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4144U - 输送管 - Google Patents

输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4144U
CN215294144U CN202120802764.8U CN202120802764U CN215294144U CN 215294144 U CN215294144 U CN 215294144U CN 202120802764 U CN202120802764 U CN 202120802764U CN 215294144 U CN215294144 U CN 215294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
sleeve
pipe
resistant sleeve
resi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027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dali Pip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dali Pip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dali Pip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dali Pip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027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4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4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4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管,输送管包括:管道本体,管道本体具有入口端;第一耐磨组件,第一耐磨组件包括过渡管以及设置于过渡管内侧的第一耐磨套,过渡管的其中一端与入口端连接并套接在管道本体外,第一耐磨套与管道本体连通;以及第二耐磨组件,第二耐磨组件包括第一法兰以及设置于第一法兰内侧的第二耐磨套,第一法兰与过渡管远离管道本体的一端连接,并使第二耐磨套与第一耐磨套连通;其中,第一耐磨套靠近第二耐磨套的一端与第二耐磨套相对设置并密封连接,且第一耐磨套的内壁与第二耐磨套的内壁平滑连接,第一耐磨套靠近入口端的一端与入口端相对设置并密封连接,且第一耐磨套的内壁与管道本体的内壁平滑连接。

Description

输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送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输送管路中,若是前一根输送管为具有弯型流道的弯管,而后一根输送管为双层直管,在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后一根输送管的入口端会被弯型流道产生的离心力影响。具体而言,混凝土从前一根输送管流入下一根输送管时,双层直管的入口端会因受力复杂而导致受到的压力增加,导致磨损严重,从而造成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输送管,用以解决传统的双层直管的入口端因受力复杂而导致受到的压力增加,导致磨损严重,从而造成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具有入口端;第一耐磨组件,所述第一耐磨组件包括过渡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渡管内侧的第一耐磨套,所述过渡管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入口端连接并套接在所述管道本体外,所述第一耐磨套与所述管道本体连通;以及第二耐磨组件,所述第二耐磨组件包括第一法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内侧的第二耐磨套,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过渡管远离所述管道本体的一端连接,并使所述第二耐磨套与所述第一耐磨套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耐磨套靠近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耐磨套相对设置并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耐磨套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耐磨套的内壁平滑连接,所述第一耐磨套靠近所述入口端的一端与所述入口端相对设置并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耐磨套的内壁与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平滑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送管,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当混泥土等能够流动的物体从前一根输送管流入到本申请中的输送管后,物体会先进入到第一耐磨组件的第一耐磨套内然后再进入到管道本体。由于第一耐磨套具备良好的耐磨效果,即使前一根输送管具有弯型流道,进入到第一耐磨套内的物体在第一耐磨套内不能平缓向前流动,第一耐磨套也能够保证本申请中的输送管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前一根输送管内的物体需要先经过第一耐磨套再进入到管道本体内,物体在第一耐磨套内流经一段路程后会逐渐变得平稳,如此,可以避免管道本体的入口端因受力复杂而导致受到的压力增加,从而保证管道本体的使用寿命。并且,第一耐磨套的内壁与第二耐磨套的内壁平滑连接。换而言之,第一耐磨套的内壁与第二耐磨套的内壁之间无台阶,如此,可以保证第二耐磨套内的物体在进入第一耐磨套时能够平稳流动;进一步的,第一耐磨套的内壁与管道本体的内壁平滑连接。换而言之,第一耐磨套的内壁与管道本体之间无台阶,如此,可以保证第一耐磨套内的物体在进入管道本体时能够平稳流动;从而进一步保证管道本体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耐磨套与所述第二耐磨套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耐磨套靠近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耐磨套靠近所述第一耐磨套的一端的内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耐磨套与所述管道本体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耐磨套靠近所述入口端的一端的内径与所述入口端的内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耐磨套的内径,所述第一耐磨套包括第一管段以及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耐磨套连接,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