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1467U - 雾化芯及其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及其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1467U
CN215381467U CN202121449048.2U CN202121449048U CN215381467U CN 215381467 U CN215381467 U CN 215381467U CN 202121449048 U CN202121449048 U CN 202121449048U CN 215381467 U CN215381467 U CN 215381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tomizing
liquid guiding
atomizing core
guid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490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锋
樊秀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490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1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1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1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芯及其电子烟,雾化芯包括:导液本体,导液本体具有吸液面和雾化面,导液本体包括第一导液部和第二导液部,雾化面包括第一雾化面和第二雾化面,第一雾化面和第一导液部对应,第二雾化面和第二导液部对应;发热件,发热件设于雾化面;其中,第一导液部的孔隙率大于第二导液部的孔隙率,发热件产生热量以对雾化面进行加热时,第一导液部的温度高于第二导液部的温度。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芯不仅能够起到减少或防止烟油泄露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保证良好的烟油传导效率。

Description

雾化芯及其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雾化芯及其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通过电子雾化装置产生可供用户吸食的气雾,从而达到模拟吸烟的感官体验。电子烟作为一种传统烟草的替代产品,相比传统烟草,可以降低对吸食者健康的危害,同时,因为电子烟不燃烧,没有燃烧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不会对他人产生“二手烟”的危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电子烟的核心部件是把烟油转换成为烟油气溶胶的雾化器,雾化器主要分为陶瓷芯雾化器和棉芯雾化器,因为棉芯雾化器存在炸油、糊芯等缺点,市场上大部分的电子烟产品都是采用陶瓷芯雾化器。陶瓷芯雾化器的功能是通过多孔结构把烟油从储油仓吸取到发热元件周围,发热元件可以将烟油进行加热和蒸发,从而形成可供吸食的烟油气溶胶。
目前通用的多孔陶瓷,通常具有单一的孔隙率。在加热的情况下,多孔陶瓷的微孔对烟油的吸附能力下降,会导致烟油泄露。所以目前市场上的陶瓷芯电子烟都存在一定的烟油泄露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芯的新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烟的新技术方案,该电子烟包括该雾化芯。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雾化芯,包括:导液本体,所述导液本体具有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导液本体包括第一导液部和第二导液部,所述雾化面包括第一雾化面和第二雾化面,所述第一雾化面和所述第一导液部对应,所述第二雾化面和所述第二导液部对应;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雾化面;其中,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二导液部的孔隙率,所述发热件产生热量以对所述雾化面进行加热时,所述第一导液部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导液部的温度。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液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导液部靠近所述发热件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导液部环设于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外周。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发热件位于所述第一雾化面。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液部的不同位置的孔隙率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沿着所述导液本体的边缘向所述发热件的位置的方向,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孔隙率逐渐增大。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液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液通道,所述第一导液通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吸液面,所述第一导液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雾化面;所述第二导液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液通道,所述第二导液通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吸液面,所述第二导液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雾化面。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导液本体设有网状导液通道,所述网状导液通道沿从所述吸液面向所述雾化面的方向贯通所述导液本体。