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7164U - 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及使用其的玻璃钢化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及使用其的玻璃钢化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17164U
CN215517164U CN202121458964.2U CN202121458964U CN215517164U CN 215517164 U CN215517164 U CN 215517164U CN 202121458964 U CN202121458964 U CN 202121458964U CN 215517164 U CN215517164 U CN 215517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pipe
limiting valve
flow limiting
outlet branch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89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利华
黄亮东
刘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Guangdong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Guangdong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Guangdong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Guangdong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89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17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17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17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及使用其的玻璃钢化加热炉,所述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包括限流阀组件;所述出气主管的下端设有向下伸入上炉腔内的第一出气支管,所述第一出气支管靠近上炉腔的内侧壁安装;所述限流阀组件设于所述出气主管的下方,所述限流阀组件包括限流阀;所述限流阀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侧壁伸入所述第一出气支管内,所述限流阀的外侧面与所述出气支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限流阀开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向上排出的气流的流量和流速;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使用所述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的玻璃钢化加热炉,有更好的热能回收率,内部空间得到优化,加热区域和上方具有更通畅的热交换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及使用其的玻璃钢化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钢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及使用其的玻璃钢化加热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玻璃钢化加热炉的炉顶安装有水平推拉开合的出气阀,出气阀设于出气管的顶端出口,出气阀的底面与出气管的顶端端面之间留有间隙,玻璃钢化加热炉内的气流可通过该间隙向外自由流动,从而保持玻璃钢化加热炉的内外气压平衡,由于没有阻挡,炉内气体外流的流动速度较快,通过出气管中安装的U形管仅可回收外流的气体携带的较少部分的热量,排气的热量损失过大,热能利用率低,能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需求,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热能回收率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使用所述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的玻璃钢化加热炉,内部热交换空间得到优化并具有更好的热能回收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用于玻璃钢化加热炉的上炉腔内的热风气体的供给和排放,包括安装于上炉腔的外壳上方的进气主管、出气主管和出气阀,出气阀设于出气主管的顶端出口,进气主管的输入端还设有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位于出气主管内,所述进气支管的首尾两端连通所述进气主管,还包括限流阀组件;
所述出气主管的下端设有向下伸入上炉腔内的第一出气支管;
所述限流阀组件设于所述出气主管的下方,所述限流阀组件包括限流阀;
所述限流阀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侧壁伸入所述第一出气支管内,所述限流阀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限流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气支管内的向上排出的气流的流量和流速。
进一步的,还包括翅形扰流片;所述进气支管的形状为U型;
所述翅形扰流片套装并呈螺旋状环绕于进气支管的外侧面。
优选的,所述限流阀组件还包括安装架;
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板、安装板和支撑管;
所述支撑管套装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外侧面;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管的下端部连接,并所述固定板固定于上炉腔的外壳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管的上端部连接;所述限流阀安装于所述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限流阀组件还包括转轴和驱动器;
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用于通过遮盖所述第一出气支管来调节气流的排出流量和排出流速;
