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8791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8791U
CN214198791U CN202022733134.8U CN202022733134U CN214198791U CN 214198791 U CN214198791 U CN 214198791U CN 202022733134 U CN202022733134 U CN 202022733134U CN 214198791 U CN214198791 U CN 214198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ing
support
supporting
support frame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31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31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98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8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8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10)、承载座(20)、加热件(30)和测温组件(200),其中,测温组件(200)包括:测温元件(40)和支撑组件(50),支撑组件(50)包括第一支撑架(55)和第二支撑架(56),第一支撑架(55)具有密封端(52),第二支撑架(56)具有支撑部(564),密封端(52)的一面与承载座(20)的背面抵接,另一面与支撑部(564)的顶面抵接,加热件(30)的部分顶端抵在支撑部(564)的底面上。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防止液体渗入机体内而导致底壳内的元器件出现短路或烧机的风险。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烹饪器具,其具有煮水、煎炒、烧烤、火锅、爆炒、热奶、煲汤、慢炖、预约等功能,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其中,为了在电磁炉使用过程中更好地控制加热功率,往往在电磁炉使用过程中对锅具的温度进行检测。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面板和线圈盘,线圈盘设在底壳内并位于面板的下方。当交变电流通过线圈盘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含铁质锅具的底部时,产生涡流,使锅底自身迅速发热,从而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为了实现对电磁炉对于锅具的加热温度的测量,电磁炉的底壳内还设有测温元件,面板上开设可供测温元件的测温端伸出的测温孔,测温元件通过支撑组件从测温孔向外伸出,从而实现准确测温,其中线圈盘的部分区域抵在支撑组件上,以使支撑组件与面板的背面抵接。
然而,由于线圈盘面向面板的一面往往设置线圈槽以及线圈盘的中心区域会设有间隔的磁条,这样导致线圈盘的部分顶端抵在支撑组件上时,线圈盘对支撑组件的部分区域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支撑组件与面板之间的部分区域由于贴合不紧而引起液体从支撑组件与面板之间的间隙进入电磁炉内,导致电磁炉内的元器件易出现短路或烧机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实现了支撑组件与承载座的背面之间良好的密封效果,避免了液体从支撑组件与承载座之间进入烹饪器具内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体渗入机体内而导致底壳内的元器件易出现短路或烧机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承载座、加热件和测温组件。
所述承载座与所述底壳围设成一个腔体,所述加热件和所述测温组件位于所述腔体中。
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元件、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测温元件穿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加热件和/或所述底壳相连。
所述第一支撑架具有向外延伸的密封端,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具有沿所述密封端向外延伸的支撑部,所述密封端的一面与所述承载座的背面密封抵接,所述密封端的另一面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面抵接,所述加热件的部分顶端抵在所述支撑部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有支撑组件和弹性件,支撑组件可用于测温元件的限位和固定,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具有密封端,密封端与承载座的背面密封连接,第二支撑架具有支撑部,支撑部抵接于密封端的底面,给予密封端以支撑力,使密封端与承载座之间更加紧密贴合,防止液体从支撑组件与承载座之间的部分区域进入机体内。进一步的,加热件的部分顶端抵接于支撑部的底面,对密封端及支撑部进行支撑,可进一步使密封端与承载座之间紧密贴合,防止液体进入机体内。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为环形结构,且所述支撑部的外边缘与所述密封端的外边缘平齐,或者所述支撑部的外边缘超出所述密封端的外边缘。
如此,支撑部可对密封端全面支撑,使密封端与承载座更加紧密贴合,进一步加强密封防水性能。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面向所述密封端的一面为平面,且所述支撑部的硬度大于所述密封端的硬度。
支撑部面向密封端的一面为平面,可使支撑部对密封端的支撑力均匀分布,如此,可使得密封端与承载座密封抵接时不会出现密封薄弱点,进一步加强密封防水性能。并且支撑部的硬度大于密封端的硬度,可使支撑组件与承载座密封抵接时,支撑部不易变形,保证密封端与承载座密封时的贴合度,进一步加强密封防水性能。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端相连,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壳的内底面相连。
如此,弹性件可对测温组件提供一个向上的弹力,使支撑组件紧紧与承载座的背面抵接,一方面,可加强测温组件在机体内的装配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使密封端与承载座之间更加紧密贴合,更进一步加强防水密封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端具有延伸筒,所述延伸筒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底壳上设置的集水槽内;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套接在所述延伸筒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水槽内的内底面相连。