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雾化部的孔隙率为30%~6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雾化部的孔隙率为20%~4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雾化面还包括第三雾化面,所述导液本体还包括:第三导液部,所述第三导液部设于所述第二导液部靠近所述导液本体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三导液部与所述第三雾化面对应,所述第三导液部的孔隙率小于所述第二导液部的孔隙率。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三导液部环设在所述第二导液部的外周。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三导液部设有第三导液通道,所述第三导液通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吸液面,所述第三导液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雾化面。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三雾化部的孔隙率为0%~2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导液本体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液通道的径向尺寸为5微米~80微米,所述第二导液通道的径向尺寸为5微米~80微米。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本体为3D打印件或烧结件。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本体为氧化铝陶瓷件、氧化锆陶瓷件、碳化硅陶瓷件、氮化硅陶瓷件、氮化铝陶瓷件、氧化硅陶瓷件中的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将本体根据温度不同划分成第一导液部和第二导液部,第一导液部和第二导液部具有不同的孔隙率,不仅能够起到减少或防止液体泄露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保证很好的液体传导效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雾化芯沿第二方向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芯沿第一方向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雾化芯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雾化芯的又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芯沿第一方向的局部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芯沿第二方向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
雾化芯100;
导液本体10;
吸液面11;
雾化面12;第一雾化面121;第二雾化面122;第三雾化面123;
侧周面13;
第一导液部14;第一导液通道141;
第二导液部15;第二导液通道151;
第三导液部16;第三导液通道161;
发热件2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芯10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芯100,包括:导液本体10和发热件20。
具体而言,导液本体10具有吸液面11和雾化面12,导液本体10包括第一导液部14和第二导液部15,雾化面12包括第一雾化面121和第二雾化面122,第一雾化面121和第一导液部14对应,第二雾化面122和第二导液部15对应,发热件20设于雾化面12;其中,第一导液部14的孔隙率大于第二导液部15的孔隙率,发热件20产生热量以对雾化面12进行加热时,第一导液部14的温度高于第二导液部15的温度。
换言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芯100主要由具有吸液面11和雾化面12的导液本体10和设于雾化面12的发热件20组成。其中,导液本体10可以为多孔陶瓷体,在此对导液本体10的具体材质不进行限定。
如图2至图5所示,导液本体10具有吸液面11和雾化面12,其中,吸液面11可以与液体导通,雾化面12可以与空气导通。液体可以为烟油。吸液面11能够与液体接触,雾化面12上可设有发热件20,发热件20能够对浸入导液本体10的液体进行加热雾化。
如图1所示,导液本体10包括第一导液部14和第二导液部15,雾化面12包括第一雾化面121和第二雾化面122。其中第一导液部14与第一雾化面121对应,也就是说,在第一导液部14上设有第一雾化面121。第二导液部15与第二雾化面122对应,也就是说,在第二导液部15上设有第二雾化面122。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将导液本体10与发热件20的装配方向定义为沿上下方向装配。
具体地,吸液面11可以为导液本体10的上表面,雾化面12可以设置在导液本体10的下表面,例如,吸液面11与雾化面12可以相对平行设置在导液本体10的上下两侧。其中,吸液面11的上方可以与其他部件形成的储液腔连通,储液腔内的液体可以流向吸液面11。导液本体10因存在第一导液部14和第二导液部15而具有毛细作用,使得储液腔的液体在该毛细作用下渗透至导液本体10的内部,故导液本体10具有导液和缓存液体的功能。
如图1所示,发热件20可以设置在雾化面12上,第一导液部14的上端向上延伸至吸液面11,第一导液部14的下端向下延伸至第一雾化面121。第二导液部15的上端向上延伸至吸液面11,第二导液部15的下端向下延伸至第二雾化面122。即导液本体10中的液体可以通过第一导液部14不断渗透至第一雾化面121,通过第二导液部15不断渗透至第二雾化面122。当发热体产生热量时,第一雾化面121上的液体和第二雾化面122上的液体将吸收该热量而雾化形成气溶胶。
当发热件20工作时,例如通电时,能够将热量传导至导液本体10。考虑到发热件20在雾化面12上的分布情况,设定第一导液部14的温度高于第二导液部15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可以是第一导液部14的整体温度均高于第二导液部15的整体温度,也可以是第一导液部14的平均温度高于第二导液部15的平均温度,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导液本体10中采用单一孔隙率,即第一导液部14和第二导液部15的孔隙率相同单一。在发热件20工作时,孔结构对液体的吸附能力下降,第二导液部15较为远离发热件20,第一导液部14的温度高于第二导液部15的温度。在高温脱附的作用下,第一导液通道141内的液体会加快朝向第一雾化面121所在方向流动的速率,第二导液通道151内的液体也会加快朝向第二雾化面122所在方向流动的速率。由于第二导液部15的温度较低,因此,第二雾化面122上因升温脱附的液体将会不能及时被雾化成气溶胶,导致液体积存,最终导致较为严重的液体泄露的现象。而如果减小第一导液部14和第二导液部15的孔隙率,第一导液部14的温度更高,雾化效率更快,因此需要更多的液体进行补充,如果液体补充不及时将会出现糊心等问题。