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7954U - 轿底结构、轿厢及电梯 - Google Patents

轿底结构、轿厢及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07954U
CN215207954U CN202121093268.6U CN202121093268U CN215207954U CN 215207954 U CN215207954 U CN 215207954U CN 202121093268 U CN202121093268 U CN 202121093268U CN 215207954 U CN215207954 U CN 2152079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platform
bending
spli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932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智中
罗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one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one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932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079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079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079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轿底结构、轿厢及电梯,上述轿底结构包括内轿底,内轿底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拼接板,拼接板包括面板和两弯折部,两弯折部分别连接于面板的沿各拼接板的排列方向的相对两侧;相邻两拼接板的相贴近的两弯折部相互铆接,通过在拼接板的面板的相对两侧设置弯折部,可有效提高各拼接板的结构强度,采用上述拼接板连接形成内轿底,内轿底的结构强度也随之得到提升,从而可有效提升轿底结构的承载能力;另外,通过将相邻两拼接板的相贴近的两弯折部相互铆接,从而将各拼接板相互连接形成内轿底,装配操作简单便捷,易于实现,可有效提高轿厢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轿底结构、轿厢及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轿底结构、轿厢及电梯。
背景技术
轿底结构是电梯轿厢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用于承载乘客或货物。
在实际应用中,轿底结构的尺寸根据电梯井的空间大小而定,目前,为了方便对轿底结构的尺寸进行调整设计,轿底结构的内轿底通常由多个板件拼接而成,但是,由于板件呈平直结构,强度较低,采用用上述板件拼接而成的内轿底的强度也随之下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目前通常采用焊接方式对各个板件进行拼接,拼接难度较大,导致轿厢的生产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底结构、轿厢及电梯,旨在解决现有电梯轿厢的轿底结构的结构强度低且装配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轿底结构,包括内轿底,所述内轿底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拼接板,所述拼接板包括面板和两弯折部,两所述弯折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面板的沿各所述拼接板的排列方向的相对两侧;相邻两所述拼接板的相贴近的两所述弯折部相互铆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面板垂直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相邻两所述拼接板的相贴近的两所述第一弯折段相互铆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还包括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段远离所述面板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一弯折段相互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轿底还包括外框,各所述拼接板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外框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框包括连接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侧边框,两所述侧边框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各所述拼接板位于两所述侧边框和所述连接板围合限定的区域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两所述侧边框朝向所述拼接板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凸缘,各所述拼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一所述侧边框的所述第一凸缘上,并且,各所述拼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另一所述侧边框的所述第一凸缘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轿底结构还包括地坎组件,所述地坎组件与位于所述内轿底边侧的所述拼接板的所述弯折部相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轿底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位于所述内轿底边侧的所述拼接板的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地坎组件的一侧,所述地坎组件通过紧固件穿过位于所述内轿底边侧的所述拼接板的所述弯折部后与所述定位板相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轿底结构还包括外轿底和减震件,所述内轿底安装于所述外轿底上,所述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外轿底与所述内轿底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外轿底包括安装框和连接梁,所述内轿底安装于所述安装框内,所述连接梁连接于所述安装框的底部,并且所述连接梁跨设于所述安装框的相对两边框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轿底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拼接板的面板的相对两侧设置弯折部,可有效提高各拼接板的结构强度,如此,采用该拼接板依次并排连接所形成的内轿底,其内轿底的结构强度也随之得到提升,从而可有效提升轿底结构的承载能力;另外,内轿底中的相邻两拼接板的弯折部之间通过铆接方式形成固定连接,使得装配操作简单便捷,易于实现,可有效提高轿厢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轿厢,包括上述轿底结构。
