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2249U - 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 - Google Patents

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02249U
CN215002249U CN202120816593.4U CN202120816593U CN215002249U CN 215002249 U CN215002249 U CN 215002249U CN 202120816593 U CN202120816593 U CN 202120816593U CN 215002249 U CN215002249 U CN 215002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convection
chamber
heat carrier
organic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165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君
曹迅平
高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165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02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02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02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它包括至少两个燃烧室、与所述燃烧室对应的炉排、与所述燃烧室对应的炉体以及与所述炉体一一对应的管路系统;至少两个所述燃烧室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所述炉排上适于放置燃料,所述炉排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燃烧室中以使所述炉排上的燃料在对应的所述燃烧室中燃烧并产生烟气;所述炉体中设有依次连通以供烟气依次流经的辐射室、第一对流室和第二对流室,所述辐射室位于对应的所述燃烧室的上方并与对应的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管路系统包括总进口集管、总出口集管和至少一个炉管组。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调节有机热载体介质的循环量来调节向外供热量,进而能够减少供热量的浪费,能够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有机热载体炉中,通过高温烟气加热管路系统中的有机热载体介质,有机热载体介质再为外部的供热循环系统提供热量,以满足用户的用热需求。但是,现有的有机热载体炉中有机热载体介质的循环量是不可调节的,当用户的用热需求增大或减小时,无法通过调节有机热载体介质的循环量来调节向外供热量,进而当用户用热需求减少时,供热量会有剩余,造成供热量的浪费,进而浪费了能源,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节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它能够通过调节有机热载体介质的循环量来调节向外供热量,进而能够减少供热量的浪费,能够节约能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它包括:
至少两个燃烧室,至少两个所述燃烧室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
与所述燃烧室对应的炉排,所述炉排上适于放置燃料,所述炉排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燃烧室中以使所述炉排上的燃料在对应的所述燃烧室中燃烧并产生烟气;
与所述燃烧室对应的炉体,所述炉体中设有依次连通以供烟气依次流经的辐射室、第一对流室和第二对流室,所述辐射室位于对应的所述燃烧室的上方并与对应的所述燃烧室连通;
与所述炉体一一对应的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包括总进口集管、总出口集管和至少一个炉管组,所述炉管组中包括第一对流段蛇管、第二对流段蛇管、辐射段炉管、顶棚管、分进口管和分出口管;在所述炉管组中,所述分进口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流段蛇管和第二对流段蛇管相连,所述第一对流段蛇管和第二对流段蛇管分别与所述分出口管相连,所述分出口管与所述辐射段炉管相连,所述辐射段炉管与所述顶棚管相连,所述顶棚管与同一管路系统中的所述总出口集管相连,所述分进口管还与同一管路系统中的所述总进口集管相连;其中,所述辐射段炉管位于对应的炉体中的辐射室内,所述第一对流段蛇管位于对应的炉体中的第一对流室内,所述第二对流段蛇管位于对应的炉体中的第二对流室内。
进一步,相邻的燃烧室之间设有炉墙,所述炉墙上设有用于连通两个燃烧室的连通开口。
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燃烧室的具体结构,所述燃烧室中设有前拱和后拱,所述前拱与所述后拱之间形成有喉口。
进一步为了排走所述烟气,所述炉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对流室连通的烟气出口。
进一步为了方便清灰和出灰,所述炉体上连接有适于承接所述第一对流室和所述第二对流室中沉降的灰尘的出灰斗。
进一步,所述出灰斗中设有锥形腔,所述第一对流室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对流室的下端部通过所述锥形腔连通。
进一步,同一炉体中的所述第一对流室和所述第二对流室之间设有隔墙。
进一步,每个所述管路系统中设有两个所述炉管组。
进一步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所述炉体上设有保温墙体。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有机热载体介质从所述总进口集管流入后流入所述分进口管中,再分别流入所述第一对流段蛇管和第二对流段蛇管中,然后汇流至所述分出口管中,再依次流经所述辐射段炉管和顶棚管后流入所述总出口集管中,所述总出口集管还与外部的供热循环系统相连。所述燃烧室中的烟气依次流经所述辐射室、第一对流室和第二对流室,所述烟气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形式加热所述辐射段炉管、第一对流段蛇管和第二对流段蛇管中的有机热载体介质。被加热的有机热载体介质从所述总出口集管流入外部的供热循环系统中以便向外供热,并且所述有机热载体介质的循环量越大,向外供热量越大。
