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94455U - 双机联线 - Google Patents

双机联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94455U
CN215394455U CN202122039050.9U CN202122039050U CN215394455U CN 215394455 U CN215394455 U CN 215394455U CN 202122039050 U CN202122039050 U CN 202122039050U CN 215394455 U CN215394455 U CN 215394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eeding mechanism
leg
conveying belt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390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军
沈环
徐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Peij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Peij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Peij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Peij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390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94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94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944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机联线,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还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左侧;第一支腿,所述第一支腿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底部;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支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第一送料机构,所述第一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侧;第二送料机构,所述第二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右侧;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和所述第二送料机构之间;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右侧;通过设置第一输送带、转移机构和第二输送带,能够带动对阀体小球进行运输,方便加工的持续进行,有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

Description

双机联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小头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双机联线。
背景技术
在针阀体小头,需磨削加工一处球面和一处60°工艺角,由于配置的砂轮修整器不同,传统磨削方案是配置两台斜切磨床,分别磨削,且均可使用自动上下料装置。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采用双机联线方案,方便对阀体小球进行输送转移,且方便对阀体小球进行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双机联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双机联线,包括底座,还包括:
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左侧;
第一支腿,所述第一支腿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底部;
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支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第一送料机构,所述第一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侧;
第二送料机构,所述第二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右侧;
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和所述第二送料机构之间;
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右侧;
第二支腿,所述第二支腿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底部;
以及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支腿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输送带、转移机构和第二输送带,能够带动对阀体小球进行运输,方便加工的持续进行,有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通过设置第一送料机构和第二送料机构,能够增加阀体小球的固定性,方便将阀体小球推送至加工设备处,方便完成阀体小球的两道工序加工。
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底座之间;
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设置有四组,所述固定板的四周均通过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增加第一输送带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增加第二输送带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降低结构的复杂性。
较佳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接料盘,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右侧设置有放料盘,所述放料盘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第一输送带的物料进行接收,方便将加工后的物料进行输送。
较佳的,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包括滑轨,所述滑轨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滑轨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滑块,所述滑块设置有两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三爪卡盘,所述三爪卡盘设置在所述滑块的上表面;
横杆,所述横杆焊接在两组所述滑块之间;
伺服电缸,所述伺服电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阀体小球放入三爪卡盘固定,然后通过伺服电缸推动横杆移动,横杆带动滑块在滑轨上滑动,将三爪卡盘推入打磨装置处,从而方便对阀体小球进行打磨,打磨结束后,伺服电缸复位,方便将打磨后的阀体小球取下。
较佳的,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和所述第一送料机构的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阀体小球进行下一道工序,且方便操作。
较佳的,所述转移机构包括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转移架,所述转移架设置在所述无杆气缸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阀体小球放置在转移架上,通过无杆气缸带动转移架移动,从而方便将阀体小球从第一送料机构转移带动第二送料机构处,方便持续对阀体小球加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设置第一输送带、转移机构和第二输送带,能够带动对阀体小球进行运输,方便加工的持续进行,有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
第二、通过设置第一送料机构和第二送料机构,能够增加阀体小球的固定性,方便将阀体小球推送至加工设备处,方便完成阀体小球的两道工序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输送带;3、第一支腿;4、第一固定机构;41、固定板;42、紧固螺栓;5、第一送料机构;51、滑轨;52、滑块;53、三爪卡盘;54、横杆;55、伺服电缸;6、第二送料机构;7、转移机构;71、无杆气缸;72、转移架;8、第二输送带;9、第二支腿;10、第二固定机构;11、接料盘;12、放料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考图1-3,双机联线,包括底座1,还包括:
第一输送带2,第一输送带2设置在底座1的左侧;
第一支腿3,第一支腿3设置在第一输送带2的底部;
第一固定机构4,第一支腿3通过第一固定机构4与底座1固定连接;
