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4181U - 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14181U
CN215514181U CN202120828587.0U CN202120828587U CN215514181U CN 215514181 U CN215514181 U CN 215514181U CN 202120828587 U CN202120828587 U CN 202120828587U CN 215514181 U CN215514181 U CN 215514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go
goods
transfer
assembly
ha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285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钦
陈思瀚
冯春雨
毛一年
龚玉帅
盛传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irlang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irlang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irlang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irlang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285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14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14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14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该货物传送系统包括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储存组件和货物传送机构,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用于与无人机之间交接货物,储存组件用于容纳货物并且固定在建筑物上,货物传送机构包括多个货物交接模块,多个货物交接模块沿货物传输方向依次布置,以在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和储存组件之间传送货物,每个货物交接模块包括交接组件、驱动装置和用于固定在建筑物上的固定组件,交接组件可运动地设置于固定组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交接组件运动以使交接组件能够与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与相邻的货物交接模块的交接组件以及与储存组件之间交接货物。该货物传送系统能够适用于各种高度的建筑物。

Description

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人配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商紧急的快速发展、物流需求的急剧上升,无人配送已成为物流运输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无人配送的相关技术中,无人机物流无法将货物配送到建筑物内部,特别是高层建筑物,需要通过与无人机对接的货物传输设备来将货物配送到建筑物内部,例如室内物流车。无人机将货物运送至楼顶停机区,交接给室内物流车,室内物流车搭乘楼内的电梯,将货物送寄到各层的用户门口,但是,室内物流车对配送行驶环境要求较高,而且配送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该货物传送系统能够将无人机的货物配送到储存组件内,以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其包括:
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用于与无人机交接货物;
储存组件,用于容纳货物并且固定在建筑物上;
货物传送机构,包括多个货物交接模块,所述多个货物交接模块沿货物传输方向依次布置,以在所述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和所述储存组件之间传送货物,每个货物交接模块包括交接组件、驱动装置和用于固定在建筑物上的固定组件,所述交接组件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交接组件运动以使所述交接组件能够分别与所述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与相邻的所述货物交接模块中的所述交接组件、以及与所述储存组件之间交接货物。
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导向件,多个所述导向件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在所述储存组件和所述起降平台之间,所述交接组件沿所述导向件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件,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货物交接模块中的所述交接组件之间相互靠近并交接货物。
可选地,所述交接组件包括安装件、转运件和货物抓手,所述安装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件,所述转运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件,所述货物抓手构造为能够将货物送入所述储存组件并能够将货物从所述储存组件取出,所述货物抓手设置于所述转运件的活动端,以跟随所述转运件转动来交接货物。
可选地,所述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包括:
起降平台,具有供无人机起降的停放区;
货物分流机构,所述货物分流机构包括分流输送线和用于与所述起降平台交接货物的分流组件,所述货物分流机构具有多条分流输送线,所述多条分流输送线从所述分流组件沿不同方向延伸,以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货物传送机构交接货物。
可选地,所述分流组件包括识别装置和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与所述识别装置信号连接,以能够根据所述识别装置的识别结果来将货物输送至沿相应方向延伸的所述分流输送线上。
