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82118U -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82118U CN215582118U CN202121708395.2U CN202121708395U CN215582118U CN 215582118 U CN215582118 U CN 215582118U CN 202121708395 U CN202121708395 U CN 202121708395U CN 215582118 U CN215582118 U CN 2155821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elastic
- middle frame
- electronic device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后壳、第一电路板以及弹性导电件;后壳盖设于中框的一侧,且中框设置有第一电极,后壳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电路板设置于后壳上,并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弹性导电件与第一电极连接,且弹性导电件还与第一电路板抵接;其中,弹性导电件与第一电路板之间的弹力方向平行于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以及后壳与中框装配的可靠性和防水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现有电子设备的功能也愈发丰富和全面,除了可以为用户提供娱乐和社交等常规服务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例如,一些电子设备会将其侧键作为一个检测电极,以构成检测回路获取用户的心率数据,从而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但是,现有电子设备的检测回路过长,用户从按键端触发的电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就容易衰减以及受到干扰,导致电子设备的检测灵敏度和可靠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后壳、第一电路板以及弹性导电件;所述后壳盖设于所述中框的一侧,且所述中框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后壳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后壳上,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所述弹性导电件还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抵接;其中,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的弹力方向平行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绑带以及上述的电子设备;所述中框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绑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弹性导电件,所述弹性导电件包括:固定部、延伸部、第一弹性部以及第二弹性部;所述固定部具有第一表面,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并与所述固定部垂直设置,且所述延伸部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接且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于所述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弹力方向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弹力方向相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中框上设置第一电极,在后壳上设置第二电极以及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的第一电路板,且弹性导电件分别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一电极连接,不仅可以利用弹性导电件实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导通以形成检测回路,还可以利用弹性导电件直接将第一电极的信号传输至第一电路板上,缩减电信号的传输路径,提升了电子设备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同时,通过设置弹性导电件与第一电路板抵接,且弹性导电件与第一电路板之间的弹力方向平行于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不仅可以利用抵接力保持弹性导电件和第一电路板的电连可靠性,还可以使得后壳受到来自于弹性导电件的正向作用力,以避免后壳与中框在装配过程中,受到来自弹性导电件的侧向弹力,而导致后壳与中框的装配位置发生偏移的问题,提升了后壳与中框装配的可靠性和防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5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电子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中框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中框100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3中中框100、第二电路板400、支架600以及第一电极70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中框100、第二电路板400、支架600以及第一电极700沿Ⅵ-Ⅵ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后壳200、第一电路板300以及第二电极80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后壳200、第一电路板300以及第二电极800沿Ⅷ-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弹性导电件5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中电子设备10沿Ⅳ-Ⅳ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电子设备10沿Ⅳ-Ⅳ在另一位置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可穿戴设备”指的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且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具备蓝牙的数据传输标准,实现协同交互能力。其还可以具备多种监测传感器,如监测环境光、地磁、温度、气压、高度、陀螺仪和加速计以及心率等数据的传感器。