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9278U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9278U
CN219089278U CN202223183811.9U CN202223183811U CN219089278U CN 219089278 U CN219089278 U CN 219089278U CN 202223183811 U CN202223183811 U CN 202223183811U CN 219089278 U CN219089278 U CN 219089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module
metal electrode
wearable device
temperature detection
body f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38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勇
黎玉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38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9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9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9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电路板包括体温检测模块和体脂检测模块,且设备主体设置有接触表面外露的金属电极,通过金属电极与体温检测模块的导热连接以及金属电极与体脂检测模块的导电连接实现了测温以及体脂检测功能。金属电极具备优良的导热率和导电性能,且结构简单、材质成本低,有助于简化加工及组装工艺、降低可穿戴设备的整体成本。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包含运动及健康相关的功能,主要涉及体脂、ECG(心电)及皮肤温度测量功能。
在相关技术中,体脂、温度测量采用的电极需要具备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而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电极通常存在成本较高、加工或组装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金属电极,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且所述金属电极包括外露于设备主体的接触表面;
电路板,电路板上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体脂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金属电极导热连接,所述体脂检测模块与所述金属电极导电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导热连接件;所述设备主体内部朝向所述金属电极的一侧设有第一槽结构,所述导热连接件组装于所述第一槽结构,且分别与所述金属电极及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相连。
可选的,所述导热连接件包括导热凝胶,所述导热凝胶填充至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之间的空间内,以连接所述金属电极和所述温度检测模块。
可选的,还包括导电连接件;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两个所述金属电极;所述设备主体内部朝向所述金属电极的一侧设有第二槽结构,所述导电连接件组装于所述第二槽结构,所述导电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体脂检测模块及所述金属电极相连。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两个按键和与所述按键一一对应的体脂检测电极,所述体脂检测电极分别与所述按键及所述体脂检测模块导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与体表贴合的后壳;所述金属电极包括组装于所述后壳的半圆环型结构,两个所述金属电极对称设置于所述后壳。
可选的,所述后壳包括形成于两个所述金属电极之间的组装区域,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功能部件,所述功能部件组装于所述组装区域。
可选的,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弹簧、导电硅胶和导电泡棉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金属电极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体脂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一端部导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二端部导热连接。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环境温度检测模块,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中框,所述环境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中框内侧,且与所述中框导热连接。
可选的,所述金属电极包括钢片;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后壳;所述后壳注塑成型,以使所述钢片固定连接至所述后壳。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可穿戴设备的电路板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体脂检测模块,且设备主体设置有接触表面外露的金属电极,通过金属电极与温度检测模块的导热连接以及金属电极与体脂检测模块的导电连接实现了测温以及体脂检测功能。金属电极具备优良的导热率和导电性能,且结构简单、材质成本低,有助于简化加工及组装工艺、降低可穿戴设备的整体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可穿戴设备隐藏下方金属电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可穿戴设备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包含运动及健康相关的功能,主要涉及体脂、ECG(心电)及皮肤温度测量功能。在相关技术中,体脂、温度测量采用的电极需要具备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而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电极通常存在成本较高、加工或组装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1包括设备主体11、金属电极12和电路板13。金属电极12设置于设备主体11,且金属电极12包括外露于设备主体11的接触表面121。电路板13包括温度检测模块131和体脂检测模块132,温度检测模块131与金属电极12导热连接,体脂检测模块132与金属电极12导电连接。
