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44100U - 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 - Google Patents

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44100U
CN215144100U CN202120371937.5U CN202120371937U CN215144100U CN 215144100 U CN215144100 U CN 215144100U CN 202120371937 U CN202120371937 U CN 202120371937U CN 215144100 U CN215144100 U CN 215144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ffector
end effector
detection station
cylind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19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龙
刘志成
黄小龙
李世春
王海波
刘博�
孙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 filed Critical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719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44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44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44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端拾器支架,所述端拾器支架用于支撑要检测的端拾器;气路连接接口,用于与端拾器的至少两条气路管道接通;电路连接接口,用于向端拾器提供电能并且接收来自端拾器的输出信号;控制开关,用于设定要检测的端拾器动作;供气单元,所述供气单元设置为用于根据控制开关的开关位置经由所述气路连接接口向端拾器提供压缩空气;状态指示单元,用于指示所述来自端拾器的输出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的冲压车间中,在冲压设备之间使用机械手来完成料片的搬运工作,机械手通过端拾器上的气动执行器、例如吸盘接触并且保持料片。为此,端拾器上的真空发生器用于产生负压,当环境大气压力大于吸盘内的真空负压,使料片贴紧吸盘。为了搬运带有各种不规则型面的料片,安装在机械手上的端拾器需要被频繁更换。在此,端拾器的正常运行成为了影响冲压生产的关键因素。如果端拾器上的部件存在损坏、例如端拾器的气管脱落、端拾器上的吸盘开裂、真空发生器损坏、传感器故障等,则可能导致所述端拾器无法实现对料片的搬运,由此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冲压车间的生产效率。
目前,当在生产期间端拾器出现上述故障时,需要操作人员线上对存在故障的端拾器进行维修。一方面需要暂停冲压生产线,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另一方面,还可能需要操作人员进入到冲压设备中,随之带来安全风险。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端拾器投入使用前对其进行离线检测的端拾器检测站,所述端拾器检测站能够模拟端拾器在生产线中的工作环境、简单高效且全面地进行对端拾器的检测,并且提高检测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使得能够模拟端拾器在生产线中的工作状态、简单高效且全面地进行对端拾器的检测,并且提高检测和维修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
端拾器支架,所述端拾器支架用于支撑要检测的端拾器;
气路连接接口,用于与端拾器的至少两条气路管道接通;
电路连接接口,用于向端拾器提供电能并且接收来自端拾器的输出信号;
控制开关,用于设定要检测的端拾器动作;
供气单元,所述供气单元设置为用于根据控制开关的开关位置经由所述气路连接接口向端拾器提供压缩空气;
状态指示单元,用于指示所述来自端拾器的输出信号。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端拾器支架,所述端拾器支架用于支撑要检测的端拾器。所述端拾器检测站为要检测的端拾器提供其工作所需的压缩空气和供电。由此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可以模拟在生产期间端拾器的工作状态。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端拾器检测站能够实现对端拾器的气路检测和电路检测。具体地,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气路连接接口、控制开关以及供气单元。所述控制开关用于设定要检测的端拾器动作,在此,所述端拾器动作例如可以包括端拾器的吸盘的动作,例如启动、停止、吹气和吸气等。所述供气单元设置为用于根据控制开关的开关位置经由所述气路连接接口向端拾器、特别是向端拾器真空发生器提供压缩空气。通过操纵所述控制开关还可以控制供应给端拾器真空发生器的压缩空气,从而控制吸盘动作,实现对所述端拾器的气路的检测。