由于上述轿厢采用了上述轿底结构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包括上述轿厢。
由于上述电梯采用了上述轿厢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轿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轿底结构中的拼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多个图2中所示的拼接板依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轿底结构中的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轿底结构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多个图7中所示的拼接板依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拼接板依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轿底结构,110、内轿底,111、拼接板,111a、第一侧拼接板,111b、第二侧拼接板,111c、中间拼接板,1111、面板,1112、弯折部,1113、第一弯折段,1114、第二弯折段,112、外框,1121、侧边框,1122、第一凸缘,1123、连接板,1124、第二凸缘,113、定位板,120、外轿底,121、安装框,122、连接梁,130、减震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的轿底结构的尺寸根据电梯井的空间大小而定,目前,为了方便对轿底结构的尺寸进行调整设计,轿底的内轿底通常由多个板件拼接而成,具体拼接方式为,将多个板件依次并排设置,然后对相邻两板件之间的接缝进行焊接形成内轿底,上述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两板件之间的焊缝容易断裂,因此采用上述方案所形成的内轿底的结构强度仍无法达到应用要求,而且焊接操作难度较大,还会产生强光和有害气体,容易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危害。
鉴于此,发明人考虑到一种解方案,板件开设多个连接孔,各连接孔沿板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并且连接孔沿板件的宽度方向贯通板件,多个上述板件依次并排设置后,各个板件的连接孔一一对应并依次连通形成连接通道,采用多个连接部件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通道,以将各板件连接形成内轿底,其中,连接部件可为螺杆等。上述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经过长时间使用后,连接部件容易变形弯曲,进而导致内轿底变形,因此采用上述方案所形成的内轿底的结构强度仍无法达到应用要求。
另外,由于板件呈平直结构,强度较低,采用用上述板件拼接而成的内轿底的强度也随之下降。为此,发明人考虑到一种解方案,在内轿底的底部设置承托部件,用于承托各拼接板,但是,这样会使得轿底结构所使用的零部件数量增多,不仅会大幅增加轿底结构的重量,也会大幅增加轿底结构的生产成本。
综上,发明人经过大量论证,请结合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轿底结构100,包括内轿底110,内轿底110作为轿底结构100的主要承重部件,用于承载乘客或货物。
实施例一
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内轿底110包括至少两个拼接板111,各拼接板111依次并排设置,拼接板111包括面板1111和两弯折部1112,其中,各拼接板111的面板1111组成内轿底110的承载板面,两弯折部1112分别连接于面板1111的沿各拼接板111的排列方向的相对两侧,各拼接板111依次并排设置后,位于拼接板111一侧的弯折部1112与相邻的另一拼接板111一侧的弯折部1112相互贴近并且相互铆接,以此将各拼接板111依次连接形成上述内轿底110。
与传统呈平直结构的板件相比,通过在拼接板111的面板1111的相对两侧设置弯折部1112,可有效提高各拼接板111的结构强度,采用上述拼接板111连接形成内轿底110,内轿底110的结构强度也随之得到提升,从而可有效提升轿底结构100的承载能力,而且无需在轿底结构00的底部额外设置承托部件,既可有效减轻轿底结构100的重量,也可有效降低轿底结构100的生产成本;另外,通过在各拼接板111依次并排设置后将相贴近的两弯折部1112相互铆接,从而将各拼接板111相互连接形成内轿底110,装配操作简单便捷,易于实现,可有效提高轿厢的生产效率,而且铆接后的各拼接板111能够相互紧密配合,可有效提高内轿底110的整体性和结构稳定性。
拼接板111采用镀锌钢材制成,镀锌钢材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而且使用成本低,当然,拼接板111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制成,如铝合金、不锈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各拼接板111的面板1111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根据电梯井的空间大小进行配置,例如,位于内轿底的侧边的拼接板111的面板1111的宽度与其它拼接板111的面板1111的宽度不同,位于内轿底的侧边的拼接板111用于对内轿底110的尺寸进行补齐,以使内轿底110与电梯井的空间相适应。
请结合图2至图4所示,弯折部1112包括第一弯折段1113,第一弯折段1113与面板1111相互垂直地连接,换言之,拼接板111的截面大致呈U型结构,各拼接板111依次并排设置后,位于拼接板111一侧的第一弯折段1113与相邻的另一拼接板111一侧的第一弯折段1113相互贴近并且相互铆接,以此将各拼接板111依次连接形成上述内轿底110。
具体地,请结合图2所示,弯折部1112还包括第二弯折段1114,第二弯折段1114连接于第一弯折段1113远离面板1111的一端,并且第二弯折段1114与第一弯折段1113相互垂直设置,换言之,弯折部1112的截面大致呈L型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弯折段1114,可有效提高第一弯折段1113的结构强度,使拼接板111的结构强度也随之得到提升。
请结合图2至图4所示,拼接板111的两第二弯折段1114同向延伸,各拼接板111依次并排设置后,位于拼接板111一侧的第二弯折段1114与相邻的另一拼接板111一侧的第二弯折段1114相互层叠并且相互连接,这样,相邻两拼接板111之间既通过各自的第一弯折段1113相铆接,又通过各自的第二弯折段1114相连接,可有效提高相邻两拼接板11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内轿底110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两第二弯折段1114之间的连接方式包含多种,例如,为了进一步简化拼接板111的连接操作,两第二弯折段1114可同样采用铆接方式实现连接;又如,两第二弯折段1114可采用紧固方式实现连接;再如,两第二弯折段1114可采用焊接方式实现连接。