此外,可穿戴设备的显示方式可以包括指针、数字以及图像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5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电子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5可以是智能手表,其可以佩戴于用户的手腕,除了为用户提供日历、时间等查看服务之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通话、视频聊天等沟通服务,也可以监测用户的日常运动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数据指标。同时,可穿戴设备5还可以提供其他诸如支付,身份验证等服务。如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5可以包括:电子设备10和绑带20。其中,电子设备10可以具有心电检测功能,且电子设备10相对设置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有绑带20,以便于用户通过绑带20将电子设备10穿戴在手腕上。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的心电检测功能可以具有灵敏度高且可靠性强的优点,且电子设备10的外壳还具有装配可靠性高的优点,提升了电子设备10的防水性能和外观精致度。
电子设备10内可以安装有各类器件,以实现可穿戴设备5所需的功能。如图2至图3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是可穿戴设备5的表头,且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中框100、后壳200、第一电路板300、第二电路板400、弹性导电件500以及支架600。其中,中框100可以与后壳200连接,且中框100可以设置有第一电极700,后壳200可以设置有第二电极800。第一电路板300可以设置于后壳200上,并与第二电极800电性连接,第二电路板400可以设置于中框100上,并与第一电极700电性连接。弹性导电件500可以分别与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抵接,以使第一电极700和第二电极800导通,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的心电检测功能。支架600可以设置于中框100上,其用于安装第二电路板400,使得第二电路板400可以通过支架600固定于中框100上。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导电件500可以缩短第一电极700的电信号的传输路径,以提升电子设备10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同时,弹性导电件500还可以对后壳200施加与电子设备10的厚度方向X相平行的正向弹力,避免后壳200在与中框100的装配过程中受弹性导电件500弹力影响发生偏移,提升了后壳200与中框100装配后的可靠性和防水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心电检测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4至图6,图4是图3中中框10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中框100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中框100和后壳200连接,且两者可以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以安装电子设备10所需的各类电子器件。如图4所示,中框100可以包括: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以及第四侧壁140。其中,第一侧壁110相对设置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二侧壁120和第四侧壁140的一端连接,第三侧壁130相对设置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二侧壁120和第四侧壁140的另一相对端连接,且第一侧壁110可以与第三侧壁130相对设置。同时,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以及第四侧壁140还可以共同围设形成相应的敞口结构,以使后壳200可以盖设于上述敞口结构,从而与中框100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该容置空间101除了可以用于收容第一电路板300、第二电路板400、弹性导电件500以及支架600外,还可以用于收容电池、主板以及摄像头等电子器件。在本实施例中,中框100在外形上可以呈方形设置,且中框10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以提高中框100的结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100也可以呈圆形、椭圆形或者是三角形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进一步地,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30可以用于与绑带20连接,使得用户可通过绑带20将电子设备10佩戴在手腕上。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110背离第三侧壁130的一侧可以开设有连接槽1101,该连接槽1101可以用于安装绑带20。相应地,第三侧壁130背离第一侧壁110的一侧同样也可以开设有连接槽1101,使得中框100相对设置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有绑带20,从而利用相对两侧的绑带20实现电子设备10的穿戴。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槽1101内可以设置有可拆卸结构,而绑带20的端部也可以设置有相配合的可拆卸结构。当绑带20的端部插入连接槽1101时,连接槽1101内的可拆卸结构可以与绑带20端部的可拆卸结构相配合,从而实现绑带20与中框100的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绑带20也可以与第一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30固定连接,以提高绑带20和电子设备10连接的牢固性。
第二侧壁120可以用于安装如扬声器以及气压计等功能器件,而第四侧壁140则可以用于安装第二电路板400和第一电极700,以实现电子设备10的心电检测功能。如图4所示,第四侧壁140背离第二侧壁120的一侧可以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电极700的容纳槽1102,且该容纳槽1102可以与容置空间101相连通,使得第一电极700可以通过容纳槽1102与容置空间101内的第二电路板400电性连接。同时,第四侧壁140还可以用于安装弹性导电件500以及支架600,以便于弹性导电件500分别与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电性连接。如图5至图6所示,第四侧壁140靠近第二侧壁12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安装槽1103,且该安装槽1103可以用于安装弹性导电件500。同时,安装槽1103还可以呈“L”形开设,以与弹性导电件500的形状相适配,使得安装槽1103能够对弹性导电件500进行限位,避免弹性导电件500的位置发生偏移,影响弹性导电件500与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的电性连接。相应地,第四侧壁140靠近第二侧壁120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螺孔1104,使得支架600可以通过螺钉与第四侧面140连接,从而固定在第四侧壁140上。
