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9297U - 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 - Google Patents

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59297U
CN215459297U CN202121742775.8U CN202121742775U CN215459297U CN 215459297 U CN215459297 U CN 215459297U CN 202121742775 U CN202121742775 U CN 202121742775U CN 215459297 U CN215459297 U CN 215459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middle ear
chamber
perforation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427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军
史庆
王国才
陶忠
林龑
王昊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wei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wei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wei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wei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427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59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59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59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连接;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覆盖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在所述第二管部内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的外周边缘与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管部分隔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至所述第一管部。

Description

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
背景技术
由于疾病、感染、外伤或先天畸形,中耳部位通常容易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中耳炎鼓室积液,通常需进行鼓膜穿刺抽液。当中耳感染反复或由于中耳积液持续存在导致听力下降时,通常需植入鼓膜留置管。
但是留置管长时间留置于鼓膜,容易造成鼓膜的撕裂,甚至造成鼓膜的不可逆性破坏,为后期的听力重建增加难度。
为了避免对鼓膜的破坏,本公开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是通过在患者的耳后形成切口,通过耳后的乳突通道将留置管的一端置于中耳鼓室腔内部,在患者体外留有留置管的另一端以作为进行治疗操作器材的入口。
但是这样的方式,常常因为患者不同的年龄、体型等因素,导致留置管不能完全与患者乳突通道的长度相适应。
此外,这样的方式极易导致在治疗或者患者日常生活中,外部的杂质,如细菌、灰尘自留置管进入中耳鼓室腔内部,造成重复感染,因此,也难以反复使用留置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新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连接;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覆盖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在所述第二管部内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的外周边缘与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管部分隔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至所述第一管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可拆卸的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台阶结构,沿所述第二台阶结构的侧壁的周向设置有环形的卡槽;在所述第一管部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状的第一台阶结构,沿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的侧壁的周向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环形的卡钩,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卡钩的卡合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管部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锯齿状的环形的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的锯齿状的环形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管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卡合实现可拆卸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隔膜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阻挡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腔室。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阻挡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阻挡部包括阻挡本体与自所述阻挡本体向外延伸的柱状体,所述阻挡本体覆盖所述第二腔室的端部,所述柱状体伸入所述第二腔室内。
可选地,沿所述柱状体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凸环部,在所述第一阻挡部关闭所述第二腔室条件下,所述凸环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相抵。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上形成环形的第一凹陷结构,所述第二管部的外缘伸入所述第一凹陷结构内以使所述第一阻挡部关闭所述第二腔室。
可选地,所述隔膜为弹性聚合物。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本公开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通过在第二管部设置第一阻挡部,有效的防止患者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外部物质,自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进入中耳鼓室腔内部,造成耳部的感染。
此外,使得本公开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能够长期的留置于患者体内,避免对患者造成多次的创伤。
此外,通过设置第二阻挡部,有效的防止医生在打开第一阻挡部进行操作时,将外部物质如细菌、灰尘等带入中耳鼓室腔内部造成的重复性感染。
另一方面,通过第一管部与第二管部可拆卸的连接,本公开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能够与患者的年龄、体型等因素匹配,能够与患者乳突通道的长度相适应。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之一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之一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管部;2、第二管部;3、第一阻挡部;4、第一腔室;5、隔膜;6、第二腔室;7、连接装置;10、管本体;101、第一台阶结构;102、第二台阶结构;103、卡槽;104、卡钩;105、第一凸起部;106、第二凸起部;201、第二凹陷结构;202、第二倒角结构;301、凸环部;302、阻挡本体;303、柱状体;304、第一倒角结构;305、第一凹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包括管本体10。管本体10包括第一管部1和第二管部2。第一管部1与第二管部2连接。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通过患者耳后乳突通道将管本体10放入患者的耳后的穿孔中。管本体10的一端置于患者的中耳鼓室腔内,管本体10的另一端留置在患者的体外。管本体10能够作为治疗过程中开展抽液和给药的通道。
