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1770U - 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1770U
CN215331770U CN202022908007.7U CN202022908007U CN215331770U CN 215331770 U CN215331770 U CN 215331770U CN 202022908007 U CN202022908007 U CN 202022908007U CN 215331770 U CN215331770 U CN 215331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form
lifting
moving
ga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80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昌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Hairun Yi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Hairun Yi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Hairun Yi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Hairun Yi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80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1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1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1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包括车库整体框架、可转向的上层移动平台等,使得需要在上层移动平台上停车时能够使上层移动平台从车库整体框架内伸展到车库整体框架的外部行车道上进行停车、或将上层移动平台旋转到与外部行车道平行的方向上进行停车,从而使停车更为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独立安装,亦可多个排列组合安装,亦可多个排列组合安装于大型停车场,安装简单,只要用膨胀螺栓通过固定孔将其固定即可,其用地面积少,无污染,无噪音,上层存取车无需避让等优点,使得停车节能高效,启动平稳,停、取车过程方便简捷。

Description

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普及,对交通和环境起着很大的影响,随之出现了停车难的问题。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交通发展的结果,停车难也给予生活带来不便,特别是露天停车场和路边停车位还有住宅区停车位短缺。如:现有的双层升降类停车装置的型式很多,但很多双层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均有不足,这类停车装置需要留出下层车避让的空位,上层存取车时要将下层车移出避让,因此造成停、取车不方便。如:现有单侧移动柱支撑载车板横移、回转、升降等连续动作来实现地面层车辆无需避让目的的停车设备,这类停车装置,在现有停车场的条件下无法安装,必须对其场地进行工程改造施工,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在其原理存在载荷重心过偏、安全性差等问题,虽经多代改进,仍不理想。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包括车库整体框架,所述车库整体框架内设置有可转向的上层移动平台、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所述上层移动平台与车库整体框架之间连接有伸缩液压缸、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设置有驱动装置;
所述伸缩液压缸和驱动装置被配置为在伸缩液压缸和驱动装置相互作用下推动上层移动平台从车库整体框架内伸展到车库整体框架的外部行车道上并将上层移动平台旋转到与外部行车道平行的方向上,所述升降机构被配置为将上层移动平台下降到车库整体框架的外部行车道地面上和将上层移动平台拉回到车库整体框架内;
所述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被配置为在相互作用下控制伸缩液压缸和移动机构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罐、通过液压泵和电阀控制系统和液压管,所述液压罐通过液压泵和电阀控制系统与液压管连接,所述液压管分别与伸缩液压缸和移动机构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控系统与液压泵电性连接,所述电控系统包括电阀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器、遥控装置、控制开关和蓄电池,所述电阀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器、遥控装置和控制开关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库整体框架包括四组平行设置的框架柱,同侧所述两组框架柱之间对称连接有两组平行设置的框架侧梁,相对的两组所述框架柱之间连接有框架横梁,一侧所述两组框架柱之间连接有护栏梁,同侧的两组所述框架侧梁之间连接有框架支柱,所述框架柱底部设有固定孔,所述伸缩液压缸的固定端与框架横梁相固接。
