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17807U - 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17807U
CN215317807U CN202121588479.7U CN202121588479U CN215317807U CN 215317807 U CN215317807 U CN 215317807U CN 202121588479 U CN202121588479 U CN 202121588479U CN 215317807 U CN215317807 U CN 215317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angle
plate
driving
driv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884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鸿继
魏新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Hengda Precision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Hengda Precision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Hengda Precision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Hengda Precision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884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17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17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17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C角或斜面的C角斜面研磨工位、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侧面的侧面研磨工位、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R角的R角研磨工位、下料装置和搬料装置,在控制系统的作用,通过对上述各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对板状工件的侧面棱边的C角、侧面和R角的连续自动化研磨,集板状工件的上料、C角斜面研磨、侧面研磨、R角研磨和下料功能于一体,集成度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一人多机,特别适用于玻璃屏幕研磨过程,实现玻璃屏幕的侧边和夹角研磨的全自动化、智能化和连续化。

Description

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板状工件连续研磨的自动研磨设备。
背景技术
板状工件具有很多种,比如玻璃板、导光板、反光板或扩散板等,比如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屏幕,一般是通过上游的裁切机加工成所需尺寸,由于是裁切加工的,边角比较锋利,以及后续的美观或其它功能需求等,一是,需要对玻璃屏幕的四个侧面进行研磨加工,由于同一块大的玻璃板上游裁切时,为了提高玻璃板的利用率,会裁切成几种不同尺寸的玻璃屏幕,需要对不同尺寸的玻璃屏幕的侧面均能进行研磨加工,但是现有的研磨玻璃屏幕的侧面的设备通用性较低,要实现对不同尺寸的玻璃屏幕的研磨,需要人工调整设备,更换载具等,比较麻烦,效率也不理想。
二是,需要对玻璃屏幕的夹角进行研磨加工,将夹角设计成所需的R角(倒圆角)或C角(45度边倒角)。
现有的加工方式,一般是,玻璃需要的R角是多少,就选择对应形状的砂轮,然后对玻璃的夹角处进行加工,这样的话,若加工不同的R角的话,就需要更换不同的砂轮,操作麻烦,复杂,需要经常更换砂轮,通用性较低,加工效率、加工质量也不够理想。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自动化的研磨生产线以克服上述缺点,实现板状工件的全自动智能化连续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通过对上料装置、C角斜面研磨工位、侧面研磨工位、R角研磨工位、下料装置和搬料装置等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对板状工件的侧面棱边的C角、侧面和R角的连续自动化研磨,集板状工件的上料、C角斜面研磨、侧面研磨、R角研磨和下料功能于一体,集成度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一人多机,特别适用于玻璃屏幕研磨过程,实现玻璃屏幕的侧边和夹角研磨的全自动化、智能化和连续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C角或斜面的C角斜面研磨工位、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侧面的侧面研磨工位、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R角的R角研磨工位、下料装置和搬料装置,通过上料装置将待加工的板状工件输送至C角斜面研磨工位,通过所述搬料装置将所述板状工件从所述侧面研磨工位输送至R角研磨工位,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将加工后的板状工件输送至下料区;
定义研磨生产线的长度方向为X向,所述研磨生产线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上料装置、C角斜面研磨工位、所述侧面研磨工位、所述R角研磨工位、所述下料装置和所述搬料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板状工件为矩形板状工件,所述C角斜面研磨工位包括用于对板状工件的一组相对的侧面进行C角或斜面研磨的第一C角斜面研磨工位和用于对板状工件的另一组相对的侧面进行C角或斜面研磨的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
所述侧面研磨工位用于对板状工件的一组相对的侧面进行侧面研磨的第一侧面研磨工位和用于对板状工件的另一组相对的侧面进行侧面研磨的第二侧面研磨工位;
