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7005U - 大流量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大流量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7005U
CN215177005U CN202120817300.4U CN202120817300U CN215177005U CN 215177005 U CN215177005 U CN 215177005U CN 202120817300 U CN202120817300 U CN 202120817300U CN 215177005 U CN215177005 U CN 215177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ipe
furnace
convection
furna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173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君
王云祥
顾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173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7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7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7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流量加热炉,它包括燃烧室、炉排、上炉体、下炉体、上对流段蛇管、下对流段蛇管、上辐射段炉管、下辐射段炉管和顶棚管;其中,所述下炉体位于所述燃烧室的上方;所述上炉体连接在所述下炉体的上端部;所述上炉体中设有上辐射室和上对流室,所述下炉体中设有下辐射室和下对流室,所述燃烧室、下辐射室、上辐射室、上对流室和下对流室依次连通;所述炉排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燃烧室中;所述上对流段蛇管、上辐射段炉管和顶棚管依次连通;所述下对流段蛇管和所述下辐射段炉管依次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导热介质的流量,能够向外提供充足的导热介质,进而能够提高供热能力。

Description

大流量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流量加热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燃煤加热炉中通常通过燃烧烟煤产生高温烟气,通过高温烟气加热炉管中的导热介质,被加热后的导热介质再进入供热循环系统以便为用户供热,满足用户的用热需求。但是,现有的单一整体结构的燃煤加热炉受结构限制,导致导热介质的流量过小,进而无法为供热循环系统提供充足的导热介质,影响了供热循环系统的供热能力,进而无法满足用户的用热需求。并且在现有的燃煤加热炉中,清灰也存在很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大流量加热炉,它能够提高导热介质的流量,能够向外提供充足的导热介质,进而能够提高供热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流量加热炉,它包括燃烧室、炉排、上炉体、下炉体、上对流段蛇管、下对流段蛇管、上辐射段炉管、下辐射段炉管和顶棚管;其中,
所述下炉体位于所述燃烧室的上方;
所述上炉体连接在所述下炉体的上端部;
所述上炉体中设有上辐射室和上对流室,所述下炉体中设有下辐射室和下对流室,所述燃烧室、下辐射室、上辐射室、上对流室和下对流室依次连通;
所述炉排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燃烧室中;
所述上对流段蛇管设于所述上对流室中,所述上辐射段炉管和所述顶棚管设于所述上辐射室中,所述上对流段蛇管、上辐射段炉管和顶棚管依次连通;
所述下对流段蛇管设于所述下对流室中,所述下辐射段炉管设于所述下辐射室中,所述下对流段蛇管和所述下辐射段炉管依次连通。
进一步,所述大流量加热炉还包括总进口集管、总出口集管、上进口集管、下进口集管、上出口集管、下出口集管、上过渡集管和下过渡集管;其中,
所述上对流段蛇管的出口端与所述上辐射段炉管的入口端通过所述上过渡集管连通;
所述下对流段蛇管的出口端与所述下辐射段炉管的入口端通过所述下过渡集管连通;
所述总进口集管适于接入导热介质,所述总进口集管通过所述上进口集管与所述上对流段蛇管的入口端相连通,并通过所述下进口集管与所述下对流段蛇管的入口端相连通;
所述总出口集管通过所述上出口集管与所述顶棚管的出口端相连通,并通过所述下出口集管与所述下辐射段炉管的出口端相连通。
进一步为了排掉烟气,所述下炉体上设有与所述下对流室连通的烟气出口。
进一步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所述上炉体和/或所述下炉体上连接有保温墙体。
进一步为了防止烟气外泄,所述上炉体与所述下炉体连接的接缝处设有密封砖墙,和/或所述下炉体与所述炉排连接的接缝处设有密封砖墙。
进一步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所述密封砖墙上连接有保温墙体。
进一步为了方便出灰,所述大流量加热炉还包括与所述下对流室连通并适于承接所述下对流室中沉降的灰尘的出灰斗。
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出灰斗的具体布置方式,所述出灰斗连接在所述下炉体上并位于所述下对流室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出灰斗的出口连接有卸料阀。
进一步为了方便清灰,所述上炉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上对流室连通的上清灰门,和/或所述下炉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下对流室连通的下清灰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所述炉排上的烟煤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燃烧室依次流经所述下辐射室、上辐射室、上对流室和下对流室;其中,高温烟气会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形式加热所述上对流段蛇管、下对流段蛇管、上辐射段炉管、下辐射段炉管和顶棚管中的导热介质。具体的,导热介质具有两条流动路径,其中一条为从上对流段蛇管流入,经过上辐射段炉管后从顶棚管流出;另一条为从下对流段蛇管流入,从下辐射段炉管流出,进而提高了导热介质的流量,导热介质的流量至少为原先的2倍,进而能够向外提供充足的导热介质,提高了供热能力,满足了用户的用热需求。并且设置所述出灰斗、上清灰门和下清灰门还方便了清灰和出灰操作,使清灰和出灰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大流量加热炉的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大流量加热炉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大流量加热炉,它包括燃烧室1、炉排2、上炉体3、下炉体4、上对流段蛇管5、下对流段蛇管6、上辐射段炉管7、下辐射段炉管8和顶棚管9;其中,