优选的,所述上层移动平台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平台侧梁,两组所述平台侧梁之间连接有若干组平台横梁,若干组所述平台横梁上盖设有平台承载板,且平台承载板两边与两侧的平台侧梁相连接,一组所述平台侧梁远离另一组平台侧梁的一侧面设置有转向装置,且转向装置与升降机构相连接,所述伸缩液压缸的伸缩端与平台侧梁相固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升降折叠柱、斜支撑、内斜撑、移动横梁、承载轮和平台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折叠柱一端与平台侧梁相铰接,所述升降折叠柱一端相对另一端连接有移动横梁,所述移动横梁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移动横梁底部设置有承载轮,所述升降折叠柱分别铰接有斜支撑和内斜撑,所述斜支撑远离升降折叠柱的一端与平台侧梁滑动连接,所述内斜撑远离升降折叠柱的一端与平台承载板底部相铰接,所述平台侧梁顶部铰接有平台升降液压缸,所述平台升降液压缸伸缩端与升降折叠柱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C形轨道、升降滑板和导向轨道,所述转向装置远离平台侧梁的一端固接有升降滑板,所述升降滑板上设置有升降滑轮,所述升降滑轮滑动连接在C形轨道的槽内,所述C形轨道两端对称连接有导向平衡板,所述导向平衡板设有导向轨道轮,所述导向轨道轮滑动连接在导向轨道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车库整体框架顶部设置有挡雨棚,所述挡雨棚包括四组平行设置的雨棚柱,所述雨棚柱固接在框架柱顶部,同侧两组所述雨棚柱之间对称连接有雨棚侧梁,两组所述雨棚侧梁之间固接有若干组雨棚横梁,两组所述雨棚侧梁与两组框架侧梁之间对称固接有雨棚支柱,所述雨棚柱与雨棚侧梁之间连接有雨棚斜撑,所述雨棚侧梁和雨棚横梁顶部设有封顶板,所述挡雨棚的两侧面和后侧面设置有雨棚挡风板,且后侧面的雨棚挡风板位于框架横梁上方。
优选的,所述封顶板顶部设置太阳能装置,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阳光蓄能电池板和充放电源控制器,所述阳光蓄能电池板通过充放电源控制器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车库整体框架、可转向的上层移动平台等,使得需要在上层移动平台上停车时能够使上层移动平台从车库整体框架内伸展到车库整体框架的外部行车道上进行停车、或将上层移动平台旋转到与外部行车道平行的方向上进行停车,从而使停车更为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独立安装,亦可多个排列组合安装,亦可多个排列组合安装于大型停车场,安装简单,只要用膨胀螺栓通过固定孔将其固定即可,其用地面积少,无污染,无噪音,上层存取车无需避让等优点,使得停车节能高效,启动平稳,停、取车过程方便简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上层移动平台伸展在行车道上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71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中72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3中73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74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4中75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停车演示图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停车演示图二。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整体框架;2、上层移动平台;3、移动机构;4、液压系统;5、电阀控制系统;6、升降机构;7、太阳能装置;8、自动控制器;9、蓄电池;10、驱动装置;11、框架柱;12、框架侧梁;13、框架横梁;14、护栏梁;15、框架支柱;16、固定孔;17、液压罐;18、液压泵;19、液压管;21、平台侧梁;22、平台横梁;23、平台承载板;24、转向装置;25、控制开关;26、遥控装置;27、伸缩液压缸;31、升降折叠柱;32、斜支撑;33、内斜撑;34、移动横梁;35、承载轮;36、平台升降液压缸;51、雨棚柱;52、雨棚侧梁;53、雨棚横梁;54、雨棚支柱;55、雨棚斜撑;56、封顶板;57、雨棚挡风板;58、阳光蓄能电池板;59、充放电源控制器;61、C形轨道;62、升降滑板;63、升降滑轮;64、导向轨道;65、导向轨道轮;66、导向平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包括车库整体框架1,车库整体框架1内设置有可转向的上层移动平台2、液压系统4和电控系统,上层移动平台2与车库整体框架1之间连接有伸缩液压缸27、移动机构3和升降机构6,移动机构3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0;
