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0329U - 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0329U
CN215170329U CN202121058633.XU CN202121058633U CN215170329U CN 215170329 U CN215170329 U CN 215170329U CN 202121058633 U CN202121058633 U CN 202121058633U CN 215170329 U CN215170329 U CN 215170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air
accommodating space
aqueous solution
hyd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586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世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0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03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具有一主水箱,主水箱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及一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内填装有一水溶液,一入气导管的一端位于外部空间,另一端由入口插入第一容置空间并伸入水溶液中,一出气导管的一端位于外部空间,另一端由出口插入第一容置空间并位于水溶液的液面上,一空气加压装置与入气导管相接,用于将外部空间的空气由入气导管抽入至水溶液中,一电解模组用于撷取水溶液,并电解为氢气与氧气,氢气、氧气以及由空气加压装置抽入的空气经由出气导管输出至一引擎汽缸。本实用新型具有帮助引擎降温、提升动力性能的优点。

Description

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气体产生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制造含有氢及氧且湿度高的气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引擎的燃烧十分复杂,所以需要有相当精确的设计与控制,稍有一点控制失误或是失常,便会造成不正常燃烧,而“爆震”就是一种不正常燃烧。简单的说,爆震是不正常燃烧所导致的燃烧室内压力失常。
造成爆震最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点火角过于提前:为了使活塞在压缩上死点结束后,一进入动力冲程能立即获得动力,通常都会在活塞达到上死点前提前点火,而过于提早的点火会使得活塞还在压缩行程时,大部分油气已经燃烧,此时未燃烧的油气会承受极大的压力自燃,而造成爆震。二、引擎温度过高:引擎在太热的环境使得进气温度过高,或是引擎冷却水循环不良,都会造成引擎高温而爆震。
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326738所述的车辆引擎进气调温系统、及中国台湾专利第 I371377所述的汽机车进气强制冷却系统,皆是通过热涨冷缩的原理增加引擎进气空气密度以提高燃烧效率,可惜的是,由于进气空气经过该装置时流速太快,导致无法及时全部降温,故可以提高空气的密度有限,仅能在引擎低转速的情况下稍有作用,不论是提高燃烧效率或是汽缸的降温均效果不佳。
又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648465的水雾辅助进气电离助燃装置、M542067 的节能装置,虽然可达到降温及助燃的效果,可惜的是上述二专利案中水箱的数量仅有一个,水箱中的水用完后便无法再进行喷水降温,因此使用者需经常补水,使用方便性仍可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其具有帮助引擎降温、提升动力性能的优点。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包括有:一主水箱,具有一顶盖,该顶盖开设有一入口及一出口,该主水箱内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入口及该出口相连通,且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填装有一水溶液;
一入气导管,由该入口插入,该入气导管的一端位于外部空间,另一端插入该第一容置空间,且伸入该水溶液中;
一出气导管,由该出口插入,该出气导管的一端位于该外部空间,另一端插入该第一容置空间,且位于该水溶液的液面上;
一空气加压装置,与该入气导管相接,该空气加压装置可用于将外部空间的空气由该入气导管抽入至该水溶液中;
一电解模组,可用于撷取该第一容置空间的水溶液,并将该水溶液电解为氢气与氧气,氢气、氧气以及由该空气加压装置抽入的空气经由该出气导管输出至一引擎汽缸。
优选地,该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一超音波电子震荡器,用于提高水溶液中氢气及氧气逸散的速度。
优选地,更包括有一容室,该容室相邻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且该容室中设有该电解模组及该空气加压装置。
优选地,更包括有一副水箱,其设于该主水箱的一侧,该副水箱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内填装有水溶液,该副水箱与该主水箱之间设有一连通管,该连通管可用于连通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使该第一容置空间的水溶液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水溶液可相互流通。
