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0130U - 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0130U
CN215260130U CN202121503576.1U CN202121503576U CN215260130U CN 215260130 U CN215260130 U CN 215260130U CN 202121503576 U CN202121503576 U CN 202121503576U CN 215260130 U CN215260130 U CN 215260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wind wheel
fresh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035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彪
孙泽成
张卫东
卢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035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0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0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0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新风部件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适于从室外和/或第二风道进风,第一风道适于向室内送风,第二风道适于从室内和/或室外进风,且第二风道适于向室外或第一风道送风;第一处理组件,第一处理组件设于第一风道,以对进入第一风道的气流进行处理;第一风机,第一风机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第一风轮设于第一风道,第一电机用于驱动第一风轮转动以使第一风道通风;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包括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第二风轮设于第二风道,第二电机用于驱动第二风轮转动以使第二风道通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部件,可实现至少两种通风形式,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Description

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新风部件只能单一的进风,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新风部件,新风部件可以实现至少两种通风形式,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新风部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新风部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适于从室外和/或所述第二风道进风,所述第一风道适于向室内送风,所述第二风道适于从室内和/或室外进风,且所述第二风道适于向室外或所述第一风道送风;第一处理组件,所述第一处理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风道,以对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的气流进行处理;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轮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风道通风;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包括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轮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风道通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新风部件,通过使得壳体内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电机可驱动第一风轮转动以使第一风道通风,第二电机可以驱动第二风轮转动以使第二风道通风,可通过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工作状态以使得新风部件实现至少两种通风形式,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具有新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适于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室内通风口,所述第一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第一风道适于从室外和/或所述第二风道进风、并向室内送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的转轴共线或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风道适于从室外进风并向室内送风,所述第二风道适于从室内和/或所述第一风道进风并向室外送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独立且分别单独与所述第一室内通风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室内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风道还适于通过所述第二风道进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具有第二室内通风口,且所述第二室内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室内通风口的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轮为贯流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的转轴共线或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风道适于从室外进风并向室内送风,所述第二风道适于从室内进风并向室外送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室内通风口和第二室内通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独立,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室内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室内通风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轮为轴流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的转轴共线或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风道适于从室外和/或所述第二风道进风、并向室内送风,所述第二风道适于从室内和/或室外进风、并向所述第一风道送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室内通风口和第二室内通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室内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室内通风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调器,包括:温度调节部件和新风部件,所述新风部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新风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新风部件,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示意图,其中,新风部件处于新风模式,且以较小风量