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6472U - 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6472U
CN215256472U CN202121379946.5U CN202121379946U CN215256472U CN 215256472 U CN215256472 U CN 215256472U CN 202121379946 U CN202121379946 U CN 202121379946U CN 215256472 U CN215256472 U CN 215256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intake
double
valve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799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学敏
毛清涯
朱灵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Hand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Hand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Hand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Hand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799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6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6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6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缸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本实用新型,包括发动机缸体,所述的发动机缸体上设有进排气缸体,所述的进排气缸体与发动机缸体相卡接配合,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内设有燃烧腔室,所述的进排气缸体内设有多进气部和连通式多排气组件,所述的多进气部和连通式多排气组件分别与燃烧腔室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多股空气同时从多进气部进入,通过燃烧腔室进行充分燃烧后,从连通式多排气组件进行分股同步排出,同步率较高,大大提高了缸内进排气量,同时采用对称式结构,使得缸内燃烧、进排气处于最大效率,确保了燃烧率,有效提高了缸内功率,实用性较强。

Description

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缸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依靠缸内燃烧发出功率,因此进入缸内的燃油和空气是最基本的两大要素,两者要合理调配燃烧才能完全,使功率大而燃油省。燃油的输入量或喷射量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而关键是空气。现有的发动机缸体在进行进排气燃烧时,虽然使用多气门结构,但是未采用对称式结构,导致同步率较低,无法保证进排气处于最大效率,实际燃烧率和缸内功率不佳。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双气门组[申请号:201220220899.4],包括一个排气门和一个进气门,排气门中心线开有贯通孔,进气门位于排气门的贯通孔内,排气门与进气门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本实用新型将进气门与排气门组合在一起形成气门组合,可在缸盖上设置多个气门组合,使进排气通道增大,使燃料更能充分燃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尤其是排气通道增大时,排气流速降低,使排气门的温度和温度应力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排气介质对气门及气门座的气体腐蚀,减少了排气对活塞的阻力,增加了动力的输出,降低了油耗。但是该方案仍然未采用对称式进排气结构,导致同步率较低,无法保证进排气处于最大效率,存在实际燃烧率和缸内功率不佳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缸体,所述的发动机缸体上设有进排气缸体,所述的进排气缸体与发动机缸体相卡接配合,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内设有燃烧腔室,所述的进排气缸体内设有多进气部和连通式多排气组件,所述的多进气部和连通式多排气组件分别与燃烧腔室相连通,所述的多进气部和连通式多排气组件相连通设置。
在上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中,所述的连通式多排气组件包括两个设置于进排气缸体内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沿进排气缸体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与多进气部相连通。
在上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中,所述的多进气部包括两个设置于进排气缸体上的双门进气管,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和燃烧腔室分别与双门进气管相连通,所述的双门进气管上设有外部连接件。
在上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中,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的中心线与燃烧腔室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的中心线与双门进气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也为锐角。
在上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中,所述的外部连接件包括设置于双门进气管上的外圈连接板,所述的外圈连接板上设有若干沿外圈连接板中心线对称的螺接孔,所述的螺接孔的中心线与双门进气管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在上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中,所述的进排气缸体内设有轻量化部,所述的轻量化部与连通式双门排气腔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中,所述的轻量化部包括设置于进排气缸体内的轻量化通槽,所述的轻量化通槽位于连通式双门排气腔正下方,所述的进排气缸体底部设有横向连接件。
在上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中,所述的横向连接件包括设置于进排气缸体底部的横向连接板,所述的横向连接板内设有若干沿横向连接板中心线对称的横向连接孔,所述的横向连接孔位于轻量化通槽下方。
