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1899A - 检测装置、电子设备、提醒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电子设备、提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1899A
CN116491899A CN202310420193.5A CN202310420193A CN116491899A CN 116491899 A CN116491899 A CN 116491899A CN 202310420193 A CN202310420193 A CN 202310420193A CN 116491899 A CN116491899 A CN 116491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assembly
bracket
housing
m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201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松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201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918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91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18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optical sensors, e.g. spectral photometrical oximeters
    • A61B5/14551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optical sensors, e.g. spectral photometrical oxim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g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51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256Wearable electrodes, e.g. having straps or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8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2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using visual displ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提醒方法,检测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检测组件和壳体组件;检测组件和壳体组件中的一者上设有配合位、另一者上设有与配合位相对应的配合件;检测组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壳体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在第一位置时,配合件能够与配合位实现配合,以及检测组件和壳体组件之间产生回复力;在外力撤销时,检测组件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在第二位置时,配合件与配合位分离;检测组件具有检测面,检测面用于接受外力。本申请提供的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检测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移动来感知检测面的受力情况,以避免待测个体表面受力过大而发生过度形变,进而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电子设备、提醒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电子设备、提醒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命信息检测领域,常见的检测方式有利用超声波进行超声成像以获取相关生命信息,例如超声波探头,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采集不同平面的图像数据并形成立体图像;检测方式还有利用光电容积描记(Photo Plethysmo Graphy,PPG)来获取血氧相关参数,例如指夹式血氧仪,通过发射和接收光来获取血氧相关参数;检测方式还有利用心电描记(Electro Cardio Graphy,ECG)来获取心脏相关参数,例如通过电极与皮肤接触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即心电图。
目前多数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或者电子设备等会装载有健康模块以用于获取上述生命参数信息。然而,如何兼顾检测准确性以及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整体结构紧凑性,成为跨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例如,指夹式血氧仪通常测试手指腹上动脉血管的血液流动,手指腹皮肤更薄、血管离表皮更近,光线能更好的透过皮肤和组织被血液吸收并反射,以获取更加优质的信号。指夹式血氧仪依靠弹簧结构夹住手指,可以提供给手指一定范围的压力,避免多数情况人手指对测试面的用力,导致手指血管受压迫而截面变形、进而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然而,当在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上集成上述功能检测模块时,如何避免测试面受力过大而影响测量准确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检测组件和壳体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中的一者上设有配合位、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配合位相对应的配合件;所述检测组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配合件能够与所述配合位实现配合,以及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之间产生回复力;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检测组件能够在所述回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配合件与所述配合位分离;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具有检测面,所述检测面用于接受所述外力。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以及检测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容纳腔以及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通孔;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检测组件具有检测面,所述检测面自所述通孔露出以用于接受外力;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中的一者具有配合位、另一者具有与所述配合位相对应的卡合件;所述检测组件能够在所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配合件能够与所述配合位实现配合,以及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之间产生回复力;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检测组件能够在所述回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配合件与所述配合位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提醒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检测组件和壳体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中的一者上设有配合位,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配合位相对应的配合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面,所述检测面用于贴合用户的检测部;所述提醒方法包括:在所述配合位与所述配合件配合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发出提醒,所述提醒用于提示所述用户减少对所述检测面施加的外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的检测装置、电子设备、提醒方法,通过设置检测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移动来感知检测面的受力情况,以避免待测个体表面受力过大而发生过度形变,进而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6是图5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另一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7是图6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9是图8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实施例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4是图13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如背景技术所描述的,常规的指夹式血氧仪、超声波检测设备以及心电图检测设备难以集成于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上。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在满足相关检测需求的前提下可集成于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上,兼顾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的结构紧凑度以及检测需求。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检测装置10可以包括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检测组件100和壳体组件200。其中,检测组件100可以被配置为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超声成像以获取相关生命信息,或者还可以被配置为利用PPG来获取血氧相关参数,或者还可以被配置为利用ECG来获取心电图等。壳体组件200被配置为用于装配检测组件100,以对进行检测组件100进行定位。其中,壳体组件200可以为板状结构、框架结构或者盒状结构等。
