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4621U - 驱动桥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驱动桥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14621U
CN215214621U CN202121709449.7U CN202121709449U CN215214621U CN 215214621 U CN215214621 U CN 215214621U CN 202121709449 U CN202121709449 U CN 202121709449U CN 215214621 U CN215214621 U CN 215214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utput gear
sleeve
differential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094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吉龙
李海潮
高明臣
周新华
肖鸿飞
纪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Qingte Zhongli Axle Co ltd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Qingte Zhongli Axle Co ltd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Qingte Zhongli Axle Co ltd,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Qingte Zhongli Ax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094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14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14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14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桥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包括:壳体;输入轴;差速装置;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第一输出齿轮空套于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与差速装置传动连接;第一齿套,第一齿套可滑动地安装于差速装置,第一齿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第一齿套位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传动连接,第一齿套位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分离;第二齿套,第二齿套可滑动地安装于输入轴,第二齿套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滑动,第二齿套位于第三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传动连接,第二齿套位于第四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分离。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能够实现驱动方式的转换,具有加工简单低、动力输出稳定等优点。

Description

驱动桥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驱动桥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驱动桥总成,通常包括差速装置、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差速装置分别与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连接,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可以共同驱动车辆移动,并且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之间可以差速转动或者同速转动,但是在车辆空载或者载货量较少时,无需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共同输出动力,能耗高。
因此,一些驱动桥总成增设有齿套,齿套可滑动地设于第二输出齿轮上,第一输出齿轮和差速装置传动连接,通过调节齿套的位置可以允许或中断差速装置与第二输出齿轮传动连接,进而实现驱动桥总成的驱动方式的转换。但是,由于第二输出齿轮通过轴承与壳体连接,因此需要在齿套和轴承之间增设凸起以实现齿套的限位,导致第二输出齿轮的结构变复杂,体积增大,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变低。且不便于加工制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驱动桥总成,该驱动桥总成不仅能够实现驱动方式的转换,而且具有加工简单低、动力输出稳定、安装空间小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驱动桥总成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驱动桥总成,包括:壳体;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差速装置,所述差速装置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差速装置传动连接;第一齿套,所述第一齿套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差速装置,所述第一齿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所述第一齿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差速装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之间允许传递动力,所述第一齿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分离,所述差速装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之间中断传递动力;第二齿套,所述第二齿套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二齿套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滑动,所述第二齿套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套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不仅能够实现驱动方式的转换,而且具有加工简单低、动力输出稳定、安装空间小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差速装置包括:十字轴,所述十字轴包括主体和定位肢,所述主体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输入轴,所述定位肢设于所述主体的外周面;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套设于所述定位肢,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啮合;差速齿轮,所述差速齿轮空套于所述输入轴且位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十字轴之间,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差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套可