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9715B - 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9715B
CN116439715B CN202310693152.3A CN202310693152A CN116439715B CN 116439715 B CN116439715 B CN 116439715B CN 202310693152 A CN202310693152 A CN 202310693152A CN 116439715 B CN116439715 B CN 1164397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ircuit board
main body
hole
midd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31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39715A (zh
Inventor
彭得然
邸希剑
贾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931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97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9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9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39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9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8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51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256Wearable electrodes, e.g. having straps or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0Input circuits therefor
    • A61B5/307Input circuit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308Input circuit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进行ECG测量时,电信号的传输路径短,可有效减少电信号的损耗,保证电信号的稳定传输,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包括壳体、检测电路板、连接电路板、导电弹片和按键。壳体包括中框。中框设有按键孔,按键孔连通中框的内侧和外侧。检测电路板、连接电路板和导电弹片均安装于中框的内侧。连接电路板与检测电路板电连接。导电弹片包括主体和第一弹性臂,主体与连接电路板电连接,第一弹性臂固定连接于主体,且与按键孔相对设置。按键穿设于按键孔,且抵接第一弹性臂,并与第一弹性臂电连接。

Description

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因体积小和便于携带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目前,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功能的有无已成为可穿戴设备的健康功能竞争力的关键项。然而,现有的可穿戴设备进行ECG测量时,电信号的传输路径长,电信号不稳定,降低了测量的准确度,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进行ECG测量时,电信号的传输路径短,可有效减少电信号的损耗,保证电信号的稳定传输,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包括壳体、检测电路板、连接电路板、导电弹片和按键。壳体包括中框。中框设有按键孔,按键孔连通中框的内侧和外侧。检测电路板、连接电路板和导电弹片均安装于中框的内侧。连接电路板与检测电路板电连接。导电弹片包括主体和第一弹性臂,主体与连接电路板电连接,第一弹性臂固定连接于主体,且与按键孔相对设置。按键穿设于按键孔,且抵接第一弹性臂,并与第一弹性臂电连接。
本申请所示可穿戴设备中,按键可作为实现ECG功能的一个电极,用户可通过触摸或按压按键来实现ECG功能。而且,利用导电弹片作为ECG信号的媒介,ECG信号可依次自按键、导电弹片和连接电路板传递至检测电路板,ECG信号传递路径短,按键可较短距离实现与连接电路板和检测电路板的电信号连接,有效减小电信号损耗,保证电信号的稳定传输,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按键与第一弹性臂弹性抵接,以保证按键与导电弹片之间的抵接稳定性,从而保证按键与导电弹片之间的有效电导通。需要说明的是,“按键弹性抵接第一弹性臂”是指,按键会抵接第一弹性臂,以使第一弹性臂处于弹性变形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抵接部,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主体,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且与主体间隔设置,第一抵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且与第一连接部和主体均间隔设置。按键抵接第一抵接部。
此设置下,第一弹性臂具有较好的弹性,第一弹性臂可提供按键按压时所需的弹力,替代传统提供的弹力的弹簧等弹性件,简化了可穿戴设备的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面,第一抵接面设有第一金属镀膜,第一金属镀膜的材料包括金和镍中的至少一种。按键抵接第一金属镀膜背离第一抵接面的表面。第一金属镀膜可以减小第一抵接面的电阻率,减少电信号经第一抵接面传递至导电弹片的损耗,保证电信号的稳定传输。
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电弹片还包括第二弹性臂,第二弹性臂固定连接于主体,且抵接连接电路板,并与连接电路板电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臂包括第二抵接面,第二抵接面设有第二金属镀膜,第二金属镀膜的材料包括金和镍中的至少一种,第二金属镀膜背离第二弹性臂的表面抵接连接电路板。第二金属镀膜可以减小第二抵接面的电阻率,减少电信号经第二抵接面传递至连接电路板的损耗,保证电信号的稳定传输。
一种实施方式中,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分别固定连接于主体的相对两侧。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电连接件,电连接件安装于连接电路板,且与连接电路板电连接。主体抵接电连接件,且与电连接件电连接。其中,电连接件可为电连接弹片。
此设置下,导电弹片可以省去第二弹性臂,导电弹片的结构简单且体积小,有助于减小可穿戴设备的提及,适用于可穿戴设备中堆叠架构更加紧凑的情形。