进一步地,检测组件100和壳体组件200之间能够进行相对移动,以使得检测组件100具有一定的移动行程,进而可以感知检测组件100与待测个体表面的接触情况以及待测个体表面的受力情况。检测组件1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用户可以感知到检测组件100与待测个体表面接触良好但待测个体表面可能会由于受力过大而发生过度变形。此外,在外力撤销时,检测组件100能够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至第二位置即复位。
具体而言,检测组件100具有检测面101,该检测面101用于接受上述外力。在检测面101与待测个体表面接触时,待测个体可以对检测面101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检测组件100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用户可以感知到检测组件100与待测个体表面接触良好;然而检测组件100在第一位置时,待测个体表面可能会由于受力过大而发生过度变形。当待测个体撤销施加与检测面101的作用力时,检测组件100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至第二位置,即回归初始位置。
在检测面101在与待测个体表面接触,且检测面101接受的作用力过大时,可能会使得待测个体的待检测区域受迫而过度变形,进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而检测面101与待测个体表面接触不充分同样也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检测组件100被配置为利用PPG来获取血氧相关参数为例,其检测面101可以与待测个体的指腹表面相接触,这是因为指腹处血管离表皮较劲,光线能够更好地透过皮肤和组织而到达血液并反射,可获得更加优质的反射信号。当指腹对检测面101施加的作用力过大时,可能会导致指腹处血管受迫而过度变形,进而影响血液流速甚至导致血流不畅,最终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当检测面101与指腹表面接触不充分时,光线传播效率可能会受影响而影响测量准确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检测面101也可与待测个体的其他表面相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当检测组件100被配置为利用超声波进行超声成像以获取相关生命信息时,当对检测面101施加的作用力过大时,可能会导致被测区域过度变形而影响超声波检测的准确性;当检测面101与被测表面接触不充分时,超声波传播效率可能会受影响而影响测量准确性。当检测组件100被配置为利用ECG来获取心电图时,当对检测面101施加的作用力过大时,可能会导致电极接触阻止变化而影响检测准确性;当检测面101与被测表面接触不充分时,可能会造成电极接触不良等缺陷而受影响而影响测量准确性。
基于此,本申请通过设置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检测组件100和壳体组件200,在检测面101与待测个体表面接触并接受待测个体施加的作用力时,检测组件100能够移动至第一位置;在撤销施加于检测面101上的作用力即检测面101与待测个体表面分离时,检测组件100能够移动至第二位置。即检测组件100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以使得用户可以感知到待测个体表面受力,进而避免待测个体表面过度受力。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00可以具有槽孔201。检测组件100可以设于槽孔201中,且具有凸出于槽孔201的部分,检测组件100的检测面101形成于检测组件100凸出于槽孔201的部分上。
其中,检测组件100能够在槽孔201的轴向上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以使得检测组件1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检测组件100的检测面101可以自槽孔201的开口处露出以用于接受外力。
可选地,槽孔201可以为贯穿壳体组件200的通孔,或者槽孔201可以为连通至壳体组件200一侧的盲孔。检测组件100的周侧能够与槽孔201的内壁滑动连接。例如,检测组件100的周侧和槽孔201的内壁中的一者上设有滑轨、另一者设有滑块,滑块与滑轨配合引导检测组件100在槽孔201的轴向上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0和壳体组件200中的一者上设有配合位102、另一者上设有与配合位102相对应的配合件202。检测组件1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在第一位置时,配合件202与配合位102实现配合,以及检测组件100和壳体组件200之间产生回复力。在上述外力撤销时,检测组件100能够在上述回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在第二位置时,配合件202与配合位102分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配合件202可以为卡合件,配合位102可以为卡合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配合位也可能不是凹槽,而是平面或凸起,配合件也可以是平面或凸起。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件和配合位中的一个可以为导电件,另一个可以为绝缘部;或者,配合件和配合位均为导电件。以卡合件和卡合槽为例,在第一位置时,卡合件能够在相交于检测组件100的移动方向上移动以使得卡合件至少部分进入卡合槽,以限位检测组件100的移动行程。在第二位置时,卡合件与卡合槽分离。其中,当卡合件设于检测组件100上时,卡合件在第二位置时可以抵触于壳体组件200;当卡合件设于壳体组件200上时,卡合件在第二位置时可以抵触于检测组件100,从而实现对检测组件100的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卡合件和卡合槽均可以替换成其他形式的配合件和配合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件与配合位中的一个可以设置在检测组件100的外侧壁上或者设置在壳体组件200用于承载检测组件100的空间的内侧壁上,从而随着检测组件100和壳体组件200的相对移动实现配合或错开。结合参阅图3,图3是图1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中示意出了检测组件100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示意出了检测组件100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和图2中的配合件202为卡合件,配合位102为卡合槽。
其中,图2和图3中示意出了配合位102设于检测组件100、配合件202设于壳体组件200上的实施方式,但不限于此。
当检测面101接受到外力作用并使得检测组件100移动,直至配合件202至少部分进入配合位102时,用户可以明显感知到阻力发生突变,意在提醒用户检测组件100受力可能过大而使得待测个体表面发生过度形变,进而提醒用户减轻施加于检测面101上的作用力。当撤销上述外力时,检测组件100移动至配合件202与配合位102分离以复位至待测状态,此时配合件202可以抵触于检测组件100。
换言之,检测组件100在待测状态即第二位置时,配合件202可以抵触于检测组件100以对检测组件100进行定位。当检测面101接受外力使得检测组件100移动时,外力克服配合件202抵触于检测组件100上的抵触力而使得检测组件100移动。当检测组件100移动至配合件202与配合位102相对时,配合件202作用于检测组件100上的抵触力消失,用户可明显感知到阻力发生了突变,此时需要减小检测面101受到的外力使检测组件100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返回,以避免待测个体表面发生过度形变。检测组件100位于第一位置时配合件202进入配合位102。
可选地,配合件202可以为POGO PIN结构,其能够实现弹性伸缩。检测组件100在第二位置时,配合件202抵触于检测组件100;检测组件100在第一位置时,配合件202的一端进入配合位102。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配合件202可以为类似于POGO PIN的可伸缩结构体。换言之,卡合件可为伸缩结构,当卡合件与卡合槽配合而伸出时,检测装置10触发提醒,该提醒用于提示用户减少对检测面101施加的外力。
可选地,配合件202可以为通过弹簧或者泡棉等弹性件嵌设于槽孔201内壁上卡块。检测组件100在第二位置时,配合件202内缩于槽孔201的内壁,并可以抵触于检测组件100;检测组件100在第一位置时,配合件202在弹簧或者泡棉等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进入配合位102。
