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2223U -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2223U
CN215412223U CN202121839197.XU CN202121839197U CN215412223U CN 215412223 U CN215412223 U CN 215412223U CN 202121839197 U CN202121839197 U CN 202121839197U CN 215412223 U CN215412223 U CN 215412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control box
air
fa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391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春
宋凯权
徐安
罗华东
李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391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2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2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2223U/zh
Priority to BR112023025044A priority patent/BR112023025044A2/pt
Priority to AU2022326662A priority patent/AU2022326662A1/en
Priority to EP22855235.2A priority patent/EP4382819A1/en
Priority to CA3219926A priority patent/CA3219926A1/en
Priority to JP2023572943A priority patent/JP2024520036A/ja
Priority to KR1020237039781A priority patent/KR20240028977A/ko
Priority to PCT/CN2022/108031 priority patent/WO202301625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工作时电子元件发热导致其温度较高,进而导致的工作可靠性降低的技术问题。电控盒包括安装板、外壳、风扇以及风道隔板,风道隔板固定在安装板上,风道隔板、安装板和外壳围合出降温风道,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多个电子元件的至少部分电子元件位于降温风道内;风扇被配置为:驱动空气在降温风道内流动,以形成第一散热气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控盒用于空调器室外机中,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空调室外机用于与空调室内机配合工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空调器用于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的空气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

Description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空调器通常包括电控盒,电控盒内设置有滤波器、电抗器等电子元件,当空调器运行时,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处于工作状态,电子元件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导致电子元件的温度较高,进而导致电子元件的工作可靠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旨在解决电控盒内电子元件发热导致的工作可靠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盒,其包括外壳、安装板、第一风扇以及风道隔板,安装板、第一风扇以及风道隔板设置在外壳内;风道隔板安装于安装板,风道隔板、安装板和外壳围合出降温风道,安装板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多个电子元件中的至少部分电子元件位于降温风道内;第一风扇被配置为:驱动空气在降温风道内流动,以形成第一散热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风道隔板安装装于外壳内的安装板,使得安装板、风道隔板以及外壳共同围合出降温风道,同时,风扇驱动空气在降温风道内流动,以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如此,利用第一散热气流带走位于降温风道内的电子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电子元件的温度,提高电子元件的工作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第一风扇还用于在降温风道外形成第二散热气流,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首尾顺次连通以形成循环气流。
进一步,安装板将外壳内的腔室分割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风扇、多个电子元件以及风道隔板具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换热器。
进一步,安装板上设置有贯穿其的第一回风口和第二回风口,第一回风口与第一风扇的进口连通,第一风扇的出口与降温风道的首端连通,第二回风口设置在降温风道风的尾端;第二腔室内形成连通第一回风口和第二回风口的第二散热气流。
进一步,电控盒还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设置在降温风道内,第二风扇的出风方向与第一散热气流的方向相同。
进一步,外壳为密闭壳体。
进一步,风道隔板包括顺次连接的主板体和副板体,主板体和副板体呈夹角设置;降温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主板体、安装板和外壳围合出第一风道;副板体、安装板和外壳围合出第二风道。
进一步,风道隔板具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被配置为避位与凹槽相对的电子元件。
进一步,主板体弯折形成凹槽。
进一步,主板体至少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相对设置,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围合出凹槽,凹槽的槽口朝向降温风道的内部。
进一步,电子元件包括电抗器和滤波器,电抗器和滤波器设置在降温风道内。
进一步,电抗器和滤波器设置在降温风道内,且滤波器位于电抗器的上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电控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电控盒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A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外壳 110 盒体
