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3257A -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3257A
CN114903257A CN202110184399.3A CN202110184399A CN114903257A CN 114903257 A CN114903257 A CN 114903257A CN 202110184399 A CN202110184399 A CN 202110184399A CN 114903257 A CN114903257 A CN 114903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band
function module
watchband
installation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43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孟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43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032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03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32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53Flexible strap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表带,用于可穿戴设备,表带包括:表带主体、第一限位件以及功能模组;表带主体具有被配置为用于安装功能模组的安装空间;第一限位件与表带主体连接,且位于安装空间内;功能模组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并与第一限位件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功能模组与表带主体的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用户在表带上更换不同的功能模组进行使用。

Description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除手机以外的主要携带对象,其不仅可以替代手机对用户进行服务,还可以拥有比手机更好的便携性。以智能手表为例,市场上的一些智能手表会具有拍照、定位以及视频通话等功能,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然而,同样也受限于智能手表的便携性,其表头内的安装空间有限,无法装载更多的功能器件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表带,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表带包括:表带主体、第一限位件以及功能模组;所述表带主体具有被配置为用于安装所述功能模组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表带主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功能模组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表头和表带;所述表头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表带,且两条所述表带中的任意一条包括:表带主体、第一限位件以及功能模组;其中,所述表带主体具有被配置为用于安装所述功能模组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表带主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功能模组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通过在表带主体设置用于安装功能模组的安装空间,使得功能模组可装配至安装空间内与表带主体进行连接。而可穿戴设备则可利用表带上的功能模组实现更多的功能。同时,通过在安装空间内设置第一限位件,且功能模组与第一限位件可拆卸连接,使得功能模组还能够与表带主体实现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用户在表带上更换不同的功能模组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表头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中框12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表带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表带2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表带本体210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表带本体21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第一限位件220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表带主体210和第一限位件22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功能模组23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功能模组23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4中表带主体210、第一限位件220以及功能模组23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第二限位件235和下盖231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第一限位件220和第二限位件235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2中第一限位件220和第二限位件23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2中第一限位件220和第二限位件235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可穿戴设备”指的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且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具备蓝牙的数据传输标准,实现协同交互能力。其还可以具备多种监测传感器,如监测环境光、地磁、温度、气压、高度、陀螺仪和加速计以及心率等数据的传感器。此外,可穿戴设备的显示方式可以包括指针、数字以及图像等。
