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2384U -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2384U
CN215342384U CN202120602614.2U CN202120602614U CN215342384U CN 215342384 U CN215342384 U CN 215342384U CN 202120602614 U CN202120602614 U CN 202120602614U CN 215342384 U CN215342384 U CN 215342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key
shell
key body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26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科峰
李方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026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2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2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2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按键结构,用于可穿戴设备,按键结构包括:壳体、按键本体以及导电构件;按键本体活动地设置于壳体上,且按键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绝缘部和导电部;导电部背离绝缘部的一侧被配置为按键本体的按压侧;导电构件穿设于壳体和所述绝缘部,以使可穿戴设备的电连接件与导电部电连接。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缩减按键本体的加工时间和成本。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现有电子设备的功能也愈发丰富和全面,除了可以为用户提供娱乐和社交等常规服务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例如,市面上的一些电子设备会将其按键作为一个检测电极,以构成检测回路获取用户的身体数据,从而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但是,当电子设备的壳体为金属时,壳体就容易与按键电性导通,从而干扰检测,降低了电子设备检测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按键结构,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按键结构包括:壳体、按键本体以及导电构件;所述按键本体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按键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绝缘部和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背离所述绝缘部的一侧被配置为所述按键本体的按压侧;所述导电构件穿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绝缘部,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电连接件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绑带和表头,且所述表头包括:壳体、按键本体、电连接件以及导电构件;所述壳体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绑带;所述按键本体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按键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绝缘部和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背离所述绝缘部的一侧被配置为所述按键本体的按压侧;所述电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绝缘部相对设置;所述导电构件穿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绝缘部,以使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将导电构件穿设于壳体和绝缘部,使得导电部可利用导电构件与可穿戴设备的电连接件电性连通,从而可以将按键本体作为一个检测电极,以实现可穿戴设备的检测功能。同时,通过将按键本体设置为绝缘部和导电部,形成相独立的分体式按键结构,不仅能够利用绝缘部分隔壳体和导电部,以保证导电部和壳体之间的绝缘可靠性,还可以在按键本体的加工过程中,同时对绝缘部和导电部进行加工,以缩减按键本体的加工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表头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表头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壳体110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壳体11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表头100沿Ⅵ-Ⅵ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按键本体120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按键本体120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6中电连接件130和开关组件16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6中导电构件14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可穿戴设备”指的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且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具备蓝牙的数据传输标准,实现协同交互能力。其还可以具备多种监测传感器,如监测环境光、地磁、温度、气压、高度、陀螺仪和加速计以及心率等数据的传感器。此外,可穿戴设备的显示方式可以包括指针、数字以及图像等。
