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2874U - 一种变速箱供油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箱供油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2874U
CN215292874U CN202120422492.9U CN202120422492U CN215292874U CN 215292874 U CN215292874 U CN 215292874U CN 202120422492 U CN202120422492 U CN 202120422492U CN 215292874 U CN215292874 U CN 215292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side wall
groove
driven gear
driv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224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戈操
陈国友
翟道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el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el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el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el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224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2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2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2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箱供油泵,包括有泵体和定子,所述定子具有轴体,于该轴体上装配有主动齿轮,所述泵体的内侧壁处形成有装配槽,于所述装配槽内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定子通过轴体与泵体同轴连接,并在泵体和定子连接后将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异轴布置,且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形成有非啮合的间隙区,于所述间隙区设置有分流挡肩,所述定子的内侧壁上形成有适配间隙区轮廓及该间隙区所在位置的槽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子的内侧面开设有适配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非啮合间隙区的槽型,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齿轮与定子内侧壁的磨损问题,提高了供油泵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箱供油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油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速箱供油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变速箱供油泵,其定子的内侧壁为实心的平面结构,随着供油泵的负荷加大,其内部安装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受力无法达到平衡,且液压油的清洁度不高,导致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与定子的内侧壁磨损较为严重,在处于长期磨损的情况下造成散热不良的问题,并出现供油泵的内泄漏,进而导致整机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供油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供油泵,包括有泵体和定子,所述定子具有轴体,于该轴体上装配有主动齿轮,所述泵体的内侧壁处形成有装配槽,于所述装配槽内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定子通过轴体与泵体同轴连接,并在泵体和定子连接后将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异轴布置,且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形成有非啮合的间隙区,于所述间隙区设置有分流挡肩,所述定子的内侧壁上形成有适配间隙区轮廓及该间隙区所在位置的槽型。
所述泵体和定子在位于靠近定子外侧壁的一侧面均轴向限位于所述定子外侧壁处。
所述槽型的轮廓由两段弧形侧壁合围构成,包括有位于内侧的槽型内侧壁和位于外侧的槽型外侧壁。
所述槽型的两端互不连通。
所述槽型内侧壁在位于定子内侧壁的面上所形成的环形轮廓位于主动齿轮装配后该主动齿轮的侧壁处;所述槽型外侧壁在位于定子内侧壁的面上所形成的环形轮廓位于从动齿轮装配后该从动齿轮的侧壁处。
所述分流挡肩形成于槽型内,位于槽型内的分流挡肩将部分地槽型分割成位于所述分流挡肩两侧的槽型分流区一和槽型分流区二。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子的内侧面开设有适配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非啮合间隙区的槽型,使得液压油可进入该槽型内,在压力的作用下驱使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始终处于相对定子内侧壁的浮动状态,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齿轮与定子内侧壁的磨损问题,提高了供油泵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本体内侧壁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子内侧壁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供油泵侧剖图。