出风;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示意图,其中,新风部件处于排风模式,且以较小风量排风;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示意图,其中,新风部件处于新风模式,且以较大风量出风;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示意图,其中,新风部件处于排风模式,且以较大风量排风;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示意图,其中,新风部件处于新风模式;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示意图,其中,新风部件处于排风模式;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新风部件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9是图7中新风部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C-C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图9的侧视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E-E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侧视示意图;
图17是图15的俯视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示意图,其中,第二风机为贯流风机,新风部件处于新风模式;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示意图,其中,第二风机为贯流风机,新风部件处于排风模式;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新风部件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22是图20中新风部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F-F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24是图22中G-G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25是图22中H-H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26是图22的侧视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I-I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示意图,其中,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新风部件处于新风模式;
图29是图28中的新风部件的工作原理图,其中,新风部件处于内循环模式;
图30是图28中的新风部件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第二开关阀打开,第三开关阀关闭;
图31是图28中的新风部件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第二开关阀关闭,第三开关阀打开;
图32是图28中的新风部件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第二开关阀打开,第三开关阀打开;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中新风部件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35是图33中新风部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6是图33中新风部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37是图36中J-J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38是图36中K-K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39是图36的侧视示意图;
图40是图39中M-M处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
新风部件100;
壳体10;新风口11;第一室内通风口12;第一风道13;第二风道14;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一蜗舌16;第二蜗舌17;轴流蜗壳18;离心蜗壳19;格栅191;
第一处理组件20;
第一风机31;第二风机32;
切换组件40;第二开关阀41;第三开关阀42;第二驱动电机43;第三驱动电机44;
第一开关阀50;第一驱动电机51;
第四开关阀60;第四驱动电机61;
温度调节部件200;
机壳300;过风部3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部件100,可以包括:壳体10、第一处理组件20、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例如,新风部件100可以用于空调柜机或空调挂机等空气处理装置。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内形成有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第一风道13适于从室外和/或第二风道14进风,换言之,第一风道13适于从室外进风,或者,第一风道13适于从第二风道14进风(参照图3),或者,第一风道13适于从室外和第二风道14同时进风(参照图30-图32),第一风道13适于向室内送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二风道14适于从室内和/或室外进风,换言之,第二风道14适于从室内进风(参照图2),或者,第二风道14适于从室外进风(参照图3),或者,第二风道14适于同时从室外和室内进风(参照图30-32),且第二风道14适于向室外(参照图2)或第一风道13(参照图29)送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处理组件20设于第一风道13,以对进入第一风道13的气流进行处理,例如,第一处理组件20可以为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或者,第一处理组件20还可以为例如紫外灯等杀菌消毒装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处理组件20可以对流经第一风道13的气流进行净化处理,有利于提高流入室内的空气质量。
参照图1-图2所示,第一风机31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第一风轮设于第一风道13,第一电机用于驱动第一风轮转动以使第一风道13通风;第二风机32包括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第二风轮设于第二风道14,第二电机用于驱动第二风轮转动以使第二风道14通风。例如,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的运行状态,可实现引入新风、排风和内循环等中至少两组通风形式的组合,可使得新风部件100实现至少两种通风形式,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部件100,通过使得壳体10内形成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第一电机可驱动第一风轮转动以使第一风道13通风,第二电机可以驱动第二风轮转动以使第二风道14通风,可通过控制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的工作状态以使得新风部件100实现至少两种通风形式,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上具有新风口11,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均适于与新风口11连通,新风部件100还包括切换组件40,切换组件40用于切换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其中,图1中的箭头方向指的是气流流向。换言之,切换组件40可以用于切换第一风道13与新风口11连通或断开,或者,切换组件40用于切换第二风道14与新风口11连通或断开,或者,切换组件40不仅用于切换第一风道13与新风口11连通或断开,还用于切换第二风道14与新风口11连通或断开。