所述第一C角斜面研磨工位、所述第一侧面研磨工位、所述R角研磨工位、所述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和所述第二侧面研磨工位按照所述板状工件的加工流程依次设置;
所述上料装置位于所述第一C角斜面研磨工位处,所述下料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研磨工位处;通过所述搬料装置将所述矩形板状工件从所述第一侧面研磨工位搬送至所述R角研磨工位以及将其从所述R角研磨工位搬送至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
进一步地说,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下料装置皆是包括取料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取料组件沿Y向移动的Y向取料驱动单元和能够驱动所述取料组件沿Z向移动的Z向取料驱动单元,通过所述Y向取料驱动单元和所述Z向取料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取料组件移动实现板状工件的上料或下料。
进一步地说,所述搬料装置包括搬料架、两搬料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搬料架上下移动的Z向搬料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搬料组件沿X向移动的X向搬料驱动单元和用于驱动所述搬料组件旋转的搬料旋转驱动单元,所述两搬料组件安装于所述搬料架,且以所述搬料架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说,所述C角斜面研磨工位包括第一研磨工作台和用于对板状工件进行C角或斜面加工的C角斜面研磨装置;
所述第一研磨工作台包括第一承载平台和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承载平台沿X向平移的第一X向工作台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承载平台包括至少两第一载台和能够驱动两所述第一载台在X向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开合驱动机构;
所述C角斜面研磨装置包括C角斜面研磨器,所述C角斜面研磨器包括两砂轮,通过两砂轮或其中一砂轮的外周面对板状工件的侧面的棱边进行加工,所述C角斜面研磨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C角斜面研磨器沿Y向移动的Y向C角斜面研磨驱动单元、能够同时驱动两所述砂轮同时沿Z向移动的第一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以及能够单独驱动其中一砂轮沿Z向移动的第二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一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驱动两砂轮上下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二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调整两所述砂轮在Z向的距离。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研磨工作台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板状工件上升并旋转的上升旋转机构;通过所述上升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板状工件实现在YX平面内的旋转;所述上升旋转机构包括支撑台、支撑台旋转驱动单元、升降台和能够驱动所述升降台升降的升降驱动单元,所述升降台位于两所述第一载台之间,所述支撑台旋转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撑台连接,所述支撑台旋转驱动单元位于所述升降台,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包括升降驱动电机和凸轮,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电机驱动凸轮旋转从而带动升降台移动。
进一步地说,所述侧面研磨工位包括侧面研磨器,所述侧面研磨器为砂轮,通过所述砂轮的端面对板状工件的侧面进行研磨,所述侧面研磨工位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侧面研磨器沿Y向移动的Y向侧面研磨驱动单元和能够驱动所述侧面研磨器沿Z向移动的Z向侧面研磨驱动单元。
进一步地说,包括用于放置板状工件的第二研磨工作台和用于对板状工件进行R角加工的R角研磨装置;
所述第二研磨工作台包括第二承载平台和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承载平台沿Y向平移的第二Y向工作台驱动单元,所述第二承载平台包括两第二载台和能够驱动两所述第二载台在Y向靠近或远离的第二开合驱动机构;
所述R角研磨装置包括R角研磨器、用于驱动所述R角研磨器沿X向平移的X向R角研磨驱动单元和用于驱动所述R角研磨器沿Z向升降的Z向R角研磨驱动单元,通过R角研磨器实现对板状工件的R角的加工。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包括一开合驱动电机、一丝杆、两螺母和两连接座,每一螺母皆连接一连接座,每一连接座皆安装一所述第二载台,所述丝杆设有两段反向螺纹段,其中一螺纹段与其中一螺母连接,另一螺纹段与另一螺母连接,通过开合驱动电机驱动丝杆旋转同时带动两螺母反向旋转从而实两第二载台的靠近或远离。