滑动地安装于差速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和所述差速齿轮位于所述行星齿轮的相对两侧;固定壳,所述十字轴和所述行星齿轮位于所述固定壳内部,所述差速齿轮位于所述固定壳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朝向所述差速齿轮的一侧设有凸壁,所述凸壁遮挡所述差速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在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轴向上的间隙,所述凸壁环绕所述差速齿轮的外周面且与所述差速齿轮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壁的朝向所述第一齿套的一侧设有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一齿套的朝向所述凸壁的一侧设有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一齿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啮合,所述第一齿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桥总成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且位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差速装置之间;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输入轴,所述输入轴设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背向所述差速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朝向所述差速装置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周面止抵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背向所述差速装置的一侧设有第三定位凸起,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周面止抵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桥总成还包括:第一拨叉,所述第一齿套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拨叉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套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第二拨叉,所述第二齿套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拨叉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齿套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拨叉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拨叉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背向所述差速装置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差速装置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花键,所述第一齿套的内周面设有第二花键,所述第一花键和所述第二花键配合;所述输入轴的外周面设有第三花键,所述第二齿套的内周面设有第四花键,所述第三花键和所述第四花键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桥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桥总成,不仅能够实现驱动方式的转换,而且具有加工简单低、动力输出稳定、安装空间小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的单桥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的双桥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区域的详细视图。
附图标记:
驱动桥总成1、
壳体100、输入轴200、第一定位凸起210、第三花键220、轴套230、
差速装置300、十字轴310、主体311、定位肢312、行星齿轮320、差速齿轮330、固定壳340、第一花键350、
第一输出齿轮400、凸壁410、第一传动齿411、第二定位凸起420、第三定位凸起430、
第二输出齿轮500、
第一齿套600、第二传动齿610、第一凹槽620、第二花键630、
第二齿套700、第二凹槽710、第四花键720、
第一轴承800、第二轴承810、
第一拨叉900、第二拨叉9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1。
如图1-图3所示,驱动桥总成1包括壳体100、输入轴200、差速装置300、第一输出齿轮400、第二输出齿轮500、第一齿套600和第二齿套700。
输入轴200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0,差速装置300固定地安装于输入轴200,第一输出齿轮400空套于输入轴200,第二输出齿轮500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0且与差速装置300传动连接,第一齿套600可滑动地安装于差速装置300,第一齿套6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第一齿套600位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400传动连接,差速装置300、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之间允许传递动力,第一齿套600位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400分离,且差速装置300、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之间中断传递动力。第二齿套700可滑动地安装于输入轴200,第二齿套7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滑动,第二齿套700位于第三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400传动连接,第二齿套700位于第四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400分离。
举例而言,第一输出齿轮400空套于输入轴200是指,第一输出齿轮400可以与输入轴200发生相对转动。例如,第一输出齿轮400和输入轴200之间可以设置轴套230,轴套230既可以减少输入轴200与第一输出齿轮400在发生相对转动时的磨损,又能够避免第一输出齿轮400和输入轴200发生晃动。第二输出齿轮500和输入轴200之间也可以设置轴套230。
并且,第二输出齿轮500可以通过安装轴承安装于壳体100,安装轴承和差速装置300可以固定第二输出齿轮500在输入轴200的轴向上的位置。
另外,车辆可以具有第一输出车轮和第二输出车轮,第一输出车轮通过差速器和半轴与第一输出轴连接,第一输出轴连接有与其同步转动的连接齿轮,连接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400啮合。第二输出车轮通过桥间传动轴与第二输入轴传动连接,第二输出齿轮500与第二输入轴同步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1,将输入轴200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0,差速装置300固定地安装于输入轴200,第一输出齿轮400空套于输入轴200,这样,差速装置300可以跟随输入轴200一同转动,第一输出齿轮400的转速和输入轴200的转速可以不同。
