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3869U - 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83869U
CN215283869U CN202121437496.0U CN202121437496U CN215283869U CN 215283869 U CN215283869 U CN 215283869U CN 202121437496 U CN202121437496 U CN 202121437496U CN 215283869 U CN215283869 U CN 215283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ixed
block
driving rod
module si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374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素敏
王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y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y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y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y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374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83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83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83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表面贴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固定有外壳,所述底座顶端滑动套接有模具组件,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配合模具组件使用的调节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有与底座沿水平方向滑动套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部沿水平方向滑动套接有滑板,所述安装座外部两侧均固定有第一斜块,所述第一斜块端部开设有第一斜面,且所述第一斜面由上至下向左倾斜,且两个所述第一斜块远离安装座一侧上部固定有第二斜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使得该装置能够满足不同高度模组的加工使用,在安装模具组件时,即可实现压辊高度的调节,不需要另外调节压辊的高度,调节方式简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贴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
背景技术
对于制造光电和显示系列产品的公司来说,贴合设备尤为重要,在进行显示器及触控组件加工时,需要使用贴合机在基板上贴合不同材料的面板,但是现有的贴合机在对不同的基板进行加工时,由于基板的高度不同,所以在加工不同基板前,需要工作人员先安装用于固定基板的模具,然后再调节压辊与基板之间的距离,过程比较麻烦,并且人工调节的精度不高,为此需要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固定有外壳,所述底座顶端滑动套接有模具组件,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配合模具组件使用的调节组件。
优选的,所述模具组件包括有与底座沿水平方向滑动套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部沿水平方向滑动套接有滑板,所述安装座外部两侧均固定有第一斜块,所述第一斜块端部开设有第一斜面,且所述第一斜面由上至下向左倾斜,且两个所述第一斜块远离安装座一侧上部固定有第二斜块,所述第二斜块端部开设有第二斜面,且所述第二斜面有由上至下向右倾斜。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与外壳滑动套接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底端固定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两侧固定有第三斜块,所述底座顶端设置有配合第一安装板使用的固定单元。
优选的,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有固定在底座顶端且位于外壳两侧位置处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外侧下部通过第一万向节连接有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远离转盘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节连接有配合第二斜块使用的第四斜块,且所述第四斜块与底座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转盘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远离转盘一端滑动套接有第三驱动杆,所述第三驱动杆远离第二驱动杆一端固定有第五斜块。
优选的,所述第四斜块与外壳之间固定有第一复位弹簧,当底座顶端滑动套接有安装座时第一复位弹簧呈压缩状态,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外壳内部顶端与第一安装板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在底座顶端滑动套接有安装座时,第二复位弹簧呈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沿竖直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底端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底端固定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底端固定有导轨,所述导轨外侧设置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底端转动连接有压辊。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外侧下部通过螺纹旋合套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配合固定螺杆使用的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开设有配合第一驱动杆使用的通槽。