111 底板 112 侧板
120 盒盖 130 第一腔室
140 第二腔室 150 第一通孔
160 第二通孔 200 安装板
210 第一回风口 220 第二回风口
310 第一风扇 320 第二风扇
400 风道隔板 410 凹槽
420 主板体 421 第一板体
422 第二板体 423 第三板体
424 第一端板 425 第二端板
430 副板体 440 卡扣
441 悬臂 442 凸起
500 电子元件 510 滤波器
520 电抗器 600 降温风道
610 第一风道 620 第二风道
700 换热器 710 冷媒换热部
720 冷媒进入管 730 冷媒输出管
800 扩展板 900 模块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电控盒内通常设置有滤波器、电抗器等电子元件,滤波器、电抗器等电子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滤波器、电抗器等电子元件的温度升高,进而导致滤波器、电抗器等电子元件的性能参数发生变化,电子元件的可靠性降低。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内设置有风道隔板和第一风扇,风道隔板和电控盒的外壳以及电控盒内的安装板围合出降温风道,第一风扇驱动空气在降温风道内流动,以形成第一散热气流,第一散热气流将位于降温风道内的电子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使得电子元件的温度不至于过高,电子元件的工作可靠性提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例如可以是密闭电控盒。这样能够避免水滴、灰尘等其他异物进入电控盒内,对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坏,达到防水、防尘、防腐蚀的效果。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包括外壳100、安装板200、第一风扇310以及风道隔板400。外壳100内形成有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可用于设置安装板200、第一风扇310和风道隔板400,外壳100可以对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内的安装板200、风道隔板400和第一风扇310等进行保护。安装板200位于外壳100内,安装板200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500;风道隔板400位于外壳100内,并固定在安装板200上,风道隔板400与安装板200以及外壳100围合出降温风道600,多个电子元件500中至少部分电子元件500位于降温风道600内。第一风扇310用于驱动空气在降温风道600内流动,以形成第一散热气流,第一散热气流与位于降温风道600内的电子元件500换热,进而带走降温风道600内电子元件50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通过风道隔板400、安装板200以及外壳100围合出降温风道600,通过第一风扇310驱动空气在降温风道内流动,形成第一散热气流;第一散热气流与位于降温风道600内的电子元件500接触并进行换热,第一散热气流将降温风道600内的电子元件50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降低了电子元件500的温度,使得电子元件500的工作可靠性增加。
第一风扇310还用于形成第二散热气流,第二散热气流位于降温风道600外,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首尾顺次连通以形成循环气流,循环气流位于外壳100内部。第二散热气流和第一散热气流均位于风道隔板400的两侧。
请参阅图4和图5,安装板200将外壳100内的腔室分割为第一腔室130和第二腔室140。第一风扇310、多个电子元件500以及风道隔板400具设置在第一腔室130内,第二腔室140内设置有换热器7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可以均位于第一腔室130内,此时,可以在第一腔室130内形成循环气流。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气流位于第二腔室140内,第一散热气流位于第一腔室130内,第一散热气流的第一端与第二散热气流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散热气流的第二端和第二散热气流的第二端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图5和图6,安装板200上设置有贯穿其的第一回风口210和第二回风口220,第一回风口210与第一风扇310的进口连通,第一风扇310的出口与降温风道600的首端连通,第二回风口220设置在降温风道600的尾端;第二腔室140内形成连通第一回风口210和第二回风口220的第二散热气流。第一回风口210和第二回风口220可以使得位于第一腔室130内的第一散热气流和位于第二腔室140内的第二散热气流可以循环,并形成循环气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气流将第一腔室130内的电子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并经第二回风口220进入到第二腔室140内,第二散热气流与位于第二腔室140内部的换热器700进行换热,并经第一回风口210进入到第一腔室130内,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循环,如此,电子元件50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被置换到换热器700内的冷媒中,换热器700内的冷媒流动到电控盒外部,并将热量带动电控盒外,如此,实现降低电子元件500的温度,使得电子元件500的工作可靠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以垂直于降温风道600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为截面,降温风道600的截面积可以在降温风道600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一直保持不变,降温风道600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如图3所示。但不限于此,降温风道600的截面积也可以在降温风道600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发生变化,例如,降温风道600的截面积在降温风道600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再例如,降温风道600的中部的截面积大于降温风道600的两端部的截面积。