请参阅图7至图8,图7是图3中中框100、第二电路板400、支架600以及第一电极70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中框100、第二电路板400、支架600以及第一电极700沿Ⅵ-Ⅵ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7至图8所示,支架600可以设置于第四侧壁140靠近第二侧壁120的一侧,其可以用于支撑第二电路板400,以将第二电路板400固定在第四侧壁140上。其中,支架600还可以与容纳槽1102和安装槽1103相对设置,使得设置于支架600上的第二电路板400同样可以与容纳槽1102和安装槽1103相对设置,以便于第二电路板400分别与弹性导电件500和第一电极700电性连接。第二电路板400可以设置于支架600靠近第四侧壁140的一侧,且第二电路板400还可以是用于触发按键功能的电路板。其中,第二电路板400可以是柔性电路板,使得第二电路板400可以由支架600靠近第四侧壁140的一侧,延伸至支架600背离第四侧壁140的一侧,以便于第二电路板400与电子设备10内的主控板连接,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的按键功能。相应地,第一电极700则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侧边按键,其不仅可以作为检测电极实现电子设备10的心电检测功能,其还可以作为按键实现电子设备10的按键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400也可以是硬质电路板,使得第二电路板400可以直接通过螺钉固定于第四侧壁140上。
第一电极700可以包括:按键710、导电弹片720以及导电柱730。其中,按键710可以设置于容纳槽1102内,导电弹片720可以设置于第二电路板400靠近容纳槽1102的一侧,导电柱730可以穿设于第四侧壁140,并分别与按键710和导电弹片720连接。其中,按键710可以具有导电性能,使得用户触摸按键710时,可以触发相应的电信号通过导电柱730和导电弹片720传输至第二电路板400上,然后再通过弹性导电件500传输至第一电路板300上,与第二电极800的导通形成检测回路,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的心电检测功能。同时,按键710还被配置为可通过按压带动导电柱730向靠近第二电路板400的方向位移,使得导电柱730能够与第二电路板400上的按键触点410相接触,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的按键功能。
具体地,按键710可以设置于容纳槽1102内,且按键710可在容纳槽1102内向靠近或远离第二侧壁120的方向滑动,使得用户可对按键710进行按压。其中,由于按键710具有导电性,而中框100的材质又为金属,为了避免中框100与按键710电性连通,中框100的外表面可以注塑形成相应的塑胶表面,以对中框100和按键710进行绝缘处理。或者是仅在中框100和按键710可能相接触的表面进行绝缘处理,如贴附绝缘膜或者是喷涂绝缘材料等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按键710做绝缘设计,来实现中框100与按键710的电性导通。如图8所示,按键710可以包括:绝缘部711和按压部712。其中,绝缘部711可以设置于容纳槽1102内,并可在容纳槽1102内向靠近或远离第二侧壁120的方向滑动,以实现按键710的按压功能。按压部712可以设置于绝缘部711背离第二侧壁120的一侧,且按压部712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以实现按键710的导电功能。
进一步地,绝缘部711还可以与第四侧壁140相配合,以限制按键710的运动行程,避免按键710从容纳槽1102内脱出。如图8所示,绝缘部711相对设置的两侧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部7111和第二连接部7112,且第一连接部7111可以在远离第二侧壁120的方向上与容纳槽1102的内壁相卡接,第二连接部7112则可以在远离第二侧壁120的方向上与插设于容纳槽1102的限位销钉B相卡接,从而避免按键710在按压过程中从容纳槽1102内脱出。同时,为了保证按键710的按压可靠性,绝缘部711与容纳槽1102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740,且该第一弹性件740用于在绝缘部711向靠近第二侧壁120的方向位移后,产生弹力以推动绝缘部711向远离第二侧壁120的方向位移,以实现按键710的复位,降低按键710在按压后无法回弹的概率,保证按键710的按压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绝缘部711背离第二侧壁120的一侧还可以凸出容纳槽1102设置,以便于用户对按压部712进行按压,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的按键功能。
导电柱730可以用于电性连通按压部712和第二电路板400,使得按键710能够与第二电极800进行导通,以实现电子设备10的心电检测功能。同时,导电柱730还可以用于与第二电路板400上的按键触点410相接触,以触发按键710的按键功能。如图8所示,该导电柱730可以穿设于第四侧壁140,且导电柱730的一端可以与导电弹片720连接,另一相对端可以与按压部712相连接。其中,为了保证导电柱730与按压部712和导电弹片720的连接可靠性。导电柱730与按压部712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弹性件731,且第二弹性件731可以分别与按压部712和导电柱730相抵接,以保证导电柱730和按压部712的电连可靠性。相应地,导电柱730也可以与导电弹片720相抵接,以保证导电柱730和导电弹片720的电连可靠性。如此,当用户触摸按压部712时,电信号就可以通过导电柱730和导电弹片720传输至第二电路板400上,进而由弹性导电件500传输至第一电路板300上,与第二电极800进行导通,实现电子设备10的心电检测功能。当用户对按键710施加作用力时,按压部712就可以带动导电柱730向靠近第二电路板400的方向位移,使得导电柱730与第二电路板400上的按键触点410相接触,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的按键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740和第二弹性件731具体可以是金属弹簧,使得第二弹性件731在具有形变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具有导电性。