优选地,该副水箱为组装式,该副水箱可选择性地装设于该主水箱的一侧。
优选地,该主水箱设有一组装孔,该副水箱具有与该组装孔相对应的连通管,该副水箱的连通管插入该主水箱的组装孔内,使该副水箱装设于该主水箱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其具有帮助引擎降温、提升动力性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主水箱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第一实施例,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主要由一主水箱10、一入气导管11、一出气导管12、一容室13、一空气加压装置14及一电解模组 15所组成,其中:
该主水箱10具有一顶盖101,该顶盖101开设有一入口102及一出口103,该入口102开设于该顶盖101的右侧,该出口103开设于该顶盖101的左侧;该主水箱10内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104,该第一容置空间104可通过该入口 102及该出口103与外部空间相互连通,且该第一容置空间104填装有一水溶液16,于本实施例中,该水溶液16将重量百分浓度为50%的乙醇与50%的水相互混合所组成的,水溶液16中的水可用于提供降温的功效,而水溶液16中的乙醇不仅用于提供防冻与助燃的效果,更能进一步地降低水为金属部件带来的侵蚀影响。
该入气导管11及该出气导管12设置于该主水箱10,更具体地说,该入气导管11的一端位于该主水箱10外的外部空间,另一端由该顶盖101的入口102 插入,且伸入至该主水箱10的底部并位于该水溶液16的液面下,该出气导管 12的一端由该顶盖101的出口103插入,但并未伸入该水溶液16的液面下,而是位于该水溶液16的液面上,该出气导管12的另一端与一引擎的汽缸室相接。
该容室13设于该主水箱10的下方且相邻于该主水箱10,该容室13内安装有该空气加压装置14及该电解模组15,该空气加压装置14与该入气导管 11相接,启动该空气加压装置14可用于将外部空间的空气抽入该水溶液16中,于本实施例中,该空气加压装置14与一般市售的气帮浦、气汞相同,在此容不赘述。
该电解模组15安装于该水溶液16的下方,该电解模组15可于通电后撷取该主水箱10中的水溶液16,并将该水溶液16电解成富含氢气与氧气的富氢水。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于实际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启动该空气加压装置14及该电解模组15,由该空气加压装置14将外部空间的空气抽入该水溶液16中,同时该电解模组15由该主水箱10中撷取该水溶液16,并进行电解使该水溶液16形成富氢水,富氢水中的氢气及氧气逸散至液面上,并与该空气加压装置14抽入的气体混合形成加湿气体后,由该出气导管12输出至引擎汽缸内,而通过水分子气化所需能量为汽油六倍的特性,使水的降温效能在同样环境下远大于汽油的降温效能,因此,将富含氢气及氧气的加湿气体注入引擎汽缸后,能有效降低汽缸内的温度,达到增进引擎效能的目的,此外,乙醇的比热高于水,具有高挥发的特性,除了降低温度的效果比水好,更具有提升辛烷值的效果,能提高压缩比及提高增压值的功效。
除了降低引擎工作温度外,于引擎汽缸内注入加湿气体还能有效减少引擎爆震发生的功效,引擎工作温度与爆震的情况降低后就可以将点火更为提前或将增压值增大,对于性能上的输出还能更为直接。而汽缸内的温度降低后,排气的温度自然也就会下降,对于涡轮车种而言,排压与涡轮排气侧的压力也会减少,除了前述的特性外,加湿气体也是清洁积碳的好帮手,进气歧管、气门与汽缸内的积碳,可利用引擎运作时高温水蒸气的带动以清除。
另外,可于该主水箱10的内壁面增设一超音波电子震荡器17,装设该超音波电子震荡器17的优点在于,通过高频率的振动,能使富氢水产生雾化的效果,富氢水形成微细化的富氢水水蒸气后,具有增加空气接触面积的功效,因此可达到提高空气含水量的目的。
请参阅图3,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此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更包含有一副水箱18,该副水箱 18设置于该主水箱10的右侧且相邻于该主水箱10,该副水箱18内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19,该第二容置空间19内填装有与该第一容置空间104内相同的水溶液16,该主水箱10与该副水箱18之间设有一连通管20,使该第一容置空间104内的水溶液16与该第二容置空间19内的水溶液16可相互流通。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于实际使用时,该主水箱10 中的水溶液16经电解逸散后会逐渐减少,通过设于该主水箱10与该副水箱18 之间的连通管20,可使该第二容置空间19中的水溶液16流至该第一容置空间 104,以该主水箱10搭配该副水箱18使用,能大幅增加水溶液16的总容量,减少使用者补水的次数,有效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间。
请参阅图5、6,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该副水箱18为组装式,使用者可选择性地将该副水箱18装设于该主水箱10的一侧,更具体地说,该主水箱10的一侧面设有一组装孔21,该组装孔21设有一阻挡件22,该阻挡件22可用于防止该主水箱10内的水溶液16由该组装孔21流出,该副水箱18具有向外凸伸且可与该组装孔21相对应的连通管20,当使用者欲装设该副水箱18时,先将设于该组装孔21的阻挡件22取下,再将该副水箱18的连通管20插入该主水箱10的组装孔21内,使该副水箱18装设于该主水箱10的右侧,如此便能完成副水箱18的组装,由于该副水箱18为可组装式,可依照使用者的使用需求选择使用单一主水箱 10,或使用主水箱10或副水箱18的组合,具有多功能性、适用性高的功效。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