进一步地说,所述R角研磨器包括电主轴和安装于所述电主轴的端部的研磨棒或研磨砂轮,通过电主轴驱动所述研磨棒或研磨砂轮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料装置、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C角或斜面的C角斜面研磨工位、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侧面的侧面研磨工位、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R角的R角研磨工位、下料装置和搬料装置,在控制系统的作用,通过对上述各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对板状工件的侧面棱边的C角、侧面和R角的连续自动化研磨,集板状工件的上料、C角斜面研磨、侧面研磨、R角研磨和下料功能于一体,集成度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一人多机,特别适用于玻璃屏幕研磨过程,实现玻璃屏幕的侧边和夹角研磨的全自动化、智能化和连续化;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精简、速度高效和质量稳定等特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设有1条生产线);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处的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搬料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C角斜面研磨工位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C角斜面研磨工位的第一研磨工作台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C角斜面研磨工位的第一研磨工作台处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C角斜面研磨工位的第一研磨工作台和C角斜面研磨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是本实用新型的C角斜面研磨工位的第一研磨工作台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研磨工位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R角研磨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从一角度看);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R角研磨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从另一角度看,搬料装置未安装);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承载平台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承载平台处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承载平台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未安装防水罩);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承载平台处的侧视图(未安装防水罩);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开合驱动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展示内部结构部分结构未安装);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设有2条生产线);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流程图(阴影表示此步骤加工掉的部分);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板状工件100、
第一C角斜面研磨工位10、第一研磨工作台103、第一承载平台1031、第一载台10311、第一开合驱动机构10312、丝杆103121、开合驱动电机103122、上升旋转机构10313、支撑台103131、支撑台旋转驱动单元103132、升降台103133、升降驱动电机10314、凸轮10315、C角斜面研磨装置105、砂轮1051、第一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1052、第二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1053、Y向C角斜面研磨驱动单元1054;
R角研磨工位20、第二研磨工作台201、第二Y向工作台驱动单元2011、第二承载平台2012、第二载台20121、凹槽201211、通孔201211、开合驱动电机103122、丝杆103121、螺母20124、连接座20125、内中间连接板201251、内侧连接板201252、外侧连接板201253、外中间连接板201254、防水罩20126、防水端盖20127;R角研磨装置202、R角研磨器2021、X向R角研磨驱动单元2022、Z向R角研磨驱动单元2023;
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30;
第一侧面研磨工位40、侧面研磨器401、Y向侧面研磨驱动单元402、Z向侧面研磨驱动单元403;
第二侧面研磨工位50;
上料装置60、取料组件601、Y向取料驱动单元602、Z向取料驱动单元603、取料旋转驱动单元604;
搬料装置70、搬料架701、搬料组件702、Z向搬料驱动单元703、X向搬料驱动单元704、搬料旋转驱动单元70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附图中的板状工件是同时展示了多种不同型号的。
实施例:一种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如图1、图2和图18所示,包括上料装置60、用于加工板状工件100的C角或斜面的C角斜面研磨工位、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侧面的侧面研磨工位、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R角的R角研磨工位20、下料装置(图未示意)和搬料装置70,通过上料装置将待加工的板状工件输送至C角斜面研磨工位,通过所述搬料装置将所述板状工件从所述侧面研磨工位输送至R角研磨工位,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将加工后的板状工件输送至下料区(图未示意);
定义研磨生产线的长度方向为X向,所述研磨生产线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上料装置、C角斜面研磨工位、所述侧面研磨工位、所述R角研磨工位、所述下料装置和所述搬料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18所示,所述板状工件为矩形板状工件,所述C角斜面研磨工位包括用于对板状工件的一组相对的侧面进行C角或斜面研磨的第一C角斜面研磨工位10和用于对板状工件的另一组相对的侧面进行C角或斜面研磨的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30;