可选地,所述停放区形成有供货物进出所述无人机的装卸口,所述起降平台还包括用于在所述装卸口和所述输送组件之间传送货物的内部传送机构,所述起降平台上跨所述分流组件,所述起降平台的底部形成有运输口,所述分流组件延伸穿过所述运输口,所述识别装置与所述输送组件上用于与所述内部传送机构的交接货物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分流输送线包括两条关于所述起降平台中心对称的分流输送线,每条分流输送线包括与所述起降平台连通的分流输送总线和至少两条分流输送子线,所述至少两条分流输送子线从所述分流输送总线朝向不同的所述货物传送机构延伸。
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导向件,所述交接组件包括安装件、摆臂和货物抓手,所述安装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件,所述摆臂绕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件,所述摆臂至少具有两个所述活动端以分别设置有所述货物抓手,所述分流输送线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传送带或传送辊组,所述固定组件沿上下方向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上并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两条所述分流输送子线之间,以使得与所述分流输送子线相邻的所述货物交接模块中的一个所述货物抓手分别与一个所述分流输送子线对应。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储存组件,所述储存组件包括储存箱、第一门和第二门,所述储存箱设置有第一货口和第二货口,所述第一门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货口,所述第二门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货口,所述第一货口包括位于所述储存箱的顶部的进出货口和位于所述进出货口一侧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与所述进出货口贯通以在交接组件通过所述进出货口将货物放入或取出所述储存箱时能够避让交接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门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用于盖合所述进出货口,所述第二盖板用于盖合所述避让口,所述第一盖板铰接于所述储存箱,所述第二盖板铰接于第一盖板,所述第一门打开时,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相折叠,所述第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展开。
可选地,所述第二货口与所述避让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货口位于所述第二货口和所述避让口之间,所述第一盖板铰接在所述第二货口与所述第一货口的交界处。
可选地,所述储存组件还包括同步机构,用于使得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中的其中一者开启时,另一者关闭。
可选地,所述储存组件包括关于所述固定组件对称布置的两组所述储存箱,两组中相对应的所述储存箱的避让口相对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便于安装,在应用于建筑物上时,对建筑环境无特定要求,不必对建筑物的做特意的改造,可直接将固定组件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通过交接组件将货物运输到用户的阳台或窗户处的储存组件内,方便用户拿取货物,实现高层传输配送到家。而且,可根据不同建筑物的高度来设置合适数量的货物交接模块,没有高度上的限制,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进行任意数量的货物交接模块的组合,从而使得该货物传送系统能够适用于各种高度的建筑物,可适用范围广。通过将货物配送到储存组件中,无需与室内机械人配合,不与人工交互,无安全性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包括建筑物主体和安装在该建筑物主体上的上述的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所述建筑物为所述建筑物主体。
可选地,所述建筑物主体包括能够与外界连通的窗口或阳台,所述储存组件固定于所述窗口或阳台。
可选地,所述货物交接模块的高度为所述建筑物主体的楼层高的整数倍,或,所述建筑物主体的楼层高为所述货物交接模块的高度的整数倍。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示例性的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示例性的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是一种示例性的货物分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示例性的货物分流机构和货物传送机构交接货物的示意图;
图7是一种示例性的货物传送机构的向储存组件内存取货物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是一种示例性的相邻的货物交接模块之间交接货物的示意图;
图9是一种示例性的储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门处于关闭状态;
图10是一种示例性的储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门处于打开状态;
图11是一种示例性的货物传送机构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一种示例性的货物传送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一种示例性的货物传送机构的交接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一种示例性的货物传送机构的姿态保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01-起降平台;1011-停放区;1012-运输口;10-固定组件;11-导向件;111-滑槽;12-固定柱;13-固定件;20-交接组件;21-货物抓手;22-转运件;221-摆臂;2211-活动端;222-第一转轴;25-安装件;251-连接件;252-滑动件;2521-滚轮;2522-支撑板;26-压板;27-第一驱动装置;30-姿态保持组件;31-第一从动齿轮;32-第二从动齿轮;33-主动齿轮;34-同步带组件;341-第二转轴;342-第三转轴;343-第一带轮;344-第二带轮;345-扰性带;40-提升装置;41-驱动电机;42-主动带轮;43-从动带轮;44-同步带;50-存储组件;51-第一门;511-第一盖板;512-第二盖板;52-第二门;53-第一货口;531-进出货口;532-避让口;54-第二货口;100-货物交接模块;60-货物分流机构;61-分流输送线;611-分流输送子线;612-分流输送总线;62-分流组件;621-识别装置;622-输送组件;200-货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货物传送机构应用于建筑物上时惯常设置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理解为沿重力方向的上、下,也与附图4中图面的“上、下”相对应;“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为了便于将无人机的货物200沿传送路径进行配送,在本公开中如图1-14所示,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该货物传送系统包括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储存组件50和货物传送机构。