请参阅图9至图10,图9是图3中后壳200、第一电路板300以及第二电极80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后壳200、第一电路板300以及第二电极800沿Ⅷ-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后壳200可以盖设于中框100的一侧,并与中框100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如图9至图10所示,后壳200可以包括:第一盖体210和第二盖体220。其中,第一盖体210可以盖设于中框100的一侧,并与中框100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且第一盖体210还可以开设有透光口211。第二盖体220可以设置于第一盖体210背离中框100的一侧,且第二盖体220还可以盖设于透光口211。在本实施中,第一盖体210可以用于设置第一电路板300,第二盖体220可以用于设置第二电极800,以实现电子设备10的心电检测功能,且第二盖体220还可以具有透光区,用于与第一电路板300配合实现电子设备10的光学检测功能。
第一电路板300可以是心电电路板,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心电检测功能。该第一电路板300可以包括:主控板310和连接板320。其中,主控板310可以设置于第一盖体210靠近第二盖体220的一侧,且主控板310还可以盖设于透光口211,并与第二盖体220相对设置,以便于第二盖体220上的第二电极800与主控板310电性连接。例如,第二电极800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或者是焊点与主控板310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板310上还可以设置有光学检测模块,且该光学检测模块可以通过接收其发射至用户身体上的反射光来获取用户的心率数据,使得电子设备10可以利用该光学检测模块与第一电极700和第二电极800配合进行检测,以提高电子设备10心电检测功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主控板310可以是硬质电路板,以便于在主控板310上集成相应的检测模块,来实现电子设备10的心电检测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300也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主板,仅需第一电路板300上集成有相应的心电检测模块,以实现心电检测功能即可。
连接板320可以主控板310连接,且连接板320还可以设置于第一盖体210靠近第四侧壁140的区域,以便于连接板320与第四侧壁140上的弹性导电件500相抵接,从而实现第一电极700和第二电极800的导通。同时,为了使得弹性导电件500通过连接板320施加在第一盖体210上的弹力方向与厚度方向X相平行,连接板320与弹性导电件500相抵接的区域还可以沿垂直于厚度方向X的方向与第一盖体210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20可以是柔性电路板,以在实现弹性导电件500与主控板310电性连接的同时,减少连接板320在容置空间101内占据的堆叠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300也可以仅包括主控板310,仅需主控板310能够设置于第一盖体210靠近第四侧壁140的区域,使得弹性导电件500能够与主控板310相抵接,且弹性导电件500与主控板310之间的弹力方向平行于厚度方向X即可。
第二电极800可以设置于第二盖体220上,且第二电极800可以与主控板310电性连接,以实现第一电极700和第二电极800的导通。如图10所示,第二电极800可以设置于第二盖体220背离第一盖体210的一侧,以便于第二电极800与用户的皮肤相接触,从而触发相应的电信号实现电子设备10的心电检测功能。且第二电极800还可以沿第二盖体220的表面延伸至第二盖体220靠近主控板310的一侧,以便于第二电极800与主控板310进行电性连接。其中,第二盖体220可以朝向远离第一盖体210的方向凸出设置,以便于第二电极800与用户的皮肤相接触。第二盖体220上还可以设置两个第二电极800,且两个第二电极800可以间隔设置,并分别与主控板310电性连接。其中,一个第二电极800可以为补偿电极,以将补偿信号输入用户身上,进而抵消用户身体本身产生的干扰信息,以保证另一个第二电极800和第一电极700获取用户心率数据的准确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800具体可以是在第二盖体220上通过镀铬、镀锌或镀铝等方式形成的金属镀膜。
请参阅11至图13,图11是图3中弹性导电件500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2中电子设备10沿Ⅳ-Ⅳ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2中电子设备10沿Ⅳ-Ⅳ在另一位置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弹性导电件500可以设置于第四侧壁140上,且弹性导电件500可以分别与第二电路板400和连接板320电性连接,使得按键710触发的电信号能够直接通过弹性导电件500传输至主控板310上。同时,弹性导电件500还分别与第二电路板400和连接板320抵接,且弹性导电件500与第二电路板400之间的弹力方向可以垂直于厚度方向X,与连接板320之间的弹力方向可以平行于厚度方向X。如图11所示,弹性导电件500可以包括:第一弹性部510、第二弹性部520、固定部530、延伸部540、第一限位部550以及第二限位部560。其中,第一弹性部510可以设置于第四侧壁140和第二电路板400之间,并与第二电路板400相抵接,以实现弹性导电件500与第二电路板400的电性连通。第二弹性部520可以设置于第四侧壁140和连接板320之间,并与连接板320相抵接,以实现弹性导电件500与连接板320的电性连通。固定部530可以设置于第四侧壁140靠近第二电路板400的一侧,并与支架600相对设置,其可以用于安装第一弹性部510,以将第一弹性部510固定在第四侧壁140上。延伸部540也可以设置于第四侧壁140靠近连接板320的一侧,并与连接板320相对设置,其可以用于安装第二弹性部520,以将第二弹性部520固定在第四侧壁140上。第一限位部550可以与延伸部540连接,其可以用于限制第二弹性部520在靠近连接板320的方向上的活动。第二限位部560也可以与延伸部540连接,其可以用于限制弹性导电件500在支架600远离第四侧壁140的方向上的活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导电件50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使得弹性导电件500可以具有导电性。同时,第一弹性部510、第二弹性部520、固定部530、延伸部540、第一限位部550以及第二限位部560可以是一体结构,以提高弹性导电件500的结构强度。
如图11和图12所示,固定部530可以设置于安装槽1103内,并与第二电路板400相对设置,且固定部530靠近支架600的一侧具有第一表面531。第一弹性部510可以设置于固定部530靠近支架600的一侧,也即是第一表面531上,以便于第一弹性部510与第二电路板400进行抵接。其中,固定部530与安装槽110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粘胶层141,以将固定部530固定在第四侧壁140上。第一弹性部510的一端可以与固定部530连接,另一端可以向靠近第二电路板400的方向拱起,使得第一弹性部510可以凸出于安装槽1103设置,以便于第一弹性部510与第二电路板400相抵接。同时,第一弹性部510的另一端还可以悬在固定部530与第二电路板400之间,以便于第一弹性部510发生形变与第二电路板400进行抵接。当支架600装配至第四侧壁140上时,支架600上的第二电路板400可以与第一弹性部510相接触,并将第一弹性部510向靠近固定部530的方向推动,使得第一弹性部510发生弹性形变,以产生弹力与第二电路板400相抵接。如此,可以使得第一弹性部510和第二电路板400的紧密接触,从而保证第一弹性部510和第二电路板400的电连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510与第二电路板400之间的弹力方向可以垂直于厚度方向X。同时,固定部530可以呈板状设置,且固定部530相对设置的两侧还可以进行折边设计,以提升固定部530的结构强度。