第二输出齿轮500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0且与差速装置300传动连接,第一齿套600可滑动地安装于差速装置300,第一齿套6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第一齿套600位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400传动连接,差速装置300、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之间允许传递动力。第一齿套600位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400分离,且差速装置300、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之间中断动力传递。
具体地,第一齿套600位于第一位置时,此时差速装置300的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齿套600可以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400,差速装置300的另一部分动力传递至第二输出齿轮500,即差速装置300可以同时向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输出动力,这样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共同驱动车辆移动,此状态为驱动桥总成1的双桥驱动。
第一齿套600位于第二位置时,差速装置300与第一输出齿轮400分离,此时,差速装置300既不向第二输出齿轮500传递动力,也不向第一输出齿轮400传递动力。
另外,第二齿套700可滑动地安装于输入轴200,第二齿套7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滑动,第二齿套700位于第三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400传动连接,此时第一输出齿轮400可以与第二齿套700一同转动,即第一输出齿轮400的转速可以与输入轴200的转速相同,此状态为驱动桥总成1的单桥驱动;第二齿套700位于第四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400分离,此时第一输出齿轮400与第二齿套700之间无动力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套600位于第一位置且第二齿套700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的转速相同,即为输入轴200的转速,车辆适于在平地行驶;第一齿套600位于第一位置且第二齿套700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的转速可以不同,车辆适于在凹凸地面行驶。在上述两种模式中,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共同驱动车辆移动,驱动力强,适用于车辆的载货量比较充足时。
第一齿套600位于第二位置且第二齿套700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输出齿轮400单独驱动车辆移动,能耗低,适用于车辆空载或者载货量较少时。第一齿套600位于第二位置且第二齿套700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均不驱动车辆移动,适用于车辆停车时。
此外,由于第一齿套600安装于差速装置300,因此无需对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进行加工,降低了第二输出齿轮500的加工难度,且能够减小第二输出齿轮500的体积,提高了第二输出齿轮500的动力输出稳定性,第二输出齿轮500需要的安装空间小。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1不仅能够实现驱动方式的转换,而且具有加工简单低、动力输出稳定、安装空间小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差速装置300包括十字轴310、行星齿轮320、差速齿轮330和固定壳340。
十字轴310包括主体311和定位肢312,主体311固定地安装于输入轴200,即主体311和输入轴200同步转动,定位肢312设于主体311的外周面,行星齿轮320套设于定位肢312,行星齿轮320与第二输出齿轮500啮合。
举例而言,定位肢312和行星齿轮320可以均为多个,多个定位肢312可以沿主体311的外周面均匀间隔设置,多个行星齿轮320与多个定位肢312一一对应,每个行星齿轮320可以相对对应的定位肢312转动,多个行星齿轮320可以使第二输出齿轮500和差速齿轮330之间的动力传递更加平稳。
另外,差速齿轮330空套于输入轴200且位于第一输出齿轮400和十字轴310之间,行星齿轮320与差速齿轮330啮合,第一齿套600可滑动地安装于差速齿轮330,第二输出齿轮500位于十字轴310的背向差速齿轮330的一侧。这样,十字轴310可以将差速齿轮33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间隔开,避免差速齿轮33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发生干涉,从而差速齿轮330和第二输出齿轮500可以分别进行动力输出。
例如,轴套230可以位于差速齿轮330和输入轴200之间。
当第一齿套600与第一输出齿轮400啮合时,第一输出齿轮400通过差速齿轮330与行星齿轮320传动连接,由于第二输出齿轮500与行星齿轮320传动连接,因此十字轴310的扭矩、第一输出齿轮400的扭矩和第二输出齿轮500的扭矩三者之和为零(其中可以以输入轴200的转动方向为正,与输入轴200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为负),这样可以调节第一输出车轮的转速和第二输出车轮的转速,例如,车辆在平地行驶时,第一输出车轮的转速和第二输出车轮的转速相同;车辆在凹凸地形行驶时,第一输出车轮的转速和第二输出车轮的转速不同。此时第一输出车轮和第二输出车轮共同驱动车辆移动。
当第一齿套600与第一输出齿轮400分离时,第一输出齿轮400与行星齿轮320之间动力传动中断,十字轴310的扭矩、差速齿轮330的扭矩和第二输出齿轮500的扭矩三者之和为零(其中以输入轴200的转动方向为正,与输入轴200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为负),由于差速齿轮330受到的力仅用于驱动差速齿轮330相对于输入轴200转动,因此十字轴310的动力无法传递到第二输出齿轮500,即十字轴310的动力无法带动第二输出齿轮500驱动第二输出车轮转动,此时第二齿套700和第一输出齿轮400传动连接,第一输出齿轮400驱动第一输出车轮转动而单独带动车辆移动。
并且,十字轴310和行星齿轮320位于固定壳340内部,其中,固定壳340套设于十字轴310的外周面,差速齿轮330位于固定壳340外部,行星齿轮320的外周面从固定壳340的轴向两端露出,固定壳340能够遮挡并固定十字轴310和行星齿轮320,且差速齿轮330和行星齿轮320可以在固定壳340的轴向两端处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输出齿轮400的朝向差速齿轮330的一侧设有凸壁410,且凸壁410朝向输入轴200的正投影和差速齿轮330朝向输入轴200的正投影可以部分重叠,如此,凸壁410能够遮挡差速齿轮330和第一输出齿轮400在第一输出齿轮400的轴向上的间隙,进而能够降低空气中灰尘和液体进入差速齿轮330和第一输出齿轮400之间的间隙的几率,保持差速齿轮330和第一输出齿轮400相对转动的流畅性。
并且,凸壁410环绕差速齿轮330的外周面且与差速齿轮330间隔设置,即在差速齿轮330的径向上凸壁410与差速齿轮330间隔设置。这样能够避免差速齿轮330和凸壁410发生接触,保护差速齿轮330和第一输出齿轮400不受磨损,且避免差速齿轮330和第一输出齿轮400发生干涉。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凸壁410的朝向第一齿套600的一侧设有第一传动齿411,第一齿套600的朝向凸壁410的一侧设有第二传动齿610,第一齿套60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传动齿411与第二传动齿610啮合,第一齿套60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传动齿411与第二传动齿610分离。
