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9963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9963U
CN215259963U CN202121132775.6U CN202121132775U CN215259963U CN 215259963 U CN215259963 U CN 215259963U CN 202121132775 U CN202121132775 U CN 202121132775U CN 215259963 U CN215259963 U CN 215259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anel
cooking appliance
assembly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327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旋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327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9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9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9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壳体(10)和面板(20),壳体(10)内设有检测组件(60),检测组件(60)包括触发单元(61)和检测单元(62),触发单元(61)包括穿设在发热组件(30)内的支撑杆(611),支撑杆(611)通相对于检测单元(62)移动设置,支撑杆(611)的端部伸出面板(20)的检测孔(21)并显露在面板(20)上,支撑杆(611)上套设有导流组件(50),触发单元(61)具有导流腔(63),导流组件(50)位于检测孔(21)之下并与导流腔(63)连通。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对烹饪器具上的锅具或者烤盘等的检测的同时,能够避免面板上的水渍或者油渍损坏烹饪器具。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陶炉作为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电陶炉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炉灶设备。电陶炉主要包括发热盘、面板和电控系统,发热盘位于面板之下通过发热盘发热对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为了实现电陶炉上锅具的检测,现有的电陶炉还在炉体内设置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杆组件,支撑杆组件穿设在发热盘的中心处,支撑杆组件的端部从面板的通孔中伸出,以便在锅具的作用下朝向炉体内移动,从而通过检测装置对电陶炉面板的锅具进行检测。
然而,由于面板上通孔的设置,会导致面板上的水渍从通孔处流入电陶炉内部,从而损坏电陶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在对烹饪器具上的锅具或者烤盘等检测的同时,能够避免面板上的水渍或者油渍损坏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和盖设在壳体上的面板,壳体内设有发热组件和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触发单元和检测单元,检测单元与发热组件电连接,触发单元包括穿设在发热组件内的支撑杆,面板具有检测孔,支撑杆的端部伸出检测孔并显露在面板上,支撑杆相对于检测单元移动设置,支撑杆上套设有导流组件,触发单元朝向壳体底部的一端具有导流腔,导流组件位于检测孔之下并与导流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触发单元和检测单元,检测单元与发热组件电连接,并将支撑杆的端部伸出检测孔并显露在面板上,支撑杆相对于检测单元移动设置,这样在外力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的压力下,支撑杆会与检测单元发生相对移动,以便支撑杆带动触发单元的部分结构相对于检测单元发生移动,使得检测单元产生信号的变化,以便根据检测单元上信号的变化,对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进行检测,从而控制烹饪器具加热功率的启闭,使烹饪器具具有安全节约的特点。与此同时,通过导流组件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将面板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引导至壳体的底部,避免对烹饪器具造成损坏,另一方面能够对支撑杆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检测的准确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至少部分导流腔位于发热组件之下。这样能够便于通过导流组件将面板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引导至壳体的底部。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支撑杆竖直穿设在发热组件内,且导流组件与支撑杆同轴设置。这样通过导流组件可以快速的将面板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引导至壳体的底部。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导流组件与面板朝向发热组件的一面抵接。这样可以避免面板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流至壳体内的其他部件上,损坏烹饪器具。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导流组件朝向面板的一端具有封堵面,导流组件通过封堵面与面板上检测孔的周侧抵接。这样可以避免面板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沿着检测孔的周侧流至壳体内的其他部件上,损坏烹饪器具。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导流组件朝向面板的一端具有封堵部,封堵部具有封堵面。这样通过封堵部的设置,可以实现导流组件与面板上检测孔的周侧抵接。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筒,支撑杆穿设在导流筒内,导流筒的第一端部具有封堵部,导流筒的第二端部具有与导流腔连通的第一导流孔。
这样通过导流筒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导流组件与面板的抵接,而且能够将检测孔与导流腔相连通,从而实现将面板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通过导流腔引导至壳体的底部。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导流组件包括弹性支撑件,导流筒通过弹性支撑件支撑在触发单元内。