一种实施方式中,主体包括第二抵接面,第二抵接面设有第二金属镀膜,第二金属镀膜的材料包括金和镍中的至少一种,第二金属镀膜背离主体的表面抵接连接电路板。第二金属镀膜可以减小第二抵接面的电阻率,减少电信号经第二抵接面传递至连接电路板的损耗,保证电信号的稳定传输。
一种实施方式中,主体弹性抵接电连接件,以保证主体与电连接件之间的抵接稳定性,从而保证主体与电连接件之间的有效电导通。需要说明的是,“主体弹性抵接电连接件”是指,主体会抵接电连接件,以使电连接件处于弹性变形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均安装于按键孔,第一绝缘件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沿第一绝缘件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绝缘件,且与按键孔连通,第二绝缘件位于第一绝缘件远离中框的内侧的一侧,第二绝缘件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沿第二绝缘件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绝缘件,且与按键孔连通;
按键包括键杆和键帽,键杆穿设于第二通孔、按键孔和第一通孔,且抵接第一弹性臂,键帽固定连接于键杆,且位于第二绝缘件远离中框的内侧的一侧。
此设置下,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可以隔离按键和中框,使按键和中框之间绝缘。
一种实施方式中,中框和按键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主电路板,主电路板安装于中框的内侧,且与连接电路板电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开关支架和开关,开关支架和开关均安装于中框的内侧,开关安装于开关支架,且与第一弹性臂相对设置。
用户在使用可穿戴设备时,还可以通过按压按键,按键带动第一弹性臂朝向开关组件运动,按键可通过第一弹性臂按压开关,以实现按键的常规功能。
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电弹片还包括两个固定臂,两个固定臂分别固定连接于主体的相对两侧,且均固定安装于开关支架。其中,主体、第一弹性臂和两个固定臂可一体成型。
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电弹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比如,导电弹片为采用不锈钢制成的钢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导电弹片,用于可穿戴设备中,导电弹片包括主体和第一弹性臂,主体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电路板电连接,第一弹性臂固定连接于主体,且用于抵接可穿戴设备的按键。
本申请所示导电弹片用于可穿戴设备中时,导电弹片可作为ECG信号的媒介,ECG信号可依次自按键、导电弹片和连接电路板传递至检测电路板,ECG信号传递路径短,按键可较短距离实现与连接电路板和检测电路板的电信号连接,有效减小电信号损耗,保证电信号的稳定传输,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中设备主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设备主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设备主体沿I-I处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设备主体中开关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开关组件中开关支架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设备主体中导电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导电弹片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设备主体中开关组件和导电弹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设备主体中按键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所示设备主体中开关组件、导电弹片和按键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可穿戴设备中连接电路板、导电弹片和按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10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可穿戴设备1000可以为手表、智能手表、手环、智能手环、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眼镜、AR头盔、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眼镜、VR头盔或电子健康检测设备等穿戴式的电子产品,也可以为皮带、腰带、手链、脚链、项链或戒指等穿戴式的装饰品。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0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阐述。
可穿戴设备1000包括设备主体100、两个固定带(图未示)和连接机构(图未示),两个固定带分别连接于设备主体100的相对两侧,连接机构可连接于两个固定带远离设备主体100的一端。示例性的,连接机构具有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连接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两个固定带可相对远离,可穿戴设备1000可从用户的手腕上脱下。连接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两个固定带可相对靠近,可穿戴设备1000可穿戴且贴合用户的手腕。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连接机构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
设备主体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包括中框111、前盖板112和后盖板113,沿中框111的厚度方向上,前盖板112和后盖板113分别安装于中框111的相对两侧。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1000时,前盖板112背向用户的手腕,后盖板113朝向用户的手腕。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图2是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1000中设备主体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设备主体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和图3所示设备主体100均未示出前盖板112。