由此,切换组件40可以控制第一风道13和/或第二风道14是否与新风口11连通,有利于实现对新风部件100的新风功能的可靠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所示,壳体10上具有第一室内通风口12,第一风轮为离心风轮,第一风道13适于从室外和/或第二风道14进风(参照图3)、并向室内送风。可以理解的是,离心风机是根据动能转换为势能的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离心风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第一风轮运转时,第一风道13可以从室外和/或第二风道14进风,并向室内送风,从而可以使得新风部件100以不同的风量向室内送风,有利于满足用户对风轮的不同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二风轮为离心风轮,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的转轴共线或平行设置,第一风道13适于从室外进风并向室内送风,第二风道14适于从室内和/或第一风道13进风并向室外送风。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当切换组件40切换至第一风道13与新风口11连通时,第一风机31工作,第二风机32不工作,在第一风机31的作用下,第一风道13从室外进新风并向室内送风,从而实现新风部件100的新风功能;当切换组件40切换至第一风道13与新风口11不连通,且第二风道14与新风口11连通时,第一风机31不工作,第二风机32工作,在第二风机32的作用下,第二风道14可从室内和/或第一风道13进风并向室外送风,从而实现排风功能,由此,新风部件100可以兼具引入新风和排风的功能,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不需要另设排风部件,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相互独立且分别单独与第一室内通风口12连通。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相互独立且分别单独与第一室内通风口12连通,有利于防止新风或室内空气在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内混合,有利于减少排气对第一处理组件20的净化功能的影响,有利于延长第一处理组件20的使用寿命。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的上端分别单独与第一室内通风口12连通,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的下端分别单独与新风口11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相互连通,且第一室内通风口12与第一风道13连通。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连通,第一风道13还适于通过第二风道14进风,当新风部件100处于新风模式时,第一风道13不但可以通过第一风道13的入口进风,还可以通过第二风道14进风,有利于增大第一风道13的新风引入量,提到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壳体10上还具有第二室内通风口15,且第二室内通风口15与第二风道14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风道14还适于通过第二室内通风口15进风,当新风部件100处于排风模式时,第二风道14不仅可以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引入室内气流,还可以通过第二室内通风口15引入室内气流,有利于增大在排风模式第二风道14的室内空气的引入量,从而提高室内空气的排出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4所示,新风部件100还包括:第一开关阀50,第一开关阀50用于控制第二室内通风口15的开关。其中,第一开关阀50可以为滑动阀门、转动阀门、百叶门、推拉伸缩门等。可选地,参照图7和图8所示,新风部件100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1,第一驱动电机51安装在壳体10外,第一驱动电机51的电机轴穿过壳体10与第一开关阀50相连以驱动第一开关阀50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用于控制第二室内通风口15开关的第一开关阀50,当新风部件100处于排风模式时,可通过控制第二室内通风口15的开关控制室内空气是否通过第二室内通风口15流入第二风道14,从而可以实现新风部件100以不同风量排风,有利于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例如,参照图2所示,当第一开关阀50控制第二室内通风口15关闭时,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流入第一风道13,接着经过第二风道14流向新风口11以实现以在排风模式以较小风量出风,参照图4所示,当第一开关阀50控制第二室内通风口15打开时,室内空气还可以通过第二室内通风口15流入第二风道14,第一风道13内的气流与第二风道14内的气流混合后流向新风口11以实现在排风模式以较大风量出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切换组件40包括:第二开关阀41和第三开关阀42,第二开关阀41用于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的连通状态,第三开关阀42用于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的连通状态。其中,第二开关阀41和第三开关阀42可以为滑动阀门、转动阀门、百叶门、推拉伸缩门等。由此,便于实现切换组件40切换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的入口和第二风道14的出风中的一个连通,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可选地,参照图9-图11所示,第一风道13的中部与第二风道14的中部连通,新风部件100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3(参照图7)和第三驱动电机44,第二驱动电机43和第三驱动电机44均安装在壳体10外,第二驱动电机43的电机轴穿过壳体10与第二开关阀41相连以驱动第二开关阀41转动(参照图7和图10),第三驱动电机44的电机轴穿过壳体10与第三开关阀42相连以驱动第三开关阀42转动(参照图7和图11),参照图1所示,当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连通,且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断开时,自新风口11流入的气流通过第一风道13的入口流入第一风道13,并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流出以实现在新风模式引入较小风量的新风,参照图3所示,当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连通,且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连通时,自新风口11流入的气流还可以通过第二风道14的出口引入第二风道14,第一风道13内气流和第二风道14内气流混合后从第一室内通风口12排出,从而在新风模式引入较大风量的新风,有利于满足用户的新风量的差异化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图10所示,新风部件100还包括:第四开关阀60设于新风口11处,以调节新风口11的开关。其中,第四开关阀60可以为滑动阀门、转动阀门、百叶门、推拉伸缩门等。可选地,新风部件100还包括第四驱动电机61,第四驱动电机61安装在壳体10外,第四驱动电机61的电机轴穿过壳体10与第四开关阀60相连以驱动第四开关阀60转动。
由此,通过设置用于调节新风口11开关的第四开关阀60,在需要引入新风或者排风时,可以打开新风口11;在不需要引入新风或者排风时,可以关闭新风口11以防止外界灰尘、积水等杂物进入新风部件100,从保证新风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可选地,参照图8所示,新风部件100还包括第四驱动电机61,第四驱动电机61安装在壳体10外,第四驱动电机61的电机轴穿过壳体10与第四开关阀60相连以驱动第四开关阀60转动。