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限流阀的中部可旋转地套装于所述转轴;
所述驱动器和所述限流阀的后端连接;
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侧壁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朝向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所述槽口用于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进出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内部;
所述驱动器顺时针方向推动所述限流阀的后端,带动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穿过所述槽口伸入至所述第一出气支管内;反之,所述驱动器逆时针方向推动所述限流阀的后端,带动位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内的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穿过所述槽口退出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器包括气缸和传动杆;
所述限流阀设有滑行槽,所述滑行槽设置于所述限流阀的后端部和所述转轴之间;
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板并位于所述限流阀的后方;
所述传动杆的后端与所述气缸的驱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前端可旋转地插装于所述滑行槽内;
所述气缸驱动所述传动杆前后运动,带动所述限流阀的后半部绕所述转轴前后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通过所述槽口进入或退出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外壁之间填充有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限流阀组件还包括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一侧,并朝向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
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远离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最大距离。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流阀组件还包括导向板;
所述导向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前部,并靠近所述限流阀的前端而设;所述导向板呈弧形,所述导向板的弧度和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转动弧度相一致;
所述导向板设有滑块,所述限流阀的前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所述气缸驱动所述传动杆前后运动,带动所述限流阀的前端通过所述滑块沿所述导向板滑行。
还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出气支管;
所述第二出气支管的上端插装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下端内;所述第二出气支管的下端口为斜口,所述第二出气支管的下端口靠近并朝向上炉腔的加热区域。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玻璃钢化加热炉,包括以上所述的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可回收热能的进气排气结构,还包括限流阀组件,出气管设有向下伸入上炉腔内的第一方管,炉内的热气体通过第一方管向上外流,限流阀的外侧面与面对的第一方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在不影响上炉腔的内外气压平衡的状态下可以通过限流阀组件控制第一方管内的向上排出的热气体的流量和流速,从而减少出气阀与出气管的顶端端面的间隙处泄漏的热量,提高玻璃钢化加热炉的热能利用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使用所述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的玻璃钢化加热炉,具有更好的热能回收率,内部空间得到优化,加热区与加热上方的区域具有更通畅的热交换空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玻璃钢化加热炉,排气的热量损失过大,热能利用率低,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限流阀的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限流阀的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有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的玻璃钢化加热炉的俯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后视图;
其中:进气主管1;上炉腔2;出气主管3;出气阀4;限流阀组件5;进气支管11;翅形扰流片12;第一出气支管31;第二出气支管32;限流阀51;安装架52;气缸53;传动杆54;限位板55;导向板56;转轴57;隔热层312;滑行槽511;固定板521;安装板522和支撑管5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1-5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用于玻璃钢化加热炉的上炉腔2内的热风气体的供给和排放,包括安装于上炉腔2的外壳上方的进气主管1、出气主管3和出气阀4,出气阀4设于出气主管3的顶端出口,进气主管1的输入端还设有多个进气支管11,所述进气支管11位于出气主管3内,所述进气支管11的首尾两端连通所述进气主管1,还包括限流阀组件5;
所述出气主管3的下端设有向下伸入上炉腔2内的第一出气支管31;
所述限流阀组件5设于所述出气主管3的下方,所述限流阀组件5包括限流阀51;
所述限流阀51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侧壁伸入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内,所述限流阀51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限流阀51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内的向上排出的气流的流量和流速。