此外,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电路连接接口,所述电路连接接口用于向端拾器提供电能并且接收来自端拾器的输出信号。由此,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可以检测端拾器上的电路、特别是其传感器。在此向端拾器供电并且接收来自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借助所述状态指示单元能为操作人员显示端拾器的输出信号,从而直观地检查端拾器的电路运行。
因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端拾器检测站能够从气路和电路方面模拟端拾器在生产线中的工作状态,简单高效且全面地对端拾器实施检测。通过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可以在生产线之外对端拾器进行检测,由此减小端拾器在生产期间发生故障而造成生产线停止运行的风险,并且避免在生产期间操作人员进入冲压设备中检测和维修存在故障的端拾器,提高安全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供气单元包括接通至端拾器真空发生器的喷射管的第一气路管道和接通至端拾器真空发生器的控制阀的第二气路管道。在此,要检测的端拾器真空发生器特别是涉及气动真空发生器。在此,所述第一气路管道可以与所述喷射管或者说其拉伐尔气嘴相连接,用于向所述真空发生器输送压缩空气,从而配设给端拾器真空发生器的吸盘为吸气状态并产生负压。所述控制阀的其中一个阀口可以与所述喷射管或者说其排气嘴相连接,而所述控制阀的另一个阀口可以与真空发生器的消声器相连接。因此,经由第一气路管道所输送的压缩空气经由所述喷射管和控制阀从控制阀的所述另一个阀口、即真空发生器的消声器排出。所述第二气路管道与所述控制阀相连接。在此,所述控制阀设置为常通气动阀,在没有压缩气体输送至所述控制阀时,所述控制阀为接通状态,而当压缩空气经由所述第二气路管道输送至控制阀时,所述压缩空气驱动所述控制阀动作,将所述控制阀改变为关断状态,由此真空发生器的排气嘴被关断,从而压缩空气从吸盘输出,从而配设给端拾器真空发生器的吸盘调整为吹气状态,使得吸附在吸盘上的料片脱离。不限于此地,端拾器真空发生器也可能涉及电气真空发生器。为此,还可以为配设给真空发生器的电气式控制阀配设单独的控制开关。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开关包括吸盘动作启停开关和吸盘动作吹吸开关。在所述第一气路管道中设置有第一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通过所述吸盘动作启停开关操纵;在所述第二气路管道中设置有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通过吸盘动作吹吸开关操纵。当通过操纵所述吸盘动作启停开关使第一电磁换向阀关断时,所述第一气路管道被切断,没有压缩空气进入到真空发生器中,所述吸盘不动作、即停止。当通过操纵所述吸盘动作启停开关使第一电磁换向阀接通,并且通过操纵吸盘动作吹吸开关使第二电磁换向阀关断时,所述真空发生器的喷射管和控制阀均处于接通状态,此时,第一气路管道提供的压缩空气经由所述喷射管和控制阀从控制阀的所述另一个阀口排出,压缩空气的流动在真空发生器内形成负压,通过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吸入口不断抽吸端拾器的吸盘内的空气,使端拾器的吸盘形成一定真空度,从而吸盘吸气而能够吸住料片。当通过操纵所述吸盘动作启停开关使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接通且通过操纵吸盘动作吹吸开关使第二电磁换向阀接通时,压缩空气经由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输送至控制阀并且驱动所述控制阀动作,使得控制阀关断,由此真空发生器的排气嘴被关断,从而压缩空气从吸盘输出,从而配设给端拾器真空发生器的吸盘调整为吹气状态,使得吸附在吸盘上的料片脱离。因此,通过操纵所述吸盘动作启停开关和所述吸盘动作吹吸开关能实现对吸盘动作启停以及吹吸的控制。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状态指示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指示设置在端拾器上的料片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料片存在指示灯。在将要检测的端拾器放置在所述端拾器支架上的情况下,当所述料片传感器检测到料片时,则所述料片传感器经由所述电路连接接口向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发出输出信号,所述料片存在指示灯接通,从而检测到所述料片传感器能正常运行。优选地,所述料片传感器是接近式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以无需接触料片的方式检测所述料片是否接近端拾器,因此判断出所述料片是否被吸取。借助所述接近式传感器能够非接触地检测,从而避免对料片表面造成划痕。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端拾器检测站用于检测包括双作用气缸的端拾器。在存在多个相继的冲压工序的冲压生产线中,在各冲压工序之间可能需要调整料片的角度、朝向和间距,以配合不同工序所使用的模具。为此,在端拾器搬运料片期间,通过所述双作用气缸的动作可以实现上述调整。