具体而言,参照图1所示,第一开关阀50关闭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连通,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断开,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工作,第二风机32不工作,从而使得室外新风通过新风口11流入第一风道13,经过第一处理组件20净化处理后,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流向室内环境,从而使得新风部件100在新风模式以较小风量出风;
参照图3所示,第一开关阀50关闭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连通,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连通,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工作,第二风机32不工作,从而使得室外新风在经过新风口11后分别流向第一风道13的入口和第二风道14的出口,第二风道14内的气流与第一风道13内的气流混合后从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流向室内环境,从而使得新风部件100在新风模式以较大风量出风;
参照图2所示,第一开关阀50关闭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断开,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连通,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不工作,第二风机32工作,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流向第二风道14的出口,并通过新风口11排向室外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排放,从而使得新风部件100在排风模式以较小风量排风;
参照图4所示,第一开关阀50打开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断开,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连通,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不工作,第二风机32工作,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和第二室内通风口15流向第二风道14的出口,并通过新风口11排向室外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排放,从而使得新风部件100在排风模式以较大风量排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图14所示,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均为离心风道,且第一风道13设于第二风道14的轴向一侧,例如,参照图12所示,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在左右方向上排布,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均为离心风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均为离心风道,且第一风道13设于第二风道14的轴向一侧,有利于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的结构紧凑,减少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整体上的空间占用。
参照附图10-11所示,第一风道13的蜗舌相对新风口11靠近第一室内通风口12设置,例如,如图11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第一风道13的蜗舌为第一蜗舌16,第一蜗舌16与新风口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蜗舌16与第一室内通风口1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使得第一风道13的出口与第一室内通风口12距离较近,有利于缩短新风的出风路径,降低能耗,
参照图11所示,第二风道14的蜗舌相对第一室内通风口12靠近新风口11设置,例如,如图11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第二风道14的蜗舌为第二蜗舌17,第二蜗舌17与第一室内通风口1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蜗舌17与新风口1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二风道14的出口与新风口11距离较近,有利于缩短排风路径,降低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10所示,第一室内通风口12位于第一风道13的周侧,且与第一风道13的出口正对。例如,第一室内通风口12可以位于第一风道13的前侧,且与第一风道13的出风正对,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第一室内通风口12与第一风道13的出风正对,有利于减小气流在第一室内通风口12与第二室内通风口15之间风阻,有利于降低能耗。
可选地,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风道14内还可以设置第二处理组件,例如,第二处理组件可以为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或者,第二处理组件还可以为例如紫外灯等杀菌消毒装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处理组件可以对流经第二风道14的气流进行净化处理,有利于提高流入室内的空气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8-图19所示,第二风轮为贯流风轮(参照图24),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的转轴共线(参照图25)或平行设置,第一风道13适于从室外进风并向室内送风,第二风道14适于从室内进风并向室外送风。例如,参照图18,当切换组件40切换至第一风道13与新风口11连通时,第一风机31工作,第二风机32不工作,在第一风机31的作用下,第一风道13从室外进新风并向室内送风,从而实现新风部件100的新风功能;参照图19所示,当切换组件40切换至第一风道13与新风口11不连通,且第二风道14与新风口11连通时,第一风机31不工作,第二风机32工作,在第二风机32的作用下,第二风道14可从室内和/或第一风道13进风并向室外送风,从而实现排风功能,由此,新风部件100可以兼具引入新风和排风的功能,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不需要另设排风部件,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8-图19所示,壳体10上具有第一室内通风口12和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相互独立,第一风道13与第一室内通风口12连通,第二风道14与第二室内通风口15连通。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相互独立,第一风道13与第一室内通风口12连通,第二风道14与第二室内通风口15连通,有利于防止新风或室内空气在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内混合,有利于减少排气对第一处理组件20的净化功能的影响,有利于延长第一处理组件20的使用寿命。
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参照图20-图22所示,新风部件100包括壳体10、第一处理组件20、第一风机31、第二风机32、切换组件40和第四开关阀60,壳体10上具有新风口11、第一室内通风口12和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四开关阀60用于调节新风口11的开关,切换组件40包括:第二开关阀41和第三开关阀42,第二开关阀41用于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的连通状态,第三开关阀42用于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的连通状态。
