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19580U - 分流器及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分流器及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19580U CN205119580U CN201520886228.5U CN201520886228U CN205119580U CN 205119580 U CN205119580 U CN 205119580U CN 201520886228 U CN201520886228 U CN 201520886228U CN 205119580 U CN205119580 U CN 2051195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current divider
- axis
- entrance
- shunt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分流器及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机,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降低钎焊不良。分流器(100)具有:分流器主体(101),其具有底部(111)和在该底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筒部(112、312);以及盖部件(102),其插入筒部内。在盖部件的轴向的外侧端面设有与一个入口配管(151)连接的一个入口(120、220)。在分流器主体(101)的底部的轴向的外侧端面设有与多个出口配管(152、152、…)连接的多个出口(110、110、…)。这多个出口分别与入口(120)连通。盖部件的轴向的外侧端面相对于底部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H1),比筒部的末端面相对于底部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H2)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使例如制冷剂等流体分流的分流器,并且涉及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关于分流器,以往如在日本特开平10-213284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分流器具有分流器主体和盖部件来将制冷剂分流。
所述分流器主体是对金属板进行拉深加工而形成的。该分流器主体在上游侧具有供制冷剂流入的一个筒形状的入口,在下游侧具有圆柱形状的凹部。
所述盖部件形成为圆板形状,并嵌合于所述凹部中。并且,所述盖部件在下游侧具有4个筒形状的出口,该各个出口连通于所述入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13284号公报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分流器中,通过钎焊将盖部件的外周缘部接合在所述分流器主体上,通过钎焊将出口配管接合在盖部件的各个出口上。此时,所述盖部件的外周缘部的钎焊是与出口配管的钎焊同时进行的。
但是,在同时进行所述盖部件的外周缘部的钎焊和出口配管的钎焊的情况下,对于盖部件而言是将外周缘部及4个出口加热。即,在所述盖部件需要5处的加热。因此,所述盖部件的钎焊部位的温度不均增大,因而存在容易产生钎焊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降低钎焊不良的分流器及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具有:
分流器主体,其具有底部和在该底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筒部;以及
盖部件,其插入所述筒部内,
在所述盖部件的轴向的外侧端面设有与一个入口配管连接的一个入口,
在所述分流器主体的所述底部的轴向的外侧端面设有多个出口,这多个出口与多个出口配管连接而分别连通于入口,
所述盖部件的轴向的外侧端面相对于所述底部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为所述筒部的末端面相对于所述底部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以下。
根据上述结构,所述盖部件插入分流器主体的筒部内。在该盖部件的轴向的外侧端面设有与一个入口配管连接的一个入口。因此,在通过钎焊将盖部件的外周缘部接合在所述分流器主体的筒部上,并通过钎焊将入口配管接合在盖部件的一个入口上的情况下,盖部件的加热部位在两处即可。因此,所述盖部件的钎焊部位的温度不均减小,因而难以产生钎焊不良。因此,所述分流器能够以简单的构造降低钎焊不良。
并且,盖部件的轴向的外侧端面相对于所述底部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为筒部的末端面相对于底部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以下。由此,能够同时进行所述盖部件的外周缘部的钎焊和入口配管的钎焊。因此,所述分流器减少制造工序数,因而能够低成本制造。
在一实施方式的分流器中,
所述盖部件的轴向的外侧端面和所述分流器主体的所述筒部的末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盖部件的轴向的外侧端面和分流器主体的所述筒部的末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时,在盖部件的外侧端面和分流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不再形成有凹部。因此,在通过钎焊将盖部件的外周缘部接合在所述分流器主体的筒部上,并通过钎焊将入口配管接合在盖部件的一个入口上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钎料积存于所述凹部中。其结果是,所述分流器能够抑制钎料的使用量的增加。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0-213284号公报的分流器中,在流体流入入口的情况下,由于入口的壁厚较薄,因而导致由流体引起的较大的异常声音通过入口而被听到。
因此,在一实施方式的分流器中,
所述盖部件具有在轴向上的粗细固定、或者随着接近轴向外侧而变粗的柱形状。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盖部件的入口周围的部分的壁厚较厚,因而在流体通过入口的情况下,能够在盖部件的入口周围的部分防止由该流体引起的异常声音向外部释放。即,在所述盖部件的入口周围的部分能够得到隔音效果。
假设通过拉深加工形成所述分流器主体和盖部件,则需要拉深加工用的专用的设备,因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大。并且,由于利用所述专用设备来固定分流器主体和盖部件的形状,因而分流器主体和盖部件的设计变更不容易进行。另外,如果是所述拉深加工,则分流器主体和盖部件的材料受限制,因而难以通过材料置换来降低成本。此外,所述拉深加工由于加工精度较低,因而不能得到期望的性能的可能性增大。
与此相对,在一实施方式的分流器中,
所述分流器主体和所述盖部件是分别通过切削加工形成的。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在形成所述分流器主体和所述盖部件时使用切削加工,能够得到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设计变更的容易化、成本降低、以及得到期望的性能的可能性增大的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的分流器中,