经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由于智能手表的表头体积限制,表头内可装载的功能器件有限,无法在固定体积的基础上,继续装载更多的功能器件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因此,一些技术方案通过在表带内设置与表头电性连接的功能器件,使得智能手表能够在不改变表头体积的情况下,利用表带的空间实现更多的功能。然而,上述方案一般是将功能器件直接嵌入固定在表带内,无法进行拆卸更换。若是功能器件发生损坏或用户想更换功能器件,则需要更换整条表带,导致物料资源浪费。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即便是能够对功能器件进行拆卸,也需要破坏掉表带原有的形态,这种方式不仅拆卸效率低,还增大了表带在拆卸过程中损坏的概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带及可穿戴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表头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中框120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可以是智能手表,其可以佩戴于用户的手腕,除了为用户提供日历、时间等查看服务之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通话、视频聊天等沟通服务,也可以监测用户的日常运动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数据指标。同时,可穿戴设备10还可以提供其他诸如支付,身份验证等服务。如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10可以包括:表头100和表带200。其中,表头100相对设置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有表带200,以便于用户通过表带200将表头100佩戴在手腕上。在本实施例中,表带200上可以设置有功能器件,使得可穿戴设备10能够在表头100原有的功能外,利用表带200实现更多的功能。同时,表带200还可以与该功能器件可拆卸连接,使得用户能够在表带200上更换不同功能的功能器件进行使用,提高了可穿戴设备10的功能多样性和适配性。
表头100内可以安装有各类电子器件,以实现可穿戴设备10所需的功能。如图2所示,表头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10、中框120以及后盖130。其中,显示屏110可以盖设于中框120的一侧,后盖130可以盖设于中框120的另一相对侧,三者可以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101,用于收容可穿戴设备10所需的如主板、扬声器以及摄像头等器件。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10可以用于为可穿戴设备10提供图像显示,中框120可以用于承载和固定位于收容空间101内的各类器件,后盖130可以用于封闭收容空间101,以保护收容空间101内的各类器件。
显示屏110可以设置于中框120远离用户手腕的一侧,其可以用于实现可穿戴设备10的图像显示功能,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110查看可穿戴设备10的数据信息,如时间、温度、天气、二维码以及行走步数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10可以采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也可以采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
进一步地,显示屏11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设置于透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透明盖板主要用于保护显示面板,并可以作为可穿戴设备10的外表面。同时,透明盖板的表面还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上进行上述触控操作。触控面板主要用于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相应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可穿戴设备10的处理器,使得可穿戴设备10能够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相应的反应。
中框120可以用于承载和固定位于收容空间101内的各类器件。如图3所示,中框120可以包括: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以及第四侧壁124。其中,第一侧壁121与第三侧壁123可以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22与第四侧壁124可以相对设置,且四个侧壁可以围设形成相应的敞口结构,使得显示屏110和后盖130可以盖设于上述的敞口结构,与中框120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10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以及第四侧壁124可以用于与收容空间101内的各类器件进行装配,以将各类器件固定在收容空间101内。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进一步地,中框120还可以用于与表带200进行连接。如图3所示,中框120相对设置的两侧,也即是第一侧壁121和第三侧壁123可以形成有用于安装表带200的凹槽1201,以实现中框120与表带200的连接。例如,凹槽1201内可以设置有粘胶,表带200可通过粘胶与中框120粘接固定。此外,中框120在第二侧壁122和/或第四侧壁124还可以开设有与收容空间101相连通的通槽1202,用于与收容空间101内的扬声器或麦克风配合,以实现可穿戴设备10的出音或拾音。相应地,中框120还可以开设有多个与收容空间101连通的孔或槽,用于与侧键、传感器以及摄像头等器件配合,以实现各个器件相对应的功能。其中,孔或槽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进行具体设置。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后盖130可以用于封闭收容空间101,以保护收容空间101内的各类器件。同时,后盖130也可以开设有与收容空间101相连通的孔或者槽,用于安装可穿戴设备10的电连接端,使得可穿戴设备10可与外界电源连通进行充电。例如,可穿戴设备10可以具有设置于收容空间101内,并与主板电性连接的充电柱,且该充电柱可通过后盖130上开设有孔或者槽显露于可穿戴设备10外。当可穿戴设备10放置于与之对应的充电座上时,充电柱可以与充电座上的充电针相接触,从而实现对可穿戴设备10的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表头100除了可以通过充电柱进行充电以外,其还可以通过充电线圈进行无线充电,从而减少后盖130上的开孔,提升表头100的密封性和整体性。