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用于与无人机之间交接货物200。储存组件50用于容纳货物200并且固定在建筑物上。货物传送机构包括多个货物交接模块100,多个货物交接模块100沿货物200传输方向依次布置,以在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和储存组件50之间传送货物200。每个货物交接模块100包括交接组件20、驱动装置和用于固定在建筑物上的固定组件10。不同的货物交接模块100中的固定组件10沿货物传送路径依次布置。交接组件20可运动地设置于固定组件10,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交接组件20运动以使交接组件20能够分别与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与相邻的货物交接模块100中的交接组件20、以及与储存组件50之间交接货物200。
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将货物传送机构应用于建筑物上为例进行说明,通过该货物传送机构将无人机的货物200配送到建筑物的各楼层。可以理解的是,该货物传送机构能够被应用于任何两个地点之间的货物200传送,例如,可以是竖井、窑洞等人为建筑的地下设施,或者,不便于物流小车行驶的不同的住户之间,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当建筑物为楼宇时,储存组件50可设置在各个住户的窗台或阳台等建筑物上的能够与外界连通的位置。通过该货物传送系统将无人机运输过来的货物200配送至住户的储存组件50中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通过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承接来自无人机运输的货物200,然后,通过货物传送机构中的交接组件20相对于固定组件10运动,将货物200从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上转运到货物传送机构上,通过多个货物交接模块100依次布置形成货物传输系统,通过交接组件20的运动在相邻的货物交接模块100之间交接货物200,直到货物200被运输到相应楼层,并通过交接组件20的运动将货物200最终配送至住户的储存组件50中,从而完成货物200配送。将货物200从住户的储存组件50运输至无人机的流程与上述工作流程相反,不再赘述。
当相邻的两个固定组件10之间需要交接货物200时,如图8所示,相邻的两个固定组件10上的交接组件20之间能够变换位置或姿态,例如相互靠近,并且转动转动件,带动相邻的两个交接组件20上的货物抓手21变换位置或姿态,使得两个货物抓手21恰好分别位于货物200的两侧,位于传送路径下游的货物抓手21抓取货物200,位于传动路径上游的货物抓手21释放货物200,从而完成货物200交接。
该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便于安装,在应用于建筑物上时,对建筑环境无特定要求,不必对建筑物的做特意的改造,可直接将固定组件10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通过交接组件20将货物200运输到用户的阳台或窗户处的储存组件50内,方便用户拿取货物200,实现高层传输配送到家。而且,可根据不同建筑物的高度来设置合适数量的货物交接模块100,没有高度上的限制,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进行任意数量的货物交接模块100的组合,从而使得该货物传送系统能够适用于各种高度的建筑物,可适用范围广。通过将货物200配送到储存组件50中,无需与室内机械人配合,不与人工交互,无安全性风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如图4所示将货物传送机构布置在建筑物的外墙上,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如图1所示将货物传送机构布置在建筑物内部,将货物传送机构具体布置在建筑物的何处,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进行相应的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10包括导向件11,如图4所示,多个导向件11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在储存组件50和起降平台101之间,如图6-8、11-12所示,交接组件20沿导向件1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导向件11,以使相邻的两个货物交接模块100中的交接组件20之间相互靠近并交接货物200。通过交接组件20沿导向组件移动,从而带动货物200沿交接组件20所在的导向件11运输。而不同的货物交接模块100之间是通过其中的交接组件20相互靠近来交接货物200的。
为了增加交接组件20的灵活性,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8、11所示,交接组件20包括安装件25、转运件22和货物抓手21。安装件25可移动地设置于导向件11,转运件22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件25。货物抓手21构造为能够将货物200送入储存组件并能够将货物200从储存组件50取出,货物抓手21设置于转运件22的活动端2211,以跟随转运件22转动来交接货物200。
由于设置有货物抓手21的转运件22既能够相对于导向件11移动又能够相对于导向件11转动,因此,显著地增加了货物抓手21的灵活性。转运件22带动货物抓手21相对于安装件25转动,改变货物抓手21的位置,使得货物抓手21不仅能够跟随交接组件20带动货物200沿货物传送路径移动,还能够相对于安装件25转动来更改货物抓手21的角度和位置,从而便于货物抓手21从货物200配送起点抓取货物200,也便于货物抓手21将货物200配送到用户家里,也便于在各个货物传送机构之间传输货物200。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交接组件20也可不相对于固定组件10移动。同一固定组件10上可设置多个交接组件20,多个交接组件20依次布置在固定组件10上,交接组件20包括安装件25、转运件22和货物抓手21,转运件22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件25,货物抓手21构造为能够将货物200送入储存组件50并能够将货物200从储存组件50取出,货物抓手21设置于转运件22的活动端2211,以跟随转运件22转动来交接货物200。由于同一固定组件10上依次布置有多个交接组件20,同一固定组件10上的货物200的传送可通过每两个相邻的交接组件20之间依次传递货物200,而不同固定组件10之间也是通过相邻的固定组件10端部的交接组件20来交接货物200,换言之,多个交接组件20沿货物传送路径依次布置,通过每两个相邻的交接组件20之间依次传递货物200来将货物200运输到相应的住户所在的楼层处的储存组件50中。
