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3007U - 一种后桥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桥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3007U
CN210133007U CN201920915349.6U CN201920915349U CN210133007U CN 210133007 U CN210133007 U CN 210133007U CN 201920915349 U CN201920915349 U CN 201920915349U CN 210133007 U CN210133007 U CN 210133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rear axle
sliding
fixed
ax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153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涛
孙国晖
苗士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153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3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3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3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车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桥总成,包括:差速器总成,其包括半轴齿轮;滑动啮合套,所述滑动啮合套与所述半轴齿轮的一端通过花键连接,所述滑动啮合套能够沿所述半轴齿轮轴向滑动,所述滑动啮合套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端面齿;半轴,所述半轴上设置有固定啮合套,所述固定啮合套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齿相啮合的第二端面齿;拨叉组件,所述拨叉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滑动啮合套沿所述半轴齿轮的轴向滑动,以使所述滑动啮合套与所述固定啮合套啮合或分离。在后桥总成上增加了驱动离合切换功能,可将后桥总成调为驱动状态和非驱动状态。驱动状态时,能够提高车辆的驱动能力。为非驱动状态时,能够提高传动效率,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后桥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车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桥总成。
背景技术
重型商用车中,为增加驱动力,多采用中桥和后桥两个驱动桥结构。此种结构,驱动力比较大,在满载时能够顺利驱动车辆运行,可发挥双桥驱动的优势。但是双桥传动效率较低,需要靠消耗较多的燃料能源支撑。但是空载时,无需这么大的驱动力,双桥驱动较低的传动效率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还增加了传动组件的无效磨损。
因此,亟需一种后桥总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桥总成,其能够根据车辆的载荷控制后桥总成处于驱动或非驱动状态。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后桥总成,包括:
差速器总成,其包括半轴齿轮;
滑动啮合套,所述滑动啮合套与所述半轴齿轮的一端通过花键连接,所述滑动啮合套能够沿所述半轴齿轮轴向滑动,所述滑动啮合套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端面齿;
半轴,所述半轴上设置有固定啮合套,所述固定啮合套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齿相啮合的第二端面齿;
拨叉组件,所述拨叉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滑动啮合套沿所述半轴齿轮的轴向滑动,以使所述滑动啮合套与所述固定啮合套啮合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拨叉组件包括拨叉,所述滑动啮合套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拨叉装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拨叉被配置为带动所述滑动啮合套沿所述半轴齿轮的轴向滑动,以使所述滑动啮合套与所述固定啮合套啮合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后桥总成还包括减速器壳体,所述滑动啮合套、所述固定啮合套均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体内;
所述拨叉组件还包括拨叉杆和弹性件,所述拨叉杆滑动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体内,所述拨叉设置于所述拨叉杆上,所述弹性件的套设于所述拨叉杆上,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压于所述减速器壳体和所述拨叉,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拨叉移动,以使所述滑动啮合套与所述固定啮合套啮合。
优选地,所述后桥总成还包括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体上,所述活塞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拨叉杆滑动,以带动所述拨叉移动,以使所述滑动啮合套与所述固定啮合套分离。
优选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缸和活塞,所述活塞缸固定于所述减速器壳体上,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所述活塞缸内,所述拨叉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塞。
