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5337U - 多功能锁体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5337U
CN215255337U CN202120273547.4U CN202120273547U CN215255337U CN 215255337 U CN215255337 U CN 215255337U CN 202120273547 U CN202120273547 U CN 202120273547U CN 215255337 U CN215255337 U CN 215255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transmission structure
bolt
tongue
lock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735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官政玄
李长民
张文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ir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ir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ir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ir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735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5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5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5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多功能锁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传动结构、第二传动结构、第一锁舌、第二锁舌以及辅助舌;壳体上设有分别供第一锁舌、第二锁舌伸出壳体外部的第一开口,以及供辅助舌伸出壳体外部的第二开口;第一传动结构连接把手,通过第一传动结构带动第一锁舌运动;第二传动结构通过电机驱动,通过第二传动结构带动第二锁舌构运动;壳体内设有感应开关、提示模块,当锁体处于锁住状态时,辅助舌触发感应开关,提示模块发出提示;使用时,通过第二传动结构进行电动开锁,然后在通过用户手动操作第一传动结构进行开锁,电动、手动二者一同配合开锁,多形式上锁,使锁体的安全性更高。

Description

多功能锁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锁体。
背景技术
锁体是锁的组成部分之一,锁体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单向锁体、三向锁体、四向锁体等,一般用在门上,负责室内的基本防盗工作,锁芯是控制锁体运行的,锁体就是负责把门和锁起来的作用,在防盗上起着重要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锁体样式丰富多彩,但是锁体的核心部分,其实都大同小异,有的锁体通过电机驱动上锁,有的则是机械驱动上锁。进一步讲,有些锁体会配有减速装置来提升其静音效果,而有些锁体会配置一些传感器来提升其可控性。然而,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锁体中,其功能点或者结构点特征都比较单一,缺少一种功能结构组合齐全的锁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锁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锁体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多功能锁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传动结构、第二传动结构、第一锁舌、第二锁舌以及辅助舌;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供所述第一锁舌、所述第二锁舌伸出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一开口,以及供所述辅助舌伸出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传动结构连接把手,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一锁舌运动;所述第二传动结构通过电机驱动,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二锁舌构运动;所述壳体内设有感应开关、提示模块,当锁体处于锁住状态时,所述辅助舌触发所述感应开关,所述提示模块发出提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锁舌,所述第二转动件上具有多个卡位,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延伸至所述卡位内;当驱动所述把手时,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锁舌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内转动件和外转动件,所述内转动件与所述外转动件呈分离布置;所述把手包括内把手和外把手,所述内转动件连接所述内把手,所述外转动件连接所述外把手;当转动所述外把手时,所述外转动件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第三转动件,所述第二锁舌包括锁舌拨片,所述锁舌拨片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三转动件,所述第三转动件上设有卡条,所述卡条朝向所述卡槽的方向延伸,并嵌入在所述卡槽内;当所述第三转动件转动时,所述卡条带动所述锁舌拨片移动。