在本公开对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包括起降平台101和货物分流机构60,起降平台101具有供无人机起降的停放区1011。货物分流机构60包括分流输送线61和用于与起降平台101交接货物200的分流组件62,货物分流机构60具有多条分流输送线61,多条分流输送线61从分流组件62沿不同方向延伸,分流输送线61朝建筑物上设置有储存组件50的侧面延伸,以分别与不同的货物传送机构交接货物200。例如在建筑物的不同方向上的侧面上分别布置有货物传送机构,位于某个侧面上的货物传送机构用于配送位于该侧面上的用户。
无人机降落在停放区1011后,将货物200转运到货物分流机构60上,通过分流组件62将货物200分流到相应的分流输送线61上,然后将货物200传输至相应的货物传送机构上,以通过货物传送机构将货物200配送至用户的储存组件50内。通过设置分离组件和分流输送线61,能够对货物200进行相应的分流,将货物200运输至位于相应方向上的货物传送机构上,从而提高货物200配送效率。
为了确保货物200配送的准确性,在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分流组件62包括识别装置621和输送组件622。输送组件622与识别装置621信号连接,以能够根据识别装置621的识别结果来将货物200输送至沿相应方向延伸的分流输送线61上。
可选地,当无人机运输到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上的货物200,可通过识别货物200上的信息,来控制货物分流机构60和货物传送机构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将货物200准确地配送到对应用户的储存组件50内。通过设置识别装置621和输送组件622,识别装置621可识别货物200上的相关信息,通过该信息判断出货物200的最终配送点信息,然后根据该最终配送点信息来控制输送组件622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将货物200输送至沿相应方向延伸的分流输送线61上,进而通过位于相应方向上的货物传送机构将货物200准确地配送到最终配送点处。
识别装置621可包括能够识别二维码或条码的读码器。输送组件622可为输送辊轮,通过驱动输送辊轮朝不同的方向转动,从而将货物200朝不同的方向运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输送组件622还可为传送带组件。
为了便于承接无人机的货物200,在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停放区1011形成有供货物200进出无人机的装卸口。起降平台101还包括用于在装卸口和输送组件622之间传送货物200的内部传送机构。起降平台101上跨分流组件62。起降平台101的底部形成有运输口1012。分流组件62延伸穿过运输口1012。识别装置621与输送组件622上用于与内部传送机构的交接货物200的位置相对应。
无人机停放在停放区1011后,可通过推正装置推正,使得无人机上的货物200正对装卸口。然后通过起降平台101上设置的内部传送机构将无人机上的货物200传送至输送组件622上。货物200落在输送组件622上经过识别装置621识别后,经由输送组件622的运动将货物200穿过运输口1012传送至相应的分流输送线61上。
在本公开中对于分流输送线61的具体数量不作限制,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构造进行相应的设置。在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5所示,分流输送线61包括两条关于起降平台101中心对称的分流输送线61。每条分流输送线61包括与起降平台101连通的分流输送总线612和至少两条分流输送子线611。至少两条分流输送子线611从分流输送总线612朝向不同的货物传送机构延伸。
起降平台101内的输送组件622与分流输送总线612连通,输送总线将货物200分流至相应的分流输送总线612上,可根据货物200的最终配送点来将货物200进行二次分流,从而将货物200传送至相应的分流输送子线611上。通过对货物200的多次分流,可进一步地提高货物200配送效率。
在本公开中具体如何传输货物200的不作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5所示,输送组件622包括第一传送辊组,该第一传送辊组贯穿起降平台101,从而能够将货物200传送至两侧的分流输送线61上。每条分流输送线61可包括一条分流输送总线612和至少两条分流输送子线611。分流输送子线611均分别与分流输送总线612连接。分流输送总线612可包括第二传送辊组,分流输送子线611可包括第三传送辊组。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分流输送线61可包括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导轨和沿导轨移动的运输小车,每个导轨上均设置有运输小车,通过运输小车将货物200进行分流。或者,分流输送线61可包括沿不同方向延伸的传送带,通过分流组件62将货物200运输到相应的传送带上,然后通过该传送带将货物200交接到货物传送机构上。
在本公开中对交接组件2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8、图11和图13所示,固定组件10包括导向件11。交接组件20包括安装件25、摆臂221和货物抓手21,安装件25可移动地设置于导向件11。摆臂221绕第一转轴222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件25,摆臂221至少具有两个活动端2211以分别设置有货物抓手21。分流输送线6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传送带或传送辊组。如图6所示,固定组件10沿上下方向安装在建筑物上并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两条分流输送子线611之间,以使得与分流输送子线611相邻的货物交接模块100中的一个货物抓手21分别与一个分流输送子线611对应,从而能够通过两个货物抓手21同时将两条分流输送子线611上的货物200取走。货物抓手21与分流输送子线611一一对应。具体地,可通过沿导向件11移动交接组件20使得货物抓手21靠近分流输送子线611的输送端,然后转动摆臂221使得货物抓手21接触到货物200并抓取货物200,然后向上转动摆臂221,从而将货物200从分流输送子线611上取走,然后使交接组件20沿导向件11向下移动,并且如图8所示,使两个交接组件20相互靠近,转动摆臂221调整货物抓手21的姿态使得两个交接组件20之间交接货物200。
