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3983U - 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03983U CN217503983U CN202220383837.9U CN202220383837U CN217503983U CN 217503983 U CN217503983 U CN 217503983U CN 202220383837 U CN202220383837 U CN 202220383837U CN 217503983 U CN217503983 U CN 2175039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ash discharge
- air
- discharge chamber
- hot bla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燃烧室、一级排灰室和二级排灰室,所述燃烧室由耐火砖砌成,其包括炉膛、炉排和风室,所述炉排设有进料口和排灰口,所述一级排灰室设于炉膛的一侧,所述炉膛和一级排灰室之间设有第一风口,所述一级排灰室下方设有一级沉降室,所述一级排灰室内设置有多道第一挡灰板,所述二级排灰室设于一级排灰室一侧,所述一级排灰室设有与二级排灰室连通的第二风口,所述二级排灰室通过挡墙将二级排灰室分割成多个挡室,各所述挡室下方设有二级沉降室,各所述挡墙设有通风孔,各所述挡室内设有一道倾斜板。其有效提高热风炉的产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背景技术
热风炉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它在许多行业已成为电热源和传统蒸汽动力热源的换代产品。现有的热风炉仍有部分采用煤炭作为原料,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生物质颗粒燃料和煤炭相比,几乎是零排放,因此热风炉燃料采用生物质颗粒燃料成为主流趋势。
热风炉燃烧的产生的能量是一定的,对其产生的能量进行充分利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现有的热风炉燃烧产生的能量对热管进行加热,通过吹风将热管的热量带走,其能量利用率较低,在30%-40%,少量能量利用率较高的热风炉大多通过改变热风炉内部整体结构,价格昂贵。现有专利申请号202011317539.1公开一种节能热风炉,其通过在燃烧室的顶部设有鼓风机,鼓风机产生的冷风对吹风机吹出的风进行加压,使得风的密度变大,风的传导压分子对炉壁的撞击几率增加,从而吸收了更多的能量,热效利用率高,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值得推广,但其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其有效提高热风炉的产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燃烧室、一级排灰室和二级排灰室,所述炉排的一端设有进料口,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排灰口,所述燃烧室由耐火砖砌成,其包括炉膛、设于炉膛内的炉排和设于炉排下方的风室,所述一级排灰室设于炉膛的一侧,所述炉膛和一级排灰室之间设有第一风口,所述一级排灰室下方设有一级沉降室,所述一级排灰室内于第一风口的上方间隔设置有多道第一挡灰板,所述二级排灰室设于一级排灰室一侧,所述一级排灰室上端设有与二级排灰室连通的第二风口,所述二级排灰室通过挡墙将二级排灰室由右至左分割成多个挡室,各所述挡室下方设有二级沉降室,各所述挡墙的中部设置有通风孔,各所述挡室内设有一道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左端位于挡室左侧的通风孔上端,且与挡室左侧内壁形成上风口,所述倾斜板的右端位于挡室右侧的通风孔下端,且与挡室右侧内壁形成下风口。
进一步地改进,各所述第一挡灰板呈“<”,相邻的两第一挡灰板之间形成通风道。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壳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板、冷风通道、中板、内保温层和内板,所述冷风通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风通道内于中板上由进风口向出风口依次间隔设置有多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出风口通过管路和单向阀连通风室。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的结构大小一致,均为弧形板,其包括凹面和凸面,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凸面朝向进风口一侧设置,同一组散热组件中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的凹面相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散热板位于左右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板之间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外板的外侧依次设有外保温层和装饰板。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炉排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空心管,相邻两个空心管之间沿空心管长度方向依次重叠相扣设有布流板,前后相邻的两布流板之间设有供风室内的风排出的间隙,所述空心管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各所述进水口通过一进水管连通,各所述出水口通过一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连通有水箱,所述水箱设于燃烧室上方,所述水箱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管路和单向阀连通风室。