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75418U - 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75418U
CN215475418U CN202121395097.2U CN202121395097U CN215475418U CN 215475418 U CN215475418 U CN 215475418U CN 202121395097 U CN202121395097 U CN 202121395097U CN 215475418 U CN215475418 U CN 215475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positioning device
lower bracket
suspension assembly
front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950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程
刘艳红
李广志
李建华
齐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950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75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75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75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包括支撑件及定位件,支撑件包括支撑主体和连接部,支撑主体设于所述前悬置总成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之间,所述支撑主体用于支撑所述前悬置总成,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且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连接;定位件被配置为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以防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这样,通过将支撑主体设于前悬置总成与减振器下支架之间,使前悬置总成与减振器下支架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固定高度,从而使前悬置总成的高度被精准地确定。

Description

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驾驶室在落装时,先将驾驶室连接于前悬置总成,再将前悬置总成安装到车架上,最后将减振器安装于车架与前悬置总成之间。由于需要在减振器的空气弹簧未充气的状态下,将减振器的一端连接于车架,空气弹簧充气后,再将减振器的另一端连接于前悬置总成。因此,将前悬置总成安装于车架时,需要在前悬置总成和车架之间为减振器充气后的高度设置预留空间。
相关技术中,一般将高度定位装置设于前悬置总成的稳定杆与车架的保险杠之间,以布置出为减振器充气后的高度设置预留空间。但是,相关技术中的高度定位装置,无法精准确定前悬置总成的高度,存在减振器空气弹簧充气后,减振器的上吊耳老化加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前悬置总成的高度无法精准确定的问题,提供一种定位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
支撑主体,设于所述前悬置总成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之间,所述支撑主体用于支撑所述前悬置总成;及
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且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连接;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被配置为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以防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通过将支撑主体设于前悬置总成与减振器下支架之间,使前悬置总成与减振器下支架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固定高度,从而使前悬置总成的高度被精准地确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悬置总成具有与所述支撑主体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支撑主体包括与所述前悬置总成的接触面适配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被构造为相对第一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的纵长延伸方向。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下支架包括限位块,所述支撑主体包括与所述限位块接触的第二表面;
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限位块被构造为面接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重合;
所述支撑主体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垂直,且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一侧;
所述连接部被构造为平板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沿第二方向设有贯穿其的贯穿槽;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表面彼此平行。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槽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
所述第一槽壁、第二槽壁、第三槽壁和所述第四槽壁围设形成所述贯穿槽;
其中,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平行,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平行;所述第三槽壁和所述第四槽壁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平行。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以使所述定位装置相对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固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支撑主体的一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驾驶室在落装时,先将驾驶室连接于前悬置总成,再将前悬置总成安装到车架上。在将前悬置总成装于车架之前,需将减振器下支架与车架固定连接;安装前悬置总成时,通过将前悬置总成与减振器下支架之间预留高度差,以将减振器连接于前悬置总成与车架之间。安装减振器时,减振器的空气弹簧处于未充气的状态,此时先将减振器的底端与减振器下支架固定,从而使减振器的底端与车架固定连接;减振器的空气弹簧充气后,将减振器通过其顶端的上吊耳与前悬置总成连接。因此,在将前悬置总成安装于车架上时,需要精准地确定前悬置总成与减振器下支架之间的相对高度,为减振器充气后的高度设置预留空间。
现有技术中,高度定位装置设于前悬置总成的稳定杆与车架的保险杠之间,且该高度定位装置被构造为两端呈弧形凹面,分别接触于圆柱状的稳定杆及圆柱状的保险杠。然而,现有的高度定位装置无法精准地确定前悬置总成的高度,使减振器安装后,减振器顶端与减振器底端之间的距离不等于减振器充气后的正常高度,使减振器的上吊耳存在预紧力,发生变形,加速工件老化。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精准确定前悬置总成高度的定位装置。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与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包括支撑件30和定位件40,支撑件30包括支撑主体32和连接部34。支撑主体32设于前悬置总成20与减振器下支架10之间,用于支撑前悬置总成20;连接部34连接于支撑主体32,且与减振器下支架10连接;定位件40被配置为可操作地连接于连接部34和减振器下支架10,以防止支撑件30与减振器下支架1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汽车的前悬置总成20连接于驾驶室与车架之间,用于支撑驾驶室并减振,前悬置总成20包括减振器,减振器与弹簧共同组成汽车的减振系统,减振器用于抑制弹簧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减振器的顶端连接于前悬置总成20的稳定杆总成,减振器的底端与减振器下支架10的底部相连。当减振器处于正常高度时,减振器下支架10与前悬置总成20不接触,减振器下支架10的作用在于,当减振器被压缩至一定高度时,减振器下支架10顶端抵接于前悬置总成20,防止减振器继续压缩。具体地,减振器下支架10包括设于其顶端的限位块12,并通过该限位块12与前悬置总成20接触。由于限位块12为橡胶材质,限位块12在与前悬置总成20碰撞时起到缓冲作用。