所述侧面研磨工位用于对板状工件的一组相对的侧面进行侧面研磨的第一侧面研磨工位40和用于对板状工件的另一组相对的侧面进行侧面研磨的第二侧面研磨工位50;
所述第一C角斜面研磨工位、所述第一侧面研磨工位、所述R角研磨工位、所述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和所述第二侧面研磨工位按照所述板状工件的加工流程依次设置;
所述上料装置位于所述第一C角斜面研磨工位处,所述下料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研磨工位处;通过所述搬料装置将所述矩形板状工件从所述第一侧面研磨工位搬送至所述R角研磨工位以及将其从所述R角研磨工位搬送至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
如图3所示,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下料装置皆是包括取料组件601、能够驱动所述取料组件沿Y向移动的Y向取料驱动单元602和能够驱动所述取料组件沿Z向移动的Z向取料驱动单元603,通过所述Y向取料驱动单元和所述Z向取料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取料组件移动实现板状工件的上料或下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料组件为真空吸盘,但不限于此。若放置后的板状工件的方向不对的话,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下料装置还可以包括能够驱动取料组件旋转的取料旋转驱动单元603(比如电机和凸轮分割器结构)。
如图1、图2、图4和图11所示,所述搬料装置包括搬料架701、两搬料组件702、用于驱动所述搬料架上下移动的Z向搬料驱动单元703、用于驱动所述搬料组件沿X向移动的X向搬料驱动单元704和用于驱动所述搬料组件旋转的搬料旋转驱动单元705,所述两搬料组件安装于所述搬料架,且以所述搬料架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搬料组件为真空吸盘,但不限于此。
当然,取料组件和搬料组件的取料和搬料方式可以根据待取的板状工件的特性设计。
如图5到图9所示,所述C角斜面研磨工位包括第一研磨工作台103和用于对板状工件100进行C角或斜面加工的C角斜面研磨装置105;
所述第一研磨工作台包括第一承载平台1031和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承载平台沿X向平移的第一X向工作台驱动单元(图未示意);所述第一承载平台包括至少两第一载台10311、能够驱动两所述第一载台在X向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开合驱动机构10312和能够驱动所述板状工件上升并旋转的上升旋转机构10313;通过所述上升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板状工件实现在YX平面内的旋转;
如图5到图9所示,所述C角斜面研磨装置包括C角斜面研磨器,所述C角斜面研磨器包括两砂轮1051,通过两砂轮或其中一砂轮的外周面对板状工件的侧面的棱边进行加工,所述C角斜面研磨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C角斜面研磨器沿Y向移动的Y向C角斜面研磨驱动单元1054、能够同时驱动两所述砂轮同时沿Z向移动的第一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1052以及能够单独驱动其中一砂轮沿Z向移动的第二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1053,通过所述第一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驱动两砂轮上下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二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调整两所述砂轮在Z向的距离。
如图5到图9所示,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丝杆103121和与所述丝杆配合的两开合驱动电机103122,所述开合驱动电机相对于两丝杆成对角线设置。比如其中一开合驱动电机位于其中一丝杆的左端,则另一开合驱动电机位于另一丝杆的右端。采用同一电机再配合其它结构驱动两丝杆传动,则板状工件尺寸较大的话,不稳定,影响加工质量;若每根丝杆都采用两电机驱动的话,增加动力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次设计方式能够平衡二者,在动力成本合适的情况下,保证开合过程为稳定性,不会晃动,为最终产品的加工质量提供保证。
如图5到图9所示,所述上升旋转机构包括支撑台103131、支撑台旋转驱动单元103132、升降台103133和能够驱动所述升降台升降的升降驱动单元,所述升降台位于两所述第一载台之间,所述支撑台旋转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撑台连接,所述支撑台旋转驱动单元位于所述升降台,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包括升降驱动电机10314和凸轮10315,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电机驱动凸轮旋转从而带动升降台移动。
C角斜面研磨工位的第一研磨工作台包括第一承载平台和能够驱动其沿X向平移的第一X向工作台驱动单元;因此,两第一载台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工件的尺寸自动调整,一是,提高设备的通用性,可以用于加工不同尺寸的工件;二是,能够保证在加工不同尺寸的工件时,第一载台都能相对支撑于板状工件的边缘处,提高研磨过程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玻璃的边缘悬空过多,研磨时没有足够的支撑而造成的崩边等问题;
C角斜面研磨装置中通过第一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和第二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驱动两砂轮的高度以及二者之间的距离,比如若磨斜边或单侧C角的话,只需一个砂轮对准产品的侧面或棱边;若磨双侧C角的话,就两个砂轮分别对准产品的统一侧面的两个棱边,提高对砂轮的独立控制性,以及加工需求的多样性。