所述分流器主体和所述盖部件分别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述铝或者铝合金的价格比例如黄铜便宜。因此,所述分流器通过分别利用铝或者铝合金构成分流器主体和所述盖部件,能够得到制造成本的降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该空调机具有本实用新型或一实施方式的分流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具有所述分流器,因而能够提高可靠性,并且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为较低。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具有:分流器主体,其具有底部和在该底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筒部;以及盖部件,其插入所述筒部内。在该盖部件的轴向的外侧端面设有与一个入口配管连接的一个入口。因此,在通过钎焊将盖部件的外周缘部接合在所述分流器主体的筒部上,并通过钎焊将入口配管接合在盖部件的一个入口上的情况下,难以产生钎焊不良,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得到降低钎焊不良的效果。
并且,盖部件的轴向的外侧端面相对于所述底部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为筒部的末端面相对于底部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以下。由此,能够同时进行所述盖部件的外周缘部的钎焊和入口配管的钎焊。因此,能够减少制造工序数,其结果是能够低成本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具有本实用新型或者一实施方式的分流器,因而能够提高可靠性,并且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为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分流器的剖视图。
图3是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盖部件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分流器主体的剖视图。
图5是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分流器的立体图。
图6是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分流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分流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分流器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分流器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0、200、300、1100分流器;101、301分流器主体;102、202、302、1102盖部件;110出口;111底部;112、312筒部;120、220入口;151入口配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流器100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
所述空调机具有:压缩机1;四路切换阀2,其一端与该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室外热交换器3,其一端与该四路切换阀2的另一端连接;电动膨胀阀4,其一端与该室外热交换器3的另一端连接;分流器100,其入口侧与该电动膨胀阀4的另一端连接;室内热交换器5,其多个路径的一端与该分流器100的出口侧连接;合流器150,其入口侧与该室内热交换器5的多个路径的另一端连接;以及储存器6,其一端通过四路切换阀2与该合流器150的出口侧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连接。由该压缩机1、四路切换阀2、室外热交换器3、电动膨胀阀4、室内热交换器5及储存器6构成制冷剂回路。并且,该空调机具有:室外风扇7,其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附近,对室外热交换器3供给室外空气;以及室内风扇8,其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5附近,对室内热交换器5供给室内空气。
在上述结构的空调机中,在制冷运转时,四路切换阀2内的流路按照实线所示,在启动压缩机1时从压缩机1的排出侧排出的高压制冷剂通过四路切换阀2进入室外热交换器3。进而,在室外热交换器3冷凝后的制冷剂由电动膨胀阀4减压后,通过分流器100进入室内热交换器5。在该室内热交换器5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合流器150、四路切换阀2及储存器6返回到压缩机1的吸入侧。这样,制冷剂在由该压缩机1、室外热交换器3、电动膨胀阀4、分流器100、室内热交换器5、合流器150及储存器6构成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由此利用室内风扇8使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5进行循环而将室内制冷。
图2表示沿与轴向平行的面将所述分流器100切断的截面。
所述分流器100具有分流器主体101和盖部件102。在制冷运转时,来自电动膨胀阀4的制冷剂由1条入口配管151引导至分流器100,并被分流至4条入口配管152、152、…(在图2中仅图示了2条)。另外,作为入口配管151的材料,例如使用铜。
图3表示沿与轴向平行的面将所述盖部件102切断的截面。
所述盖部件102如图2、图3所示,呈在轴向上粗细大致固定的柱形状。即,盖部件102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并且,盖部件102被插入筒部112内。盖部件102与分流器主体101一样也仅通过对黄铜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另外,盖部件102的形状不限于大致圆柱形状,只要根据分流器主体101的形状适当设定即可。
并且,在所述盖部件1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设有与一个入口配管151连接的一个入口120。
所述入口120由直径随着接近底部111而缩小的锥部121、和一端与锥部121的小径侧的端部连接的入口主体部122构成。入口配管151的一端部嵌合在该入口主体部122内。并且,入口主体部122的另一端部通过直径随着接近底部111而缩小的锥面123而与第1流路124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1流路124形成为,其锥面123侧的端部的直径和轴向的中间部的直径都小于入口主体部122的直径。并且,第1流路124的与锥面123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第1流路124的底部111侧的端部形成为直径随着接近底部111而扩大。