在本实施例中,中框120和后盖130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件,两者可以通过粘接、卡接以及插接等组装方式组装在一起。同时,中框120和后盖13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和硬质塑料等,使得中框120和后盖13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此外,由于中框120和后盖130的外表面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因此中框120和后盖130可以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中框120和后盖13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相应地,中框120和后盖130上还可以设置有相应的品牌标识(LOGO),以美化可穿戴设备10的外观,提高品牌辨识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120和后盖130也可以是一体结构,如通过注塑成型、冲压成型、热吸成型等工艺一体成型。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参阅图4至图7,图4是图1中表带20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表带2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表带本体210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表带本体21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表带200除了可以用于连接表头100外,还可以用于实现可穿戴设备10的功能。同时,由于表头100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设置有表带200,因此,两条表带200中的任意一条可以设置有功能器件,或者是两条表带200均设置有功能器件,使得可穿戴设备10可以利用设置有功能器件的表带200实现更多的功能。下面以设置有功能器件的表带200为例,进行如下说明。如图4至图5所示,表带200可以包括:表带本体210、第一限位件220以及功能模组230(也即是上述的功能器件)。其中,表带本体210可以具有用于安装功能模组230的安装空间2101。第一限位件220可以与表带主体210连接,且位于安装空间2101内。功能模组230可以设置于安装空间2101内,并与第一限位件220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表带200可通过功能模组230实现相应的功能,而可穿戴设备10则可以在表头100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表带200实现更多的功能。同时,功能模组230还可通过第一限位件220与表带主体210实现可拆卸连接,使得用户可以在表带200上更换不同功能的功能模组230进行使用,提升了可穿戴设备10的功能多样性和适配性。
表带主体210可以用于与中框120连接,且表带主体210还可以用于安装功能模组230,使得表带200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如图6所示,表带主体210在外形上可以类似于条状结构,且表带主体21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与凹槽1201相配合的结构,以便于表带主体210与中框120进行连接。同时,表带主体210可以在与中框120连接的端部开设安装空间2101,使得功能模组230能够与表头100相邻设置,避免功能模组230设置在表带主体210的其他区域,以降低功能模组230对用户佩戴产生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表带主体210可以具有柔性亲肤的特质,其可以采用如硅胶、橡胶以及热塑性弹性体等软胶材料,通过注塑或者热压成型等工艺制作而成,以提高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10的舒适度。此外,表带主体210的外表面还可以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以提高表带的耐磨耐腐蚀性。
进一步地,安装空间2101的形状可以与功能模组230的形状相适配,以提高功能模组230与表带主体210的外观一致性。如图7所示,表带主体210在厚度方向上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部分211和第二部分212。其中,第一部分211背离第二部分212的一侧可以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111,而第二部分212背离第一部分211的一侧可以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121,且第二安装槽2121可以与第一安装槽2111相连通。例如,第一安装槽2111可以在表带主体210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部分211,而第二安装槽2121可以在表带主体210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二部分212,以使得第一安装槽2111能够与第二安装槽2121相连通。由此,第一安装槽2111和第二安装槽2121在表带主体210上占据的空间可以组合形成安装空间2101,用于安装功能模组2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2111的开口面积可以大于第二安装槽2121的开口面积,使得第一安装槽2111和第二安装槽2121相连通的区域可以贯穿表带主体210,以适配功能模组230的形状。同时,当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10时,第一部分211可以是与用户腕部相接触的一侧,而第二部分212则可以是背离用户腕部的一侧。由此,功能模组230不仅可以从第一安装槽2111装配至安装空间2101内,还可以通过第二安装槽2121与表带主体210背离用户腕部的一侧相连通,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槽2111和第二安装槽2121的开设形状也可以随功能模组230的形状进行改变,以提高安装空间2101和功能模组230的适配度。