管道本体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管段靠近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耐磨套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从靠近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递增,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平滑连接,且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与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从靠近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递减,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过渡管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法兰远离所述过渡管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挡边,所述第二耐磨套抵持于所述环形挡边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渡管靠近所述管道本体的一端为扩口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输送管还包括第三耐磨组件,所述第二耐磨组件包括第二法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法兰内侧的第三耐磨套,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管道本体远离所述过渡管的一端连接,并使所述第三耐磨套与所述管道本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耐磨套的内壁形成有多个填充槽,每个所述填充槽均沿所述第三耐磨套的周向延伸,所有的所述填充槽沿所述第三耐磨套的轴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耐磨套的内壁上具有多个凸起,所有的所述凸起沿所述第三耐磨套的轴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均形成有所述填充槽;
每个所述凸起靠近所述管道本体的一侧均为凹曲面;
每个所述凸起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耐磨套的轴线平行。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图形A线左侧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耐磨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耐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图形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三耐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管道本体;200、第一耐磨组件;210、过渡管;220、第一耐磨套;221、第一管段;222、第二管段;300、第二耐磨组件;310、第一法兰;311、环形挡边;320、第二耐磨套;400、第三耐磨组件;410、第二法兰;420、第三耐磨套;421、凸起;4211、通孔;422、填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输送管,包括管道本体100、第一耐磨组件200以及第二耐磨组件300。
管道本体100具有入口端以及出口端。
具体的,管道本体100为双层直管,管道本体100的其中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混泥土等能够流动的物体能够从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进入到管道本体100内,然后通过管道本体100的出口端从管道本体100排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管道本体100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管道。
如图2所示,第一耐磨组件200包括过渡管210以及设置于过渡管210内侧的第一耐磨套220,过渡管210的其中一端与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连接并套接在管道本体100上,第一耐磨套220与管道本体100连通。
具体的,过渡管210的其中一端与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连接并套接在管道本体100上,且过渡管210与管道本体100连通;第一耐磨套220与过渡管210的内壁连接,且第一耐磨套220与管道本体100连通,进入至上述输送管内的物体会先通过第一耐磨套220后再流入到管道本体100内。
更具体的,过渡管210为直管,过渡管210靠近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一端套接于管道本体100外,并与管道本体100焊接。第一耐磨套220为直状套,且第一耐磨套220的外壁与过渡管210的内壁过盈配合,以保证第一耐磨套220与过渡管210的固定连接。
可选的,过渡管210的材质为低碳高强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及较高的抗拉强度;第一耐磨套220的材质为高铬铸铁。
如图2所示,第二耐磨组件300包括第一法兰310以及设置于第一法兰310内侧的第二耐磨套320,第一法兰310与过渡管210远离管道本体100的一端连接,并使第二耐磨套320与第一耐磨套220连通。第二耐磨组件300用于防止混泥土直接冲击管道本体100,进一步起到保护管道本体100的作用。
具体的,第一法兰310与过渡管210远离管道本体100的一端焊接,第二耐磨套320镶嵌在第一法兰310的内侧。可以根据需求加第一法兰310及第二耐磨套320长度,以进一步加强本申请的输送管的耐磨耐冲击性能,更好的保护管道本体100。
可选的,第一法兰310的材质为普通20钢,第二耐磨套320的材质为高铬铸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耐磨套220靠近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一端与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相对设置并密封连接,如此,可以避免第一耐磨套220内的混泥土通过第一耐磨套220与管道本体100之间的间隙流出。
具体的,第一耐磨套220的其中一端与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相对设置并相互接触,且第一耐磨套220与管道本体100之间无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与管道本体100的内壁平滑连接。换而言之,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与管道本体100之间无台阶,如此,可以保证第一耐磨套220内的物体在进入管道本体100时能够平稳流动。