通过向一个或两个或多个所述管路系统中通入有机热载体介质,能够调节有机热载体介质的循环量,即流量,进而能够调节供热量。当用户的用热需求增加时,增加通入有机热载体介质的管路系统的数量进而增加向外供热,当用户的用热量减少时,减少通入有机热载体介质的管路系统的数量进而减少向外供热,进而使供热量与用户的用热需求量相匹配,避免供热量的浪费,节约了能源,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的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的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它包括:
至少两个燃烧室1,至少两个所述燃烧室1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
与所述燃烧室1对应的炉排2,所述炉排2上适于放置燃料,所述炉排2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燃烧室1中以使所述炉排2上的燃料在对应的所述燃烧室1中燃烧并产生烟气;
与所述燃烧室1对应的炉体3,所述炉体3中设有依次连通以供烟气依次流经的辐射室4、第一对流室5和第二对流室6,所述辐射室4位于对应的所述燃烧室1的上方并与对应的所述燃烧室1连通;
与所述炉体3一一对应的管路系统100,所述管路系统100包括总进口集管7、总出口集管8和至少一个炉管组200,所述炉管组200中包括第一对流段蛇管9、第二对流段蛇管10、辐射段炉管11、顶棚管12、分进口管13和分出口管14;在所述炉管组200中,所述分进口管13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流段蛇管9和第二对流段蛇管10相连,所述第一对流段蛇管9和第二对流段蛇管10分别与所述分出口管14相连,所述分出口管14与所述辐射段炉管11相连,所述辐射段炉管11与所述顶棚管12相连,所述顶棚管12与同一管路系统100中的所述总出口集管8相连,所述分进口管13还与同一管路系统100中的所述总进口集管7相连;其中,所述辐射段炉管11位于对应的炉体3中的辐射室4内,所述第一对流段蛇管9位于对应的炉体3中的第一对流室5内,所述第二对流段蛇管10位于对应的炉体3中的第二对流室6内;具体的,有机热载体介质从所述总进口集管7流入后流入所述分进口管13中,再分别流入所述第一对流段蛇管9和第二对流段蛇管10中,然后汇流至所述分出口管14中,再依次流经所述辐射段炉管11和顶棚管12后流入所述总出口集管8中,所述总出口集管8还与外部的供热循环系统相连。所述燃烧室1中的烟气依次流经所述辐射室4、第一对流室5和第二对流室6,所述烟气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形式加热所述辐射段炉管11、第一对流段蛇管9和第二对流段蛇管10中的有机热载体介质。被加热的有机热载体介质从所述总出口集管8流入外部的供热循环系统中以便向外供热,并且所述有机热载体介质的循环量越大,向外供热量越大。
进一步具体的,通过向一个或两个或多个所述管路系统100中通入有机热载体介质,能够调节有机热载体介质的循环量,即流量,进而能够调节供热量。当用户的用热需求增加时,增加通入有机热载体介质的管路系统100的数量进而增加向外供热,当用户的用热量减少时,减少通入有机热载体介质的管路系统100的数量进而减少向外供热,进而使供热量与用户的用热需求量相匹配,避免供热量的浪费,节约了能源,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节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室1、炉排2、炉体3和所述管路系统100分别设有两个,所述炉体3和所述炉排2分别与所述燃烧室1一一对应;具体的,两个所述辐射室4之间通过所述燃烧室1相互连通;所述炉排2上的燃料可以为烟煤或兰炭或生物质成型颗粒,所述有机热载体介质可以为导热油。
如图1~3所示,相邻的燃烧室1之间设有炉墙,所述炉墙上可以设有用于连通两个燃烧室1的连通开口15。
如图1、2所示,所述燃烧室1中可以设有前拱16和后拱17,所述前拱16与所述后拱17之间形成有喉口;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燃烧室1中分别设有所述前拱16和所述后拱17。具体的,与现有技术中的单炉拱大型的燃烧室1相比,本实施例设置至少两个燃烧室1并在燃烧室1中设置前拱16和后拱17,能够有效避免燃烧室1塌拱,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如图1所示,所述炉体3上可以设有与所述第二对流室6连通的烟气出口18;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炉体3上均设有所述烟气出口18;具体的,所述烟气出口18与余热回收装置相连,所述燃烧室1中的烟气依次流经所述辐射室4、第一对流室5和第二对流室6后从所述烟气出口18流入所述余热回收装置。
如图1所示,所述炉体3上连接有适于承接所述第一对流室5和所述第二对流室6中沉降的灰尘的出灰斗19;具体的,设置所述出灰斗19大大方便了用户清灰和出灰。
如图1所示,所述出灰斗19中设有锥形腔20,所述第一对流室5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对流室6的下端部通过所述锥形腔20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一对流室5的上端部与所述辐射室4相连通。
如图1所示,同一炉体3中的所述第一对流室5和所述第二对流室6之间设有隔墙21;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管路系统100中设有两个所述炉管组200,所述炉体3上设有保温墙体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有机热载体介质从所述总进口集管7流入后流入所述分进口管13中,再分别流入所述第一对流段蛇管9和第二对流段蛇管10中,然后汇流至所述分出口管14中,再依次流经所述辐射段炉管11和顶棚管12后流入所述总出口集管8中,所述总出口集管8还与外部的供热循环系统相连。所述燃烧室1中的烟气依次流经所述辐射室4、第一对流室5和第二对流室6,所述烟气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形式加热所述辐射段炉管11、第一对流段蛇管9和第二对流段蛇管10中的有机热载体介质。被加热的有机热载体介质从所述总出口集管8流入外部的供热循环系统中以便向外供热,并且所述有机热载体介质的循环量越大,向外供热量越大。
通过向一个或两个或多个所述管路系统100中通入有机热载体介质,能够调节有机热载体介质的循环量,即流量,进而能够调节供热量。当用户的用热需求增加时,增加通入有机热载体介质的管路系统100的数量进而增加向外供热,当用户的用热量减少时,减少通入有机热载体介质的管路系统100的数量进而减少向外供热,进而使供热量与用户的用热需求量相匹配,避免供热量的浪费,节约了能源,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节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9)

1.一种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至少两个燃烧室(1),至少两个所述燃烧室(1)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