这样,从测温元件与支撑组件之间的间隙渗入的微量液体可通过延伸筒的导水作用进入集水槽排出机体外,并且弹性件也可对延伸筒起到导向作用,确保液体通过延伸筒和集水槽顺利排出机体外。
如上所述烹饪器具,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座上开设有测温孔,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位于所述测温孔中。
如此,测温元件可以穿设在测温孔内,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测温元件贴近烹饪器具承载座的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得测温元件尽可能的贴近锅具底部,从而提高测温元件对于锅体温度测量的准确性,有助于实现测温元件对于锅具底部的精确测温,另一方面,能够对测温元件在腔体内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延伸筒的外壁上具有第一卡扣,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扣相连。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卡扣,可使弹性件的与延伸筒连接的一端不会脱离支撑组件,破坏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外支撑筒和设在所述外支撑筒内的内支撑筒,且所述外支撑筒和所述内支撑筒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所述外支撑筒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排水通道连通的开口,且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底壳内底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底壳上设置的集水槽内。
在烹饪器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会有少量液体从测温元件和第一支撑架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第二支撑架内。按上述结构设置,可使液体流经外支撑筒和内支撑筒之间形成的排水通道由外支撑筒侧壁上开设的开口流入底壳上的集水槽内,并排出机体之外,防止液体进入机体内部,减少底壳内的元器件出现短路或烧机的风险。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内支撑筒的底端朝向所述底壳延伸形成所述延伸筒。所述外支撑筒的顶端沿着所述密封端的背面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支撑部。内支撑筒底端设置的延伸筒可对弹性件起到限位导向作用,一方面可保证装配稳定性,另一方面,弹性件可使第一支撑架的顶部与承载座背面紧密集合,防止液体通过测温孔处的装配间隙进入到烹饪器具内部。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外支撑筒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用于将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加热件或所述底壳卡合相连。如此,可进一步加强装配稳定性,以使测温元件与锅具底部良好接触,提高测温的精确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内支撑筒的顶端具有限位部,所述测温元件的底端位于所述内支撑筒内,且所述测温元件的底端具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凸起。
这样通过限位部将测温元件限位于内支撑筒中,使测温元件始终保持竖直。与此同时,测温元件底部的凸起可与限位部配合,使测温元件不至于下沉过度,影响测温元件的测温准确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至少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为硅胶制成的弹性端,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弹性端相连,且所述测温元件的测温端覆盖在所述弹性端的端面上。
这样测温元件装配在测温孔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架对测温元件的装配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以便于测温元件在测温孔内的装配。与此同时,通过第一支撑架顶端的弹性作用,可使测温元件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以适应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炊具,并且不会影响测温元件的测温准确性,同时测温元件的测温端覆盖在弹性端的端面上,一方面可使炊具与测温元件直接接触,将热能量直接传递给测温元件,使测量温度更加精确,另一方面,测温端与弹性端紧密结合,可防止液体从测温元件与第一支撑架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到机体内部。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密封端朝向所述承载座的背面的一面上具有挡水筋。
这样通过密封件的设置,无论是密封端与承载座背面连接的一面还是密封端与第二支撑架的支撑部连接的一面,都起到了密封作用,杜绝液体从测温孔与第一支撑架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机体内部的可能性,并且,在密封端朝向承载座背面的一面上还设置有挡水筋,挡水筋呈一圈一圈的凸起状,可进一步加强密封防水性能。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底壳的内底面上具有围挡,所述围挡和所述底壳的部分内底面围成所述集水槽,所述围挡内的所述底壳内底面上开设排水口。
这样,从排水通道流入集水槽内的液体由于围挡的作用,不会扩散到底壳内的元器件,减少底壳内的元器件出现短路或烧机的风险。同时,流入集水槽中的液体可通过底壳内底面上开设的排水口排出机体外,保证机体内不会残留液体,影响烹饪器具性能。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围挡内设有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围挡的内壁相连,所述多个隔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排水口延伸。
且所述隔板靠近所述排水口的一端具有台阶。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多个所述隔板的所述台阶处。
