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5858U - 减振组件以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减振组件以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5858U
CN215175858U CN202121454343.7U CN202121454343U CN215175858U CN 215175858 U CN215175858 U CN 215175858U CN 202121454343 U CN202121454343 U CN 202121454343U CN 215175858 U CN215175858 U CN 215175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groove
base
straight column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43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华
蔡序杰
李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43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5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5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5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振组件以及空调,该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以及弹性连接组件;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螺柱,包括第一直柱段,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第二直柱段,外周壁布满外螺纹,与所述第一直柱段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直柱段背离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连接件,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螺柱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旋合的内螺纹;以及弹性件,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螺柱的通孔,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且夹设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安装现有的橡胶减振垫时其刚度无法控制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减振组件以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组件以及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的风扇组件包括安装支架、电机、扇叶和橡胶减振垫。扇叶安装在电机上。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柱。橡胶减震垫套装在安装柱上。电机的安装脚固定在橡胶减振垫上。安装柱上旋紧有螺母来固定橡胶减震垫。电机与安装支架之间通过橡胶减振垫来减振。
但是,这种风扇组件组装好之后,橡胶减震垫的减震效果并不好,而且电机的同轴度也无法保证,导致电机转动过程中出现较大的跳动,再者空调使用一段时间后,风扇组件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较大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组件,旨在解决安装现有的橡胶减振垫时其刚度无法控制导致橡胶减振垫的减振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减振组件,其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以及弹性连接组件;
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
螺柱,包括
第一直柱段,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
第二直柱段,外周壁布满外螺纹,与所述第一直柱段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直柱段背离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
连接件,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螺柱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旋合的内螺纹;以及
弹性件,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螺柱的通孔,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且夹设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直柱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螺纹的小径,在所述内螺纹抵接于所述第一直柱段朝向所述第二直柱段的端部,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优选地,所述螺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直柱段和所述第二直柱段之间的第三直柱段,所述第三直柱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柱段和所述第二直柱段的端部;
所述第三直柱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柱段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外螺纹的大径。
优选地,所述通孔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扩口。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的压缩量为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所述弹性件未被压缩时所述弹性件长度的5%~10%。
优选地,所述第二基座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凸起;