可以理解的,配合件202和配合位102中的至少一者上可以设有导向斜面,该导向斜面被配置为用于引导配合件202进入配合位102,或者,用于引导配合件202与配合位102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0上设有第一磁性件103,壳体组件200上设有第二磁性件203,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之间具有磁力。检测面101在接受外力作用时,检测组件100克服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之间的磁力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撤销对检测面101的上述外力作用时,检测组件100在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之间的磁力作用下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其中,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的磁力可以为磁性排斥力或者磁性吸引力,根据二者之间磁力的性质可灵活设置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的位置。其中,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可以为磁铁等磁性体。
如图2和图3所示,当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之间为磁性排斥力时,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可以位于检测组件100自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行程末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相对设置,且第一磁性件103可以设于检测组件100背离检测面101的一端,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之间可以产生磁性排斥力。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之间为磁性吸引力时,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可以位于检测组件10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行程末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检测组件100上设置第一磁性件103,可以在壳体组件200上设置第二磁性件203,第一磁性件103可以位于检测组件100的底部,第二磁性件203可以位于壳体组件200中高于第一磁性件103的位置,从而磁吸第一磁性件103。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可以相对设置,且第一磁性件103可以设于检测组件100邻近于检测面101的侧部上,第二磁性件203可以设于壳体组件200的槽孔201的内侧壁上。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检测装置10可以包括设于检测组件100和壳体组件200之间的第一弹性件300。检测面101在接受外力作用时,检测组件100可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以使得第一弹性件300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撤销对检测面101的上述外力作用时,检测组件100在第一弹性件300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其中,第一弹性件300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可以为被拉伸产生的弹力或者被压缩产生的弹力,根据上述第一弹性件300的形变方式可灵活设置第一弹性件300的位置。其中,第一弹性件300可以为弹簧、泡棉或橡胶等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结构体。
如图4所示,当第一弹性件300被压缩产生弹力时,第一弹性件300可以位于检测组件100自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行程末端。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弹性件300被拉伸产生时,第一弹性件300可位于检测组件10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行程末端。
综上,检测组件100在第二位置时即处于待测状态时,检测组件100近似于悬浮于壳体组件200的槽孔201中。即可以通过配合件202抵触于检测组件100使得检测组件100悬浮于槽孔201中,和/或者可以通过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之间的磁力使得检测组件100悬浮于槽孔201中,和/或者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300支撑检测组件100使得检测组件100悬浮于槽孔201中。当待测个体表面与检测面101相接触并对检测面101施加作用力使得检测组件10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配合件202与配合位102实现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个体可以感知到阻力发生突变,例如卡合件与卡合槽配合后,阻力变小,从而使得用户调节力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配合件202和配合位102实现配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语音、图像等方式提醒用户,以使得用户可以获知待测个体检测面101受力过大需要减小检测面101受力使得检测组件100可以自第一位置向朝向第二位置返回以进行参数检测,从而可以避免个体待测区域过度变形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两种提醒可同时存在。
检测完成后,待测个体表面与检测面101分离,此时检测组件100需要回归初始位置即第二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待测个体表面与检测面101分离时,可以通过手动(例如甩动等)的方式使得检测组件100复位至第二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0在第一位置时,检测组件100和壳体组件200之间可以产生回复力,该回复力可以用于促使检测组件100移动至第二位置即复位。其中,上述回复力可以为前述的磁力或者弹力。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回复力可以为驱动机构作用于检测组件100上的作用力,该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驱动机构、或者涡轮驱动机构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通过设置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检测组件和壳体组件,在检测面与待测个体表面接触并接受待测个体施加的作用力时,检测组件能够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配合件与配合位可以实现配合、并提示待测个体检测面受力过大需要减小施加于检测面上的受力,从而避免个体待测区域过度变形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撤销施加于检测面上的作用力即检测面与待测个体表面分离时,检测组件能够移动至第二位置以回归初始状态。换言之,通过设置检测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移动以使得待测个体可以获知检测面的受力情况,以避免待测个体表面受力过大而发生过度形变,进而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壳体组件2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以配合围设形成容纳腔204,第一壳体210设有连通容纳腔204的通孔205。检测组件100能够在通孔205的轴向上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其中,槽孔201可形成于容纳腔204中,并以通孔205作为槽孔201的开口。
可选地,容纳腔204除了用于容纳部分检测组件100外,还可以用于容纳检测装置10的其他结构部件,例如电路板、传感器件等。
进一步地,检测组件100的一部分设于容纳腔204中、另一部分穿设于通孔205,即检测组件100具有设于容纳腔204中的第一部分以及穿设于通孔205的第二部分。检测面101形成于第二部分背离第一部分的表面上。第一弹性件300设于第一部分和第二壳体220之间。当促使检测组件10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回复力为磁力时,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中的一者设于检测组件100设于容纳腔204中的部分(即第一部分)上、另一者设于第二壳体220上。当促使检测组件10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回复力为弹力时,第一弹性件300设于检测组件10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即第一弹性件300的一端抵触于检测组件100设于容纳腔204中的部分(即第一部分)、另一端抵触于第二壳体220。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6是图5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的另一结构拆分示意图。
壳体组件1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210以及设于第一壳体210一侧的第二壳体220。其中,第一壳体210的一侧可以为敞口结构,第二壳体220盖设于第一壳体210的一侧的敞口,从而与第一壳体210共同围设形成检测装置10的容纳腔20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20的一侧可以为敞口结构,第一壳体210盖设于第二壳体220的一侧的敞口,从而与第二壳体220共同围设形成检测装置10的容纳腔204。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0的一侧可以为敞口结构,第二壳体220的一侧可以为敞口结构,第一壳体210盖设于第二壳体220的一侧的敞口,从而与第二壳体220共同围设形成检测装置10的容纳腔204。
其中,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以通过螺接、粘接、焊接、卡扣或者可拆卸等连接方式实现装配连接。第一壳体210上设有通孔205,该通孔205贯穿第一壳体210并连通容纳腔204。