现有的玻璃钢化加热炉的炉顶的安装有水平推拉开合的出气阀4,出气阀4设于出气主管3的顶端出口,出气阀4的底面与出气主管3的顶端端面之间留有间隙,玻璃钢化加热炉内的气流可通过该间隙向外自由流动,从而保持玻璃钢化加热炉的内外气压平衡,由于没有阻挡,炉内气体外流的流动速度较快,通过进气支管11仅可回收外流的气体携带的较少部分的热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可回收热能的进气排气结构,还包括限流阀组件5,出气主管3设有向下伸入上炉腔2内的第一出气支管31,炉内的热气体通过第一出气支管31向上外流,限流阀51的外侧面与第一出气支管3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在不影响上炉腔2的内外气压平衡的状态下可以通过限流阀组件5控调节第一出气支管31内的向上排出的热气体的流量和流速,从而减少出气阀4与出气主管3的顶端端面的间隙处泄漏的热量,提高玻璃钢化加热炉的热能利用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翅形扰流片12;所述进气支管11的形状为U型;
所述翅形扰流片12套装并呈螺旋状环绕于进气支管11的外侧面。
套装并呈螺旋状环绕于进气支管11的外侧面的翅形扰流片12,可以提高进气支管11与向上外流的气流的热交换量,并延长进气支管11的热交换时间,从而提高向上外流的气体的热能回收率。
进一步的,所述限流阀组件5还包括安装架52;
所述安装架52包括固定板521、安装板522和支撑管523;
所述支撑管523套装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外侧面;所述固定板521与所述支撑管523的下端部连接,并所述固定板521固定于上炉腔2的外壳的上方;所述安装板522与所述支撑管523的上端部连接;所述限流阀51安装于所述安装板522。
限流阀51安装于安装板522的上板面,并通过支撑管523和固定板521安装于上炉腔2的外壳的上方,具有良好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限流阀组件5还包括转轴57和驱动器;
所述限流阀51的前半部用于通过遮盖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来调节气流的排出流量和排出流速;
所述转轴57安装于所述安装板522;所述限流阀51的中部可旋转地套装于所述转轴57;
所述驱动器和所述限流阀51的后端连接;
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侧壁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朝向所述限流阀51的前半部,所述槽口用于所述限流阀51的前半部进出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内部;
所述驱动器顺时针方向推动所述限流阀51的后端,带动所述限流阀51的前半部穿过所述槽口伸入至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内;反之,所述驱动器逆时针方向推动所述限流阀51的后端,带动位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内的所述限流阀51的前半部穿过所述槽口退出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内部。
限流阀51的中部套装于转轴57的外侧面,转动启闭更方便、更稳定。可以通过调节所述限流阀51的开合面积的大小程度来改变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槽口所在位置气流可通过的横截面面积,从而调节向上排出的气流的流量和流速。当加热炉内外气压相同时,横截面面积增大,外流的气流的流速不变,流量越大;当加热炉内的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时,横截面面积增大则流速越小,横截面越小流速越大,气流外排的噪音也越大。
图2和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限流阀51的前半部为矩形,与第一出气支管31截面形状相似;第一出气支管31截面形状和限流阀51的前半部的形状也可以为相互配合的方形、圆形或梯形,限流阀51的后半部分可以为条形状。
优选的,所述驱动器包括气缸53和传动杆54;
所述限流阀51设有滑行槽511,所述滑行槽511设置于所述限流阀51的后端部和所述转轴57之间;
所述气缸53安装于所述安装板522并位于所述限流阀51的后方;
所述传动杆54的后端与所述气缸53的驱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传动杆54的前端可旋转地插装于所述滑行槽511内;
所述气缸53驱动所述传动杆54前后运动,带动所述限流阀51的后半部绕所述转轴57前后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限流阀51的前半部通过所述槽口进入或退出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内部。
如图2和3所示,通过气缸53和传动杆54,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启闭限流阀51。
由于玻璃钢化加热炉的温度非常高,第一出气支管31的外壁的温度也保持较高,所述气缸53优选为远离第一出气支管31安装,以免过热导致气缸53的内部润滑油挥发而影响气缸53的运行。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523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外壁之间填充有隔热层312。
不仅可以防止第一出气支管31的外壁向外辐射传导损失热量,还可以较少周围设置的装置如气缸53的受热,可提高气缸53的使用寿命,保障气缸53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限流阀组件5还包括限位板55;
所述限位板55安装于所述安装板522的远离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一侧,并朝向所述限流阀51的前半部;
所述限位板55用于限制所述限流阀51的前半部远离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最大距离。
如图2和3所示,通过限位板55可以有效限制限流阀51的前半部的行程,限流阀51的前半部的行程范围在限位板55和第一出气支管31的与槽口相对的一侧内壁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流阀组件5还包括导向板56;
所述导向板56安装于所述安装板522的前部,并靠近所述限流阀51的前端而设;所述导向板56呈弧形,所述导向板56的弧度和所述限流阀51的前半部转动弧度相一致;
所述导向板56设有滑块,所述限流阀51的前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所述气缸53驱动所述传动杆54前后运动,带动所述限流阀51的前端通过所述滑块沿所述导向板56滑行。