即,安装空间2101的开设形状可以根据功能模组230的实际形状进行具体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2111与表带主体210厚度方向相平行的内壁面2112上可以开设有容纳槽2113,用于安装第一限位件220,使得装配至安装空间2101内的功能模组230能够与第一限位件220进行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2111可以为方形槽,其可以具有四个相接的内壁面2112,每个内壁面2112上均可开设有容纳槽2113,且四个容纳槽2113相连通以形成环形槽。相应地,第一限位件220的形状可以与环形槽相适配。通过上述方式,当功能模组230装配至安装空间2101时,第一限位件220可以从四个方向上与功能模组230进行可拆卸连接,提高第一限位件220和功能模组230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阅图8至图9,图8是图5中第一限位件220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4中表带主体210和第一限位件22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第一限位件220可以设置于容纳槽2113内,用于与功能模组230进行可拆卸连接。如图8所示,第一限位件220在外形上可以类似于环状结构,以与容纳槽2113形成的环形槽相适配。其中,第一限位件220可以通过嵌件注塑工艺与表带主体210一体成型,且第一限位件220上还可以开设有多个通孔221,使得表带主体210在注塑形成过程中,能够穿过多个通孔221与第一限位件220相连接,提高两者的结合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20可以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其材质可以采用塑胶或金属,使得第一限位件220不仅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还可以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当功能模组230装配至安装空间2101内时,功能模组230可以位于第一限位件220环状结构的中心区域,而第一限位件220可通过其弹性形变能力与功能模组230相卡接。当功能模组230需要从安装空间2101内拆卸时,第一限位件220可通过其弹性形变能力与功能模组230相分离,从而实现第一限位件220和功能模组230的可拆卸连接。
如图9所示,第一限位件220显露于第一安装槽2111内的一侧,可以开设有限位凹槽222,用于与功能模组230实现可拆卸连接。例如,功能模组230上可以设置有与限位凹槽222卡接的配合件。当功能模组230装配至安装空间2101时,用户可对功能模组230施加作用力,使得配合件能够与第一限位件220显露于第一安装槽2111内的一侧相抵接,并推动所述第一限位件220发生弹性形变以提供避让空间。由此,配合件能够通过避让空间相对于第一限位件220,在表带主体210的厚度方向上滑动。当配合件滑动至限位凹槽222处时,第一限位件220与配合件解除抵接状态,在弹性作用力下回复在形变前的形态,使得配合件能够滑入限位凹槽222内,与限位凹槽222的内壁相卡接。
相应地,当功能模组230需要从安装空间2101内取出时,用户可对功能模组230施加反向作用力,通过配合件推动第一限位件220发生弹性形变以提供避让空间,使得配合件能够从限位凹槽222内滑出,从而解除功能模组230与第一限位件220的卡接状态,实现对功能模组230的拆卸。通过上述方式,不仅可以实现第一限位件220与功能模组230的可拆卸连接,相较于在表带主体210上设置复杂的可拆卸结构,通过在第一限位件220上开设限位凹槽222实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减少第一限位件220对表带主体210厚度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20可以设置有四个限位凹槽222,且四个限位凹槽222可以分布于第一限位件220的四个正方向上。相应地,功能模组230也可以设置有四个配合件与限位凹槽222相配合,以提高功能模组230与第一限位件220的连接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凹槽222的数量也可以不限于四个,且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二个、三个或者更多,仅需限位凹槽222能够与功能模组230上的配合件相配合进行卡接即可。此外,第一限位件220的形状也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环状结构,其形状也可以随表带主体210和功能模组230的实际结构进行相应的改变,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20也可以不开设限位凹槽222。例如,第一限位件220形成的环状结构可以略小于功能模组230。当功能模组230装配至安装空间2101时,用户可对功能模组230施加作用力以撑大第一限位件220,使得第一限位件220外扩且一直处于形变状态,从而产生弹性形变作用力裹紧功能模组230,将功能模组230固定在安装空间2101内。相应地,当需要取出功能模组230时,用户可对功能模组230施加反向作用力,克服第一限位件220的弹性形变作用力,使得功能模组230从安装空间2101内滑出,而第一限位件220则回复到此前未形变的状态。
请参阅图10至图12,图10是图5中功能模组230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功能模组23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4中表带主体210、第一限位件220以及功能模组23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表带200可利用功能模组230实现相应的功能,使得可穿戴设备10的功能更加丰富。或者是,功能模组230可以实现表头100的部分功能,从而节省表头100的内部空间,使得表头100可以做的更加精致,或者安装容量更大的电池以增加表头100的续航时间。此外,当功能模组230发生损坏时,用户可将功能模组230从表带200上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且用户还可根据不同的需求,更换具有不同功能的功能模组230,从而提升可穿戴设备10的功能多样性,以及可穿戴设备10在不同场景下的功能适配性。