所述弹性件包括支撑部以及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侧壁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端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所述通孔穿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限位凸起夹设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容纳所述弹性件的安装槽,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围合出条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支撑部的周向延伸;
所述限位槽包括分别位于支撑部相互背离两侧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
所述限位凸起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凸出段和第二凸出段;
其中,所述第一凸出段和所述第二凸出段均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向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延伸,且分别伸入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还包括第三槽段,所述第三槽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相互靠近的一端;
所述限位凸起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且伸入到所述第三槽端内的第三凸出段,所述第三凸出段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出段和所述第二凸出段朝内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段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防脱槽;
所述第一凸出段的顶端设置有伸入到所述第一防脱槽内的第一防脱凸台。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座为环形,所述弹性连接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弹性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基座的周向均匀地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减振组件,所述第二基座为电机外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在装配该减振组件时,即便采用风批来拧紧连接件,在连接件的内螺纹与第一直柱段的端部相抵时第一直柱段的端部为连接件止动,使得弹性件的刚度停留在设计值而不会继续增大。同时,由于连接件的内螺纹与第一直柱段均为刚性件,且两者之间为刚性接触,在对连接件进行预紧后连接件难以松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减振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减振组件的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基座与螺柱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基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未拧紧状态下的弹性连接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拧紧状态下的弹性连接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减振组件;1、第一基座;2、弹性连接组件;3、螺柱;31、第一直柱段;32、第二直柱段;321、外螺纹;33、第三直柱段;34、调整槽;4、第二基座;41、主体部;42、连接部;421、安装槽;422、限位凸起;423、第一凸出段;424、第二凸出段;425、第三凸出段;426、第一防脱凸台;427、第二防脱凸台;5、弹性件;51、支撑部;511、通孔;512、扩口;513、第一端;514、第二端;52、第一限位部;521、第一限位面;53、第二限位部;531、第二限位面;54、限位槽;541、第一槽段;542、第二槽段;543、第三槽段;544、第一防脱槽;545、第二防脱槽;6、连接件;61、螺孔;62、内螺纹;7、垫片。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分析研究发现:橡胶减振垫的刚度与橡胶减振垫的固有频率之间呈正相关,橡胶减振垫的刚度越大则橡胶减振垫的固有频率越高(橡胶减振垫固有频率
Figure BDA0003138446620000051
f0:固有频率,c:刚度,m:质量)。橡胶减振垫的固有频率与橡胶减振垫的减振效率之间呈负相关,橡胶减振垫的固有频率越高则橡胶减振垫的减振效率越低(减振效率:η=f/f0,且
Figure BDA0003138446620000052
才有减振效果;f:激振频率,f0:固有频率;)。因此,橡胶减振垫的刚度不能过高。
然而,由于安装支架与橡胶减振垫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螺母拧得越紧则橡胶减振垫的压缩量越大,橡胶减振垫的压缩量越大则橡胶减振垫的刚度越大。行业内均采用风批来紧固螺母,但风批的转矩不可控,会导致橡胶减振垫的压缩量过大而使得橡胶减振垫的刚度变大,造成减振效率低。而且,电机通常具有多个安装脚,多个安装脚分别连接多个橡胶减振垫,多个橡胶减振垫分别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多个安装柱上,而每个螺栓的预紧力均不相同,会导致电机的每个安装脚的形变量不可控,进而导致电机的装配精度差,例如同轴度低、跳动大,会导致噪音变大。再者,橡胶等弹性材料均具有压力松弛效应,在空调使用一段时间后紧固橡胶减振垫的螺栓会松动,从而引起空调整机的异响。现有空调的发展趋势为发展低转速风扇组价,低转速风扇组件的电机转速较低、扇叶的叶片较大,这样,电机的转速越低则定子激振频率(定子激振频率fz=KZn/60,Z-定子齿数,K-正整数,n-转速)和转子激振频率(转子激振频率fz=Pn/60,P-转子极数,n-转速)均降低,会导致风扇组件的噪音更加不可控。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减振组件100。
请参照图1、2,图1、2显示了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减振组件100。该减振组件100包括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4和弹性连接组件2。弹性连接组件2用于将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4弹性连接起来。弹性连接组件2包括螺柱3、弹性件5和连接件6。
第一基座1可以构造为平板结构,例如为圆环形的平板结构。第一基座1可以是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钢材或铝合金。
