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75346U - 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75346U CN215475346U CN202121759985.8U CN202121759985U CN215475346U CN 215475346 U CN215475346 U CN 215475346U CN 202121759985 U CN202121759985 U CN 202121759985U CN 215475346 U CN215475346 U CN 2154753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uble
- cavity
- cross
- steering knuckle
- front ste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其包括:鹅颈部;空腔,其一体成型于鹅颈部内部;至少一个排料孔,其连通空腔与鹅颈部的外部空间。通过设置于鹅颈部内的空腔,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具有较好的轻量化效果,并降低材料成本,同时由于空腔的开设方式为一体成型于鹅颈部内,使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自成一体,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在制作加工双横臂前转向节时采用在浇筑模具上设置填充砂芯的方式,使填充砂芯在双横臂前转向节材料浇筑时进行空腔的成型,并将填充砂芯包裹在其内,在完成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铸造后,则可通过设于其上并与空腔连通的排料孔来实现内部填充砂芯的排出,最终得到轻量化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实现促进此类零部件的轻量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
背景技术
双横臂前转向节,做为底盘关键承载件,用于安装制动单元、转向拉杆及上/下横臂等零件,因上/下横臂在整车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导致双横臂前转向节尺寸较长的现状,也使得其重量较大;
目前市场上的双横臂前转向节鹅颈部多为实心结构,尺寸厚大,不利于实现零部件乃至车辆整体的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双横臂前转向节鹅颈部多为实心结构,尺寸厚大,不利于实现零部件乃至车辆整体的轻量化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其包括:
鹅颈部;
空腔,其一体成型于所述鹅颈部内部;
至少一个排料孔,其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鹅颈部的外部空间。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设置于鹅颈部内的空腔,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减重,进而使其具有较好的轻量化效果,并降低材料成本,同时由于空腔的开设方式为一体成型于鹅颈部内,使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自成一体,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在由多结构组拼围设构成空腔的方式下,所产生的连接处强度难以保障的问题,实现在得到轻量化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与结构稳定性;
同时,由于空腔使得双横臂前转向节在鹅颈部的厚实程度下降,使其在进行浇筑铸造时将所成型的双横臂前转向节更加各项指标更加精准、且易于成型,得以提高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加工质量;
此外,在制作加工双横臂前转向节时将采用在浇筑模具上设置填充砂芯,使填充砂芯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材料进行浇筑时进行空腔的成型,并将填充砂芯包裹在其内,在完成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铸造后,则可通过设于其上并与空腔连通的排料孔来实现内部填充砂芯的排出,最终得到轻量化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在其余实施例中则可采用其余制备方式进行加工制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沿所述鹅颈部延伸,且两端延伸至所述鹅颈部的两端。
通过上述方案,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在鹅颈部处具有较充分的减重程度,进而提高该类零部件以及整车的轻量化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内设有至少一个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连接所述空腔相对的两侧内壁。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加强件实现在所成型的空腔内进行两侧内壁的连接,进而借助加强件从空腔内部对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鹅颈部进行支撑加固,保障在鹅颈部在开设空腔后仍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为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空腔相对两侧内壁的加强柱。
通过上述方案,采用柱体结构作为加强柱,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加工制造的同时,可有效对两端的空腔内壁进行支撑,实现提高鹅颈部的整体结构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柱与所述鹅颈部一体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加强柱采用一体成型方式的设置于空腔内,使其具有较为便捷的加工工艺,即在用于形成空腔的填充砂芯内设置对应加强柱的孔道,即可在浇筑过程中于空腔内形成一体式的加强柱。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加强件沿所述鹅颈部延伸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空腔内。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多个加强件的设置,且多个加强件沿鹅颈部延伸方向间隔布设在空腔内,实现大大提高鹅颈部的结构强度,保障双横臂前转向节在使用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至少设置有三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空腔在所述鹅颈部延伸方向的两端与中部。