优选地,还包括离合器开关,所述离合器开关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体上,所述离合器开关的触头外露于所述减速器壳体内,所述拨叉能够碰触所述触头,所述离合器开关被配置为感知所述后桥总成的离合状态。
优选地,所述固定啮合套与所述半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固定啮合套与所述减速器壳体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半轴齿轮未设置锥型齿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固定啮合套设置有所述第二端面齿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轴承上。
优选地,所述差速器总成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半轴齿轮的锥型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所述半轴齿轮与所述第一壳体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减速器壳体通过第四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差速器总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行星齿轮,所述半轴齿轮的锥型齿与所述行星齿轮的锥型齿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后桥总成的半轴齿轮和半轴之间增加滑动啮合套、固定啮合套及拨叉组件形成的离合器结构,增加了驱动离合切换功能,可将后桥总成调为驱动状态和非驱动状态。在整车满载重载时调为驱动状态,拨叉组件驱动滑动啮合套与固定啮合套相啮合,此时半轴齿轮能够带动半轴转动,后桥总成处于驱动状态,使车辆的后轮为也为驱动轮,提高车辆的驱动能力。
在整车空载时调为非驱动状态,拨叉组件驱动滑动啮合套与固定啮合套相分离,半轴能够相对于半轴齿轮发生相对转动,后桥总成处于非驱动状态,使车辆的后轮变为从动轮,能够提高传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而且后桥的传动组件不会发生无效的转动,减小传动组件的无效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弹性件;2、离合器开关;3、拨叉杆;4、拨叉;5、活塞;6、管接头;7、减速器壳体;
8、差速器总成;9、滑动啮合套;10、第二轴承;11、固定啮合套;12、第一轴承;13、半轴;14、半轴齿轮;15、垫片;16、第三轴承;17、第一壳体;18、活塞缸;19、轴承盖;20、螺栓;21、第一卡环;22、第二卡环;23、行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后桥总成,其包括差速器总成8、滑动啮合套9、半轴13及拨叉组件。
差速器总成8包括半轴齿轮14,滑动啮合套9与半轴齿轮14的一端通过花键连接,滑动啮合套9能够沿半轴齿轮14轴向滑动,滑动啮合套9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端面齿。半轴13上设置有固定啮合套11,具体地,固定啮合套11与半轴13通过花键连接。半轴齿轮14上集成了花键轴结构,实现与滑动啮合套9的连接,节约了空间和减少了组件数量。
固定啮合套11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一端面齿相啮合的第二端面齿。半轴齿轮14未设置齿轮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轴承10,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轴承10为滚针轴承,滚针轴承的保持架抵接于半轴齿轮14的轴肩。固定啮合套11设置有第二端面齿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轴承10上。拨叉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滑动啮合套9沿半轴齿轮14的轴向滑动,以使滑动啮合套9与固定啮合套11啮合或分离。
在后桥总成的半轴齿轮14和半轴13之间增加滑动啮合套9、固定啮合套11及拨叉组件形成的离合器结构,本实施例中,该离合器结构设置于后桥总成的右半轴齿轮及右半轴之间,代替原来的右半轴齿轮与右半轴直接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离合器结构也可以设置于后桥总成的左半轴齿轮及左半轴之间。在后桥总成上增加了驱动离合切换功能,可将后桥总成调为驱动状态和非驱动状态。在整车满载重载时调为驱动状态,拨叉组件驱动滑动啮合套9与固定啮合套11相啮合,此时半轴齿轮14能够带动半轴13转动,后桥总成处于驱动状态,使车辆的后轮为也为驱动轮,提高车辆的驱动能力。在整车空载时调为非驱动状态,拨叉组件驱动滑动啮合套9与固定啮合套11相分离,此时,由于第二轴承10的存在,半轴13能够相对于半轴齿轮14发生相对转动,后桥总成处于非驱动状态,使车辆的后轮变为从动轮,能够提高传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而且后桥的传动组件不会发生无效的转动,减小传动组件的无效磨损。
可选地,后桥总成还包括减速器壳体7,滑动啮合套9和固定啮合套11均设置于减速器壳体7内,半轴齿轮14部分位于减速器壳体7内。固定啮合套11与减速器壳体7通过第一轴承12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承12为角接触轴承,角接触轴承的内圈的端面抵接于固定啮合套11的台肩。减速器壳体7容纳第一轴承12的圆孔内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内装有卡环,第一轴承12的外圈的端面抵接于第一卡环21,第一卡环21对第一轴承12起轴向限位的作用。半轴齿轮14未设置有锥型齿的一端伸入减速器壳体7内。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差速器总成8还包括第一壳体17、第二壳体和行星齿轮23,行星齿轮23设置于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半轴齿轮14的锥型齿位于该容纳空间内且与行星齿轮23的锥型齿相啮合。半轴齿轮14的齿轮的背面设置有凸止口,凸止口上套设有垫片15,垫片15的两侧分别贴合于半轴齿轮14的端面和第一壳体17的端面。