如图3所示,螺柱3构造为直条形。螺柱3包括第一直柱段31和第二直柱段32。第一直柱段31为直条形,第二直柱段32也为直条形。第一直柱段31与第二直柱段32可以是同轴设置。第一直柱段31不设置外螺纹。第二直柱段32上设置有外螺纹321。该外螺纹321可以是矩形螺纹、三角形螺纹或梯形螺纹。第一直柱段31可以是构造为圆柱形。第一直柱段31的直径等于第二直柱段32的外螺纹321的大径。外螺纹321的大径为两倍外螺纹321的螺牙的顶端到外螺纹32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一直柱段31连接于第一基座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直柱段31背离第二直柱段32的一端的端部连接于第一基座1。螺柱3与第一基座1可以是一体式结构。螺柱3与第一基座1之间可以是采用焊接连接。螺柱3垂直于第一基座1。
如图4、5所示,第二基座4包括主体部41以及连接部42。第二基座4可以是电机外壳,主体部41可以是电机外壳的本体,连接部42可以是电机外壳的支脚。主体部41可以构造为柱状结构,例如大致的圆柱状结构。连接部42设置在主体部41的侧壁上。连接部42从主体部41径向向外凸出。连接部42背离主体部41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421。安装槽421的横截面可以是U形截面。安装槽421在主体部41的轴向上贯通连接部42。安装槽421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422。
如图6、7所示,弹性件5可以采用橡胶或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弹性件5包括第一限位部52、第二限位部53以及支撑部51。
支撑部51包括第一端513和第二端514。第一端513与第二端514相互背离。第一端513的端面和第二端514的端面可以均为平面。弹性件5设置有通孔511,通孔511从弹性件5的第一端513的端面延伸到第二端514的端面。第一端513的端面和第二端514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螺柱3的第一直柱段31的长度,通孔511的长度大于第一直柱段31的长度。第一限位部52设置在支撑部51的第一端513的侧壁上。第二限位部53设置在支撑部51的第二端514的侧壁上。
第一限位部52背离第二限位部53的表面与第一端513的端面平齐,第二限位部53背离第一限位部52的表面与第一端513的端面平齐。第一限位部52包括第一限位面521,第一限位面521朝向第二限位部53。第二限位部53包括第二限位面531,第二限位面531朝向第一限位部52。第一限位面521与第二限位面531相互平行,可以均平行于第一端513的端面。支撑部51、第一限位部52、第二限位部53围合出限位槽54。第一限位部52以及第二限位部53相互靠近的一面为限位槽54的侧面,支撑部51的表面为限位槽54的底面。连接部42的限位凸起422在主体部41的轴线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限位部52与第二限位部53之间的宽度。
如图8、9所示,连接件6上设置有螺孔61。该螺孔61可以是贯穿连接件6。螺孔61内设置有内螺纹62,该内螺纹62与螺柱3的外螺纹321之间能相互旋合。该内螺纹62的小径小于螺柱3的第一直柱段31的外径。内螺纹62的小径为两倍内螺纹62的螺牙的顶端到内螺纹6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连接件6可以是螺母,例如可以是六角螺母。
在装配时,如图1、5、8所示,将弹性件5置于连接部42的安装槽421内,连接部42的限位凸起422处于弹性件5的第一限位部52的第一限位面521和第二限位部53的第二限位面531之间,即限位凸起422容纳于限位槽54;再将螺柱3穿设于弹性件5的通孔511并使得第一基座1与弹性件5相抵;最后,如图9所示,将连接件6套装在第二直柱段31上并拧紧连接件6,直至连接件6的内螺纹62与第一直柱段31朝向第二直柱段32的端部相抵,该端部对连接件6进行限位使得连接件6无法继续拧动。这样,弹性件5夹设于第一基座1与连接件6之间,弹性件5被连接件6和螺柱3紧固在第一基座1上,又由于弹性件5连接于第二基座4,弹性件5将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4弹性连接起来,弹性件5能衰减第二基座4的振动,起到减振的作用。在连接件6拧紧的过程中,弹性件5逐渐被压缩,弹性件5的第一端513的端面与第二端514的端面逐渐相互靠近,弹性件5的第一限位部52和第二限位部53夹持连接部42的限位凸起422的力度逐渐增大,弹性件5的刚度逐渐增大,在连接件6的内螺纹62与第一直柱段31的端部相抵时,连接件6无法进一步拧紧,此时弹性件5的刚度达到设计值,减振效果突出。这样,即便采用风批来拧紧连接件6,在连接件6的内螺纹62与第一直柱段31的端部相抵时第一直柱段31的端部为连接件6止动,使得弹性件5的刚度停留在设计值而不会继续增大。同时,由于连接件6的内螺纹62与第一直柱段31均为刚性件,且两者之间为刚性接触,在对连接件6进行预紧后连接件6难以松动。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螺柱3还包括第三直柱段33。第一直柱段31、第二直柱段32和第三直柱段33同轴设置。第三直柱段33设置在第一直柱段31和第二直柱段32之间,第三直柱段3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柱段31和第二直柱段32相互靠近的一端。第三直柱段33的直径小于第一直柱段31的直径,且小于第二直柱段32的外螺纹62的大径。
由于第三直柱段33的直径小于第一直柱段31的直径,且小于第二直柱段32的外螺纹62的大径,在第三直柱段33的外侧形成一个调整槽34,该调整槽34为环形槽。该调整槽34可以是在对螺柱3进行车削加工时为便于退出刀具所预先制出的退刀槽。可以通过变化调整槽34的宽度来控制连接件6在拧紧时其螺纹的行程,进而来控制弹性件5的压缩量。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弹性件5的通孔511朝向连接件6的一端为扩口512,该扩口512可以是该通孔511朝向连接件6的一端通过倒角而形成的。
弹性件5的通孔511朝向连接件6的一端如果不设置成扩口512,则弹性件5在被压缩时弹性件5的一部分会被挤入到调整槽34内,第一直柱段31的端面与连接件6的外螺纹62在相互靠近时对该部分施加剪切力使得弹性件5应力集中甚至剪破弹性件5,缩减了弹性件5的使用寿命。而将该通孔511朝向连接件6的一端设置为扩口512,则弹性件5不会被挤入到调整槽34中而破损,弹性件5的使用寿命更长。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限位槽54为条形,限位槽54沿支撑部51的周向延伸。限位槽54包括第一槽段541、第二槽段542和第三槽段543。第一槽段541和第二槽段542均为直条槽。第一槽段541和第二槽段542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在支撑部51相互背离的两侧。第一槽段541和第二槽段542的开口方向相互背离。第三槽段543可以为弧形条槽,优选为圆弧形条槽。第三槽段543向外拱起。第三槽段54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槽段541和第二槽段542相互靠近的一端。限位槽54可以构造为U形条槽。
限位凸起422为条形凸起。限位凸起422包括第一凸出段423、第二凸出段424和第三凸出段425。第一凸出段423和第二凸出段424均为直条形。第一凸出段423和第二凸出段424相互平行。第一凸出段423和第二凸出段424分别设置在安装槽421的两个侧面上。第三凸出段425设置在安装槽421的底面上。第三凸出段425可以是沿弧线延伸。第三凸出段425优选沿圆弧线延伸。第三凸出段425的一端连接第一凸出段423向内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凸出段424向内的一端。