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导液部14的孔隙率大于第二导液部15的孔隙率,通过将第一导液部14设置为具有较大的孔隙率,从而可以允许更多的液体流向第一雾化面121,可以防止第一导液部14出现糊心等问题。而通过将第二导液部15设置为具有较小的孔隙率,可以减少流向第二雾化面122的液体,避免出现漏液的现象。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芯100,通过将导液本体10根据温度不同划分成第一导液部14和第二导液部15,第一导液部14和第二导液部15具有不同的孔隙率,不仅能够起到减少或防止液体泄露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保证很好的液体传导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导液部14相对于第二导液部15靠近发热件20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导液部14与发热件20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导液部15与发热件20的位置,第一导液部14要更加靠近发热件20的位置。由于发热件20所处位置的温度较高,因此第一导液部14的温度大于第二导液部15的温度,对应地,第一导液部14的孔隙率也大于第二导液部15的孔隙率。其中,发热件20可以为大致沿S形延伸的折弯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越靠近发热件20的位置温度越高。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液部14更加靠近发热件20的位置,可以是更加靠近发热件20的整体位置,也可以是更加靠近发热件20的局部位置,例如中心位置。即只要是更加靠近温度高的地方的结构,都符合本实施例的描述。
为了便于描述,设定导液本体10为柱形体,在导液本体10沿上下方向(即图2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前提下,吸液面11位于导液本体10的上表面,雾化面12位于导液本体10的下表面。导液本体10还设有侧周面13,侧周面13设在吸液面11和雾化面12之间。其中,侧周面13、吸液面11和雾化面12相互配合能够包络导液本体10。在导液本体10上沿着水平方向且自外向内的方向(即图1中的第一方向),第一导液部14相比于第二导液部15更加靠近发热件20的位置,第二导液部15相比于第一导液部14更加远离发热件20的位置。第一导液部14的温度高于第二导液部15的温度。
由此,通过使第二导液部15的孔隙率降低,即将第二导液部15的结构设置得更密实,使得液体能够更好地存储在第二导液部15内,不易泄露。并通过增大第一导液部14的孔隙率至大于第二导液部15的孔隙率,可以防止第一导液部14出现糊心等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导液部15环设于所述第一导液部14的外周。也就是说,第二导液部15为中空环形件,且套设在第一导液部14的外周。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二导液部15和第一导液部14可以分别通过加工工艺制备成型后再组装,或者通过一体成型的工艺形成,在此不作限定。通过将第二导液部15环设在第一导液部14的外周,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一导液部14外侧相同距离的位置均不会出现泄漏的问题,又一方面能够降低导液本体10的制造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发热件20位于所述第一雾化面121,即沿第二方向上,发热件20的投影位于第一雾化面121内。能够保证导液本体10与发热件20距离较近的部位的孔隙率较大,进一步避免出现糊心的情况,保证液体顺利传导。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导液部14的不同位置的孔隙率相同或不同。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将第一导液部14上的不同位置的孔隙率设置为相同或者不同。例如,沿第一方向,越靠近发热件20的位置时孔隙率越大。也可以沿第一方向,第一导液部14的孔隙率相同,能够简化加工制造工艺。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沿着导液本体10的边缘向发热件20的位置的方向,即沿第一方向,第一导液部14的孔隙率逐渐增大。即越靠近发热件,温度越高,对应的孔隙率也就越大,能够进一步提高局部温度高的位置的液体的传导流畅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导液部14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液通道141,第一导液通道141的第一端延伸至吸液面11,第一导液通道141的第二端延伸至雾化面12,第二导液部15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液通道151,第二导液通道151的第一端延伸至吸液面11,第二导液通道151的第二端延伸至雾化面12。
换言之,在第一导液部14的温度高于第二导液部15的温度的前提下,第一导液部14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液通道141,第二导液部15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液通道151。
下面结合具体情况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导液通道141进行详细说明。
情况一
第一导液通道141的延伸方向可以大致为沿吸液面11向第一雾化面121的方向延伸,与吸液面11接触的液体可以通过第一导液通道141进入第一雾化面121,并在受热后能够形成气溶胶。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液通道141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实施。
情况二
第一导液通道141的上端位于吸液面11,第一导液通道141的下端位于雾化面12。在吸液面11和雾化面12之间的第一导液通道14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孔道,多个第一孔道相互连通,可以形成网状结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具有网状结构的第一导液通道141既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实施,也可以通过烧结工艺实施。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导液本体10设有网状导液通道,网状导液通道沿从吸液面11向雾化面12的方向贯通导液本体10。其中,网状导液通道既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实施,也可以通过烧结工艺实施。