本实施例中,中框111采用金属等导电材料制成。示例性的,中框111呈圆环形。中框111设有按键孔114,按键孔114沿中框111的厚度方向贯穿中框111,且连通中框111的内侧和外侧。示例性的,按键孔114呈长条状,按键孔114绕中框111的周缘延伸。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中框111也可以采用塑胶等绝缘材料制成。
此外,中框111还设有两个安装部115,两个安装部115设于中框111的内表面,且自中框111的内表面向中框111的内侧的方向延伸。具体的,两个安装部115位于按键孔114朝向前盖板112的一侧,并间隔且相对设置。
其中,每一安装部115设有一个安装孔116,每一安装孔116的开口位于一个安装部115朝向后盖板113的表面。每一安装孔116自一个安装部115朝向后盖板113的表面向朝向前盖板112的方向凹陷,且贯穿安装部115朝向前盖板112的表面。换言之,安装孔116沿安装部115的厚度方向贯穿安装部11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116也可以不贯穿安装部115朝向前盖板112的表面。示例性的,安装孔116为圆形孔。
前盖板112可为显示屏,显示屏可显示文字和图像等信息。其中,显示屏可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FLED(Flex Light-Emitting Diode,柔性发光二极管)显示屏,Mini LED,Micro LED,Micro OLED,QLED(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前盖板112也可以不为显示屏,而为指针式或数字式表盘等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后盖板113设有通孔117,通孔117沿后盖板113的厚度方向贯穿后盖板113,且连通中框111的内侧和外侧。示例性的,通孔117为圆形孔。其中,后盖板113与中框111可一体成型,或者,后盖板113也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中框111,以便于对设备主体100内部的器件进行维修。
此外,壳体110还包括四个固定耳118,四个固定耳118均固定连接于中框111。示例性的,两个固定耳118和中框111可一体成型。具体的,两个固定耳118均固定连接于中框111的外侧面,且沿中框111的周缘间隔设置。其中,两个固定耳118固定连接于中框111的一侧,且可连接一个固定带,另外两个固定耳118固定连接于中框111的另一侧,且可连接另一个固定带,以实现壳体110与两个固定带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设备主体100与两个固定带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00还包括主电路板(图未示)、检测电路板120、连接电路板130、开关(switch)组件140、导电弹片150和按键组件160。主电路板、检测电路板120、连接电路板130、开关组件140和导电弹片150均安装于中框111的内侧。连接电路板130电连接于主电路板和检测电路板120之间。开关组件140电连接主电路板,并与按键孔114间隔且相对设置。导电弹片150电连接连接电路板130。开关组件140安装于按键孔114,且抵接导电弹片150。其中,主电路板可为主板(mainboard),连接电路板130可为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
检测电路板120可安装于后盖板113,且覆盖通孔117。其中,检测电路板120可为PPG(photoplethysmographic,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板。此外,设备主体100还包括ECG芯片(图未示)、第一电极(图未示)和第二电极(图未示),ECG芯片安装于检测电路板120朝向前盖板112的一侧,且与检测电路板120电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安装于检测电路板120背离前盖板112的一侧,且均与检测电路板120电连接,并彼此间隔。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相对通孔117露出。用户在佩戴可穿戴设备1000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接触用户的手腕,以便于可穿戴设备1000实现ECG功能。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2所示设备主体100沿I-I处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设备主体100中开关组件14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沿“I-I处剖开”是指沿I-I线所在的平面剖开。
开关组件140包括开关支架141、开关电路板142和开关143。开关支架141安装于中框111。开关电路板142安装于开关支架141,且与主电路板电连接,以实现开关组件140与主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开关143安装于开关电路板142,且与开关电路板142电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6,图6是图5所示开关组件140中开关支架141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开关支架141包括主体部144和两个装配部145,两个装配部145均固定连接于主体部144。其中,主体部144和两个装配部145可一体成型。主体部144设有安装槽146,安装槽146的开口位于主体部144朝向中框111的表面。安装槽146还贯穿主体部144朝向前盖板112的表面和主体部144朝向后盖板113的表面。示例性的,安装槽146为方形槽。
主体部144还设有两个安装柱147,安装柱147设于主体部144朝向后盖板113的表面,且沿朝向后盖板113的方向延伸。其中,两个安装柱147分别位于安装槽146的相对两侧。示例性的,安装柱147为圆柱。
两个装配部145分别固定连接于主体部144的相对两侧。具体的,两个装配部145分别位于安装槽146的相对两侧。其中,每一装配部145均设有一个装配孔148,每一装配孔148沿装配部145的厚度方向贯穿装配部145,且与一个安装孔116连通。示例性的,装配孔148为圆形孔。
此外,开关组件140还包括两个固定件149,每一固定件149穿过一个装配部145的装配孔148,且伸入一个安装部115的安装孔116,并固定连接于安装部115,以实现开关支架141与中框111之间的装配,进而实现开关组件140与中框111之间的装配。
开关电路板142和开关143均安装于安装槽146。具体的,开关电路板142安装于安装槽146的槽底壁。开关143安装于开关电路板142背离安装槽146的槽底壁的表面。示例性的,开关电路板142还包括补强板(图未标),开关电路板142通过补强板安装于安装槽146的槽底壁。
请参阅图4、图7和图8,图7是图3所示设备主体100中导电弹片150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导电弹片150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导电弹片150固定连接于开关支架141。其中,导电弹片150采用金属等导电材料制成,比如导电弹片150为采用不锈钢制成的钢片。导电弹片150包括主体10、两个固定臂20、第一弹性臂30和第二弹性臂40,两个固定臂20、第一弹性臂30和第二弹性臂40均固定连接于主体10。其中,主体10、两个固定臂20、第一弹性臂30和第二弹性臂40可一体成型。