由于上述可穿戴设备1的电路板13包括温度检测模块131和体脂检测模块132,且设备主体11设置有接触表面121外露的金属电极12,金属电极12的接触表面121在可穿戴设备1的佩戴过程中可以与用户体表接触获取温度或形成电信号,通过金属电极12与温度检测模块131的导热连接以及金属电极12与体脂检测模块132的导电连接实现了测温以及体脂检测功能。金属电极12具备优良的导热率和导电性能,且结构简单、材质成本低,有助于简化加工及组装工艺、降低可穿戴设备1的整体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温度检测模块131也可以用于环境温度或其他物体的温度检测,本公开并不对温度检测模块131的检测范围进行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可穿戴设备1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脚环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用户在佩戴可穿戴设备1时,皮肤表面可以与金属电极12的接触表面121接触并获取温度或形成电信号,温度检测模块131可以与金属电极12导热连接并处理温度信号以实现体温测量,体脂检测模块132可以与金属电极12导电连接并处理电信号以实现体脂检测。下面针对测温方案和体脂检测方案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1还包括导热连接件14,设备主体11内部朝向金属电极12的一侧设有第一槽结构,导热连接件14可以组装于第一槽结构,且分别与金属电极12及温度检测模块131相连。导热连接件14能够利用自身结构实现热传导功能,将金属电极12获取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温度检测模块131,使得电路板13和温度检测模块131的设置位置具备灵活性。其中,温度检测模块131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贴装在电路板上。
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可以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或PF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热连接件14包括导热凝胶,导热凝胶填充至金属电极12与温度检测模块131之间的空间内,以连接金属电极12和温度检测模块131。导热凝胶能够简化导热方案、减少空间占用。在设置金属电极12、温度检测模块131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层叠的结构设置方案,将温度检测模块131设置于金属电极12对应的内侧,以便于通过导热凝胶实现温度检测模块131和金属电极12的导热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连接件14还可以是金属等其他导热材质,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1还可以包括环境温度检测模块19,设备主体11包括中框114,环境温度检测模块19设置于中框114内侧,且与中框114导热连接。环境温度检测模块19可以通过中框114获取环境温度,不仅能够实现环境温度监控功能,还能够将体温与环境温度比对以提升体温检测的准确性。其中,环境温度检测模块19可以通过导热凝胶与中框114相连,以实现热传导功能。此外,中框114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材质,以提升温度采集准确性和可穿戴设备1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可穿戴设备1还包括导电连接件15,可穿戴设备1包括两个金属电极12,设备主体11内部朝向每个金属电极12的一侧设有第二槽结构,导电连接件15组装于第二槽结构,导电连接件15分别与体脂检测模块132及金属电极12相连。为可穿戴设备1设置两个金属电极12以便于与可穿戴设备1上其他位置处的两个体脂检测电极17配合,通过接收及发出信号形成检测回路,以确保体脂检测功能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体脂检测电极17可以是设置于可穿戴设备1上的特定位置,当用户的其他皮肤表面与上述体脂检测电极17接触时,可以配合上述两个金属电极12形成体脂检测回路。或者,上述体脂检测电极17也可以是自可穿戴设备1引出的的两个外置电极,用户在测量体脂时,其他皮肤表面与上述体脂检测电极17接触形成检测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穿戴设备1包括两个按键18和与按键18一一对应的体脂检测电极17,体脂检测电极17分别与按键18及体脂检测模块132导电连接。借助按键18与内置体脂检测电极17的配合不仅简化了可穿戴设备1的结构,还提升了用户在检测体脂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例如,当可穿戴设备1为智能手表时,两个金属电极12与腕部皮肤接触以接收及释放电信号,用户另外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按压两个按键18以接收及释放电信号,即可形成一个大臂检测回路,进而完成体脂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按键18可以设置于设备主体11的侧面112,金属电极12可以设置于设备主体11的底面,以便于用于的接触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设备主体11可以包括与体表贴合的后壳113,金属电极12包括组装于后壳113的半圆环型结构,两个金属电极12对称设置于后壳113。将金属电极12设置为对称设置的半圆环型结构,不仅能提升可穿戴设备1的结构美观性,还能够优化结构设置,在两个半圆环的中间形成其他功能部件16的组装区域111。此外,半圆环型结构还能够在周向上确保体表与接触表面121的接触面积,提升检测精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电极12还可以呈矩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结构,以适配设备主体11用于设置金属电极12的位置,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上述金属电极12可以通过粘接、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组装于设备主体11,本公开并不对金属电极12的组装方式进行限制。
或者,设备主体11的后壳113注塑成型,以使钢片固定连接至后壳。即,在后壳113的注塑成型过程中直接将作为金属电极12的钢片固定在后壳,提升了金属电极的组装可靠性。
其中,后壳113包括形成于两个金属电极12之间的组装区域111,可穿戴设备1还包括功能部件16,功能部件16组装于组装区域111,优化了后壳113的结构空间布局。上述功能部件16可以是用于检测心理的部件,也可以是用于智能手表上的其他部件,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组装区域111可以呈圆形、椭圆形、矩形等,根据金属电极12的结构决定两个金属电极12之间的组装区域111形状,本公开也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15可以是弹簧、导电硅胶和导电泡棉中的至少一种。当导电连接件15为弹簧时,导电连接件15兼具导电功能和弹性属性,使得金属电极12与体脂检测模块132弹性抵接,提升了导电连接的可靠性。当导电连接件15导电硅胶或导电泡棉时,也可以利用其弹性性能实现对金属电极12与体脂检测模块132的可靠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电极12包括第一端部122和第二端部123,体脂检测模块132与第一端部122导电连接,温度检测模块131与第二端部123导热连接。上述结构设置可以避免体脂检测模块132与温度检测模块131之间的结构及功能干涉。
在上述实施例中,金属电极12可以是钢片,钢片具备较好的导热率和导电性能,钢片本身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组装,因而还有助于降低可穿戴设备1的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电极12还可以是其他兼具导热率和导电性能的其他材质,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