半轴齿轮14与第一壳体17通过第三轴承16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第三轴承16为滚针轴承。半轴齿轮14与第一壳体17之间增加第三轴承16,避免高速旋转产生的磨损。在第一壳体17容纳第三轴承16的圆孔内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内装有第二卡环22,第三轴承16的外圈抵接于第二卡环22,第二卡环22用于对第三轴承16的轴向限位。第一壳体17与减速器壳体7通过第四轴承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第四轴承为滚针轴承。第四轴承通过轴承盖19和螺栓20固定于减速器壳体7上。
如图2所示,拨叉组件包括拨叉4、拨叉杆3及弹性件1。滑动啮合套9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槽,拨叉4装于环形槽内。减速器壳体7上设置有供拨叉杆3穿过的圆孔,拨叉杆3滑动设置于减速器壳体7的圆孔上。拨叉4设置于拨叉杆3上,弹性件1套设于拨叉杆3上,弹性件1的两端分别抵压于减速器壳体7和拨叉4,弹性件1被配置为驱动拨叉4移动,拨叉4驱动滑动啮合套9靠近半轴13的方向运动,以使滑动啮合套9与固定啮合套11啮合。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为弹簧,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液压或气压活塞5驱动来代替弹性件1,以驱动拨叉杆3沿半轴齿轮14的轴向滑动,以使滑动啮合套9与固定啮合套11啮合。
可选地,后桥总成还包括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包括活塞缸18和活塞5,活塞缸18固定于减速器壳体7上,活塞5滑动设置于活塞缸18内,拨叉杆3的一端穿过活塞缸18通过螺钉连接于活塞5。活塞缸18上设置有管接头6,管接头6上连接有高压气管,通过高压气管向活塞缸18内通入高压气体,驱动活塞5沿活塞缸18的轴向滑动,活塞5带动拨叉杆3滑动,带动拨叉4移动,驱动滑动啮合套9向远离半轴13的方向移动,使滑动啮合套9与固定啮合套11相互分离。
在其它实施例中,管接头6上还可以连接有高压油管,通过高压油管向活塞缸18内注入液压油,以驱动活塞5运动,从而使滑动啮合套9与固定啮合套11相互分离。
可选地,该后桥总成还包括离合器开关2,离合器开关2设置于减速器壳体7上,离合器开关2的触头外露于减速器壳体7内,拨叉4能够碰触触头,离合器开关2被配置为感知离合器结构的离合状态。在滑动啮合套9与固定啮合套11相互啮合时拨叉4碰触离合器开关2的触头,离合器开关2将讯号传递至中控台,便于司机观察和确认后桥总成处于驱动状态;在滑动啮合套9与固定啮合套11相互分离时拨叉4不会碰触离合器开关2的触头,离合器开关2会将讯号传递至中控台,便于司机观察和确认后桥总成处于非驱动状态。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差速器总成(8),其包括半轴齿轮(14);
滑动啮合套(9),所述滑动啮合套(9)与所述半轴齿轮(14)的一端通过花键连接,所述滑动啮合套(9)能够沿所述半轴齿轮(14)轴向滑动,所述滑动啮合套(9)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端面齿;
半轴(13),所述半轴(13)上设置有固定啮合套(11),所述固定啮合套(11)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齿相啮合的第二端面齿;
拨叉组件,所述拨叉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滑动啮合套(9)沿所述半轴齿轮(14)的轴向滑动,以使所述滑动啮合套(9)与所述固定啮合套(11)啮合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组件包括拨叉(4),所述滑动啮合套(9)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拨叉(4)装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拨叉(4)被配置为带动所述滑动啮合套(9)沿所述半轴齿轮(14)的轴向滑动,以使所述滑动啮合套(9)与所述固定啮合套(11)啮合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总成还包括减速器壳体(7),所述滑动啮合套(9)、所述固定啮合套(11)均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体(7)内;
所述拨叉组件还包括拨叉杆(3)和弹性件(1),所述拨叉杆(3)滑动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体(7)内,所述拨叉(4)设置于所述拨叉杆(3)上,所述弹性件(1)套设于所述拨叉杆(3)上,所述弹性件(1)的两端分别抵压于所述减速器壳体(7)和所述拨叉(4),所述弹性件(1)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拨叉(4)移动,以使所述滑动啮合套(9)与所述固定啮合套(11)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总成还包括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体(7)上,所述活塞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拨叉杆(3)滑动,以带动所述拨叉(4)移动,使所述滑动啮合套(9)与所述固定啮合套(11)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缸(18)和活塞(5),所述活塞缸(18)固定于所述减速器壳体(7)上,所述活塞(5)滑动设置于所述活塞缸(18)内,所述拨叉杆(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塞(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桥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器开关(2),所述离合器开关(2)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体(7)上,所述离合器开关(2)的触头外露于所述减速器壳体(7)内,所述拨叉(4)能够碰触所述触头,所述离合器开关(2)被配置为感