如图10所示,所述侧面研磨工位40包括侧面研磨器401,所述侧面研磨器为砂轮,通过所述砂轮的端面对板状工件的侧面进行研磨,所述侧面研磨工位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侧面研磨器沿Y向移动的Y向侧面研磨驱动单元402和能够驱动所述侧面研磨器沿Z向移动的Z向侧面研磨驱动单元403。(所述第一承载平台能够通过第一X向工作台驱动单元(图未示意)驱动其至侧面研磨工位处进行侧面研磨。)
如图11到图17所示,包括用于放置板状工件100的第二研磨工作台201和用于对板状工件进行R角加工的R角研磨装置202;
所述第二研磨工作台包括第二承载平台2012和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承载平台沿Y向平移的第二Y向工作台驱动单元2011,所述第二承载平台包括两第二载台20121和能够驱动两所述第二载台在Y向靠近或远离的第二开合驱动机构;
所述R角研磨装置包括R角研磨器2021、用于驱动所述R角研磨器沿X向平移的X向R角研磨驱动单元2022和用于驱动所述R角研磨器沿Z向升降的Z向R角研磨驱动单元2023,通过R角研磨器实现对板状工件的R角的加工。
如图11到图17所示,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包括一开合驱动电机103122、一丝杆103121、两螺母20124和两连接座20125,每一螺母皆连接一连接座,每一连接座皆安装一所述第二载台,所述丝杆设有两段反向螺纹段,其中一螺纹段与其中一螺母连接,另一螺纹段与另一螺母连接,通过开合驱动电机驱动丝杆旋转同时带动两螺母反向旋转从而实两第二载台的靠近或远离。
所述R角研磨器包括电主轴和安装于所述电主轴的端部的研磨棒或研磨砂轮,通过电主轴驱动所述研磨棒或研磨砂轮旋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R角研磨装置设有一组。本实施例中,通过X向R角研磨驱动单元、Z向R角研磨驱动单元和第二Y向工作台驱动单元的配合,能够实现对产品的四个角的R角加工,一是能够降低设备成本;二是,对来料产品的定位要求比较低,即使产品歪斜,也不影响R角的加工,不需要再设置精定位装置,对设备要求低些。)
如图11到图17所示,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处还设有防水罩20126和防水端盖20127,所述防水罩为中间高两侧低的倒置的类U型罩,所述防水端盖安装于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的端部,所述防水罩和所述防水端盖共同组成第二开合驱动机构处的防水结构。
如图11到图17所示,所述连接座包括内中间连接板201251、内侧连接板201252、外侧连接板201253和外中间连接板201254,所述内中间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一内侧连接板的一侧,所述内侧连接板的另一侧分别连接一所述外侧连接板,所述外中间连接板同时连接两所述外侧连接板,所述防水罩位于所述内中间连接板、所述内侧连接板、所述外侧连接板和所述外中间连接板围成的腔室内。
如图11到图17所示,所述第二载台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201211,真空负压通过所述凹槽将工件吸附于所述第二载台;
每一所述凹槽皆为闭合的类矩形状,所述凹槽与外接真空的通孔201211连接。特别是,板状工件尺寸较大时,通过此形状和排列方式的凹槽,能够比较平稳的将板状工件吸附固定于载具上,工件不会晃动,为最终产品的加工质量提供保证。
所述板状工件为矩形玻璃板,但不限于此。所述矩形玻璃板是显示屏幕,当然也可以为其它需要进行这种加工的工件,比如导光板、扩散板等
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是,第一载台、第二载台和各机台为大理石台,采用大理石台,保证平面度和平整度,提高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第一C角斜面研磨工位处的工作过程:
第一X向工作台驱动单元驱动第一研磨工作台X向到位,在Y向取料驱动单元和Z向取料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上料装置的取料组件将状抓取的产品放置于第一载台,第一研磨工作台的第一开合驱动机构会根据产品的大小尺寸调整两载台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一开合驱动机构驱动两第一载台靠近或远离(此过程中,外接的真空系统不作用,玻璃只是置于载台上),载台移动到位后,外接的真空系统工作,通过真空负压将玻璃吸附于第一载台的上表面;
之后,第一研磨工作台到达C角斜面研磨装置处,通过第一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和第二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驱动两砂轮的高度以及二者之间的距离,比如若磨斜边或单侧C角的话,只需一个砂轮对准产品的侧面或棱边;若磨双侧C角的话,就两个砂轮分别对准产品的同一侧面的两个棱边,本实施例中,为后者,且此时为磨产品的较长的一组侧面的棱边的C角,如图19步骤A所示;此过程中,若一开始产品放置的位置有偏移的话,升降驱动电机驱动凸轮旋转将升降台抬起,从而带动支撑台将产品抬起,然后旋转驱动单元驱动支撑台旋转,从而带动产品旋转,对产品进行旋转调整角度和位置;加工完较长的一组侧面的棱边的C角后,则第一载台第一X向工作台驱动单元驱动第一研磨工作台到达侧面研磨工位处,第一侧面研磨工位处的工作过程为:侧面研磨器(即侧面研磨砂轮)在Y向侧面研磨驱动单元和Z向侧面研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通过砂轮的端面对板状工件的一组较长侧面进行研磨,如图19步骤B所示;