进一步的,沿所述卡槽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所述卡槽的两侧侧壁分别相互远离延伸布置;所述卡槽的两侧侧壁远离所述卡槽的槽底的一端设有定位部;当所述卡条与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一侧的所述定位部相抵接时,所述第一锁舌处于伸出状态;当所述卡条与远离所述第二开口一侧的所述定位部相抵接时,所述第一锁舌处于收缩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锁舌上连接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件上的卡位处,且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内转动件对接;当旋转所述内把手时,所述内转动件转动,所述内转动件带动所述联动件与所述第二锁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活动设有多个导向板,多个所述导向板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二锁舌的两侧;所述导向板上设有滑道,所述锁舌拨片上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穿过所述滑道;沿所述滑道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所述滑道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并朝向所述第二锁舌的中心方向倾斜延伸布置;当所述第二锁舌收缩时,位于所述第二锁舌两侧的所述导向板分别朝向所述第二锁舌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道的一端具有平行段,所述平行段呈水平布置;当所述凸柱移至所述平行段时,所述第一锁舌属处于收缩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锁舌包括多个贴片,所述多个贴片叠合布置在所述锁舌拨片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锁体包括安全舌和第三传动结构,所述安全舌连接所述第三传动结构;通过用户驱动所述第三传动结构使所述安全舌伸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锁体,使用时,通过第二传动结构进行电动开锁,然后在通过用户手动操作第一传动结构进行开锁,电动、手动二者一同配合开锁,多形式上锁,使锁体的安全性更高,且当锁体锁上后,辅助舌会触发感应开关,使提示模块发出提示,提示用户锁体已处于锁住状态,帮助用户确保锁体处于锁住状态,使用起来更安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锁体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锁体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锁体的内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锁舌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锁舌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齿轮传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齿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锁体的内部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多功能锁体,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第一传动结构、第二传动结构、第一锁舌13、第二锁舌15、辅助舌14、感应开关23、提示模块25以及控制板24,控制板24分别与感应开关23与提示模块25电性连接;第一传动结构对应连接第一锁舌13,第二传动结构对应连接第二锁舌15,第一传动结构连接把手,用户通过把手驱动第一传动结构运转,从而实现第一锁舌13的伸缩;第二传动结构由电机26驱动,电机26与控制板24电性连接,用户可通过密码输入、指纹或者使用房卡感应等等的方式进行识别,由控制板24控制电机26驱动,从而实现第二传动结构的运转,使第二锁舌15伸缩。
上述提供的多功能锁体,使用时,通过第二传动结构进行电动开锁,然后在通过用户手动操作第一传动结构进行开锁,电动、手动二者一同配合开锁,多形式上锁,使锁体的安全性更高,且当锁体锁上后,辅助舌14会触发感应开关23,使提示模块25发出提示,提示用户锁体已处于锁住状态,帮助用户确保锁体处于锁住状态,使用起来更安全便捷。