所述双作用气缸通过控制气缸的伸出和缩回动作来调节端拾器的吸盘的空间定向,从而调整端拾器所吸取的料片的间距、朝向和角度。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供气单元包括接通至所述双作用气缸的头腔的第三气路管道和接通至所述双作用气缸的尾腔的第四气路管道。所述双作用气缸被气缸内的活塞划分为头腔(或者说无杆腔)和尾腔(有杆腔)两个腔室。当压缩空气经由所述第三气路管道输送至所述气缸的头腔时,所述活塞在气压作用下克服运动摩擦力向尾腔的方向运动,尾腔内的空气经气缸的排气口排出,从而使气缸伸出。同样地,当压缩空气经由所述第四气路管道输送至所述气缸的尾腔时,所述活塞向头腔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气缸缩回。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双作用气缸伸出、缩回以及停止的气缸动作开关。所述第三气路管道和第四气路管道通过由气缸动作开关操纵的三位五通阀与压缩空气供气单元连接。所述三位五通阀的进气口与供气单元相连接,所述三位五通阀的两个气缸口分别与第三气路管道和第四气路管道相连接。当所述三位五通阀处于第一位置时,与供气单元相连接的气路管道被阻断,压缩空气无法进入到气缸中,气缸停止。当所述三位五通阀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三位五通阀的进气口连通至与第三气路管道相连接的阀口,并且与第四气路管道相连接的阀口连通至所述三位五通阀的排气口,由此压缩空气进入到所述双作用气缸的头腔中,使所述双作用气缸内的活塞向尾腔的方向运动,尾腔内的气体经由所述第四气路管道通过三位五通阀的排气口排出,从而使双作用气缸伸出。当所述三位五通阀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三位五通阀的进气口连通至与第四气路管道相连接的阀口,并且与第三气路管道相连接的阀口连通至所述三位五通阀的另一个排气口,由此压缩空气进入到所述双作用气缸的尾腔中,使所述双作用气缸内的活塞向头腔的方向运动,头腔内的气体经由所述第三气路管道通过三位五通阀的所述另一个排气口排出,从而使双作用气缸缩回。由此,通过所述气缸动作开关可以改变三位五通阀的阀位置,从而改变气缸的停止、伸出以及缩回的状态。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状态指示单元包括用于分别指示设置在端拾器上的气缸伸出到位传感器和气缸缩回到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气缸状态指示灯。所述气缸伸出到位传感器和气缸缩回到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气缸的行程位置、即检测所述气缸是否伸出到其伸出止点和缩回到其缩回止点。这样,气缸的状态可以借助于所述气缸伸出到位传感器和与气缸缩回到位传感器相对应的气缸状态指示灯表示。在此,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所述气缸状态指示灯直观地检查气缸的行程位置,并且对照于气缸状态指示灯所指示的状态,以便检查气缸伸出到位传感器和气缸缩回到位传感器的功能。优选地,所述气缸伸出到位传感器和气缸缩回到位传感器是接近式传感器或行程传感器。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端拾器支架上设置有端拾器存在传感器,所述状态指示单元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端拾器存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端拾器存在指示灯。在生产期间,端拾器可以通过所述端拾器支架与冲压设备相连接,为了检测所述端拾器支架是否与端拾器相连接,所述端拾器支架设置有端拾器存在传感器,并且在所述端拾器检测站上设置有相应的端拾器存在指示灯。如果所述端拾器存在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端拾器与端拾器支架相接触,则接通端拾器存在指示灯。通过所述端拾器存在指示灯能够直观地显示所述端拾器是否位于所述端拾器支架上。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线首端拾器支架、横杆式机械手端拾器支架和线尾端拾器支架中至少之一。在大型的自动化冲压生产线中,根据生产流程,将用于搬运料片的机械手分为线首机械手(即对中机械手)、横杆式机械手(CBF机械手)和线尾机械手。所述线首机械手用于将料片搬运至冲压生产线中的首台冲压设备中,所述横杆式机械手用于在相继设置的多个冲压设备之间搬运料片,所述线尾机械手用于搬运已经通过冲压设备完成冲压的冲压件。所述机械手分别与相应的端拾器相连接。为了能够使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对多种类型的端拾器进行检测,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用于与线首端拾器、横杆式机械手端拾器和/或线尾端拾器相对接的端拾器支架。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路连接接口与端拾器法兰连接,所述电路连接接口与端拾器插接连接或电磁感应连接。优选地,所述气路连接接口和电路连接接口通过快换接头连接与端拾器连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端拾器用于抓取车辆生产中的料片。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料片包括翼子板、侧围、发动机盖板、顶盖、后备箱盖板、车门、地板、中通道。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的示意图,