通过将支撑主体32设于前悬置总成20与减振器下支架10之间,使前悬置总成20与减振器下支架10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固定高度,从而使前悬置总成20的高度被精准地确定。例如,可将前悬置总成20与减振器下支架10之间的距离固定为使减振器上下连接处间的高度等于减振器充气后的正常高度。此外,通过设置定位件40,使定位装置可被固定于减振器下支架10上,从而使安装前悬置总成20时,防止因支撑主体32的移动导致定位偏差。当前悬置总成20安装完成后,减振器的空气弹簧充气使减振器达到其正常高度,此时驾驶室的重力全部作用于减振器上,通过拆卸定位件40使定位装置被取下。该定位装置拆卸方便,提高了线上装配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主体32与连接部34一体成型。通过设置支撑主体32与连接部34为一体成型,提高了定位装置的结构强度,简化了定位装置的制造工序。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主体32与连接部34还可为分体结构,支撑主体32与连接部34之间为焊接连接或通过连接件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前悬置总成20具有与支撑主体32接触的接触面;支撑主体32包括与前悬置总成20的接触面适配的第一表面322,第一表面322被构造为相对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方向平行于减振器下支架10的纵长延伸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前悬置总成20的该接触面与第一方向之间形成一夹角,因此将第一表面322构造为相对第一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支撑主体32的第一表面322与接触面适配。这样,增大了第一表面322与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使前悬置总成20不会从定位装置上掉落,避免驾驶室急速下坠发生安全事故。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减振器下支架10包括限位块12,支撑主体32包括与限位块12接触的第二表面324;第二表面324与限位块12被构造为面接触。通过设置与限位块12为面接触的第二表面324,便于将定位装置固定连接于减振器下支架10。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表面322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二表面324彼此重合,支撑主体32包括连接于第一表面322和第二表面324之间的第三表面326,第三表面326与第二表面324彼此垂直,且第三表面326与第一表面3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这样,使定位装置的结构简洁,便于量产。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部34连接于支撑主体32与第三表面326相对的一侧,且连接部34被构造为平板状。由于第三表面326朝向车辆整体结构的前端,与第三表面326相对的一侧没有其他复杂结构,通过设置连接部34为连接于支撑主体32与第三表面326相对的一侧,使当工作人员通过定位件40进行对定位装置的安装或拆除时,不会受到车辆其他部分的阻碍,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通过将连接部34构造为平板状,使连接部34结构稳固,不易断裂。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减振器下支架10上设有第一定位孔,连接部34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定位件40穿设于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以使定位装置相对于减振器下支架10固定。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孔设置于连接部34沿第一方向远离支撑主体32的一端,以更好地防止定位装置与减振器下支架1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主体32沿第二方向设有贯穿其的贯穿槽,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且第二方向与第三表面326彼此平行。通过设置沿第二方向的贯穿槽,使定位装置的质量减轻,节省材料,同时,便于定位装置的安装与拆除。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贯穿槽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第一槽壁、第二槽壁、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围设形成贯穿槽;其中,第一槽壁与第一表面322相平行,第二槽壁与第二表面324相平行;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与第三表面326相平行。这样,使制作定位装置的模具结构简单,简化了定位装置的制作工艺,并提高定位装置的通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定位装置,设置于减振器下支架与前悬置总成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
支撑主体,设于所述前悬置总成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之间,所述支撑主体用于支撑所述前悬置总成;及
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且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连接;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被配置为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以防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总成具有与所述支撑主体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支撑主体包括与所述前悬置总成的接触面适配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被构造为相对第一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的纵长延伸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包括限位块,所述支撑主体包括与所述限位块接触的第二表面;
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限位块被构造为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重合;
所述支撑主体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垂直,且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一侧;
所述连接部被构造为平板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沿第二方向设有贯穿其的贯穿槽;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表面彼此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槽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
所述第一槽壁、第二槽壁、第三槽壁和所述第四槽壁围设形成所述贯穿槽;
其中,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平行,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平行;所述第三槽壁和所述第四槽壁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以使所述定位装置相对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支撑主体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CN202121395097.2U 2021-06-22 2021-06-22 定位装置 Active CN215475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5097.2U CN215475418U (zh) 2021-06-22 2021-06-22 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5097.2U CN215475418U (zh) 2021-06-22 2021-06-22 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75418U true CN215475418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21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95097.2U Active CN215475418U (zh) 2021-06-22 2021-06-22 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754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9383A (zh) * 2022-07-06 2022-09-06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前悬置装配机构及其装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9383A (zh) * 2022-07-06 2022-09-06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前悬置装配机构及其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19359B1 (en) Vehicle suspension and leaf spring for such a suspension
CN215475418U (zh) 定位装置
CN102059998B (zh) 用于车辆的气囊安装组件
US20060175789A1 (en) Air spring/coil spring combination suspension system
EP3290241A1 (en) Hybrid lower arm
CN212889829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托架
CN21702210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大梁和板簧之间的限位块支架总成
CN211175161U (zh) 隔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KR101639787B1 (ko) 차량용 에어스프링 설치 구조
CN112670647B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CN209683384U (zh) 一种封闭式汽车扭力梁结构
CN108482046B (zh) 一种限位支架及钢板弹簧悬架系统
CN211390832U (zh) 一种减震轮胎
KR101882944B1 (ko) 차량 현가장치용 코일스프링 지지대
CN111332084A (zh) 减振器安装座、前悬架和车辆
CN111873739A (zh) 一种减振器的安装结构
CN211308767U (zh) 备胎收藏器固定支架、横梁及汽车
CN115447368A (zh) 发动机悬置及车辆
CN216659483U (zh) 一种保险垫块、缓冲结构、悬架系统及其车辆
CN218489640U (zh) 贮气筒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5673346U (zh) 智能动力单元车载减振装置
CN204870420U (zh) 一种板簧u型螺栓垫块
CN215474978U (zh) 防撞装置及车辆
CN220391348U (zh) 一种副车架衬套结构、副车架及车辆
CN219487165U (zh) 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