可选地,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冲压成型、或者热吸成型等工艺一体成型。或者,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也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件,两者可以通过螺接、粘接、焊接、卡扣或者可拆卸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进行连接。
此外,壳体组件10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和硬质塑料等,使得壳体组件10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其中,由于壳体组件100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因此壳体组件100还可以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壳体组件100的外表面(也即是检测装置1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上还可以设置有相应的品牌标识(LOGO),以美化检测装置10的外观,提高品牌辨识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检测组件100可以包括支架110、发射件120以及接收件130。
其中,支架110与第一壳体210滑动连接以使得检测组件100能够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支架110具有穿设于通孔205的端部,检测面101形成于支架110穿过通孔的端部上。换言之,支架110具有自通孔205外露于壳体组件200的表面,检测面101形成于支架110自通孔205外露于壳体组件200的表面上。
发射件120发出的信号可以通过通孔205射出以到达待测个体。接收件130通过通孔205接收外部物体即待测个体反射的信号。其中,发射件120可以为光发射件或超声波发射件,例如可以为发光二极管等。接收件130可以为光接收件或超声波接收件,例如可以为光电二极管等。
可选地,支架110和第一壳体210中的一者上设有滑块、另一者上设有滑轨,滑块和滑轨配合实现支架110和第一壳体210的滑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110可以包括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第一支架111与第一壳体210滑动连接。第二支架112设于第一支架111和第一壳体210之间,并与第一支架111连接。其中,检测组件100的检测面101形成于第二支架112背离第一支架111的端面上。进一步地,第一支架111设于容纳腔204内,第二支架112穿设于通孔205。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架112可以与第一壳体210滑动连接,并与第一支架111连接。即可以通过第一支架111或者第二支架112与第一壳体210的滑动连接以使得检测组件100能够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
结合参阅图7,图7是图6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210和第一支架111中的一者上可以设有导向柱211、另一者上可以设有导向孔212。其中,导向柱211可以在导向孔212的轴向上沿导向孔212移动,以实现第一支架111和第一壳体210之间的滑动连接。进一步地,导向柱211设于第一壳体210靠近第二壳体220的一侧,导向孔212设于第一支架111上,导向柱211可以插设于或者穿设于导向孔212、并可在导向孔212的轴向上移动。
可选地,导向柱211可以设有多个,多个导向柱211环绕分布于通孔205的外周沿。优选地,多个导向柱211均匀分布于通孔205的外周沿。其中,导向孔212可以设有多个,并分别与导向柱211一一对应设置。优选地,多个导向孔212可以均匀分别于第一支架111上。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架111的外周沿上可以设有凸耳,导向孔212设于凸耳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向柱211可以设于第一支架111上,导向孔212可以设于第一壳体210上,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
检测组件10还可以包括限位件140,该限位件140与导向柱211连接并可随导向柱211移动,以用于限位导向柱211的移动行程。
当导向柱211设于第一支架111上、导向孔212设于第一壳体210上时,导向柱211的一端穿设于导向孔212,限位件140连接于导向柱212穿设于导向孔212的端部上。检测组件100在第一位置时,限位件140抵触于第一壳体210;检测组件100在第二位置时,限位件140与第一壳体210之间间隔设置。
当导向柱211设于第一壳体210上、导向孔212设于第一支架111上时,导向柱211的一端穿设于导向孔212,限位件140连接于导向柱212穿设于导向孔212的端部。检测组件100在第一位置时,限位件140与第一壳体210之间间隔设置;检测组件100在第二位置时,限位件140抵触于第一壳体210。
可选地,限位件140和导向柱211分别自导向孔212的相对两端进入导向孔212,且限位件140进入导向孔212的端部和导向柱211进入导向孔212的端部连接。限位件140位于导向孔212之外的端部在检测组件100移动时可以限制导向柱211的移动行程。
例如,限位件140可以为螺钉、或者螺栓等结构件,导向柱211上可以设有螺孔,限位件140插设于导向柱211的螺孔并与导向柱211连接。限位件140的螺帽或法兰凸起可以限制导向柱211的移动行程以避免导向柱211脱离导向孔212。
其中,导向柱211相对于导向孔212的移动行程大致与第一弹性件300的形变行程一致,以进一步避免待测个体的待检测区域受力过大而过度形变,可以进一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换言之,检测组件100相对于第一壳体210的移动行程与第一弹性件300的形变行程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150,该第一电路板150设于第一支架111背离第二支架112的一侧。发射件120以及接收件130分别与第一电路板150电性连接,以实现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可选地,检测组件10还可以包括紧固件160,该紧固件160可以依次穿设于第一电路板150、第一支架111,并与第二支架112连接。其中,紧固件160可以为螺钉或者螺栓。优选地,第二支架112靠近第一支架111的一侧设有连接柱213,第一支架111上设有连接孔214,紧固件160和连接柱213分别自连接孔214的相对两端进入连接孔214,且紧固件160进入连接孔214的端部和连接柱213进入连接孔214的端部连接。
可以理解的,通过紧固件160实现第一电路板150、第一支架111以及第二支架112的固定连接,可以使得检测组件100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其中,紧固件160、连接柱213以及连接孔214可以分别设有多个,且分别一一对应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路板150、第一支架111以及第二支架112的相邻两者之间可以通过螺接、粘接、焊接、卡扣或者可拆卸等连接方式实现装配连接。
可选地,发射件120以及接收件130可以分别设于第一电路板150上,即发射件120以及接收件130可以通过贴片或者焊接等方式设于第一电路板150靠近第一支架111的一侧,以分别与第一电路板150实现电性连接。第一支架111设于第一电路板150和第二支架120之间,第一支架111可以设于第一电路板150上并环绕设于发射件120以及接收件130的外围,即发射件120以及接收件130装配于第一支架111围设形成的空间内。第二支架112设于第一支架111背离第一电路板150的一侧,并穿设于通孔205,以在第二支架112背离第一支架111的端面上形成检测面101。其中,第二支架112可以套设于第一支架111上并抵触于第一电路板150,以使得检测组件100的结构更为紧凑。
如前述,第一支架111可以为环形结构体,其围设的空间内可以设有隔墙1110,该隔墙1110设于发射件120和接收件130之间,以避免发射件120发出的信号直接到达接收件130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即隔墙1110将第一支架111围设的空间分割为间隔的两个空间,该两个空间分别用于装配发射件120和接收件130,以提升检测准确性。
请参阅图8至图10,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9是图8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1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1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发射件120为光发射器,接收件130为光接收器。
可以理解的,光发射器可以为能够发出红光或者绿光等探测光线的器件,其与第一电路板150电性连接,以在第一电路板150的控制下发射探测光线。光接收器可以为光电传感器件,能够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通过第一电路板150进行传导。检测装置10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光发射器在第一电路板150的控制下发射探测光线并射入至人体,部分光线被人体所吸收、另一部分发生反射并被光接收器所接收,检测装置10通过比对计算光接收器接收的探测光线信号以及光发射器发射的探测光线信号,从而得出人体健康数据。
检测组件10还可以包括设于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之间的透镜170。发射件120发出的探测光线可以通过透镜170射出检测装置10,待测个体反射回的探测光线穿过透镜170后能够被接收件130所接收。其中,透镜170与第一电路板150间隔设置,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设于第一电路板150和透镜170之间、并分别装配于第一电路板150上。
可选地,透镜170投影于第一壳体210上的投影可以覆盖于通孔205,第一电路板150投影于第一壳体210上的投影可以覆盖通孔205。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镜170投影于第一壳体210上的投影可以不超出通孔205的外边缘上。
进一步地,透镜170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第一透光部与发射件120相对设置,其可以用于汇聚发射件120发出的探测光线,使得探测光线照射至检测装置10外。第二透光部与接收件130相对设置,其可以用于汇聚由待测个体反射回的探测光线,使得接收件130可以接收到带有用户身体组织信息的探测光线。