优选的,所述第四斜块底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底座顶端开设有配合限位块使用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杆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三驱动杆外侧固定有配合滑槽使用的滑块。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使得该装置能够满足不同高度模组的加工使用,在安装模具组件时,即可实现压辊高度的调节,不需要另外调节压辊的高度,调节方式简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的整体结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的模具组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的第四斜块安装结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的第四斜块安装结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外壳;3、模具组件;31、安装座;32、滑板;33、第一斜块;34、第二斜块;4、调节组件;41、导向杆;42、第一安装板;43、第三斜块;44、固定单元;441、支撑柱;442、转盘;443、第一驱动杆;444、第四斜块;445、第二驱动杆;446、第三驱动杆;447、第五斜块;5、第一复位弹簧;6、第二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包括底座1,底座1顶端固定有外壳2,底座1顶端滑动套接有模具组件3,模具组件3可进行更换,满足不同模组的贴合使用,外壳2内部设置有配合模具组件3使用的调节组件4。
参照图2,模具组件3包括有与底座1沿水平方向滑动套接的安装座31,安装座31内部沿水平方向滑动套接有滑板32,加工时,将待加工产品放入滑板32内部,将滑板32推入安装座31内之后再进行加工,安装座31外部两侧均固定有第一斜块33,第一斜块33端部开设有第一斜面,且第一斜面由上至下向左倾斜,且两个第一斜块33远离安装座31一侧上部固定有第二斜块34,第二斜块34端部开设有第二斜面,且第二斜面有由上至下向右倾斜。
参照图1,调节组件4包括有与外壳2滑动套接的导向杆41,导向杆41底端固定有第一安装板42,第一安装板42两侧固定有第三斜块43,底座1顶端设置有配合第一安装板42使用的固定单元44。
参照图1、图3和图4,固定单元44包括有固定在底座1顶端且位于外壳2两侧位置处的支撑柱441,支撑柱441顶端转动连接有转盘442,转盘442外侧下部通过第一万向节连接有第一驱动杆443,第一驱动杆443远离转盘442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节连接有配合第二斜块34使用的第四斜块444,且第四斜块444与底座1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转盘442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杆445,第二驱动杆445远离转盘442一端滑动套接有第三驱动杆446,第三驱动杆446远离第二驱动杆445一端固定有第五斜块447,将安装座31推入底座1内,安装座31上的第一斜块33向上挤压第三斜块43,第三斜块43带动第一安装板42向上运动,从而调节第一安装板42的位置,第二斜块34水平挤压第四斜块444,第四斜块444通过第一驱动杆443带动转盘442转动,转盘442带动第二驱动杆445向上运动,第二驱动杆445通过第三驱动杆446带动第五斜块447水平运动,第五斜块447运动到第一安装板42与外壳2顶端之间,从而将第一安装板42固定在第五斜块447与第一斜块33之间,通过不同模具组件3的高度不同来调节第一安装板42的高度,使得第一安装板42与滑板32之间的高度相同,便于压辊的使用。
参照图1和图3,第四斜块444与外壳2之间固定有第一复位弹簧5,当底座1顶端滑动套接有安装座31时第一复位弹簧5呈压缩状态,且第一复位弹簧5沿水平方向设置,使得第四斜块444回到原位,外壳2内部顶端与第一安装板42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二复位弹簧6,第二复位弹簧6在底座1顶端滑动套接有安装座31时,第二复位弹簧6呈压缩状态,第二复位弹簧6沿竖直方向设置,模具组件3与底座1分离后,第一复位弹簧5向第四斜块444施加一个弹力,第四斜块444回到原位,同理第二复位弹簧6带动第一安装板42向下运动,使得第三斜块43底端与底座1顶端贴合,另一组模具组件3进入底座1内时带动第三斜块43运动。
参照图1,第一安装板42底端固定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底端固定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底端固定有导轨,导轨外侧设置有电动滑块,电动滑块底端转动连接有压辊,进行贴合时,电动伸缩杆带动压辊向下运动,使得压辊与产品表面接触,然后电动滑块带动压辊运动进行贴合。
参照图2,安装座31外侧下部通过螺纹旋合套接有固定螺杆,底座1内部开设有配合固定螺杆使用的螺纹孔,通过固定螺杆与螺纹孔的旋合连接来固定安装座31与底座1。
参照图3,外壳2内部开设有配合第一驱动杆443使用的通槽,便于第一驱动杆443运动使用。
参照图3,第四斜块444底端固定有限位块,底座1顶端开设有配合限位块使用的限位槽,第二斜块34带动第四斜块444水平运动时,第四斜块444只能沿着限位槽水平运动。
参照图1,第二驱动杆445内部开设有滑槽,第三驱动杆446外侧固定有配合滑槽使用的滑块,便于第二驱动杆445滴啊东第三驱动杆446运动。
工作原理:安装模具组件3时,将安装座31推入底座1内,安装座31上的第一斜块33向上挤压第三斜块43,第三斜块43带动第一安装板42向上运动,从而调节第一安装板42的位置,第二斜块34水平挤压第四斜块444,第四斜块444通过第一驱动杆443带动转盘442转动,转盘442带动第二驱动杆445向上运动,第二驱动杆445通过第三驱动杆446带动第五斜块447水平运动,第五斜块447运动到第一安装板42与外壳2顶端之间,从而将第一安装板42固定在第五斜块447与第一斜块33之间,通过不同模具组件3的高度不同来调节第一安装板42的高度,使得第一安装板42与滑板32之间的高度相同,便于压辊的使用;该装置在安装不同的模具组件3,模具组件3中的第一斜块33通过第三斜块43带动第一安装板42向上运动,不同高度的模具组件3使得第一安装板42上升的高度不同,从而使得不同的模具与压辊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满足不同高度的模具组件3的使用,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二斜块34和第四斜块444带动第五斜块447运动,第五斜块447底端与第三斜块43顶端紧密贴合,便于固定第一安装板4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固定有外壳(2),所述底座(1)顶端滑动套接有模具组件(3),所述外壳(2)内部设置有配合模具组件(3)使用的调节