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0008U - 出音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出音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0008U
CN216930008U CN202122271333.6U CN202122271333U CN216930008U CN 216930008 U CN216930008 U CN 216930008U CN 202122271333 U CN202122271333 U CN 202122271333U CN 216930008 U CN216930008 U CN 216930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connecting portion
main body
control boar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713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岸
何晓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713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00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0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00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音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该出音组件包括底壳、出音主体和电性连接件,底壳设有容置槽,出音主体设于容置槽内,电性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承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抵接于出音主体并与出音主体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与主控板组件电性连接,其中,通过将电性连接件的结构分为第一连接部、承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且第二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高度低于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高度,使得穿戴设备的主控板组件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后也能够低于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避免了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控板组件设于电性连接件和出音主体之间,从而能够减小出音组件的厚度,提高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出音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穿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出音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受人们欢迎,随着智能穿戴设备功能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智能穿戴设备开始带通话功能,那就需要在智能穿戴设备中设置麦克风和出音组件。
目前,智能穿戴设备中的出音组件通过喇叭电路板将主板和喇叭电路板进行电性连接的方式实现发出声音,但是,现有的出音组件通常将喇叭电路板设置在喇叭主体的上方,主板与喇叭电路板接触时需置于喇叭电路板上方,较为占用纵向空间,增大了出音组件的厚度,导致智能穿戴设备的空间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音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出音组件的结构较为占用智能穿戴设备的纵向空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出音组件,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主控板组件,所述出音组件包括底壳、出音主体以及电性连接件,所述底壳设有容置槽,所述出音主体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电性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承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于所述出音主体并与所述出音主体电性连接,所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控板组件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承接部包括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呈夹角设置且所述弯折部的端面高度低于所述承接部所在的平面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于所述底壳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设有卡凸,所述所述卡凸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音组件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压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并用于将所述出音主体压紧于所述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板组件包括控制板以及弹片,所述弹片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板的底侧,所述弹片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控制板所在的平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还设有空心柱,所述出音组件还包括依次穿过所述压紧件、所述控制板以及所述空心柱的固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出音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出音主体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之间的防尘件。
进一步地,所述出音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出音主体周部的防水圈,所述防水圈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相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音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出音组件包括底壳、出音主体和电性连接件,所述底壳设有容置槽,所述出音主体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电性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承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于所述出音主体并与所述出音主体电性连接,所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控板组件电性连接,其中,通过将电性连接件的结构分为第一连接部、承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且第二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高度低于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高度,使得穿戴设备的主控板组件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后也能够低于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避免了穿戴设备的主控板组件设于电性连接件和出音主体之间,从而能够减小出音组件的厚度,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带体、设备主体和上述的出音组件,所述带体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所述出音组件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性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音组件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音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主控板组件1、控制板11、第一表带21、第二表带22、设备主体3、显示屏31、外壳32、麦克风33、物理按键34、底壳100、容置槽1000、卡凸110、空心柱120、出音主体200、电性连接件300、第一连接部310、承接部320、主体部321、弯折部322、第二连接部330、压紧件400、固定件500、防尘件600、防水圈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腕带、智能眼镜、指环或者头盔等等。为了方便解释,以下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智能手表包括设备主体3以及带体,带体包括与设备主体3一端连接的第一表带21以及与表盘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表带22。在佩戴时,第一表带21和第二表带22共同缠绕用户的腕部,并且第一表带21和第二表带22连接,以将表体固定在用户的腕部,实现佩戴。
第一表带21和第二表带22可由金属、织物、诸如皮革的天然材料、聚合物或其他材料形成。