其中,透镜170可以是具有聚光能力的透镜,也可是菲涅尔镜片。可选地,透镜170也可以采用诸如玻璃、聚酰亚胺、无色聚酰亚胺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透明材质制成,并在其一侧设有菲涅尔纹路。
结合参阅图11,图11是图8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透镜170可以包括与发射件120相对设置的第一透镜171、以及与接收件130相对设置的第二透镜172。发射件120发出的探测光线可以通过第一透镜171射出,而被待测个体反射回的探测光线可以通过第二透镜172而被接收件130所接收。可以理解的,随着发射件120和/或者接收件130的数量变化,第一透镜171和/或者第二透镜172的数量可以进行相应变化,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第一透镜171可以为前述的第一透光部,第二透镜172可以为前述的第二透光部。
如前述,第一支架111可以呈环形并环绕设于发射件120和接收件130的外围。第一支架111具有设于隔墙1110相背两侧的第一槽部1111和第二槽部1112。第一透镜171盖设于第一槽部1111的槽口,第二透镜172盖设于第二槽部1112的槽口。第一透镜171和第二透镜172通过隔墙1110间隔设置,即隔墙1110位于第一透镜171和第二透镜172之间,以避免光线在第一透镜171和第二透镜172之间发生窜光。
可选地,第一槽部1111可以作为承载第一透镜171的载体,且可以通过螺接、粘接、焊接、或者卡扣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一透镜171的固定连接。第二槽部1112可以作为承载第二透镜172的载体,且可以通过螺接、粘接、焊接、或者卡扣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二透镜172的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一透镜171可以嵌设于第一槽部1111中,第二透镜172可以嵌设于第二槽部1112中,以使得检测组件100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
可选地,第一透镜171背离第一电路板150的表面可以不凸出于第一支架111背离第一电路板150的表面。第二透镜172背离第一电路板150的表面可以不凸出于第一支架111背离第一电路板150的表面。优选地,第一透镜171背离第一电路板150的表面可与第一支架111背离第一电路板150的表面可以平齐。第二透镜172背离第一电路板150的表面与第一支架111背离第一电路板150的表面可以平齐。
如图9所示,第一槽部1111和第二槽部1112设于第一支架111的内侧,第一支架111的外侧还可以设有凸部1113,导向孔212和连接孔214分别贯穿凸部1113且间隔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镜170可以为一体结构,其上具有与隔墙1110相对应的凹槽,在透镜170设于第一支架111上时,隔墙1110插设于透镜170上的凹槽以定位透镜170,此时,透镜170位于凹槽两侧的部分可以分别嵌设于第一槽部1111和第二槽部1112。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0还可以包括设于第二支架112上的透明盖板180,该透明盖板180可以自通孔205暴露于检测装置10的外部。其中,检测组件100的检测面101形成于透明盖板180背离透镜170的表面上。具体而言,第二支架112具有装配孔1120,该装配孔1120可以为圆形孔或者矩形孔等,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透明盖板180投影于第二支架112上的投影覆盖装配孔1120。其中,透明盖板180可以嵌设于装配孔1120内,以保证检测装置10的密封性;或者,透明盖板180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架112背离第一支架111的一侧,且透明盖板180可以盖设于装配孔1120。可选地,透明盖板180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架112靠近第一支架111的一侧,且可以盖设于装配孔1120。可以理解的,发射件120发出的探测光线依次经由透镜170、透明盖板180射出,待测个体反射回的探测光线可以依次通过透明盖板180、透镜170而被接收件130所接收。其中,透明盖板180可以采用玻璃或蓝宝石等透明材质制成。
可选地,透明盖板180和第二支架112除了可以是两个相独立的部件进行装配外,两者也可以通过对应的工艺一体成型,即透明盖板180和第二支架112可以是一体结构。可选地,装配孔1120和通孔205同轴。
在一实施例中,透明盖板180可以设置有第一透光区181和第二透光区182,第一透光区181与第一透镜171相对设置,第二透光区182与第二透镜172相对设置。发射件120发出的探测光线依次经由第一透镜171、第一透光区181射出,待测个体反射回的探测光线可以依次通过第二透光区182、第二透镜172而被接收件130所接收。其中,第一透光区181和第二透光区182可以通过在透明盖板180表面做遮光处理后而形成的区域。例如可以在透明盖板180的表面喷涂油墨或丝印黑色,而未喷涂油墨或丝印黑色的区域为第一透光区181和第二透光区182。
如图11所示,装配孔1120具有相通的第一孔段1121和第二孔段1122。可选地,第一孔段1121和第二孔段1122同轴设置。其中,第一孔段1121的内径小于第二孔段1122的内径,以在第一孔段1121和第二孔段1122的结合部形成台阶结构。透明盖板180的外周沿抵触于第一孔段1121和第二孔段1122的结合部以对透明盖板180进行定位。
如图10所示,第二支架112套设于第一支架111上,此时,卡合槽102可以设于第二支架112的外周侧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支架111套设于第二支架112上时,卡合槽102可以设于第一支架111的外周侧上。此外,当第一电路板150的外周沿突出于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时,卡合槽102还可以设于第一电路板150的外周侧上。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00还可以包括设于透镜170和透明盖板180之间的隔离件190,该隔离件190的相对两侧分别抵触于透镜170和透明盖板180,以避免在装配时透镜170和透明盖板180直接接触出现磕碰损伤。其中,隔离件190可以为泡棉、橡胶或者硅胶等缓冲件。
可选地,隔离件190具有避让信号传播的镂空部,以使得发射件120的信号可以顺利射出,以及使得接收件130能够顺利地接收信号。
如图8所示,隔离件190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镂空部191和第二镂空部192,第一镂空部191设于第一透镜171和第一透光区181之间,第二镂空部192设于第二透镜172和第二透光区182之间。
换言之,第一镂空部191与透镜170的第一透光部相对设置,第二镂空部192与透镜的第二透光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在实际装配过程中,优先完成第一支架111与透镜170的装配、第二支架112与透明盖板180的装配、以及将发射件120和接收件130装配于第一电路板150上,然后将隔离件190装配于透镜170或者透明盖板180上,最后将第一支架111、第二支架112以及第一电路板150进行装配以得到检测组件100。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第一电路板150背离第一支架111的一侧设有抵接件195,第一弹性件300的一端抵触于抵接件195、另一端抵触于第二壳体220。
其中,抵接件195可以为设于第一电路板150上的结构加强件。其中,抵接件195可以为片状结构,其材质可以为金属、泡棉、橡胶或硅胶等。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消抵接件195,即第一弹性件300的一端可以直接抵触于第一电路板150、另一端抵触于第二壳体220。其中,第一弹性件300可以为弹簧、泡棉、橡胶或硅胶等。优选地,第一弹性件300的压缩行程和检测组件100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的移动行程基本一致。第一弹性件300可以为扁平压缩弹簧等弹性体。
请参阅图13和图14,图13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14是图13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壳体组件200还可以包括设于第二壳体220上的第二电路板230。该第二电路板230与第一电路板150电性连接,以配合完成检测。
其中,配合件202和配合位102中的一者设于第二电路板230上、另一者设于第二支架112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配合件202和配合位102中的一者可以设于第一壳体210或者第二壳体220上、另一者可以设于第一支架111或者第二支架112上。
如图13和图14所示,以配合件202设于第二电路板230上、配合位102设于第二支架112上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第二电路板230具有避让孔231,检测组件100穿设于避让孔231并可以在避让孔231的轴向上相对于壳体组件200移动。其中,避让孔231可以提供检测组件100的移动空间。第二电路板230环绕设于检测组件100的外围,从而可以避免检测组件100与第二电路板230堆叠,以提升检测装置10的结构紧凑性。第一弹性件300的一端穿设于避让空231,并抵触于第二壳体220。
可选地,第二壳体220邻接容纳腔204的一侧设有与避让孔231相对的避让槽221,第一弹性件300的一端穿设于避让空231,并抵触于避让槽221的槽壁。通过在第二壳体220上设置避让槽221,一方面可以为检测组件100提供移动空间,另一方面可避免第一弹性件300在形变过程中发生错位或者偏移现象。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促使检测组件10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回复力为磁力时,第一磁性件103和第二磁性件203中的一者嵌设于避让槽221、另一者设于第一电路板150上。
可选地,第二壳体220邻接容纳腔204的一侧可以设有凸柱221,第二电路板230设于凸柱221上,并可通过螺接、卡接、焊接或者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凸柱221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凸柱221可以设有多个,并环绕设于避让槽221的外围,多个凸柱221可以增强第二电路板230的连接稳定性。可选地,第一壳体210上可以设有与凸柱221对应的固定柱,该固定柱可以穿设于第二电路板230并抵接于凸柱221,并与凸柱221配合夹持固定第二电路板230。