下面结合附图对外壳100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7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外壳100包括盒体110和盒盖120,盒体110包括底板111和设置在底板111的边缘上的侧板112,底板111和侧板112围合出具有开口的腔室,盒盖120盖设在盒体110上,以封闭腔室的开口。盒体110和盒盖120形成的外壳100为密闭壳体。其中,底板111可以为如图7示出的矩形板,侧板112可以为矩形环,盒盖120可以为如图7示出的矩形板,图7中示出的盒体110和盒盖120围合出矩形箱体。
请参阅图4,外壳10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50和第二通孔160,其第一通孔150中穿装下述的冷媒进入管720,第二通孔160中穿装下述的冷媒输出管730。
下面结合附图对安装板2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安装板200的形状可以为图6示出的矩形,安装板200可以通过螺纹方式、卡接方式、焊接方式等连接方式设置在外壳100内。例如,安装板200的边缘可以设置折弯板,折弯板上设置安装孔,外壳100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可以为L型板,固定板的一端与外壳100焊接,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配合孔,折弯板上的安装孔和固定板上的配合孔对应设置,利用安装在安装孔和配合孔内的螺栓和螺钉,可以实现将安装板200固定在外壳100内。
在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板200上设置的第二回风口2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回风口220分布在沿安装板200的第一边并间隔设置,第一回风口210设置在安装板200的第二边,第一边和第二边相对设置。例如,在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边为安装板的上边,第二边为安装板的下边,第一回风口210设置在第一边的一端,第二回风口设置在第二边的整个边缘。如此设计,可以使得从第一腔室110进入第二腔室120内的空气与换热器50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进而使得第二腔室120内的空气与换热器700之间的热交换的效率增加。
下面结合附图对换热器700进行详细的介绍。
请参阅图8,换热器700一般包括冷媒换热部710,冷媒换热部710上设置有进入口和输出口,冷媒经过进入口进入到冷媒换热部710的内部,冷媒经过输出口从冷媒换热部710的内部流动冷媒换热部710的外部。
请参阅图8,换热器700还包括冷媒进入管720和冷媒输出管730,冷媒进入管720的第一端位于电控盒的内部,冷媒进入管720的第一端与冷媒换热部710的进入口连通,冷媒输出管730的第一端位于电控盒的内部,冷媒输出管730的第一端与冷媒换热部710的输出口连通,冷媒进入管720的第二端位于电控盒的外部,冷媒输出管730的第二端位于电控盒的外部,冷媒输出管730的第二端和冷媒进入管720的第二端均与冷凝器连通,如此,实现冷媒循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可以设置在空调器上,例如,设置在中央空调的室外机上。与冷媒输出管730的第二端以及冷媒进入管720的第二端连接的冷凝器可以是中央空调的冷凝器,如此,可以利用中央空调工作过程中的冷媒,实现冷媒与第二腔室140内部的第二散热气流进行热交换,进而使得电子元件500的工作可靠性高。
冷媒进入管720与外壳10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用于将冷媒进入管720与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进行密封。冷媒输出管730与外壳10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用于将冷媒输出管730与第二通孔的孔壁之间进行密封。如此,可以防止电控盒外部的雨水等液体经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到电控盒内部,使得电子元件500的使用安全性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200固定在外壳100上,换热器700固定在安装板200上。安装板20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焊接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在外壳上。例如,安装板200的边缘可以设置折弯板,折弯板上设置安装孔,外壳100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可以为L型板,固定板的一端与外壳100焊接,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配合孔,折弯板上的安装孔和固定板上的配合孔对应设置,利用安装在安装孔和配合孔内的螺栓或螺钉可以实现将安装板200固定在外壳100内。
本申请中的换热器可以是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两组微通道。至少两组微通道包括供第一冷媒流流动的多个第一微通道以及供第二冷媒流流动的多个第二微通道,第二冷媒流从第一冷媒流吸热,以使得第一冷媒流过冷,或者第一冷媒流从第二冷媒流吸热,以使得第二冷媒流过冷。
本申请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还可以作为空调器的经济器。这样微通道换热器既能够用于冷却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也能够作为经济器,从而可以避免在电控盒外再设置一个经济器,精简空调器的结构,节省空间,也能够节省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风道隔板400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8,风道隔板400包括主板体420和副板体430,主板体420和副板体430连接。在实际的产品中,主板体420和副板体430可以为一体结构,例如,主板体420和副板体430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方式一体成型,或冲压方式成型。
主板体420和副板体430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例如,在主板体420上设置第一螺纹孔,在副板体430上设置第二螺纹孔,主板体420的侧面与副板体430的端面相对设置,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对应设置,通过设置在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中的螺纹紧固件,将主板体420和副板体430连接。当然,主板体420和副板体430也可以通过卡接、焊接和螺纹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连接在一起。
在图2和图8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主板体420朝向安装板200的一边设置卡扣440,在副板体430朝向安装板200的一边设置卡扣440,在安装板200上设置与卡扣440对应设置的卡口,利用主板体420上的卡扣440和副板体430上的卡扣440卡接在卡口内,实现将风道隔板400安装在安装板200上。卡扣440的结构可以为图9示出的结构,每个卡扣440包括两个悬臂441和设置在每个悬臂441上的凸起442,每个卡扣440中,两个悬臂441上设置的两个凸起442相背离设置。