通过上述方案,保障鹅颈部在受力较为集中的三处上均设置有加强件,进而有效保障鹅颈部以及双横臂前转向节整体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料孔至少开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排料孔分别与所述空腔两端连通。
通过上述方案,两个排料孔可实现在双横臂前转向节成型后更加快速便捷的进行空腔内砂芯的排出,填充砂芯在振动破碎后可从两侧快速进行倾倒。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排料孔分别布设于所述鹅颈部的两侧。
通过上述方案,进一步优化空腔内填充砂芯在振动破碎后的排出过程,提高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整体加工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在所述鹅颈部延伸方向上相对的两内壁厚度一致。
通过上述方案,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鹅颈部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其在使用状态下的强度与安全性。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通过设置于鹅颈部内的空腔,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减重,进而使其具有较好的轻量化效果,并降低材料成本,同时由于空腔的开设方式为一体成型于鹅颈部内,使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自成一体,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在由多结构组拼围设构成空腔的方式下,所产生的连接处强度难以保障的问题,实现在得到轻量化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与结构稳定性;
同时,由于空腔使得双横臂前转向节在鹅颈部的厚实程度下降,使其在进行浇筑铸造时将所成型的双横臂前转向节更加各项指标更加精准、且易于成型,有利于降低铸造缺陷,得以提高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加工质量。
此外,在制作加工双横臂前转向节时将采用在浇筑模具上设置填充砂芯的方式,使填充砂芯在双横臂前转向节材料浇筑时进行空腔的成型,并将填充砂芯包裹在其内,在完成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铸造后,则可通过设于其上并与空腔连通的排料孔来实现内部填充砂芯的排出,最终得到轻量化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实现促进此类零部件的轻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排料孔开设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腔内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鹅颈部;10、空腔;11、排料孔;12、加强件;120、加强柱;
2、上横臂球销安装点;20、竖直安装孔;21、水平安装孔;
3、转向机横拉杆安装点;
4、制动卡钳安装点;
5、轮毂轴承安装点;
6、下横臂安装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双横臂前转向节,做为底盘关键承载件,用于安装制动单元、转向拉杆及上/下横臂等零件,因上/下横臂在整车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导致双横臂前转向节尺寸较长的现状,也使得其重量较大;
目前市场上的双横臂前转向节鹅颈部多为实心结构,尺寸厚大,不利于实现零部件乃至车辆整体的轻量化。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其能解决上述技术中双横臂前转向节鹅颈部多为实心结构,尺寸厚大,不利于实现零部件乃至车辆整体的轻量化的问题。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其包括:
鹅颈部1;
空腔10,其一体成型于所述鹅颈部1内部;
至少一个排料孔11,其连通所述空腔10与所述鹅颈部1的外部空间。
其中,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顶端设置有上横臂球销安装点2,上横臂球销安装点2上具有竖直安装孔20与水平安装孔21,竖直安装孔20供上横臂球销进行安装,水平安装孔21供螺栓进行安装紧固;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中部一侧则设置有转向机横拉杆安装点3,以及制动卡钳安装点4,其中制动卡钳安装点4间隔设置有两处,鹅颈部1即为转向机横拉杆安装点3与上横臂球销安装点2之间的弯曲段双横臂前转向节部分;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中部设有轮毂轴承安装点5,为成型于其上的中心孔,同时在径向上设有四个等角度间隔的安装孔用于螺栓紧固轮毂轴承;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底端设有下横臂安装点6,下横臂安装点6间隔设置有两处。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一体成型空腔10的方式具体为:在制作加工双横臂前转向节时将采用在浇筑模具上设置填充砂芯,使填充砂芯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材料进行浇筑时进行空腔10的成型,并将填充砂芯包裹在其内,在完成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铸造后,则可通过设于其上并与空腔10连通的排料孔11来实现内部填充砂芯的排出,最终得到轻量化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在其余实施例中则可采用其余制备方式进行加工制作。
这样设置,通过设置于鹅颈部1内的空腔10,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减重,进而使其具有较好的轻量化效果,并降低材料成本,同时由于空腔10的开设方式为一体成型于鹅颈部1内,使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自成一体,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在由多结构组拼围设构成空腔10的方式下,所产生的连接处强度难以保障的问题,实现在得到轻量化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与结构稳定性;
同时,由于空腔10使得双横臂前转向节在鹅颈部1的厚实程度下降,使其在进行浇筑铸造时将所成型的双横臂前转向节更加各项指标更加精准、且易于成型,有利于降低铸造缺陷,得以提高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加工质量。
此外,在制作加工双横臂前转向节时将采用在浇筑模具上设置填充砂芯的方式,使填充砂芯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材料进行浇筑时进行空腔10的成型,并将填充砂芯包裹在其内,在完成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铸造后,则可通过设于其上并与空腔10连通的排料孔11来实现内部填充砂芯的排出,最终得到轻量化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实现促进此类零部件的轻量化生产。