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水箱内设有电子液位计,所述进水管设有电子阀门,所述电子液位计和电子阀门均与一控制板电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改进,各所述空心管由进料口向排灰口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风口的高度为炉膛高度的1/3。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壳体外侧设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出料口与进料口之间设有螺旋送料结构。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壳体,减缓了热风炉整体的热量散失,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冷风通道,通过冷风使于壳体进行热交换,避免壳体过热,同时,通过热交换后的冷风与风室连通,与现有的采用风机直接与风室连通相比,大大减少了炉内的热量浪费,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有利于节能环保,减少生产成本;通过设置多个挡室,并在挡室内设置倾斜板,大大提高了出风的洁净度;第一挡灰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挡灰板的挡灰效果,提高出风的洁净度;进一步,通过在冷风通道内设置散热组件,增加了冷风通道内的散热冷却面积,同时,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均为弧形板,可对通道内的冷风起到扰流效果,使冷风能够均匀分散至整个通道,避免局部过热;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炉排结构,其采用空心管用于做固定管以安装布流板,使用时,通过进水管向空心管内注入冷水,并流入水箱,当炉排上物料燃烧时,加热空心管和水箱的水,水被加热蒸发形成水汽,水汽通过管路进入风室,水汽上升由两布流板之间的缝隙进入燃烧室,因为高温,水汽和物料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使得物料充分燃烧,火更旺,同时,由于固定管中装有水,可延长固定管的使用寿命;空心管由进料口向排灰口倾斜设置,便于物料燃烧后的灰烬排出;通过设置电子液位计和电子阀门,根据水位对电子阀门进行实时关闭开启,以保证水箱水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第二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炉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挡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级排灰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倾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壳体;11、装饰板;12、外保温层;13、外板;14、冷风通道;1401、进风口;1402、出风口;15、中板;16、内保温层;17、内板;181、第一散热板;182、第二散热板;2、燃烧室;21、炉膛;22、炉排;2201、进料口;2202、排灰口;221、空心管;222、布流板;2211、进水口;2212、出水口;224、进水管;225、出水管;23、风室;24、储料箱;25、螺旋送料结构;26、水箱;2601、出气口;27、电子液位计;28、电子阀门;3、一级排灰室;301、第一风口;31、第一挡灰板;311、上斜板;3111、上条状凸起;3111、上光滑面;312、下斜板;3121、下条状凸起;3122、下光滑面;32、通风道;4、一级沉降室;5、二级排灰室;501、第二风口;51、挡墙;501、通风孔;52、挡室;53、倾斜板;5301、挡灰凸起;54、上风口;55、下风口;6、二级沉降室。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燃烧室2、一级排灰室3和二级排灰室5。
所述壳体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装饰板11、外保温层12、外板13、冷风通道14、中板15、内保温层16和内板17,所述冷风通道14设有进风口1401和出风口1402,所述进风口1401外接风机,所述冷风通道14内于中板15上由进风口1401向出风口1402依次间隔设置有多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板181和第二散热板182,所述第一散热板181和第二散热板182的结构大小一致,均为弧形板,其包括凹面和凸面,所述第一散热板181的凸面朝向进风口1401一侧设置,同一组散热组件中的第一散热板181和第二散热板182的凹面相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散热板182位于左右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板181之间的正上方,其中,为达到最优的扰流效果以及让冷风迅速均分散至整个冷风通道14,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一散热板181之间间距为弧形板宽度1/4,所述第一散热板181和第二散热板182之间的垂直间距等于弧形板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保温层12和内保温层16均为棉毡,其厚度为40mm,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外保温层12和内保温层16的厚度还可以为20-100mm之间的任一数值,优选为30-50mm,位于此区间时,可在达到良好保温效果的同时,当热风炉停机时,也能使炉壁快速降温。