经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一些电子设备通过将其按键设置为金属,使得该金属按键能够作为一个检测电极,与电子设备的另一检测电极相配合,来实现电子设备的心率检测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进一步地,当电子设备的外壳材质为金属时,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些技术方案会在金属按键的外表面上形成一层塑胶壳体,仅将金属按键与用户手指相接触的一侧显露出来,使得金属按键能够与外壳绝缘设置,从而避免金属外壳干扰检测。然而,上述方案中的按键结构,一般需要先对金属进行CNC加工,以铣出金属按键所需的结构,然后才能够将铣好的金属按键作为嵌件进行注塑,以获得外表面具有塑胶壳体的金属按键。整个加工过程,由于CNC加工成本高,且无法与后续注塑工艺同时进行,因此增加了按键结构所需的加工时间和成本,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表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表头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可以是智能手表,其可以佩戴于用户的手腕,除了为用户提供日历、时间等查看服务之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通话、视频聊天等沟通服务,也可以监测用户的日常运动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数据指标。同时,可穿戴设备10还可以提供其他诸如支付,身份验证等服务。如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10可以包括:表头100和绑带200。其中,表头100可以用于实现可穿戴设备10的各类功能,且表头100相对设置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有绑带200,以便于用户通过绑带200将表头100穿戴在手腕上。在本实施例中,表头100可以具有检测用户心率的功能,且表头100还可以具有加工时间短和加工成本低的优点,提高了表头100的生产效率。
表头100内可以安装有各类器件,以实现可穿戴设备10所需的功能。如图2和图3所示,表头100可以包括:壳体110、按键本体120、电连接件130、导电构件140、第一弹性件150、开关组件160、显示屏170以及盖体180。其中,壳体110可以用于安装表头100的各类器件。按键本体120可以设置于壳体110的外表面上,用于触发表头100相应的功能。电连接件130可以设置于壳体110内,用于传递电信号以实现电信号相对应的功能。导电构件140可以穿设于壳体110内,以使按键本体120和电连接件130的电性连通。第一弹性件150可以设置于壳体110和按键本体120之间,用于实现按键本体120的复位。显示屏170可以盖设于壳体110的一侧,盖体180可以盖设于壳体110的另一相对侧。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本体120除了可以作为按键使用以外,还可以用于实现表头100的检测功能。同时,按键本体120还可以具有加工时间短以及加工成本低的优点,从而提高了表头100的生产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10、按键本体120、导电构件140以及第一弹性件150还可以构成按键结构101,但按键结构101除了可以包括上述部件外,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4至图5,图4是图3中壳体11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壳体11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壳体110可以用于承载和固定表头100所需的各类电子器件,且壳体11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以提高表头100的结构强度。如图4所示,壳体110可以包括: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以及第四侧壁114。其中,第一侧壁111相对设置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的一端连接,第三侧壁113相对设置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的另一相对端连接,且第一侧壁111可以与第三侧壁113相对设置。同时,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以及第四侧壁114还可以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101,用于收容表头100的电子器件。在本实施例中,该容置空间1101除了可以用于收容电连接件130和开关组件160以外,其还可以用于收容如主板、电池以及心率传感器等电子器件,从而实现表头100的心率检测功能。收容在容置空间1101内的电子器件可以通过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或者第四侧壁114固定在容置空间1101内,实现电子器件与壳体110的装配。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进一步地,壳体110还可以用于与绑带200进行连接,以便于用户通过绑带200将表头100穿戴在手腕上。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111背离容置空间1101的一侧可以开设有连接槽1102,绑带200的一端可以设置于连接槽1102内,与壳体110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槽1102内可以设置有与绑带200相配合的可拆卸结构。当绑带200的一端插入连接槽1102时,槽内的可拆卸结构可以与绑带200相配合,从而实现绑带200与壳体110的可拆卸连接。相应地,第三侧壁113也可以开设有相应的连接槽1102,使得壳体110相对设置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有绑带200,从而实现可穿戴设备10的穿戴。在一些实施例中,绑带200也可以直接固定在连接槽1102内,与壳体110形成一体。
此外,壳体110还可以用于安装按键本体120和导电构件140。如图4至图5所示,第二侧壁112背离容置空间1101的一侧可以开设有容纳槽1103,该容纳槽1103可以用于安装按键本体120,且按键本体120可在容纳槽1103内活动,以实现其按键功能。进一步地,第二侧壁112还可以开设有与容纳槽1103和容置空间1101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104,该第一通孔1104可以用于安装导电构件140,以便于导电构件140分别与容纳槽1103内的按键本体120和容置空间1101内的电连接件130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按键本体120与电连接件130的电性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可以为表头100的中框,以减少壳体110作为独立部件的加工时间和成本。当然,壳体110也可以是与中框相独立的部件,以使得壳体110、按键本体120、电连接件130、导电构件140以及第一弹性件150构成的按键结构101,能够与表头100相独立,仅需表头100的中框上有用于与壳体110相配合的部件或安装结构,使得按键结构101可以装配至中框上即可。
