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66862U - 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66862U
CN215366862U CN202121798626.3U CN202121798626U CN215366862U CN 215366862 U CN215366862 U CN 215366862U CN 202121798626 U CN202121798626 U CN 202121798626U CN 215366862 U CN215366862 U CN 215366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bottom template
height
adjusting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986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方吉
朱松
程威
李锡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986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66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66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668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包括:台座、两个底模板、两个调节机构和两个支撑机构;台座顶面在靠近两侧端部处均开设有呈L型的缺口;两个底模板与两个缺口对应,每个底模板均与台座凸起部处的侧壁相连接,每个底模板与台座对应于缺口处的顶面之间均设置一个调节机构和一个支撑机构,每个调节机构均调节底模板的高度以使其与设计高度相同;每个支撑机构均在调节后对对应的底模板支撑以使底模板与梁板相接触;每个底模板的预设位置处均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底模板上的凹槽使得梁板成型后满足设计要求,通过调节底模板的高度使得其与设计高度相同,确保梁板上纵坡的设计,从而保证梁板与支座更好密贴,支座受力均匀。

Description

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路线设计为了结合地形条件和排水要求,通常设置有纵坡和横坡,简支梁桥上部结构梁板施工大部分都是采用现场预制然后进行安装,而桥梁垫石为了便于施工,基本均没有设置坡度。为了满足路线纵、横坡设计要求,预制梁板时,需要在端头梁处设计坡度,才能保证梁板与支座密贴,使支座受力均匀,并且使路面铺装层施工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然而,一般预制梁板进行纵坡设计的方法是:在梁板预制施工时,在梁端设置预埋钢板,在预埋钢板上焊接调平钢板进行纵坡调整,此方法对钢板焊接质量要求高,否则容易导致纵坡不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施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梁板设计纵坡的施工方法易导致纵坡不满足设计要求且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该装置包括:台座、两个底模板、两个调节机构和两个支撑机构;其中,台座的顶面在靠近两侧端部处均开设有呈L型的缺口,以使台座形成凸字形结构,每个缺口在台座的顶面具有预设长度;两个底模板与两个缺口一一对应,每个底模板均与台座凸起部处的侧壁相连接,并且,每个底模板与台座对应于缺口处的顶面之间均设置一个调节机构和一个支撑机构,每个调节机构均用于调节底模板的高度,以使底模板的高度与设计高度相同;每个支撑机构均用于在调节后对对应的底模板进行支撑,以使对应的底模板与梁板相接触;每个底模板的预设位置处均开设有凹槽,每个凹槽的两个侧壁均为相对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中,每个底模板在对应于台座凸起部处的端部均设置有向台座底部延伸的连接板,每个连接板均与台座凸起部处对应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中,每个连接板均与对应的底模板相垂直。
进一步地,上述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中,每个连接板均与台座凸起部处对应的侧壁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中,每个调节机构均包括:多个调节组件;其中,台座在对应于缺口处的顶面上且对应于凹槽处均设置有钢板;各调节组件均匀地设置于对应的钢板与凹槽处的底模板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中,每个调节组件均包括:立柱、顶托、套筒和调节杆;其中,立柱的底部与钢板相连接,立柱的顶部设置有螺纹;顶托与凹槽处的底模板相接触,调节杆的顶部与顶托相连接,调节杆的底部与立柱的顶部相对设置,调节杆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套筒具有预设长度且内壁设置有螺纹,套筒与调节杆的底部和立柱的顶部均相螺接。
进一步地,上述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中,立柱顶部的螺纹方向与调节杆底部的螺纹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上述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中,顶托与凹槽处的底模板之间设置有垫木。