所述燃烧室2由耐火砖砌成,其包括炉膛21、设于炉膛21内的炉排22和设于炉排22下方的风室23,所述炉排22的一端设有进料口2201,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排灰口2202,所述壳体1外侧设有储料箱24,所述储料箱24的出料口与进料口2201之间设有螺旋送料结构25,所述炉排22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空心管221,各所述空心管221由进料口2201向排灰口2202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20°,相邻两个空心管221之间沿空心管221长度方向依次重叠相扣设有布流板222,各所述布流板222与空心管221之间呈5°夹角,前后相邻的两布流板222之间设有供风室23内的风排出的间隙,所述空心管221设有进水口2211和出水口2212,各所述进水口2211通过一进水管224连通,各所述出水口2212通过一出水管225连通,所述出水管225连通有水箱26,所述水箱26设于燃烧室2上方,所述水箱26设有出气口2601,所述出气口2601通过管路和单向阀2602连通风室23,所述冷风通道14的出风口1402亦通过管路和单向阀1403连通风室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26内设有电子液位计27,所述进水管224设有电子阀门28,所述电子液位计27和电子阀门28均与一控制板电信号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空心管221也可以与水平平行设置,但其不利于残灰排出,各所述空心管221倾斜设置时,其倾斜角度可以为10-80°之间任一数值,优选为15-40°,各所述布流板222与空心管221之间的夹角亦可以为3-10°之间任一数值。
所述一级排灰室3设于炉膛21的一侧,所述炉膛21和一级排灰室3之间设有第一风口301,所述第一风口301的高度为炉膛21高度的1/3,所述一级排灰室3下方设有一级沉降室4,所述一级排灰室3内于第一风口301的上方间隔设置有多道第一挡灰板3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第一挡灰板31的挡灰效果,各所述第一挡灰板31呈“<”,包括上斜板311和下斜板312,所述上斜板311于其与下斜板312相向的一侧面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用于挡灰的上条状凸起3111,另一侧为上光滑面3111,所述下斜板312于其与上斜板311相背的一侧面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用于挡灰的下条状凸起3121,另一侧为下光滑面3122,相邻的两第一挡灰板31之间形成通风道32。
在实际应用中,位于一级排灰室3最左侧的第一挡灰板31仅包括下斜板312,且所述下斜板312的下端向下延伸直至位于第一风口301下端;位于一级排灰室3最右侧的第一挡灰板31的上斜板311可不设上条状凸起3111。
所述二级排灰室5设于一级排灰室3一侧,所述一级排灰室3上端设有与二级排灰室5连通的第二风口501,所述二级排灰室5通过挡墙51将二级排灰室5由右至左分割成多个挡室52,各所述挡室52下方设有二级沉降室6,各所述挡墙51的中部设置有通风孔501,各所述通风孔501的高度为挡墙51高度1/4,各所述挡室52内设有一道倾斜板53,所述倾斜板5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挡室52的前后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倾斜板53的左端位于挡室52左侧的通风孔501上端,且与挡室52左侧内壁形成上风口54,所述倾斜板53的右端位于挡室52右侧的通风孔501下端,且与挡室52右侧内壁形成下风口55,所述倾斜板53的下表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挡灰凸起5301。
在实际应用中,各所述通风孔501的高度还可以为挡墙51高度1/5-1/3之间的任一数值。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燃烧室、一级排灰室和二级排灰室,所述燃烧室由耐火砖砌成,其包括炉膛、设于炉膛内的炉排和设于炉排下方的风室,所述炉排的一端设有进料口,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排灰口,所述一级排灰室设于炉膛的一侧,所述炉膛和一级排灰室之间设有第一风口,所述一级排灰室下方设有一级沉降室,所述一级排灰室内于第一风口的上方间隔设置有多道第一挡灰板,所述二级排灰室设于一级排灰室一侧,所述一级排灰室上端设有与二级排灰室连通的第二风口,所述二级排灰室通过挡墙将二级排灰室由右至左分割成多个挡室,各所述挡室下方设有二级沉降室,各所述挡墙的中部设置有通风孔,各所述挡室内设有一道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左端位于挡室左侧的通风孔上端,且与挡室左侧内壁形成上风口,所述倾斜板的右端位于挡室右侧的通风孔下端,且与挡室右侧内壁形成下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挡灰板呈“<”,相邻的两第一挡灰板之间形成通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板、冷风通道、中板、内保温层和内板,所述冷风通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风通道内于中板上由进风口向出风口依次间隔设置有多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出风口通过管路和单向阀连通风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的结构大小一致,均为弧形板,其包括凹面和凸面,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凸面朝向进风口一侧设置,同一组散热组件中