其中,第一传动齿411可以沿第一输出齿轮400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二传动齿610沿第一齿套600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通过第一传动齿411和第二传动齿610配合,能够实现差速齿轮330和第一输出齿轮400之间的动力传递或中断,结构简单且动力传递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驱动桥总成1还包括第一轴承800和第二轴承810。
第一轴承800和第二轴承810均套设于输入轴200,第一轴承800安装于第一输出齿轮400与差速装置300之间,输入轴200设有第一定位凸起210,第一定位凸起210位于第一输出齿轮400的背向差速装置300的一侧,第二轴承810位于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一定位凸起210之间。
具体地,第一轴承800和第二轴承810位于第一输出齿轮400的轴向两侧,可以对差速装置300和第一输出齿轮400在输入轴200的轴向上进行定位,避免差速装置300直接与第一输出齿轮400接触,同时减小差速装置300和第一输出齿轮400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第一定位凸起210可以凸出于第二轴承810所套设处的输入轴200的外周面,第二齿套700可以套设于第一定位凸起210的外周面,第二轴承810能够避免第一输出齿轮400直接与第一定位凸起210接触,同时减小第一输出齿轮400和第一定位凸起210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由此,使驱动桥总成1的动力输出更加流畅。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输出齿轮400的朝向差速装置300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凸起420,第一轴承800的外周面止抵于第二定位凸起420。第一输出齿轮400的背向差速装置300的一侧设有第三定位凸起430,第二轴承810的外周面止抵于第三定位凸起430。
举例而言,第二定位凸起420沿第一输出齿轮400的轴向凸出,第二定位凸起420和输入轴200配合能够固定第一轴承800在第一轴承800径向上的位置,且第二定位凸起420能够为第一轴承800和第一输出齿轮400之间提供定位,结构紧凑且便于装配。第三定位凸起430沿第一输出齿轮400的轴向凸出,第三定位凸起430和输入轴200配合能够固定第二轴承810在第二轴承810径向上的位置,且第三定位凸起430能够为第二轴承810和第一输出齿轮400之间提供定位,结构紧凑且便于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桥总成1还包括第一拨叉900和第二拨叉910。
第一齿套600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凹槽620,第一拨叉900伸入第一凹槽620内,用于驱动第一齿套6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第二齿套700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凹槽710,第二拨叉910伸入第二凹槽710内,用于驱动第二齿套7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滑动。
其中,第一凹槽620由第一齿套600的外周面沿第一齿套600的径向向内凹陷,且第一凹槽620沿第一齿套600的周向延伸,通过将第一拨叉900止抵于第一凹槽620的槽壁配合,第一拨叉900的移动可以带动第一齿套6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第二凹槽710由第二齿套700的外周面沿第二齿套700的径向向内凹陷,且第二凹槽710沿第二齿套700的周向延伸,通过将第二拨叉910止抵于第二凹槽710的槽壁配合,第二拨叉910的移动可以带动第二齿套7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滑动。
可选地,第一拨叉900安装于壳体100,第二拨叉910安装于第一输出齿轮400的背向差速装置300的一侧。如此,在避免干涉驱动桥总成1内各零件运动的同时,能够提高驱动桥总成1的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差速装置300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花键350,第一齿套600的内周面设有第二花键630,第一花键350和第二花键630配合。输入轴200的外周面设有第三花键220,第二齿套700的内周面设有第四花键720,第三花键220和第四花键720配合。
具体地,第一花键350构造于差速齿轮330的外周面,第一齿套600设有第二花键630,通过第一花键350和第二花键630的配合,使差速齿轮330和第一齿套600可以同步转动,这样第一齿套600的第二传动齿610与第一输出齿轮400的第一传动齿411啮合时,差速齿轮330通过第一齿套600带动第一输出齿轮400转动,且第一齿套600在差速齿轮330的轴向上相对于差速齿轮330移动,便于实现第一齿套6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通过第三花键220和第四花键720的配合,使第二齿套700和输入轴200可以同步转动,这样第二齿套700与第一输出齿轮400传动连接时,差速齿轮330通过第二齿套700带动第一输出齿轮400转动,且第二齿套700在输入轴200的轴向上相对于输入轴200移动,便于实现第二齿套7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驱动桥总成1,能够实现驱动方式的转换,具有结构简单和加工难度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
差速装置,所述差速装置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输入轴;
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差速装置传动连接;
第一齿套,所述第一齿套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差速装置,所述第一齿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所述第一齿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差速装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之间允许传递动力,所述第一齿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分离,所述差速装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之间中断传递动力;
第二齿套,所述第二齿套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二齿套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滑动,所述第二齿套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套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装置包括:
十字轴,所述十字轴包括主体和定位肢,所述主体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输入轴,所述定位肢设于所述主体的外周面;
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套设于所述定位肢,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啮合;
差速齿轮,所述差速齿轮空套于所述输入轴且位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十字轴之间,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差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套可滑动地安装于差速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和所述差速齿轮位于所述行星齿轮的相对两侧;