由于网状结构更细密,因此通过将导液本体10内设置有具有网状结构的导液通道,更有利于存储液体,避免漏油等问题的出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导液通道141包括多个第一孔道,多个第一孔道的孔径相同或不同。也就是说,第一导液通道14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孔道,第一导液部14可以为蜂窝状结构,能够提高液体的储存能力。在此不限定相邻的第一孔道之间的孔径大小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沿着导液本体10的边缘向发热件20的位置的方向,多个第一孔道的孔径逐渐增大。当发热件20设置在雾化面12的位置时,也就是说,越靠近雾化面12的位置的第一孔道的孔径也越大,能够进一步实现第一导液部14对于液体的精细调控,更好地实现在防泄露和保证液体传导效率之间的平衡。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二导液通道151包括多个第二孔道,多个第二孔道的孔径相同或不同。也就是说,第二导液通道151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孔道,第二导液部15可以为蜂窝状结构,能够提高第二导液部15的液体的储存能力。在此不限定相邻的第二孔道之间的孔径大小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沿着导液本体10的边缘向发热件20的位置的方向,多个第二孔道的孔径逐渐增大。当发热件20设置在雾化面12的位置时,也就是说,越靠近雾化面12的位置的第二孔道的孔径也越大,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于液体的精细调控,更好地实现在防泄露和保证液体传导效率之间的平衡。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一导液通道141包括多个第一孔道,第二导液通道151包括多个第二孔道。也就是说,第一导液部14和第二导液部15分别为蜂窝状结构,第一导液通道14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孔道,第二导液通道151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孔道,能够进一步提高导液本体10对于液体的储存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孔道的平均孔径大于多个第二孔道的平均孔径,有利于实现第一导液部14的孔隙率大于第二导液部15的孔隙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第一孔道的平均孔径小于或等于多个第二孔道的平均孔径,第一孔道的数量大于第二孔道的数量。也就是说,在多个第一孔道的平均孔径设置为小于或等于多个第二孔道的平均孔径的前提下,通过设置第一孔道的数量较大,也能有利于实现第一导液部14的孔隙率大于第二导液部15的孔隙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导液本体10与第一导液部14对应的部分的孔隙率为30%~60%,通过设置该范围内的孔隙率,有利于保证液体及时流动至第一雾化面121,避免出现糊心情况,即能够保证良好的导液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导液本体10与第二导液部15对应的部分的孔隙率为20%~40%,通过设置该范围内的孔隙率,能够避免液体积存在第一雾化面121而导致液体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雾化面12还包括第三雾化面123,导液本体10还包括第三导液部16,第三导液部16设于第二导液部15靠近导液本体10的边缘位置,第三导液部16与第三雾化面123相对应,第三导液部16的孔隙率小于第二导液部15的孔隙率。
换言之,第三雾化面123与第三导液部16相对应,也就是说,在第三导液部16上设有第三雾化面123。第一导液部14设置在第二导液部15靠近发热件20的位置的一侧,第三导液部16设置在第二导液部15靠近导液本体10的边缘位置。在导液本体10沿上下方向延伸时,吸液面11位于导液本体10的上表面,雾化面12位于导液本体10的下表面。导液本体10的外周设置有侧周面13。侧周面13位于吸液面11和雾化面12之间,在导液本体10上沿着水平方向且自外向内的方向,第二导液部15相比于第三导液部16更加靠近发热件20的位置,第三导液部16相比于第二导液部15更加远离发热件20的位置。第二导液部15的温度高于第三导液部16的温度。
由此,通过使第三导液部16的孔隙率降低,即将第三导液部16的结构设置得更密实,使得液体能够更好地存储在第三导液部16内,不易泄露。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导液部16环设在第二导液部15的外周。也就是说,第三导液部16为中空环形件,且套设在第二导液部15的外周。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三导液部16和第二导液部15可以分别通过工艺形成后再组装,或者通过一体成型的工艺形成,在此不作限定。通过将第三导液部16环设在第二导液部15的外周,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二导液部15外侧相同距离的位置均不会出现泄漏的问题,又一方面能够降低导液本体10的制造成本。
其中,第二导液部15可以介于第一导液部14和第三导液部16之间,第二导液部15的孔隙率可以介于第一导液部14的孔隙率和第三导液部16的孔隙率之间,既能保证一定的导液性能,又能减少因为通过过多的液体不能被及时雾化而导致的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三导液部16设有第三导液通道161,第三导液通道161的第一端延伸至吸液面11,第三导液通道161的第二端延伸至雾化面12。
在导液本体10沿上下方向延伸时,吸液面11位于导液本体10的上表面,雾化面12位于导液本体10的下表面,第三导液通道161的上端能够延伸至吸液面11,第三导液通道161的下端能够延伸至雾化面12。其中,第三导液通道161既可以为网状结构,也可以为沿第二方向贯通的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也就是说,一部分液体可以从吸液面11经过第一导液通道141到达第一雾化面121,又一部分液体可以从吸液面11经过第二导液通道151到达第二雾化面122,还有一部分液体可以从吸液面11经过第三导液通道161达到第三雾化面12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三导液通道161包括多个第三孔道,多个第三孔道的孔径相同或不同。也就是说,第三导液部16可以为蜂窝状结构,能够提高液体的储存能力,第三导液通道161可以包括多个第三孔道。在此不限定相邻的第三孔道之间的孔径大小关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沿着导液本体10的边缘向发热件20的位置的方向,多个第三孔道的孔径逐渐增大。当发热件20设置在雾化面12的位置时,也就是说,越靠近雾化面12的位置的第三孔道的孔径也越大,能够进一步实现第一导液部14对于液体的精细调控,更好地实现在防泄露和保证液体传导效率之间的平衡。