这样,可使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多个隔板的台阶上,使弹性件与集水槽内的积水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弹性件发生锈蚀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A中虚线框中结构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的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弹性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弹性件的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测温元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测温元件的外观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第一支撑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第一支撑架的外观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第二支撑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第二支撑架的外观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密封端的外观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加热件与测温组件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磁炉;
10-底壳;11-集水槽;12-围挡;13-排水口;
20-承载座;21-测温孔;
30-加热件;31-磁性件;
40-测温元件;41-测温端;42-导线;43-凸起;
50-支撑组件;51-延伸筒;52-密封端;53-挡水筋;54-第一卡扣;55-第一支撑架;56-第二支撑架;561-外支撑筒;562-内支撑筒;5621-限位部;563-排水通道;564-支撑部;57-第二卡扣;
60-弹性件;
70-隔板;71-台阶;
200-测温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烹饪器具可以为电磁炉或者其他具有测温元件的烹饪器具,比如电饭煲,电砂锅等。
下面以电磁炉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做进一步阐述。
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涡旋电流,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为了实现对电磁炉对于锅具的加热温度的测量,现有技术中,电磁炉的底壳内还设有测温元件,承载座上开设可供测温元件的测温端伸出的测温孔,电磁炉的底壳内设有支撑组件对测温元件进行支撑,为了防止测温元件与测温孔之间摩擦造成磨损,所以支撑架的顶端伸入测温孔中,其中,线圈盘的部分区域抵在支撑组件上,以使支撑组件与面板的背面抵接,但是由于线圈盘面向面板的一面往往设置线圈槽以及线圈盘的中心区域会设有间隔的磁条,这样导致线圈盘的部分顶端抵在支撑组件上时,线圈盘对支撑组件的部分区域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支撑组件与面板之间的部分区域由于贴合不紧而引起液体从支撑组件与面板之间的间隙进入电磁炉内,导致电磁炉内的元器件易出现短路甚至损坏的风险。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架设于第二支撑架上,第一支撑架具有密封端,密封端与承载座的背面密封连接,第二支撑架具有支撑部,支撑部抵接于密封端的底面,给予密封端以支撑力,使密封端与承载座之间更加紧密贴合,防止液体从支撑组件与承载座之间的部分区域进入机体内。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A中虚线框中结构放大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的外观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弹性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弹性件的外观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测温元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测温元件的外观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第一支撑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第一支撑架的外观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第二支撑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第二支撑架的外观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密封端的外观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加热件与测温组件配合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100。从图1A可以看出,烹饪器具比如电磁炉100可以包括底壳10和承载座20,承载座20与底壳10围设成一个腔体,腔体内设有加热件30和测温组件200,测温组件200包括有测温元件40,承载座20上设有可供测温元件40的测温端装配的测温孔21,其中,加热件30可以为电磁加热件,例如线圈盘,也可以为电加热件,例如电热丝或电热膜等。
参考图1A所示,加热件30和测温元件40可位于腔体内,承载座20上设有测温孔21,测温元件40可以穿设在测温孔21中。这样测温元件40可以穿设在测温孔21内,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测温元件40隔着承载座20对锅具底部进行测温的方式,一方面通过缩小测温元件40的测温端41与锅具底部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得测温元件40尽可能的贴近承载座20或者锅具底部,从而提高测温元件40对于锅具温度测量的准确性,有助于实现测温元件40对于锅具底部的精确测温,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测温孔21对测温元件40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使得测温元件40在腔体内的安装位置相对固定。
示例性的,测温元件40可以是具有负温度系统的热敏性贴片,比如NTC(Nega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贴片。