例如,在需要跑步时,用户可佩戴具有计步、定位以及加速度测量等功能的功能模组230,以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或者是在需要进行健康检测时,用户可佩戴具有血压检测、心率检测以及体温检测等功能的功能模组230,以对自身健康有更为细致的了解。特别是,针对患有相应疾病的用户,佩戴此类功能模组230能够实时提醒用户其自身健康状态,有效防控疾病突发带来的事故。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具体地,功能模组230可以独立于表头100进行工作,从而为可穿戴设备10实现除表头100原有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提升可穿戴设备10的功能丰富性。如图10至图11所示,功能模组230可以包括:壳体231、电路板232、电池233、功能件234以及第二限位件235(也即是上述配合件)。其中,壳体231可以设置于安装空间2101内。电路板232、电池233以及功能件234可以设置于壳体231内,且电路板232可以分别与电池233和功能件234电性连接,用于传导电信号。电池233用于为功能件234供电,以实现功能模组230的独立工作。功能件234用于实现功能模组230的功能。第二限位件235可以设置于壳体231的外侧壁上,用于与第一限位件220进行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31可以通过第二限位件235与第一限位件220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功能模组230与表带主体210的可拆卸连接。相较于复杂的可拆卸结构,第二限位件235对功能模组230的厚度影响较小,使得功能模组230可以设计得更薄,减少功能模组230带来的突兀感,提升功能模组230与表带主体210的外观一致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模组230还可以设置有通信模块,用于与表头100进行无线连接,以实现功能模组230与表头100的交互。
如图10至图11所示,壳体231可以包括:上盖2311和下盖2312。其中,上盖2311可以盖设于下盖2312,并与下盖2312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2310,以收容电路板232、电池233以及功能件234。上盖2311可以用于与功能件234配合,使得功能件234能够实现其功能。下盖2312可以用于设置第二限位件235,以实现功能模组230与第一限位件220的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如图12所示,上盖2311可以包括相接第一区域2311a和第二区域2311b,且第一区域2311a可以朝向远离下盖2312的方向凸出设置,以预留出电路板232和功能件234的安装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功能件234设置于电路板232上,与电路板232层叠设置,使得电路板232和功能件234需要占据一定的厚度空间。因此,电路板232和功能件234可以设置于第一区域2311a和下盖2312之间,而电池233则可以设置于第二区域2311a和下盖23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区域2311a还可以设置于第二安装槽2121内,与表带主体210背离用户腕部的一侧相连通,使得功能件234能够透过第一区域2311a实现其相应的功能。例如,第一区域2311a可以设置有透光区,而功能件234则可以是光学传感器,使得功能件234能够通过透光区感测外界参数。同时,透光区还可以设置有光学纹路以保证光学性能,提升功能件234的检测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功能件234可以是用于检测用户身体健康状态的器件。例如,功能件234可以是红外传感器,且具有红外发射端和接收端。当发射端发射红外波长光通过透光区光学聚集射入人体,人体血管反射红外射线透过透光区到达接收端,通过计算发射端及接受端的红外射线相关光学指标以获得人体血压大小,从而达到检测用户血压状态的目的。相应地,功能件234也可以是其他用于检测用户心率的器件,如生物电阻抗传感器和皮电反应传感器等等,以实时检测用户的身体健康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件234除了可以具有健康检测的功能以外,其也可以具有其他功能。例如,功能件234可以是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的组合,通过测量方向和加速度力量,判断可穿戴设备10是否移动,从而达到计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收集的数据匹配用户正在进行的运动类型,进而实现监测用户的步行数以及卡路里消耗量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件234除了可以是具有单一功能的传感器以外,其也可以是光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生物电阻抗传感器以及皮电反应传感器的多种组合,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件234也可以是除了传感器以外的其他功能器件,仅需功能件234能够实现其相应的功能,以提高可穿戴设备10的功能丰富性即可。
请结合图12参阅图13至图14,图13是图1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4是图12中第二限位件235和下盖231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当功能模组230装配至安装空间2101内时,下盖2312可以位于第一安装槽2111内。第二限位件235则可以设置于下盖2312与内壁面2112相对设置的一侧,即第二限位件235可以设置于下盖2312与表带主体210厚度方向平行的外侧壁上,使得第二限位件235可以与第一限位件220实现可拆卸连接。
如图13至图14所示,第二限位件235上可以设置有限位凸块2351,该限位凸块2351可以用于与限位凹槽222配合,以实现第一限位件220和功能模组230的可拆卸连接。其中,当功能模组230装配至安装空间2101时,用户可对功能模组230施加作用力,使得限位凸块2351能够与第一限位件220显露于第一安装槽2111内的一侧相抵接,并推动所述第一限位件220发生弹性形变以提供避让空间。由此,限位凸块2351能够通过避让空间相对于第一限位件220,在表带主体210的厚度方向上滑动。当限位凸块2351滑动至限位凹槽222处时,第一限位件220可与限位凸块2351解除抵接状态,从而在弹性作用力的作用下恢复至未形变前的形态,使得限位凸块2351能够滑入限位凹槽222内,与限位凹槽222的内壁相卡接,以将功能模组230固定在安装空间2101内。