壳体10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多个第一开口11分别供第一锁舌13、第二锁舌15伸出至壳体10外,辅助舌14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口12延伸至壳体10外部,另一端朝向感应开关23的方向延伸,当锁体处于锁住状态时,辅助舌14由于在门框上未设置对应的孔,而使辅助舌14由于被门框抵住而朝壳体10内伸缩,壳体10内设有多个定位柱,多个定位柱排列呈供辅助舌14另一端移动的移动通道,移动通道的端部朝向感应开口的方向延伸,对辅助舌14的移动轨道进行定位,确保锁体在锁住状态下,辅助舌14的另一端顺利抵触感应开关23,当感应开关23触发时,提示模块25发出提示,提示用户锁体现处于锁住状态。
进一步的,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第一转动件17和第二转动件18,第一转动件17连接第一锁舌13,且第一转动件17上设有卡接部171,第二转动件18包括内转动件182和外转动件183,内转动件182与外转动件183呈同轴正对布置,且内转动件182与外转动件183呈分离布置,也就是说,当内转动件182转动时,外转动件183不转动;把手包括内把手20和外把手21,内转动件182连接内把手20,外转动件183连接外把手21;当用户在室外时,首先使用指纹或密码或门卡等等首先驱动第二传动结构转动,使第二锁舌15收缩,与门框上的锁孔脱离,然后在手动驱动外把手21,使第一传动结构转动,使第一锁舌13收缩,即可将门打开。
其中的第一锁舌13为双向舌,包括斜舌一130和斜舌二131,斜舌一130和斜舌二131沿纵向方向排列布置,且斜舌一130上的倾斜面朝向斜舌二131所在的一侧,斜舌二131上的倾斜面朝向斜舌一130所在的一侧,双向舌的设置,安全性更高。
进一步的,第二锁舌15上连接有联动件152,联动件152的端部朝向第一转动件17的方向延伸,且与内转动件182对接,当用户位于室内时,直接转动内把手20,此时第一转动结构转动,其中内转动件182抵住联动件152的端部移动,使联动件152带动第二锁舌15、第二传动结构转动,其中第二传动结构连接有应急开锁结构,可以是通过钥匙开锁的钥匙孔或者其它开锁结构,当用户在室内转动内把手20,无法使第二锁舌15收缩时,即可使用应急开锁结构进行开锁。
其中的第二转动件18上设有多个凸起部181,相邻两个凸起部181之间形成卡位180,第一转动件17上的卡接部171朝向第二转动件18延伸,并延伸至卡位180内,当转动把手使第二转动件18转动时,第二转动件18带动第一转动件17转动,且第一转动件17与第二转动件18的转动方向相反,也就是当沿逆时针转动把手时,第二转动件18沿逆时针转动,第一转动件17沿顺时针转动。
辅助舌14上设有限位部,第一转动件17上设有限位槽,限位部的端部朝向第一转动件17的方向延伸并嵌入在限位槽内,当锁体处于锁住状态时,辅助舌14处于被压缩状态,此时限位部将第一转动件17紧紧抵住,当有人撬锁时,主要是拿工具将第一锁舌13朝壳体10的方向压,此时限位部抵住第一转动件17,可有效避免在第一锁舌13被朝内压时第一转动件17转动,提高锁体的安全性。
第一转动件17上连接有弹簧170,弹簧170的一端连接第一转动件17,另一端固定在壳体10内,当旋转把手使第一锁舌13收缩时,弹簧170处于拉伸状态,松开把手后,在弹簧170的弹力作用下,可使第一转动件17转回原位,第一锁舌13也伸出至原来的位置。
第二传动结构包括第三转动件19和齿轮组件,齿轮组件与第三转动件19通过同轴杆连接,当用户在室外使用指纹或密码或门卡等等开锁方式开锁时,驱动电机26,电机26驱动同轴杆转动,从而带动齿轮组件与第三转动件19转动,使第二锁舌15收缩。
第二锁舌15包括锁舌拨片150和多个方舌,多个方舌设置在锁舌拨片150的一端,锁舌拨片150的另一端活动布置在壳体10上,锁舌拨片150上设有卡槽153,卡槽153的槽口朝向第三转动件19布置,且沿卡槽153槽底至槽口的方向,卡槽153的两侧侧壁154分别沿远离所述卡槽153中心的方向延伸布置,且两侧侧壁154呈圆弧状;第三转动件19上设有卡条190,卡条190朝向卡槽153的方向延伸,并延伸至卡槽153内;卡槽153的两侧侧壁154端部,也就是远离卡槽153槽底的一侧,形成有定位部155,当第三转动件19转动,使卡条190朝向方舌的方向移动时,卡条190沿着靠近方舌的一侧的侧壁154滑动,将第一锁舌13朝向第一开口11的方向移动,由于弧形状的侧壁154,可使移至侧壁154上的卡条190沿着侧壁154顺利移动,直到卡条190与定位部155向抵接,此时方舌扣入门框上的锁扣内,实现第一锁舌13的锁住;开门时,电机26驱动第三转动件19沿背离方舌的方向转动,此时卡条190沿远离方舌的方向移动,第一锁舌13也朝壳体10内收缩,卡条190移至卡槽153槽底的位置后,继续移动,直到卡条190与另一侧的定位部155相抵接,此时第二锁舌15完全处于开锁状态。
进一步的,壳体10内活动设有两个导向板22,导向板22上设有滑道221,锁舌拨片150上设有凸柱156,凸柱156穿过滑道221,将导向板22与锁舌拨片150连接,两个导向板22分别位于第一锁舌13的上下两侧,沿滑道221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滑道221朝向方舌的方向,且两个滑道221相向倾斜延伸布置,在滑道221的一端具有一平行段220,平行段220呈水平状布置;当第一锁舌13处于锁住状态,此时凸柱156位于滑道221的另一端的端部位置;对第一锁舌13进行开锁的过程中,凸柱156沿着滑道221的一端的方向滑动,而两个导向板22分别朝向锁舌拨片150的中心方向移动,直到凸柱156滑至平行段220内,此时第一锁舌13处于收缩状态,也就是第一锁舌13处于开锁状态。