这样通过弹性支撑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导流筒的封堵部紧贴面板,增强导流筒与面板的抵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导流筒抵接在面板上时损坏面板和触发单元的同时,不会影响发热组件的边缘与面板的密封程度。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弹性支撑件与导流筒为一体式结构,弹性支撑件为一体成形在导流筒上的弹性支脚。
这样在将导流筒的封堵部紧贴面板的同时,能够减少导流组件的结构件,便于导流组件的装配和固定。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弹性支撑件与导流筒为分体式结构,弹性支撑件为支撑在导流筒的第二端部上的弹性件。
这样在将导流筒的封堵部紧贴面板的同时,能够简化导流筒和导流组件的结构,便于弹性支撑件的拆卸和更换。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导流组件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位于支撑杆的周侧。这样通过导向件能够对支撑杆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避免支撑杆相对于检测单元移动时出现摆动和偏移,有助于提高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检测的准确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导向件位于导流筒的第一端部。
这样能够对支撑杆的上端部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以避免支撑杆的上端部摆动和偏移,确保支撑杆相对于检测单元移动时的流畅性,从而提高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检测的准确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导向件为导流筒的筒壁上朝向支撑杆凸起的多个凸起部,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具有间距;
或者,导向件为套设在支撑杆上的定位筒,定位筒的端部具有第二导流孔,第二导流孔通过第一导流孔与导流腔连通。
这样在确保对支撑杆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的同时,一方面能够使得导向件的结构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能够对流入导流筒内的水渍或者油渍等起到导流的作用。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触发单元包括支撑座,部分支撑杆穿设并支撑在支撑座内,支撑座的内壁与支撑杆的外壁之间形成导流腔。
这样通过支撑座的设置,不仅能够将支撑杆支撑在发热组件内,以便于实现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的检测,而且能够便于导流腔的形成,使得面板上的水渍或者油渍可以通过导流腔流至壳体的底部,以避免损坏烹饪器具。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支撑座上具有第三导流孔,导流组件位于第三导流孔之上并通过第三导流孔与导流腔连通。
这样通过第三导流孔的设置,能够使导流组件与导流腔相连通,从而实现将流入导流组件内的水渍或者油渍引导至导流腔内。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支撑杆内具有导流腔,支撑杆的侧壁上具有第四导流孔,导流组件通过第四导流孔与导流腔连通。
这样通过第四导流孔的设置,能够将导流组件与支撑杆内的导流腔相连通,从而实现将流入导流组件内的水渍或者油渍引导至支撑杆内,并通过支撑杆内的导流腔引导至壳体的底部,避免损坏烹饪器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陶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陶炉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陶炉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图1中电陶炉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电陶炉B部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电陶炉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图1中电陶炉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电陶炉C部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图1中电陶炉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9中电陶炉D部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图1中电陶炉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1中电陶炉E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陶炉;10-壳体;20-面板;21-检测孔;22-加热区域;30-发热组件;40-电控组件;
50-导流组件;51-导流筒;511-第一端部;512-封堵部;513-第二端部;514-第一导流孔;52-弹性支撑件;53-导向件;531-第二导流孔;
60-检测组件;61-触发单元;611-支撑杆;6111-第四导流孔;612-支撑座;6121-装配部;6122-第三导流孔;613-复位弹簧;614-触发件;615-触发杆;62-检测单元;63-导流腔。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电陶炉主要包括发热盘、面板和电控系统,发热盘位于面板之下通过发热盘发热对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为了实现电陶炉上锅具的检测,目前在电陶炉内设置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杆组件,支撑杆组件穿设在发热盘的中心处,支撑杆组件的端部从面板的通孔中伸出,以便在锅具的作用下朝向炉体内移动,从而通过检测装置实现电陶炉上的锅具进行检测。