伸缩液压缸27和驱动装置10被配置为在伸缩液压缸27和驱动装置10相互作用下推动上层移动平台2从车库整体框架1内伸展到车库整体框架1的外部行车道上并将上层移动平台2旋转到与外部行车道平行的方向上,升降机构6被配置为将上层移动平台2下降到车库整体框架1的外部行车道地面上和将上层移动平台2拉回到车库整体框架1内;
液压系统4和电控系统被配置为在相互作用下控制伸缩液压缸27和移动机构3的工作。
具体的,液压系统4包括液压罐17、通过液压泵18和电阀控制系统5和液压管19,液压罐17通过液压泵18和电阀控制系统5与液压管19连接,液压管19分别与伸缩液压缸27和移动机构3相连接。
具体的,电控系统与液压泵18电性连接,电控系统包括电阀控制系统5、自动控制器8、遥控装置26、控制开关25和蓄电池9,电阀控制系统5、自动控制器8、遥控装置26和控制开关25均与蓄电池9电性连接。
具体的,车库整体框架1包括四组平行设置的框架柱11,同侧两组框架柱11之间对称连接有两组平行设置的框架侧梁12,相对的两组框架柱11之间连接有框架横梁13,一侧两组框架柱11之间连接有护栏梁14,同侧的两组框架侧梁12之间连接有框架支柱15,框架柱11底部设有固定孔16,伸缩液压缸27的固定端与框架横梁13相固接。
具体的,上层移动平台2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平台侧梁21,两组平台侧梁21之间连接有若干组平台横梁22,若干组平台横梁22上盖设有平台承载板23,且平台承载板23两边与两侧的平台侧梁21相连接,一组平台侧梁21远离另一组平台侧梁21的一侧面设置有转向装置24,且转向装置24与升降机构6相连接,伸缩液压缸27的伸缩端与平台侧梁21相固接。
具体的,移动机构3包括升降折叠柱31、斜支撑32、内斜撑33、移动横梁34、承载轮35和平台升降液压缸36,升降折叠柱31一端与平台侧梁21相铰接,升降折叠柱31一端相对另一端连接有移动横梁34,移动横梁34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0,移动横梁34底部设置有承载轮35,升降折叠柱31分别铰接有斜支撑32和内斜撑33,斜支撑32远离升降折叠柱31的一端与平台侧梁21滑动连接,内斜撑33远离升降折叠柱31的一端与平台承载板23底部相铰接,平台侧梁21顶部铰接有平台升降液压缸36,平台升降液压缸36伸缩端与升降折叠柱31相铰接。
具体的,升降机构6包括C形轨道61、升降滑板62和导向轨道64,转向装置24远离平台侧梁21的一端固接有升降滑板62,升降滑板62上设置有升降滑轮63,升降滑轮63滑动连接在C形轨道61的槽内,C形轨道61两端对称连接有导向平衡板66,导向平衡板66设有导向轨道轮65,导向轨道轮65滑动连接在导向轨道64滑槽内。
具体的,车库整体框架1顶部设置有挡雨棚,挡雨棚包括四组平行设置的雨棚柱51,雨棚柱51固接在框架柱11顶部,同侧两组雨棚柱51之间对称连接有雨棚侧梁52,两组雨棚侧梁52之间固接有若干组雨棚横梁53,两组雨棚侧梁52与两组框架侧梁12之间对称固接有雨棚支柱54,雨棚柱51与雨棚侧梁52之间连接有雨棚斜撑55,雨棚侧梁52和雨棚横梁53顶部设有封顶板56,挡雨棚的两侧面和后侧面设置有雨棚挡风板57,且后侧面的雨棚挡风板57位于框架横梁13上方。
具体的,封顶板56顶部设置太阳能装置7,太阳能装置7包括阳光蓄能电池板58和充放电源控制器59,阳光蓄能电池板58通过充放电源控制器59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参照图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实施例为:
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包括车库整体框架1,车库整体框架1内设置有可转向的上层移动平台2、液压系统4和电控系统,上层移动平台2与车库整体框架1之间连接有伸缩液压缸27、移动机构3和升降机构6,移动机构3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0;
伸缩液压缸27和驱动装置10被配置为在伸缩液压缸27和驱动装置10相互作用下推动上层移动平台2从车库整体框架1内伸展到车库整体框架1的外部行车道上进行停车也可将上层移动平台2旋转到与外部行车道平行的方向上进行停车,升降机构6被配置为将上层移动平台2下降到车库整体框架1的外部行车道地面上反之将上层移动平台2拉回到车库整体框架1内;
液压系统4和电控系统被配置为在相互作用下控制伸缩液压缸27和移动机构3的工作。
具体的,液压系统4包括液压罐17、通过液压泵18和电阀控制系统5和液压管19,液压罐17通过液压泵18和电阀控制系统5与液压管19连接,液压管19分别与伸缩液压缸27和移动机构3相连接。
具体的,电控系统与液压泵18电性连接,电控系统电控系统包括电阀控制系统5、自动控制器8、遥控装置26、控制开关25和蓄电池9,电阀控制系统5、自动控制器8、遥控装置26和控制开关25均与蓄电池9电性连接。
具体的,车库整体框架1包括四组平行设置的框架柱11,同侧两组框架柱11之间对称连接有两组平行设置的框架侧梁12,相对的两组框架柱11之间连接有框架横梁13,一侧两组框架柱11之间连接有护栏梁14,同侧的两组框架侧梁12之间连接有框架支柱15,框架柱11底部设有固定孔16,伸缩液压缸27的固定端与框架横梁13相固接。