另外,在所述第1流路124中流过的制冷剂进入第2流路125内,并被分配至稍后详细说明的4个出口110、110、…(在图2中仅图示了2个)。该第2流路125是直径大于入口主体部122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流路。
图4表示沿与轴向平行的面将所述分流器主体101切断的截面。
所述分流器主体101如图2、图4所示具有圆板形状的底部111、和在该底部111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圆筒形状的筒部112,仅通过对黄铜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另外,底部111的形状不限于圆板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四方板形状。并且,筒部112的形状不限于圆板形状,也可以根据底部111的形状而改变。
另外,在所述底部111的轴向的外侧端面,沿周向以相等间隔设有4个出口110、110、…。各个出口110与出口配管152连接。并且,各个出口110与入口120连通,供流入入口120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另外,出口110的数量不限于4个,也可以是2个、3个或者5个以上。并且,出口配管152的条数只要与出口110的数量对应即可。另外,作为出口配管152的材料,例如使用铜。
所述各个出口110由直径随着接近盖部件102而缩小的锥部113、和一端与锥部113的小径侧的端部连接的出口主体部114构成。出口配管152的一端部嵌合在该出口主体部114内。并且,各个出口110通过第3流路115而与第2流路125连通。该第3流路115的直径被设定成比出口主体部114的直径小。另外,出口主体部114也可以形成为直径比入口主体部122小。
另外,如图2所示,盖部件1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相对于所述底部111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H1,比筒部112的末端面相对于底部111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H2低。并且,盖部件1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与筒部112的末端面大致平行。
图5表示从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方向观察所述分流器100的入口120侧的状态。并且,图6表示在将所述分流器100分解时从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方向进行观察的状态。
所述盖部件102如图5、图6所示,从开口116侧被插入分流器主体101的筒部112内。
在所述结构的分流器100中,通过钎焊将盖部件102的外周缘部接合在分流器主体101的筒部112上,并通过钎焊将入口配管151接合在盖部件102的一个入口120上。在这种情况下,盖部件102的加热部位在两处进行即可,盖部件102的钎焊部位的温度不均减小,因而难以产生钎焊不良。因此,分流器100能够以简单的构造降低钎焊不良。
并且,所述盖部件102的热容量和入口配管151的热容量存在差异,盖部件102和入口配管151的钎焊部位是一处,因而能够减少将盖部件102和入口配管151双方加热至适合于钎焊的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即使是盖部件102的热容量和入口配管151的热容量存在差异时,盖部件102的钎焊部位的温度不均也能够减小。
并且,盖部件1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相对于所述底部111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H1,比筒部112的末端面相对于底部111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H2低。因此,能够将在入口120附近熔融的钎料输送至盖部件102的外周缘部侧,或将在盖部件102的外周缘部侧附近熔融的钎料输送至入口120侧,因而能够同时进行上述两种钎焊。因此,分流器100能够减少制造工序数,因而能够低成本制造。
并且,盖部件10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筒部112和入口120之间,因而该盖部件102的一部分能够发挥隔音壁的作用。因此,分流器100能够降低由制冷剂引起的异常声音。
另外,所述分流器主体101及盖部件102仅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因而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因此,能够抑制分流器100的制造成本的上升。
另外,如果仅通过切削加工来形成所述分流器主体101及盖部件102,则分流器主体101及盖部件102的设计变更也容易进行。
另外,所述切削加工对分流器主体101及盖部件102的材料的限制较少,因而能够通过材料置换来降低成本。
另外,所述切削加工能够提高尺寸精度,因而能够得到期望的性能的可能性增大。
另外,所述空调机通过具有分流器100,能够提高可靠性,并且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为较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分流器主体101及盖部件102分别利用黄铜形成,但也可以利用其它材料形成。例如,分流器主体101及盖部件102也可以利用铝或者铝合金形成。或者,也可以是,分流器主体101及盖部件102中的一方利用铝形成,分流器主体101及盖部件102中的另一方利用铝合金形成。
这样,通过分流器主体101及盖部件102中至少一方的材料使用铝或者铝合金,能够得到制造成本的降低效果。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分流器主体101及盖部件102分别仅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但也可以通过锻造加工或者铸造加工和切削加工来形成。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分流器主体101及盖部件102的表面进行镀铜。在这种情况下,镀铜的颜色根据温度而变化,因而钎焊用的加热的温度管理容易进行。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一端侧与电动膨胀阀4连接的第1热交换器、和一端侧与第1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侧连接的第2热交换器来替代室内热交换器5。在使用该第1热交换器及第2热交换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以第1热交换器及第2热交换器的整体作为蒸发域的制冷运转、和仅将第1热交换器的一部分作为蒸发域的除湿运转。
并且,在使用所述第1热交换器及第2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分流器100可以配置在电动膨胀阀4和第1热交换器之间,还可以配置在第1热交换器和第2热交换器之间。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合流器150的构造与分流器100的构造相同。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盖部件1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与筒部112的末端面大致平行,但也可以不与筒部112的末端面平行。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如图7所示,分流器1100具有盖部件1102来替代盖部件102。