在医生操作过程中,第一管部1置于患者的中耳鼓室腔内,第二管部2的一端自患者的乳突通道中伸出,被留置在患者的体外。
乳突通道是指连通乳突气房与中耳鼓室的通道。乳突气房通过乳突窦与中耳鼓室腔相通。乳突为解剖学名词,是指从颞骨乳突部的底面突出的圆锥形突出,体表可以触及,位于外耳道的后面和茎突的外面。颞骨乳突部内的许多含气小腔隙,称为乳突气房。乳突气房通过乳突窦与中耳鼓室腔相通。
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将管本体10自患者耳后的乳突进入上述的乳突通道,进而进入中耳鼓室腔内。并将第一管部1置于患者的中耳鼓室腔内,第二管部2的一端自患者的乳突通道中伸出。通过这样的方式,管本体成为了连接患者体外与中耳鼓室腔的通道。
第一管部1与第二管部2可拆卸的连接。例如,第一管部1与第二管部2扣合、卡接或螺纹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在第二管部2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台阶结构102。沿第二台阶结构102的侧壁的周向设置有环形的卡槽103。在第一管部1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状的第一台阶结构101。沿第一台阶结构101的侧壁的周向设置有与卡槽103对应的环形的卡钩104。第一管部1与第二管部2通过卡槽103与卡钩104的卡合可拆卸地连接。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第一管部1与第二管部2的拆卸更加简便。
此外,由于卡槽103与卡钩104为环形,因此在第二管部2不可避免的转动时,例如,在医生进行抽液或给药时或者患者日常佩戴时,都会不可避免的发声转动。在这种情况下,环形的卡槽103和卡钩104减少了患者中耳鼓室腔内第一管部1的扭矩,从而避免第一管部1在耳内的转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管部1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锯齿状的环形的第一凸起部105。在第二管部2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凸起部105对应的锯齿状的环形的第二凸起部106。第一管部1的一端与第二管部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凸起部105与第二凸起部106的卡合实现可拆卸的连接。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第一管部1与第二管部2更加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同时,能够减小第二管部2在转动时给第一管部造成的扭矩,避免因扭矩造成的第一管部的转动,从而避免了给患者造成不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部2的长度为5mm-30mm。例如,5mm、5.1mm、8mm、10mm、29mm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二管部2的长度可以以0.1mm为单位调整,也可能以1mm为单位进行调整。上述的具体数值并不作为对本公开的第二管部2的长度的具体数值的限定。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选择合适尺寸的第一管部1和第二管部2。将第二管部2与第一管部1连接在一起后,再将管本体10置入患者耳后的乳突通道中。从而,医生可以选用不同长度的第二管部2与第一管部1组合连接以此适应不同病患的耳后乳突通道长度。
如,当患者为幼儿时,医生可选用第一管部1与5mm的第二管部2连接后,再将管本体10置入患者耳后的乳突通道中。
当患者为成年人时,医生可选用第一管部1与10mm的第二管部2连接后,再将管本体10置入患者耳后的乳突通道中。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部1的外径为1mm-15mm,可选地,为7mm-13mm;内径为1mm-10mm,可选地,为5mm-10mm。第一管部1的壁厚为1mm-5mm,可选地,为1mm-3mm。
第二管部2的外径、内径及壁厚可以与第一管部1相同,也可以与第一管部1不同,只要能够实现第一管部1与第二管部2可拆卸的连接即可。
例如,管本体10为直管结构,第一管部1与第二管部2的内径、外径及壁厚均相同。
例如,沿管本体10的轴向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方形、梯形、凸字形或工字型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横截面的形状并不是对本公开管本体10形状的限定。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管本体10的材质为聚合物或合金金属。如,为硅橡胶、医用不锈钢、医用钛合金、医用纯钛及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第一管部1的材料可以与第二管部2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与第二管部2的材料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部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部3。第一阻挡部3覆盖第二管部2的一端。
例如,第一阻挡部3为管塞,第一阻挡部3将被留置在患者体外的第二管部2的端部覆盖。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防止日常生活中的细菌、灰尘等,自第二管部2的端部进入中耳鼓室腔内部,从而造成中耳的重复感染。
同时,方便医生在进行抽液及给药时,将第一阻挡部3打开。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了给患者造成多次的创伤。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第二管部2内设置有隔膜5。隔膜5的外周边缘与第二管部2的内壁连接。例如,通过粘结的方式,将隔膜5的外周与第二管部2的内壁固定在一起。
隔膜5将第二管部2分隔为第一腔室4与第二腔室6,第一腔室4连通至第一管部1。第一阻挡部3与隔膜5之间形成第二腔室6。第一阻挡部3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腔室6。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隔膜5为弹性聚合物,如,丁基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医用硅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医生进行抽液或给药的操作时,首先打开第一阻挡部3,操作管进入第二腔室6。然后,使用操作管刺破隔膜5,隔膜5与操作管的外壁处于紧密贴合的状态。而后,操作管进入第一腔室4。最后通过操作管将中耳鼓室腔内部的积液抽出,并将治疗药物打入中耳鼓室腔内部。
在操作完成后,将操作管自隔膜5中拔出后关闭第一阻挡部3。
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地避免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将外部物质如细菌、灰尘带入中耳鼓室腔内,造成中耳的进一步的感染。
由于隔膜5为弹性的聚合物,在操作管脱离隔膜5后,隔膜5由于其弹性回复力,能够自动将操作管在隔膜5的表面形成的孔隙闭合,从而进一步的避免细菌和灰尘进入中耳鼓室腔内。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隔膜5垂直于第二管部2的内壁。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方便医生的操作。此外,减小了操作管在隔膜5表面所造成孔隙的尺寸。减少了第二管部2的内壁对隔膜5的拉力,在隔膜5与操作管分离之后,更加便于隔膜5自身关闭孔隙。
同时,本公开中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为耳后置入式,有效排除了多次经过耳膜穿孔吸液和给药带来的风险,完全无需考虑耳膜的不可逆性破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3所示,第一阻挡部3扣合在第二管部2的端部。
通过在第二管部2的端部扣合有第一阻挡部3这样的方式,便于医生在治疗中打开第一阻挡部3,方便抽液及给药的治疗操作。在治疗结束时,将第一阻挡部3关闭,防止细菌、灰尘进入。从而能够使得管本体多次利用,避免了给患者造成多次的创伤。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阻挡部3包括阻挡本体302与自阻挡本体302向外延伸的柱状体303,阻挡本体302覆盖第二腔室6的端部,柱状体303伸入第二腔室6内。
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第一阻挡部3与第二腔室6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阻挡部3更加牢固的扣合在第二腔室6的端部。
例如,如图1所示,沿柱状体303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凸环部301,在第一阻挡部3关闭第二腔室6条件下,凸环部301与第二腔室6的内壁相抵。
通过在柱状体303的外周面设置多个凸环部301的方式,进一步增加了柱状体303与第二腔室6内壁的压力。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阻挡部3上形成环形的第一凹陷结构305,第二管部2的外缘伸入第一凹陷结构305内以使第一阻挡部3关闭第二腔室6。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第一阻挡部3更加快速的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腔室6。