第一送料机构5,第一送料机构5设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左侧;
第二送料机构6,第二送料机构6设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右侧;
转移机构7,转移机构7设置在第一送料机构5和第二送料机构6之间;
第二输送带8,第二输送带8设置在底座1的右侧;
第二支腿9,第二支腿9设置在第二输送带8的底部;
以及第二固定机构10,第二支腿9通过第二固定机构10与底座1固定连接。
参考图3,为了方便增加第一输送带2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板41,固定板41设置在第一支腿3和底座1之间;
紧固螺栓42,紧固螺栓42设置有四组,固定板41的四周均通过紧固螺栓42与第一支腿3和底座1固定连接。
参考图1,为了方便增加第二输送带8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降低结构的复杂性;第二固定机构10与第一固定机构4的结构相同。
参考图1,为了方便对第一输送带2的物料进行接收,方便将加工后的物料进行输送;底座1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接料盘11,底座1的上表面右侧设置有放料盘12,放料盘12倾斜设置。
参考图1-2,第一送料机构5包括滑轨51,滑轨51设置有两组,两组滑轨51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
滑块52,滑块52设置有两组,滑块52与滑轨51滑动连接;
三爪卡盘53,三爪卡盘53设置在滑块52的上表面;
横杆54,横杆54焊接在两组滑块52之间;
伺服电缸55,伺服电缸55的输出端与横杆54固定连接;通过将阀体小球放入三爪卡盘53固定,然后通过伺服电缸55推动横杆54移动,横杆54带动滑块52在滑轨51上滑动,将三爪卡盘53推入打磨装置处,从而方便对阀体小球进行打磨,打磨结束后,伺服电缸55复位,方便将打磨后的阀体小球取下。
参考图1,为了方便对阀体小球进行下一道工序,且方便操作;第二送料机构6和第一送料机构5的结构相同。
参考图1,转移机构7包括无杆气缸71,无杆气缸71设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
转移架72,转移架72设置在无杆气缸71的上表面;通过将阀体小球放置在转移架72上,通过无杆气缸71带动转移架72移动,从而方便将阀体小球从第一送料机构5转移带动第二送料机构6处,方便持续对阀体小球加工。
使用原理及优点:
在阀体小球加工时,首先通过第一输送带2将未加工的阀体小球输送至接料盘11中,然后将阀体小球固定在三爪卡盘53内,通过伺服电缸55推动横杆54移动,横杆54带动滑块52在滑轨51上滑动,将三爪卡盘53推入打磨装置处,对阀体小球进行打磨,打磨结束后,伺服电缸55复位,将打磨后的阀体小球取下放入转移架72上,通过无杆气缸71带动转移架72移动,将阀体小球从第一送料机构5转移带动第二送料机构6处,通过和第一送料机构5相同的操作,利用第二送料机构6,将阀体小球送至加工设备处,加工完成后,通过放料盘12和第二输送带8,将加工完成后的阀体小球进行下料。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双机联线,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输送带(2),所述第一输送带(2)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左侧;
第一支腿(3),所述第一支腿(3)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2)的底部;
第一固定机构(4),所述第一支腿(3)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机构(4)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
第一送料机构(5),所述第一送料机构(5)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左侧;
第二送料机构(6),所述第二送料机构(6)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右侧;
转移机构(7),所述转移机构(7)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机构(5)和所述第二送料机构(6)之间;
第二输送带(8),所述第二输送带(8)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右侧;
第二支腿(9),所述第二支腿(9)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带(8)的底部;
以及第二固定机构(10),所述第二支腿(9)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机构(10)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腿(3)和所述底座(1)之间;
紧固螺栓(42),所述紧固螺栓(42)设置有四组,所述固定板(41)的四周均通过所述紧固螺栓(42)与所述第一支腿(3)和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10)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4)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接料盘(1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右侧设置有放料盘(12),所述放料盘(12)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机构(5)包括滑轨(51),所述滑轨(51)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滑轨(51)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
滑块(52),所述滑块(52)设置有两组,所述滑块(52)与所述滑轨(51)滑动连接;
三爪卡盘(53),所述三爪卡盘(53)设置在所述滑块(52)的上表面;
横杆(54),所述横杆(54)焊接在两组所述滑块(52)之间;
伺服电缸(55),所述伺服电缸(55)的输出端与所述横杆(5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料机构(6)和所述第一送料机构(5)的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7)包括无杆气缸(71),所述无杆气缸(71)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
转移架(72),所述转移架(72)设置在所述无杆气缸(71)的上表面。
CN202122039050.9U 2021-08-27 2021-08-27 双机联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394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9050.9U CN215394455U (zh) 2021-08-27 2021-08-27 双机联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9050.9U CN215394455U (zh) 2021-08-27 2021-08-27 双机联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94455U true CN215394455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4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3905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394455U (zh) 2021-08-27 2021-08-27 双机联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94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8155B (zh) 一种具有自动倒角功能的装卸装置
CN109834532A (zh) 一种板材打磨加工的加工线
CN207792114U (zh) 一种料盘上下料组件
CN110480455B (zh) 一种钕铁硼棒材打磨设备和打磨方法
CN110329699A (zh) 一种用于工件自动摆盘堆垛机的输送装置
CN214088630U (zh) 一种工字电感自动浸锡装置
CN215394455U (zh) 双机联线
CN110497265B (zh) 一种钕铁硼磨床
CN203246872U (zh) 适用于多规格工件输送的玻璃上片机构
CN109733699B (zh) 一种饼干夹心包装一体机
CN210255430U (zh) 一种用于棒料的无心磨床上下料机构
CN213289708U (zh) 一种硅块磨抛设备
CN210692565U (zh) 一种水平光伏扩散自动化设备
CN209408175U (zh) 一种直线组合式磨床
CN214135429U (zh) 一种打磨地脚的抛光机
CN112658778A (zh) 一种用于加工中心的自动上下料系统
CN216657528U (zh) 一种运输瓷砖重新抛光的返抛装置
CN210060412U (zh) 一种阳极板焊接自动生产线
CN201361809Y (zh) 瓦形磁体内外弧面及双线双向自动倒角复合磨床
CN110509150B (zh) 一种链板传输打磨一体机
CN212824471U (zh) 便于下料的注塑件打磨装置
CN212578121U (zh) 一种多工位集成自动装夹翻转机构
CN210938301U (zh) 一种数控下料装置
CN210476493U (zh) 一种自动链板打磨机
CN210099719U (zh) 一种油泵工件载盘自动卸料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