图2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端拾器检测站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气路示意图,
图3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端拾器检测站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气路示意图,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三个端拾器支架,
图4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端拾器检测站的示例性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1的示意图。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
端拾器支架2,所述端拾器支架用于支撑要检测的端拾器;
气路连接接口3,用于与端拾器的至少两条气路管道接通;
电路连接接口4,用于向端拾器提供电能并且接收来自端拾器的输出信号;
控制开关5,用于设定要检测的端拾器动作;
供气单元6(参见图2),所述供气单元设置为用于根据控制开关5的开关位置经由所述气路连接接口3向端拾器提供压缩空气;
状态指示单元7,用于指示所述来自端拾器的输出信号。
在此,所述在图1中未示出端拾器。所述端拾器检测站1具有端拾器支架2。优选地,所述端拾器支架2与机械手的用于连接端拾器的连接部可以具有相同的机械结构和接口。由此所述端拾器检测站1可以模拟在生产期间机械手的连接状态。
在图1中仅示出一个端拾器支架2。然而为了同时对多个端拾器进行离线检测,可设想的是,在所述端拾器检测站上设置多个端拾器支架2。所述端拾器支架2可以包括线首端拾器支架、横杆式机械手端拾器支架和线尾端拾器支架中至少之一。用于冲压生产线不同位置处的机械手通常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结构,因此在生产中为了与不同种类的机械手相适配,相应的端拾器可能具有不同的尺寸和结构。在此,所述端拾器支架根据端拾器的种类分为线首端拾器支架、横杆式机械手端拾器支架和/或线尾端拾器支架,由此能够使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在结构上适配于多种端拾器。此外也可设想的是,所述端拾器支架构造为上下对称的,每个端拾器支架上可以支撑两个单排的端拾器。所述单排的端拾器例如仅包含一个连接主杆,并且仅在连接主杆的一侧上设置有吸盘。
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气路连接接口3、控制开关5以及供气单元6。在图1中示出的端拾器检测站示例性地包括两个气路连接接口3,通过每个气路连接接口3可以与一个端拾器连通。示例性地,一个气路连接接口3具有四个连接端,其用于与端拾器的四条气路管道接通。所述控制开关5包括吸盘动作启停开关和吸盘动作吹吸开关。所述供气单元6设置为用于根据控制开关5的开关位置经由所述气路连接接口3向端拾器的真空发生器提供压缩空气。通过操纵所述控制开关5可以控制在端拾器的气路管道内的压缩空气,由此改变端拾器真空发生器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吸盘动作,实现对所述端拾器的气路的检测。在图2中将详细示出所述端拾器检测站的气路示意图。所述气路连接接口3与端拾器法兰连接,也可设想的是,所述气路连接接口3通过快换接头连接与端拾器连接。
此外,所述端拾器检测站1包括电路连接接口4,所述电路连接接口4用于向端拾器提供电能并且接收来自端拾器的输出信号。由此,所述端拾器检测站1可以模拟在生产中在冲压设备与端拾器之间的信号传输。所述电路连接接口4与端拾器插接连接或电磁感应连接,也可设想的是,所述电路连接接口4通过快换接头连接与端拾器连接。借助所述状态指示单元7能为操作人员显示端拾器的输出信号,从而直观地检查端拾器的工作状态。以下借助图4示出所述端拾器检测站的电路示意图。
图2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端拾器检测站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气动原理图。在此,相应地示出连接在端拾器检测站上的一个示例性的端拾器。所述端拾器检测站经由气路连接接口3与端拾器接通。在此,用虚线划分出所述端拾器检测站1与端拾器100。所述供气单元6包括经由气路连接端40接通至端拾器真空发生器13的喷射管8的第一气路管道10以及经由气路连接端41接通至端拾器真空发生器13的控制阀9的第二气路管道11。所述第一气路管道10与所述喷射管8相连接,用于向所述真空发生器13内输送压缩空气。在此,所述控制阀9的其中一个阀口与所述喷射管8相连接,而所述控制阀的另一个阀口与真空发生器13的消声器12相连接。第一气路管道10输送的压缩空气经由所述喷射管8和控制阀9从控制阀9的所述另一个阀口从消声器12排出。所述第二气路管道11与所述控制阀9相连接。在此,所述控制阀9设置为常通气动阀,在没有压缩气体输送至所述控制阀9时,所述控制阀为接通状态,而当压缩空气经由所述第二气路管道11输送至控制阀9时,所述压缩空气驱动所述控制阀9动作,将所述控制阀改变为断开状态。