导向板22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确保导向板22沿纵向方向来回移动,使第一锁舌13稳定伸缩,避免出现第一锁舌13两侧收缩长度不同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多功能锁体包括安全舌16,安全舌16由第三传动结构160驱动伸缩,第三传动结构160通过用户在室内手动转动,实现安全舌16的开关。
锁舌拨片150上设有防锯断结构,第二锁舌15包括多个贴片151;锁舌拨片150上设有安装孔3,用于安装防锯断结构,方锯断结构包括连接轴275和金属块27,连接轴275的两端分别与锁舌拨片150固定,金属块27活动套设在连接轴275上,金属块27呈圆柱状,为烙刚,可相对于连接轴275与锁舌拨片150滚动;多个贴片151则分别叠合布置在锁舌拨片150的两侧,多个贴片151与锁舌拨片150叠合铆接,将锁舌拨片150与防锯断结构夹在贴片151之间。
当有人使用工具对锁舌进行锯断时,当锯至金属块27的位置时,由于金属块27的位置不固定,且可相对于锁舌拨片150和连接轴275滚动,当工具锯至金属块27时,金属块27滚动,导致被锯的位置不断改变,从而增大被锯断难度,且多个贴片151的布置结构,便于拆装与更换,且可通过选择安装贴片151的数量改变锁舌的厚度,从而便于适应不同尺寸的锁槽。
安装孔的两侧分别相背离延伸形成内槽,防锯断结构包括连接轴275,连接轴275的两端分别嵌入两个内槽,并与锁舌拨片150连接;金属块27套设在连接轴275上,连接轴275的两端分别设有套箍件272,套箍件272的直径略大于连接轴275的直径,套箍件272上连接有多个连接条273,多个连接条273间隔布置,且多个连接条273的端部分别延伸金属块27的端部,并与金属块27固定,连接金属块27与连接轴275,确保金属块27顺利滚动,且金属块27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足够长,也就是工具无法接触到金属块27的两端,无法直接从金属块27的侧边被锯入,确保工具锯断锁舌过程中,一定锯遇金属块27。
金属块27的横截面积大于锁舌拨片150的横截面积,与锁舌拨片150相接触的贴片151形成对接贴片151,对接贴片151沿远离金属块27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凹槽,金属块27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位于锁舌拨片150两侧的凹槽,适当增大金属块27的直径,防锯断效果更佳。
金属块27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块体270,多个块体270间隔布置在金属块27的外表面,且相邻两个块体270之间呈间隔错位布置;且块体270的外表面为抛光弧面,且沿块体270的中部至块体270的外周的方向,块体270的厚度逐渐减小;这样,当外人使用工具将锁舌锯至金属块27的位置时,块体270表面的抛光面可使工具打滑,且块体270的厚度从块体270的中部至外周递减,块体270错位布置,再加上金属块27的转动,可使用于锯断的工具无法停留在一个地方进行锯断,锯断位置不断变化,从而增大锯断难度。
相邻块体270之间设有多个呈椎体状的凸起271,且凸起271的高度大于块体270外周的高度,多个凸起271错位排列布置在块体270之间,当工具由于块体270表面而打滑,滑至两个块体270之间时,位于两个块体270之间的凸起271可使工具磨损,由于块体270呈错位布置,因此工具无法在其中两个块体270之间停留,则会继续滑至下一个凸起271处,这样可以在有效减小工具对凸起271的损伤时继续磨损工具。
进一步的,金属块27内部中空布置,且连接轴275也可相对于锁舌拨片150转动,连接轴275上设有滚柱274,滚柱274位于金属块27内部,且滚柱274与金属块27呈分离布置,当金属块27被切开时,由滚柱274接替,继续滚动,以使工具无法固定锯在固定位置的方式来增大锯断难度;且滚柱274的表面也设有外表面抛光呈弧形的多个凸块,多个凸块呈错位布置,使工具在锯断过程中不断打滑,再次增大锯断难度;且凸块之间也设有多个椎体状的凸起271,继续磨损已受损的工具。
另外,第二传动结构包括齿轮传动结构,齿轮传动结构对于限制旋转角度的齿轮传动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在开关第二锁舌15时,需要通过齿轮传动结构移动控制第三转动件19转动,从而使第二锁舌15移动,齿轮传动结构包括第一齿轮281、第二齿轮282、从动齿轮284以及驱动电机,第一齿轮281与第二齿轮282通过连轴280同轴连接,从动齿轮284与第二齿轮282相啮合,第一齿轮281与第二齿轮282之间分离布置,且第一齿轮281与第二齿轮282之间连接有弹性结构,通过驱动电机同时驱动第一齿轮281、第二齿轮282转动,通过第二齿轮282带动从动齿轮284转动,而从动齿轮284带动第三转动件19转动,当第三转动件19无转动空间时,从动齿轮284停止转动时,弹性结构包括拉簧289,在拉簧289的作用下,第二齿轮282沿远离第一齿轮281的方向移动,与从动齿轮284分离,避免齿轮传动结构卡死,当电机停止驱动后,第二齿轮282在拉簧289的作用下回弹到原位,与从动齿轮284啮合,等待下一次电机驱动第一齿轮281、第二齿轮282反转,用作开关锁的话,此类转动方式安全性更高。
当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齿轮281、第二齿轮282转动,第二齿轮282带动从动齿轮284转动,当从动齿轮284无法继续转动时,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第二齿轮282与从动齿轮284分离,从而避免传动结构卡死,且弹性结构起到一定的缓冲、恢复作用,减小第二齿轮282与从动齿轮284之间的磨损,且在驱动电机停止驱动后,在弹性结构的弹力作用下,将第二齿轮282拉回原位,使第二齿轮282再次与从动齿轮284啮合,便于准备下一次的转动,且安全性高。