然而,电陶炉在工作的过程当中,锅具内的水渍经常会溅到面板上,由于面板上通孔的设置,会导致面板上的水渍从通孔处流入电陶炉内部的电器件(比如发热盘)上,严重时甚至会损坏电陶炉,从而影响电陶炉的正常使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触发单元和检测单元,检测单元与发热组件电连接,并将支撑杆的端部伸出检测孔并显露在面板上,支撑杆相对于检测单元移动设置,这样在外力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的压力下,支撑杆会带动触发单元的部分结构相对于检测单元发生移动,使得检测单元产生信号的变化,以便实现对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的检测,从而控制烹饪器具加热功率的启闭,使烹饪器具具有安全节约的特点。与此同时,通过导流组件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将面板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引导至壳体的底部,避免对烹饪器具造成损坏,另一方面能够对支撑杆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检测的准确性。
其中,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陶炉、电磁炉或者其他具有发热组件、面板和测温组件的烹饪器具。
下面以电陶炉为例,对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作进一步阐述。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陶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陶炉的内部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陶炉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图1中电陶炉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电陶炉B部的放大图。
参考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陶炉的结构示意图和分解示意图。从图1至图4中可以看出,烹饪器具比如电陶炉100包括壳体10和盖设在壳体10上的面板20,壳体10内设有发热组件30和检测组件60,检测组件60包括触发单元61和检测单元62,检测单元62与发热组件30电连接,触发单元61包括穿设在发热组件30内的支撑杆611,面板20具有检测孔21,支撑杆611的端部伸出检测孔21并显露在面板20上,支撑杆611相对于检测单元62移动设置。这样在外力比如锅具、烤盘或者具有一定重量的物体等的压力下,支撑杆611会与检测单元62发生相对移动,进而带动触发单元61中的部分结构相对于检测单元62发生移动,使得检测单元62在烹饪器具在空载状态和承载状态之间产生信号的变化,以便根据检测单元62上信号的变化,对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即烹饪器具上是否存在锅具或者烤盘等)进行检测,从而控制烹饪器具加热功率的启闭,以便烹饪器具比如电陶炉100在空载状态下,可以控制电陶炉100加热功率的关闭,使烹饪器具具有安全节约的特点。
从图2至图4中可以看出,烹饪器具比如电陶炉100的壳体10内还可以包括电控组件40,检测单元62通过电控组件40与发热组件30电连接,以便电控组件40可以根据检测单元62上信号的变化,通过控制发热组件30的加热功率,控制烹饪器具加热功率的启闭,从而在烹饪器具比如电陶炉100在空载状态下,可以关闭电陶炉100加热功率(即关闭电陶炉100),以避免电陶炉100在空载状态下,浪费电力,引发安全隐患。
其中,电控组件40可以为烹饪器具比如电陶炉100中的电路板,发热组件30可以为烹饪器具比如电陶炉100中的发热盘。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器具的空载状态可以理解为烹饪器具上未设置锅具或者烤盘等的状态。相应的,烹饪器具的承载状态可以理解为烹饪器具上设置锅具或者烤盘等的状态。
具体的,面板20上设有加热区域22,这样锅具或者烤盘等可以放置在加热区域22内,以便对锅具或者烤盘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其中,检测孔21设在加热区域22内,以便实现与加热区域22上的锅具或者烤盘等的底部抵接,从而实现对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的检测。
为了便于支撑杆611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检测单元62移动,检测孔21的孔壁与支撑杆611之间具有间隙,当烹饪器具比如电陶炉100在工作时,锅具或者烤盘上的水渍或者油渍会溢至面板20上,并经由该间隙进入电陶炉100的内部,容易损坏电陶炉100。
为此,参考图2至图5所示,支撑杆611上套设有导流组件50,触发单元61朝向壳体10底部的一端具有导流腔63,导流组件50位于检测孔21之下并与导流腔63连通。这样通过导流组件50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将面板20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引导至壳体10的底部,避免对烹饪器具造成损坏,另一方面能够对支撑杆611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以避免支撑杆611出现摆动或者偏移影响支撑杆611的移动,从而有助于提高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检测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支撑杆611相对于检测单元62移动设置为例,上述中的移动设置可以理解为支撑杆611可以相对于检测单元62移动。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电陶炉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图1中电陶炉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电陶炉C部的放大图。
具体的,参考图5、图8和图10所示,至少部分导流腔63位于发热组件30之下。这样能够便于通过导流组件50将面板20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引导至壳体10的底部。
其中,至少部分导流腔63位于发热组件30之下,也就是说,导流腔63的部分结构可以如图5中所示位于发热组件30之下,或者,导流腔63也可以如图8中所示整体位于发热组件30之下。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导流腔63相对于发热组件30的位置关系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图5所示,支撑杆611内具有导流腔63,支撑杆611的侧壁上具有第四导流孔6111,导流组件50通过第四导流孔6111与导流腔63连通。这样通过第四导流孔6111的设置,能够将导流组件50与支撑杆611内的导流腔63相连通,从而实现将流入导流组件50内的水渍或者油渍如图5中箭头所示,引导至支撑杆611内,并通过支撑杆611内的导流腔63将水渍或者油渍引导至壳体10的底部,以便从壳体10的底部排出,避免损坏烹饪器具。