金属电极,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且所述金属电极包括外露于设备主体的接触表面;
电路板,电路板上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体脂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金属电极导热连接,所述体脂检测模块与所述金属电极导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连接件;所述设备主体内部朝向所述金属电极的一侧设有第一槽结构,所述导热连接件组装于所述第一槽结构,且分别与所述金属电极及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连接件包括导热凝胶,所述导热凝胶填充至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之间的空间内,以连接所述金属电极和所述温度检测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连接件;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两个所述金属电极;所述设备主体内部朝向所述金属电极的一侧设有第二槽结构,所述导电连接件组装于所述第二槽结构,所述导电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体脂检测模块及所述金属电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按键和与所述按键一一对应的体脂检测电极,所述体脂检测电极分别与所述按键及所述体脂检测模块导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与体表贴合的后壳;所述金属电极包括组装于所述后壳的半圆环型结构,两个所述金属电极对称设置于所述后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形成于两个所述金属电极之间的组装区域,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功能部件,所述功能部件组装于所述组装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弹簧、导电硅胶和导电泡棉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体脂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一端部导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二端部导热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境温度检测模块,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中框,所述环境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中框内侧,且与所述中框导热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包括钢片;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后壳;所述后壳注塑成型,以使所述钢片固定连接至所述后壳。
CN202223183811.9U 2022-11-28 2022-11-28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9089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3811.9U CN219089278U (zh) 2022-11-28 2022-11-28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3811.9U CN219089278U (zh) 2022-11-28 2022-11-28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9278U true CN219089278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27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3811.9U Active CN219089278U (zh) 2022-11-28 2022-11-28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9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94932U (zh) 弹性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111973174B (zh)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CN214125763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WO2021135613A1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2535482B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0672321U (zh) 表带、具有扬声器的表带、智能手表
CN212342511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13874717U (zh) 一种温度检测装置、生物特征检测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1583135U (zh) 智能穿戴类设备
CN110943732A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按键
CN219089278U (zh) 可穿戴设备
CN114721247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3217072U (zh) 电子设备
CN21147889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0156587U (zh) 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CN218215081U (zh) 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WO2021098589A1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CN115696793A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641715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5305822U (zh) 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充电座
CN216701855U (zh) 带体温检测功能的表带及智能手表
CN216793529U (zh) 按键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WO2022016540A1 (zh) 一种温度检测装置、生物特征检测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20105537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5342384U (zh)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