进一步地,参照图20-图21所示,新风部件100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3、第三驱动电机44和第四驱动电机61,第二驱动电机43、第三驱动电机44和第四驱动电机61均安装在壳体10外,第二驱动电机43的电机轴穿过壳体10与第二开关阀41相连以驱动第二开关阀41转动,第三驱动电机44的电机轴穿过壳体10与第三开关阀42相连以驱动第三开关阀42转动,第四驱动电机61的电机轴穿过壳体10与第四开关阀60相连以驱动第四开关阀60转动。
参照图24-25所示,壳体10内形成有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相互独立,第一风道13为离心风道,第二风道14为贯流风道,第一处理组件20设于第一风道13,第一风道13的出口与第一室内通风口12连通,第一风道13的进口与新风口11连通,第二风道14的进口与第二室内通风口15连通,第二风道14的出口与新风口11连通。
参照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风机31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第一风轮设于第一风道13,第一电机用于驱动第一风轮转动以使第一风道13通风;第二风机32包括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第二风轮设于第二风道14,第二电机用于驱动第二风轮转动以使第二风道14通风,具体地,第一风轮为离心风轮,第二风轮为贯流风轮。
参照图18所示,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连通,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断开,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工作,第二风机32不工作,从而使得室外新风通过新风口11流入第一风道13,经过第一处理组件20净化处理后,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流向室内环境,新风部件100处于新风模式;
参照图19、以及图26和图27所示,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断开,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连通,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不工作,第二风机32工作,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流向第二风道14的出口,并通过新风口11排向室外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排放,从而使得新风部件100在处于排风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5-图37所示,第二风轮为轴流风轮,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的转轴共线或平行设置,第一风道13适于从室外和/或第一风道13进风、并向室内送风,第二风道14适于从室内和/或室外进风、并向第一风道13送风。例如,当切换组件40切换至第一风道13与新风口11连通时,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中的至少一个工作,第一风道13从室外进新风并向室内送风,从而实现新风部件100的新风功能;当切换组件40切换至第一风道13与新风口11不连通,第二风道14与新风口11不连通时,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中的至少一个工作,从而可实现新风部件100的内循环功能;由此,新风部件100可以兼具引入新风和内循环的功能,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不需要另设内循环装置,有利于降低成本。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33-图35所示,壳体10包括轴流蜗壳18和离心蜗壳19,轴流蜗壳18和离心蜗壳19之间可拆卸地相连,格栅191设置在轴流蜗壳18和离心蜗壳19所限定的安装空间内以划分出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离心风轮设置在第一风道13内,轴流风轮设置在第二风道14内,第一处理组件20设置在格栅191和离心风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3所示,壳体10上具有第一室内通风口12和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相互连通,第一风道13与第一室内通风口12连通,第二风道14与第二室内通风口15连通。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连通,第一风道13还适于通过第二风道14进风,当新风部件100处于新风模式时,第一风道13不但可以通过第一风道13的入口进风,还可以通过第二风道14进风,有利于增大第一风道13的新风引入量,提到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率,当新风部件100处于内循环模式时,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可以同时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大风量内循环,且新风功能和内循环功能可以同时开启,有利于进一步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参照图35-图37所示,新风部件100包括壳体10、第一处理组件20、第一风机31、第二风机32、切换组件40和第四开关阀60,壳体10上具有新风口11、第一室内通风口12(参照图23)和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四开关阀60用于调节新风口11的开关,切换组件40包括:第二开关阀41和第三开关阀42,第二开关阀41用于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的连通状态,第三开关阀42用于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的连通状态。
进一步地,参照图33-图35所示,新风部件100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3、第三驱动电机44和第四驱动电机61,第二驱动电机43、第三驱动电机44和第四驱动电机61均安装在壳体10外,第二驱动电机43的电机轴穿过壳体10与第二开关阀41相连以驱动第二开关阀41转动,第三驱动电机44的电机轴穿过壳体10与第三开关阀42相连以驱动第三开关阀42转动,第四驱动电机61的电机轴穿过壳体10与第四开关阀60相连以驱动第四开关阀60转动。
参照图36-38所示,壳体10内形成有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相互连通,第一风道13为离心风道,第二风道14为轴流风道,第一风机31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第一风轮设于第一风道13,第一电机用于驱动第一风轮转动以使第一风道13通风;第二风机32包括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第二风轮设于第二风道14,第二电机用于驱动第二风轮转动以使第二风道14通风,具体地,第一风轮为离心风轮,第二风轮为轴流风轮。
参照图35、图38和图39所示,壳体10包括轴流蜗壳18和离心蜗壳19,轴流蜗壳18和离心蜗壳19之间可拆卸地相连,格栅191设置在轴流蜗壳18和离心蜗壳19所限定的安装空间内以划分出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离心风轮设置在第一风道13内,轴流风轮设置在第二风道14内,第一处理组件20设置在格栅191和离心风轮之间。
具体而言,参照图28所示,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连通,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断开,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工作,第二风机32不工作,从而使得室外新风通过新风口11流入第一风道13,经过第一处理组件20净化处理后,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流向室内环境,从而实现新风部件100的新风模式;