其中,第四导流孔6111可以位于支撑杆611靠近壳体10的底壁的一端上,这样通过第四导流孔6111可以将从导流组件50内流出的水渍或者油渍等引导至支撑杆611内的导流腔63内,从而将面板20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引导至壳体10的底部,以便将水渍或者油渍等从壳体10的底部排出,以避免对烹饪器具内的电器件比如发热组件30或者电控组件40等造成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的底壁上还可以设有排液孔(在图中未标示),以便导流腔63内的水渍或者油渍等从壳体10的底部排出。
或者,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图7和图8所示,触发单元61包括支撑座612,部分支撑杆611穿设并支撑在支撑座612内,支撑座612的内壁与支撑杆611的外壁之间形成导流腔63。这样通过支撑座612的设置,不仅能够将支撑杆611支撑在发热组件30内,以便于实现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的检测,而且能够便于导流腔63的形成,使得面板20上的水渍或者油渍可以通过导流腔63流至壳体10的底部,以避免损坏烹饪器具。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导流腔63的形成位置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为了使部分导流腔63位于发热组件30之下,支撑杆611设有导流腔63的一端穿设在支撑座612内并位于发热组件30之下。其中,支撑杆611可以通过复位弹簧613支撑在支撑座612内,支撑座612可以穿设在发热组件30内并与发热组件30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参考图7和图8所示,支撑座612上具有第三导流孔6122,导流组件50位于第三导流孔6122之上并通过第三导流孔6122与导流腔63连通。
这样通过第三导流孔6122的设置,能够使导流组件50与导流腔63相连通,使得流入导流组件50内的水渍或者油渍,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三导流引导至导流腔63内,从而将面板20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引导至壳体10的底部,以便将水渍或者油渍等从壳体10的底部排出。
具体的,参考图7和图8所示,支撑座612内具有供支撑杆611穿过的装配部6121,支撑杆611的靠近壳体10底壁的一端支撑在支撑座612的腔体内,支撑座612的内壁、支撑杆611的外壁与装配部6121的底壁之间限定出导流腔63。导流组件50抵接在装配部6121上,装配部6121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导流孔6122,这样可以通过第三导流孔6122将导流组件50与导流腔63相连通。
其中,第三导流孔6122可以在装配部6121上位于支撑杆611的周侧。装配部6121可以为支撑座612内一体形成的结构。
其中,参考图3至图8所示,支撑杆611竖直穿设在发热组件30内,且导流组件50与支撑杆611同轴设置。也就是说,检测孔21可以与支撑杆611和导流组件50位于同一轴线上。这样可以减小导流组件50在沿着水渍或者油渍流通方向上的长度,以缩短水渍或者油渍等在导流组件50内的流通路径,以便可以通过导流组件50快速的将面板20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引导至壳体10的底部。
进一步的,导流组件50与面板20朝向发热组件30的一面抵接。这样可以确保面板20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能够通过检测孔21流入导流组件50内,或者防止流入导流组件50内的水渍或者油渍溢至导流组件50的外部,以避免面板20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流至壳体10内的其他部件比如发热组件30或者电控组件40上,损坏烹饪器具。
其中,导流组件50朝向面板20的一端具有封堵面(在图中未标示),导流组件50通过封堵面与面板20上检测孔21的周侧抵接。这样可以避免面板20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沿着检测孔21的周侧流至壳体10内的其他部件比如发热组件30或者电控组件40上,损坏烹饪器具。
参考图3至图8所示,导流组件50朝向面板20的一端具有封堵部512,封堵部512具有封堵面。这样通过封堵部512的设置,可以实现导流组件50与面板20上检测孔21的周侧抵接。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图1中电陶炉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9中电陶炉D部的放大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图1中电陶炉A-A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1中电陶炉E部的放大图。
具体的,参考图3至图12所示,导流组件50包括导流筒51,支撑杆611穿设在导流筒51内,导流筒51的第一端部511具有封堵部512,导流筒51的第二端部513具有与导流腔63连通的第一导流孔514。这样通过导流筒51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导流组件50与面板20的抵接,而且通过第一导流孔514能够将检测孔21与导流腔63相连通,从而实现将面板20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通过导流腔63引导至壳体10的底部,以便于将面板20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排出烹饪器具。
示例性的,封堵部512可以为导流筒51的第一端部511的翻边结构或者其他可以与面板20紧密贴合的结构。
进一步的,参考图3至图12所示,导流组件50包括弹性支撑件52,导流筒51通过弹性支撑件52支撑在触发单元61内。这样通过弹性支撑件5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导流筒51的封堵部512紧贴面板20,增强导流筒51与面板20的抵接程度,使得封堵部512与面板20之间具有一定的贴合力,另一方面通过弹性支撑件52可以避免导流筒51刚性支撑在面板20和触发单元61之间,对面板20和触发单元61造成过大压力,而损坏面板20和触发单元61,的同时,不会影响发热组件30的边缘与面板20的密封程度,以避免发热组件30的热量,从发热组件30的内部外泄至壳体10内发热组件30的外部,影响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中所示,弹性支撑件52与导流筒5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弹性支撑件52为一体成形在导流筒51上的弹性支脚。这样在将导流筒51的封堵部512紧贴面板20的同时,其中,导流筒51上具有多个弹性支脚,多个弹性支脚均布在导流筒51的第二端部513上,且位于第一导流孔514的周侧,这样在弹性支脚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导流筒51与面板20抵接时的受力更加均匀,以便封堵部512可以紧贴面板20朝向壳体10内的一面。