相应地,当功能模组230需要从安装空间2101内取出时,用户可对功能模组230施加反向作用力,通过限位凸块2351推动第一限位件220发生弹性形变以提供避让空间,使得限位凸块2351能够通过避让空间从限位凹槽222内滑出,从而解除功能模组230与第一限位件220的卡接状态,将功能模组230从安装空间2101内取出。此外,为了便于推动第一限位件220发生弹性形变,限位凸块2351与限位凹槽222相接触的表面可以具有斜面23511。当功能模组230需要进行装配或拆卸时,限位凸块2351的斜面23511可以与第一限位件220相抵接,并推动第一限位件220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第一限位件220的环状结构外扩以提供避让空间,从而实现第一限位件220和功能模组230的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块2351与与限位凹槽222相接触的表面也可以具有弧面,仅需能够便于限位凸块2351推动第一限位件220发生形变即可。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235可以是下盖2312的一部分,即第二限位件235与下盖2312可以是一体结构。同时,限位凸块235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且四个限位凸块2351可以分别与四个限位凹槽222相对设置,以提高第一限位件220和功能模组230的连接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235也可以是与下盖2312相独立的部件,仅需第二限位件235上设置有限位凸块2351能够与限位凹槽222相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即可。同时,限位凸块2351的数量也可以不限于四个,如一个、二个、三个或者更多,仅需限位凸块2351与限位凹槽222的数量相适配即可。
当用户需要装配功能模组230时,用户可将功能模组230放置于第一安装槽2111处,并按压功能模组230,使得限位凸块2351能够与第一限位件220相抵接,并推动第一限位件220发生弹性形变以提供避让空间,实现限位凸块2351与限位凹槽222的卡接,从而将功能模组230固定在表带主体210上。当用户需要拆卸功能模组230时,用户可从第二安装槽2121处按压功能模组230显露出来的第一区域2311a,使得限位凸块2351与限位凹槽222的内壁相抵接,并推动第一限位件220发生弹性形变以提供避让空间,实现限位凸块2351与限位凹槽222的分离,从而将功能模组230从表带主体210上拆卸下来。通过上述方式,在实现对功能模组230的便捷式拆卸的同时,相较于复杂的可拆卸结构,第一限位件220和第二限位件235的结构更为简单,对功能模组230和表带主体210的厚度要求低,因此功能模组230可以设计得更薄,从而提高功能模组230与表带主体210的外观一致性,减少功能模组230带来的突兀感。
请参阅图15至图17,图15是图12中第一限位件220和第二限位件235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2中第一限位件220和第二限位件23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2中第一限位件220和第二限位件235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凹槽222和限位凸块2351的设置方式也可以相反。如图15所示,第一限位件220可以设置有限位凸块2351,而第二限位件235则可以设置有限位凹槽222。其中,限位凸块2351和限位凹槽222具体的配合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与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除了通过设置限位凹槽222和限位凸块2351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第一限位件220和第二限位件235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如图16所示,第一限位件220在表带主体210的厚度方向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件2001,该第一弹性件2001在外形上可以类似于半球形结构,且其可以由由橡胶、硅胶以及泡沫等柔性材料制成。相应地,第二限位件235在表带主体210的厚度方向上也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件2002,且第二弹性件2002的结构与材质与第一弹性件200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弹性件2001和多个第二弹性件2002可以互相啮合。当功能模组230装配至安装空间2101时,第一弹性件2001和第二弹性件2002就会互相挤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为功能模组230的安装提供避让空间,使得功能模组230装配至安装空间2101内。当功能模组230装配完成后,第一弹性件2001和第二弹性件2002则可以恢复至互相啮合的状态,从而限制功能模组230从安装空间2101内脱出。相应地,需要拆卸功能模组230时,也仅需施加反向作用力,使得第一弹性件2001和第二弹性件2002发生形变以提供避让空间即可。
此外,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利用弹性形变实现功能模组230与表带主体210的可拆卸连接。第一限位件220和第二限位件235还可以利用磁性吸附力实现可拆卸连接。如图17所示,第一限位件220上可以设置有定磁体2003,而第二限位件235则可以设置有动磁体2004。当功能模组230装配至安装空间2101时,定磁体2003和动磁体2004可以产生吸附力,从而将功能模组230限制在安装空间2101内。当需要拆卸功能模组230时,用户可施加对功能模组230施加作用力,以克服定磁体2003和动磁体2004的吸附力,将功能模组230从安装空间2101内取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200,通过在表带主体210设置用于安装功能模组230的安装空间2101,使得功能模组230可装配至安装空间2101内与表带主体210进行连接。而可穿戴设备10则可利用表带200上的功能模组230实现更多的功能。同时,通过在安装空间2101内设置第一限位件220,且功能模组230与第一限位件220可拆卸连接,使得功能模组230还能够与表带主体210实现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用户在表带200上更换不同的功能模组230进行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表带,用于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包括:表带主体、第一限位件以及功能模组;