可以理解的,第二电路板230与第一电路板150电性连接,以用于实现信号传输,即第二电路板230与第一电路板150配合完成检测。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二电路板230集成于第一电路板150上,即第二电路板230和第一电路板150合二为一。此时,配合件202或者配合位102可以设于第一壳体210或者第二壳体220上。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00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240,第二电路板230和第一电路板150通过柔性电路板240实现电性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电路板230和第一电路板150还可以通过导线实现电性连接。通过柔性电路板240或者导线在实现第二电路板230和第一电路板150电性连接的同时,可保证检测组件100的移动不受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件202和配合位102中的一者可以为卡合件、另一者可以为卡合槽。卡合件可以为设于第二电路板230上的导电件,例如弹片、弹簧或者POGO PIN等。卡合件可以与第二电路板230电性连接。卡合槽可以设于支架110(例如第二支架112)上,支架110(例如第二支架112)可以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件可以为伸缩结构,当卡合件与卡合槽配合而伸出时,检测装置10触发提醒,该提醒用于提示用户减少对检测面101施加的外力。其中,检测组件100在第一位置时,卡合件与卡合槽的内壁间隔设置;检测组件100在第二位置时,卡合件抵触于第二支架112,即卡合件可以与第二支架112可以实现电性连接。具体而言,第二支架112可以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当卡合件抵触于第二支架112时可以形成回路;当卡合件进入卡合槽并与卡合槽的内壁间隔设置时,回路断开。
可选地,第二支架112可以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触点,当卡合件抵触于第二支架112时,卡合件分别抵触于第二支架112上的两个触点,以形成回路。可选地,卡合件可以设有两个;检测组件100在第二位置时,两个卡合件分别抵触于第二支架112,以形成回路;检测组件100在第一位置时,卡合件进入与之对应的卡合槽,以断开回路。
在一实施例中,配合件202和配合位102中的一者可以为导电件、另一者可以为绝缘部。支架110(例如第二支架112)可以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可选地,配合件202可以为设于第二电路板230上的导电件,例如弹片、弹簧或者POGO PIN等。配合位102可以为设于第二支架112上的绝缘部,例如涂覆于第二支架112局部表面上的绝缘材料。检测组件100在第二位置时,配合件202抵触于第二支架112以形成回路;检测组件100在第一位置时,配合件202抵触于配合位102以断开回路。
可选地,绝缘部可以为设于卡合槽内的绝缘体,使得卡合件进入卡合槽后与支架不电性连接,从而断开上述回路。
综上,可以响应于回路的断开从而触发电子设备发出提醒,例如是语音提醒,或者通过显示屏进行文字提醒等,提醒用户减少按压的力度。
在一实施例中,配合件202和配合位102可以均为导电件。例如,配合件202可以为设于第二电路板230上的弹片、弹簧或者POGO PIN等,并与与第二电路板230电性连接。配合位102可以为设于第二支架112上的导体,第二支架112可以采用诸如塑胶等绝缘材料制成。其中,检测组件100在第一位置时,配合件202抵触于配合位102以形成回路。检测组件100在第二位置时,配合件202与配合位102分离以断开回路。此时,响应于回路的连通从而触发电子设备发出提醒,例如是语音提醒,或者通过显示屏进行文字提醒等,提醒用户减少按压的力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10(例如第二支架112)也可以与电路板连接,例如与第二电路板230电连接,因此当配合件202与第二支架112电性连接时,可以形成回路。当配合件20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支架112不电性连接时,回路断开,响应于回路的断开从而触发电子设备发出提醒,例如是语音提醒,或者通过显示屏进行文字提醒等,提醒用户减少按压的力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支架110(例如第二支架112)具有一定电压,例如3V的电压,从而配合件202在与支架110抵触的时候能够检测到电压值,在配合件202位于第一位置时,则未检测到电压,从而可以触发电子设备发出提醒,以提醒用户减少按压的力度。
可以理解的,对于将配合件设置在支架上,配合位设置在壳体上的方案也可以参照上述方式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一壳体活动连接,使得检测组件可以沿第二电路板的避让孔的轴向移动。配合件可抵触于第二支架或者与第二支架分离,在抵触时,配合件与第二支架之间实现信号导通;在分离即配合件与配合位实现配合时,配合件和第二支架之间断开信号连接。此时,可响应于信号的断开从而触发电子设备发出提醒,例如是语音提醒,或者通过显示屏进行文字提醒等,提醒用户减少按压的力度。
以配合件为卡合件、配合位为卡合槽为例。当检测组件因为导线柱的导向作用沿第二电路板的避让孔的轴向上移动时,第二电路板上的卡合件可以为侧向触点弹片。检测组件在第二位置时,卡合件抵触于第二支架以实现信号导通;检测组件在第一位置时,卡合件进入卡合槽,使得卡合件与第二支架间隔,从而使得卡合件和第二支架之间断开信号连接。即卡合槽的深度需要大于卡合件进入卡合槽中的部分长度,以使得卡合件进入卡合槽时与卡合槽的内壁相间隔。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槽内可以设置绝缘体,使得卡合件进入卡合槽后与支架不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检测组件和壳体组件,在检测面接受待测个体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检测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卡合件可以进入卡合槽而使得卡合件和第二支架之间断开信号连接,以此来提示检测面受力过大,可能会使得个体待测区域过度变形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时需要减小施加于检测面上的作用力使得检测组件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返回,在返回至卡合件抵触于第二支架时,卡合件与第二支架信号导通,进而提示可以进行检测。
可以理解的,通过卡合件与第二支架支架的信号导通状态来提示检测面的受力情况,以避免待测个体表面受力过大而发生过度形变,进而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启示下,当检测面受力并移动至第一位置即卡合件与第二支架断开电连接时,检测装置可以采用不显示检测信息、闪光、发出警报声或者振动等方式提醒用户轻按手指,避免待测个体表面受力过大发生过度形变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了至少两种受力过大的提示方式:一种通过触感来感知检测面的受力情况,即感知检测组件移动过程中的阻力变化情况;另一种通过配合件与配合位的配合关系,即通过电信号的通断来获取检测面的受力情况。
基于本申请上述提供的检测装置,相较于常规的指夹式血氧仪、超声波检测设备以及心电图检测设备等,通过在第二电路板上设置避让孔,并使得检测组件可以在避让孔中并沿避让孔的轴向上移动,可以减少检测装置在检测组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堆叠厚度。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置,以将上述检测装置集成于电子设备以及可穿戴设备上,从而使得可穿戴设备以及电子设备可以在满足健康检测的同时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紧凑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提醒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检测组件和壳体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中的一者上设有配合位,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配合位相对应的配合件;该检测组件包括检测面,该检测面用于贴合用户的检测部(可以理解的,用户通过与检测面接触在检测时会对检测面产生压力,检测部可以是用户的手指指腹等部位);该提醒方法包括:在该配合位与该配合件配合的情况下,该电子设备发出提醒,该提醒用于提示用户减少对检测面施加的外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子设备包括的检测装置可以包括前述任一项或多项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方式及其特征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或替换。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作为在此使用的“可穿戴设备”指的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且符合穿戴基本技术要求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具备蓝牙的数据传输标准,实现协同交互能力。其还可以具备多种监测传感器,如监测环境光、地磁、温度、气压、高度、陀螺仪和加速计以及心率等数据的传感器。此外,可穿戴设备的显示方式可以包括指针、数字以及图像等。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者可穿戴装置、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device)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电子设备。