通过摆臂221的转动和安装件25的移动的配合,使得货物抓手21能够接触到在货物传输路径上位于摆臂221长度(即货物抓手21与第一转轴222的距离)范围内的各个位置。而且,通过在同一摆臂221上设置多个货物抓手21,让多个货物抓手21共同作业,有助于提高货物200的传送效率。
进一步地,摆臂221为直线摆臂221,摆臂221上的两端为上述的活动端2211,两个活动端2211关于第一转轴222对称设置。
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不同的货物配送场景,摆臂221还可为曲线或折线摆臂221,本公开对摆臂221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制。
为了在传送并交接货物200的过程中保持货物200的水平姿态防止货物200发生摇晃,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交接组件20还包括姿态保持组件30。货物抓手21通过姿态保持组件30与转运件22连接,以使货物抓手21跟随转运件22的转动而运动时能够保持预设姿态。
当转运件22相对于安装件25发生转动时,若不设置姿态保持组件30货物抓手21上抓取的货物200会跟随转运件22发生转动,使得货物200发生摇晃,可能会损坏货物200。而通过设置姿态保持组件30,姿态保持组件30能够跟随转运件22的转动而做出相应的运动,使得与转运件22连接的货物抓手21始终能够保持预设状态,如水平状态,进而使得货物抓手21上的货物200始终能够保持在预设状态,不会由于转运件22的转动而发生摇晃或颠倒,因此,通过该货物传送机构能够平稳地运输货物200。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转运件22通过第一转轴222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件25上。转运件22具有两个所述活动端2211以分别设置货物抓手21。姿态保持组件30包括齿轮组件和与两个货物抓手21一一对应的两组同步带组件34。齿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33以及位于主动齿轮33两侧并且分别与主动齿轮33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31、第二从动齿轮32。主动齿轮33和转运件22分别周向锁止地间隔套设于第一转轴222。第一转轴222周向锁止的穿设于转运件22。同步带组件34包括第二转轴341、第三转轴342、第一带轮343、第二带轮344以及套设在第一带轮343和第二带轮344上的扰性带345。第一带轮343周向锁止地套设于第二转轴341,第二转轴341可转动地穿设于转运件22,第三转轴342周向锁止地穿设于第二带轮344,并且第三转轴342可转动地穿设于转运件22并且与货物抓手21传动连接。两组同步带组件34分别位于主动齿轮33的两侧,其中一组同步带组件34中的第二转轴341周向锁止地穿设于第一从动齿轮31,另一组同步带组件34中的第二转轴341周向锁止地穿设于第二从动齿轮32。同步带组件34和齿轮组件的传动比均为1。
扰性带345可为平带或V带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中对于如何驱动主动齿轮33转动不作限制,如图1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转运件22相对于安装件25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27,第一驱动装置27包括传动带组件和电机,传动带组件中的其中一个带轮与主动齿轮33传动连接,电机与另一个带轮传动连接,从而通过电机驱动传动带组件运动,进而带动主动齿轮33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装置27可包括传动齿轮组和电机,电机通过传动齿轮组与主动齿轮33传动连接,从而带动主动齿轮33转动,进而带动转运件22转动。
当需要转动转运件22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主动齿轮33向第一方向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轴222带动转运件22向第一方向转动,与此同时带动与第一主动齿轮33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31、第二从动齿轮32向第二方向转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方向相反。第一从动齿轮31带动其中一组同步带组件34运动,第二从动齿轮32带动另一组同步带组件34运动。以第一从动齿轮31带动的这一组同步带组件34为例进行说明。第一从动齿轮31运动时带动第二转轴341转动向第二方向转动,第二转轴341带动第一带轮343转动向第二方向转动,第一带轮343通过扰性带345带动第二带轮344向第二方向转动,第二带轮344带动第三转轴342向第二方向转动,第三转轴342带动货物抓手21向第二方向转动。而且,由于同步带组件34和齿轮组件的传动比均为1,使得转运件22在向第一方向转动第一角度时,货物抓手21也能够同步向第二方向转动第一角度,从而始终保持预设姿态,如水平姿态,从而能够平稳的运输货物20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货物抓手21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件上,姿态保持组件30还可包括用于驱动转动件转动的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货物抓手21转动的第二电机、以及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连接的姿态保持控制器。当第一电机驱动转动件顺时针转动第一角度时,并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驱动货物抓手21逆时针转动第一角度,如此便能够使货物抓手21始终保持预设状态,如水平状态。
在本公开中对货物抓手21具体如何运输货物200不作限制,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货物抓手21包括吸盘、压缩机和安装座。压缩机用于驱动吸盘吸附或释放货物200,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吸盘,另一侧设置有压缩机,吸盘与压缩机连通。安装座与姿态保持组件30传动连接。具体地,第三转轴342可转动地穿过转运件22并且与安装座传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三转轴342周向锁止地穿设于安装座上的通孔,从而使得转运件22在转动时,通过齿轮组件和同步带组件34带动第三转轴342转动,进而带动货物抓手21转动,使得货物抓手21保持预设姿态。
