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52979U - 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52979U
CN215552979U CN202120262522.4U CN202120262522U CN215552979U CN 215552979 U CN215552979 U CN 215552979U CN 202120262522 U CN202120262522 U CN 202120262522U CN 215552979 U CN215552979 U CN 215552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pencil
contact
connecting seat
pres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625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uangyu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uangyu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uangyu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uangyu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625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52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52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529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口,且连接口的内部设置有触点,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转轴的下端设置有偏板,且偏板的中部设置有卡槽。该注塑成型汽车线束,转轴和偏板的设置,以增大压板线束的接触面积,避免两者之间接触面积较小,导致电阻较大,发热严重,其次偏板带动线束水平横移,便于后端的旋转至下端的压板能够对线束进行固定,齿轮箱、齿轮组和转盘的设置,使得上下两端的转轴呈同步反向旋转,且旋转速度相同,使得装置内部结构的同步性增大,使得与之通过连接的上下两端相同的零件能够同步运动,压板、连接套的设置,通过弹簧去适应外表面变化后的线束。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
传统的注塑成型汽车线束在加工过程中,为线束内部添加线材时,添加过程较为困难,耗时较长,且添加效果不如人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口,且连接口的内部设置有触点,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线,且连接线的前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设置有偏板,且偏板的中部设置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右侧设置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中部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右侧设置有压板。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齿轮箱,且齿轮箱的内部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箱的前端设置有转盘。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套。
优选的,所述偏板通过转轴与连接座固定连接,且转轴设置有两组,关于连接口的水平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上下对称。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右侧表面结构与压板的左侧表面结构相吻合,且连接座通过限位杆和弹簧与压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直径大小与连接套的内表面直径大小相同,且连接套通过连接线与触点构成连通结构。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注塑成型汽车线束,通过转轴和偏板的设置,转轴带动外表面固定的偏板和压板同步进行偏转,偏板带动线束水平横向移动,直至右侧的压板与线束进行接触,线束由圆柱组合状变化成为扁平组合状态,该结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线束的组合状态,由圆柱组合状变化成为扁平组合状态,以增大压板线束的接触面积,避免两者之间接触面积较小,导致电阻较大,发热严重,其次偏板带动线束水平横移,便于后端的旋转至下端的压板能够对线束进行固定;
2、该注塑成型汽车线束,通过齿轮箱、齿轮组和转盘的设置,齿轮组由三个同直径大小的齿轮组合而成,其中中间的齿轮与前端的转盘相固定,上下两端的齿轮与后端的转轴相固定,该结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三个齿轮的设置,使得上下两端的转轴呈同步反向旋转,且旋转速度相同,使得装置内部结构的同步性增大,使得与之通过连接的上下两端相同的零件能够同步运动;
3、该注塑成型汽车线束,通过压板、连接套的设置,上下两端的压板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即可,两者中轴线由平行转换至重合过程中,压板和连接座相啮合,内部的限位杆伸入至连接套内部,弹簧带动压板跟随压平后的线束相接触,该结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弹簧去适应外表面变化后的线束,避免装置内部的线束与压板之间出现刚性接触,线束内部的线材相互支撑,导致线束和装置之间出现损耗性的连接,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齿轮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弹簧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连接口;3、触点;4、连接线;5、转轴;6、偏板;7、卡槽;8、连接座;9、限位杆;10、弹簧;11、压板;12、齿轮箱;13、齿轮组;14、转盘;15、连接槽;16、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包括壳体1,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口2,且连接口2的内部设置有触点3,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线4,且连接线4的前端设置有转轴5,转轴5的下端设置有偏板6,且偏板6的中部设置有卡槽7,转轴5和偏板6的设置,转轴5带动外表面固定的偏板6和压板11同步进行偏转,偏板6带动线束水平横向移动,直至右侧的压板11与线束进行接触,线束由圆柱组合状变化成为扁平组合状态,该结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线束的组合状态,由圆柱组合状变化成为扁平组合状态,以增大压板11线束的接触面积,避免两者之间接触面积较小,导致电阻较大,发热严重,其次偏板6带动线束水平横移,便于后端的旋转至下端的压板11能够对线束进行固定;
偏板6通过转轴5与连接座8固定连接,且转轴5设置有两组,关于连接口2的水平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上下对称,转轴5的右侧设置有连接座8,且连接座8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9,限位杆9的中部设置有弹簧10,且弹簧10的右侧设置有压板11,连接座8的右侧表面结构与压板11的左侧表面结构相吻合,且连接座8通过限位杆9和弹簧10与压板11活动连接,壳体1的前端设置齿轮箱12,且齿轮箱12的内部设置有齿轮组13,齿轮箱12的前端设置有转盘14,齿轮箱12、齿轮组13和转盘14的设置,齿轮组13由三个同直径大小的齿轮组合而成,其中中间的齿轮与前端的转盘14相固定,上下两端的齿轮与后端的转轴5相固定,该结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三个齿轮的设置,使得上下两端的转轴5呈同步反向旋转,且旋转速度相同,使得装置内部结构的同步性增大,使得与之通过连接的上下两端相同的零件能够同步运动;