第一表带21和第二表带22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表带2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表带孔,第二表带22上可以设置有表扣,表扣包括铰接在第二表带22上的框体以及插针,第一表带21可以穿过框体,插针能够穿过任意一个表带孔并抵靠在框体上。
或者,第一表带21上可以设置有卡孔,第二表带22上可以设置有能够卡合在卡孔中的卡扣,从而使得第一表带21可以与第二表带22卡合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设备主体3即表盘,其能够实现智能手表的各种功能,设备主体3可以设置有显示屏31、外壳32、麦克风33和物理按键34等,显示屏31与外壳32围成的腔体内部可以设置有芯片、内部传感器、电池等部件,外壳32的背部可以设置生理监测传感器,例如心率传感器。
外壳32可以呈截面为圆形或者方形等的规则形状,当然外壳32还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外壳32的材质可以有多种,例如外壳32可由塑料、陶瓷、金属(例如,不锈钢、铝、钛合金等)、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者这些材料中任意两者或更多者的组合形成。外壳32可以利用一体式配置形成,在一体式配置中,外壳32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机加工或模制成单个结构,或者可以利用多个结构(例如,内部框架结构、形成外部壳体表面的一个或多个结构等)形成。
显示屏31安装在外壳32上,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显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或基于其他显示技术的显示屏(例如,电泳显示屏、在柔性基板上具有晶体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阵列的显示屏等)。显示屏31可以为包括电容性触摸传感器、电阻性触摸传感器或其他触摸传感器部件的触摸屏显示屏31或者可为非触敏的显示屏31。
显示屏3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透明保护材料层。例如,显示屏31的有时可称为显示屏31覆盖层的最外层可由诸如刚性聚合物、玻璃、蓝宝石或其他晶体材料的硬透明材料或其他透明材料形成,以帮助保护显示屏31免受损坏。
显示屏31可以用于显示时间、健康指标、信息等多种信息。
麦克风33设置在外壳32侧部,麦克风33可以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音频电路也可以将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
物理按键34设置在外壳32侧部,物理按键34可以为按压式的按键,也可以是旋转式的按键,该物理按键34可以为用于控制音量的音量控制按键、用于电亮或熄灭显示屏31以及控制智能穿戴设备开关机的开关按键,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接收物理按键34输入,产生与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内部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陀螺仪传感器用于确定智能穿戴设备的运动姿态;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智能穿戴设备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智能穿戴设备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和湿度;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31,由触摸传感器与显示屏31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
生理传感器可以是基于PPG传感器、ECG电极、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心率、血氧、心电、血糖、温度等生理信息。
本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3内部还包括用于扬声的出音组件,该出音组件与智能穿戴设备内的主控板组件1电性连接,主控板组件1能够控制出音组件发出智能穿戴设备中的各种声音,如音乐、通话、语音、视频、提示音等。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音组件进行说明。出音组件,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主控板组件1,该出音组件包括底壳100、出音主体200和电性连接件300。
其中,底壳100设有容置槽1000,需要说明的是,该容置槽1000为固定连接于底壳100上的空心凸块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000的槽口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只要满足将出音主体200安装于容置槽1000内的容置槽1000槽口形状均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考虑的范围之内。
出音主体200设于容置槽1000内,该出音主体200的横截面形状与容置槽1000的槽口形状相匹配,使得出音主体200能够稳定地安装于容置槽1000内。具体地,该出音主体200能够接收智能穿戴设备中的各种声音信息,并在处理声音信息后发出声音。
电性连接件3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0、承接部320以及第二连接部330,第一连接部310抵接于出音主体200并与出音主体200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330与主控板组件1电性连接,其中,第二连接部330所在的平面高度低于第一连接部310所在的平面高度。具体地,该第一连接部310呈片状结构,并且该第一连接部310与出音主体200相互贴合,承接部320也呈片状结构,同样地,承接部320也与出音主体200相互贴合,承接部32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310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3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30的平面高度指的是第二连接部330的上表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第一连接部310的平面高度指的是第一连接部310的上表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音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底壳100、出音主体200和电性连接件300,底壳100设有容置槽1000,出音主体200设于容置槽1000内,电性连接件3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0、承接部320以及第二连接部330,第一连接部310抵接于出音主体200并与出音主体200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330与主控板组件1电性连接。其中,通过将电性连接件300的结构分为第一连接部310、承接部320和第二连接部330,并且第二连接部330所在的平面高度低于第一连接部310所在的平面高度,使得穿戴设备的主控板组件1与第二连接部330连接后也能够低于第一连接部310所在的平面,避免了穿戴设备的主控板组件1设于电性连接件300和出音主体200之间,从而能够减小出音组件的厚度,提高空间利用率。
请参阅图2及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音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承接部320包括主体部321和弯折部322,主体部321与第一连接部310连接且与第一连接部310处于同一平面,弯折部322与主体部321呈夹角设置且弯折部322的底端高度低于第一连接部310所在的平面高度。具体地,主体部321与弯折部322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主体部321与出音主体200相互贴合,并且主体部321与弯折部322连接的一端延伸至容置槽1000的槽口所在的区域外,将弯折部322的底端高度设置为低于第一连接部310所在的平面高度,使得第二连接部330与弯折部322连接后,第二连接部330所在的平面高度能够低于第一连接部310所在的平面高度,实现了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控板组件1在与第二连接部330连接时,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控板组件1能够低于第一连接部310所在的平面。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音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连接部330抵接于底壳100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连接部330与弯折部322呈夹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30与弯折部322之间的夹角呈90度,通过将第二连接部330抵接于底壳100的底部,即第二连接部330具有最小的平面高度,使得第二连接部330与第一连接部310之间的垂直距离最大,主控板组件1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30时,具有更宽泛的纵向空间,便于将主控板组件1设为低于第一连接部310所在的平面。还可以理解地是,将第二连接部330抵接于底壳100的底部,提高了主控板组件1与第二连接部330连接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音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壳100设有卡凸110,卡凸110与第二连接部330相互卡接。具体地,通过在底壳100设置卡凸110,该卡凸110用于定位第二连接部330,便于将第二连接部330抵接于底壳100上的固定位置。