其中,可穿戴设备或者可穿戴装置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眼镜、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眼镜、智能脚链以及智能腰带等可穿戴设备或者可穿戴装置,此处不做限定,只要该可穿戴设备或者可穿戴装置能够被佩戴在人体上即可理解为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或者可穿戴装置。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或者可穿戴装置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5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50可以是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其可佩戴于用户的手腕进行使用,除了为用户提供日历、时间等查看服务之外,还可为用户提供语音通话、视频聊天等沟通服务,也可以监测用户的日常运动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数据指标。例如,可穿戴设备50可以设置有诸如光电容积描记(Photo Plethysmo Graphy,PPG)、心电描记(Electro CardioGraphy,ECG)等检测模块,以实现检测用户健康状态的功能。当然,可穿戴设备50的功能也可以不仅限于此,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列举,下面仅以可穿戴设备50为智能手表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5所示,可穿戴设备50可以包括:电子设备510和绑带520。电子设备510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绑带520,且电子设备510可以设置有PPG检测模块,其可以用于实现可穿戴设备50的健康检测功能。相对两侧的绑带520可以进行连接,并可在连接后与电子设备510共同围设形成有佩戴空间,使得用户可通过绑带520将电子设备510佩戴在手腕上进行使用。具体而言,电子设备510可以是智能手表中的表头,而绑带520则可以是智能手表中的表带。其中,电子设备510除了可以设置有PPG检测模块以外,其还可以设置有智能手表所需的其他电子器件,如电池、摄像头、扬声器以及麦克风等等。绑带520的材质可以为柔性亲肤材质,如软胶、橡胶、硅胶、麻绳及其复合材质等等,以提高用户的佩戴舒适度。当然,绑带520的材质也可以为金属。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10也可以不仅限于在可穿戴设备50,也即是智能手表中进行使用,其也可以是独立的设备,如专业的医疗设备或健康检测设备。或者是,电子设备510也可以是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换言之,电子设备510可以用于实现可穿戴设备50的健康检测功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510可以独自实现健康检测功能。
结合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1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电子设备510可以包括:显示屏511、壳体组件512以及检测组件513。显示屏511可以与壳体组件512连接,且两者可以共同围设形成有容纳空间。壳体组件512具有一端敞口的容纳空间101,显示屏511盖设于敞口处并与壳体组件512连接。检测组件513可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检测组件513可用于发出探测信号,并接收由用户身体反射回的探测信号。探测信号可以为光信号、超声波信号或者电信号等。
其中,显示屏511可以用于实现电子设备510的图像显示功能,以便于用户通过显示屏511与电子设备510进行人机交互。检测组件513可以为PPG检测模块,其可以对带有用户身体组织信息的探测光线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电子设备510的健康检测功能。壳体组件512可以保护容纳空间101内的电子器件。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检测组件513可以为超声波检测模块,其可以对带有用户身体组织信息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电子设备510的健康检测功能。此外,检测组件513可以为ECG检测模块,其可以对带有用户身体组织信息的电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电子设备510的健康检测功能。
具体而言,显示屏511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面板、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且触控面板设置于透明面板和显示面板之间。透明面板可以用于保护显示面板,其可作为电子设备510的外表面。显示面板可用于进行图像显示。触摸面板可用于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其中,透明面板、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之间可借助光学胶、压敏胶等胶体贴合在一起。
具体地,透明面板的表面可以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其中,透明面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等刚性材质,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等柔性材质。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上进行上述触控操作。
其中,显示面板可以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面板进行图像显示,也可以是使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面板进行图像显示。触控面板主要用于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相应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510的处理器,使得电子设备510能够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相应的反应。
以上仅是对显示屏511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简单说明,显示屏511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可参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壳体组件512可以包括后盖以及设于后盖一侧的中框。显示屏511可以盖设于中框的一侧,后盖可以盖设于中框的另一相对侧。后盖与中框围设形成一端敞口的容纳空间。即后盖与中框可与显示屏511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510所需的其他电子器件,如电池、摄像头、扬声器以及麦克风等等。其中,显示屏511和后盖可分别通过粘胶和/或连接板等方式与中框进行固定连接。当然,显示屏511和后盖的连接方式也可不仅限于此,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中框在外形上可以类似于具有圆角的正方形,且中框可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510的电子器件,以将电子器件固定在容纳空间101内。例如,电子设备510的扬声器可以固定在中框上,且中框还可以开设有对应的发声孔,以连通扬声器和容纳空间101外,使得扬声器可以通过该发声孔进行发声。同时,中框的相对两侧还可以用于与绑带520连接。例如,中框的相对两侧可以设置有生耳孔,而绑带52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生耳针,使得绑带520能够通过生耳针与中框进行可拆卸地连接。此外,中框的材质除了可以是金属或硬质塑料外,其也可以是由金属和硬质塑料共同形成的。例如,中框可以分为内壳和外壳,内壳的材质可以是硬质塑料,外壳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且内壳和外壳可以通过模内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如此,不仅可以使得中框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减轻中框的重量。可选地,中框和绑带520的连接方式也可不仅限于前述的生耳针,两者也可采用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或者是两者也可以固定连接而不可拆卸。同时,中框的外形也可为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其具体的形状可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壳体组件512的后盖可以具有贯穿孔514,检测组件513的一端可以穿设于贯穿孔514,检测组件513的检测面形成于检测组件513穿设于贯穿孔514的端部上。其中,壳体组件512的后盖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210,贯穿孔514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的通孔205。
进一步地,关于壳体组件512和检测组件513的具体结构特征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200和检测组件100,故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检测装置以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检测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移动来感知检测面的受力情况,以避免待测个体表面受力过大而发生过度形变,进而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检测组件和壳体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中的一者上设有配合位,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配合位相对应的配合件;所述检测组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配合件与所述配合位实现配合,以及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之间产生回复力;