进一步地,上述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中,每个支撑机构均包括:多个支撑体;其中,各支撑体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底模板与台座对应于缺口处的顶面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中,每个支撑体均为方木,每个方木与对应的底模板和台座对应于缺口处的顶面均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台座的顶面在靠近两侧端部处均开设有L型缺口,每个缺口处均设置一个底模板,每个底模板上的凹槽的设置使得梁板成型后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每个底模板均与台座凸起部的侧壁连接后,通过两个调节机构调节两个底模板的高度,能够使得两个底模板的高度均与设计高度相同,进而保证梁板满足设计要求,在调节之后,两个支撑机构均对两个底模板进行支撑,能够保证两个底模板保持该高度,确保梁板在制作过程中均能保持在设计高度,进而确保梁板上纵坡的设计,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加快了施工速度,并能节约施工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制梁板设计纵坡的施工方法易导致纵坡不满足设计要求且施工成本高的问题,在梁板安装时,梁板与支座能够更好密贴,使支座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包括:台座2、两个底模板3、两个调节机构4和两个支撑机构5。其中,台座2的顶面在靠近两侧端部处均开设有缺口1,每个缺口1均可以呈L型,使得台座2的顶部形成凸字形结构。具体地,台座2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均应满足要求,台座2本身整体呈长方体状,台座2的顶面本身为平面,台座2的顶面从左右两侧向台座2的中心处开挖L型缺口,在挖除两个L型缺口1之后,台座2的整体呈凸字形结构,并且,台座2的中间部位呈凸起状态,可记为凸起部8。
每个缺口1在台座2的顶面均具有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具体地,台座2在对应于凸起部8左右两侧中每一侧的长度即为每个缺口1在台座2顶面上的预设长度。
具体实施时,台座2置于梁板6的底部,台座2在梁板6底部且从梁板6的两个侧壁开始预设范围内开设缺口1,在本实施例中,台座2是从梁板6的两个侧壁开始1m范围内并且是在梁板6的底部分别开设的缺口1。
具体实施时,每个缺口1的深度均为100mm。
两个底模板3与两个缺口1一一对应,每个底模板3均与台座2的凸起部8处的侧壁相连接,并且,每个底模板3与台座2对应于缺口1处的顶面之间均设置一个调节机构4和一个支撑机构5。具体地,在台座2的凸起部8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调节机构4和一个支撑机构5,更为具体地是在台座2凸起部的每一侧中,对应侧的底模板3与台座2对应于该侧缺口1处的顶面之间均设置一个调节机构4和一个支撑机构5。
每个底模板3均与梁板6相接触,两个底模板3分别置于梁板6底部(图1所示的下部)且置于梁板6的两侧。
每个调节机构4均用于调节对应的底模板3的高度,以使对应的底模板3的高度与设计高度相同,进而保证梁板6的高度与设计高度相一致。
每个支撑机构3均用于在调节底模板3的高度后,对对应的底模板3进行支撑,以使对应的底模板3与梁板6相接触。
每个底模板3的预设位置均开设有凹槽31,每个凹槽31的两个侧壁均为相对倾斜设置。优选的,凹槽31的两个侧壁为对称设置。具体地,每个底模板3上的凹槽31均向台座2的底部(图1所示的下部)处凹陷,并且,在凹槽31的内部,凹槽31的每个侧壁与凹槽31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每个凹槽31的位置与设计支座对应位置必须一致。每个凹槽31的深度均与支座对应区域的纵坡高差相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桥梁施工中,支座放置于垫石上,梁板6吊装在支座上。
具体使用时,将台座2放置于梁板6底部,将两个底模板3分别与台座2凸起部8两侧的侧壁相连接,在台座2的凸起部8的每一侧中,通过调节机构4调节底模板3的高度,使得底模板3的高度与设计高度相同,在调节之后通过支撑机构5对底模板3进行支撑,使得底模板3保持该高度固定不动。然后,在底模板3上浇筑混凝土,由于底模板3上设置有凹槽31,所以梁板6成型后在其底部具有凸起部,从而起到调整梁板纵坡效果。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台座2的顶面在靠近两侧端部处均开设有L型缺口,每个缺口处均设置一个底模板3,每个底模板3上的凹槽31的设置使得梁板6成型后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每个底模板3均与台座2凸起部的侧壁连接后,通过两个调节机构4调节两个底模板3的高度,能够使得两个底模板3的高度均与设计高度相同,进而保证梁板6满足设计要求,在调节之后,两个支撑机构5均对两个底模板3进行支撑,能够保证两个底模板3保持该高度,确保梁板6在制作过程中均能保持在设计高度,进而确保梁板6上纵坡的设计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加快了施工速度,并能节约施工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制梁板设计纵坡的施工方法易导致纵坡不满足设计要求且施工成本高的问题,在梁板安装时,梁板与支座能够更好密贴,使支座受力均匀。
参见图1,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底模板3在对应于台座2凸起部8处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均向台座2的底部处延伸。具体地,每个底模板3的其中一个端部均设置连接板,该连接板与台座2凸起部处的侧壁相接触,底模板3和连接板大致呈L型。优选的,每个连接板均与对应的底模板3相垂直。
每个连接板均与台座2凸起部8处对应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每个底模板3上的连接板与台座2凸起部8对应侧的侧壁相接触,并且,每个连接板均与对应的侧壁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每个连接板均与台座2凸起部处对应的侧壁螺栓连接。
参见图1和图2,上述实施例中,每个调节机构4均可以包括:多个调节组件。其中,台座2在对应于缺口1处的顶面上且对应于凹槽31处均设置有钢板。各调节组件均设置于对应的钢板与凹槽31处的底模板3之间,其中,凹槽31处的底模板3指的是底模板3对应于凹槽31处的部分。
具体地,台座2在对应每个缺口1处的顶面上,并且是在与对应的底模板3的凹槽31相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钢板,则钢板为左右两个。由于两个调节机构4分别置于台座2凸起部的两侧,所以,每个调节机构4中包括的多个调节组件分别设置于对应侧的钢板与凹槽31处的底模板3之间。
优选的,各调节组件在对应的钢板上为均匀分布。