请参阅图6至图9,图6是图2中壳体110和按键本体120沿Ⅵ-Ⅵ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按键本体120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按键本体120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按键本体120可以活动地设置于容纳槽1103内,且按键本体120可在容纳槽1103内向靠近或远离容置空间1101的方向活动,以实现其按键功能。同时,按键本体120还可以具有导电性,使得按键本体120可通过导电构件140与电连接件130电性连通,从而作为一个检测电极。当用户触摸按键本体120时,表头100可利用按键本体120与另一检测电极配合,实现其心率检测功能。如图6至图9所示,按键本体120可以包括:绝缘部121、导电部122以及粘接层123。其中,绝缘部121可以设置于容纳槽1103内,并可在容纳槽1103内活动。导电部122可以与绝缘部121层叠设置,且导电部122背离绝缘部121的一侧被配置为按键本体120的按压侧。粘接层123可以设置于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之间,用于粘接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按键本体120设置为分体式的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可以在按键本体120的加工过程中,同时对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进行加工,从而缩减按键本体120的加工时间和成本,提升表头100的生产效率。
具体地,绝缘部121可以设置于容纳槽1103内,且绝缘部121可以在容纳槽1103内沿靠近或远离电连接件130的方向活动,以实现按键本体120的按键功能。同时,绝缘部121还可以与壳体110相配合,以限制按键本体120的运动行程,避免按键本体120从容纳槽1103内脱出。如图6和图7所示,绝缘部121背离导电部122的一侧,也即是绝缘部121靠近壳体11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212。其中,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212可以分别位于绝缘部121相对设置的两端。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212可以用于与壳体110相配合,限制按键本体120的活动行程。
第一连接部1211在外形上可以类似于“L”形结构,使得第一连接部1211远离绝缘部121的一端与绝缘部121之间可以具有间隔空间1201。壳体110的限位件115可以穿设于该间隔空间1201。当用户按压按键本体120时,绝缘部121可以向靠近电连接件130的方向活动,使得绝缘部121能够与限位件115相卡接。当用户松开按键本体120时,绝缘部121可以向远离电连接件130的方向活动,使得第一连接部1211可以与限位件115相卡接。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15可以是限位销钉,且限位件115可以从表头100的厚度方向上,插入容纳槽1103内,且可以穿设于第一连接部1211和绝缘部121之间的间隔空间1201,使得壳体110能够与第一连接部1211相配合,限制按键本体120的运动行程。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1212可以向背离第一连接部1211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二连接部1212可以与容纳槽1103的侧壁相卡接。例如,容纳槽1103靠近第二连接部1212的侧壁上可以形成有台阶1105。当用户按压按键本体120时,第二连接部1212可以与容纳槽1103的底壁相接触。当用户松开按键本体120时,第二连接部1212可以与容纳槽1103的台阶1105相卡接,从而限制按键本体120在靠近或远离容置空间1101方向上的运动行程。
绝缘部121还可以与第一弹性件150相配合实现按键本体120的复位。如图6和图8所示,绝缘部121背离导电部122的一侧可以开设有凹槽1202。第一弹性件150的一端可以设置于凹槽1202内与绝缘部121连接,另一相对端可以与容纳槽1103的底壁连接。当按键本体120被按压时,绝缘部121可以向靠近容置空间1101的方向活动,从而压缩第一弹性件150,使得第一弹性件150产生形变作用力。当按键本体120被松开时,绝缘部121可以在第一弹性件150的形变作用力的带动下,向远离容置空间1101的方向进行复位,从而实现按键本体120的复位。其中,为了提高按键本体120的稳定性,第一弹性件150可以分别与绝缘部121和壳体110弹性抵接,使得第一弹性件150可以一直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产生形变作用力作用在按键本体120上。绝缘部121在此形变作用力的带动下会具有脱出容纳槽1103的趋势,使得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212可以分别与限位件115和台阶1105相抵紧,从而避免按键本体120晃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50可以是压缩弹簧,通过压缩第一弹性件150产生弹力,以实现按键本体120的复位。
进一步地,绝缘部121还有开设有第二通孔1203,用于为导电构件140与导电部122的连接提供避让空间。如图6至图8所示,绝缘部121在远离容置空间1101的方向上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部分1213和第二部分1214。第二通孔1203在远离容置空间1101的方向上贯穿第一部分1213和第二部分1214。其中,第二通孔1203在第一部分1213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1203在第二部分1214的孔径。如此设置可以与导电构件140的结构相适配。此外,绝缘部121还可以用于分隔壳体110和导电部122,以保证壳体110与导电部122之间的绝缘可靠性。例如,绝缘部121的材质可以是塑料,且绝缘部121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导电部122背离绝缘部121的一侧可以作为按键本体120的按压侧,使得用户在按压按键本体120时,导电部122可以作为一个检测电极,与表头100的另一个检测电极相配合,实现表头100的心率检测功能。如图6至图7所示,导电部122可以设置于绝缘部121背离电连接件130的一侧,与绝缘部121层叠设置。其中,导电部122可以盖设于第二通孔1203,使得导电构件140可通过第二通孔1203与导电部122相连接。导电部122在外形上可以为片状结构,且导电部122相对设置的两端的厚度,在远离对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从而在导电部122的端部形成斜面或者弧面,以消除导电部122与绝缘部121之间的段差,提升导电部122和绝缘部121结合后的一体感,在本实施例中,导电部122可以是金属,以实现其导电功能。同时,由于导电部122为片状结构,因此导电部122可以直接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而无需进行CNC加工以铣出相应的结构。