请结合图1所示,内轿底110还包括外框112,各拼接板111均固定连接于外框112内。
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外框112包括连接板1123和相对设置的两侧边框1121,连接板1123连接于两侧边框1121之间,各拼接板111位于两侧边框1121和连接板1123围合限定的区域内,从而可有效限定各拼接板111的位置,提高内轿底的结构整体性。
具体地,请结合图5所示,两侧边框1121朝向拼接板111的一侧设有第一凸缘1122,各拼接板111通过各自的第二弯折段1114与两侧边框1121的第一凸缘1122相连接,其中,各第二弯折段111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一侧边框1121的第一凸缘1122上,并且,各第二弯折段11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另一侧边框1121的第一凸缘1122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弯折段1114与第一凸缘1122的连接方式包含多种,例如,为了进一步简化拼接板111的连接操作,第二弯折段1114与第一凸缘1122可同样采用铆接方式实现连接;又如,第二弯折段1114与第一凸缘1122可采用紧固方式实现连接;再如,两第二弯折段1114可采用焊接方式实现连接。
轿底结构100还包括地坎组件(图中未示),具体地,地坎组件包括地坎和支架,地坎安装于支架上,支架与位于内轿底110边侧的拼接板111的弯折部1112相连接,其中,上述弯折部1112是指位于内轿底110边侧的拼接板111靠近地坎组件一侧的弯折部1112。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与弯折部1112的连接方式包含多种,如紧固连接、铆接、焊接等。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与位于内轿底110边侧的拼接板111的弯折部1112采用紧固连接方式实现连接。
具体地,请结合图3所示,内轿底110还包括定位板113,定位板113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连接孔,位于内轿底110边侧的拼接板111的弯折部1112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通孔,定位板113设置在位于内轿底110边侧的拼接板111的弯折部1112背离地坎组件的一侧,可以理解地,定位板113与该弯折部1112的第一弯折段1113相贴合,并且各连接孔与各通孔一一对应,紧固件穿过对应的通孔后连接于对应的连接孔内,以实现将支架与位于内轿底110边侧的拼接板111的弯折部1112相连接,其中,紧固件可为螺栓、螺钉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地坎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另外,为防止在安装地坎组件的过程中定位板113脱离内轿底110,可在安装地坎组件前将定位板113与位于内轿底110边侧的拼接板111的弯折部1112固连接,其中,连接方式包含多种,如焊接、粘接等。
请结合图1和图6所示,轿底结构100还包括外轿底120和减震件130,内轿底110安装于外轿底120上,减震件130设置于外轿底120与内轿底110之间。减震件130可有效内轿底110与外轿底120之间的摩擦或碰撞,从而防止上述轿底结构100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噪音。
具体地,内轿底110通过紧固件与外轿底120相连接,紧固件可为螺栓、螺钉等,减震件130穿设于该紧固件上,可有效将减震件130固定在内轿底110与外轿底120之间,以防止减震件130脱离内轿底110与外轿底120之间位置而导致减震失效。
具体地,请结合图1所示,外轿底120包括安装框121和连接梁122,内轿底110安装于安装框121内,连接梁122连接于安装框121的底部,并且连接梁122跨设于安装框121的相对两边框之间,可有效提高外轿底120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连接梁122与安装框121的连接方式包含多种,如焊接、紧固连接、铆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连接梁122可设置多个,各连接梁122依次并排设置在安装框121的底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各拼接板111连接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7至图9所示,拼接板111的两第二弯折段1114相向延伸,各拼接板111仅通过各自第一弯折段1113相互铆接,结构简单,使各拼接板111的连接操作变得更加便捷,可进一步提高轿底结构100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各拼接板111连接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各拼接板111分为第一侧拼接板111a、第二侧拼接板111b和中间拼接板111c,一中间拼接板111c设置在一第一侧拼接板111a和一第二侧拼接板111b之间形成拼接组,位于拼接组一侧的第一弯折段1113与相邻的另一拼接组一侧的第一弯折段1113相互贴近并且相互铆接,以此将各拼接组依次连接形成上述内轿底110。
具体地,在一拼接组中,第一侧拼接板111a的两第二弯折段1114以及第二侧拼接板111b的两第二弯折段1114均朝中间拼接板111c的方向延伸,中间拼接板111c的两第二弯折段1114相向延伸,其中,第一侧拼接板111a靠近中间拼接板111c的第二弯折段1114与中间拼接板111c的一第二弯折段1114相互层叠并连接,第二侧拼接板111b靠近中间拼接板111c的第二弯折段1114与中间拼接板111c的另一第二弯折段1114相互层叠并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两第二弯折段1114之间的连接方式包含多种,例如,为了进一步简化拼接板111的连接操作,两第二弯折段1114可同样采用铆接方式实现连接;又如,两第二弯折段1114可采用紧固方式实现连接;再如,两第二弯折段1114可采用焊接方式实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轿厢,包括上述轿底结构100。
由于上述轿厢采用了上述轿底结构100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轿厢还包括厢壁,请结合图5所示,轿底结构100的外框112的框顶沿外框112的边缘设有第二凸缘1124,外框112通过第二凸缘1124与厢壁的底部相连接。
其中,第二凸缘1124与厢壁的底部的连接方式包含多种,例如,第二凸缘1124与厢壁的底部通过紧固件连接,紧固件可为螺栓、螺钉等,具体地,第二凸缘1124上开设有若干连接孔,厢壁的底部也开设有若干连接孔,第二凸缘1124上的各连接孔与厢壁的底部的各连接孔一一对应,紧固件穿过第二凸缘1124的连接孔后连接于厢壁的底部的连接孔内;又如,第二凸缘1124与厢壁的底部相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上述轿厢。