如图2和3所示,通过导向板56可使限流阀51的前端在左右运动时保持平稳,通过第一出气支管31的槽口顺利出入第一出气支管31。
所述限流阀51的前端与所述滑块的连接位置可为所述限流阀51的前端的左侧、中部或右侧,滑块设置于所述限流阀51的前端的左侧时,滑块无需跟随限流阀51进入第一出气支管31的内部,从而导向板56的长度可设置得短一些;若滑块设置于所述限流阀51的前端的中部或右侧时,滑块有可能跟随限流阀51进入第一出气支管31的内部,从而导向板56经所述槽口伸入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内部。
还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出气支管32;
所述第二出气支管32的上端插装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下端内;所述第二出气支管32的下端口为斜口,所述第二出气支管32的下端口靠近并朝向上炉腔2的加热区域。
如图1和5所示,第二出气支管32的下端口为斜口,该下端口靠近并朝向上炉腔2的底部的加热区域,开启限流阀2和出气阀4时,可以使加热区域的过热气体向上快速流出,可迅速平衡上炉腔2的内外气压。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玻璃钢化加热炉,包括以上所述的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
优选地,所述玻璃钢化加热炉设有多个所述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多个所述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为两两一组地沿平行于所述玻璃钢化加热炉运行的方向排布于上炉腔2的左内侧和右内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气支管31的外侧面与面对的上炉腔2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为10-20mm。
如图1、4和5所示,第一出气支管31分左右两组并分别靠近上炉腔2的左内侧面和右内侧面而设,不占用加热区域上方的空间,更有利于加热区域的空气对流。靠近上炉腔2的内侧面的第一出气支管31的外侧面为边长较长的一边的外侧面,且与面对的上炉腔2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为10-20mm,不占有加热区域的上方空间。
进气支管11的外侧面套装有呈螺旋状环绕的翅形扰流片12,所述玻璃钢化加热炉具有更好的热能回收率,第一方管3两两一组分别靠近上炉腔2的左内侧面和右内侧面排布,第一出气支管31的边长较长的一边靠近上炉腔2的内侧面安装可以靠侧侧面更近,内部空间得到优化,加热区和加热区上方的区域具有更通畅的热交换空间。
综上所述,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可回收热能的进气排气结构,还包括限流阀组件5,出气主管3设有向下伸入上炉腔2内的第一出气支管31,炉内的热气体通过第一出气支管31向上外流,限流阀51的外侧面与面对的第一出气支管3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在不影响上炉腔2的内外气压平衡的状态下可以通过限流阀组件5控制第一出气支管31内的向上排出的热气体的流量和流速,从而减少出气阀4与出气主管3的顶端端面的间隙处泄漏的热量,提高玻璃钢化加热炉的热能利用率。
进一步的,如图1、4和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使用所述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的玻璃钢化加热炉,第一出气支管31分左右两组并分别靠近上炉腔2的左内侧面和右内侧面而设,不占用加热区域上方的空间,更有利于加热区域的空气对流;进气支管11的外侧面套装有呈螺旋状环绕的翅形扰流片12,所述玻璃钢化加热炉具有更好的热能回收率,第一方管3两两一组分别靠近上炉腔2的左内侧面和右内侧面排布,第一出气支管31的边长较长的一边靠近上炉腔2的内侧面安装可以靠侧侧面更近,内部空间得到优化,加热区和加热区上方的区域具有更通畅的热交换空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用于玻璃钢化加热炉的上炉腔内的热风气体的供给和排放,包括安装于上炉腔的外壳上方的进气主管、出气主管和出气阀,出气阀设于出气主管的顶端出口,进气主管的输入端还设有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位于出气主管内,所述进气支管的首尾两端连通所述进气主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流阀组件;
所述出气主管的下端设有向下伸入上炉腔内的第一出气支管;
所述限流阀组件设于所述出气主管的下方,所述限流阀组件包括限流阀;
所述限流阀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侧壁伸入所述第一出气支管内,所述限流阀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限流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气支管内的向上排出的气流的流量和流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翅形扰流片;所述进气支管的形状为U型;
所述翅形扰流片套装并呈螺旋状环绕于进气支管的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阀组件还包括安装架;
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板、安装板和支撑管;
所述支撑管套装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外侧面;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管的下端部连接,并所述固定板固定于上炉腔的外壳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管的上端部连接;所述限流阀安装于所述安装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阀组件还包括转轴和驱动器;
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用于通过遮盖所述第一出气支管来调节气流的排出流量和排出流速;
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限流阀的中部可旋转地套装于所述转轴;
所述驱动器和所述限流阀的后端连接;