所述下炉体4位于所述燃烧室1的上方;
所述上炉体3连接在所述下炉体4的上端部;
所述上炉体3中设有上辐射室10和上对流室11,所述下炉体4中设有下辐射室12和下对流室13,所述燃烧室1、下辐射室12、上辐射室10、上对流室11和下对流室13依次连通;
所述炉排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燃烧室1中,所述炉排2上适于放置烟煤等燃料;
所述上对流段蛇管5设于所述上对流室11中,所述上辐射段炉管7和所述顶棚管9设于所述上辐射室10中,所述上对流段蛇管5、上辐射段炉管7和顶棚管9依次连通;
所述下对流段蛇管6设于所述下对流室13中,所述下辐射段炉管8设于所述下辐射室12中,所述下对流段蛇管6和所述下辐射段炉管8依次连通;具体的,所述炉排2上的烟煤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燃烧室1依次流经所述下辐射室12、上辐射室10、上对流室11和下对流室13;其中,高温烟气会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形式加热所述上对流段蛇管5、下对流段蛇管6、上辐射段炉管7、下辐射段炉管8和顶棚管9中的导热介质。而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介质具有两条流动路径,其中一条为从上对流段蛇管5流入,经过上辐射段炉管7后从顶棚管9流出;另一条为从下对流段蛇管6流入,从下辐射段炉管8流出,进而提高了导热介质的流量,导热介质的流量至少为原先的2倍,进而能够向外提供充足的导热介质,提高了供热能力,满足了用户的用热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排2、所述顶棚管9、上对流段蛇管5、下对流段蛇管6、上辐射段炉管7和下辐射段炉管8的具体结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赘述。
如图1、2所示,所述大流量加热炉还可以包括总进口集管14、总出口集管15、上进口集管16、下进口集管17、上出口集管18、下出口集管19、上过渡集管20和下过渡集管21;其中,
所述上对流段蛇管5的出口端与所述上辐射段炉管7的入口端通过所述上过渡集管20连通;
所述下对流段蛇管6的出口端与所述下辐射段炉管8的入口端通过所述下过渡集管21连通;
所述总进口集管14适于接入导热介质,所述总进口集管14通过所述上进口集管16与所述上对流段蛇管5的入口端相连通,并通过所述下进口集管17与所述下对流段蛇管6的入口端相连通;
所述总出口集管15通过所述上出口集管18与所述顶棚管9的出口端相连通,并通过所述下出口集管19与所述下辐射段炉管8的出口端相连通;具体的,所述总出口集管15与外部的供热循环系统相连;其中,导热介质从所述总进口集管14接入后,可以依次流经所述上进口集管16、上对流段蛇管5、上过渡集管20、上辐射段炉管7、顶棚管9和上出口集管18后汇入总出口集管15,也可以依次流经所述下进口集管17、下对流段蛇管6、下过渡集管21、下辐射段炉管8和下出口集管19后汇入总出口集管15,进而提高了所述导热介质的流量,以便为所述供热循环系统提供充足的导热介质,提高了所述供热循环系统的供热能力,满足了用户的用热需求。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导热介质可以为有机热载体介质,具体的可以为导热油等。
如图1所示,所述下炉体4上设有与所述下对流室13连通的烟气出口22;在本实施例中,高温烟气从燃烧室1依次流经所述下辐射室12、上辐射室10、上对流室11和下对流室13后从所述烟气出口22排出;具体的,所述烟气出口22可以与外部的余热回收装置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炉体3和所述下炉体4上分别连接有保温墙体以便减少热量的损失。
如图1、2所示,所述上炉体3与所述下炉体4连接的接缝处设有密封砖墙23,所述下炉体4与所述炉排2连接的接缝处设有密封砖墙23,以便防止高温烟气从所述上炉体3与下炉体4之间的接缝处和下炉体4与炉排2之间的接缝处外泄。具体的,所述密封砖墙23上可以连接有保温墙体以便减少热量的损失。
如图1所示,所述大流量加热炉还可以包括与所述下对流室13连通并适于承接所述下对流室13中沉降的灰尘的出灰斗24,进而方便了清灰和出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灰斗24连接在所述下炉体4上并位于所述下对流室13的下方;具体的,所述出灰斗24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赘述。
如图1所示,所述出灰斗24的出口连接有卸料阀25;具体的,所述卸料阀25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赘述。
如图1所示,所述上炉体3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上对流室11连通的上清灰门26,所述下炉体4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下对流室13连通的下清灰门27,进而方便了对所述上对流段蛇管5和所述下对流段蛇管6进行清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炉排2上的烟煤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燃烧室1依次流经所述下辐射室12、上辐射室10、上对流室11和下对流室13;其中,高温烟气会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形式加热所述上对流段蛇管5、下对流段蛇管6、上辐射段炉管7、下辐射段炉管8和顶棚管9中的导热介质。具体的,导热介质具有两条流动路径,其中一条为从上对流段蛇管5流入,经过上辐射段炉管7后从顶棚管9流出;另一条为从下对流段蛇管6流入,从下辐射段炉管8流出,进而提高了导热介质的流量,导热介质的流量至少为原先的2倍,进而能够向外提供充足的导热介质,提高了供热能力,满足了用户的用热需求。并且设置所述出灰斗24、上清灰门26和下清灰门27还方便了清灰和出灰操作,使清灰和出灰更方便。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大流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燃烧室(1)、炉排(2)、上炉体(3)、下炉体(4)、上对流段蛇管(5)、下对流段蛇管(6)、上辐射段炉管(7)、下辐射段炉管(8)和顶棚管(9);其中,
所述下炉体(4)位于所述燃烧室(1)的上方;
所述上炉体(3)连接在所述下炉体(4)的上端部;
所述上炉体(3)中设有上辐射室(10)和上对流室(11),所述下炉体(4)中设有下辐射室(12)和下对流室(13),所述燃烧室(1)、下辐射室(12)、上辐射室(10)、上对流室(11)和下对流室(13)依次连通;