之后,在Z向搬料驱动单元和X向搬料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搬料组件将第二研磨工作台的R角研磨后的产品抓起并放置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处,同时将较长侧面进行研磨后的产品抓起并放置第二研磨工作台,R角研磨工位处的工作过程为:控制系统内会记录玻璃的尺寸,然后通过开合驱动单元驱动两第二载台靠近或远离(此过程中,外接的真空系统不作用,玻璃只是置于第二载台上),第二载台移动到位后,外接的真空系统工作,通过真空负压将玻璃吸附于第二载台的上表面,然后根据玻璃的位置,X向R角研磨驱动单元和Z向R角研磨驱动单元驱动R角研磨器分别沿X向和Z向移动以及第二Y向工作台驱动单元取动第二载台Y向移动,通过上述三个方向的移动,依次对玻璃的两侧面相连处的夹角进行研磨,共四个夹角,得到所需的R角,如图19步骤C所示;然后,在Z向搬料驱动单元和X向搬料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搬料组件将第二研磨工作台的R角研磨后的产品抓起并放置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处,同时将较长侧面进行研磨后的产品抓起并放置第二研磨工作台重复下一工作过程;在产品被放置到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处进行一组较短的侧面的C角进行加工(此过程中,搬料装置的可以将产品旋转180°,也可以通过升降旋转机构将产品进行旋转180°),然后再到第二侧面研磨工位处对一组较短的侧面进行研磨,如图19步骤D和E所示,具体工作过程同第一C角斜面研磨工位和第一侧面研磨工位处,故不赘述,之后通过下料装置将加工后的产品抓取至下料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60)、用于加工板状工件(100)的C角或斜面的C角斜面研磨工位、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侧面的侧面研磨工位、用于加工板状工件的R角的R角研磨工位(20)、下料装置和搬料装置(70),通过上料装置将待加工的板状工件输送至C角斜面研磨工位,通过所述搬料装置将所述板状工件从所述侧面研磨工位输送至R角研磨工位,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将加工后的板状工件输送至下料区;
定义研磨生产线的长度方向为X向,所述研磨生产线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上料装置、C角斜面研磨工位、所述侧面研磨工位、所述R角研磨工位、所述下料装置和所述搬料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工件为矩形板状工件,所述C角斜面研磨工位包括用于对板状工件的一组相对的侧面进行C角或斜面研磨的第一C角斜面研磨工位(10)和用于对板状工件的另一组相对的侧面进行C角或斜面研磨的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30);
所述侧面研磨工位用于对板状工件的一组相对的侧面进行侧面研磨的第一侧面研磨工位(40)和用于对板状工件的另一组相对的侧面进行侧面研磨的第二侧面研磨工位(50);
所述第一C角斜面研磨工位、所述第一侧面研磨工位、所述R角研磨工位、所述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和所述第二侧面研磨工位按照所述板状工件的加工流程依次设置;
所述上料装置位于所述第一C角斜面研磨工位处,所述下料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研磨工位处;通过所述搬料装置将所述矩形板状工件从所述第一侧面研磨工位搬送至所述R角研磨工位以及将其从所述R角研磨工位搬送至第二C角斜面研磨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下料装置皆是包括取料组件(601)、能够驱动所述取料组件沿Y向移动的Y向取料驱动单元(602)和能够驱动所述取料组件沿Z向移动的Z向取料驱动单元(603),通过所述Y向取料驱动单元和所述Z向取料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取料组件移动实现板状工件的上料或下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搬料装置包括搬料架(701)、两搬料组件(702)、用于驱动所述搬料架上下移动的Z向搬料驱动单元(703)、用于驱动所述搬料组件沿X向移动的X向搬料驱动单元(704)和用于驱动所述搬料组件旋转的搬料旋转驱动单元(705),所述两搬料组件安装于所述搬料架,且以所述搬料架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C角斜面研磨工位包括第一研磨工作台(103)和用于对板状工件(100)进行C角或斜面加工的C角斜面研磨装置(105);
所述第一研磨工作台包括第一承载平台(1031)和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承载平台沿X向平移的第一X向工作台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承载平台包括至少两第一载台(10311)和能够驱动两所述第一载台在X向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开合驱动机构(10312);
所述C角斜面研磨装置包括C角斜面研磨器,所述C角斜面研磨器包括两砂轮(1051),通过两砂轮或其中一砂轮的外周面对板状工件的侧面的棱边进行加工,所述C角斜面研磨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C角斜面研磨器沿Y向移动的Y向C角斜面研磨驱动单元(1054)、能够同时驱动两所述砂轮同时沿Z向移动的第一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1052)以及能够单独驱动其中一砂轮沿Z向移动的第二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1053),通过所述第一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驱动两砂轮上下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二Z向C角斜面研磨砂轮驱动单元调整两所述砂轮在Z向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工作台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板状工件上升并旋转的上升旋转机构(10313);通过所述上升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板状工件实现在YX平面内的旋转;所述上升旋转机构包括支撑台(103131)、支撑台旋转驱动单元(103132)、升降台(103133)和能够驱动所述升降台升降的升降驱动单元,所述升降台位于两所述第一载台之间,所述支撑台旋转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撑台连接,所述支撑台旋转驱动单元位于所述升降台,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包括升降驱动电机(10314)和凸轮(10315),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电机驱动凸轮旋转从而带动升降台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研磨工位(40)包括侧面研磨器(401),所述侧面研磨器为砂轮,通过所述砂轮的端面对板状工件的侧面进行研磨,所述侧面研磨工位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侧面研磨器沿Y向移动的Y向侧面研磨驱动单元(402)和能够驱动所述侧面研磨器沿Z向移动的Z向侧面研磨驱动单元(40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板状工件(100)的第二研磨工作台(201)和用于对板状工件进行R角加工的R角研磨装置(202);