参见图2,每个调节组件均可以包括:立柱41、顶托42、套筒43和调节杆44。其中,立柱41的底部(图2所示的下部)与钢板相连接,立柱41的顶部(图2所示的上部)设置有螺纹。顶托42与凹槽31处的底模板3相接触,具体地,凹槽31处的底模板3朝向台座2的一面与顶托42相接触。调节杆44的顶部(图2所示的上部)与顶托42相连接,调节杆44的底部(图2所示的下部)与立柱41的顶部为相对设置,并且,调节杆44的底部设置有螺纹。
套筒43具有预设长度,套筒43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套筒43套设于调节杆44的底部和立柱41的顶部,并且,套筒43与调节杆44的底部和立柱41的顶部均相螺接。通过调节杆44与套筒43之间的拧动,使得调节杆44在台座2的顶面与底模板3之间上下移动,即调节顶托42的位置,使得顶托4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底模板3移动,便于调节底模板3的高度。
优选的,立柱41顶部的螺纹方向与调节杆44底部的螺纹方向相反。套筒43的内壁设置有两段螺纹,两段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套筒43的其中一段螺纹与立柱41顶部的螺纹相螺接,套筒43的另一段螺纹与调节杆44底部的螺纹相螺接。通过拧动套筒43,使得调节杆44上下移动。
更为优选的,顶托42与凹槽31处的底模板3之间设置有垫木45,通过垫木45对底模板3进行支撑。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4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仅需要通过调节杆44与套筒43之间的拧动,即可调节顶托42的位置,进而调节底模板3的高度,使得底模板3的高度与设计高度相一致。
继续参见图1,上述各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机构5均可以包括:多个支撑体51。其中,各支撑体51均设置于台座2对应于缺口1处的顶面,并且,各支撑体51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底模板3与台座2对应于缺口1处的顶面之间,各支撑体51均对对应的底模板3进行支撑。
优选的,每个支撑体51均为方木,每个方木与对应的底模板3和台座2对应于缺口1处的顶面均相接触。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5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结合图1和图2对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的制作方法进行介绍:
(1)台座制作:按梁板6设计尺寸进行台座2制作,在梁板6两端各1m范围制作比正常段低约100mm的台座2,台座2的顶面在靠近两侧端部处均开设有L型的缺口,使得台座形成凸字形结构。在台座2凸起部8两侧侧壁的适当位置预埋直径10mm的螺栓7。在台座2对应于每个缺口处的顶面上均预埋一块10mm厚的钢板,钢板为长方形,在每个钢板的四角上均焊接四根直径32mm的立柱41,每个立柱41的高度均约6cm。在本实施例中,钢板的尺寸比垫石长、宽均各长10cm,钢板的预埋位置与梁板所处垫石位置相对应。
(2)底模板制作:选取5mm厚的钢板按梁板6端头1m处的尺寸加工两个底模板3,将每个底模板3的一端弯折呈90°弯角,从而形成一个连接板。在每个连接板与台座2凸起部8对应侧壁上螺栓7相对应的位置处钻取直径11mm的孔,该孔与预埋螺栓7连接固定。每个底模板3上在对应于台座2的钢板位置处均设置凹槽31,该凹槽31即为路线的纵坡,并且,该凹槽31的结构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凹槽31的开设位置与垫石的位置相对应。
(3)顶托制作及连接:加工直径32mm、高度约6cm的调节杆44和顶托42,将调节杆44与立柱41用直径32mm的套筒43进行连接。
(4)底模板高度调节及固定:水准仪测量凹槽31处底模板3的设计高度,用顶托42调整底模板3的高度使之与设计高度相同,然后在台座2对应于缺口1处的顶面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方木,以对底模板3进行支撑,方木与底模板3密贴。
(5)预压:对调整好的底模板3进行一定荷载的预压,检查底模板3的强度,预压合格后进行高度复核,使底模板3满足设计高度要求。
(6)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在台座2和两个底模板3上进行T梁钢筋绑扎、侧模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7)底模板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对两个底模板3拆除,以对两个底模板3重复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每个底模板3上的凹槽31的设置使得梁板6成型后满足设计要求,并且,两个调节机构4调节两个底模板3的高度,能够使得两个底模板3的高度均与设计高度相同,进而保证梁板6满足设计要求,在调节之后,两个支撑机构5均对两个底模板3进行支撑,能够保证两个底模板3保持该高度,确保梁板6在制作过程中均能保持在设计高度,进而确保梁板6上纵坡的设计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加快了施工速度,并能节约施工成本,在梁板安装时,梁板与支座能够更好密贴,使支座受力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座(2)、两个底模板(3)、两个调节机构(4)和两个支撑机构(5);其中,
所述台座(2)的顶面在靠近两侧端部处均开设有呈L型的缺口(1),以使所述台座(2)形成凸字形结构,每个所述缺口(1)在所述台座(2)的顶面具有预设长度;
两个所述底模板(3)与两个所述缺口(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底模板(3)均与所述台座(2)凸起部处的侧壁相连接,并且,每个所述底模板(3)与所述台座(2)对应于缺口(1)处的顶面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调节机构(4)和一个支撑机构(5),每个所述调节机构(4)均用于调节所述底模板(3)的高度,以使所述底模板(3)的高度与设计高度相同;每个所述支撑机构(5)均用于在调节后对对应的底模板(3)进行支撑,以使对应的底模板(3)与梁板(6)相接触;
