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6787U - 分液装置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分液装置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16787U
CN215216787U CN202120993705.3U CN202120993705U CN215216787U CN 215216787 U CN215216787 U CN 215216787U CN 202120993705 U CN202120993705 U CN 202120993705U CN 215216787 U CN215216787 U CN 215216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eparation
shell
liquid
main channel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37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炎峰
魏文建
王冠军
石雷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937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16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16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16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液装置及换热器,分液装置包含分液头、膨胀阀以及入口;分液头包含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并共同形成主通道和多个分液通道,分液通道一端连通于主通道底部,另一端开口于分液头周缘而形成分液出口;膨胀阀设置于主通道顶部,入口连通于主通道。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较高,加工一致性较佳,且可以根据两相制冷剂气液分离专门设计,从而实现良好的分液效果。另外,膨胀阀直接与分液头结合可以提高制冷系统效率,因为没有中间管件,因此没有多余的分液影响。

Description

分液装置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液装置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翅片管换热器的分配头通常由黄铜头经过精密加工而成。此类现有分配头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生产效率较慢,经常出现加工一致性差等问题,而且也经常出现焊堵等问题。另外,此类现有分配头的普适性不佳,例如在设计工况为分液较高,当流量降低时分液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加工一致性较佳、生产效率较高的分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分液装置的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分液装置,其中,所述分液装置包含分液头、膨胀阀以及入口;所述分液头包含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并共同形成主通道和多个分液通道,所述分液通道一端连通于所述主通道底部,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分液头周缘而形成分液出口;所述膨胀阀设置于所述主通道顶部,所述入口连通于所述主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中部具有通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多个第一槽,所述第一槽一端连通于所述通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周缘;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多个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中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周缘;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对接形成所述分液头,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壳体顶部共同形成所述主通道,所述多个第一槽与所述多个第二槽共同形成连通于所述主通道的所述多个分液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呈伞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一槽;所述第二壳体呈伞状结构,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面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二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分液通道的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焊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焊接采用铜箔作为焊料,并采用钎焊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膨胀阀为电子膨胀阀或者热力膨胀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分液装置还包含接管;所述接管以一端管口连接于所述主通道;其中,所述膨胀阀设置于所述接管的另一端管口,所述入口设置于所述接管,并连通于所述接管的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包含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分液装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及换热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包含分液头,分液头包含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并共同形成主通道和多个分液通道,分液通道一端连通于主通道底部,另一端开口于分液头周缘而形成分液出口。膨胀阀设置于主通道顶部,入口连通于主通道。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较高,加工一致性较佳,且可以根据两相制冷剂气液分离专门设计,从而实现良好的分液效果。另外,膨胀阀直接与分液头结合可以提高制冷系统效率,因为没有中间管件,因此没有多余的分液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分液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示出的分液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示出的分液装置的另一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分液头;
110.第一壳体;
111.第一槽;
120.第二壳体;
121.第二槽;
130.主通道;
140.分液通道;
200.膨胀阀;
301.入口;
302.分液出口;
310.入口管路;
320.出口管路;
400.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的立体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是以应用于翅片管换热器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换热装置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包含分液头100、膨胀阀200以及入口301。配合参阅图2和图3,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分液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分液装置的另一立体图。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液头100包含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并共同形成主通道130和多个分液通道140。每条分液通道140的一端连通于主通道130的底部,分液通道140的另一端开口于分液头100的周缘而形成分液出口302。膨胀阀200设置在主通道130的顶部,入口301连通于主通道13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较高,加工一致性较佳,且可以根据两相制冷剂气液分离专门设计,从而实现良好的分液效果。另外,膨胀阀200直接与分液头100结合可以提高制冷系统效率,因为没有中间管件,因此没有多余的分液影响。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中部具有通孔,第一壳体110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槽111,第一槽111的一端连通于通孔,第一槽11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壳体110的周缘。同时,第二壳体120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槽121,第二槽121的一端位于第二壳体120的中部,第二槽12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120的周缘。在此基础上,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对接而形成分液头100,通孔与第二壳体120的顶部共同形成主通道130,多个第一槽111与多个第二槽121共同形成多个分液通道140,且这些分液通道140各一端分别连通于主通道130,各另一端分别开口于分液头100周缘而形成多个分液出口302。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基于第一壳体110设置有多个第一槽111,且第二壳体120设置有多个第二槽121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可以大致呈伞状结构,第一壳体110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槽111。同时,第二壳体120可以大致呈伞状结构,且与第一壳体110的形状相匹配,第二壳体120的顶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槽12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可以分别为上下两个由模具冲压而成的成型件。另外,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材料。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液通道140的截面可以大致为圆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分液通道140的截面可以大致呈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可以通过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基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通过焊接连接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焊接可以采用铜箔作为焊料,并可以采用钎焊工艺,具体可以例如真空钎焊或者隧道炉钎焊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膨胀阀200可以为电子膨胀阀200或者热力膨胀阀200。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还可以包含接管400。具体而言,接管400以自身的一端管口连接于分液头100的主通道130,且膨胀阀200可以设置在接管400的另一端管口上。入口301设置于接管400,并连通于接管400的管腔,从而通过接管400的管腔间接连通于主通道130。
如图3所示,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设置于换热器时的部分结构立体图。具体而言,分液装置的入口301连接有入口管路310,且分液装置的多个分液出口302分别连接有多个出口管路320。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分液装置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分液装置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分液装置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基于上述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的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器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器包含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的分液装置。
在此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换热器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换热器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换热器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包含分液头,分液头包含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并共同形成主通道和多个分液通道,分液通道一端连通于主通道底部,另一端开口于分液头周缘而形成分液出口。膨胀阀设置于主通道顶部,入口连通于主通道。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较高,加工一致性较佳,且可以根据两相制冷剂气液分离专门设计,从而实现良好的分液效果。另外,膨胀阀直接与分液头结合可以提高制冷系统效率,因为没有中间管件,因此没有多余的分液影响。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及换热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装置及换热器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9)