具体的,第一耐磨套220与管道本体100同轴设置,且第一耐磨套220靠近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一端的内径与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耐磨套220远离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一端与第二耐磨套320相对设置并密封连接。如此,可以避免第二耐磨套320内的物体通过第二耐磨套320与第一耐磨套220之间的间隙流出。
具体的,第二耐磨套320的其中一端与第一耐磨套220远离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一端相对设置并相互接触,且第二耐磨套320与第一耐磨套220之间无间隙配合。
更进一步的,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与第二耐磨套320的内壁平滑连接。换而言之,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与第二耐磨套320的内壁之间无台阶,如此,可以保证第二耐磨套320内的物体在进入第一耐磨套220时能够平稳流动。
具体的,第一耐磨套220与第二耐磨套320同轴设置,且第一耐磨套220靠近第二耐磨套320的一端的内径与第二耐磨套320靠近第一耐磨套220的一端的内径相同。
如图1、图2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二耐磨套320、第一耐磨套220以及管道本体100同轴设置,且第二耐磨套320的内径比管道本体100的内径小2mm左右,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靠近第二耐磨套320的一端与第二耐磨320套靠近第一耐磨套220的一端的内壁平滑连接,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靠近管道本体100的一端与管道本体100靠近第一耐磨套220的一端的内壁平滑连接。
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的,第一耐磨套220包括第一管段221以及与第一管段221连接的第二管段222,第一管段221与第二耐磨套320连接,第二管段222与管道本体100连接;其中,第一管段221靠近第二耐磨套320的一端的内径与第二耐磨套320的内径相同,第一管段221的内径从靠近第二耐磨套320的一端至远离第二耐磨套320的一端递增,第二管段222与第一管段221远离第二耐磨套320的一端平滑连接,且第二管段222的内径与管道本体100的内径相同。
具体的,第一管段221的长度占第一耐磨套220的三分之二,第二管段222的长度占第一耐磨套220的三分之一,如此,可以保证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与第二耐磨套320的内壁之间无台阶,且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与管道本体100的内壁之间无台阶。且第一管段221的内径从靠近第二耐磨套320的一端至远离第二耐磨套320的一端递增,有助于稳流,又因混凝土从小内径的区域流入大内径的区域,压力会减少,进而进一步降低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磨损。
进一步的,第一管段221的外径从靠近第二耐磨套320的一端至远离第二耐磨套320的一端递减,第一管段221与过渡管210过盈配合。
如此,第一管段221的管壁厚度递减,可以解决管道本体100使用过程中,入口端磨损量大的使用工况;另外,第一管段221与过渡管210过盈配合,可以保证第一耐磨套220安装时与过渡管210同心且使用时不发生窜动、震动等,且过渡管210可以更好的保护第一耐磨套220。
当混泥土等能够流动的物体从前一根输送管流入到本申请中的输送管后,物体会先进入到第一耐磨组件200的第一耐磨套220内然后再进入到管道本体100。由于第一耐磨套220具备良好的耐磨效果,即使前一根输送管具有弯型流道,进入到第一耐磨套220内的物体在第一耐磨套220内不能平缓向前流动,第一耐磨套220也能够保证本申请中的输送管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前一根输送管内的物体需要先经过第一耐磨套220再进入到管道本体100内,物体在第一耐磨套220内流经一段路程后会逐渐变得平稳,如此,可以避免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因受力复杂而导致受到的压力增加,从而保证管道本体100的使用寿命。并且,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与第二耐磨套320的内壁平滑连接,如此,可以保证第二耐磨套320内的物体在进入第一耐磨套220时能够平稳流动;进一步的,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与管道本体100的内壁平滑连接。如此,可以保证第一耐磨套220内的物体在进入管道本体100时能够平稳流动;从而进一步保证管道本体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法兰310远离过渡管210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挡边311,第二耐磨套320抵持于环形挡边311内。
具体的,环形挡边311在制造完成时,环形挡边311的内径约比第二耐磨套320的其中一个端面的外径小1mm-3mm,当第二耐磨套320从第一法兰310远离过渡管210的一端压入第一法兰310时,因环形挡边311直径小,受力弯曲,以至于环形挡边311将第二耐磨套320卡接,实现即便第二耐磨套320的外表面在不加工的前提下,不至于使用过程中,第二耐磨套320从第一法兰310内掉出。
如图1、图2所示,过渡管210靠近管道本体100的一端的外径大于过渡管210靠近第一法兰310的一端的外径。换而言之,过渡管210的外径远离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一端小,而靠近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一端大。过渡管210的外径靠近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一端大可以实现过渡管210套接在管道本体100上,过渡管210的外径远离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一端小,可以避免输送管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与泵车臂架管道支撑干涉。
具体的,过渡管210靠近管道本体100的一端为扩口结构。如此,过渡管210靠近管道本体100的一端能够套接在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外。换而言之,过渡管210靠近管道本体100的一端的外径要比管道本体100大,如此,才能实现过渡管210靠近管道本体100的一端能够套接在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外。在传统的双层管道中,双层管道的直径设计可以避免双层管道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与泵车臂架管道支撑干涉,而若是过渡管210为等外径设计(即过渡管210沿过渡管210的轴向的每个地方的外径都比双层管道大),则过渡管210会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与泵车臂架管道支撑干涉,而通过使过渡管210靠近第一法兰310的一端的外径小于过渡管210靠近管道本体100的一端的外径,即可避免输送管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与泵车臂架管道支撑干涉。