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导液本体10与第三导液部16对应的部分的孔隙率为0%~20%。通过设置该范围内的孔隙率,能够避免液体积存在第三雾化面123而导致液体泄露,即能够起到减少液体泄露的作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导液本体10为一体成型件,有利于加工生产,能够节约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导液通道141的径向尺寸为5微米~80微米,第二导液通道151的径向尺寸为5微米~80微米,通过设置该范围的通道有利于在保证液体顺利流动的前提下,降低出现糊心的概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导液本体10为3D打印件或烧结件。也就是说,具有不同孔隙率的导液本体10可以通过3D打印的加工方式获得,也可以通过烧结或者其他加工工艺获得。其中,3D打印的加工方式形成的孔结构更多样,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控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导液本体10为氧化铝陶瓷件、氧化锆陶瓷件、碳化硅陶瓷件、氮化硅陶瓷件、氮化铝陶瓷件、氧化硅陶瓷件中的一种。也就是说,导液本体10的材质可以采用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氮化硅、氮化铝、氧化硅中的一种。也可以采用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氮化硅、氮化铝、氧化硅中的多种,在此不作限定,具有选材范围广,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
总而言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芯100,导液本体10在沿侧周面13指向导液本体10的中心的第一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层结构(第一导液部14和第二导液部15),第一导液部14的孔隙率大于第二导液部15的孔隙率,可以有效减少液体的泄露。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雾化芯10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烟在使用时,液体通过导液本体10从储液腔传导到发热件20周围,发热件20对液体进行加热、蒸发,形成可供吸食的气溶胶。由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芯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芯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最终可以避免烟油泄露,保证烟油具有较好的传导效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芯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9)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液本体,所述导液本体具有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导液本体包括第一导液部和第二导液部,所述雾化面包括第一雾化面和第二雾化面,所述第一雾化面和所述第一导液部对应,所述第二雾化面和所述第二导液部对应;
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雾化面;
其中,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二导液部的孔隙率,所述发热件产生热量以对所述雾化面进行加热时,所述第一导液部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导液部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导液部靠近所述发热件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液部环设于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位于所述第一雾化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部的不同位置的孔隙率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导液本体的边缘向所述发热件的位置的方向,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孔隙率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液通道,所述第一导液通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吸液面,所述第一导液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雾化面;所述第二导液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液通道,所述第二导液通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吸液面,所述第二导液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雾化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本体设有网状导液通道,所述网状导液通道沿从所述吸液面向所述雾化面的方向贯通所述导液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孔隙率为30%~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液部的孔隙率为20%~4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面还包括第三雾化面,所述导液本体还包括:
第三导液部,所述第三导液部设于所述第二导液部靠近所述导液本体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三导液部与所述第三雾化面对应,所述第三导液部的孔隙率小于所述第二导液部的孔隙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液部环设在所述第二导液部的外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液部设有第三导液通道,所述第三导液通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吸液面,所述第三导液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雾化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液部的孔隙率为0%~20%。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本体为一体成型件。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通道的径向尺寸为5微米~80微米,所述第二导液通道的径向尺寸为5微米~80微米。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3D打印件或烧结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氧化铝陶瓷件、氧化锆陶瓷件、碳化硅陶瓷件、氮化硅陶瓷件、氮化铝陶瓷件、氧化硅陶瓷件中的一种。