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3)包括有与底座(1)沿水平方向滑动套接的安装座(31),所述安装座(31)内部沿水平方向滑动套接有滑板(32),所述安装座(31)外部两侧均固定有第一斜块(33),所述第一斜块(33)端部开设有第一斜面,且所述第一斜面由上至下向左倾斜,且两个所述第一斜块(33)远离安装座(31)一侧上部固定有第二斜块(34),所述第二斜块(34)端部开设有第二斜面,且所述第二斜面有由上至下向右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有与外壳(2)滑动套接的导向杆(41),所述导向杆(41)底端固定有第一安装板(42),所述第一安装板(42)两侧固定有第三斜块(43),所述底座(1)顶端设置有配合第一安装板(42)使用的固定单元(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44)包括有固定在底座(1)顶端且位于外壳(2)两侧位置处的支撑柱(441),所述支撑柱(441)顶端转动连接有转盘(442),所述转盘(442)外侧下部通过第一万向节连接有第一驱动杆(443),所述第一驱动杆(443)远离转盘(442)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节连接有配合第二斜块(34)使用的第四斜块(444),且所述第四斜块(444)与底座(1)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转盘(442)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杆(445),所述第二驱动杆(445)远离转盘(442)一端滑动套接有第三驱动杆(446),所述第三驱动杆(446)远离第二驱动杆(445)一端固定有第五斜块(44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斜块(444)与外壳(2)之间固定有第一复位弹簧(5),当底座(1)顶端滑动套接有安装座(31)时第一复位弹簧(5)呈压缩状态,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外壳(2)内部顶端与第一安装板(42)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二复位弹簧(6),所述第二复位弹簧(6)在底座(1)顶端滑动套接有安装座(31)时,第二复位弹簧(6)呈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复位弹簧(6)沿竖直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2)底端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底端固定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底端固定有导轨,所述导轨外侧设置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底端转动连接有压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1)外侧下部通过螺纹旋合套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底座(1)内部开设有配合固定螺杆使用的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部开设有配合第一驱动杆(443)使用的通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斜块(444)底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底座(1)顶端开设有配合限位块使用的限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445)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三驱动杆(446)外侧固定有配合滑槽使用的滑块。
CN202121437496.0U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 Active CN215283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7496.0U CN215283869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7496.0U CN215283869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83869U true CN215283869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18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37496.0U Active CN215283869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83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47527B (zh) 用于电脑面板与中框贴合及压合加工的设备及加工方法
CN215283869U (zh) 一种模组模拟检测贴合治具
CN112037637A (zh) 纯电动汽车电机实训台定向定位机构
CN217666951U (zh) 一种全自动攻丝机的精准对位攻丝机构
CN110691315B (zh) 保压装置
CN116493481A (zh) 一种滤波器外壳冲孔成型设备
CN112658135A (zh) 一种可调式油压机模具夹持装置
CN103211386A (zh) 笔记本电脑升降台
CN110842109A (zh) 一种电子元件生产用引脚成型装置
CN212019465U (zh) 一种模具制造用组件打孔装置
CN111993506A (zh) 一种家具滑轨加工设备
CN215093954U (zh) 一种胶料激光定位气动制样机
CN115320115B (zh) 一种显示器支架焊接装置
CN216532472U (zh) 一种贴片机用pcb板的支撑结构
CN215126719U (zh) 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可移动展示板
CN216262941U (zh) 一种汽车模具冲孔装置
CN220772244U (zh) 一种传感器多点校正装置
CN220636090U (zh) 一种冲压件用位置校准机构
CN113693854A (zh) 一种重症护理枕
CN219705811U (zh) 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硫化机
CN217290961U (zh) 一种细晶钼板的精确裁切装置
CN212527943U (zh) 一种防水板切割机
CN220972653U (zh) Pcb印刷电路用一体化铝基板冲型模具
CN109079708B (zh) 扣合工装
CN219985885U (zh) 一种轴承加工用高精度翻边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