具体的,上层移动平台2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平台侧梁21,两组平台侧梁21之间连接有若干组平台横梁22,若干组平台横梁22上盖设有平台承载板23,且平台承载板23两边与两侧的平台侧梁21相连接,一组平台侧梁21远离另一组平台侧梁21的一侧面设置有转向装置24,且转向装置24与升降机构6相连接,伸缩液压缸27的伸缩端与平台侧梁21相固接。
具体的,移动机构3包括升降折叠柱31、斜支撑32、内斜撑33、移动横梁34、承载轮35和平台升降液压缸36,升降折叠柱31一端与平台侧梁21相铰接,升降折叠柱31一端相对另一端连接有移动横梁34,移动横梁34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0,移动横梁34底部设置有承载轮35,升降折叠柱31分别铰接有斜支撑32和内斜撑33,斜支撑32远离升降折叠柱31的一端与平台侧梁21滑动连接,内斜撑33远离升降折叠柱31的一端与平台承载板23底部相铰接,平台侧梁21顶部铰接有平台升降液压缸36,平台升降液压缸36伸缩端与升降折叠柱31相铰接。
具体的,升降机构6包括C形轨道61、升降滑板62和导向轨道64,转向装置24远离平台侧梁21的一端固接有升降滑板62,升降滑板62上设置有升降滑轮63,升降滑轮63滑动连接在C形轨道61的槽内,C形轨道61两端对称连接有导向平衡板66,导向平衡板66设有导向轨道轮65,导向轨道轮65滑动连接在导向轨道64滑槽内。
具体的,车库整体框架1顶部设置有挡雨棚,挡雨棚包括四组平行设置的雨棚柱51,雨棚柱51固接在框架柱11顶部,同侧两组雨棚柱51之间对称连接有雨棚侧梁52,两组雨棚侧梁52之间固接有若干组雨棚横梁53,两组雨棚侧梁52与两组框架侧梁12之间对称固接有雨棚支柱54,雨棚柱51与雨棚侧梁52之间连接有雨棚斜撑55,雨棚侧梁52和雨棚横梁53顶部设有封顶板56,挡雨棚的两侧面和后侧面设置有雨棚挡风板57,且后侧面的雨棚挡风板57位于框架横梁13上方。
具体的,封顶板56顶部设置太阳能装置7,太阳能装置7包括阳光蓄能电池板58和充放电源控制器59,阳光蓄能电池板58通过充放电源控制器59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本装置为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
如图1所示,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双层停车系统,包括整体框架1,上层移动平台2,移动机构3和升降机构6;包括整体框架1的框架柱11连接框架侧梁12和框架横梁13还连有护栏梁14,框架侧梁12中间设有框架支柱15,整体框架1的底部设有固定孔16,使用膨胀螺栓通过固定孔16将框架安装固定在地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12所示,整体框架1中间设有能移动和转向及升降的上层移动平台2,上层移动平台2的两边设有平台侧梁21,平台侧梁21连有平台横梁22,平台横梁22上覆盖有平台承载板23,平台承载板23两边与平台侧梁21连接,上层移动平台2可以前后伸缩移动,转向及上下升降并停放汽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12所示,上层移动平台2两边的平台侧梁21连有升降折叠柱31和斜支撑32,斜支撑32的另一端连接升降折叠柱31,升降折叠柱31的另一端连接移动横梁上34,移动横梁34上设有驱动装置10,移动横梁34下方还设置有承载轮35,平台侧梁21上的固定点连接平台升降液压缸36的一端,平台升降液压缸36的另一端连接在升降折叠柱上31。此移动架作为上层移动平台2的支撑,能够使整体上层移动平台2起到伸缩移动及上下升降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7、图9和图13所示,上层移动平台2的平台侧梁21一侧连有转向装置24,转向装置10的另一端连接升降滑板62,升降滑板62设有升降滑轮63,升降滑轮63滑动连接在C形轨道61槽内,C形轨道61与两个导向平衡板66连接,导向平衡板66设有导向轨道轮65,导向轨道轮65滑动连接在导向轨道64槽内。此转向装置24能够使整体上层移动平台起到转向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上层移动平台2还连有伸缩液压缸27,伸缩液压缸2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框架横梁12上,另一端连接在平台侧梁21。平台侧梁21下方连有升降折叠柱31,升降折叠柱31连接移动架横梁34上,移动架横梁34上相对设有两个驱动装置10。此装置能够使上层移动平台2起到伸缩移动及转向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整体框架1的框架柱11顶端与雨棚柱51连接,雨棚柱51连有雨棚侧梁52,雨棚侧梁52内测连接雨棚横梁53,雨棚侧梁52和雨棚横梁53的上方设有封顶板56,封顶板56的上方设置有阳光蓄能电池板5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升降机构6设有C形轨道61,C形轨道61与上下两个导向平衡板66连接,导向平衡板66连有两个导向轨道轮65,导向轨道轮65滑动连接导向轨道64槽内。C形轨道61槽内还连有升降滑轮63,升降滑轮63连接在升降滑板62,升降滑板62与转向装置10连接。