知所述后桥总成的离合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啮合套(11)与所述半轴(13)通过花键连接,所述固定啮合套(11)与所述减速器壳体(7)通过第一轴承(12)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齿轮(14)未设置锥型齿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轴承(10),所述固定啮合套(11)设置有所述第二端面齿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轴承(10)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总成(8)还包括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所述半轴齿轮(14)的锥型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7)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所述半轴齿轮(14)与所述第一壳体(17)通过第三轴承(1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7)与所述减速器壳体(7)通过第四轴承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总成(8)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行星齿轮(23),所述半轴齿轮(14)的锥型齿与所述行星齿轮(23)的锥型齿相啮合。
CN201920915349.6U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后桥总成 Active CN210133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5349.6U CN210133007U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后桥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5349.6U CN210133007U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后桥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3007U true CN210133007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5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15349.6U Active CN210133007U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后桥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3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1851B2 (en) Multi ratio drive
EP0028579B1 (en) A compact transmission, including a main transmission and a subtransmission
US4416168A (en) Transmission and sub-transmission with mutually contending helical gears
US7694598B2 (en) Two-speed transfer case with adaptive torque transfer clutch
EP2061671B1 (en) Compact transmission preventing a vehicle from moving backward on a slope
JP5986844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WO2018044493A1 (en) An axle disconnect and differential lock combination
EP0197665A1 (en) Power transfer device for four-wheel drive
WO2011097247A2 (en) Tow mode transfer case with layshaft gear reduction
US5617936A (en) Synchromesh change transmission having a neutral brake
EP3401563A1 (en) Clearance control swash plate device and single-shaft two-speed drive system with friction clutch applied thereto
CN210133007U (zh) 一种后桥总成
US20210146775A1 (en) Three speed transfer case for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EP1205337B1 (en) Differential limiting device for a differential device
EP0202079B1 (en) Power transfer device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CN214499999U (zh) 一种电驱动车桥换挡机构
JP2529245B2 (ja) デフアレンシヤル装置
CN109210175B (zh) 一种带差速锁的叉车用变速箱
JPS6332456Y2 (zh)
CN201863716U (zh) 一种多桥汽车的动力传动装置
CN201592760U (zh) 三轮摩托车后桥变速加力装置
CN215214621U (zh) 驱动桥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JPS6037623Y2 (ja) トランスフアのインタ−ロツク構造
CN218718647U (zh) 安装在主减速器上的脱开装置
US8801561B1 (en) Power switching device f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