如图9所示,粘接层123可以设置于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之间,用于粘接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使得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按键本体120。同时,绝缘部121和粘接层123相接触的一侧可以形成有多个凸起或凹陷,以增加绝缘部121和粘接层123的接触面积,提升两者的结合强度。相应地,导电部122和粘接层123相接触的一侧也可以形成有多个凸起或凹陷,以增加导电部122和粘接层123的接触面积,提升两者的结合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粘接层123可以是在绝缘部121上点胶形成的,而导电部122则可以通过粘接层123直接贴合在绝缘部121上,实现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的结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粘接层123也可以是在导电部122上点胶形成的。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进行结合,如卡扣连接、螺钉连接以及销钉连接等等,仅需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能够进行结合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头100,通过将按键本体120设置为分体式的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使得按键本体120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注塑工艺和金属冲压工艺,以获得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然后在通过点胶将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粘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按键结构。整个加工过程,由于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的加工可以同时进行,因此缩减了按键本体120所需的加工时间。同时,由于导电部122仅为片状结构,因此导电部122可以直接冲压成型,相较于CNC加工金属的方式,不仅降低了按键本体120的工艺复杂度,还进一步的缩减了按键本体120在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加工时间和成本。
请结合图6参阅图10,图10是图6中电连接件130和开关组件16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6和图10所示,开关组件160可以通过电连接件130和导电构件140与导电部122电性连通,该开关组件160可以包括:补强板161、电路板162以及触点163。其中,补强板161可以设置于第二侧壁112显露于容置空间1101的一侧,并与按键本体120相对设置。电路板162可以设置于补强板161靠近按键本体120的一侧。电连接件130可以设置于电路板162靠近按键本体120的一侧,用于与导电构件140连接。触点163可以设置于电路板靠近按键本体120的一侧,且位于导电构件140的活动路径上,使得按键本体120被按压时,能够带动导电构件140与触点163相接触,从而实现按键功能。
补强板161可以设置于容置空间1101内,并与按键本体120相对设置,其可以用于支撑电路板162。例如,第二侧壁112显露于容置空间1101的一侧可以开设有螺孔,而补强板161上也可以开设于相对应的螺孔,使得补强板161可以通过螺栓装配在第二侧壁112上。在本实施例中,补强板161可以是结构强度较高的金属板,以支撑电路板162。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强板161也可以是塑料板,在具有一定结构强度以支撑电路板162的同时,还可以减轻补强板161的重量,有利于表头100的轻量化设计。
电路板162可以设置于补强板161靠近按键本体120的一侧,且电路板162还可以与第二通孔1203相对设置,以便于导电构件140与电路板162进行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6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以减少电路板162的占据空间。同时电路板162可以与容置空间1101内的主板进行连接,以将接收到的检测信号或者是按键信号传递至主板,进而通过主板控制表头100实现电信号所对应的功能。
电连接件130可以设置于电路板162靠近按键本体120的一侧,其可以用于与导电构件140连接,以实现导电部122与电路板162的电性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件130的材质可以金属,且电连接件130可以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电连接件130可以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一接触部131、弯折部132以及第二接触部133。其中,第一接触部131可以设置于电路板162靠近按键本体120的一侧,弯折部132可以与第一接触部131的一端连接,并朝向靠近按键本体120的一侧弯折设置。第二接触部133可以与弯折部132的另一端连接,且第二接触部133还可以与导电构件140弹性抵接,使得电连接件130可以一直处于形变状态,从而产生作用力与导电构件140相抵接,以保证导电构件140与电路板162之间电性连通的可靠性。
触点163可以设置于电路板162靠近按键本体120的一侧,其可以用于触发按键本体120的按键功能。例如,触点163可以位于导电构件140的活动路径上。当按键本体120受到用户按压,向靠近电连接件130,也即是靠近电路板162的方向上活动时,导电构件140可以在绝缘部121的带动下,向靠近电路板162的方向活动,并推动第二接触部133位移,使得第二接触部133可以与位于导电构件140活动路径上的触点163相接触,从而触发相应的电信号,以实现按键本体120的按键功能。
请结合图6参阅图11,图11是图6中导电构件14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和图11所示,导电构件140可以用于电性连通导电部122和电路板162,使得按键本体120可以作为表头100的一个检测电极进行使用。同时,导电构件140还可以用于与触点163相接触,以触发按键本体120的按键功能。该导电构件140可以包括:导电柱141、第二弹性件142以及弹性垫片143。其中,导电柱141可以设置于第一通孔1104内,且导电柱141可以分别与电连接件130和绝缘部121连接。第二弹性件142可以设置于第二通孔1203内,且第二弹性件142可以分别与导电部122和导电柱141连接。弹性垫片143可以设置于导电柱141和绝缘部12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柱141和第二弹性件142相配合可以实现导电部122与电路板162的电性连通。同时,导电柱141还可以用于与触点163相配合,以触发按键本体120的按键功能。
具体地,导电柱141可以设置于第一通孔1104内。同时,导电柱141的一端可以与第二接触部133弹性抵接,另一相对端设置于第二通孔1203在第一部分1213形成的区域内,并与第二部分1214相连接。当绝缘部121在靠近电路板162的方向上活动时,导电柱141可以在绝缘部121的带动下,向靠近电路板162的方向活动,从而推动第二接触部133位移与触点163相接触,以触发按键本体120的按键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柱141与第一通孔1104的内壁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密封圈144。该密封圈144可以套设于导电柱141,并分别与第一通孔1104的内壁和导电柱141弹性抵接,以提高导电柱141和第一通孔1104之间的密封性。
第二弹性件142可以设置于第二通孔1203内。同时,第二弹性件142的一端可以与导电柱141远离第二接触部133的一端弹性抵接,另一相对端可以与导电部122弹性抵接。通过将第二弹性件142分别与导电部122和导电柱141弹性抵接,使得第二弹性件142可以处于形变状态,从而产生形变作用力,以抵紧导电部122和导电柱141,从而保证导电部122和导电柱141电性连通的可靠性。通过导电柱141分别与第三接触部1333弹性抵接,第二弹性件142与导电部122弹性抵接,导电柱141与第二弹性件142弹性抵接,使得导电构件140可以实现导电部122和电路板162的电性连通,并保证导电部122和电路板162电性连通的可靠性。