在上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中,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内设有减重腔,所述的减重腔与轻量化通槽相连通设置,所述的发动机缸体上设有散热件,所述的散热件与进排气缸体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中,所述的散热件包括若干设置于发动机缸体上的散热片,所述的若干散热片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片散热片之间形成环形散热槽。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多股空气同时从多进气部进入,通过燃烧腔室进行充分燃烧后,从连通式多排气组件进行分股同步排出,同步率较高,大大提高了缸内进排气量,同时采用对称式结构,使得缸内燃烧、进排气处于最大效率,确保了燃烧率,有效提高了缸内功率,实用性较强。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重腔,对发动机缸体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减重腔与轻量化通槽相连通设置,形成互通式联通轻量化效果,结构统一。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片,在燃烧腔室进行燃烧工作时,通过散热片进行辅助散热,环形散热槽可有效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进排气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进排气缸体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发动机缸体1、进排气缸体2、燃烧腔室3、多进气部4、连通式多排气组件5、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双门进气管7、外部连接件8、外圈连接板9、螺接孔10、轻量化部11、轻量化通槽12、横向连接件13、横向连接板14、横向连接孔15、减重腔16、散热件17、散热片18、环形散热槽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缸体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1上设有进排气缸体2,所述的进排气缸体2与发动机缸体1相卡接配合,所述的发动机缸体1内设有燃烧腔室3,所述的进排气缸体2内设有多进气部4和连通式多排气组件5,所述的多进气部4和连通式多排气组件5分别与燃烧腔室3相连通,所述的多进气部4和连通式多排气组件5相连通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多股空气同时从多进气部4进入,通过燃烧腔室3进行充分燃烧后,从连通式多排气组件5进行分股同步排出,同步率较高,大大提高了缸内进排气量,同时采用对称式结构,使得缸内燃烧、进排气处于最大效率,确保了燃烧率,有效提高了缸内功率,实用性较强。
结合图2、图4所示,所述的连通式多排气组件5包括两个设置于进排气缸体2内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沿进排气缸体2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与多进气部4相连通。
具体地说,多股空气从多进气部4进入后,通过燃烧腔室3进行充分燃烧后,从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进行分股同步排出,同步率较高,大大提高了缸内进排气量,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沿进排气缸体2中心线对称设置,采用对称式结构,使得缸内燃烧、进排气处于最大效率,确保了燃烧率,有效提高了缸内功率,实用性较强。
结合图2、图3所示,所述的多进气部4包括两个设置于进排气缸体2上的双门进气管7,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和燃烧腔室3分别与双门进气管7相连通,所述的双门进气管7上设有外部连接件8。
本实施例中,在进气时,空气从双门进气管7内进入,使得多股空气同时流入,大大提高了进气效率,外部连接件8可将双门进气管7与车体进行有效连接,连接效果较好。
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的中心线与燃烧腔室3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的中心线与双门进气管7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也为锐角,采用对称式互连结构,可进行有效进排气和燃烧。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外部连接件8包括设置于双门进气管7上的外圈连接板9,所述的外圈连接板9上设有若干沿外圈连接板9中心线对称的螺接孔10,所述的螺接孔10的中心线与双门进气管7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本实施例中,在安装过程中,将外圈连接板9与车体相抵,再通过紧固螺栓配合螺接孔10,进行有效连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拆装,操作简单方便。
所述的进排气缸体2内设有轻量化部11,所述的轻量化部11与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轻量化部11对进排气缸体2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所述的轻量化部11包括设置于进排气缸体2内的轻量化通槽12,所述的轻量化通槽12位于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正下方,所述的进排气缸体2底部设有横向连接件13。
本实施例中,轻量化通槽12对进排气缸体2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达到轻量化的目的,横向连接件13对进排气缸体2进行横向连接。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横向连接件13包括设置于进排气缸体2底部的横向连接板14,所述的横向连接板14内设有若干沿横向连接板14中心线对称的横向连接孔15,所述的横向连接孔15位于轻量化通槽12下方。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进排气缸体2进行横向连接时,将横向连接板14与车体进行抵接,通过紧固螺栓与横向连接孔15的配合,将进排气缸体2进行横向连接,实现多方位固定,避免进排气缸体2发生松动。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发动机缸体1内设有减重腔16,所述的减重腔16与轻量化通槽12相连通设置,所述的发动机缸体1上设有散热件17,所述的散热件17与进排气缸体2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减重腔16对发动机缸体1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减重腔16与轻量化通槽12相连通设置,形成互通式联通轻量化效果,结构统一,散热件17对发动机缸体1起到散热的作用。
结合图3所示,所述的散热件17包括若干设置于发动机缸体1上的散热片18,所述的若干散热片18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片散热片18之间形成环形散热槽19。
本实施例中,在燃烧腔室3进行燃烧工作时,通过散热片18进行辅助散热,环形散热槽19可有效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好,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散热片18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材料制成,散热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在使用过程中,空气从双门进气管7内进入,使得多股空气同时流入,大大提高了进气效率,通过燃烧腔室3进行充分燃烧后,从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进行分股同步排出,同步率较高,大大提高了缸内进排气量,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沿进排气缸体2中心线对称设置,采用对称式结构,使得缸内燃烧、进排气处于最大效率,确保了燃烧率,有效提高了缸内功率,实用性较强。