可选地,参照图3,所述空腔10沿所述鹅颈部1延伸,且两端延伸至所述鹅颈部1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空腔10沿鹅颈部1进行延伸且两端延伸至鹅颈部1的两端,进而有效利用鹅颈部1段的双横臂前转向节,进行有效轻量化处理。在其余实施例中,空腔10的两端设置于鹅颈部1端内任意位置即可。
这样设置,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在鹅颈部1处具有较充分的减重程度,进而提高该类零部件以及整车的轻量化效果。
可选地,参照图1与图2,所述排料孔11至少开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排料孔11分别与所述空腔10两端连通。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排料孔11具体设置有两个,以用于快速排出空腔10内的填充砂芯。在本实施例中,排料孔11的设置方式具体为在进行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浇筑成型时一体成型得到,实现降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整体生产复杂度。在其余实施例中,则可采用在双横臂前转向节成型后于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鹅颈部1上开设排料孔11的方式。
这样设置,两个排料孔11可实现在双横臂前转向节成型后更加快速便捷的进行空腔10内砂芯的排出,填充砂芯在振动破碎后可从两侧快速进行倾倒。
可选地,参照图1与图2,两个所述排料孔11分别布设于所述鹅颈部1的两侧。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排料孔11开设位置优选为鹅颈部1两侧,在啊其余实施例中则可将两个排料孔11设置于鹅颈部1的各侧位置。
这样设置,进一步优化空腔10内填充砂芯在振动破碎后的排出过程,提高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整体加工效率。
可选地,所述空腔10在所述鹅颈部1延伸方向上相对的两内壁厚度一致。
这样设置,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鹅颈部1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其在使用状态下的强度与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于鹅颈部1内的空腔10,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减重,进而使其具有较好的轻量化效果,并降低材料成本,同时由于空腔10的开设方式为一体成型于鹅颈部1内,使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自成一体,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在由多结构组拼围设构成空腔10的方式下,所产生的连接处强度难以保障的问题,实现在得到轻量化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与结构稳定性;且由于空腔10使得双横臂前转向节在鹅颈部1的厚实程度下降,使其在进行浇筑铸造时将所成型的双横臂前转向节更加各项指标更加精准、且易于成型,有利于降低铸造缺陷,得以提高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加工质量。
同时,在制作加工双横臂前转向节时将采用在浇筑模具上设置填充砂芯的方式,使填充砂芯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材料进行浇筑时进行空腔10的成型,并将填充砂芯包裹在其内,在完成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铸造后,则可通过设于其上并与空腔10连通的排料孔11来实现内部填充砂芯的排出,最终得到轻量化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实现促进此类零部件的轻量化生产。
实施例二:
参照图1与图4,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其包括:
鹅颈部1;
空腔10,其一体成型于所述鹅颈部1内部;
至少一个排料孔11,其连通所述空腔10与所述鹅颈部1的外部空间。
其中,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顶端设置有上横臂球销安装点2,上横臂球销安装点2上具有竖直安装孔20与水平安装孔21,竖直安装孔20供上横臂球销进行安装,水平安装孔21供螺栓进行安装紧固;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中部一侧则设置有转向机横拉杆安装点3,以及制动卡钳安装点4,其中制动卡钳安装点4间隔设置有两处,鹅颈部1即为转向机横拉杆安装点3与上横臂球销安装点2之间的弯曲段双横臂前转向节部分;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中部设有轮毂轴承安装点5,为成型于其上的中心孔,同时在径向上设有四个等角度间隔的安装孔用于螺栓紧固轮毂轴承;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底端设有下横臂安装点6,下横臂安装点6间隔设置有两处。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一体成型空腔10的方式具体为:在制作加工双横臂前转向节时将采用在浇筑模具上设置填充砂芯,使填充砂芯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材料进行浇筑时进行空腔10的成型,并将填充砂芯包裹在其内,在完成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铸造后,则可通过设于其上并与空腔10连通的排料孔11来实现内部填充砂芯的排出,最终得到轻量化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在其余实施例中则可采用其余制备方式进行加工制作。
这样设置,通过设置于鹅颈部1内的空腔10,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减重,进而使其具有较好的轻量化效果,并降低材料成本,同时由于空腔10的开设方式为一体成型于鹅颈部1内,使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自成一体,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在由多结构组拼围设构成空腔10的方式下,所产生的连接处强度难以保障的问题,实现在得到轻量化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与结构稳定性;
同时,由于空腔10使得双横臂前转向节在鹅颈部1的厚实程度下降,使其在进行浇筑铸造时将所成型的双横臂前转向节更加各项指标更加精准、且易于成型,有利于降低铸造缺陷,得以提高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加工质量。