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的凹面相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散热板位于左右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板之间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的外侧依次设有外保温层和装饰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空心管,相邻两个空心管之间沿空心管长度方向依次重叠相扣设有布流板,前后相邻的两布流板之间设有供风室内的风排出的间隙,所述空心管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各所述进水口通过一进水管连通,各所述出水口通过一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连通有水箱,所述水箱设于燃烧室上方,所述水箱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管路和单向阀连通风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设有电子液位计,所述进水管设有电子阀门,所述电子液位计和电子阀门均与一控制板电信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空心管由进料口向排灰口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的高度为炉膛高度的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侧设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出料口与进料口之间设有螺旋送料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83837.9U CN217503983U (zh) | 2022-02-24 | 2022-02-24 | 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83837.9U CN217503983U (zh) | 2022-02-24 | 2022-02-24 | 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03983U true CN217503983U (zh) | 2022-09-27 |
Family
ID=83345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383837.9U Active CN217503983U (zh) | 2022-02-24 | 2022-02-24 | 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0398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43066A (zh) * | 2022-02-24 | 2022-05-27 | 福建中闽绿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
-
2022
- 2022-02-24 CN CN202220383837.9U patent/CN21750398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43066A (zh) * | 2022-02-24 | 2022-05-27 | 福建中闽绿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
CN114543066B (zh) * | 2022-02-24 | 2024-06-11 | 福建中闽绿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67048B (zh) | 使用醇基液体燃料的间接式热风炉 | |
CN206207466U (zh) | 生物质锅炉燃烧器 | |
CN217503983U (zh) | 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 |
CN200975836Y (zh) | 新型干燥设备供热装置 | |
CN204830454U (zh) | 一种多回程生物质热风炉 | |
CN103542518B (zh) | 生物质双换热反烧式热风炉 | |
CN107906533A (zh) | 用于流化床锅炉的流化给料装置 | |
CN210197696U (zh) | 一种分体式热风炉 | |
CN101650073B (zh) | 折流式热风炉 | |
CN114543066B (zh) | 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 |
CN111878885A (zh) | 一种节能高效半气化暖风炉 | |
CN201935600U (zh) | 换热器及热处理加热系统 | |
CN106048183B (zh) | 一种生物质电双能源热处理炉 | |
CN205448287U (zh) | 多燃料热管间接加热热风炉 | |
CN110030735B (zh) | 燃气冷凝热风机组 | |
CN210569203U (zh) | 一种蒸汽热风双盘管热风炉 | |
CN203810911U (zh) | 生物质燃料熔铝炉 | |
CN103131839A (zh) | 一种连续退火炉的炉体 | |
CN101021358B (zh) | 节能环保无压采暖炉 | |
CN217383322U (zh) | 一种产蒸汽炉排结构 | |
CN201429310Y (zh) | 一种涂装行业燃油间接加热烘干炉 | |
CN201449007U (zh) | 折流式燃煤热风炉 | |
CN1800762A (zh) | 燃烧室和有耐烧装置、多级换热、可除尘的组合热风炉 | |
CN219194888U (zh) | 一种高效生物质气化炉 | |
CN211084432U (zh) | 一种节能热风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