一主水箱,具有一顶盖,该顶盖开设有一入口及一出口,该主水箱内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填装有一水溶液;
一入气导管,由该入口插入,该入气导管的一端位于外部空间,另一端插入该第一容置空间且伸入该水溶液中;
一出气导管,由该出口插入,该出气导管的一端位于该外部空间,另一端插入该第一容置空间且位于该水溶液的液面上;
一空气加压装置,与该入气导管相接,该空气加压装置可用于将外部空间的空气由该入气导管抽入至该水溶液中;
一电解模组,用于撷取该第一容置空间的水溶液,并将该水溶液电解为氢气与氧气,氢气、氧气以及由该空气加压装置抽入的空气经由该出气导管输出至一引擎汽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一超音波电子震荡器,用于提高水溶液中氢气及氧气逸散的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容室,该容室相邻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且该容室中设有该电解模组及该空气加压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副水箱,其设于该主水箱的一侧,该副水箱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内填装有水溶液,该副水箱与该主水箱之间设有一连通管,该连通管可用于连通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使该第一容置空间的水溶液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水溶液可相互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副水箱为组装式,该副水箱可选择性地装设于该主水箱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水箱设有一组装孔,该副水箱具有与该组装孔相对应的连通管,该副水箱的连通管插入该主水箱的组装孔内,使该副水箱装设于该主水箱的一侧。
CN202121058633.XU 2020-06-02 2021-05-18 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7032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6835U TWM603023U (zh) 2020-06-02 2020-06-02 富含氫之加濕氣體產生裝置
TW109206835 2020-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0329U true CN215170329U (zh) 2021-12-14

Family

ID=74095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5863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70329U (zh) 2020-06-02 2021-05-18 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0329U (zh)
TW (1) TWM60302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3023U (zh) 202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7432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机构
CN112431666B (zh) 一种基于氢内燃机的氢能摩托车动力系统
CN215170329U (zh) 富含氢的加湿气体产生装置
CN201704415U (zh) 一种车载式氢氧机节油器
CN216975036U (zh) 一种基于掺氨燃气电厂的冷热电三联产系统
CN112682223B (zh) 一种基于发动机余热气化甲醇的燃醇系统
CN203499862U (zh) 柴油发动机掺布朗气装置
CN113745567B (zh) 一种基于相变储能的燃料电池电源系统
US2016002500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the by-product of electrolysis
CN213235168U (zh)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发动机
CN210799171U (zh) 一种内燃机蒸汽机混合发动机系统
CN216278092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的低温启动装置
CN208093657U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加湿的热交换器和加湿系统
CN107091117B (zh) 一种水等离子热能发动机
CN103306801B (zh) 高低温气水组合散热器
CN202811074U (zh) 低熵双工质热动力系统
CN214145656U (zh) 一种发电机组用发动机冷却装置
CN217582357U (zh) 一种氢能转化系统
CN203112936U (zh) 一种内燃机用氢氧发生装置
CN218913030U (zh) 一种节能减排的柴油发电机组
CN219575679U (zh) 一种自循环散热的燃料电池系统以及交通工具
CN213630971U (zh) 电加热甲醇发生器
CN218862722U (zh) 组合式高低温双膨胀水箱兆瓦级内燃机发电机组散热器
CN110185553B (zh) 一种利用发动机工作废热的发电系统
CN220909854U (zh) 甲醇发动机加热装置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