第一凸出段423的顶面到第二凸出段424的顶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槽段541的槽底到第二槽段542的槽底之间的距离。第一凸出段423与第一槽段541的长度相等。第二凸出段424与第二槽段542相等。第三凸出段425与第三槽段543的长度相等。第一凸出段423伸入在第一槽段541内,第二凸出段424伸入在第二槽段542内,第三凸出段425伸入在第三槽段543内。
这样,第一限位部52和第二限位部53从支撑部51的三面夹持限位凸起422,使得弹性件5与第二基座4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同时,在将弹性件5与第二基座4相互装配在一起时,只需将弹性件5的第三槽段543朝向第三凸出段425,将第一槽段541与第一凸出段423相对准,将第二槽段542与第二凸出段424相对准,再将弹性件5插入到安装槽421内即完成了弹性件5与第二基座4的装配,弹性件5与第二基座4之间的装配简便。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支撑部51相互背离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脱槽544和第二防脱槽545。第一防脱槽544可以由第一槽段541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防脱槽544可以是位于第一槽段541背离第三槽段543的一端。第二防脱槽545可以由第二槽段542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防脱槽545可以是位于第二槽段542背离第三槽段543的一端。
限位凸起422上设置有第一防脱凸台426和第二防脱凸台427。第一防脱凸台426设置在第一凸出段423的顶端。第一防脱凸台426可以位于第一凸出段423朝外的一端。第二防脱凸台427设置在第二凸出段424的顶端。第二防脱凸台427可以位于第二凸出段424朝外的一端。第一防脱凸台426和第二防脱凸台427相向延伸。第一防脱凸台426伸入在第一防脱槽544内,第二防脱凸台427伸入在第二防脱槽545内。
在将弹性件5插入到安装槽421内后,第一防脱凸台426伸入在第一防脱槽544内,第二防脱凸台427伸入在第二防脱槽545内,弹性件5难以从安装槽421中滑出。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弹性连接组件2设置有多组,例如四组。连接部42设置有多个,例如四个。弹性连接组件2的数量与连接部42的数量相同。弹性连接组件2与连接部42一一对应设置。弹性连接组件2将其相对应的连接部42与第一基座1相连接。采用多组弹性连接组件2将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4连接起来,连接更加稳固。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为圆环形。第一基座1的内径大于第二基座4的主体部41的外径。第一基座1套在第二基座4的主体部41上,且与第二基座4的主体部41同轴设置。多个弹性连接组件2的螺柱3设置在第一基座1的同一个板面上,且沿第一基座1的周向均匀地间隔分布。多个连接部42沿主体部41的周向均匀地间隔分布。连接部42的安装槽421的开口均朝向背离主体部41的一侧。这样布置后,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4受力更加合理,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在连接件6拧紧后,弹性件5沿其通孔511的轴向方向上的压缩量为弹性件5在未被压缩时在该轴向上长度的N倍,N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百分之五且小于或等于百分之十。在本实施例中,该压缩量为第一端513的端面到第二端514的端面之间的距离的N倍。
弹性件5的压缩量在其长度尺寸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范围内,弹性件5具有较高的减振效率。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弹性连接组件2还包括垫片7。垫片7可以构造为环形的平板结构,垫片7可以是圆环形的平板。垫片7的外径大于连接件6的外径。垫片7套设在螺柱3上,且夹设于连接件6与弹性件5之间。
垫片7设置在连接件6与弹性件5之间,可以避免连接件6与弹性件5直接接触使得在拧动连接件6时转动的连接件6与弹性件5相互摩擦而损坏弹性件5,同时垫片7与弹性件5之间的作用面积更大,垫片7能将推力更均匀地传导到弹性件5的表面上,垫片7与弹性件5之间的压强小。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风扇组件。风扇组件包括上述减振组件100。减振组件100的第一基座1为电机的安装支架,减振组件100的第二基座4为电机外壳。电机外壳的通过弹性连接组件2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可以理解的,减振组件100的第二基座4还可以是电机的安装基座,电机外壳连接于第二基座。
风扇组件还包括叶轮,叶轮安装在电机的主轴上。电机驱动叶轮转动时产生振动,该振动通过减振组件100传递到第一基座1的过程中减振组件100的弹性件5对该振动进行衰减。该减振组件100所具备的其他有益效果包含该减振效果的风扇组件以及包含该风扇组件的空调均同样具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以及弹性连接组件;
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
螺柱,包括
第一直柱段,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和
第二直柱段,外周壁布满外螺纹,与所述第一直柱段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直柱段背离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
连接件,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螺柱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旋合的内螺纹;以及
弹性件,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螺柱的通孔,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且夹设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直柱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螺纹的小径,在所述内螺纹抵接于所述第一直柱段朝向所述第二直柱段的端部,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直柱段和所述第二直柱段之间的第三直柱段,所述第三直柱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柱段和所述第二直柱段的端部;