沿连轴280一端的方向,第二齿轮282、第一齿轮281依次布置;连轴280的一端形成端头286,第一齿轮281具有连接孔,第一齿轮281通过连接孔套设在连轴280上,且端头286的直径大于连接孔的直径,将第一齿轮281的位置固定,连轴280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机。
拉簧289套设在连轴280上,且位于第一齿轮281与第二齿轮282之间,拉簧289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齿轮281、第二齿轮282,当第二齿轮282与从动齿轮284相啮合时,拉簧289处于原长状态,当从动齿轮284无法转动时,第二齿轮282沿远离第一齿轮281的方向移动,与从动齿轮284分离,此时,拉簧289处于被拉伸状态,当电机停止转动,在拉簧289拉力的作用下,第二齿轮282回到原位,与从动齿轮284相啮合。
进一步的,第二齿轮282具有通孔,第二齿轮282通过通孔290与连轴280连接,第二齿轮282具有弹性部,弹性部环绕布置形成通孔290,且沿通孔290至外周的方向,形成有多条弹性条291,多条弹性条291间隔布置,且每个弹性条291与各个齿牙一一对应,相邻两个弹性条291之间形成压缩区292,沿通孔290至外周的方向,压缩区292的面积逐渐减小;且压缩区292的厚度小于弹性条291的厚度,当从动齿轮284停止转动时,弹性部能帮助第二齿轮282有一个缓冲的作用,然后再沿远离第一齿轮281的方向移动,与从动齿轮284分离。
进一步的,连轴280上设有缓冲齿轮285,缓冲齿轮285位于第二齿轮282远离第一齿轮281的一侧;当从动齿轮284停止转动时,第一齿轮281朝向缓冲齿轮285的方向移动,将缓冲齿轮285压缩,当驱动电机停止驱动后,在缓冲齿轮285与拉簧289的拉力作用下,使第二齿轮282回复原位。
第二齿轮282朝向第一齿轮281的一面设有缓冲齿轮283,缓冲齿轮283上的齿牙具有弹性;缓冲齿轮283与第二齿轮282的齿数、模数均相同,且缓冲齿轮283上的各个齿牙与第二齿轮282的各个齿牙一一对应,由于被弹回的第二齿轮282很容易与从动齿轮284发生碰撞,缓冲齿轮283能有效减小碰撞带来的损伤。
进一步的,第二齿轮282与缓冲齿轮283的厚度之和大于从动齿轮284的厚度,确保第二齿轮282被弹回时与从动齿轮284顺利啮合。
进一步的,从动齿轮284朝向第一齿轮281的一侧设有凸柱287,凸柱287朝向第一齿轮的方向延伸,凸柱287上设有挡片288,挡片288的半径大于从动齿轮284的齿沟至从动齿轮284中心的距离,若第二齿轮282受到的弹力过大,导致回弹过多,挡片288则会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且挡片288与从动齿轮284之间的距离与从动齿轮284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齿轮282的厚度,因此可确保第二齿轮282回弹后,与从动齿轮284顺利啮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多功能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传动结构、第二传动结构、第一锁舌、第二锁舌以及辅助舌;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供所述第一锁舌、所述第二锁舌伸出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一开口,以及供所述辅助舌伸出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传动结构连接把手,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一锁舌运动;所述第二传动结构通过电机驱动,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二锁舌构运动;所述壳体内设有感应开关、提示模块,当锁体处于锁住状态时,所述辅助舌触发所述感应开关,所述提示模块发出提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锁舌,所述第二转动件上具有多个卡位,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延伸至所述卡位内;当驱动所述把手时,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锁舌伸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内转动件和外转动件,所述内转动件与所述外转动件呈分离布置;所述把手包括内把手和外把手,所述内转动件连接所述内把手,所述外转动件连接所述外把手;当转动所述外把手时,所述外转动件转动。