此外,在制作加工双横臂前转向节时将采用在浇筑模具上设置填充砂芯的方式,使填充砂芯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材料进行浇筑时进行空腔10的成型,并将填充砂芯包裹在其内,在完成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铸造后,则可通过设于其上并与空腔10连通的排料孔11来实现内部填充砂芯的排出,最终得到轻量化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实现促进此类零部件的轻量化生产。
可选地,所述空腔10沿所述鹅颈部1延伸,且两端延伸至所述鹅颈部1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空腔10沿鹅颈部1进行延伸且两端延伸至鹅颈部1的两端,进而有效利用鹅颈部1段的双横臂前转向节,进行有效轻量化处理。在其余实施例中,空腔10的两端设置于鹅颈部1端内任意位置即可。
这样设置,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在鹅颈部1处具有较充分的减重程度,进而提高该类零部件以及整车的轻量化效果。
可选地,参照图4,所述空腔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加强件12,所述加强件12连接所述空腔10相对的两侧内壁。
这样设置,通过加强件12实现在所成型的空腔10内进行两侧内壁的连接,进而借助加强件12从空腔10内部对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鹅颈部1进行支撑加固,保障在鹅颈部1在开设空腔10后仍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12为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空腔10相对两侧内壁的加强柱120。
其中,加强件1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选择圆柱状的加强柱120,在其余实施例中则可具体成型为多种形状的加强件12,以实现连接空腔10相对两侧内壁。
这样设置,采用圆柱体结构作为加强柱120,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加工制造的同时,可有效对两端的空腔10内壁进行支撑,实现提高鹅颈部1的整体结构强度。
可选地,所述加强柱120与所述鹅颈部1一体连接。
其中,加强柱120采用一体成型方式的设置于空腔10内,使其具有较为便捷的加工工艺,以及同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其具体成型方式为:即在用于形成空腔10的填充砂芯或其余对应空腔10的模具内设置对应加强柱120的孔道,即可在浇筑过程中于空腔10内形成一体式的加强柱120。
这样设置,实现在形成空腔10的同时即可将加强柱120进行一体式成型,无需额外进行操作加工,加工方式便捷的同时使加强柱120以及双横臂前转向机鹅颈部1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1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加强件12沿所述鹅颈部1延伸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空腔10内。
这样设置,通过多个加强件12的设置,且多个加强件12沿鹅颈部1延伸方向间隔布设在空腔10内,实现大大提高鹅颈部1的结构强度,保障双横臂前转向节在使用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12至少设置有三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空腔10在所述鹅颈部1延伸方向的两端与中部。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柱120设有三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空腔10在所述鹅颈部1延伸方向的两端与中部。在其余实施例中则可设置为其他数量。
这样设置,保障鹅颈部1在受力较为集中的三处上均设置有加强件12,进而有效保障鹅颈部1以及双横臂前转向节整体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排料孔11至少开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排料孔11分别与所述空腔10两端连通。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排料孔11具体设置有两个,以用于快速排出空腔10内的填充砂芯。在本实施例中,排料孔11的设置方式具体为在进行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浇筑成型时一体成型得到,实现降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整体生产复杂度。在其余实施例中,则可采用在双横臂前转向节成型后于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鹅颈部1上开设排料孔11的方式。
这样设置,两个排料孔11可实现在双横臂前转向节成型后更加快速便捷的进行空腔10内砂芯的排出,填充砂芯在振动破碎后可从两侧快速进行倾倒。
可选地,两个所述排料孔11分别布设于所述鹅颈部1的两侧。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排料孔11开设位置优选为鹅颈部1两侧,在啊其余实施例中则可将两个排料孔11设置于鹅颈部1的各侧位置。
这样设置,进一步优化空腔10内填充砂芯在振动破碎后的排出过程,提高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整体加工效率。
可选地,所述空腔10在所述鹅颈部1延伸方向上相对的两内壁厚度一致。
这样设置,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鹅颈部1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其在使用状态下的强度与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于鹅颈部1内的空腔10,实现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减重,进而使其具有较好的轻量化效果,并降低材料成本,同时由于空腔10的开设方式为一体成型于鹅颈部1内,使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自成一体,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在由多结构组拼围设构成空腔10的方式下,所产生的连接处强度难以保障的问题,实现在得到轻量化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与结构稳定性;且由于空腔10使得双横臂前转向节在鹅颈部1的厚实程度下降,使其在进行浇筑铸造时将所成型的双横臂前转向节更加各项指标更加精准、且易于成型,有利于降低铸造缺陷,得以提高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的加工质量。
同时,在制作加工双横臂前转向节时将采用在浇筑模具上设置填充砂芯的方式,使填充砂芯在双横臂前转向节的材料进行浇筑时进行空腔10的成型,并将填充砂芯包裹在其内,在完成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铸造后,则可通过设于其上并与空腔10连通的排料孔11来实现内部填充砂芯的排出,最终得到轻量化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实现促进此类零部件的轻量化生产。