主板体420和副板体430呈夹角设置,例如,主板体42和副板体430的夹角为90°、100°、80°等。
在图3和图7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主板体420可以和安装板200、侧板112以及盒盖120围合出第一风道610,副板体430可以和安装板200、侧板112以及盒盖120围合出第二风道620。第一风道610的出风端与第二风道620的进风端连通,第一风道610和第二风道620共同构成上述的降温风道600。
请参阅图3和图8,风道隔板400具有凹槽410,凹槽410被配置为避位与凹槽410相对的电子元件500,如此,可以使得降温风道600内设置不同尺寸大小的电子元件500,同时还可以保证空气在降温风道600流动。
上述凹槽410可以形成在主板体420上。主板体420可以为一体结构,凹槽410可以由主板体420折弯形成。主板体420也可以由顺次连接的第一端板424、第一板体421、第二板体422、第三板体423以及第二端板425连接形成,此时,凹槽410可以由第一板体421、第二板体422和第三板体423围合形成,凹槽410的槽口朝向降温风道600的内部。
请参阅图3和图8,第一板体421的第一端和第二板体42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板体422的第二端和第三板体42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板体423的第二端与第二端板42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板425的第二端与副板体430连接,第一端板424的第一端与第一板体42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端板424的第二端对应第一风道610的进风端,第二端板425的第二端对应第一风道610的出风端。
第一板体421的长度和第三板体423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例如,在图3和图5中,第一板体421的长度大于第三板体423的长度。如此设计,可以使得在第一端板424的位置、第二板体422的位置以及第二端板425位置,第一风道610的截面积不相等,以便于在第一风道610内部布置不同尺寸的电子元件500。
下面结合附图对电子元件500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子元件500可以均设置在降温风道600内,利用在降温风道600内的流动的第一散热气流及时将电子元件50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子元件500中的一部分电子元件500设置在降温风道600内,剩余部分电子元件500设置在降温风道600外,并且可以将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电子元件500设置在降温风道600内,将对温度变化不太敏感的电子元件500设置在降温风道600外;或者说,可以将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热量相对较多且易受温度影响的电子元件500设置在降温风道600内,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热量相对较少且不易受温度影响的电子元件500设置在降温风道600外。
请参阅图2和图3,多个电子元件500和风道隔板400位于安装板200的同一侧,多个电子元件500中的一部分电子元件500位于降温风道600内,也即,部分电子元件500位于风道隔板400的第一侧,剩余部分电子元件500位于风道隔板400的第二侧,风道隔板400的第一侧例如为图3示出的上侧,风道隔板400的第二侧例如为图3示出的下侧,风道隔板400的第一侧和风道隔板400的第二侧相背设置。
请参阅图4所示,多个电子元件500可以包括电抗器520和滤波器510,电抗器5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滤波器510和电抗器520沿第一散热气流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布,电抗器520和滤波器510设置在降温风道600内,滤波器510设置在电抗器520的上游。在图2中,滤波器510和电抗器520设置在第一风道610内,滤波器510和电抗器520沿图2中示出的外壳100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且滤波器510靠近第一风道610的进风端,电抗器520靠近第一风道610的出风端。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电控盒还包括扩展板800和模块板900,扩展板800和模块板900均可以为电路板,扩展板800和模块板900位于外壳100内。模块板90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扩展板800和模块板900沿风道隔板40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在图3中,扩展板800和模块板900位于降温风道600的外部,扩展板800和模块板900的排布方向与图3示出的外壳100的长度方向平行,扩展板800与滤波器510相对设置,模块板900与电抗器520相对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外壳100的宽度方向上,滤波器510相对电抗器520朝扩展板800方向凸出,模块板900相对扩展板800朝电抗器520方向凸出,此时,第一板体421、第二板体422以及第三板体423围绕设置在滤波器510靠近扩展板800的一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一风扇310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风扇310可以是离心风扇、轴流风扇、贯流风扇中的一种,在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扇310可以为轴流风扇。可以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第一风扇300改为离心风扇或者贯流风扇为常规置换。第一风扇310可以同螺纹连接、焊接、卡接中至少一种方式设置在安装板200上。
请参阅图3和图6所示,第一风扇310通过螺纹方式固定在安装板200上,第一风扇310的进口与安装板200的第一回风口210连通,第一风扇310设置在第一风道610的进风端位置,第一风扇300将第二腔室120内的空气抽吸到第一腔室110内部,在第一腔室110内形成第一散热气流。第一风扇310的出口和降温风道600的进风端连通。
电抗盒还包括第二风扇320,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二风扇320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和图4,第二风扇320设置在安装板200上,且第二风扇320位于第一腔室110内,第二风扇320可以是离心风扇、轴流风扇、贯流风扇中的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风扇320设置在降温风道600内,第二风扇32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散热气流的方向相同,在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扇310的出风方式从左到右,第二风扇320的出风方向为由上至下。