图中:1泵体、11分流挡肩、12装配槽、13泵体内侧壁、14间隙区、15 出油口槽型、16进油口槽型、2定子、21轴体、22出油口、23进油口、24 定子内侧壁区域一、241定子内侧壁区域二、25定子内侧壁区域三、3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5槽型、501槽型外侧壁、502槽型内侧壁、51槽型区域一、 511第一槽型端口、52槽型区域二、521槽型分流区一、522槽型分流区二、 53槽型区域三、531第二槽型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1-3,本案重点的改进方案在于将现有技术中变速箱供油泵的定子做出了适应性的改进,以提高整个变速箱供油泵的使用效果,具体的为,在位于所述定子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适配性的槽型5,该槽型5不但减少了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对定子2的接触面,同时还通过槽型5内可流动的液压油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性能,减少了内泄漏的概率,提高了变速箱供油泵的使用效果。为了进一步的针对该槽型5作出解释,下面结合所述泵体1和定子2的具体结构作出详细说明。
于本案中所述的泵体1为环形铸件,为了适配连接定子2的内侧壁,该泵体1的一侧壁设置为平面结构(即泵体内侧壁13),且在该侧壁上开设有装配槽12,以用于装配从动齿轮4,需要说明的是,该装配槽12为圆形槽结构,在位于装配槽12的底部还开设有一个用于连接轴体21的安装孔,该安装孔与所述的装配槽12异轴布置,所述的从动齿轮4设置为环形齿圈结构,其具有位于内圈部的内圈齿,所述从动齿轮4在装配至该装配槽12后,所述的装配槽12限制从动齿轮4的径向移动;同时,在位于泵体1内侧壁上还分别形成有与装配槽12连通的出油槽型15和进油槽型16,液压油从进油槽型16处进入而后通过出油槽型15处流出。与之适配安装的为定子2,所述定子2的侧面结构可以理解为T形状,包括有轴体21和形成于该轴体21端部的盘面,需要重点指出的在于盘面的内侧壁(即所述定子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的槽型5,所述定子2的内侧壁与泵体内侧壁13适配性连接后,安装于轴体21上的主动齿轮3便会装配于装配槽12中,同时由于轴体21安装于位于装配槽 12底部异轴布置的安装孔中,这就使得当主动齿轮3装配后与所述的从动齿轮4异轴布置,同时,所述的主动齿轮3局部的与从动齿轮4啮合,并在未啮合处形成了间隙区14,同时在该间隙区14处还设置有分流挡肩11。
下面,针对本案改进点的原理作出如下解释: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定子2的内侧壁为平面结构,即不存在槽型5,当定子 2和泵体1装配完成后,液压油通过进油口23处进入进油槽型16,然后通过进油槽型16进入装配槽12中并最终通过出油槽型15从出油口22处排出,这就使得在位于进油槽型16处附近形成有了负压区,在位于出油槽型15处附近形成有了高压区,而间隙区14的中部形成了常压区。该种压力导向使得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一直处于单面受力的偏载状态,即所述主动齿轮3 和从动齿轮4在转动过程中倾向于定子2的内侧壁处贴合,进而导致该侧的侧壁磨损严重,并出现内泄漏问题。本案的改进点在于,在所述定子2的内侧壁上形成有适配间隙区14轮廓及该间隙区14所在位置的槽型5,当具有槽型5后,该槽型5在液压油的压力作用下会向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所在的位置方向施加压力,从而使得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与定子2的内侧壁之间始终保持浮动状态,有效的减少了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对定子2的磨损,避免了内泄漏的问题。
下面将对所述的槽型5作出详细的结构描述:
所述定子2的内侧壁上形成有适配间隙区14轮廓及该间隙区14所在位置的槽型5,由于槽型5的设置需要满足最大化的适配间隙区14的大小,且该槽型5在开设后需要满足定子2的内侧端面对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的有效轴向限位,因此,将所述的槽型5设置为适配间隙区14轮廓的近似月牙形槽体结构。
请参见图2,于图2中,所述的槽型5的轮廓由两端弧形侧壁合围构成,包括有位于内侧的槽型内侧壁502和位于外侧的槽型外侧壁501。该槽型内侧壁502在位于定子2内侧壁的面上所形成的环形轮廓位于主动齿轮3装配后该主动齿轮3的侧壁处,即当装配后的主动齿轮3轴向限位于该环形轮廓处;所述槽型外侧壁501在位于定子2内侧壁的面上所形成的环形轮廓位于从动齿轮4装配后该从动齿轮4的侧壁处,即当装配后的从动齿轮4轴向限位于该环形轮廓处;结合附图中可知,所述的定子2的内侧面由槽型5的环形轮廓分割成了位于外圈部的定子内侧壁区域一24和位于内圈部的定子内侧壁区域三25,同时,在槽型5两端的不接触区域形成了过渡所述定子内侧壁区域一24和定子内侧壁区域三25的定子内侧壁区域二241;当主动齿轮3装配于轴体21上并与从动齿轮4啮合后,该主动齿轮3的侧壁便通过所述的定子内侧壁区域三25所限位,同时,所述从动齿轮4的侧壁通过定子内侧壁区域一24所限位。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槽型5需要接近于间隙区14的轮廓大小,因此,该槽型5适配所述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的轮廓,具体的为,所述定子内侧壁区域三25设置为圆环形结构,该圆环形结构的直径小于主动齿轮 3的外径,所述定子内侧壁区域一24在位于槽型外侧壁501的轮廓边缘处设置为圆环形结构,该圆环结构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4的外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定子内侧壁区域二241的存在,因此,上述两个所述的圆环形结构均为非闭合的环形轮廓线,其主要用于限定所述槽型内侧壁502和槽型外侧壁501 位于定子2内侧壁处的轮廓线构型,这样的目的在于,可保证所述槽型5开槽的最大化,同时有效的适配了间隙区14的轮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槽型5按照区域位置划分为了槽型区域一51、槽型区域二52和槽型区域三53,当所述定子2与泵体1适配连接后,液压油从进油口23处进入至进油槽型16,并充满装配槽12和槽型5,最后通过出油槽型15从出油口22流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所述的槽型区域一 51位于靠近进油口23的一侧,并在该槽型区域一51的端部形成有第一槽型端口511;所述的槽型区域三53位于靠近出油口22的一侧,并在该槽型区域三53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槽型端口531;所述槽型区域二52位于槽型区域一 51和槽型区域三53之间;上述三种槽型区域均是人为划定的区域范围,不含有明确位置界限,仅用于描述其相对位置关系。当液压油通过进油口23进入进油槽型16后,所述的槽型区域一51形成负压,所述的槽型区域二52形成常压,所述的槽型区域三53形成高压,由于该槽型5的存在,即可通过液压油的压力实现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相对该定子2的内侧壁的浮动,即液压油在位于槽型5内后可提供指向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所在方向的力,同样可理解为,在液压油的力的作用下,所述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不与定子2的内侧壁接触(即浮动)。