为了便于对交接组件20进行导向,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2、图13所示,固定组件10包括用于固定于建筑物上的固定柱12。固定柱12沿传送路径布置。固定柱12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导向件11,导向件11上开设有沿导向组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111。安装件25包括连接件251和与滑槽111一一对应的两个滑动件252,转运件22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件251,连接件251横跨固定柱12,并且连接件251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动件252与滑槽111滑动配合。该滑动配合即可以是通过滑块在滑槽111内滑动,也可以是通过滚轮2521在滑槽111内滚动。具体地,如图13所示,安装件25大致呈门型结构,两个滑动件252相对设置,连接件251连接在两个滑动件252之间。滑动件252包括滚轮2521和支撑板2522,支撑板2522与连接件251固定连接,支撑板2522沿导向组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2521,滚轮2521可转动地设置在滑槽111内。通过如此设置滑动件252与滑槽111滑动配合,从而保证交接组件20能够平稳地沿导向件11移动。
在本公开中对于如何将固定组件10固定在建筑物上不作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固定组件10还包括与固定柱12固定连接的固定件13,固定件13设置于固定柱12的背离安装件25的一侧,固定件13上开设有用于与建筑物连接的连接孔,固定件13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沿固定柱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螺栓等穿过连接孔即可将固定组件10固定在建筑物上。
为了能够驱动交接组件20运动,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构造为提升装置40。提升装置40用于驱动整个交接组件沿导向件11移动。提升装置40包括驱动电机41、主动带轮42、从动带轮43以及套设于主动带轮42和从动带轮43的同步带44。主动带轮42和从动带轮43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柱12的两端,驱动电机41用于驱动主动带轮42转动,安装件25的一端与同步带44传动连接。具体地,安装件25还包括压板26,压板26与连接件251相对设置,同步带44的一段夹设在压板26与连接件251之间。因此,提升装置40启动时,能够通过同步带44带动安装件25相对于导向组件移动,即带动整个交接组件20相对于导向组件移动。
为了能够便于交接组件20将货物200放入储存组件50内,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存组件50,如图2、图7、图9和图10所示,储存组件50包括储存箱、第一门51和第二门52。储存箱设置有第一货口53和第二货口54。第一门51可开合地设置于第一货口53,第二门52可开合地设置于第二货口54。第一货口53包括位于储存箱的顶部的进出货口531和位于进出货口531一侧的避让口532。避让口532与进出货口531贯通以在交接组件20通过进出货口531将货物200放入或取出储存箱时能够避让交接组件20。如图7所示的储存箱的局部剖视图,由于储存箱上设置有避让口532,使得交接组件20上的货物抓手21可从上至下穿过避让口532将货物200通过进出货口531放入储存箱内,直到货物200落在储存箱的底部。由于设置有避让口532一方面方便交接组件20存取货物200,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将货物200平稳地放入到储存箱内,保证货物200的完好。
为了进一步地避让交接组件20,如图2、图7和图9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门5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盖板511和第二盖板512,第一盖板511用于盖合进出货口531,第二盖板512用于盖合避让口532。第一盖板511铰接于储存箱,第二盖板512铰接于第一盖板511。第一门51打开时,第一盖板511与第二盖板512相折叠,第一门5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盖板511和第二盖板512展开,从而使得第一盖板511盖合进出货口531,第二盖板512盖合避让口532。第一门51打开时,相折叠的第一盖板511与第二盖板512能够尽量扩大进出货口531和避让口532的大小,而且能够尽量减小第一门51占用的空间,尽量使第一门51避让交接组件20存取货物200时的活动空间,使得交接组件20顺利地从储存箱中存取货物200。
可选地,可在第一盖板511的铰接位置设置电机,该电机用于驱动第一盖板511相对于铰接位置转动。沿避让口532和进出货口531的边缘设置导轨,第二盖板512远离第一盖板511的边缘与导轨滑动配合,电机驱动第一盖板511转动时,第二盖板512沿导轨从避让口532滑动到进出货口531,直到第二盖板512与第一盖板511折叠。
进一步地,第二货口54与避让口532相对设置,第一货口53位于第二货口54和避让口532之间,第一盖板511铰接在第二货口54与第一货口53的交界处,使得第一盖板511打开时尽量远离交接组件20,避免与干涉交接组件20的存取货物200的活动。第一货口53朝向固定组件10设置,有助于交接组件20从储存箱中存取货物200,第二货口54朝向用户的窗台或阳台设置,便于用户从储存箱中存取货物200。
为了能够安全地存放货物200,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储存组件50还包括同步机构,用于使得第一门51和第二门52中的其中一者开启时,另一者关闭。同步机构可包括控制器和用于驱动第一门51运动的第一电机和用于驱动第二门52运动的第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门51、第二门52电连接,以保证第一门51和第二门52不会同时开启。
交接组件20需要从储存箱内存取货物200时,第一门51开启,并且保持第二门52关闭,从而有助于防止货物200从第二门52处掉落。同理,当用户需要向储存箱内存取货物200时,第二门52开启,并且保持第一门51关闭,从而有助于防止货物200从第一门51处掉落。
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如图4和图7所示,储存组件50包括关于固定组件10对称布置的两组储存箱,两组中相对应的储存箱的避让口532相对设置,交接组件20在运动时能够将货物200配送到位于固定组件10两侧的储存箱内,使得利用同一货物传送机构能够同时对位于固定组件10两侧的储存箱配送货物200,提高配送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物,该建筑物包括建筑物主体和安装在该建筑物主体上的上述的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可选地,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可设置在建筑物的楼顶上。上述的货物交接模块100可从上至下依次布置在建筑物主体的外墙上。