参考图1A、图1B、图6、图7和图14所示,测温元件40的测温端41设置在测温孔21中,测温元件40具有导线42,为了便于导线42的穿出,加热件30上可以设有用于避让导线42的避让缺口,这样通过加热件30上的避让缺口,使得导线42可以穿出加热件30,以与烹饪器具内的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测温元件40可以固定在加热件30和/或底壳10上,通过将测温元件40固定在加热件30和底壳10中的至少一个上,能够提高测温元件40在腔体内的装配稳定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测温元件40测温的准确性。
可选地,在加热件30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对导线42进行限位的卡线座(图中未示出)。这样通过加热件30上卡线座的设置,能够对导线42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导线42与电路板连接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承载座20上的汤、水等液体从测温孔21的装配间隙进入烹饪器具比如电磁炉100的内部,参考图1A至图5所示,测温组件200还可以包括支撑组件50,支撑组件50对测温元件40进行限位并保证测温元件40的装配稳定性,支撑组件50的顶端位于测温孔21中,测温元件40穿设在的支撑组件50的顶端,防止测温元件40与测温孔21之间摩擦造成磨损,与此同时,还能保证测温元件40与炊具紧密接触,提高测温准确性。
参考图1A至图3、图8至图11、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50包括:第一支撑架55和第二支撑架56,第一支撑架55架设在第二支撑架56上,第二支撑架56与加热件30和/或底壳10相连,测温元件40穿设在第一支撑架55的顶端。
其中,第一支撑架55具有向外延伸的密封端52,第二支撑架56的顶端具有沿密封端52向外延伸的支撑部564,密封端52的一面与承载座20的背面密封抵接,密封端52的另一面与支撑部564的顶面抵接,加热件30的部分顶端抵在支撑部564的底面上。不难理解的是,支撑部564抵接于密封端52的底面,可以给予密封端52以支撑力,使密封端52与承载座20之间更加紧密贴合,防止液体从测温孔21与测温组件200之间的间隙进入机体内。
需要提到的是,当加热件30为线圈盘时,线圈盘的顶面,即线圈盘与测温组件200接触的位置具有一圈分散布置的多个磁性件31,若磁性件31直接与密封端52抵接,由于磁性件31不连续,会导致密封端52与承载座20的背面密封连接时受力不均匀,存在液体从磁性件31对密封端52的支撑力薄弱处渗入机体内的风险。而第二支撑架56上的一圈连续的支撑部564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磁性件31对支撑部564进行支撑,连续的支撑部564对密封端52产生一个均匀连续的支撑力,使密封端52与承载座20之间每一处都能紧密贴合,防止渗水的情况。
进一步的,支撑部564可以与密封端52的形状保持一致,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端52呈环形结构,支撑部564同密封端52一致呈环形结构,且支撑部564的外边缘与密封端52的外边缘齐平,或者,支撑部564的外边缘超出密封端52的外边缘,使支撑部564对密封端52全面支撑,使密封端52的每一处都能与承载座20更加紧密贴合,进一步加强密封防水性能。
更进一步的,支撑部564的面向密封端52的一面可以为平面,可使支撑部564对密封端52的支撑力均匀分布,如此,可使得密封端52与承载座20密封抵接时不会出现密封薄弱点,进一步加强密封防水性能。
并且,支撑部564的硬度可设置成大于密封端52的硬度,使的支撑组件50与承载座20密封抵接时,支撑部564不易变形,保证密封端52与承载座20密封时的贴合度,进一步加强密封防水性能。
另外,在支撑组件50的底端还可以设置有延伸筒51,延伸筒51位于第二支撑架56的底端。延伸筒51延伸到底壳10上设置的集水槽11内,可将少部分流入支撑组件50的液体导向集水槽11,再统一排出机体外。杜绝液体进入底壳10内,损坏元器件。
测温组件20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60,弹性件60的一端套设在延伸筒51上,弹性件60的另一端连接在集水槽11围绕的底壳10的内底面,如此,由于弹性件60的弹力作用,可使支撑组件50的顶部与承载座20的背面紧密贴合。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参考图12,为了进一步防止液体从测温孔21与支撑组件50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机体内,在支撑组件50上还设置有密封端52,其密封端52的上表面与承载座20的背面密封抵接,在密封端52的上表面还具有挡水筋53,挡水筋53呈一圈一圈的凸起状,可将液体阻挡在外,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0可呈锥形结构,其锥形结构的小端朝向支撑组件50,锥形结构的大端朝向底壳10的内底面,容易理解的是,锥形结构的弹性件60可保证支撑组件50和测温元件40组成的整体在竖直方向上稳定性,使支撑组件50和测温元件40组成的整体在上下移动中不易倾斜。
当然,锥形结构的弹性件60的小端也可朝向底壳10的内底面,其大端朝向支撑组件50,对于锥形结构的弹性件60的大小端朝向在此不做限制。
参考图1A至图3所示,延伸筒51的外壁上具有第一卡扣54,弹性件60的一端与第一卡扣54相连,容易理解的是,弹性件60的一端与第一卡扣54相连可保证支撑组件50不会挣脱弹性件60,有助于实现装配稳定性,提高测温元件40的测温准确性。
另外,通过将第二支撑架56固定在加热件30和底壳10的至少一个上,实现第一支撑架55、第二支撑架56和测温元件40的整体在腔体内的装配稳定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测温元件40测温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还可以确保第一支撑架55的顶端与承载座20的背面紧密贴合,加强防水性能。
在烹饪器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少量液体可通过测温元件40与第一支撑架55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第二支撑架56内部,于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56包括外支撑筒561和设在外支撑筒561内的内支撑筒562,且外支撑筒561和内支撑筒562之间形成排水通道563,并且在外支撑筒561的侧壁上开设与排水通道563连通的开口,其开口朝向底壳10内底面上的投影位于集水槽11内,并且在内支撑筒562的底端朝向底壳10延伸形成延伸筒51。
进入第二支撑架56内部的液体可从排水通道563流过,并通过外支撑筒561的侧壁上开设的开口落入集水槽11内,其集水槽11是由底壳10的内底面上的围挡12与底壳10的部分内底面围成,在围挡12内的底壳10的内底面上开设有排水口13,落入集水槽11内的液体由排水口13排出机体外。
在上述实施例中,密封端52位于第一支撑架55上,且密封端52的一面与承载座20的背面密封抵接,密封端52的另一面与加热件30和第二支撑架56的顶端抵接,以此来实现支撑组件50对外部环境的整体密封性。