所述盖部件11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以外周侧比内周侧接近底部111的方式倾斜。由此,当在入口120附近将钎料熔融时,熔融后的钎料向盖部件1102的外周缘部侧流落。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盖部件1102的外周缘部和入口配管151的同时钎焊。
另外,在图7中对与图1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与图1的构成部分的参照标号相同的参照标号。
[第2实施方式]
图8表示沿与轴向平行的面将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分流器200切断的截面。另外,在图8中对与图1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与图1的构成部分的参照标号相同的参照标号。
所述分流器200具有与图1的盖部件102不同形状的盖部件202。该盖部件2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和分流器主体101的筒部112的末端面包含在同一平面内。换言之,盖部件1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相对于底部111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是与筒部112的末端面相对于底部111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相同的H2。
并且,在所述盖部件2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设有与一个入口配管151连接的一个入口220。该入口220由直径随着接近底部111而缩小的锥部121、和一端与锥部121的小径侧的端部连接的入口主体部222形成。
所述入口主体部222在轴向的长度比图1的入口主体部122在轴向的长度长,仅此与第1实施方式的入口主体部122不同。
在上述结构的分流器200中,盖部件2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和分流器主体101的筒部112的末端面包含在同一平面内,因而在盖部件2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上不易积存大量的钎料。因此,分流器200能够抑制钎料的使用量的增加。
[第3实施方式]
图9表示沿与轴向平行的面将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分流器300切断的截面。另外,在图9中对与图1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与图1的构成部分的参照标号相同的参照标号。
所述分流器300具有与图1的分流器主体101不同形状的分流器主体301、和与图1的盖部件102不同形状的盖部件302。
所述分流器主体301具有壁厚随着接近底部111而变厚的筒部312,仅此与图1的分流器主体101不同。筒部312的内周面沿轴向倾斜。即,筒部312的内周面是诸如包含于圆锥面中的面。
所述盖部件302是柱形状,具有与筒部312的内周面平行的周面。因此,盖部件3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的外周缘大于盖部件302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外周缘。即,盖部件302的直径随着远离底部111而扩大。换言之,盖部件302随着接近轴向外侧而变粗。
另外,所述盖部件302在底部111侧具有第2流路325。该第2流路325是直径比图1的第2流路125稍小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流路。
并且,盖部件3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相对于所述底部111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H1,比筒部312的末端面相对于底部111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H2低。并且,盖部件3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与筒部312的末端面大致平行。
在上述结构的分流器300中,盖部件302的一部分位于筒部312和入口120之间,因而该盖部件302的一部分能够发挥隔音壁的作用。因此,分流器300能够降低由制冷剂引起的异常声音。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也可以将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记载的内容适当组合得到的方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分流器(100、200、300、1100),其特征在于,该分流器具有:
分流器主体(101、301),其具有底部(111)和在该底部(111)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筒部(112、312);以及
盖部件(102、202、302、1102),其插入所述筒部(112、312)内,
在所述盖部件(102、202、302、11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设有与一个入口配管(151)连接的一个入口(120、220),
在所述分流器主体(101、301)的所述底部(111)的轴向的外侧端面设有多个出口(110),这多个出口与多个出口配管(152)连接且分别连通于入口(120、220),
所述盖部件(102、202、302、11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相对于所述底部(111)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H1),为所述筒部(112、312)的末端面相对于所述底部(111)的轴向的内侧端面的高度(H2)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100、200、300、1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102、202、302、1102)的轴向的外侧端面和所述分流器主体(101、301)的所述筒部(112、312)的末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流器(100、200、300、1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102、202、302、1102)具有在轴向上粗细固定、或者随着接近轴向外侧而变粗的柱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流器(100、200、300、1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器主体(101、301)和所述盖部件(102、202、302、1102)是分别通过切削加工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流器(100、200、300、1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器主体(101、301)和所述盖部件(102、202、302、1102)分别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