主体10大致呈平板状。主体10包括第一侧面101、第二侧面102、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相背设置。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连接于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之间,且相背设置。
沿平行于主体10的方向上,两个固定臂20分别固定连接于主体10的相对两侧。具体的,一个固定臂20固定连接于第三侧面103,另一个固定臂20固定连接于第四侧面104。其中,每一固定臂20设有一个固定孔201,每一固定孔201沿固定臂20的厚度方向贯穿固定臂20。示例性的,两个固定孔201均为圆孔。
沿主体10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弹性臂30和第二弹性臂40分别固定连接于主体10的相对两侧。第一弹性臂30固定连接于第一侧面101,且自第一侧面101向背离主体10的方向延伸。第一弹性臂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第一抵接部33。第一连接部31固定连接于主体10的第一侧面101。第二连接部32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1背离主体10的一端,且与主体10间隔设置。第一抵接部33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背离第一连接部31的一端,且与第一连接部31和主体10均间隔设置。此设置下,第一弹性臂30具有较好的弹性。此外,第一抵接部33具有第一抵接面(图未标),第一抵接面上设有第一金属镀膜(图未示),第一金属镀膜的材料可为金(Au)和镍(Ni)中的一种或两种。
第二弹性臂40固定连接于第二侧面102,且自第二侧面102向朝向主体10的方向弯折延伸。第二弹性臂40包括过渡部41和第二抵接部42,过渡部41固定连接于第二侧面102,第二抵接部42固定连接于过渡部41背离主体10的一端,并与主体10间隔且相对设置。其中,过渡部41呈弧形板状。第二抵接部42具有第二抵接面(图未标),第二抵接面设有第二金属镀膜(图未示),第二金属镀膜的材料可为金(Au)和镍(Ni)中的一种或两种。
请一并参阅图9,图9是图3所示设备主体100中开关组件140和导电弹片15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导电弹片150中,两个固定臂20分别套设于开关支架141的两个安装柱147,且分别与两个安装柱147固定连接。即,开关支架141的两个安装柱147分别穿设于两个固定臂20的固定孔201,且分别与两个固定臂20固定连接。示例性的,可通过热熔的方式实现两个固定臂20与两个安装柱147之间的固定连接。
此外,第一弹性臂30伸入安装槽146中,且与按键孔114和开关143均相对设置。第一抵接部33位于按键孔114和开关143之间,且与按键孔114和开关143均相对设置。第二弹性臂40抵接连接电路板130。具体的,第二弹性臂40的第二抵接部42抵接连接电路板130。其中,第二金属镀膜背离第二抵接部42的表面抵接连接电路板130,即第二抵接部42的第二抵接面通过第二金属镀膜抵接连接电路板130。第二金属镀膜可以减少第二抵接部42的第二抵接面的电阻率,减少电信号经第二抵接部42的第二抵接面传递至连接电路板130的损耗。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电路板130朝向第二弹性臂40的表面设有焊盘(PAD),连接电路板130通过焊盘覆铜的方式实现与第二弹性臂40的第二抵接部42的电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图3所示设备主体100中按键组件16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3所示设备主体100中开关组件140、导电弹片150和按键组件160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按键组件160包括第一绝缘件161、第二绝缘件162、按键163、限位件164、第一密封圈165和第二密封圈166。第一绝缘件161和第二绝缘件162均安装于按键孔114。具体的,第一绝缘件161安装于按键孔114靠近中框111的内侧的一侧。第一绝缘件161设有第一通孔167,第一通孔167沿第一绝缘件161的高度方向贯穿第一绝缘件161,且与按键孔114连通。其中,第一绝缘件161可采用塑胶等绝缘材料制成,比如,第一绝缘件161可为塑胶巴管。
第一密封圈165套设于第一绝缘件161,且夹持于第一绝缘件161和按键孔114的孔壁,不仅可以密封第一绝缘件161和按键孔114的孔壁之间的间隙,还可以提高第一绝缘件161在按键孔114内的安装稳定性。
第二绝缘件162安装于第一绝缘件161背离中框111的内侧的一侧,且与第一绝缘件161间隔设置。示例性的,第二绝缘件162背离第一绝缘件161的表面相对中框111的外侧面露出。第二绝缘件162设有第二通孔168,第二通孔168沿第二绝缘件162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绝缘件162,且与按键孔114连通。其中,第二绝缘件162可采用塑胶等绝缘材料制成,比如,第一绝缘件161可为绝缘塑胶块。示例性的,第二通孔168为圆孔。
按键163穿设于第一通孔167、第二通孔168和按键孔114,且抵接导电弹片150的第一弹性臂30,并与导电弹片150电连接。具体的,按键163抵接第一弹性臂30的第一抵接部33。其中,按键163抵接第一金属镀膜背离第一抵接部33的表面,即,按键163通过第一金属镀膜抵接第一抵接部33的第一抵接面。第一金属镀膜可以减少第一抵接部33的第一抵接面的电阻率,减少电信号经第二抵接面传递至第二抵接部42的损耗。
此外,按键163弹性抵接第一弹性臂30,以保证按键163与导电弹片150之间的抵接稳定性,从而保证按键163与导电弹片150之间的有效电导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及的“按键163弹性抵接第一弹性臂30”是指,按键163会抵接第一弹性臂30,使第一弹性臂30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后文中所提及的“弹性抵接”可做类似理解。
此外,按键163采用金属等导电材料制成。按键163包括键杆169和键帽170,键杆169穿设于第一通孔167、第二通孔168和按键孔114,且抵接第一抵接部33。键帽170固定连接于键杆169背离导电弹片150的一端,且抵接于第二绝缘件162远离第一绝缘件161的表面。其中,键帽170背离第二绝缘件162的表面相对中框111的外侧面露出,以便于用户按压按键16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绝缘件161和第二绝缘件162可以隔离按键163和中框111,以实现按键163与中框111之间的绝缘。
限位件164套设于按键163相对第一绝缘件161露出的端部。具体的,限位件164套设于键杆169相对第一绝缘件161露出的端部,以防止按键163自第一绝缘件161向第二绝缘件162的方向从第一通孔167内脱落。示例性的,限位件164可为卡簧。