连接座8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槽15,且连接槽15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套16,限位杆9的外表面直径大小与连接套16的内表面直径大小相同,且连接套16通过连接线4与触点3构成连通结构,压板11、连接套16的设置,上下两端的压板11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即可,两者中轴线由平行转换至重合过程中,压板11和连接座8相啮合,内部的限位杆9伸入至连接套16内部,弹簧10带动压板11跟随压平后的线束相接触,该结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弹簧10去适应外表面变化后的线束,避免装置内部的线束与压板11之间出现刚性接触,线束内部的线材相互支撑,导致线束和装置之间出现损耗性的连接,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
装置在使用之前,将需要进行连接的线束放置在卡槽7的内部,将线束水平横向往卡槽7的内部左侧移动,直至线束移动至终点处,随后旋转装置前端的转盘14,转盘14的主轴连接后端齿轮箱12内部齿轮组13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齿轮,旋转过程中,中间的齿轮带动上下两端的齿轮进行旋转,上下两端的齿轮与后端的转轴5固定连接,转轴5带动外表面固定的偏板6和压板11同步进行偏转,偏板6带动线束水平横向移动,直至右侧的压板11与线束进行接触,线束由圆柱组合状变化成为扁平组合状态,上下两端的压板11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即可,两者中轴线由平行转换至重合过程中,压板11和连接座8相啮合,内部的限位杆9伸入至连接套16内部,弹簧10带动压板11跟随压平后的线束相接触。
综上所述,该注塑成型汽车线束,转轴5和偏板6的设置,转轴5带动外表面固定的偏板6和压板11同步进行偏转,偏板6带动线束水平横向移动,直至右侧的压板11与线束进行接触,线束由圆柱组合状变化成为扁平组合状态,该结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线束的组合状态,由圆柱组合状变化成为扁平组合状态,以增大压板11线束的接触面积,避免两者之间接触面积较小,导致电阻较大,发热严重,其次偏板6带动线束水平横移,便于后端的旋转至下端的压板11能够对线束进行固定,齿轮箱12、齿轮组13和转盘14的设置,齿轮组13由三个同直径大小的齿轮组合而成,其中中间的齿轮与前端的转盘14相固定,上下两端的齿轮与后端的转轴5相固定,该结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三个齿轮的设置,使得上下两端的转轴5呈同步反向旋转,且旋转速度相同,使得装置内部结构的同步性增大,使得与之通过连接的上下两端相同的零件能够同步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口(2),且连接口(2)的内部设置有触点(3),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线(4),且连接线(4)的前端设置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下端设置有偏板(6),且偏板(6)的中部设置有卡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的右侧设置有连接座(8),且连接座(8)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的中部设置有弹簧(10),且弹簧(10)的右侧设置有压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设置齿轮箱(12),且齿轮箱(12)的内部设置有齿轮组(13),所述齿轮箱(12)的前端设置有转盘(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8)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槽(15),且连接槽(15)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套(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板(6)通过转轴(5)与连接座(8)固定连接,且转轴(5)设置有两组,关于连接口(2)的水平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上下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8)的右侧表面结构与压板(11)的左侧表面结构相吻合,且连接座(8)通过限位杆(9)和弹簧(10)与压板(11)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9)的外表面直径大小与连接套(16)的内表面直径大小相同,且连接套(16)通过连接线(4)与触点(3)构成连通结构。
CN202120262522.4U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552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62522.4U CN215552979U (zh)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62522.4U CN215552979U (zh)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52979U true CN215552979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37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6252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552979U (zh)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529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52979U (zh) 一种注塑成型汽车线束
CN216226637U (zh) 一种线束折弯装置
CN110534261B (zh) 一种线束复合处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7459288U (zh) 一种用于新型能源汽车的连接线束
CN106025667A (zh) 网络信息模块
CN213124914U (zh) 一种线束连接器固定装置
CN213753411U (zh) 一种电子设备线束加工用压接装置
CN219831270U (zh) 一种汽车线束检测结构
CN219535473U (zh) 一种车身线束固定支架
CN218828351U (zh) 一种便于精准定点的发动机线束端子压接机
CN216049635U (zh) 一种车载线束同轴度检测设备
CN206781670U (zh) 一种具有防电流反击作用的汽车开关总成
CN218919325U (zh) 一种新型对插端子
CN1725387B (zh) 一种线缆组件及这种线缆组件与电路板的连接方法
CN110518372A (zh) 一种线到板idc连接器
CN204966936U (zh) 穿刺压接型电连接器专用压接设备
CN215732257U (zh) 一种接线角度可调式铜接线端子
CN219833242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发动机线束梳理组件
CN109580382A (zh) 一种电线插头弯曲性能的测试装置
CN216529785U (zh) 一种用于连接线生产工艺的压接头装置
CN215812931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线束的产品质量检测装置
CN209675522U (zh) 万向可调的rj45连接器
CN218275354U (zh) 一种电子线束用的端头连接装置
CN208890057U (zh) 一种线束加工的束线装置
CN218351800U (zh) 一种防水的汽车线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