升降机构6还设有升降折叠柱31,相对应的升降折叠柱31一端与平台侧梁21连接,另一端与移动架横梁34相对应连接,移动架横梁34下方连有承载轮3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液压系统4设有液压罐17,液压罐17连有液压泵18和电阀控制4系统,电阀控制4系统与液压管19一端连接,液压管19的另一端分别与伸缩液压缸27、平台升降液压缸36及其它油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移动机构3设有移动架,移动架的移动架横梁34上连有升降折叠柱31,升降折叠柱31连有斜支撑32和内斜撑33,斜支撑3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平台侧梁21槽内,内斜撑33的另一端连接在上层移动平台2的下方。移动架横梁34下方的两端连有承载轮35,移动架横梁34上设置有相对的两驱动装置10,移动机构还设有伸缩液压缸2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电控系统包括自动控制器8,电阀控制4系统和控制开关25及遥控装置26。蓄电池9的电能通过自动控制器8,电连接液压泵18和电阀控制4及控制开关25还有遥控装置26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遮阳雨棚装置的后面或侧面设有雨棚挡风板57,遮阳雨棚装置的封顶板56上方还设有阳光蓄能电池板58,阳光蓄能电池板58生产的电能通过充放电源控制59和蓄电池9连接,将阳光蓄能电池板58生产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9内,蓄电池9作为启动框架纵向移动式双层停车系统的电源。
本实用新型框架纵向移动式双层停车系统可在任何场地安装,但是,例如在现有停车库安装,其层高必须超过两辆车的高度外加30公分,其他地方并无此限定。如安装在露天的地方,可以增加露天防护设施,包括防晒雨棚或雨篷,挡风板,顶封板等,如果在环境优美的地方安装可在左右及后面种植爬藤类植物,美化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整体框架(1),所述车库整体框架(1)内设置有可转向的上层移动平台(2)、液压系统(4)和电控系统,所述上层移动平台(2)与车库整体框架(1)之间连接有伸缩液压缸(27)、移动机构(3)和升降机构(6),所述移动机构(3)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0);
所述伸缩液压缸(27)和驱动装置(10)被配置为在伸缩液压缸(27)和驱动装置(10)相互作用下推动上层移动平台(2)从车库整体框架(1)内伸展到车库整体框架(1)的外部行车道上并将上层移动平台(2)旋转到与外部行车道平行的方向上,所述升降机构(6)被配置为将上层移动平台(2)下降到车库整体框架(1)的外部行车道地面上和将上层移动平台(2)拉回到车库整体框架(1)内;
所述液压系统(4)和电控系统被配置为在相互作用下控制伸缩液压缸(27)和移动机构(3)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4)包括液压罐(17)、通过液压泵(18)和电阀控制系统(5)和液压管(19),所述液压罐(17)通过液压泵(18)和电阀控制系统(5)与液压管(19)连接,所述液压管(19)分别与伸缩液压缸(27)和移动机构(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系统与液压泵(18)电性连接,所述电控系统包括电阀控制系统(5)、自动控制器(8)、遥控装置(26)、控制开关(25)和蓄电池(9),所述电阀控制系统(5)、自动控制器(8)、遥控装置(26)和控制开关(25)均与蓄电池(9)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整体框架(1)包括四组平行设置的框架柱(11),同侧两组所述框架柱(11)之间对称连接有两组平行设置的框架侧梁(12),相对的两组所述框架柱(11)之间连接有框架横梁(13),一侧所述两组框架柱(11)之间连接有护栏梁(14),同侧的两组所述框架侧梁(12)之间连接有框架支柱(15),所述框架柱(11)底部设有固定孔(16),所述伸缩液压缸(27)的固定端与框架横梁(13)相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移动平台(2)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平台侧梁(21),两组所述平台侧梁(21)之间连接有若干组平台横梁(22),若干组所述平台横梁(22)上盖设有平台承载板(23),且平台承载板(23)两边与两侧的平台侧梁(21)相连接,一组所述平台侧梁(21)远离另一组平台侧梁(21)的一侧面设置有转向装置(24),且转向装置(24)与升降机构(6)相连接,所述伸缩液压缸(27)的伸缩端与平台侧梁(21)相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升降折叠柱(31)、斜支撑(32)、内斜撑(33)、移动横梁(34)、承载轮(35)和平台升降液压缸(36),所述升降折叠柱(31)一端与平台侧梁(21)相铰接,所述升降折叠柱(31)一端相对另一端连接有移动横梁(34),所述移动横梁(34)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0),所述移动横梁(34)底部设置