在安装过程中,将外圈连接板9与车体相抵,再通过紧固螺栓配合螺接孔10,进行有效连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拆装,操作简单方便,当需要对进排气缸体2进行横向连接时,将横向连接板14与车体进行抵接,通过紧固螺栓与横向连接孔15的配合,将进排气缸体2进行横向连接,实现多方位固定,避免进排气缸体2发生松动。
减重腔16对发动机缸体1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减重腔16与轻量化通槽12相连通设置,形成互通式联通轻量化效果,结构统一,
在燃烧腔室3进行燃烧工作时,通过散热片18进行辅助散热,环形散热槽19可有效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发动机缸体1、进排气缸体2、燃烧腔室3、多进气部4、连通式多排气组件5、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双门进气管7、外部连接件8、外圈连接板9、螺接孔10、轻量化部11、轻量化通槽12、横向连接件13、横向连接板14、横向连接孔15、减重腔16、散热件17、散热片18、环形散热槽1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缸体(1)上设有进排气缸体(2),所述的进排气缸体(2)与发动机缸体(1)相卡接配合,所述的发动机缸体(1)内设有燃烧腔室(3),所述的进排气缸体(2)内设有多进气部(4)和连通式多排气组件(5),所述的多进气部(4)和连通式多排气组件(5)分别与燃烧腔室(3)相连通,所述的多进气部(4)和连通式多排气组件(5)相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式多排气组件(5)包括两个设置于进排气缸体(2)内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沿进排气缸体(2)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与多进气部(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进气部(4)包括两个设置于进排气缸体(2)上的双门进气管(7),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和燃烧腔室(3)分别与双门进气管(7)相连通,所述的双门进气管(7)上设有外部连接件(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的中心线与燃烧腔室(3)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的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的中心线与双门进气管(7)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也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连接件(8)包括设置于双门进气管(7)上的外圈连接板(9),所述的外圈连接板(9)上设有若干沿外圈连接板(9)中心线对称的螺接孔(10),所述的螺接孔(10)的中心线与双门进气管(7)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排气缸体(2)内设有轻量化部(11),所述的轻量化部(11)与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的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量化部(11)包括设置于进排气缸体(2)内的轻量化通槽(12),所述的轻量化通槽(12)位于连通式双门排气腔(6)正下方,所述的进排气缸体(2)底部设有横向连接件(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连接件(13)包括设置于进排气缸体(2)底部的横向连接板(14),所述的横向连接板(14)内设有若干沿横向连接板(14)中心线对称的横向连接孔(15),所述的横向连接孔(15)位于轻量化通槽(12)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缸体(1)内设有减重腔(16),所述的减重腔(16)与轻量化通槽(12)相连通设置,所述的发动机缸体(1)上设有散热件(17),所述的散热件(17)与进排气缸体(2)的位置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件(17)包括若干设置于发动机缸体(1)上的散热片(18),所述的若干散热片(18)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片散热片(18)之间形成环形散热槽(19)。
CN202121379946.5U 2021-06-21 2021-06-21 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 Active CN215256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9946.5U CN215256472U (zh) 2021-06-21 2021-06-21 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9946.5U CN215256472U (zh) 2021-06-21 2021-06-21 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6472U true CN215256472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81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79946.5U Active CN215256472U (zh) 2021-06-21 2021-06-21 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64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5887B (zh) 增压直喷发动机缸盖及其冷却水套结构
CN102536494A (zh) 柴油机气缸体冷却水套结构
CN114046210B (zh) 一种汽油机冷却水套结构
CN215256472U (zh) 踏板式摩托车单缸双气门发动机
CN206448889U (zh) 双气道柴油机进气管
CN203383916U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套
CN201277163Y (zh) 内燃机式新型高效节能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
CN204152662U (zh) 混合动力汽车用双缸四冲程发动机气缸盖
CN109404159A (zh) 一种带有防爆阀的大功率v型柴油机机体
CN201696162U (zh) 一种热气机用组合式机身
CN201826967U (zh) 一种气缸盖总成
CN210068330U (zh) 高性能船用柴油机气缸盖
CN212154974U (zh) 活塞头部的冷却结构
CN203374373U (zh) 一种集成排气歧管的气缸盖
CN217270512U (zh) 强化燃烧室喉口冷却的柴油机铝活塞
CN201407167Y (zh) 内燃机式新型活塞空压机气缸盖
CN212958880U (zh) 气缸全水环结构
CN201003431Y (zh) 微车十六气门双顶置凸轮气缸盖总成
CN215170406U (zh) 一种一体复合式发动机缸体
CN201071765Y (zh) 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缸盖
CN114837843B (zh) 一种适用于紧凑型多缸柴油机的连体气缸套
CN212250261U (zh) 一种散热效率高的活塞
CN213929106U (zh) 一种用于内燃机组合活塞的螺母
CN216111031U (zh) 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发动机以及车辆
CN201218143Y (zh) 1.8-2.4升柴油发动机缸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