或者,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6至图12中所示,弹性支撑件52与导流筒51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弹性支撑件52为支撑在导流筒51的第二端部513上的弹性结构。这样在将导流筒51的封堵部512紧贴面板20的同时,能够简化导流筒51和导流组件50的结构,便于弹性支撑件52的拆卸和更换。
示例性的,弹性结构可以为弹簧或者其他能够支撑导流筒51的弹性结构。
为了避免支撑杆611发生偏移,参考图3至图12所示,导流组件50还可以包括导向件53,导向件53位于支撑杆611的周侧。这样通过导向件53能够对支撑杆611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避免支撑杆611相对于检测单元62移动时出现摆动和偏移,有助于提高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检测的准确性。
由于支撑杆611的上端部缺乏定位导向结构时,容易造成支撑杆611上端部出现摆动和偏移,此种摆动和偏移严重时可能会使得支撑杆611与检测孔21的内壁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导致支撑杆611在相对于检测单元62移动时不够流畅。
因此,本实施例中,导向件53可以位于导流筒51的第一端部511。这样能够对支撑杆611的上端部(即支撑杆611靠近面板20的一端)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以避免支撑杆611的上端部摆动和偏移,与检测孔21的边缘发生摩擦,确保支撑杆611相对于检测单元62移动时的流畅性,从而提高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检测的准确性。
具体的,如图3至图8中所示,导向件53可以为导流筒51的筒壁上朝向支撑杆611凸起的多个凸起部,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在通过凸起部对支撑杆611的上端部进行限位和导向的同时,不仅使得水渍或者油渍能够从凸起部之间的间距往下流动,以便水渍或者油渍等等流至导流腔63,而且能够减少导流组件50的结构件,便于导流组件50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凸起部可以均布在支撑杆611的周侧,这样能够对支撑杆611起到更好的导向和限位作用。
示例性的,凸起部可以为凸点、不完全环状凸起或者其他的凸起结构。其中,不完全环状凸起可以理解为不完整的环状凸起。
或者,如图3至图8中所示,导向件53可以为套设在支撑杆611上的定位筒,定位筒的端部具有第二导流孔531,第二导流孔531通过第一导流孔514与导流腔63连通。这样在确保对支撑杆611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的同时,一方面能够使得导向件53的结构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能够对流入导流筒51内的水渍或者油渍等起到导流的作用。
具体的,导流筒51的第一端部511上可以具有台阶结构(在图中未标示),定位筒套设在支撑杆611上并装配在台阶结构上,以便通过台阶结构将定位筒支撑在导流筒51的第一端部511内。
其中,如9至图12中所示,第二导流孔531可以具有多个,且多个第二导流孔531可以位于定位筒的顶端,这样第二导流孔531可以通过定位筒的内腔以及导流筒51的内腔与第一导流孔514相连通。或者,第二导流孔531也可以位于定位筒的底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导流孔531的位置和结构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示例性的,定位筒可以嵌设在导流筒51的第一端部511内并与导流筒51过盈配合,以便将定位筒固定在导流筒51内。或者,定位筒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将定位筒支撑在导流筒51内,以避免定位筒相对于导流筒51发生相对移动。
或者,本实施例中导向件53还可以具有其他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导向件53的结构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60可以为如图3至图10中所示的电偶式检测结构,触发单元61还可以包括固定在支撑杆611朝向壳体10底部的一端(即支撑杆611的下端部)周侧的触发件614,检测单元62可以与触发件614相对设置并与电控组件40电连接,以便触发件614可以在支撑杆611的带动下相对于检测单元62移动,从而实现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的检测。示例性的,触发件614和检测单元62均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电极片。
或者,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60可以为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机械触发式检测结构,该机械触发式检测结构的触发单元61中还包括触发杆615,触发杆615抵接在支撑杆611与检测单元62之间,并可在支撑杆611的带动下朝向检测单元62移动,以触发检测单元62,使得检测单元62产生不同的信号,以便根据电控组件40可以根据检测单元62上的信号实现对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的检测。示例性的,检测单元62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轻触开关。
亦或者,检测组件60也可以为其他的检测结构,比如光电式检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检测组件60的结构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本实用新型体通过在壳体内的检测组件在实现对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的检测的同时,通过导流组件的设置,不仅能够将面板上的水渍或者油渍等损坏烹饪器具,而且能够提高烹饪器具上的物体比如锅具或者烤盘等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和盖设在所述壳体(10)上的面板(20),所述壳体(10)内设有发热组件(30)和检测组件(60),所述检测组件(60)包括触发单元(61)和检测单元(62),所述检测单元(62)与所述发热组件(30)电连接,所述触发单元(61)包括穿设在所述发热组件(30)内的支撑杆(611),所述面板(20)具有检测孔(21),所述支撑杆(611)的端部伸出所述检测孔(21)并显露在所述面板(20)上,所述支撑杆(611)相对于所述检测单元(62)移动设置;所述支撑杆(611)上套设有导流组件(50),所述触发单元(61)朝向所述壳体(10)底部的一端具有导流腔(63),所述导流组件(50)位于所述检测孔(21)之下并与所述导流腔(6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导流腔(63)位于所述发热组件(30