更具体的,管道本体100的外径为133mm,过渡管210靠近第一法兰310的一端的外径小于或等于133mm。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过渡管210除了扩口结构外,其余部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管道本体100的外径。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送管还包括第三耐磨组件400,第三耐磨组件400包括第二法兰410以及设置于第二法兰410内侧的第三耐磨套420,第二法兰410与管道本体100远离过渡管210的一端连接,并使第三耐磨套420与所述管道本体100连通。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耐磨套420的内壁形成有多个填充槽422,每个填充槽422均沿第三耐磨套420的周向延伸,所有的填充槽422沿第三耐磨套420的轴向间隔设置。如此,在物体进入到第三耐磨套420内后,物体会填充到填充槽422内,在所有的填充槽422内填满后,后续再进入到第三耐磨套420内的物体会直接与填充槽422内的物体发生摩擦,而第三耐磨套420本身所受的摩擦将大大减小,从而增加第三耐磨套420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第三耐磨套420的内壁上具有多个凸起421,所有的凸起421沿第三耐磨套420的轴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凸起421之间均形成有填充槽422。
更具体的,凸起421为环状,且凸起421与第三耐磨套420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每个凸起421靠近管道本体100的一侧均为凹曲面。如此,可以使得凸起421靠近管道本体100的一侧具有导向、缓冲效果,在填充槽422还没填满时,凸起421能够引导物体朝前继续移动,避免物体直接撞击在凸起421上,从而延长凸起421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每个凸起421均设有通孔4211,通孔4211的轴线与第三耐磨套420的轴线平行。当整个管路内的混泥土输送完毕后,可以向管路内注水对输送管进行清洗,且由于每个凸起421均设有通孔4211,且通孔4211的轴线与第三耐磨套420的轴线平行,位于填充槽422内的混泥土能够通过该通孔4211被冲出。
具体的,每个凸起421均设有多个通孔4211,所有的通孔4211沿凸起421的周向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耐磨套420内有混泥土等物体流动时,在填充槽422内堆积的物体能够将上述的通孔4211堵塞,进而使得填充槽422内填满物体,当向管路内注水对输送管进行清洗,在流水满足一定压力的情况下,流水可以将通孔4211内的物体冲出,进而将填充槽422内堆积的物体冲出。
当混泥土等能够流动的物体从前一根输送管流入到本申请中的输送管后,物体会先进入到第一耐磨组件200的第一耐磨套220内然后再进入到管道本体100。由于第一耐磨套220具备良好的耐磨效果,即使前一根输送管具有弯型流道,进入到第一耐磨套220内的物体在第一耐磨套220内不能平缓向前流动,第一耐磨套220也能够保证本申请中的输送管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前一根输送管内的物体需要先经过第一耐磨套220再进入到管道本体100内,物体在第一耐磨套220内流经一段路程后会逐渐变得平稳,如此,可以避免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因受力复杂而导致受到的压力增加,从而保证管道本体100的使用寿命。并且,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与第二耐磨套320的内壁平滑连接。换而言之,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与第二耐磨套320的内壁之间无台阶,如此,可以保证第二耐磨套320内的物体在进入第一耐磨套220时能够平稳流动;进一步的,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与管道本体100的内壁平滑连接。换而言之,第一耐磨套220的内壁与管道本体100之间无台阶,如此,可以保证第一耐磨套220内的物体在进入管道本体100时能够平稳流动;从而进一步保证管道本体100的使用寿命。并且,过渡管210的外径靠近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一端大可以实现过渡管210套接在管道本体100上,过渡管210的外径远离管道本体100的入口端的一端小,可以避免输送管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与泵车臂架管道支撑干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包括:
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具有入口端;
第一耐磨组件,所述第一耐磨组件包括过渡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渡管内侧的第一耐磨套,所述过渡管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入口端连接并套接在所述管道本体外,所述第一耐磨套与所述管道本体连通;以及
第二耐磨组件,所述第二耐磨组件包括第一法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内侧的第二耐磨套,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过渡管远离所述管道本体的一端连接,并使所述第二耐磨套与所述第一耐磨套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耐磨套靠近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耐磨套相对设置并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耐磨套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耐磨套的内壁平滑连接,所述第一耐磨套靠近所述入口端的一端与所述入口端相对设置并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耐磨套的内壁与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平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套与所述第二耐磨套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耐磨套靠近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耐磨套靠近所述第一耐磨套的一端