其中,内支撑筒562的顶端还可以设置有限位部5621,测温元件40的底端位于内支撑筒5621内,且测温元件40的底端具有与限位部5621配合的凸起43。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限位部5621可将测温元件40限位于内支撑筒562中,使测温元件40始终保持竖直。与此同时,测温元件40底部的凸起43可与限位部5621配合,使测温元件40不至于下沉过度,影响测温元件40的测温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围挡12内可设有多个隔板70,多个隔板70的一端与围挡12的内壁相连,多个隔板70的另一端朝向排水口13延伸,且隔板70靠近排水口13的一端具有台阶71,弹性件60的一端抵接在多个隔板70的台阶71处。
容易理解的是,弹性件60的一端抵接在隔板70上的台阶71上,一方面可对弹性件60的一端进行限位,使弹性件60的一端不会滑动,造成支撑组件50和测温元件40的倾斜或偏移,另一方面,可使弹性件60与集水槽11中的液体分隔开来,避免弹性件60长期接触液体造成腐蚀或者锈蚀。
为了进一步保证支撑组件50和测温元件40整体的装配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撑筒561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卡扣57,第二卡扣57用于将第二支撑架56与加热件30或底壳10卡合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55的顶端位于测温孔21中,至少第一支撑架55的顶端为硅胶制成的弹性端,测温元件40与弹性端相连,且测温元件40的测温端41覆盖在弹性端的端面上。
具体的,第一支撑架55的顶端位于测温孔21中,可避免测温元件40与测温孔21直接接触,防止测温元件40磨损损坏,第一支撑架55的顶端为硅胶制成的弹性端,通过弹性效果,可使测温元件40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以适应各种炊具,避免测温元件40的测温端41与炊具底部过度接触造成测温元件40和炊具的损坏,并且,将测温元件40的测温端41覆盖在弹性端的端面上,也可进一步防止液体从测温元件40与第一支撑架55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机体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50可以全部采用硅胶材料,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硅胶具有开放的多孔结构,比面积很大,能够吸附许多物质,也能起到一定的干燥作用,但是,在极高温度下,硅胶容易变形,导致测温元件40在硅胶制成的支撑组件50上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50除顶端之外,也可以采用电木,电木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耐高温性,即使在非常高的温度下,也能保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采用电木材料的支撑组件50能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防止支撑组件50高温变形而导致测温元件40无法与锅底之间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和弹性件,支撑组件可用于测温元件的限位和固定,在支撑组件的底端具有延伸至底壳上设置的集水槽的延伸筒,从测温元件与支撑组件之间的间隙渗入的液体可通过延伸筒的导水作用进入集水槽并排出机体外,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延伸筒上,延伸筒对弹性件起到限位导向作用,可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在集水槽围绕的底壳的内底面,可进一步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另外,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具有密封端,密封端与承载座的背面密封连接,第二支撑架具有支撑部,支撑部抵接于密封端的底面,给予密封端以支撑力,使密封端与承载座之间更加紧密贴合,防止液体从测温孔与测温组件之间的间隙进入机体内。进一步的,加热件的部分顶端抵接于支撑部的底面,对密封端及支撑部进行支撑,可进一步使密封端与承载座之间紧密贴合,防止液体进入机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10)、承载座(20)、加热件(30),所述承载座(20)与所述底壳(10)围设成一个腔体,所述加热件(30)位于所述腔体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组件(200);
所述测温组件(200)包括:测温元件(40)和支撑组件(50);
所述支撑组件(50)包括:第一支撑架(55)和第二支撑架(56),所述第一支撑架(55)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56)上,所述测温元件(40)穿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架(55)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撑架(56)与所述加热件(30)和/或所述底壳(10)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架(55)具有向外延伸的密封端(52),所述第二支撑架(56)的顶端具有沿所述密封端(52)向外延伸的支撑部(564),所述密封端(52)的一面与所述承载座(20)的背面密封抵接,所述密封端(52)的另一面与所述支撑部(564)的顶面抵接,所述加热件(30)的部分顶端抵在所述支撑部(564)的底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环形结构,且所述支撑部的外边缘与所述密封端的外边缘平齐,或者所述支撑部的外边缘超出所述密封端的外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面向所述密封端的一面为平面,且所述支撑部的硬度大于所述密封端的硬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60),所述弹性件(6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端相连,所述弹性件(60)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壳(10)的内底面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56)的底端具有延伸筒(51),所述延伸筒(51)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底壳(10)上设置的集水槽(11)内;