所述炉排(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燃烧室(1)中;
所述上对流段蛇管(5)设于所述上对流室(11)中,所述上辐射段炉管(7)和所述顶棚管(9)设于所述上辐射室(10)中,所述上对流段蛇管(5)、上辐射段炉管(7)和顶棚管(9)依次连通;
所述下对流段蛇管(6)设于所述下对流室(13)中,所述下辐射段炉管(8)设于所述下辐射室(12)中,所述下对流段蛇管(6)和所述下辐射段炉管(8)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总进口集管(14)、总出口集管(15)、上进口集管(16)、下进口集管(17)、上出口集管(18)、下出口集管(19)、上过渡集管(20)和下过渡集管(21);其中,
所述上对流段蛇管(5)的出口端与所述上辐射段炉管(7)的入口端通过所述上过渡集管(20)连通;
所述下对流段蛇管(6)的出口端与所述下辐射段炉管(8)的入口端通过所述下过渡集管(21)连通;
所述总进口集管(14)适于接入导热介质,所述总进口集管(14)通过所述上进口集管(16)与所述上对流段蛇管(5)的入口端相连通,并通过所述下进口集管(17)与所述下对流段蛇管(6)的入口端相连通;
所述总出口集管(15)通过所述上出口集管(18)与所述顶棚管(9)的出口端相连通,并通过所述下出口集管(19)与所述下辐射段炉管(8)的出口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炉体(4)上设有与所述下对流室(13)连通的烟气出口(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炉体(3)和/或所述下炉体(4)上连接有保温墙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炉体(3)与所述下炉体(4)连接的接缝处设有密封砖墙(23),和/或所述下炉体(4)与所述炉排(2)连接的接缝处设有密封砖墙(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流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砖墙(23)上连接有保温墙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所述下对流室(13)连通并适于承接所述下对流室(13)中沉降的灰尘的出灰斗(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灰斗(24)连接在所述下炉体(4)上并位于所述下对流室(13)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灰斗(24)的出口连接有卸料阀(2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炉体(3)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上对流室(11)连通的上清灰门(26),和/或所述下炉体(4)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下对流室(13)连通的下清灰门(27)。
CN202120817300.4U 2021-04-20 2021-04-20 大流量加热炉 Active CN215177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7300.4U CN215177005U (zh) 2021-04-20 2021-04-20 大流量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7300.4U CN215177005U (zh) 2021-04-20 2021-04-20 大流量加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7005U true CN215177005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1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17300.4U Active CN215177005U (zh) 2021-04-20 2021-04-20 大流量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7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90598U (zh) 一种立式水火管结构的燃煤粉热水锅炉
CN109405288B (zh) 油田用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5177005U (zh) 大流量加热炉
CN213178515U (zh) 熔盐集中供热装置
CN102128439A (zh) 窖炉组件式热管蒸汽发生器
CN215002249U (zh) 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
CN209386313U (zh) 分段式水换热器
CN100557329C (zh) 一种旋风分离燃烧蓄热管式加热炉
WO2009070129A2 (en) Combined condensing heat exchanger
CN212157213U (zh) 防堵灰有机热载体炉
CN214949795U (zh) 拼接炉体结构的大型有机热载体炉
CN110513880A (zh) 一种倒置式燃烧全预混冷凝换热器
CN201028775Y (zh) 一种可分体的集中供暖用民用炉
CN215001559U (zh) 燃砂光粉生物质有机热载体炉
CN215724165U (zh) 燃废气导热油加热炉
CN214536830U (zh) 一种真空立式环保燃煤锅炉
CN216431784U (zh) 热载体加热炉
CN209263359U (zh) 一种新型全预混热交换器
CN214370953U (zh) 组合式有机热载体炉
CN203928402U (zh) 高效常压冷凝式水套加热炉
CN206001946U (zh) 一种低温水加热器
CN216384132U (zh) 一种螺旋风道式蒸汽锅炉
CN217559865U (zh) 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
CN207622259U (zh) 热水锅炉
CN211854079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空气预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18 venture Road, Xinbei District, Jiangsu, Changzhou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Energy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33 No. 18 Chuangye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ENERGY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