第二密封圈166套设于按键163,且夹持于按键163和第一通孔167的孔壁之间。具体的,第二密封圈166套设于键杆169,且夹持于键杆169和第一通孔167的孔壁之间,第二密封圈166不仅可以密封键杆169和第一通孔167的孔壁之间的间隙,还可以提高按键163在第一通孔167内的安装稳定性。示例性的,第二密封圈166有两个,两个第二密封圈166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可穿戴设备中连接电路板130、导电弹片150和按键163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示可穿戴设备与上述第一种可穿戴设备1000的不同之处在于,设备主体还包括电连接件180,电连接件180安装于连接电路板130,且与连接电路板130电连接。其中,电连接件180可为电连接弹片。导电弹片150中,主体10具有第二抵接面(图未标),第二抵接面设有第二金属镀膜(图未示),第二金属镀膜的材料可为金(Au)和镍(Ni)中的一种或两种。
主体10抵接电连接件180,且与电连接件180电连接,以实现导电弹片150与连接电路板130之间的电连接。其中,主体10的第二抵接面通过第二金属镀膜抵接连接电路板130。第二金属镀膜可以减少主体10的第二抵接面的电阻率,减少电信号经第二抵接部42的第二抵接面传递至连接电路板130的损耗。此外,导电弹片150与电连接件180弹性抵接,以保证导电弹片150与电连接件180之间的抵接稳定性,从而保证导电弹片150与电连接件180之间的有效电导通。换言之,本实施例中,导电弹片150省去了第二弹性臂,不仅简化了导电弹片150的结构,还减小了导电弹片150的体积,适用于设备主体内部堆叠架构比较紧凑的方案。
本申请所示可穿戴设备1000中,按键163、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作为实现ECG功能的三个电极,用户可通过触摸或按压按键163来实现ECG功能。而且,利用导电弹片150作为ECG信号的媒介,ECG信号可依次自按键163、导电弹片150和连接电路板130传递至检测电路板120,ECG信号传递路径短,按键163可较短距离实现与连接电路板130和检测电路板120的电信号连接,有效减小电信号损耗,保证电信号的稳定传输,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且,由于第一弹性臂30具有弹性,第一弹性臂30可提供按键163按压时所需要的弹力,可替代现有技术中弹簧等提供弹力的弹性件,可简化可穿戴设备1000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可通过对第一弹性臂30的结构设计、第一弹性臂30的厚度、以及第一弹性臂30的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控,以调控第一弹性臂30的弹力,从而改善按键163的按压手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用户在使用可穿戴设备1000时,还可以通过按压按键163,按键163带动第一弹性臂30朝向开关组件140运动,按键163可通过第一弹性臂30按压开关143,以实现按键的常规功能。而且,由于第一弹性臂30可提供按压按键163时的弹力,还可以避免按压按键163时过压导致开关143受力过大而被损坏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对开关组件140的保护。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检测电路板、连接电路板、开关支架、开关、导电弹片、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和按键,所述中框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孔连通所述中框的内侧和外侧,所述检测电路板、所述连接电路板、所述开关支架、所述开关和所述导电弹片均安装于所述中框的内侧,所述连接电路板与所述检测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开关支架包括主体部和两个装配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位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中框的表面,所述安装槽沿所述中框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两个安装柱,两个所述安装柱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装配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
所述开关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所述导电弹片包括主体、两个固定臂、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沿平行于所述主体的方向上,两个所述固定臂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且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柱,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伸入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且自所述主体向背离所述主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主体的一端,且与所述主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并与所述主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安装槽中,且位于所述按键孔和所述开关之间,并与所述按键孔和所述开关均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臂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且抵接所述连接电路板,并与所述连接电路板电连接,沿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绝缘件和所述第二绝缘件均安装于所述按键孔,所述第一绝缘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绝缘件,且与所述按键孔连通,所述第二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远离所述中框的内侧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绝缘件,且与所述按键孔连通;
所述按键包括键杆和键帽,所述键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按键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且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键帽固定连接于所述键杆,且位于所述第二绝缘件远离所述中框的内侧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一抵接部弹性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设有第一金属镀膜,所述第一金属镀膜的材料包括金和镍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按键抵接所述第一金属镀膜背离所述第一抵接面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设有第二金属镀膜,所述第二金属镀膜的材料包括金和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金属镀膜背离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表面抵接所述连接电路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和所述按键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安装于所述中框的内侧,且与所述连接电路板电连接。