每个所述底模板(3)的预设位置处均开设有凹槽(31),每个所述凹槽(31)的两个侧壁均为相对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底模板(3)在对应于所述台座(2)凸起部处的端部均设置有向所述台座(2)底部延伸的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均与所述台座(2)凸起部处对应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板均与对应的底模板(3)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板均与所述台座(2)凸起部处对应的侧壁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节机构(4)均包括:多个调节组件;其中,
所述台座(2)在对应于所述缺口(1)处的顶面上且对应于所述凹槽(31)处均设置有钢板;
各所述调节组件均匀地设置于对应的钢板与所述凹槽(31)处的底模板(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节组件均包括:立柱(41)、顶托(42)、套筒(43)和调节杆(44);其中,
所述立柱(41)的底部与所述钢板相连接,所述立柱(41)的顶部设置有螺纹;
所述顶托(42)与所述凹槽处的底模板(3)相接触,所述调节杆(44)的顶部与所述顶托(42)相连接,所述调节杆(44)的底部与所述立柱(41)的顶部相对设置,所述调节杆(44)的底部设置有螺纹;
所述套筒(43)具有预设长度且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套筒(43)与所述调节杆(44)的底部和所述立柱(41)的顶部均相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1)顶部的螺纹方向与所述调节杆(44)底部的螺纹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42)与所述凹槽处的底模板(3)之间设置有垫木(4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机构(5)均包括:多个支撑体(51);其中,
各所述支撑体(51)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底模板(3)与所述台座(2)对应于缺口(1)处的顶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体(51)均为方木,每个所述方木与对应的底模板(3)和所述台座(2)对应于缺口(1)处的顶面均相接触。
CN202121798626.3U 2021-08-03 2021-08-03 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 Active CN215366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8626.3U CN215366862U (zh) 2021-08-03 2021-08-03 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8626.3U CN215366862U (zh) 2021-08-03 2021-08-03 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66862U true CN215366862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14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98626.3U Active CN215366862U (zh) 2021-08-03 2021-08-03 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668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87630B (zh) 混凝土坎台预制装配施工方法
KR100876355B1 (ko) 인상가이드가 포함된 교량 인상 장치 및 상기 교량 인상 장치를 이용한 교량 인상 공법
CN114482529A (zh) 一种后浇带镀锌钢管支撑架回顶施工方法
CN209799167U (zh) 一种预埋柱脚加固体系
KR102273901B1 (ko) 철도 콘크리트 도상의 보수시공방법
CN112900854B (zh) 一种斜坡底板施工用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5366862U (zh) 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
CN209958813U (zh) 钢筋混凝土柱改造加固结构
CN111809512A (zh) 一种临时封堵简支梁桥伸缩缝方法
EP1881111A2 (en) A bridge and a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bridge
CN113293790B (zh) 一种预找平的塔基基础及其找平施工方法
CN114658027B (zh) 基准架、浇筑模板和化工厂房设备基础的施工方法
CN214883824U (zh) 一种预找平的塔基基础
JP3701078B2 (ja) 道路床版工法
CN113833183A (zh) 一种预制空心剪力墙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7680495U (zh) 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支撑结构
CN217419157U (zh) 一种轻型化预制道床及其施工简易支架
CN110255208B (zh) 跨越原有输煤栈桥的转运站及施工方法
CN215717384U (zh) 一种用于预制立柱垂直度精准调节的装置
CN214738814U (zh) 切角多边形柱脚
CN215395869U (zh) 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模具
CN214615492U (zh) 标高控制装置、叠合板及楼板
CN219451531U (zh) 后浇带可调节支撑结构
CN220184073U (zh) 一种隔震支座下墩柱顶部标高及水平度和固定位控制装置
CN218541534U (zh) 一种用于地库顶板后浇带的upvc管砼柱支撑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