6.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该空调机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流器(100、200、300、110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28984 | 2014-11-11 | ||
JP2014228984A JP6102889B2 (ja) | 2014-11-11 | 2014-11-11 | 分流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19580U true CN205119580U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5575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86228.5U Active CN205119580U (zh) | 2014-11-11 | 2015-11-09 | 分流器及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02889B2 (zh) |
CN (1) | CN2051195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6109B (zh) * | 2018-01-31 | 2021-06-2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剂分流器和空调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69363A (ja) * | 1991-06-17 | 1992-12-22 |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器の熱交換器用ディストリビュータ |
JPH09318199A (ja) * | 1996-05-31 | 1997-12-12 | Toshiba Ave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分流器 |
JP3480392B2 (ja) * | 1999-10-15 | 2003-12-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媒分配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4560939B2 (ja) * | 2000-10-20 | 2010-10-1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媒分流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
JP2004177059A (ja) * | 2002-11-28 | 2004-06-24 | Toyo Radiator Co Ltd | 冷媒分流器 |
-
2014
- 2014-11-11 JP JP2014228984A patent/JP6102889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1-09 CN CN201520886228.5U patent/CN2051195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6109B (zh) * | 2018-01-31 | 2021-06-2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剂分流器和空调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102889B2 (ja) | 2017-03-29 |
JP2016090205A (ja) | 2016-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12988B (zh) | 具有过冷功能的热交换器凸缘板 | |
US9746256B2 (en) |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a vapor port | |
CN204648765U (zh) | 冷凝器 | |
JP6098760B2 (ja) |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用冷却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10584721B2 (en) | Method of construction for internally cooled diaphragms for centrifugal compressor | |
US10845106B2 (en) | Accumulator and oil separator | |
CN110429358B (zh) | 热交换装置 | |
JP2006349229A (ja) | 冷媒分流器 | |
CN106246956B (zh) | 滑动式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CN104848710A (zh) | 热交换器 | |
EP3019750B1 (en) | Screw compressor with economizer port | |
CN205119580U (zh) | 分流器及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机 | |
US20180156544A1 (en) | Two phase distributor evaporator | |
KR20160000871A (ko) | 열 교환기용 리시버, 및 리시버를 구비한 열 교환기, 특히 응축기 | |
JP2003214727A (ja) | 流体分配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 |
US20200200492A1 (en) | Receiving box for a heat exchanger | |
JP2012172918A (ja) | 冷媒液強制循環式冷凍システム | |
WO2014155816A1 (ja) | 膨張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US20140166256A1 (en) | Sub-Cooled Condenser Having a Receiver Tank with a Refrigerant Diverter for Improved Filling Efficiency | |
JP5736011B2 (ja) |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空気ダクト用の中間要素 | |
CN110234951B (zh) | 用于将制冷剂流体分配在热交换器的收集箱内的装置 | |
JPS6222400B2 (zh) | ||
KR20100118384A (ko) | 냉동 공조용 분배기 | |
JP2017141999A (ja) | ヘッダー分配器、ヘッダー分配器を搭載した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11094950A (ja) | 蒸発器モジュ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