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检测组件能够在所述回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配合位与所述配合件分离;
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具有检测面,所述检测面用于接受所述外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为卡合件,所述配合位为卡合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和所述配合位中的一个为导电件,另一个为绝缘部;或者,所述配合件和所述配合位均为导电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合件和所述配合位配合时,所述检测装置触发提醒,所述提醒用于提示用户减少对所述检测面施加的外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为伸缩结构,当所述卡合件与所述卡合槽配合而伸出时,所述检测装置触发提醒,所述提醒用于提示用户减少对所述检测面施加的外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之间的第一弹性件;
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检测组件在所述弹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配合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通孔;
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具有设于所述容纳腔中的第一部分、穿设于所述通孔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部分之间;所述检测面形成于所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支架、发射件以及接收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支架具有穿设于所述通孔的端部,所述检测面形成于所述支架穿过所述通孔的端部上;所述发射件发出的信号通过所述通孔射出,所述接收件通过所述通孔接收外部物体反射的所述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其中,所述检测面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第一支架的端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和所述第一支架中的一者上设有导向柱、另一者上设有导向孔;
其中,所述导向柱可在所述导向孔的轴向上沿所述导向孔移动,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滑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相对于所述导向孔的移动行程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变行程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所述发射件和所述接收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件为光发射器,所述接收件为光接收器;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透镜、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透明盖板;
其中,所述透明盖板自所述通孔暴露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部;所述检测组件的所述检测面形成于所述透明盖板背离所述透镜的表面上;所述发射件和所述接收件分别与所述透镜相对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背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有抵接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触于所述抵接件、另一端抵触于所述第二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柔性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卡合件和所述卡合槽中的一者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组件,具有容纳腔以及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通孔;以及
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检测组件具有检测面,所述检测面自所述通孔露出以用于接受外力;
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中的一者具有配合位、另一者具有与所述配合位相对应的配合件;
所述检测组件能够在所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配合件能够与所述配合位实现配合,以及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之间产生回复力;
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检测组件能够在所述回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配合件与所述配合槽分离。
17.一种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检测组件和壳体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中的一者上设有配合位,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配合位相对应的配合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面,所述检测面用于贴合用户的检测部;
所述提醒方法包括:在所述配合位与所述配合件配合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发出提醒,所述提醒用于提示所述用户减少对所述检测面施加的外力。
CN202310420193.5A 2023-04-18 2023-04-18 检测装置、电子设备、提醒方法 Pending CN1164918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0193.5A CN116491899A (zh) 2023-04-18 2023-04-18 检测装置、电子设备、提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0193.5A CN116491899A (zh) 2023-04-18 2023-04-18 检测装置、电子设备、提醒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1899A true CN116491899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27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0193.5A Pending CN116491899A (zh) 2023-04-18 2023-04-18 检测装置、电子设备、提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18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8397B (zh) 可调节腕戴式压力感测装置
EP3148409B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70118439A (ko) 생체 정보를 측정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를 충전하는 장치
US20190110744A1 (en) Interchangeable wearable device
US20150342480A1 (en) Optical pulse-rate sensing
TW201605117A (zh) 用於電子裝置的天線
CN216700554U (zh) 壳体组件、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
KR20170127744A (ko) 와치타입 단말기
CN217566091U (zh) 可穿戴设备
US11803162B2 (en) Watch with sealed housing and sensor module
CN112190246A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主体
CN106449246A (zh) 一种具有心率检测功能的按键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210003410A (ko) 도전성 연결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6491899A (zh) 检测装置、电子设备、提醒方法
US20230293030A1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module, strap assembly, and wearable device
CN115696793A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8528718U (zh) 生命体征手环
CN11075506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366522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5582118U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5342384U (zh) 按键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4846262U (zh) 可穿戴设备
CN114903257A (zh)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6675768U (zh) 听诊装置
CN210354684U (zh)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