在所述第一气路管道10中设置有第一电磁换向阀Y21,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Y21通过所述吸盘动作启停开关操纵;在所述第二气路管道11中设置有第二电磁换向阀Y22,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Y22通过吸盘动作吹吸开关操纵。当通过操纵所述吸盘动作启停开关32(参见图4)使第一电磁换向阀Y21关断时,所述第一气路管道10被切断,没有压缩空气进入到真空发生器13中,所述吸盘不动作、即停止。当通过操纵所述吸盘动作启停开关32使第一电磁换向阀Y21接通,并且通过操纵吸盘动作吹吸开关33(参见图4)使第二电磁换向阀Y22关断时,所述喷射管8和控制阀9均处于接通状态,此时,第一气路管道10提供的压缩空气经由所述喷射管8和控制阀9从控制阀9的所述另一个阀口排出至消声器12中,压缩空气的流动在真空发生器13内形成负压,通过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吸入口不断抽吸端拾器的吸盘14内的空气,使端拾器的吸盘形成一定真空度,从而实现吸盘吸气。当通过操纵所述吸盘动作启停开关32使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Y21接通且通过操纵吸盘动作吹吸开关33使第二电磁换向阀Y22时,压缩空气经由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Y22输送至控制阀9并且驱动所述控制阀9动作,使得控制阀9关断,由此真空发生器的排气嘴被关断,从而压缩空气从吸盘输出,从而配设给端拾器真空发生器的吸盘调整为吹气状态,使得吸附在吸盘上的料片脱离。因此,通过操纵所述吸盘动作启停开关和所述吸盘动作吹吸开关能实现对吸盘动作启停以及吹吸的控制。特别优选地,所述端拾器检测站1特别是还可以用于检测包括双作用气缸15的端拾器。所述双作用气缸15被气缸内的活塞20划分为头腔16和尾腔17两个腔室。为此,所述供气单元6包括接通至所述双作用气缸15的头腔16的第三气路管道18和接通至所述双作用气缸的尾腔17的第四气路管道19。所述第三气路管道18和第四气路管道19通过由气缸动作开关31(参见图4)操纵的三位五通阀23与压缩空气供气单元6连接。在此,所述三位五通阀23的进气口与供气单元6相连接,所述三位五通阀23的两个气缸口分别与第三气路管道18和第四气路管道19相连接。当所述三位五通阀23处于第一位置、即中间位置时,与供气单元6相连接的气路管道被阻断,压缩空气无法进入到气缸中,气缸停止。当所述三位五通阀23处于第二位置、即图2中左侧位置时,所述三位五通阀23的进气口连通至与第三气路管道18相连接的阀口,并且与第四气路管道19相连接的阀口连通至所述三位五通阀的排气口,由此压缩空气进入到所述双作用气缸的头腔16中,使所述双作用气缸内的活塞20向尾腔17的方向运动,尾腔17内的气体经由所述第四气路管道19通过三位五通阀23的排气口排出,从而使双作用气缸伸出。当所述三位五通阀处于第三位置、即图2中右侧位置时,所述三位五通阀23的进气口连通至与第四气路管道19相连接的阀口,并且与第三气路管道18相连接的阀口连通至所述三位五通阀23的另一个排气口,由此压缩空气进入到所述双作用气缸的尾腔17中,使所述双作用气缸内的活塞20向头腔16的方向运动,头腔16内的气体经由所述第三气路管道18通过三位五通阀23的所述另一个排气口排出,从而使双作用气缸缩回。所述三位五通阀23位置的改变通过电控机构Y11和Y12来驱动。在图2中,当接通所述电控机构Y11时,所述电控机构驱动三位五通电磁阀向右侧移动,即所述三位五通电磁阀处于第二位置中,而当接通所述电控机构Y12时,所述电控机构驱动三位五通电磁阀向左侧移动,即所述三位五通电磁阀处于第三位置中。所述气缸动作开关31通过控制电控机构Y11和Y12的接通和关断可以改变三位五通阀的接通位置,从而控制气缸的停止、伸出以及缩回的状态。也可设想的是,取代于所示出的三位五通阀,可以在所述第三气路管道上和第四气路管道上分别设置一个电磁换向阀,以用于配合地控制气缸的伸出和缩回。
图3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端拾器检测站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气路示意图。图3中的端拾器检测站包括三个端拾器支架,所述三个端拾器支架分别用于线首端拾器、横杆式机械手端拾器和线尾端拾器。由此,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可以同时对放置在各支架上的线首端拾器101、横杆式机械手端拾器102以及线尾端拾器103进行检测。当然也可设想的是,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可以设置相同类型的端拾器支架,由此对同一种端拾器进行检测。为了控制每个端拾器吸盘动作,为所述线首端拾器101配设第一电磁换向阀Y21和第二换向电磁阀Y22,为所述横杆式机械手端拾器102配设第一电磁换向阀Y31和第二换向电磁阀Y32,以及为所述线尾端拾器103配设第一电磁换向阀Y41和第二换向电磁阀Y42。通过一个供气气源6可以向用于控制横杆式机械手端拾器102的双作用气缸15的动作的三位五通阀23提供压缩空气,并且也可以向控制各端拾器吸盘动作的第一电磁换向阀Y21、Y31、Y41和第二电磁换向阀Y22、Y32、Y42提供压缩空气。由此,在所述端拾器检测站中构造出一个集成化的气路,通过这样的气路能对多种或多个端拾器进行气路检测。当然也可设想在所述端拾器检测站上设有其他数量的端拾器支架。