的内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套与所述管道本体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耐磨套靠近所述入口端的一端的内径与所述入口端的内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耐磨套的内径,所述第一耐磨套包括第一管段以及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耐磨套连接,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管道本体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管段靠近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耐磨套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从靠近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递增,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平滑连接,且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与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从靠近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二耐磨套的一端递减,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过渡管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远离所述过渡管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挡边,所述第二耐磨套抵持于所述环形挡边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靠近所述管道本体的一端为扩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耐磨组件,所述第三耐磨组件包括第二法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法兰内侧的第三耐磨套,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管道本体远离所述过渡管的一端连接,并使所述第三耐磨套与所述管道本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耐磨套的内壁形成有多个填充槽,每个所述填充槽均沿所述第三耐磨套的周向延伸,所有的所述填充槽沿所述第三耐磨套的轴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耐磨套的内壁上具有多个凸起,所有的所述凸起沿所述第三耐磨套的轴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均形成有所述填充槽;
每个所述凸起靠近所述管道本体的一侧均为凹曲面;
每个所述凸起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耐磨套的轴线平行。
CN202120802764.8U 2021-04-19 2021-04-19 输送管 Active CN215294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2764.8U CN215294144U (zh) 2021-04-19 2021-04-19 输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2764.8U CN215294144U (zh) 2021-04-19 2021-04-19 输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4144U true CN215294144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7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02764.8U Active CN215294144U (zh) 2021-04-19 2021-04-19 输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41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2111A (zh) * 2022-05-20 2022-08-30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长输管道的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处理器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2111A (zh) * 2022-05-20 2022-08-30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长输管道的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处理器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94144U (zh) 输送管
KR101480355B1 (ko) 자동차 배기관용 플렉시블 튜브
CN201909110U (zh) 一种深水双层海底管道屈曲抑制装置
CN101761713A (zh) 耐磨式金属复合软管
AU2013349651B2 (en) Tubular joint
CN209671779U (zh) 一种组合泵管
CN106015807A (zh) 节能型波纹管补偿器
CN212314924U (zh) 新型弯管结构
WO2021179545A1 (zh) 输送管和泵送设备
CN107355602A (zh) 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复合管结构
CN112093485A (zh) 新型弯管结构
CN220204497U (zh) 用于储气筒的弯通接头、储气筒总成和车辆
CN107191202B (zh) 管片用的注浆管及其注浆方法
CN207261843U (zh) 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复合管结构
CN213742365U (zh) 一种混凝土输送管及混凝土泵车
CN217130683U (zh) 一种物料输送弯管
CN214662622U (zh) 一种夹套蒸汽管连接装置
CN201884855U (zh) 耐磨聚乙烯管道弯头
CN213383734U (zh) 一种15t挖机前桥连接结构及15t挖机
CN210950235U (zh) 一种加强型混凝土输送泵管
KR20190108931A (ko) 콘크리트 펌프카용 엘보우 조립체
CN211118230U (zh) 压力容器用精密钢管
CN213655932U (zh) 流体输送用耐高压耐磨型不锈钢无缝钢管
CN213409710U (zh) 一种猪舍清洗及排污两用枪
CN213452317U (zh) 一种热熔承插对接式管件管材组件及管件、管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