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音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出音组件还包括压紧件400,压紧件400抵接于第一连接部310和主体部321并用于将出音主体200压紧于容置槽1000内。具体地,该压紧件400呈片状结构并具有弹性,压紧件400弹性抵接于第一连接部310和主体部321的外表面,防止出音主体200受到外力冲击时从容置槽1000的槽内冲出。
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音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主控板组件1包括控制板11以及弹片(图未示),弹片电性连接于控制板11的底侧,弹片抵接于第二连接部330并与第二连接部330电性连接,其中,控制板11所在的平面高度低于第一连接部310所在的平面高度。
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音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壳100还设有空心柱120,出音组件还包括依次穿过压紧件400、控制板11以及空心柱120的固定件500。具体地,该固定件500和空心柱120的配合用于将压紧件400和控制板11锁紧,结构简单并且稳定性好,节省成本。
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音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出音组件还包括设于出音主体200与容置槽1000的槽底之间的防尘件600。可以理解地是,该防尘件600用于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到容置槽1000内,从而避免出音主体200粘附大量灰尘而影响出音主体200的出音效果,并且该防尘件600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音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防尘件600的下表面与容置槽1000的槽底粘接,防尘件600的上表面与出音主体200粘接。
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音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出音组件还包括套设于出音主体200周部的防水圈700,防水圈700与容置槽1000的槽壁相抵。可以理解地是,该防水圈700用于防止外部水汽进入到出音主体200的内部而破坏出音主体200的电路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出音组件,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主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组件包括底壳、出音主体以及电性连接件,所述底壳设有容置槽,所述出音主体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电性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承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于所述出音主体并与所述出音主体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控板组件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包括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呈夹角设置且所述弯折部的底端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于所述底壳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设有卡凸,所述卡凸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卡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组件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压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并用于将所述出音主体压紧于所述容置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组件包括控制板以及弹片,所述弹片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板的底侧,所述弹片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控制板所在的平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还设有空心柱,所述出音组件还包括依次穿过所述压紧件、所述控制板以及所述空心柱的固定件。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出音主体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之间的防尘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出音主体周部的防水圈,所述防水圈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相抵。
10.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设备主体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音组件,所述带体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所述出音组件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内。
CN202122271333.6U 2021-09-18 2021-09-18 出音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169300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1333.6U CN216930008U (zh) 2021-09-18 2021-09-18 出音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1333.6U CN216930008U (zh) 2021-09-18 2021-09-18 出音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0008U true CN216930008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2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71333.6U Active CN216930008U (zh) 2021-09-18 2021-09-18 出音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00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8046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lated electrical contact
US20160231712A1 (en) Watchband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s
US20150342525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90110744A1 (en) Interchangeable wearable device
EP3869815A1 (en) Fixati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6930008U (zh) 出音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KR20210003410A (ko) 도전성 연결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6907074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693034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6930225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641715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9018806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3488771U (zh) 智能穿戴体温检测手环
CN21692892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690707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824600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9018807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及出音组件
CN218276685U (zh) 智能穿戴设备及出音组件
CN216960382U (zh) 设备主体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9418052U (zh) 盖板、显示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8245995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220340552U (zh) 一种具备检测跌倒功能的可穿戴无线通讯装置
CN217543684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115696793A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8273100U (zh) 智能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