1.一种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液装置包含分液头、膨胀阀以及入口;
所述分液头包含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并共同形成主通道和多个分液通道,所述分液通道一端连通于所述主通道底部,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分液头周缘而形成分液出口;
所述膨胀阀设置于所述主通道顶部,所述入口连通于所述主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中部具有通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多个第一槽,所述第一槽一端连通于所述通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周缘;
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多个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中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周缘;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对接形成所述分液头,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壳体顶部共同形成所述主通道,所述多个第一槽与所述多个第二槽共同形成连通于所述主通道的所述多个分液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呈伞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一槽;
所述第二壳体呈伞状结构,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面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二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通道的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焊接采用铜箔作为焊料,并采用钎焊工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为电子膨胀阀或者热力膨胀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装置还包含:
接管,以一端管口连接于所述主通道;
其中,所述膨胀阀设置于所述接管的另一端管口,所述入口设置于所述接管,并连通于所述接管的管腔。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含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分液装置。
CN202120993705.3U 2021-05-11 2021-05-11 分液装置及换热器 Active CN215216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3705.3U CN215216787U (zh) 2021-05-11 2021-05-11 分液装置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3705.3U CN215216787U (zh) 2021-05-11 2021-05-11 分液装置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16787U true CN215216787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18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3705.3U Active CN215216787U (zh) 2021-05-11 2021-05-11 分液装置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16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9769B (zh) 非圆柱形致冷剂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US5901782A (en) High efficiency, small volume evaporator for a refrigerant
US6220343B1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heat exchanger
US8171987B2 (en) Minichannel heat exchanger header insert for distribution
JP2008528939A (ja) ミニチャネル熱交換器用気液分離器
CN110459833B (zh) 热交换装置
CN104246410A (zh) 热交换器、其制造方法及制冷循环装置
WO2006134961A1 (ja) 冷媒分流器
JP2006003071A (ja) 熱交換器
WO2019021457A1 (ja) 冷媒分配器およびその冷媒分配器を有する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215216787U (zh) 分液装置及换热器
CN103277944B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
CN105378416A (zh) 用于制造具有内部连通口的多歧管总成的方法
CN102348953B (zh) 用于向热交换器分配流体的歧管组件
KR101287605B1 (ko) 이중관식 열교환기
CN210242103U (zh) 一种分液头及其组件
CN103192243A (zh) 形成用于热交换器的连接部分的方法
CN215260657U (zh) 分流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5249818B2 (ja) 四方切換弁
CN217636884U (zh) 换热器
CN205119580U (zh) 分流器及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机
CN216481714U (zh) 一种分集液管组件和空调器
CN213004128U (zh) 一种微量润滑的喷嘴装置及机床
CN216843605U (zh) 一种散热装置的管道结构及散热装置
CN215983372U (zh) 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分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