弹性垫片143可以设置于第二通孔1203在第一部分1213形成的区域内,且弹性垫片143可以设置于导电柱141和绝缘部121之间,用于吸收导电柱141和绝缘部121装配后出现的公差。同时,弹性垫片143可以分别与绝缘部121和导电柱141弹性抵接,以产生形变作用力,抵紧绝缘部121和导电柱141,避免导电柱141与绝缘部121发生松动,而影响第二弹性件142与导电柱141的弹性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垫片143可以具有导电性,也可以不具有导电性,仅需其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即可。
如图2至图3所示,显示屏170可以盖设于壳体110的一侧,盖体180可以盖设于壳体110的另一相对侧,从而封闭上述容置空间1101。显示屏170可以为表头100提供图像显示功能,盖体180可以用于作为表头100的另一个检测电极,与按键本体120相配合,实现表头100的心率检测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表头100也可以不包括显示屏170和盖体180,其可以是仅具有心率检测功能的模组,仅需壳体110可以具有相应的盖体,以封闭上述容置空间1101即可。
显示屏170可以设置于壳体110用于显示的一侧,其可以用于实现可穿戴设备10的图像显示功能,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170查看可穿戴设备10的数据信息,如时间、温度、天气、二维码以及行走步数等等。其中,显示屏17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设置于透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透明盖板主要用于保护显示面板,并可以作为可穿戴设备10的外表面。同时,透明盖板的表面还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活动、按压等触控操作。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上进行上述触控操作。触控面板主要用于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相应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可穿戴设备10的处理器,使得可穿戴设备10能够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70可以采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也可以采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
盖体180可以盖设于壳体110背离显示屏170的一侧,其可以用于封闭容置空间1101,以保护容置空间1101内的各类器件。同时,由于盖体180一般会与用户的身体相接触,因此盖体180上可以设置有表头100的另一个检测电极,从而与按键本体120和容置空间1101内的心率传感器构成检测回路,实现表头100的心率检测功能。进一步地,盖体180还可以开设有与容置空间1101相连通的孔或者槽,用于安装可穿戴设备10的电连接端,使得可穿戴设备10可与外界电源连通进行充电。例如,可穿戴设备10可以具有设置于容置空间1101内,并与主板电性连接的充电柱,且该充电柱可通过盖体180上开设有孔或者槽显露于可穿戴设备10外。当可穿戴设备10放置于与之对应的充电座上时,充电柱可以与充电座上的充电针相接触,从而实现对可穿戴设备10的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除了可以通过充电柱进行充电以外,其还可以通过充电线圈进行无线充电,从而减少盖体180上的开孔,提升表头100的密封性和整体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头100,通过将导电构件140穿设于壳体110和绝缘部121,使得导电部122可利用导电构件140与电连接件130电性连通,从而可以将按键本体120作为一个检测电极,以实现可穿戴设备10的检测功能。同时,通过将按键本体120设置为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形成相独立的分体式按键结构,不仅能够利用绝缘部121分隔壳体110和导电部122,以保证导电部122和壳体110之间的绝缘可靠性,还可以在按键本体120的加工过程中,同时对绝缘部121和导电部122进行加工,以缩减按键本体的加工时间和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结构,用于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包括:壳体、按键本体以及导电构件;
所述按键本体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按键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绝缘部和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背离所述绝缘部的一侧被配置为所述按键本体的按压侧;所述导电构件穿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绝缘部,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电连接件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为片状结构,且所述导电部相对设置的两端的厚度,在远离对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形成斜面或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和所述导电部之间设置有粘接层,用于粘接所述绝缘部和所述导电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和所述导电部螺钉连接,或所述绝缘部和所述导电部卡扣连接,或所述绝缘部和所述导电部销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导电部的材质为金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绝缘部与所述壳体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绝缘部和所述壳体连接;其中,当所述按键本体在所述壳体上活动后,所述第一弹性件可产生形变作用力,以带动所述按键本体进行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背离所述导电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绝缘部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
其中,当所述按键本体在所述壳体上活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可与所述壳体的限位件相卡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可与所述壳体相卡接,以限制所述按键本体的活动行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构件包括:导电柱、第二弹性件以及弹性垫片;
