN220098077U (zh) 一种可调节双面胶定位贴合装置
CN214956995U (zh) 电池撕膜设备
CN212323034U (zh) 剥胶装置
CN216832335U (zh) 一种复合膜排废装置
CN213707225U (zh) 一种自动接纸装置
CN219469228U (zh) 一种贴双面胶机构及贴胶设备
CN210525338U (zh) 一种复杂标签的模切排废系统
CN220681769U (zh) 一种纸箱成型机的快速换胶带机构
CN219730066U (zh) 一种卷膜机
CN214399233U (zh) 一种抗静电易揭双面胶带
CN219534552U (zh) 一种膜材贴胶机构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