第二风扇320可以和第一风扇300配合调控外壳100内空气的流速和风量,如此,第一腔室120内的空气与第一腔室120内的电子元件400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增加,电子元件40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被及时带走,电子元件400工作稳定性增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电控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可以是中央空调的室外机。电控盒设置在中央空调室外机的外壳内部。与电控盒内的换热器700连通的冷凝器可以是中央空调的室外机中的换热器。
中央空调的室外机内部设置有两个压缩机和室外风机,上述电控盒中的每个模块板用于与对应一个压缩机连接,并对对应一个压缩机进行控制。上述电控盒内的每个模块板还用于与对应一个室外风机连接,并对对应一个室外风机进行控制。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采用了上述电控盒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电控盒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是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包括中央空调的室外机和中央空调的室内机。中央空调的室外机安装在室外,中央空调的室内机安装在室内,中央空调的室内机和中央空调的室外机共同配合工作实现空调制冷、制热、除湿等功能。中央空调中,中央空调的室外机的数量为一个,中央空调的室内机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中央空调的室内机中通常设置有室内换热器,中央空调的室外机中通常设置有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通常通过冷媒管道连通,使得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可以流通。中央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蒸发器中的冷媒从液体吸热变为气态;在冷媒蒸发吸热的过程中,蒸发器与流过蒸发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中央空调的室内机中的空气中的热量带走,进而使得排出中央空调的室内机的空气为放热降温后的空气,中央空调的室内机吹冷风;同时,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冷凝器中的冷媒从气态变为液态;在冷媒冷凝放热的过程中,冷凝器与流过冷凝器的中央空调的室外机中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中央空调的室外机中的空气将冷凝器的热量带到中央空调的室外机外部,如此,实现制冷过程。
中央空调在制热过程中,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蒸发器中的冷媒从液态吸热变为气态;在冷媒蒸发吸热的过程中,蒸发器与流过蒸发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中央空调的室外机中的空气中携带的热量置换到蒸发器内的冷媒中;同时,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冷凝器中的冷媒从气态变为液态;在冷媒冷凝放热的过程中,冷凝器与流过冷凝器的中央空调的室内机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中央空调的室内机中的空气将冷凝器携带的热量带走,并从中央空调的室内机排放到中央空调的室内机外的室内,使得中央空调的室内机吹热风,如此,实现制热过程。
上述电控盒即安装在中央空调的室外机内。电控盒例如可以用于对中央空调的室外机中的压缩机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电控盒内的换热器700例如可以与室外换热器连通。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采用了上述电控盒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电控盒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安装板、第一风扇以及风道隔板,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风扇以及所述风道隔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风道隔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风道隔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外壳围合出降温风道,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所述多个电子元件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电子元件位于所述降温风道内;
所述第一风扇被配置为:驱动空气在所述降温风道内流动,以形成第一散热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还用于在所述降温风道外形成第二散热气流,所述第一散热气流和所述第二散热气流首尾顺次连通以形成循环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将所述外壳内的腔室分割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风扇、所述多个电子元件以及所述风道隔板具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贯穿其的第一回风口和第二回风口,所述第一回风口与所述第一风扇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风扇的出口与所述降温风道的首端连通,所述第二回风口设置在所述降温风道的尾端;所述第二腔室内形成连通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第二回风口的所述第二散热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设置在所述降温风道内,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一散热气流的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密闭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隔板包括顺次连接的主板体和副板体,所述主板体和所述副板体呈夹角设置;所述降温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所述主板体、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外壳围合出所述第一风道;