参照图29所示,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断开,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断开,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关闭,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同时工作,从而使得室外空气在经过第二室内通风口15流向第二风道14、经过第一处理组件20净化处理后,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流向室内环境,从而实现新风部件100的内循环功能且以较大风量出风;
参照图30-31所示,第二开关阀41和第三开关阀42中的一个打开,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同时工作,新风部件100可同时实现新风和内循环功能,且可保证新风部件100以较大风量出风;
参照图32所示,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连通,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连通,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同时工作,可新风部件100可同时实现新风和内循环功能,同时相比图30-31中的控制方式,新风部件100的出风量更大,可以进一步提高新风部件100的引入新风和内循环的效率。
参照图15-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温度调节部件200和新风部件100,新风部件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风部件100,温度调节部件200用于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例如,如图15所示,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空调器1000还包括机壳300,温度调节部件200和新风部件100均设在机壳300内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布,机壳300具有过风部301,过风部301设在机壳300的顶部,过风部301设有多个散风孔,多个散风孔与第二室内通风口15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新风部件100,从而提高了空调器1000的整体性能。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新风部件100及空调器10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下述描述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参照图15-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机壳300、温度调节部件200和新风部件100,温度调节部件200和新风部件100均设在机壳300内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布。
参照图1-2所示,新风部件100包括壳体10、第一处理组件20、第一风机31、第二风机32、切换组件40、第一开关阀50和第四开关阀60,壳体10上具有新风口11、第一室内通风口12和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一开关阀50用于控制第二室内通风口15的开关,第四开关阀60用于调节新风口11的开关。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内形成有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连通,第一处理组件20设于第一风道13,第一风道13的出口与第一室内通风口12连通,第一风道13的进口与新风口11连通,第二风道14的进口与第二室内通风口15连通,第二风道14的出口与新风口11连通,机壳300的顶部设有过风部301,过风部301设有多个散风孔,多个散风孔与第二室内通风口15连通。
具体地,参照图9-图11所示,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均为离心风道,且第一风道13设于第二风道14的轴向一侧,第一风道13的蜗舌相对新风口11靠近第一室内通风口12设置,第二风道14的蜗舌相对第一室内通风口12靠近新风口11设置,第一室内通风口12位于第一风道13的周侧,且与第一风道13的出口正对,第二室内通风口15位于第二风道14的周测,且与第二风道14正对。
具体地,参照图4、图8和图13所示,第一风机31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第一风轮设于第一风道13,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风轮转动,第二风机32包括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第二风轮设于第二风道14,第二电机驱动第二风轮转动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均为离心风轮。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切换组件40包括:第二开关阀41和第三开关阀42,第二开关阀41用于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的连通状态,第三开关阀42用于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的连通状态。
具体而言,参照图1所示,第一开关阀50关闭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连通,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断开,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工作,第二风机32不工作,从而使得室外新风通过新风口11流入第一风道13,经过第一处理组件20净化处理后,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流向室内环境,从而使得新风部件100在新风模式以较小风量出风;
参照图3所示,第一开关阀50关闭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连通,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连通,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工作,第二风机32不工作,从而使得室外新风在经过新风口11后分别流向第一风道13的入口和第二风道14的出口,第二风道14内的气流与第一风道13内的气流混合后从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流向室内环境,从而使得新风部件100在新风模式以较大风量出风;
参照图2所示,第一开关阀50关闭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断开,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连通,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不工作,第二风机32工作,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流向第二风道14的出口,并通过新风口11排向室外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排放,从而使得新风部件100在排风模式以较小风量排风;
参照图4所示,第一开关阀50打开第二室内通风口15,第二开关阀41控制新风口11与第一风道13断开,第三开关阀42控制新风口11与第二风道14连通,第四开关阀60调节新风口11打开,第一风机31不工作,第二风机32工作,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室内通风口12和第二室内通风口15流向第二风道14的出口,并通过新风口11排向室外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排放,从而使得新风部件100在排风模式以较大风量排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适于从室外和/或所述第二风道进风,所述第一风道适于向室内送风,所述第二风道适于从室内和/或室外进风,且所述第二风道适于向室外或所述第一风道送风;