所述第三直柱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柱段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外螺纹的大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扩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压缩量为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所述弹性件未被压缩时所述弹性件长度的5%~1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凸起;
所述弹性件包括支撑部以及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侧壁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端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所述通孔穿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限位凸起夹设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容纳所述弹性件的安装槽,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围合出条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支撑部的周向延伸;
所述限位槽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相互背离两侧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
所述限位凸起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凸出段和第二凸出段;
其中,所述第一凸出段和所述第二凸出段均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向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延伸,且分别伸入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还包括第三槽段,所述第三槽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相互靠近的一端;
所述限位凸起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且伸入到所述第三槽段内的第三凸出段,所述第三凸出段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出段和所述第二凸出段朝内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防脱槽;
所述第一凸出段的顶端设置有伸入到所述第一防脱槽内的第一防脱凸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为环形,所述弹性连接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弹性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基座的周向均匀地间隔分布。
1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所述第二基座为电机外壳或电机的安装基座。
CN202121454343.7U 2021-06-29 2021-06-29 减振组件以及空调 Active CN215175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4343.7U CN215175858U (zh) 2021-06-29 2021-06-29 减振组件以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4343.7U CN215175858U (zh) 2021-06-29 2021-06-29 减振组件以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5858U true CN215175858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80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4343.7U Active CN215175858U (zh) 2021-06-29 2021-06-29 减振组件以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5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73990B2 (ja) 圧縮機の固定構造
US3880041A (en) Resilient fastener
CN215175858U (zh) 减振组件以及空调
CN215175859U (zh) 减振组件以及空调
CN106931015B (zh) 用于将塑料构件固定在支承用的构件上的方法和装置
CN215175860U (zh) 减振组件以及空调
JP2007292187A (ja) 防振装置及び筒状防振部材
CN115540315A (zh) 减振组件以及空调
JP5873991B2 (ja) 圧縮機の固定構造
JPH112439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用圧縮機の固定構造
CN215186240U (zh) 一种减震结构、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5175553U (zh) 一种减震结构、室外机及空调器
WO2011106935A1 (en) Screw support for securing a plurality of screws
CN210566813U (zh) 卡箍组件
JP2007298154A (ja) 防振架台ならびに該防振架台に用いられる防振具
JPH08296558A (ja) 圧縮機の防振支持構造
US20140134009A1 (en) Tunable vibration and acoustic noise suppression in an air-mover assembly
JP2014185776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0054036A (ja) モータ用防振マウ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26967B2 (ja) 圧縮型弾性継手のゴムエレメント
US10352341B2 (en) Fastening mechanism
JP2017180658A (ja) 防振装置
WO2020084857A1 (ja) 取付部材
EP4080061A1 (en) Damp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 motor for a ventilator
CN218882493U (zh) 减振垫、水泵组件以及净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