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第三转动件,所述第二锁舌包括锁舌拨片,所述锁舌拨片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三转动件,所述第三转动件上设有卡条,所述卡条朝向所述卡槽的方向延伸,并嵌入在所述卡槽内;当所述第三转动件转动时,所述卡条带动所述锁舌拨片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锁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卡槽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所述卡槽的两侧侧壁分别相互远离延伸布置;所述卡槽的两侧侧壁远离所述卡槽的槽底的一端设有定位部;当所述卡条与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一侧的所述定位部相抵接时,所述第一锁舌处于伸出状态;当所述卡条与远离所述第二开口一侧的所述定位部相抵接时,所述第一锁舌处于收缩状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舌上连接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件上的卡位处,且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内转动件对接;当旋转所述内把手时,所述内转动件转动,所述内转动件带动所述联动件与所述第二锁舌移动。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活动设有多个导向板,多个所述导向板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二锁舌的两侧;所述导向板上设有滑道,所述锁舌拨片上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穿过所述滑道;沿所述滑道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所述滑道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并朝向所述第二锁舌的中心方向倾斜延伸布置;当所述第二锁舌收缩时,位于所述第二锁舌两侧的所述导向板分别朝向所述第二锁舌的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的一端具有平行段,所述平行段呈水平布置;当所述凸柱移至所述平行段时,所述第一锁舌属处于收缩状态。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舌包括多个贴片,所述多个贴片叠合布置在所述锁舌拨片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锁体包括安全舌和第三传动结构,所述安全舌连接所述第三传动结构;通过用户驱动所述第三传动结构使所述安全舌伸缩。
CN202120273547.4U 2021-01-29 2021-01-29 多功能锁体 Active CN215255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3547.4U CN215255337U (zh) 2021-01-29 2021-01-29 多功能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3547.4U CN215255337U (zh) 2021-01-29 2021-01-29 多功能锁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5337U true CN215255337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00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73547.4U Active CN215255337U (zh) 2021-01-29 2021-01-29 多功能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5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3689B (zh)
CN101839088A (zh) 改进结构的智能锁
WO2004102007A8 (en) Arrangement for guiding the deadlocking of a latch bolt in a door lock
CN218862324U (zh) 锁组件以及具有该锁组件的门或窗组件
CN215255337U (zh) 多功能锁体
CN207436697U (zh) 一种斜舌换向结构
CN210264247U (zh) 一种全自动锁体
CN112761431A (zh) 多功能锁体
CN108005489B (zh) 一种智能锁
CN214996782U (zh) 辅助感应的锁体
CN108005488B (zh) 一种具有联动开门功能的智能锁
KR101674167B1 (ko) 무전원 방식 양방향 구동 모티스
WO2002066774A8 (en)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a latch bolt in a door lock
CN112009600B (zh) 感应锁上锁机构
TWI679337B (zh) 感應鎖上鎖機構
CN111075276A (zh) 一种防爆门组件
KR100664694B1 (ko) 전자식 잠금장치
CN214576314U (zh) 一种锁舌机构及锁具
TWI653166B (zh) 交通工具之遙控電門開關補救構造及防偷裝置
CN214996737U (zh) 多组合转动方向的传动结构
CN219262025U (zh) 一种指纹挂锁
CN110306881B (zh) 全自动电子锁
KR100665310B1 (ko) 강화유리 도어의 이중 잠금장치
CN212453982U (zh) 一种里外推拉自由门锁
CN215889639U (zh) 一种锁体及智能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