为了方便将货物200配送到家,建筑物主体包括能够与外界连通的窗口或阳台,储存组件50固定于窗口或阳台,因此,通过交接组件20上的货物抓手21将货物200配送到储存组件50内就能够实现将货物200配送到家,不必需要室内机器人,成本较低,操作方便。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货物交接模块100的高度为建筑物主体的楼层高的整数倍,而存储组件50设置在每个楼层的中间位置,因此,这样保证相邻的货物交接模块100在交接货物200时位于相邻楼层的交接处,从而保证在货物200交接过程中与储存组件50产生干涉。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建筑物主体的楼层高是货物交接模块100的高度的整数倍,从而不必对货物交接模块100进行切割,在建筑物主体上利用整数个货物交接模块100即可拼接成货物传送通道。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5)

1.一种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用于与无人机交接货物;
储存组件(50),用于容纳货物并且固定在建筑物上;
货物传送机构,包括多个货物交接模块(100),所述多个货物交接模块(100)沿货物传输方向依次布置,以在所述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和所述储存组件(50)之间传送货物,每个货物交接模块(100)包括交接组件(20)、驱动装置和用于固定在建筑物上的固定组件(10),所述交接组件(20)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10),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交接组件(20)运动以使所述交接组件(20)能够分别与所述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1)、与相邻的所述货物交接模块(100)中的所述交接组件(20)、以及与所述储存组件(50)交接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0)包括导向件(11),多个所述导向件(11)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在所述储存组件(50)和起降平台(101)之间,所述交接组件(20)沿所述导向件(1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件(11),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货物交接模块(100)中的所述交接组件(20)能够变换位置或姿态并交接货物(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组件(20)包括安装件(25)、转运件(22)和货物抓手(21),所述安装件(25)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件(11),所述转运件(2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件(25),所述货物抓手(21)构造为能够将货物(200)送入所述储存组件(50)并能够将货物(200)从所述储存组件(50)取出,所述货物抓手(21)设置于所述转运件(22)的活动端(2211),以跟随所述转运件(22)转动来交接货物(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货物中转机构包括:
起降平台(101),具有供无人机起降的停放区(1011);
货物分流机构(60),所述货物分流机构(60)包括分流输送线(61)和用于与所述起降平台(101)交接货物的分流组件(62),所述货物分流机构(60)具有多条分流输送线(61),所述多条分流输送线(61)从所述分流组件(62)沿不同方向延伸,以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货物传送机构交接货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62)包括识别装置(621)和输送组件(622),所述输送组件(622)与所述识别装置(621)信号连接,以能够根据所述识别装置(621)的识别结果来将货物(200)输送至沿相应方向延伸的所述分流输送线(6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放区(1011)形成有供货物进出所述无人机的装卸口,所述起降平台(101)还包括用于在所述装卸口和所述输送组件(622)之间传送货物的内部传送机构,所述起降平台(101)上跨所述分流组件(62),所述起降平台(101)的底部形成有运输口(1012),所述分流组件(62)延伸穿过所述运输口(1012),所述识别装置(621)与所述输送组件(622)上用于与所述内部传送机构的交接货物的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输送线(61)包括两条关于所述起降平台(101)中心对称的分流输送线(61),每条分流输送线(61)包括与所述起降平台(101)连通的分流输送总线(612)和至少两条分流输送子线(611),所述至少两条分流输送子线(611)从所述分流输送总线(612)朝向不同的所述货物传送机构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货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0)包括导向件(11),所述交接组件(20)包括安装件(25)、摆臂(221)和货物抓手(21),所述安装件(25)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件(11),所述摆臂(221)绕第一转轴(22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件(25),所述摆臂(221)至少具有两个活动端以分别设置有所述货物抓手(21),所述分流输送线(6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传送带或传送辊组,所述固定组件(10)沿上下方向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上并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两条所述分流输送子线(611)之间,以使得与所述分流输送子线(611)相邻的所述货物交接模块(100)中的一个所述货物抓手(21)分别与一个所述分流输送子线(611)对应。