如图11和图13所示,延伸部540也可以设置于安装槽1103内,且延伸部540可以设置于固定部530靠近连接板320的一侧,并与连接板320相对设置。延伸部540还可以设置有第二表面541,且第二表面541与第一表面531相接且垂直设置。第二弹性部520可以设置于延伸部540靠近连接板320的一侧,也即是延伸部540背离第二表面541的一面上,以便于第二弹性部520与连接板320进行抵接。其中,延伸部540还可以与固定部530垂直设置,且延伸部540和固定部530在外形上还可以呈“L”形设置,以与安装槽1103的形状相适配,不仅可以便于延伸部540与连接板320相对设置,还可以使得固定部530和延伸部540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限位,避免在抵接过程中弹性导电件500的位置发生偏移。第二弹性部520的一端可以与延伸部540连接,另一端可以向靠近连接板320的方向拱起,使得第二弹性部520可以凸出于安装槽1103设置,以便于第二弹性部520与连接板320相抵接。同时,第二弹性部520的另一端还可以悬在延伸部540和连接板320之间,以便于第二弹性部520发生形变与连接板320进行抵接。当弹性导电件500装配至第四侧壁140上时,第二弹性部520就可以与连接板320相接触,并可在连接板320的推动下向靠近延伸部540的方向位移,从而产生弹性形变与连接板320相抵接。如此,可以使得第二弹性部520和连接板320的紧密接触,从而保证第二弹性部520和连接板320的电连可靠性。
相应地,由于连接板320和延伸部540均是以垂直于厚度方向X的方向进行设置的,因此第二弹性部520与连接板320之间的弹力方向就可以平行于厚度方向X,使得第二弹性部520通过连接板320施加在第一盖体210上的弹力为平行于厚度方向X的正向弹力,避免第一盖体210在和中框100进行装配时,受到来自于第二弹性部520的侧向弹力,而导致第一盖体210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偏移,使得第一盖体210和中框100出现装配间隙不一致,且第一盖体210和中框100之间的防水胶分层的问题,提升了后壳200与中框100装配的可靠性和防水性。同时,还可以避免因第一盖体210发生偏移后,连接板320与第二弹性部520之间的抵接力不足,而导致连接板320与第二弹性部520电连可靠性降低或失效的问题。此外,相较于连接板320和第二电路板400之间通过BTB连接,受BTB装配空间限制,使得连接板320需要绕容置空间101一周才能够与第二电路板400连接的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导电件500可以不受BTB装配空间的限制,直接将第二电路板400上的按键电信号传输至第一电路板300上,缩短连接板320和第二电路板400的布设长度,达到减少电信号传输路径的目的,提高电子设备10心电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第一限位部550可以与延伸部540连接,且第一限位部550可以向靠近连接板320的方向弯折设置,以形成一个“L”形的形状。第一限位部550可以用于限制第二弹性部520在靠近连接板320的方向上的活动。例如,第二弹性部520悬于延伸部540和连接板320之间的另一端,可以搭接至第一限位部550与延伸部540相对设置的一侧,使得第二弹性部520可以在靠近连接板320的方向上与第一限位部550相卡接,从而限制第二弹性部520在靠近连接板320的方向上的活动,避免第二弹性部520毫无限制的对连接板320施加弹力,影响第一盖体210和中框100在厚度方向X上的装配。第二限位部560也可以与延伸部540连接,且第二限位部560可以朝向延伸部540远离连接板320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二限位部560可以延伸至支架600靠近第四侧壁140的一侧,且第二限位部560还可以与支架600相抵接,使得支架600装配至第四侧壁140上时,可以通过第二限位部560将弹性导电件500抵紧在第四侧壁140上,也即是抵紧在安装槽1103内,从而限制弹性导电件500在支架600远离第四侧壁140的方向上的活动,避免弹性导电件500从安装槽1103内脱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限位部560与支架600相抵接,因此当支架600的材质为金属时,第二限位部560和支架60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绝缘层610,以保持弹性导电件500和支架600的电性绝缘。同时,该绝缘层610还可以包裹支架600靠近弹性导电件500的区域设置,以进一步增强弹性导电件500和支架600之间的绝缘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导电件500也可以仅设置有第一弹性部510和第二弹性部520。例如,第一弹性部510和第二弹性部520可以是相独立的弹片,且两者均可嵌设与第四侧壁140内,并分别与第二电路板400和连接板320相抵接。相应地,第一弹性部510和第二弹性部520可以通过如同轴线缆或柔性电路板进行电性连接,以电性连通第二电路板400和连接板320。或者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导电件500也可以仅与连接板320相抵接。例如,弹性导电件500可以不设置有第一弹性部510,固定部530可以直接焊接于第二电路板400上,与第二电路板400进行电性连接。而第二弹性部520和延伸部540依然可以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一样进行设置,仅需第二弹性部520与连接板320之间的弹力方向与厚度方向X相平行即可。此外,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530也可以直接与第二电路板400上的导电弹片720进行连接,即固定部530与导电弹片720可以是一体结构,而第二弹性部520和延伸部540依然可以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一样进行设置,仅需第二弹性部520与连接板320之间的弹力方向与厚度方向X相平行即可。