所述副板体、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外壳围合出所述第二风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隔板具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被配置为避位与所述凹槽相对的所述电子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弯折形成所述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至少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围合出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降温风道的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包括电抗器和滤波器,所述电抗器和所述滤波器设置在所述降温风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和所述滤波器设置在所述降温风道内,且所述滤波器位于所述电抗器的上游。
13.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CN202121839197.XU 2021-08-07 2021-08-07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5412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9197.XU CN215412223U (zh) 2021-08-07 2021-08-07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PCT/CN2022/108031 WO2023016252A1 (zh) 2021-08-07 2022-07-26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EP22855235.2A EP4382819A1 (en) 2021-08-07 2022-07-26 Electric control box,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AU2022326662A AU2022326662A1 (en) 2021-08-07 2022-07-26 Electric control box,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BR112023025044A BR112023025044A2 (pt) 2021-08-07 2022-07-26 Caixa de controle elétrico, unidade externa de condicionador de ar, e, condicionador de ar
CA3219926A CA3219926A1 (en) 2021-08-07 2022-07-26 Electric control box,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23572943A JP2024520036A (ja) 2021-08-07 2022-07-26 電気制御ボックス、エアコン室外機及びエアコン
KR1020237039781A KR20240028977A (ko) 2021-08-07 2022-07-26 전기 제어 박스, 공기조화기 실외기 및 공기조화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9197.XU CN215412223U (zh) 2021-08-07 2021-08-07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2223U true CN215412223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58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39197.XU Active CN215412223U (zh) 2021-08-07 2021-08-07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22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6252A1 (zh) * 2021-08-07 2023-02-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6252A1 (zh) * 2021-08-07 2023-02-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55644B1 (ko) 자동 항온 제습 장치
EP3015777B1 (en) Control box, an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same
CN201973812U (zh) 一种变频空调室外机
CN215412223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9624176U (zh) 空调室外机
WO2023016252A1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506243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412220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US11555629B2 (en) HVAC system with baffle in side discharge configuration
CN210292115U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CN215421434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2555981A (zh) 空调机组
CN115704582A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20338585U (zh) 一种一体化空调
CN220205920U (zh) 一种侧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CN220669585U (zh) 空调器
CN218495186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21076741U (zh) 一种风管机
CN220793296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5872160U (zh) 密封件、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9473825U (zh) 空调器
CN219828982U (zh) 窗机空调器
CN218544638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4581752U (zh) 空调机组
CN217559962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