所述表带主体具有被配置为用于安装所述功能模组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表带主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功能模组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设置有第二限位件,且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卡接,且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可发生弹性形变以提供避让空间,使得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相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中的任意一个设置有限位凹槽,另一个设置有限位凸块,且所述限位凸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与所述限位凹槽的内壁相卡接;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可发生弹性形变以提供避让空间,使得所述限位凸块从所述限位凹槽内脱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有所述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有所述限位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块与所述限位凹槽的内壁相接触的表面具有斜面或弧面,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限位件发生弹性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主体在厚度方向上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组合形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功能模组可从所述第一安装槽装配至所述安装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面上,且所述内壁面与所述表带主体的厚度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包括:壳体、电路板、功能件以及电池;
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壳体的形状与所述安装空间相适配;所述电路板、所述功能件以及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功能件和所述电池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内壁面相对设置的一侧。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表头和表带;
所述表头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表带,且两条所述表带中的任意一条包括:表带主体、第一限位件以及功能模组;
其中,所述表带主体具有被配置为用于安装所述功能模组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表带主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功能模组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可拆卸连接。
CN202110184399.3A 2021-02-08 2021-02-08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Pending CN1149032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4399.3A CN114903257A (zh) 2021-02-08 2021-02-08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4399.3A CN114903257A (zh) 2021-02-08 2021-02-08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3257A true CN114903257A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6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4399.3A Pending CN114903257A (zh) 2021-02-08 2021-02-08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032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39316B1 (ko) 웨어러블 전자 디바이스
KR102242979B1 (ko) 곡형 본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웨어러블 장치
CN216700554U (zh) 壳体组件、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
US20190110744A1 (en) Interchangeable wearable device
US20150342525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1640144B2 (en) Watch with optical sensor for user input
CN212814797U (zh)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智能手表
CN113543677A (zh) 可穿戴装置
US20170123457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1803162B2 (en) Watch with sealed housing and sensor module
US2021000036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nection member
CN217566091U (zh) 可穿戴设备
KR20170047771A (ko) 웨어러블 단말기
CN114903257A (zh)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4846262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8158763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12814810U (zh)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手表
KR20210006947A (ko) 바디 센서(body sensor)
WO2022116687A1 (zh) 血压检测模块、绑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5342384U (zh)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0626892U (zh) 多功能可穿戴设备
CN115696793A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KR20170047770A (ko) 웨어러블 단말기
CN215582118U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114617343B (zh) 表头、表带、可拆卸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