图4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端拾器检测站的示例性的电路示意图。所述端拾器检测站通过电源34经由所述电路连接接口4向端拾器提供电能。所述端拾器检测站给用于驱动所述三位五通阀23的电控机构Y11和Y22供电,以及给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Y21和第二电磁换向阀Y22供电。此外,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用于指示所述来自端拾器、特别是来自端拾器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状态指示单元。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状态指示单元7包括两个用于指示设置在端拾器上的料片传感器24的输出信号的料片存在指示灯25,如果所述料片传感器24检测到料片存在,则向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发送输出信号,由此接通所述料片检测指示灯25。在此,设置有两个各对应于一个料片传感器24的料片检测指示灯。不限于此地,也可以设置一个或更多个料片检测指示灯25。此外,所述状态指示单元7包括用于分别指示设置在端拾器上的气缸伸出到位传感器26和气缸缩回到位传感器27的输出信号的气缸状态指示灯28、如气缸伸出到位指示灯和气缸缩回到位指示灯(参见图1)。所述气缸伸出到位传感器26和气缸缩回到位传感器27用于检测气缸的行程位置、即检测所述气缸是否伸出到其伸出止点和缩回到其缩回止点。例如当所述气缸已经到达其伸出止点,则向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发送输出信号,由此接通所述气缸伸出到位指示灯。在此,操作人员能够将气缸伸出到位指示灯对照于端拾器的气缸的实际状态,以判断气缸伸出到位传感器26是否正常运行。所述端拾器检测站设置有端拾器存在传感器29和相应的端拾器存在指示灯30,通过所述端拾器存在指示灯30能够直观地显示所述端拾器是否位于所述端拾器检测站上。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端拾器检测站不仅能够模拟对吸盘的控制以实现气路的检测、而且能够检测端拾器的电路。由此,所述端拾器检测站能够模拟端拾器在生产线中的工作环境,简单高效且全面地实施对端拾器检测,并且提高检测和维修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包括或者延及可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有效范围内的所有技术上的等效物。为了清晰示出,说明书附图可能未按比例地描绘。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如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参照直接的描述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变化时按照意义能转用到新的位置上。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附图均为示意性的并且可能未按比例地示出。
在本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征不仅可以单独地而且可以以任意组合的方式对于实施例在不同的设计方案方面的实现来说是重要的并且可以被实现。
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
端拾器支架,所述端拾器支架用于支撑要检测的端拾器;
气路连接接口,用于与端拾器的至少两条气路管道接通;
电路连接接口,用于向端拾器提供电能并且接收来自端拾器的输出信号;
控制开关,用于设定要检测的端拾器动作;
供气单元,所述供气单元设置为用于根据控制开关的开关位置经由所述气路连接接口向端拾器提供压缩空气;
状态指示单元,用于指示所述来自端拾器的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单元包括接通至端拾器真空发生器的喷射管的第一气路管道和接通至端拾器真空发生器的控制阀的第二气路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包括吸盘动作启停开关和吸盘动作吹吸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气路管道中设置有第一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通过所述吸盘动作启停开关操纵;在所述第二气路管道中设置有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通过吸盘动作吹吸开关操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指示设置在端拾器上的料片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料片存在指示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拾器检测站用于检测包括双作用气缸的端拾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单元包括接通至所述双作用气缸的头腔的第三气路管道和接通至所述双作用气缸的尾腔的第四气路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双作用气缸伸出、缩回以及停止的气缸动作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路管道和第四气路管道通过由气缸动作