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分流挡肩11形成于该槽型5的槽型区域二52 处,并通过所述的分流挡肩11将该槽型区域二52分割成位于两侧的槽型分流区一521和槽型分流区二522,所述的槽型分流区一521和槽型分流区二522的各自两端均分别与槽型区域一51以及槽型区域三53连通,同理于前述实施例,槽型分流区一521和槽型分流区二522均为常压区,以确保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的侧面压力保持平衡。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于实作中采用的槽型5可适应性的开设预设深度,可选择开设深度为10mm,但不限于此。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变速箱供油泵,包括有泵体和定子,所述定子具有轴体,于该轴体上装配有主动齿轮,所述泵体的内侧壁处形成有装配槽,于所述装配槽内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定子通过轴体与泵体同轴连接,并在泵体和定子连接后将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异轴布置,且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形成有非啮合的间隙区,于所述间隙区设置有分流挡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的内侧壁上形成有适配间隙区轮廓及该间隙区所在位置的槽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和定子在位于靠近定子外侧壁的一侧面均轴向限位于所述定子外侧壁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的轮廓由两段弧形侧壁合围构成,包括有位于内侧的槽型内侧壁和位于外侧的槽型外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的两端互不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内侧壁在位于定子内侧壁的面上所形成的环形轮廓位于主动齿轮装配后该主动齿轮的侧壁处;所述槽型外侧壁在位于定子内侧壁的面上所形成的环形轮廓位于从动齿轮装配后该从动齿轮的侧壁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挡肩形成于槽型内,位于槽型内的分流挡肩将部分地槽型分割成位于所述分流挡肩两侧的槽型分流区一和槽型分流区二。
CN202120422492.9U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变速箱供油泵 Active CN215292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22492.9U CN215292874U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变速箱供油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22492.9U CN215292874U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变速箱供油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2874U true CN215292874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2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22492.9U Active CN215292874U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变速箱供油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2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202913A (en) Gear pump
CN215292874U (zh) 一种变速箱供油泵
EP3835573B1 (en) Assembly structure of sun gear shaft and spline shaft of a gearbox for wind turbine
CN112879285A (zh) 一种变速箱供油泵
CN211370715U (zh) 一种具有轴向间隙补偿装置的齿轮泵
CN216665900U (zh) 一种转轮泵
CN212250450U (zh) 一种精密内啮合齿轮泵
CN21173793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主动锥齿轮
CN110925190B (zh) 一种带有分段式月牙板的油泵
US3124361A (en) Pump drive assembly with fluid seal
CN2217123Y (zh) 一种三联齿轮泵
CN220687480U (zh) 一种摆线液压马达后盖及摆线液压马达
CN212690349U (zh) 一体式空压机
CN210799345U (zh) 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油泵
CN213541233U (zh) 一种主动齿轮
CN109854749B (zh) 一种可拆卸的液压离合器组合式轴密封条
CN217206717U (zh) 一种端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
CN214304332U (zh) 串联式大流量齿轮泵
CN219242495U (zh) 一种离合器主轮毂及汽车
CN217234334U (zh) 一种油封结构
CN216665901U (zh) 一种转轮泵
CN216894884U (zh) 用于双向齿轮泵的自润滑浮动块
JP3968553B2 (ja) ギアポンプ
CN220539704U (zh) 一种油压反馈式双阀大流量机油泵
CN112709692B (zh) 一种提高海水泵容积效率的轴向补偿机构以及海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