所述弹性件(60)的一端套接在所述延伸筒(51)上,所述弹性件(60)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水槽(11)内的内底面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20)上开设有测温孔(21),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位于所述测温孔(21)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筒(51)的外壁上具有第一卡扣(54),所述弹性件(6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扣(54)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56)包括外支撑筒(561)和设在所述外支撑筒(561)内的内支撑筒,且所述外支撑筒(561)和所述内支撑筒之间形成排水通道(563),所述外支撑筒(561)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排水通道(563)连通的开口;
且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底壳(10)内底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底壳(10)上设置的集水槽(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筒的底端朝向所述底壳(10)延伸形成所述延伸筒(51);
所述外支撑筒(561)的顶端沿着所述密封端的背面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支撑部(564)。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筒(561)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卡扣(57),所述第二卡扣(57)用于将所述第二支撑架(56)与所述加热件(30)或所述底壳(10)卡合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筒的顶端具有限位部(5621),所述测温元件(40)的底端位于所述内支撑筒内,且所述测温元件(40)的底端具有与所述限位部(5621)配合的凸起(43)。
12.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支撑架(55)的顶端为硅胶制成的弹性端,所述测温元件(40)与所述弹性端相连,且所述测温元件(40)的测温端(41)覆盖在所述弹性端的端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52)朝向所述承载座(20)的背面的一面上具有挡水筋(53)。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0)的内底面上具有围挡(12),所述围挡(12)和所述底壳(10)的部分内底面围成集水槽(11),所述围挡(12)内的所述底壳(10)内底面上开设排水口(1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12)内设有多个隔板(70),所述多个隔板(70)的一端与所述围挡(12)的内壁相连,所述多个隔板(70)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排水口(13)延伸;
且所述隔板(70)靠近所述排水口(13)的一端具有台阶(71);
所述弹性件(60)的一端抵接在多个所述隔板(70)的所述台阶(71)处。
CN202022733134.8U 2020-11-23 2020-11-23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198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3134.8U CN214198791U (zh) 2020-11-23 2020-11-23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3134.8U CN214198791U (zh) 2020-11-23 2020-11-23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8791U true CN214198791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47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3134.8U Active CN214198791U (zh) 2020-11-23 2020-11-23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98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95458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6281571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4198791U (zh) 烹饪器具
CN213395460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3395459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9733430U (zh) 蒸烤一体机
EP3714739A1 (en) Electric kettle
CN210540753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6349782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6281570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488277U (zh) 蒸汽烹饪设备
CN212591577U (zh) 一种早餐机结构
CN218626973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2027536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煮锅
CN210748672U (zh) 锅具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395461U (zh) 烹饪器具
CN217885767U (zh) 加热结构及炒菜机
CN215226733U (zh) 锅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605920U (zh) 一种电烤炉
CN217039692U (zh) 蒸汽电器
CN212912774U (zh) 烹饪可视的饭煲
CN212591595U (zh) 一种多功能的早餐机
CN2181543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236665U (zh)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CN218128167U (zh) 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