第一处理组件,所述第一处理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风道,以对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的气流进行处理;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轮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风道通风;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包括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轮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风道通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新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适于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室内通风口,所述第一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第一风道适于从室外和/或所述第二风道进风、并向室内送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的转轴共线或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风道适于从室外进风并向室内送风,所述第二风道适于从室内和/或所述第一风道进风并向室外送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独立且分别单独与所述第一室内通风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室内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具有第二室内通风口,且所述第二室内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
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室内通风口的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轮为贯流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的转轴共线或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风道适于从室外进风并向室内送风,所述第二风道适于从室内进风并向室外送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室内通风口和第二室内通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独立,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室内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室内通风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轮为轴流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的转轴共线或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风道适于从室外和/或所述第二风道进风、并向室内送风,所述第二风道适于从室内和/或室外进风、并向所述第一风道送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室内通风口和第二室内通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室内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室内通风口连通。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调节部件和新风部件,所述新风部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部件。
CN202121503576.1U 2021-06-30 2021-06-30 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5260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3576.1U CN215260130U (zh) 2021-06-30 2021-06-30 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3576.1U CN215260130U (zh) 2021-06-30 2021-06-30 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0130U true CN215260130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86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03576.1U Active CN215260130U (zh) 2021-06-30 2021-06-30 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0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65999B1 (ko) 환기겸용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CN1325847C (zh) 热交换器单元
CN110410867A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CN215260129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735109A (zh) 新风模块、空调器及新风模块的控制方法
CN113188220A (zh) 一种新风系统和空调
CN216953357U (zh) 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372699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2165999A1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2511454U (zh) 风机组件、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260130U (zh) 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644896B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KR20020026725A (ko) 환기 장치가 구비된 공기 조화기
CN115540061A (zh) 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440625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272899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113864872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555990A (zh) 风机结构和空调器
KR20040102703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2319894U (zh) 空调器
CN217685643U (zh) 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7354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963389B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214501556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