如此,相较于连接板320和第二电路板400通过BTB连接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弹性导电件500可以缩短按键710的电信号的传输路径,以避免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减或受到干扰,提升电子设备10心电检测功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弹性部510与第二电路板400相抵接,且第二弹性部520与连接板320相抵接,可以提高弹性导电件500分别与第二电路板400和连接板320的电连可靠性。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弹性部510和第二电路板400之间的弹力方向与厚度方向X相垂直,第二弹性部520与连接板320之间的弹力方向与厚度方向X相平行,可以避免第一盖体210在与中框100的装配过程中,受到来自于第二弹性部520的侧向弹力,而导致第一盖体210相对于中框100的装配位置发生偏移,使得第一盖体210与中框100之间出现装配间隙不均匀以及防水胶分层的问题,提高了第一盖体210和中框100装配的可靠性和防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还可以设置有显示屏,且显示屏可以盖设于中框100背离后壳200的一侧,其可以用于实现可穿戴设备5的图像显示功能,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查看可穿戴设备5的数据信息,如时间、温度、天气、二维码以及行走步数等等。其中,显示屏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设置于透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透明盖板主要用于保护显示面板,并可以作为可穿戴设备5的外表面。同时,透明盖板的表面还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上进行上述触控操作。触控面板主要用于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相应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可穿戴设备5的处理器,使得可穿戴设备5能够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可以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也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通过在中框100上设置第一电极700,在后壳200上设置于第二电极800以及与第二电极800电性连接的第一电路板300,且弹性导电件500分别与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一电极700连接,不仅可以利用弹性导电件500实现第一电极700和第二电极800的导通以形成检测回路,还可以利用弹性导电件500直接将第一电极700的信号传输至第一电路板300上,缩减电信号的传输路径,提升了电子设备10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同时,通过设置弹性导电件500与第一电路板300抵接,且弹性导电件500与第一电路板300之间的弹力方向平行于电子设备10的厚度方向X,不仅可以利用抵接力保持弹性导电件500和第一电路板300的电连可靠性,还可以使得后壳200受到来自于弹性导电件500的正向作用力,以避免后壳200与中框100在装配过程中,受到来自于弹性导电件500的侧向弹力,而导致后壳200与中框100的装配位置发生偏移的问题,提升了后壳200与中框100装配的可靠性和防水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后壳、第一电路板以及弹性导电件;
所述后壳盖设于所述中框的一侧,且所述中框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后壳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后壳上,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所述弹性导电件还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抵接;其中,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的弹力方向平行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电路板;
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中框上,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连接;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件还与所述第二电路板抵接,且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件设置有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
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于所述中框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二电路板抵接;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于所述中框和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抵接;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弹性部和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的弹力方向平行于所述厚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件还设置有固定部和延伸部;
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中框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于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其中,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延伸部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弹性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方向凸出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外;所述第二弹性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方向凸出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件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延伸部连接,并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方向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弹性部搭接至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延伸部相对设置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限位部被配置为可与所述第二弹性部相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二弹性部在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方向上的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按键、导电弹片以及导电柱;