所述导电柱穿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导电柱的一端与所述绝缘部连接,另一相对端与所述电连接件弹性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穿设于所述绝缘部,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导电部弹性抵接,另一相对端与所述导电柱弹性抵接;所述弹性垫片设置于所述导电柱和所述绝缘部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导电柱和所述绝缘部弹性抵接;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导电性;所述导电柱可在所述按键本体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活动,以触发按键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开关组件,且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补强板、电路板以及触点;
所述补强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绝缘部相对设置;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补强板靠近所述绝缘部的一侧;所述电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绝缘部的一侧,且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导电柱远离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弹性抵接;所述触点设置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绝缘部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导电柱的活动路径上;其中,当所述按键本体在所述壳体上活动时,所述导电柱可在所述按键本体的带动下,向靠近所述触点的方向活动,与所述触点相接触以触发按键功能。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绑带和表头,且所述表头包括:壳体、按键本体、电连接件以及导电构件;
所述壳体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绑带;所述按键本体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按键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绝缘部和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背离所述绝缘部的一侧被配置为所述按键本体的按压侧;所述电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绝缘部相对设置;所述导电构件穿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绝缘部,以使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
CN202120602614.2U 2021-03-24 2021-03-24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5342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2614.2U CN215342384U (zh) 2021-03-24 2021-03-24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2614.2U CN215342384U (zh) 2021-03-24 2021-03-24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2384U true CN215342384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1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2614.2U Active CN215342384U (zh) 2021-03-24 2021-03-24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2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4766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with elastomeric member
CN212342511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10989321B (zh) 具有翻转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7566091U (zh) 可穿戴设备
US20170123457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2814797U (zh)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智能手表
CN211630640U (zh) 固定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301576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55923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nection member
CN111752138A (zh) 具有多功能表冠的智能主机、智能手表及控制方法
CN215342384U (zh)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WO2021169702A1 (zh) 壳组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115696793A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2814810U (zh)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手表
CN218215081U (zh) 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CN215582118U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WO2021098589A1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CN211184486U (zh) 电子设备
CN214846262U (zh) 可穿戴设备
CN116439715B (zh) 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
CN216793529U (zh) 按键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18038188U (zh) 一种门铃
CN21641715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9089278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5986924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