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侧壁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朝向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所述槽口用于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进出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内部;
所述驱动器顺时针方向推动所述限流阀的后端,带动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穿过所述槽口伸入至所述第一出气支管内;反之,所述驱动器逆时针方向推动所述限流阀的后端,带动位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内的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穿过所述槽口退出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气缸和传动杆;
所述限流阀设有滑行槽,所述滑行槽设置于所述限流阀的后端部和所述转轴之间;
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板并位于所述限流阀的后方;
所述传动杆的后端与所述气缸的驱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前端可旋转地插装于所述滑行槽内;
所述气缸驱动所述传动杆前后运动,带动所述限流阀的后半部绕所述转轴前后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通过所述槽口进入或退出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外壁之间填充有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阀组件还包括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一侧,并朝向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
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远离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最大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阀组件还包括导向板;
所述导向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前部,并靠近所述限流阀的前端而设;所述导向板呈弧形,所述导向板的弧度和所述限流阀的前半部转动弧度相一致;
所述导向板设有滑块,所述限流阀的前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所述气缸驱动所述传动杆前后运动,带动所述限流阀的前端通过所述滑块沿所述导向板滑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出气支管;
所述第二出气支管的上端插装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下端内;所述第二出气支管的下端口为斜口,所述第二出气支管的下端口靠近并朝向上炉腔的加热区域。
10.一种玻璃钢化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
CN202121458964.2U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及使用其的玻璃钢化加热炉 Active CN215517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8964.2U CN215517164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及使用其的玻璃钢化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8964.2U CN215517164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及使用其的玻璃钢化加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17164U true CN215517164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11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8964.2U Active CN215517164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及使用其的玻璃钢化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17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9397B (zh) 一体式吹砂吹尘环境模拟系统的温度调节系统和方法
CN106568133A (zh) 一种制冷热泵型无霜空调室外机
CN106568134A (zh) 一种制冷热泵型无霜空调室外机
CN107254576A (zh) 退火炉旋流喷射热风循环结构
CN107605771A (zh) 一种插入式高温风机隔热降温机构
CN209195784U (zh) 一种自冷式耐高温离心通风机
CN215517164U (zh) 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给排气装置及使用其的玻璃钢化加热炉
CN201170691Y (zh) 盐芯烧结炉
CN116608588A (zh) 一种可提高温度均匀度的循环供热用热风炉
CN110207521A (zh) 一种井风余热利用系统
CN109520125A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风道用加热器
CN201956806U (zh) 低流阻电机用空空冷却器
CN217503983U (zh) 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CN213839030U (zh) 耐热离心式风机
CN211695349U (zh) 换热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CN206828576U (zh) 退火炉旋流喷射热风循环结构
CN103322796B (zh) 一种节能型多长棒热剪炉
CN206160449U (zh) 燃气热水器
KR100963306B1 (ko) 산업용 열풍기
CN220471676U (zh) 一种带引流机构的无盘管燃烧室以及燃气热水器
CN217560336U (zh) 一种石墨预碳化隧道窑专用新型冷却系统
CN107714061A (zh) 智能高效x光机冷却系统
CN218817114U (zh) 一种冷热两用无叶风扇
CN211424694U (zh) 一种循环热风炉
CN220507389U (zh) 一种快速热气化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