开关操纵的三位五通阀与压缩空气供气单元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单元包括用于分别指示设置在端拾器上的气缸伸出到位传感器和气缸缩回到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气缸状态指示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拾器支架上设置有端拾器存在传感器,所述状态指示单元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端拾器存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端拾器存在指示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拾器检测站包括线首端拾器支架、横杆式机械手端拾器支架和线尾端拾器支架中至少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连接接口与端拾器法兰连接,所述电路连接接口与端拾器插接连接或电磁感应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连接接口和电路连接接口通过快换接头连接与端拾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拾器用于抓取车辆生产中的料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拾器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片包括翼子板、侧围、发动机盖板、顶盖、后备箱盖板、车门、地板、中通道。
CN202120371937.5U 2021-02-10 2021-02-10 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 Active CN215144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1937.5U CN215144100U (zh) 2021-02-10 2021-02-10 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1937.5U CN215144100U (zh) 2021-02-10 2021-02-10 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44100U true CN215144100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11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1937.5U Active CN215144100U (zh) 2021-02-10 2021-02-10 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44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33199A1 (en) Automated vacuum gripper and method for securely gripping components
US4806070A (en) Article transfer apparatus
KR101682036B1 (ko) 반송 장치, 부품 실장 장치 및 파지구
KR102000314B1 (ko) 진공 그립핑 장치를 작동하기 위한 방법, 진공 제어 장치 및 매니퓰레이터
CN111201117B (zh) 可互换机器人抓持器基座
US2012031941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ripping and Releasing Objects
CN207511802U (zh) 真空吸盘抓取翻转升降机构
CN102935942B (zh) 电控操作器
CN213136791U (zh) 真空吸盘装置及机器人
CN215144100U (zh) 用于离线检测端拾器的端拾器检测站
CN104764959A (zh) 点灯治具
CN108584423A (zh) 上下料装置
CN106970551B (zh) 用于运行气动驱动的用于操作工件的设备的方法以及用于操作工件的设备
CN109647975B (zh) 汽车零件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及用该生产线加工零件的方法
CN102990151A (zh) 板材抓取真空吸盘控制系统
US20210213629A1 (en) Handling Device
CN101171193B (zh) 控制装置
CN108098818B (zh) 一种高透气率工件搬运端拾器系统
CN1648624A (zh) 气膜承载压差传感器
CN113567062A (zh) 氦检装置
CN210655069U (zh) 料盘导正机构和供料装置
CN218823152U (zh) 机械手末端夹具线下检测装置
JP7313921B2 (ja) 荷役装置およびツール管理装置
CN213655321U (zh) 一种用于软体抓手的多功能气动系统
EP4177586A1 (en) Helium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helium detec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