所述第二研磨工作台包括第二承载平台(2012)和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承载平台沿Y向平移的第二Y向工作台驱动单元(2011),所述第二承载平台包括两第二载台(20121)和能够驱动两所述第二载台在Y向靠近或远离的第二开合驱动机构;
所述R角研磨装置包括R角研磨器(2021)、用于驱动所述R角研磨器沿X向平移的X向R角研磨驱动单元(2022)和用于驱动所述R角研磨器沿Z向升降的Z向R角研磨驱动单元(2023),通过R角研磨器实现对板状工件的R角的加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包括一开合驱动电机(103122)、一丝杆(103121)、两螺母(20124)和两连接座(20125),每一螺母皆连接一连接座,每一连接座皆安装一所述第二载台,所述丝杆设有两段反向螺纹段,其中一螺纹段与其中一螺母连接,另一螺纹段与另一螺母连接,通过开合驱动电机驱动丝杆旋转同时带动两螺母反向旋转从而实两第二载台的靠近或远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R角研磨器包括电主轴和安装于所述电主轴的端部的研磨棒或研磨砂轮,通过电主轴驱动所述研磨棒或研磨砂轮旋转。
CN202121588479.7U 2021-07-13 2021-07-13 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 Active CN215317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8479.7U CN215317807U (zh) 2021-07-13 2021-07-13 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8479.7U CN215317807U (zh) 2021-07-13 2021-07-13 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17807U true CN215317807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67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88479.7U Active CN215317807U (zh) 2021-07-13 2021-07-13 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178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2248A (zh) * 2023-01-10 2023-02-24 昆山市恒达精密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反馈优化的研磨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2248A (zh) * 2023-01-10 2023-02-24 昆山市恒达精密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反馈优化的研磨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712248B (zh) * 2023-01-10 2023-05-09 昆山市恒达精密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反馈优化的研磨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40306A (zh) 一种半导体芯片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0281134B (zh) 一种高效的自动化抛光机装置
CN210438045U (zh) 一种进料调整机构及点胶机
CN215317807U (zh) 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生产线
CN113213149A (zh) 一种组装设备
CN113148611B (zh) 一种高效的双工位全自动芯片排列系统
CN112264865A (zh) 全自动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线
CN113816090A (zh) 一种igbt模块上下料翻转装置
JP2000042888A (ja) 板ガラスの加工装置
CN212071388U (zh) 全自动刮边机
CN218823887U (zh) 玻璃锡面检测翻转装置
CN211989447U (zh) 一种点胶重工设备
US20230036166A1 (en) Edge milling device and edge milling component thereof
CN215036127U (zh) 一种板状工件c角或斜面研磨机
CN104985229A (zh) 一种制造系统加工单元
CN213795701U (zh) 全自动板状工件自动研磨线
CN215881076U (zh) 一种板状工件r角自动研磨机
CN213770472U (zh) 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吸盘搬运装置
CN215092624U (zh) 一种高精密玻璃四边磨装置
CN213797452U (zh) 一种全自动上下料精雕机
CN210281565U (zh) 一种加工机的工件传输机构
CN112509944A (zh) 一种制程终端检测设备
CN209777672U (zh) 玻片自动转向传送装置
CN209793350U (zh) 光学镜片自动加工一体机
CN113370022A (zh) 一种单片定位组件、夹爪机构及上下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