9.一种储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组件(50)包括储存箱、第一门(51)和第二门(52),所述储存箱设置有第一货口(53)和第二货口(54),所述第一门(51)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货口(53),所述第二门(52)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货口(54),所述第一货口(53)包括位于所述储存箱的顶部的进出货口(531)和位于所述进出货口(531)一侧的避让口(532),所述避让口(532)与所述进出货口(531)贯通以在交接组件(20)通过所述进出货口(531)将货物放入或取出所述储存箱时能够避让交接组件(20)。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储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5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盖板(511)和第二盖板(512),所述第一盖板(511)用于盖合所述进出货口(531),所述第二盖板(512)用于盖合所述避让口(532),所述第一盖板(511)铰接于所述储存箱,所述第二盖板(512)铰接于第一盖板(511),所述第一门(51)打开时,所述第一盖板(511)与所述第二盖板(512)相折叠,所述第一门(51)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盖板(511)和所述第二盖板(512)展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储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货口(54)与所述避让口(53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货口(53)位于所述第二货口(54)和所述避让口(532)之间,所述第一盖板(511)铰接在所述第二货口(54)与所述第一货口(53)的交界处。
12.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储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组件(50)还包括同步机构,用于使得所述第一门(51)和所述第二门(52)中的其中一者开启时,另一者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储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组件(50)包括关于固定组件(10)对称布置的两组所述储存箱,两组中相对应的所述储存箱的避让口(532)相对设置。
14.一种建筑物,包括建筑物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该建筑物主体上的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交接模块(100)的高度为所述建筑物主体的楼层高的整数倍,或,所述建筑物主体的楼层高为所述货物交接模块(100)的高度的整数倍。
CN202120828587.0U 2021-04-21 2021-04-21 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 Active CN215514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8587.0U CN215514181U (zh) 2021-04-21 2021-04-21 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8587.0U CN215514181U (zh) 2021-04-21 2021-04-21 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14181U true CN215514181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2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28587.0U Active CN215514181U (zh) 2021-04-21 2021-04-21 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141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4898A (zh) * 2021-04-21 2022-10-21 北京二郎神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
IL296121B1 (en) * 2022-08-31 2023-04-01 Todoo Ltd A device for a shipping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4898A (zh) * 2021-04-21 2022-10-21 北京二郎神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
IL296121B1 (en) * 2022-08-31 2023-04-01 Todoo Ltd A device for a shipping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WO2024047632A1 (en) * 2022-08-31 2024-03-07 Todoo Ltd. Apparatus for a dispatch and delivery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14181U (zh) 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
CN103419794B (zh) 物品输送设备
EP1010647B1 (en) System for the automatic loading and/or unloading of products
US4926753A (en) Flexible material transport system
CN102431798B (zh) 物品运送设备
US5955857A (en) Wafer conveyor system
TWI538863B (zh) 物品搬送設備
CN107651350B (zh) 物流对接系统及方法、工作站
CN107000943A (zh) 移动可配置输送机部件
US11407588B2 (en) Multiple degree of freedom mobile robot loader-unloader system and method
WO2020057271A1 (zh) 配送站点及配送方法
US4850472A (en) Conveyor apparatus
CN112340343B (zh) 货物转运系统和建筑物
CN111824654A (zh) 配送终端和货箱
JPH07304512A (ja) 品物を排出するための選別装置
CN115214898A (zh) 无人机的货物传送系统、建筑物及储存组件
JPS58161340A (ja) 製品移送装置
CN210972538U (zh) 货物存取装置及存取系统
CN110255040A (zh) 货物存取装置及存取系统
CN113387256B (zh) 一种提升运输设备及提升运输方法
CN216835928U (zh) 行李运输系统及行李系统
JP2001031216A (ja) 搬送システム
US20010022932A1 (en) Interlinked production system
US20220401996A1 (en) A Conveyor Sorting Device
JP4100103B2 (ja) 走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