有承载轮(35),所述升降折叠柱(31)分别铰接有斜支撑(32)和内斜撑(33),所述斜支撑(32)远离升降折叠柱(31)的一端与平台侧梁(21)滑动连接,所述内斜撑(33)远离升降折叠柱(31)的一端与平台承载板(23)底部相铰接,所述平台侧梁(21)顶部铰接有平台升降液压缸(36),所述平台升降液压缸(36)伸缩端与升降折叠柱(31)相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6)包括C形轨道(61)、升降滑板(62)和导向轨道(64),所述转向装置(24)远离平台侧梁(21)的一端固接有升降滑板(62),所述升降滑板(62)上设置有升降滑轮(63),所述升降滑轮(63)滑动连接在C形轨道(61)的槽内,所述C形轨道(61)两端对称连接有导向平衡板(66),所述导向平衡板(66)设有导向轨道轮(65),所述导向轨道轮(65)滑动连接在导向轨道(64)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整体框架(1)顶部设置有挡雨棚,所述挡雨棚包括四组平行设置的雨棚柱(51),所述雨棚柱(51)固接在框架柱(11)顶部,同侧两组所述雨棚柱(51)之间对称连接有雨棚侧梁(52),两组所述雨棚侧梁(52)之间固接有若干组雨棚横梁(53),两组所述雨棚侧梁(52)与两组框架侧梁(12)之间对称固接有雨棚支柱(54),所述雨棚柱(51)与雨棚侧梁(52)之间连接有雨棚斜撑(55),所述雨棚侧梁(52)和雨棚横梁(53)顶部设有封顶板(56),所述挡雨棚的两侧面和后侧面设置有雨棚挡风板(57),且后侧面的雨棚挡风板(57)位于框架横梁(13)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顶板(56)顶部设置太阳能装置(7),所述太阳能装置(7)包括阳光蓄能电池板(58)和充放电源控制器(59),所述阳光蓄能电池板(58)通过充放电源控制器(59)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CN202022908007.7U 2020-12-06 2020-12-06 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 Active CN215331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8007.7U CN215331770U (zh) 2020-12-06 2020-12-06 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8007.7U CN215331770U (zh) 2020-12-06 2020-12-06 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1770U true CN215331770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45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8007.7U Active CN215331770U (zh) 2020-12-06 2020-12-06 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17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6696B (zh) 箱形双梁式公铁两用t形梁架桥机
WO2015070520A1 (zh) 一种可折叠上下独立双层停车库
CN109025388B (zh) 一种可移动拓展式可开启雨棚的施工装置和施工方法
CN104453298B (zh)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CN201610524U (zh) 箱形双梁式公铁两用t形梁架桥机
CN215331770U (zh) 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
CN107842230B (zh) 一种小型仓储式插拔停车架双层立体停车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2593742A (zh) 一种框架纵向移动式转向双层停车系统
CN202866347U (zh) 立体泊车装置
CN214659173U (zh) 一种框架移动式停车设备
CN201574605U (zh) 一种双层停车平台
CN212897711U (zh) 一种用于砂石堆场的伸缩式雨棚
CN210947933U (zh) 一种双层立体停车库
CN112324204A (zh) 一种框架移动式停车设备
CN203924818U (zh) 立体停车场
CN202731385U (zh) 全位立体车库
CN209211994U (zh) 一种前出车双层车库
CN109537951B (zh) 一种混合电力能源立体车库
CN218206001U (zh) 双层液压停车机
CN202990511U (zh) 自助式空中停车场
CN111472564A (zh) 一种用于砂石堆场的伸缩式雨棚
CN212295549U (zh) 一种光伏车棚施工作业平台
CN201857575U (zh) 架桥机纵横移转换机构
CN206245817U (zh) 一种横跨道路多层自动移位式立体停车场
CN210976767U (zh) 一种路侧停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