与所述燃烧室(1)对应的炉排(2),所述炉排(2)上适于放置燃料,所述炉排(2)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燃烧室(1)中以使所述炉排(2)上的燃料在对应的所述燃烧室(1)中燃烧并产生烟气;
与所述燃烧室(1)对应的炉体(3),所述炉体(3)中设有依次连通以供烟气依次流经的辐射室(4)、第一对流室(5)和第二对流室(6),所述辐射室(4)位于对应的所述燃烧室(1)的上方并与对应的所述燃烧室(1)连通;
与所述炉体(3)一一对应的管路系统(100),所述管路系统(100)包括总进口集管(7)、总出口集管(8)和至少一个炉管组(200),所述炉管组(200)中包括第一对流段蛇管(9)、第二对流段蛇管(10)、辐射段炉管(11)、顶棚管(12)、分进口管(13)和分出口管(14);在所述炉管组(200)中,所述分进口管(13)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流段蛇管(9)和第二对流段蛇管(10)相连,所述第一对流段蛇管(9)和第二对流段蛇管(10)分别与所述分出口管(14)相连,所述分出口管(14)与所述辐射段炉管(11)相连,所述辐射段炉管(11)与所述顶棚管(12)相连,所述顶棚管(12)与同一管路系统(100)中的所述总出口集管(8)相连,所述分进口管(13)还与同一管路系统(100)中的所述总进口集管(7)相连;其中,所述辐射段炉管(11)位于对应的炉体(3)中的辐射室(4)内,所述第一对流段蛇管(9)位于对应的炉体(3)中的第一对流室(5)内,所述第二对流段蛇管(10)位于对应的炉体(3)中的第二对流室(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燃烧室(1)之间设有炉墙,所述炉墙上设有用于连通两个燃烧室(1)的连通开口(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中设有前拱(16)和后拱(17),所述前拱(16)与所述后拱(17)之间形成有喉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对流室(6)连通的烟气出口(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3)上连接有适于承接所述第一对流室(5)和所述第二对流室(6)中沉降的灰尘的出灰斗(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灰斗(19)中设有锥形腔(20),所述第一对流室(5)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对流室(6)的下端部通过所述锥形腔(2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其特征在于,同一炉体(3)中的所述第一对流室(5)和所述第二对流室(6)之间设有隔墙(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管路系统(100)中设有两个所述炉管组(2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3)上设有保温墙体。
CN202120816593.4U 2021-04-20 2021-04-20 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 Active CN215002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6593.4U CN215002249U (zh) 2021-04-20 2021-04-20 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6593.4U CN215002249U (zh) 2021-04-20 2021-04-20 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2249U true CN215002249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93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16593.4U Active CN215002249U (zh) 2021-04-20 2021-04-20 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02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90598U (zh) 一种立式水火管结构的燃煤粉热水锅炉
CN109405288B (zh) 油田用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0595495C (zh) 敞口反水往复烟道式常压锅炉
CN215002249U (zh) 循环量可调的有机热载体炉
CN104501397A (zh) 一种膜式水冷壁复合回水冷凝式天然气热水锅炉
CN203880946U (zh) 一种燃气角管热水锅炉新型水循环结构
CN212746547U (zh) 一种可燃气体预热装置
CN106766150A (zh) 一种高效环保供热设备
CN209541168U (zh) 散装煤粉有机热载体炉
CN203771707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5177005U (zh) 大流量加热炉
CN204923441U (zh) 一种高效环保热风炉
CN201028775Y (zh) 一种可分体的集中供暖用民用炉
CN202598820U (zh) 一种沼气热水锅炉
CN212157213U (zh) 防堵灰有机热载体炉
CN201177364Y (zh) 生物质燃气锅炉
CN214949795U (zh) 拼接炉体结构的大型有机热载体炉
CN211854079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空气预热装置
CN214536830U (zh) 一种真空立式环保燃煤锅炉
CN220689349U (zh) 一种增加换热面积的低碳生物质锅炉
CN214332773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的蒸汽锅炉装置
CN104165456B (zh) 撬装式锅炉集成供热装置
CN218565751U (zh) 超大型防积灰有机热载体炉
CN204153969U (zh) 螺纹管组件
CN217559865U (zh) 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18 venture Road, Xinbei District, Jiangsu, Changzhou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Energy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33 No. 18 Chuangye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ENERGY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