由于上述电梯采用了上述轿厢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轿底结构,包括内轿底,所述内轿底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拼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包括面板和两弯折部,两所述弯折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面板的沿各所述拼接板的排列方向的相对两侧;相邻两所述拼接板的相贴近的两所述弯折部相互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面板垂直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相邻两所述拼接板的相贴近的两所述第一弯折段相互铆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还包括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段远离所述面板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一弯折段相互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轿底还包括外框,各所述拼接板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外框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连接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侧边框,两所述侧边框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各所述拼接板位于两所述侧边框和所述连接板围合限定的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边框朝向所述拼接板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凸缘,各所述拼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一所述侧边框的所述第一凸缘上,并且,各所述拼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另一所述侧边框的所述第一凸缘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结构还包括地坎组件,所述地坎组件与位于所述内轿底边侧的所述拼接板的所述弯折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轿底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位于所述内轿底边侧的所述拼接板的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地坎组件的一侧,所述地坎组件通过紧固件穿过位于所述内轿底边侧的所述拼接板的所述弯折部后与所述定位板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结构还包括外轿底和减震件,所述内轿底安装于所述外轿底上,所述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外轿底与所述内轿底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轿底包括安装框和连接梁,所述内轿底安装于所述安装框内,所述连接梁连接于所述安装框的底部,并且所述连接梁跨设于所述安装框的相对两边框之间。
11.一种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轿底结构。
12.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轿厢。
CN202121093268.6U 2021-05-20 2021-05-20 轿底结构、轿厢及电梯 Active CN2152079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3268.6U CN215207954U (zh) 2021-05-20 2021-05-20 轿底结构、轿厢及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3268.6U CN215207954U (zh) 2021-05-20 2021-05-20 轿底结构、轿厢及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07954U true CN215207954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20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93268.6U Active CN215207954U (zh) 2021-05-20 2021-05-20 轿底结构、轿厢及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079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211140A1 (en) Joint structure using a gusset plate, a building using the joint structure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or reinforcing a building
US8789872B2 (en) Beam in a vehicle door and a method of rustproofing a vehicle door
JP6523426B2 (ja) 取付金具、取付ユニット、及び鉄道車両
WO2023130890A1 (zh) 一种列车二层地板安装结构及车厢
CN215207954U (zh) 轿底结构、轿厢及电梯
CN114248811A (zh) 一种轨道列车用楼梯结构及轨道列车
CN213502288U (zh) 车体底架、车体及轨道车辆
JPH0295971A (ja) 鉄道車両の車体
KR100985165B1 (ko) 차량 구조체
CN108501968B (zh) 轨道车辆及其端墙
CN206155059U (zh) 一种控制臂与副车架的安装结构
JP5285500B2 (ja) 耐力フレームの構造
JPH0721927U (ja) 低降伏点鋼材を使用した制振間柱
CN216711326U (zh) 电梯轿底组件、轿厢及电梯
CN216508629U (zh) 一种车身地板与座椅横梁总成
JP2007062949A (ja) ガイドレール支持構造およびガイドレール支持方法
CN215101338U (zh) 一体化导轨支架
CN215402525U (zh) 扶手电梯
JPH0532307B2 (zh)
CN219651295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7076599U (zh) 电梯承重机构、轿厢及电梯
CN209815459U (zh) 一种电梯地坎支架
CN219948369U (zh) 用于车辆的侧围上接头和车辆
CN216915505U (zh) 一种悬置支撑结构、纵梁与车辆
CN218595834U (zh) 一种铝合金井道承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