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导电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靠近所述中框的一侧;所述导电柱穿设于所述中框,并分别与所述按键和所述导电弹片连接,以使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按键被配置为可通过按压带动所述导电柱向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方向位移,以使所述导电柱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按键触点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架;
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按键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支架被配置为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电路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件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延伸部连接,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还设置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中框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限位部被配置为可与所述支架相抵接,以限制所述弹性导电件在所述支架远离所述中框的方向上的活动。
1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绑带以及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
所述中框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绑带。
12.一种弹性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件包括:固定部、延伸部、第一弹性部以及第二弹性部;
所述固定部具有第一表面,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并与所述固定部垂直设置,且所述延伸部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接且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于所述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弹力方向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弹力方向相垂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08395.2U CN215582118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08395.2U CN215582118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82118U true CN215582118U (zh) | 2022-01-18 |
Family
ID=79828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08395.2U Active CN215582118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82118U (zh) |
-
2021
- 2021-07-26 CN CN202121708395.2U patent/CN2155821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47662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with elastomeric member | |
CN214125763U (zh) |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 |
CN212342511U (zh) |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 |
US2023015760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212783169U (zh)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1630640U (zh) | 固定组件及电子设备 | |
WO2021135613A1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
CN211628024U (zh) |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 |
CN115696793A (zh) |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5582118U (zh) |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8215081U (zh) | 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 |
CN212814810U (zh) |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手表 | |
WO2021098589A1 (zh) |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 |
CN215342384U (zh) |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 |
CN107706503B (zh) | 天线弹片、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5343059U (zh) | 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116439715B (zh) | 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 | |
CN213217085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8273100U (zh) | 智能穿戴设备 | |
CN221261536U (zh) | 壳体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2186384B (zh) | 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 |
CN215345324U (zh) |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以及壳体 | |
WO2023273541A1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
CN214846262U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216417153U (zh) | 智能穿戴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