此外,通过在空腔10内所设置的加强件12实现在所成型的空腔10内进行两侧内壁的连接,进而借助加强件12从空腔10内部对双横臂前转向节的鹅颈部1进行支撑加固,保障在鹅颈部1在开设空腔10后仍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且加强柱120采用一体成型方式的设置于空腔10内,使其具有较为便捷的加工工艺,以及同整体双横臂前转向节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其具体成型方式为:即在用于形成空腔10的填充砂芯或其余对应空腔10的模具内设置对应加强柱120的孔道,即可在浇筑过程中于空腔10内形成一体式的加强柱120。实现在形成空腔10的同时即可将加强柱120进行一体式成型,无需额外进行操作加工,加工方式便捷的同时使加强柱120以及双横臂前转向机鹅颈部1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前方,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鹅颈部(1);
空腔(10),其一体成型于所述鹅颈部(1)内部;
至少一个排料孔(11),其连通所述空腔(10)与所述鹅颈部(1)的外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0)沿所述鹅颈部(1)延伸,且两端延伸至所述鹅颈部(1)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加强件(12),所述加强件(12)连接所述空腔(10)相对的两侧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2)为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空腔(10)相对两侧内壁的加强柱(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120)与所述鹅颈部(1)一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加强件(12)沿所述鹅颈部(1)延伸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空腔(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2)至少设置有三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空腔(10)在所述鹅颈部(1)延伸方向的两端与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孔(11)至少开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排料孔(11)分别与所述空腔(10)两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排料孔(11)分别布设于所述鹅颈部(1)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0)在所述鹅颈部(1)延伸方向上相对的两内壁厚度一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59985.8U CN215475346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59985.8U CN215475346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75346U true CN215475346U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753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59985.8U Active CN215475346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7534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2438A (zh) * | 2022-03-11 | 2022-07-29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 |
-
2021
- 2021-07-30 CN CN202121759985.8U patent/CN2154753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2438A (zh) * | 2022-03-11 | 2022-07-29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475346U (zh) | 一种双横臂前转向节 | |
CN215315501U (zh) | 单晶叶片成型用蜡树结构 | |
CN114309487A (zh) | 一种中空结构的自行车车架一体式浇铸内模结构及成型制备方法 | |
CN209553307U (zh) | 一种整体成型空心铸铝四驱后副车架 | |
CN215202580U (zh) | 一种预制构件浇筑通道模具的固定工装 | |
CN209972048U (zh) | 一种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轮毂 | |
CN114655310A (zh) | 电动suv的专用铝合金后副车架 | |
CN210562984U (zh) | 免支护桁架梁体系 | |
CN213799910U (zh) | 一种汽车前端框架 | |
JP2618689B2 (ja) | 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 |
CN211252766U (zh) | 一种重型车转向器支架 | |
CN216805591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低压中空弯折结构后副车架 | |
CN217672827U (zh) | 电动suv的专用铝合金后副车架 | |
CN219467838U (zh) | 一种轻质侧夹腔结构的新能源车前副车架 | |
CN219786480U (zh) | 一种防变形汽车转向节叉三型腔模具 | |
CN217048779U (zh) | 一种侧围加强件 | |
CN214447202U (zh) | 一种装配式楼梯模具 | |
CN219029275U (zh) | 一种卡车用连接支架 | |
CN221316362U (zh) | 一种一体空心铸铝后副车架 | |
CN221498204U (zh) | 后地板结构、铸造模具 | |
CN212828702U (zh) | 一种一体式挡泥板支架及制作设备 | |
CN210027592U (zh) | 一种新型摆臂安装支架及安装该支架的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8536851U (zh) | 高压铸造框式后副车架及车辆 | |
CN220549163U (zh) | 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的一体成型式车架 | |
CN217858678U (zh) | 防断裂大型砂芯芯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