)之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11)竖直穿设在所述发热组件(30)内,且所述导流组件(50)与所述支撑杆(611)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50)与所述面板(20)朝向所述发热组件(30)的一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50)朝向所述面板(20)的一端具有封堵面,所述导流组件(50)通过所述封堵面与所述面板(20)上所述检测孔(21)的周侧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50)朝向所述面板(20)的一端具有封堵部(512),所述封堵部(512)具有所述封堵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50)包括导流筒(51),所述支撑杆(611)穿设在所述导流筒(51)内,所述导流筒(51)的第一端部(511)具有所述封堵部(512),所述导流筒(51)的第二端部(513)具有与所述导流腔(63)连通的第一导流孔(5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50)包括弹性支撑件(52),所述导流筒(51)通过所述弹性支撑件(52)支撑在所述触发单元(6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52)与所述导流筒(5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弹性支撑件(52)为一体成形在所述导流筒(51)上的弹性支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52)与所述导流筒(51)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弹性支撑件(52)为支撑在所述导流筒(51)的第二端部(513)上的弹性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50)还包括导向件(53),所述导向件(53)位于所述支撑杆(611)的周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53)位于所述导流筒(51)的第一端部(51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53)为所述导流筒(51)的筒壁上朝向所述支撑杆(611)凸起的多个凸起部,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具有间距;
或者,所述导向件(53)为套设在所述支撑杆(611)上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端部具有第二导流孔(531),所述第二导流孔(531)通过所述第一导流孔(514)与所述导流腔(63)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61)包括支撑座(612),部分所述支撑杆(611)穿设并支撑在所述支撑座(612)内,所述支撑座(612)的内壁与所述支撑杆(611)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导流腔(6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612)上具有第三导流孔(6122),所述导流组件(50)位于所述第三导流孔(6122)之上并通过所述第三导流孔(6122)与所述导流腔(63)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11)内具有所述导流腔(63),所述支撑杆(611)的侧壁上具有第四导流孔(6111),所述导流组件(50)通过所述第四导流孔(6111)与所述导流腔(63)连通。
CN202121132775.6U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259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32775.6U CN215259963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32775.6U CN215259963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9963U true CN215259963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58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32775.6U Active CN215259963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9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95458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6281571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52599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8954405B (zh) 防干烧灶具
CN206166687U (zh) 带可动式排气阀的烹饪器具
CN213395460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2281003U (zh) 液体加热器具
CN210069952U (zh) 一种电磁炉的伸缩式探温结构
JP2000237054A (ja) 電気湯沸かし器
CN213395462U (zh) 感温设备和炉灶
CN220852239U (zh) 一种灶具底板、灶具及集成灶
CN213395461U (zh) 烹饪器具
CN213119206U (zh) 电热炊具
CN215383123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1484014U (zh) 一种适用于厨电的感温组件装配结构
CN213395459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013557U (zh) 蒸汽电器
CN215226733U (zh) 锅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958563U (zh) 控温机构及电磁炉
CN213395465U (zh) 探温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1716626U (zh) 一种便于检知温度的烹饪器具
CN214198791U (zh) 烹饪器具
CN216020537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
CN214745950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218775U (zh) 蒸汽发生装置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