例如,如图3所示,沿第一凹陷结构305的内环侧壁设置有一环形凸出部,在凸出部的表面形成第一倒角结构304。在第二管部2的内壁形成第二凹陷结构201。在第二凹陷结构201的外环侧壁形成与第一倒角结构304对应的第二倒角结构202。第二倒角结构202伸入第一倒角结构304内以关闭第二腔室6。
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简便了第一阻挡部3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切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挡部3为聚合物,如硅橡胶、聚四氟乙烯、聚醚醚酮、硅胶和热塑型聚氨酯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这样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第二管部2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装置7,连接装置7与第一阻挡部3连接。
连接装置7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管部2的外壁上,另一端与第一阻挡部3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防止第一阻挡部3掉落,遗失。
连接装置7与第一阻挡部3可以是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将连接装置7的两个端部分别粘结在第一阻挡部3与第二管部2的外壁上。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装置7为柔性状态,例如,为聚合物,如硅橡胶、聚四氟乙烯、聚醚醚酮、硅胶和热塑型聚氨酯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连接;
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覆盖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
在所述第二管部内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的外周边缘与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管部分隔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至所述第一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可拆卸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台阶结构,沿所述第二台阶结构的侧壁的周向设置有环形的卡槽;
在所述第一管部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状的第一台阶结构,沿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的侧壁的周向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环形的卡钩,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卡钩的卡合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部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锯齿状的环形的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的锯齿状的环形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管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卡合实现可拆卸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隔膜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阻挡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阻挡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包括阻挡本体与自所述阻挡本体向外延伸的柱状体,所述阻挡本体覆盖所述第二腔室的端部,所述柱状体伸入所述第二腔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柱状体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凸环部,在所述第一阻挡部关闭所述第二腔室条件下,所述凸环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上形成环形的第一凹陷结构,所述第二管部的外缘伸入所述第一凹陷结构内以使所述第一阻挡部关闭所述第二腔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为弹性聚合物。
CN202121742775.8U 2021-07-28 2021-07-28 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 Active CN215459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2775.8U CN215459297U (zh) 2021-07-28 2021-07-28 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2775.8U CN215459297U (zh) 2021-07-28 2021-07-28 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59297U true CN215459297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53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42775.8U Active CN215459297U (zh) 2021-07-28 2021-07-28 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592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75759A1 (en) Personaliza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esthetizing tympanic membrane
US6120484A (en) Otological implant for delivery of medicament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3871380A (en) Myringotomy drain tube
MX2011001100A (es) Sistema y metodos para anestesiar el tejido del oido.
JP4238905B2 (ja) 鼓膜ドレーンチューブ
US6193682B1 (en) Low profile neonatal hydrocephalus device and methods
US20030105450A1 (en) Ear plug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device
US2012020320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medicine into the tympanic cavity
CN215459297U (zh) 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
US20170196593A1 (en)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anipulating a uterus or other bodily tissue
Hazell et al. Positional audiometry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lymphatic fistula
US20090217931A1 (en) Tongue-Holding Device
US11116668B1 (en) Cross-flange tympanostomy tube
JP2000126211A (ja) 植込み体ホルダ―
WO2005082303A1 (ja) 埋め込み式人工耳管
JP5992922B2 (ja) 耳管鼓膜チューブ
CN211049305U (zh) 一种胃镜附属吸引管路系统
CN219517450U (zh) 一种用于鼻腔的辅助呼吸器件
JP2002224157A (ja) 耳管ピン
WO2005044161A1 (ja) 人工耳管
JP2016514542A (ja) 鼻中隔穿孔プロテーゼ
JPH01305947A (ja) ベンチレーションチューブ
JP2018126531A (ja) 鼻中隔穿孔プロテーゼ
JPH01305948A (ja) ベンチレ−ション プラグ
ITRM20130654A1 (it) Dispositivo per la diagnosi ed il trattamento di patologie dell¿orecchi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