CN202310693152.3A 2023-06-13 2023-06-13 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64397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3152.3A CN116439715B (zh) 2023-06-13 2023-06-13 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3152.3A CN116439715B (zh) 2023-06-13 2023-06-13 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9715A CN116439715A (zh) 2023-07-18
CN116439715B true CN116439715B (zh) 2024-03-15

Family

ID=8712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3152.3A Active CN116439715B (zh) 2023-06-13 2023-06-13 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971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028188U (zh) * 2020-10-28 2021-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217072U (zh) * 2020-08-17 2021-05-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4477088U (zh) * 2021-03-23 2021-10-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8215081U (zh) * 2022-09-21 2023-01-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CN115696793A (zh) * 2021-07-26 2023-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294932U (zh) * 2019-11-26 2020-08-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弹性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217072U (zh) * 2020-08-17 2021-05-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3028188U (zh) * 2020-10-28 2021-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477088U (zh) * 2021-03-23 2021-10-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696793A (zh) * 2021-07-26 2023-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8215081U (zh) * 2022-09-21 2023-01-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9715A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94932U (zh) 弹性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1628024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US202301576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4125763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US10164322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10672321U (zh) 表带、具有扬声器的表带、智能手表
US20230031319A1 (en) Wearable device
WO2022205751A1 (zh) 一种透光电极结构和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WO2021223533A1 (zh) 电子设备
CN116439715B (zh) 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
CN110943732A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按键
KR102547818B1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EP376419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CN115696793A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8548276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2814810U (zh)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手表
CN215582118U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5342384U (zh)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8273100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9476077U (zh) 腕戴式智能设备
CN21641715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4906816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6930008U (zh) 出音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6793529U (zh) 按键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KR200264776Y1 (ko) 손목시계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단말기 본체에 연결되는밴드의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