19.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CN202121449048.2U 2021-06-25 2021-06-25 雾化芯及其电子烟 Active CN215381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9048.2U CN215381467U (zh) 2021-06-25 2021-06-25 雾化芯及其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9048.2U CN215381467U (zh) 2021-06-25 2021-06-25 雾化芯及其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1467U true CN215381467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42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49048.2U Active CN215381467U (zh) 2021-06-25 2021-06-25 雾化芯及其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146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2958A1 (zh) * 2021-06-04 2022-12-0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WO2023134197A1 (zh) * 2022-01-17 2023-07-20 惠州市新泓威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定向微孔的雾化芯
WO2023151326A1 (zh) * 2022-02-10 2023-08-17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09427A1 (zh) * 2022-11-25 2024-05-30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2958A1 (zh) * 2021-06-04 2022-12-0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WO2023134197A1 (zh) * 2022-01-17 2023-07-20 惠州市新泓威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定向微孔的雾化芯
WO2023151326A1 (zh) * 2022-02-10 2023-08-17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09427A1 (zh) * 2022-11-25 2024-05-30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81467U (zh) 雾化芯及其电子烟
US10039326B2 (en) Ceramic atomizing wick and cigarette cartridge
EP3510880B1 (en) Atomizing co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n atomization generating device including said atomizing core
US20210030066A1 (en) Porous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7613191U (zh) 防漏油雾化器和电子烟
CN110558632B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3000799A1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5810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发热组件
CN215992753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0782901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5531637U (zh) 一种双层陶瓷雾化芯及雾化器
US20230148668A1 (en) Atomization core, atomizer, and atomization device
EP3984389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and heating assembly thereof
CN112006329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3966872A (zh) 一种雾化芯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雾化器
CN113966868A (zh) 一种双层晶圆渗透发热雾化结构及包含其的电子烟
CN115191659A (zh) 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
CN210869894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19105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185865U (zh) 雾化元件和电子烟
CN218219158U (zh) 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
CN112056630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2193673A1 (zh) 雾化芯、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9219274U (zh) 具有防漏油功能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3639669U (zh) 陶瓷回气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