固定壳,所述十字轴和所述行星齿轮位于所述固定壳内部,所述差速齿轮位于所述固定壳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朝向所述差速齿轮的一侧设有凸壁,所述凸壁遮挡所述差速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在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轴向上的间隙,所述凸壁环绕所述差速齿轮的外周面且与所述差速齿轮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壁的朝向所述第一齿套的一侧设有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一齿套的朝向所述凸壁的一侧设有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一齿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啮合,所述第一齿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且位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差速装置之间;
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输入轴,所述输入轴设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背向所述差速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朝向所述差速装置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周面止抵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
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背向所述差速装置的一侧设有第三定位凸起,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周面止抵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拨叉,所述第一齿套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拨叉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套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滑动;
第二拨叉,所述第二齿套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拨叉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齿套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叉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拨叉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背向所述差速装置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装置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花键,所述第一齿套的内周面设有第二花键,所述第一花键和所述第二花键配合;
所述输入轴的外周面设有第三花键,所述第二齿套的内周面设有第四花键,所述第三花键和所述第四花键配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桥总成。
CN202121709449.7U 2021-07-26 2021-07-26 驱动桥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5214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09449.7U CN215214621U (zh) 2021-07-26 2021-07-26 驱动桥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09449.7U CN215214621U (zh) 2021-07-26 2021-07-26 驱动桥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14621U true CN215214621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2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09449.7U Active CN215214621U (zh) 2021-07-26 2021-07-26 驱动桥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146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0662B2 (en) Power-driven system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US20100313706A1 (en) Compact transfer case with beveloid gearset
CN106553526B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JP5986844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EP3473470A1 (en) Power train system,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3473474A1 (en) Power train system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EP3473469A1 (en) Power train system,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1837458B1 (ko) 동력전달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EP4067704B1 (en) Gear shifting mechanism, gearbox, powertrain, and electric vehicle
JPH01122730A (ja) センターデフ付4輪駆動車
US20180328474A1 (en) Clearance control swash plate device and single-shaft two-speed drive system with friction clutch applied thereto
WO2017050158A1 (en) Differenti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WO2017050159A1 (en) Differenti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N215214621U (zh) 驱动桥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529245B2 (ja) デフアレンシヤル装置
CN216430433U (zh) 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CN219339109U (zh) 一种电驱动桥和车辆
CN215435997U (zh) 车辆的驱动桥总成以及车辆
CN210133007U (zh) 一种后桥总成
JPS6259130A (ja) 4輪駆動装置
KR100395053B1 (ko) 4륜 구동차량의 변속기 일체형 트랜스퍼
CN221097375U (zh) 一种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20727039U (zh) 断开式差速器、驱动桥和车辆
CN218207649U (zh) 分动箱及具有其的电动拖拉机
CN219529753U (zh) 一种驱动盘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